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前沿科技  
芯片战争专题:回望“卡脖子”问题
   日期 2022-12-23 

芯片战争专题:回望“卡脖子”问题

吴铭 云阿云智库•芯片战争专题•中美贸易战

导读:现在,差不多可以这样断言,当年的美国卡中国脖子的舆论喧嚣,是一种误导,目的有三:一是诱迫中国消极防守,二是迷惑中国人民,让中国忽视美元霸权的那些致命弱点,三是让中国自动放弃对美国的反击,促使中国在斗争中投降。中国舆论,真的很神奇,高深莫测,可在光天化日之下说谎,居然难被察觉。

当初川普总统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时,中国主流舆论有一个论调:中国技术比美国落后,许多许多核心技术中国不掌握,面临被美国“卡脖子”的问题。苗不群、孔沧海,都亲自出马,发表此类论调。所以,中国自然反对并拒绝和美国“脱钩”,反对贸易战,不愿意扩大贸易战,不愿意破坏中美关系大局,相反,即使是美国发动了贸易战、新冷战,中国“卧薪尝胆”“委曲求全”,维护好中美关系大局。老胡就是坚持此论,甚至老胡那些人还认为,中国维护中美关系大局,就占据了道义至高点。

究竟,中国在哪些关键技术上被美国“卡脖子”,似乎没有谁能说明白,我也未见到过这方面的文章,似乎,只有芯片领域,中国技术还不行。后来,又有大人物说中国不会生产圆珠笔芯,不过,圆珠笔芯,应该不算卡脖子。因为,完全可以用铅笔、钢笔、毛笔,并不一定非要用圆珠笔。中兴问题曾被炒得极热。似乎没有美国的技术,中国就没法过,只能接受其敲诈。于是,反对中美脱钩的“理智”声音,成了主流,接受美国对中兴的监控,也就顺理成章了。被人“卡脖子”嘛,不得不如此。

但,我却觉得,美国对中国的所谓“卡脖子”,完全是个伪问题!完全是为了向美国屈服而制造出来的问题。原因如下:

其一,事实上,美国只是虚张声势,并没有在什么地方卡中国脖子,美国芯片也照样对中国出售。这让人想起乌克兰战争期间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其实重要领域的生意,美国和俄罗斯一直在做。所谓制裁,其实,绝大多数是一种表演。

其二,声势浩大的“卡脖子”问题,虽然提出来了,但是究竟中国在哪些关键技术上被美国卡,并没有人列出具体名单。我认为,不是不想出这样的名单,而是根本不存在美国能够卡我们脖子的问题,任何领域都不存在被卡脖子的问题。

其三,“卡脖子”问题虎头蛇尾,最终不了了之,也无人深究。

其四,中国国产芯片,也不差,并不一定非要乞求于美国。即使有些技术领域,我们还不那么强,但也不存在卡脖子问题。

其五,毛爷时代,中国一穷二白,却不怕美国人封锁(也就是卡脖子),四十年的市场换技术、取得巨大成绩之后,怎么就害怕美国卡脖子了呢?说不过去。

其六,真实的情况,不是美国卡中国的脖子,而是中国完全可以从多个方面卡美国的脖子。比如,中国可以控制稀土出口,卡美国的脖子。但这个办法可能效果有限。因为美国的尖端科技其实正在衰退,实力不强,对稀土的需求恐怕没有那么大。再比如,轻工业品,美国基本没有轻工业,要靠中国出口,中国可以以此卡美国的脖子。再比如,人民币发行、结算、支付,美元霸权和美元信用相当程度上是对人民币发行和流通的控制上,建立在中国出口用美元、支付基础上,如果中国收复了人民币发行权,争取到人民币在对外贸易特别是对美贸易的计价、结算、支付,那么,这就形同卡了美国的脖子,打击了美元信用和美元霸权。以上哪一招都可以卡美国的脖子。但是,在主流炒作美国卡我脖子的情况下,以上办法自然无人提及。一场主动反击战,变成了消极防守、溃逃、投降。

现在,差不多可以这样断言,当年的美国止中国脖子的舆论喧嚣,是一种误导,目的有三:一是诱迫中国消极防守,二是迷惑中国人民,让中国忽视美元霸权的那些致命弱点,三是让中国自动放弃对美国的反击,促使中国在斗争中投降。

中国舆论,真的很神奇,高深莫测,可在光天化日之下说谎,居然难被察觉。

请方家指点。

中美欧三方,芯片争霸大战

原创 杨风 2022-11-25云阿云智库•芯片战争专题•中美贸易战

导读:美国让亚洲的台积电、三星、与日本等半导体厂商到美国设厂。按照美国的计划,当美国建立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之后,美国就掌控了全球的芯片产业链。到时候,谁能够卖芯片,谁能够买芯片,能够卖给谁,都是美国说了算。全球庞大的芯片产值,将全部由美国分配,利益也将由美国分配。

没有意外,欧盟也推出了自己的芯片法案。这样一来,美国与欧盟各有一个芯片法案,全球三大经济体中美欧,在芯片产业上对上了,较上劲了。

这样的局面完全如预期,但是,最终结果会如何呢?对全球的影响又会如何?

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芯片法案》,要大幅提升欧盟在全球的芯片生产份额,欧盟也要拼了,要扶持自家本土的芯片产业。

然后前两天,欧盟成员国同意,投入超过430亿欧元的资金,发展芯片产业。欧盟版的芯片法案定案了。不过,这项计划还需要明年欧洲议会的通过。

这两年,欧洲在全球芯片生产的占比,从2000年的24%下降到如今的8%。这个下降比例还真的很高。因此,欧盟想要尽力提振自己的芯片份额,希望在芯片生产上独立自主,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也摆脱对亚洲制造商的依赖。

欧盟的《芯片法案》,正好应对了美国于今年八月通过的《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

于是,中美欧三大经济体,在芯片产业上正式较劲。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美国要对芯片产业搞补贴,欧盟也要搞补贴。2018年,特朗普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加征关税。

那时候,特朗普义正词严地指责中国补贴。

特朗普的话在当时还没有“凉”,很快地,美国与欧盟就互咬。美国指责欧盟对空客飞机制造商补贴。欧盟也反过来指责美国,补贴波音公司。

全球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商互咬,互揭疮疤,等于是互相打脸。

美欧都开始搞补贴了,接下来还是要看,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并不是说背后有国家的补贴就一定会赢。这场中美欧三方势力在芯片产业上的博弈就精彩了。

首先,从表面上看来,美国暂时处于领先,也比较强势。美国j借着对盟国或盟友的强大掌控力,先于欧洲布局。

美国第一步是于2020年5月,借由补贴等奖励措施,再加上对台湾民进党的政治影响力,让台积电到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设厂。

这一步棋是美国的厉害招数,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台积电来了,韩国三星就不得不来,日本的芯片产业也受到很大的压力。

美国第二步棋是于去年,拜登上任后开始。拜登于去年4月亲自召开了全球芯片高峰会议。接着又召开了两次的芯片高峰会议。

去年9月,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以解决全球芯片荒的名义,在会中要求日韩台芯片产商,交出包括库存、销售,以及客户等商业机密。

交出这些商业机密是干什么用呢?当美国掌握了这些数据,美方对日韩台芯片产商下一步的要求,这些厂商就无从拒绝。

因为美国全然知道这些厂商的底细。

有了这两步棋之后,美国下一步就是转移这些日韩台芯片产商的产能到美国。台积电虽然已经决定到美国设厂,但是,美国接着要求台积电追加在美国的产能,并且要求更为先进的制程技术也转移到美国。这方面,我们前几期的内容正好说到。

前阵子,台积电雇佣了10架飞机,将台积电的设备、仪器、与技术人员送往美国。为什么在美国的新厂不是采购新的设备,而是从台湾运送过去呢?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重新采购新设备与仪器过于昂贵,也太过耗费时间。由台积电内部揭露的消息,在美国设厂的成本,比台湾至少高出了50%。由于在美国的生产成本过高,将既有的设备迁移到美国可以降低一些成本。

也因此,台积电将于12月6日,于亚利桑那州厂举行首部机台的“移机”典礼。

第二,我们之前也说,美国让台积电到美国设厂,不是单纯的设立新厂,而是转移产能、人才、和技术。因此,我们过去所用的字眼一直是“转移”产能与“掏空”。理由是,台积电不可能在台湾与美国同时拥有庞大的产能,这不符合经济效益。如果美国的产能扩大了,台湾那边就不需要庞大的产能。

因此,台积电高层之前的说法,不是被蒙骗,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美国经由这三步棋,把台积电与三星的产能拿到了手上。对台韩厂商来说,还不得不认。这就是拿美国当盟友的代价。

当然,这三步棋也只是初步的,美国真正的企图是扶持自己的芯片厂商,例如 Intel。

所以,美国制定了《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527亿美元的补贴金额。虽然说,想要等待补贴资金的芯片厂商多的是,包括美国海内外的厂商,也包括了台积电与三星,但是最终的大头部分,一定是给予美国自己的厂商。

美国这三步棋,加上《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美国做了完整的布局。

到这时候,欧盟才于前两天搞定《芯片法案》,有些迟了,还需要等到明年欧洲议会的通过。仅此一点,欧盟的脚步就比中美两国慢。

不过,也不算太晚,欧盟终归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至少还能够参与进来。

其实,欧盟的芯片产业也不算弱,有著名的意法半导体和英飞凌等大厂。还有一个鼎鼎大名的ASML公司。

ASML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光刻机市场,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供应极紫外光刻机,EUV的厂商,没有EUV光刻机就难以生产7nm及以下的芯片。

所以,欧盟是有基础,也有潜力的。只不过,在美国强势推动之下,欧盟显得老态龙钟,以至于脚步慢了,落后了。

不过,欧盟加入这一场芯片战局,对中国是有利的。

第一,中国担心的是,美国与欧洲联合起来,对中国进行经济与金融的围堵,如果是这样就棘手了。

因为美国与欧盟的经济体量相加,是中国的两倍,如果美欧真的联手,这事不好办。

2021年9月,美国找上了欧洲,要和欧洲组建一个贸易和技术平台TTC,“跨大西洋贸易和技术理事会”。

第一次会议在9月29日~30日,于美国宾州匹兹堡(Pittsburgh)举行。这个平台的目的是要彻底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不让中国参与、制定全球科技的标准。

美国对中国的围堵与打压是全方位的,除了还没有进行直接的军事冲突之外,涵盖了政治、经济、金融、科技产品、与科技的标准。

但由于美国的私心,只是在搞美国优先,看重的是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因此,盟国对美国来说也只是工具而已。

第二,美国于今年八月份所通过的两个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削减通胀法案》,美国的盟国也一并被排除在外,尤其是《削减通胀法案》,让日韩与欧洲的汽车厂商受伤颇重。

美国通过这些法案的时候,没有和盟国商量,也没有考虑盟国的立场,既然如此,盟国又怎么可能全然信任美国?

以博弈的观点来看,这就是中国要的。只要美国存有私心,美国与欧洲就无法同心。无法同心就会出现破绽。有了破绽,美欧联合就会分散,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在某些方面各自为政。中国要的就是这个。

第三,中国不怕在半导体产业上竞争,当美国对华为采取零技术封锁的时候,中国已经决定要自力更生。不管美方接下来要对中国怎么制裁,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决心不会改变。

这时候,欧盟加入竞争,也通过《芯片法案》,中国“会”欢迎的。理由:

一、欧洲毕竟还是有自己的技术。如果欧洲花了大钱投资,能够搞出欧洲自己的半导体技术,这些技术将会是非美技术。只要是非美技术,中欧双方就可以进行合作,不受美国的掣肘。

二、一旦欧洲铁了心,要在芯片产业独立自主,这会有助于欧洲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刚开始是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往后就可能会在其他方面也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比如说经济与金融方面。

刚刚说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技术理事会”,去年9月开了第一次会议,今年就没下文了。

坦白说,美国没有表现诚意。

美国于去年9月开了第一次的会议,但美国接下来的几个动作,却伤了欧洲的心。去年9月,美国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组建了美英澳新印太联盟,AUKUS,还抢了法国销售给澳大利亚的潜水艇大单子。

在俄乌战争中,欧洲卖力演出,跟着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结果却是最大的受害者,除了乌克兰之外。

美国利用欧洲的能源危机,高价卖天然气给欧洲,法国总统马克龙说:这不是盟友该有的作为。

接着,是今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美国又伤了德国的心。

美国要欧洲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自己和中国的贸易额却持续增加。这是既伤了欧洲的心,又言不由衷,就算欧洲再怎么不自觉,再怎么依赖美国,次数多了也会寒心。

欧洲现在应该高唱邝美云的歌曲—《容易受伤的女人》。

如果欧洲与中国都出现了非美芯片技术,中欧就有可能会合作。欧洲不用再受限于美国,可以将自己的芯片产品销售给中国,包括设备。

据彭博社于22日的报道,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表示,有关向中国出售半导体设备的问题,荷兰将捍卫本国的经济利益。

这是她一周内连续两次就该问题,表达了荷兰政府的态度。

她又说,荷兰不会完全照搬美国对中国芯片出口的限制措施,会在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磋商后做出自己的评估。

另外,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于22日表示,欧盟不会效仿美国对中国的强硬政策。这些都是欧洲态度上的转变。

另外,日本佳能公司前一阵子宣布,新建半导体设备工厂。总投资额超过500亿日元,主要是增产光刻机设备,要把产能于2025年提高2倍。

全球芯片市场目前面临不景气,但中国是全球芯片最大的市场,目前只有中国在大买半导体设备。台积电于9月关闭4台EUV光刻机。日本佳能公司瞄准的就是中国市场。

我们做一个结论。

荷兰ASML与日本佳能都要持续卖半导体设备给中国,就是看重中国的市场。

从另一个观点看,美国让亚洲的台积电、三星、与日本等半导体厂商到美国设厂。按照美国的计划,当美国建立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之后,美国就掌控了全球的芯片产业链。

到时候,谁能够卖芯片,谁能够买芯片,能够卖给谁,都是美国说了算。全球庞大的芯片产值,将全部由美国分配,利益也将由美国分配。

在芯片的基础上,所有用到芯片的产业,也都将由美国掌控,由美国说了算。美国将透过芯片,成为全球的芯片技术帝国。届时,美国也用不着石油美元,直接用芯片美元就成了。

欧洲不是看不清楚这一点,日本与韩国也非常清楚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会出台《芯片法案》的原因。

最后,中美欧,再加上日本,这四方在芯片产业上的竞争,结果会如何?

1986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第一次的美日半导体协议。1991年,美国与日本又签订了第二次的美日半导体协议。两次半导体协议把日本如日中天的半导体产业打下来了。

因此,就算日本想要参与全球的半导体产业竞争,日本也只能是参与者,不会成为半导体产业规则的制定方。日本也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可以左右半导体产业的规则与走向。

欧洲在半导体产业链方面,毕竟还是不如美国,只能够增加在半导体产业上的自制比例,提高在半导体产业上的一些话语权。

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仍然是中美两家说话。虽然中国处于弱势,但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这是最终决胜负的地方。

对日本来说,日本经济已经快要走入失落的三十年。

由于美国紧缩市场,又紧扣着半导体产业链不放,日本的工业与经济看不出有翻身、改善的机会。

日本的工业与经济唯一的机会,就是加入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成为大中华经济圈的一部分。

因为唯有中国具备了如此庞大的市场。

美国这个芯片帝国,对日本来说是遥不可及,美国芯片帝国一旦成型,日本只会是个打工仔,没有日本的份,韩国也会是如此。

台积电的末路,产能与人才的掏空

杨风 2022-11-22云阿云智库•芯片战争•中美贸易战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晶圆厂,将于下个月12月6日举行首部机台的移机典礼。这次的典礼,除了张忠谋与台积电高层人员之外,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也将出席。

除了即将来到的移机典礼之外,台积电近日也传出了一些大动作。首先是,台积电雇佣10架飞机,运输相关的设备和仪器,浩浩荡荡地运送到美国。

除此之外,还有约300名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将到美国。据估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前往美国,总计会有1000名。

如我们之前预期的,台积电的先进产能将分流到美国,技术等人才也将前往美国。这些人才连同他们的家属将会迅速获得美国的绿卡,等于在美国落地生根。

这些都不意外,之前我们也说过,台积电的产能与人才都会分流到美国。台积电如果要到日本或欧洲设厂,人才与产能也必然会分流到日本或欧洲。说好听是分流产能与人才,换一个角度来说,是产能与人才被掏空。

很简单的道理,鉴于以往的经验,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企业,尤其是具备一定技术的企业,对海外进行投资设厂的时候,往往是将次要的技术放在海外,而不是该企业的核心技术,或是最高层级的技术。

这几乎是一个铁律。日本是如此,韩国是如此,就连美国的企业也是如此。

历史上从未见到如此掏心掏肺的对外投资,除非是该企业完全放弃其产业。

2020年5月,当台积电宣布,要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厂的时候,官宣的方案是投资5nm的晶圆厂,这是台积电最先进的制程技术。

当时有人辩驳说,5nm的晶圆厂要等到2024年才会量产。到了那时候,台积电会有更先进的制程工艺,比如说3nm,甚至于2nm的技术。因此,台积电将5nm的晶圆厂设在美国,没什么大影响,因为更先进的技术会留在台湾。

这个说法对吗?

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太小看美国了。美国绝不可能只要你的次等技术。而是,你有什么先进技术,美国就会要。

我们可以从第二年台积电的说法得到证实。2021年,台积电又宣布,将会增加在亚利桑那州的投资,最多增加到六座晶圆厂。这是在产量方面。

上星期,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前往泰国曼谷参加APEC会议。张忠谋从曼谷返回台湾后说:台积电不只是5nm的晶圆厂会去美国,3nm的晶圆厂也会去!

所以,不论是在美国的产能与制程技术都会提高,都会加码。台积电别想跑,也跑不掉。

2021年9月下旬,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要求台积电、三星、与日本等半导体产业,在45天之内向美国提交相关的数据,包括库存、销售、以及客户等商业机密。

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的商业机密或数据,必须向美国提交,但可以确定,根据这些数据,各个半导体大厂的技术,产能,技术人员等数据,美方都会一清二楚,包括可能的先进产能。你什么时候会有更先进的技术,美方都知道。

这不是什么合约不合约的问题,当美方要求更先进的技术转移到美国的时候,台积电根本无法拒绝。以台湾民进党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也没有能力拒绝。

摆在眼前的是,台积电不会被肢解,但是会被掏空。这并非台积电的宿命,却是美国与台湾的人为使然,使得台积电不得不走上如此的命运。

台积电的产能与人才被掏空后,对台湾会有什么影响呢?

台积电创立于1986年,当时台湾的行政院长是俞国华,是国民蒋经国执政时期,与现在的民进党没有半毛钱关系。

没想到,历经30多年,成为号称是台湾护台神山的台积电,竟然落得产能、人才、与技术不得不分流出去,必要须与他人共享的地步。这是全球绝无仅有的案例。

当台积电的产能、人才、与核心技术都分流出去,对台湾会造成什么结果?

台积电在台湾股市的占比大约是20%,占台股成交比例30%,是热门交易股。GDP的占比是4%。台积电之于台湾,就像是三星之于韩国一样。但台积电对台湾的影响可能更大,主要原因是,台积电是台湾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相关的产业链庞大。

台积电一旦受影响,会连带影响许多的相关产业,例如半导体封测厂商。

正如台积电到美国亚利桑那州设厂,也会带走不少相关的厂商,一同去美国。美方这一招就相当精明:

第一,先谈好让台积电到美国设厂,美方利用市场与订单,再加上提供补贴等优惠条件。虽然,台积电到目前还没有拿到美方的补贴。然后,美国立即出台对华为零技术的芯片封锁。

第二,美方采取同步分享的策略。等到台积电确定来美国设厂,动工之后,再要求技术同步,台积电所有新的技术都要转移到美国。

第三,抓住台积电这个头部厂商,连带的把台湾中下游的相关厂商一并带过来。

依照这三个步骤,美方一来可以确保能够充分制裁华为,封锁中国的半导体企业。二来,美方可以把台积电与相关产业链拉到美国来,确保建立完整的芯片产业链,把芯片制造这一块补起来。

问题是,当台积电的产能、人才、与核心技术都分流出去,在台湾的台积电就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台积电在美国的工程人员、产能、与核心技术,在一定时间之后,必然会被美国的厂商吸收。

美国要的是什么?美国这么大费周章,不就是要在自己国内建立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吗?这就表示,美国要技术,要台积电现有的先进制程技术,也要台积电未来的先进制程技术。怎么可能只是台积电到美国设厂那么简单而已?

为了要切实拥有先进的芯片制程技术,美方肯定要培养自己的芯片厂商,例如 Intel。这个道理是路人皆知。

这是第一点。台积电的核心技术必然会分流出去,台积电将不再拥有技术优势。

第二点,不讳言,台积电带动了台湾的经济,台湾的电子与信息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台积电有很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当台积电的技术优势不再,必然会造成台积电获利率降低,台积电也将不再拥有高本益比的股价。

有关这一点,可以从台积电今年的股价走势图看出来。可以说是一路下跌。画面上是台积电在美国的ADR股价走势图。

台积电股价下跌,一般的说法是:

第一,全球芯片需求降低。从2021年初的芯片荒,到现在的需求过剩。

第二,失去华为的订单之后,由于台积电高度依赖美国的市场,台积电也因而失去芯片价格的话语权。前阵子,苹果公司,与Nvidia公司都拒绝了台积电涨价的要求。台积电无法涨价,获利率自然降低,股价也下跌了。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如果未来某一天台海发生战争,台积电可能会事先被炸毁。至于会被谁炸毁?大家就心照不宣。

因此,一些投资者不再放心持有台积电的股票。

另外,这几年台湾股市上涨,除了是跟随美国股市上涨之外,由于台积电的市值高,约占台湾股票市场总市值的2成,台积电对台湾股市的推动功不可没。

不过这几年,台积电市值的增加,掩盖了台湾经济一些问题。这几年一些台湾的产业景气并不好,例如台湾传统制造业。但由于前2年台积电的风光,拉动了相关产业。

这些产业的营收增长,盖过其他产业的不景气,也让台湾的经济呈现增长。一旦台积电出了问题,营收增长停滞,市值下滑,或是股价增长停滞,台湾经济的问题就会显露出来。

2000年初,台湾有2个电子信息产业领先大陆。一个是半导体产业,另一个是面板(LCD等影像显示),当时号称是两兆双星。所谓的两兆双星是指两个兆元产值的产业,或是两个万亿元产值的产业。

不过,面板产业在2015年就被大陆追赶,最终被大陆超越。台湾就只剩下半导体产业在全球还有竞争力,尤其是台积电。半导体产业是台湾最后一道护城河。如果台积电失去了技术优势,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

台积电的产能、人才、与核心技术分流出去,台湾有些人不当回事。一些人还认为,分流出去的产能好比是台积电的化身。台积电到美国设厂,到日本设厂,就好像是多出来两个化身一样。

甚至于如果将来到欧洲设厂,就会有第三个化身。一些人误把化身或是分身,当成是台积电力量的壮大。

刚刚说过,历史上的科技产业,未曾有这样的做法,都是把核心技术留在本土,绝不轻易外流。

的确有这样的案例,有一些大企业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微软,Intel,华为等都曾经这样做过。但那是利用其他国家的人力资源,并不是把核心技术转移到其他的国家。

像台积电这样,把千人的技术人员送往国外,拿国外的身份,这几乎是绝无仅有。

这样的做法不是化身,也不是分身,而是身体或大脑被人家分割了,因为核心技术外流,跟人家分享了。

现在有一个情况。预计两年后,也就是2024年,台积电在美国5nm的产能将开始量产。如果3nm技术在这之前量产成功,3nm的晶圆厂也将往美国移动,到美国设厂。

也就是说,到了2024年或2025年,台湾的护台神山“没了”。因为台积电的先进工艺产能都在美国复制了。

没了护台神山的台湾,会是什么光景?这是重点。

当台湾台积电的先进产能,美国都有了,台湾剩下的可能就是另一个乌克兰。乌克兰有什么呢?今年的乌克兰是炮火、巷战、缺电、基础设施被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当然,更有战争。

两个月前,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了《台湾政策法案》。预计,明年美国国会将继续推动这个法案。如果法案正式通过,台湾将一如今年的乌克兰,接受美军的训练,让美军参与作战规划,武器的采购等。

这个时间点的完成,有可能就是当台湾失去护台神山的时候。

有关台积电到美国设厂,将产能、人才、与核心技术拱手送出去,这种绝无仅有的做法,台湾目前有正负两面的说法。不过,即便是民进党的群众,也有许多人感到忧心。

历史总是后人书。未来,台积电现任董事长刘德音肯定会留名。至于是什么样的名,是骂名还是好名声?这就看未来台湾的历史是由谁,由哪一方来书写。

至于蔡英文,肯定也会留名。同样的,也是看台湾的历史是由谁,由哪一方来书写。

根据上个月的宣告,“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另外,美军方面也有几次的说法,认为台海战争在2027年之前有爆发的可能。到时候,台湾的历史会由哪一方来书写?相信这个答案大家心里有数。

如果“台独”能够成功,有成功的机会,美方也不会急着让台积电赶赴美国设厂,想要尽快地转移先进工艺的产能。

我们做一个结论。

再过两星期,就是台积电在美国的移机典礼。这标示着台积电在美国设厂是一往无回,已经没有回头路走。往后还有更多的飞机运送,将台积电的设备与人员送到美国。

两年前的秋天我们说,台积电应该会有两年的好光景。两年过去了,台积电的好光景也刚好过去了。台积电下一阶段的问题却是产能、人才、与核心技术的流失,以及整体被分割的问题。

台积电在台湾的厂房还会在,但是,每当这些飞机往美方输送一分,台积电的护台神山地位就流失一分,台湾也将往乌克兰化更前进一分。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这里。

大国格局又出现了变化

杨风 2022-11-21 云阿云智库•芯片战争•中美贸易战

11月17日,泰国曼谷APEC会议期间,中国领导人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面。双方团队经过讨论、磋商之后,对于中日双边的关系达成五点共识。这五点共识比会前的预期要好,这就产生了一些有趣的议题,中美日三边关系今后会如何走?

第一,美国与日本的盟国关系,是不是产生了一些变化,动摇了两国的关系?

第二,是什么原因促使日本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的改变?

第三,往后在西太平洋的中美日俄四国力量平衡,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四,过去,日本采取政治亲美,军事依附美国的政策。但在经济与贸易上,日本在中美两国之间试图保持平衡。此外,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日本更是着重于在中国的投资。那么,日本今后所采取的模式会不会因此改变?

我们先看一下所谓的五点共识。

一、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也不会变。共同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档原则,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加强高层交往和对话沟通,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这一条共识等于是中日两国往来的指导原则。

二、尽早举行新一轮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加强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医疗康养、养老照护等领域合作,共同为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这一条共识是有关经济的。

三、积极评价今年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系列活动。尽早举行新一轮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会议。积极开展政府、政党、议会、地方及青少年等交往交流。

这一条共识是中日双方的交流,涵盖各个层面。照着这一条共识发展下去,两国将会有密切的往来。

四、尽早开通防务部门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加强防务、涉海部门对话沟通,共同遵守2014年四点原则共识。

这是有关军事与安全方面。

五、共同肩负维护国际地区和平与繁荣的责任,加强国际地区事务协调合作,努力应对全球性挑战。

这一条等于是认同中国的大国地位,以及在区域的影响力。

纵览这五点共识,这是两个友好国家才会有的双方关系。虽然,还远比不上日本与美国的盟国关系,但仍然不一般。至少,中日两国这两年所呈现出的紧张关系,已经淡化了许多。并且,双方有意建立更加友好,更加紧密的关系。

2021年3月1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国防部长奥斯汀,旋风式地访问亚洲,与日本举行2+2的会谈。会谈之后,美日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中称“中国的行为与现行国际秩序不符,对国际社会构成了挑战”。还特别关切了新疆、香港、以及台海等问题。

从那之后,日本屡屡在东海与台海议题上加码,还宣称,要在东海与台海对中国保持威慑力量。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两天之后的3月18日,中美两国在阿拉斯加举行高层战略对话。美国事先安排好与印度和日本的2+2会谈,准备充分之后,才跟中国举行高层会谈。

这不过是一年半前的事,到了今天,日本竟然与中国达成了五点共识,比我们的预期早了些。

日本是西太平洋除了中国以外,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也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就军事力量而言仅次于中美俄。日本可以说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最坚实的盟国,最有力量的盟国。在中国军事力量崛起之前,美日联军号称是仅次于北约的军事力量。

如果不考虑核武器,日本的传统军事武力还胜于英国。因此,美国一直对日本寄予厚望,借由日本的军力与驻日美军基地,成为美国钳制中国与俄罗斯的有效力量。

日本的经济体量、军事与科技,都是美国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美国如果失去日本,就别谈什么围堵中国,压制中国的发展。

第一,如果没有日本,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制裁会出现一个缺口。举个例子,曾经的光刻机巨擘,日本佳能公司,不顾美国的阻拦,决定投资500亿日元,大约是3.6亿美元,新建半导体设备工厂,增加光刻机的产能。

日本的科技在全球还是有一席之地的,当日本厂商继续投资中国,继续向中国供应产品,或是零部件等,美国想要打造对华科技封锁,就会出现破口。

第二,日本的经济体量具备一定的规模,多年来,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崛起之前,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有巨大的投资,包括生产线、金融服务业、银行贷款等。

日本又是亚洲开发银行最大的股东,美日两国在亚洲开发银行拥有31%的股份,等于是美国透过日本掌控了亚洲开发银行,也因而对东南亚有极大的影响力。日本俨然就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代言人,或是白手套。

也就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东南亚逐渐侵蚀,或是削弱日本的影响力,美国对东南亚的影响力也跟着削弱。

如果日本逐渐采取中立的态度,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将远不如中国。

第三,在西太平洋,日本是最大的指标,最大的风向球。如果日本逐渐采取中立,或是说,日本在经济贸易上不配合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其他美国的盟国会群起效尤。

例如,新西兰这几年大致上仍然坚持与中国正常贸易。澳大利亚也打算改进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希望中国放开对澳大利亚商品的进口限制。印度近来也有迹象要改进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如果日本产业继续投资中国,由于风向与竞争的关系,其他美国的盟国或盟友,很有可能会跟进。那就等于是去除了在政治上的顾虑,改为从经济与贸易的角度去考虑

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样的转变,积极与中国达成五点共识?

最直接与最近的原因是前几天的G20国峰会,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商谈两国合作。

我们之前说,美国老大哥都赶着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美国的盟国当然也可以和中国领导人会晤。美国寻求与中国改善经贸关系,美国的盟国当然也可以。美国要恢复与中国在军事安全的对话,美国的盟国自然也希望在军事安全上与中国对话、沟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向外界宣告,两国将会有后续跟进的商谈。拜登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的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与国务卿布林肯,分别坐在拜登的两侧。

布林肯坐在旁边不稀奇,但另一边陪着拜登的不是商务部长雷蒙多,也不是贸易代表戴琪,而是耶伦。可见美国现阶段面临严峻的金融与经济的问题。

这也表示了耶伦的主张在拜登团队中占了上风。虽然美国未必会因此取消之前,对中国商品所加征的关税,但美国寻求与中国在经济与金融上的合作应该是确定的。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美国老大哥都如此了,盟国自然会“争先恐后”的,也希望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争取经贸合作的机会。瞧,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韩国总统尹锡悦,法国总统马克龙等,都要和中国领导人会面。

日本首相当岸田文雄然也希望与中国领导人会面,只不过中国领导人的行程“太满”了,只好安排在APEC会议的时候,与岸田文雄会晤。

除了最直接的近因之外,还有几个原因。

第一,将近两年,日本跟着美国一起围堵中国。日本是印太战略的核心成员,每一回美国发动欧洲国家前来亚太进行军事演习,或是自由航行,欧洲国家的军舰都会停驻日本。

日本又配合美国对中国科技封锁的政策,想要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是,到目前为止日本得到了什么好处?又中国倒下了吗?

结果是,中国没有倒下,反而在经济与贸易上更加壮大了。

日本配合美国的政策,就等于是把自身的经济与金融全然绑到了美国的身上。这又回到了之前的说法,和美国的经济与金融全然捆绑,又企图摆脱对中国经济依赖的国家,非旦得不到好处,反而是失去中国的市场,影响自身的经济。

既然美国老大哥都要和中国商谈,日本当然是趁机会,也跟中国商谈,缓解两国的气氛。但日本是更进一步,比之前更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第二,上期内容我们提到,美国在布局好了之后此来跟中国商谈,举凡《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削减通胀法案》,与芯片四方联盟等。

这些法案或是措施,都是针对中国。但同时也只是有利于美国,盟国也一并被排除在外。日本继续跟美国“混”下去,只会越混身家越薄,到时候中国还没倒下去,日本先瘦下去,然后肥了美国。

日本能不未雨绸缪吗?

第三,日本的经济已经陷入了20年的失落,再过几年那就是失落的30年。之前日本一直归咎于是通货膨胀起不来,是因为通缩的原因,让日本的消费市场不振,民众消费信心不足。

我们来帮日本把把脉,看看是不是这回事。日本10月份的核心CPI是3.6%,这是40年以来的最高数字,也超过了一般经济学家所认定的2%的数值。但是日本的经济依然颓废不振。

所以,不是日本所认定的,只是通缩的问题,而是有多重的问题,包括日本的竞争力,创新能力,人口减少等诸多问题。如果这时候日本还要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再失去中国的市场,那是自讨苦吃。

日本原是一个出口大国,长年拥有贸易顺差。但这几年日本的出口竞争力持续下滑,8月时候的贸易数据,日本已经连续13个月处于贸易逆差。

日元汇率今年大跌,在通胀的状态下,日本政府仍然选择刺激经济的政策,大量购买十年期的日本国债,借此压低利率。日本的经济已经失落了20几年,就算不是病入膏肓,也相去不远。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还能够跟着美国一起,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吗?

说句实话,连美国都办不到的事,日本能吗?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美国在亚洲的第一盟国,在这时候与中国达成五点共识,绝不是小事,而是预示了一个趋势,现阶段的中美争斗,美国至少在现阶段是力不从心。

这也显示了,美国现在的经济状况绝非是一些分析师所说的,美国可以同时压制通货膨胀,又不至于引发经济硬着陆。美国的经济状况比表面上看到的严重。否则,美国不会在此时与中国商谈,寻求中国的合作。

那么,这对大国格局,中美博弈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20国峰会中,美国的盟国纷纷要求与中国领导人会面。这不是独发事件,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表示,美国要求盟国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已经撑不下去了。

美国去年对华争斗的主轴是印太战略,今年除了俄乌战争外,就是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不过一年的光景就撑不下去了。

但这也不表示,往后中国的国际环境会一路平坦。这取决于美国与中国的“和平”关系能够维持多久。

美国的经济问题越严重,与中国“和平相处”的时间就会越久。美国与中国“和平相处”的时间越久,美国的盟国与中国的关系会越发改进。时间久了,美国到时候想要改弦易辙,从“和平相处”抽身而出,盟国却未必能够如此洒脱地完全抽身而出。

这个道理就是,美国之前跟中国打贸易战,要经济脱钩,科技脱钩。所以美国拉着盟国一起,想要从中国抽身而出。但美国现在又要”走进中国“,与中国商谈。在这方面,一些美国的盟国反而比美国更积极。

只是,下一次美国还想要从中国抽身而出,盟国未必能够跟美国一样,也能够利落地抽身,可能也不愿意全部抽身而出。

可以这么说,只要美国玩那么一次进进出出,就会折损一次,衰变一次。盟国会越来越不愿意跟着美国一起抽身而退。盟国已经退了一次,虽然不是完全地退,但要退第二次就不容易了。第二次退的力道会比第一次弱,已经有了一次的经验,第二次退的意愿和力度会减弱。

另一方面是,这也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壮大的结果。中美两国已经打过一轮的经济战、贸易战、科技战、与金融战。而中国非旦是屹立不摇,国力还更加壮大,美国的盟国不是不知道。

既然如此,又何必辛苦地跟美国一起掺和呢?

更何况跟着美国一起对付中国,没能吃香喝辣,还得要倒贴。美联储加息的结果,日元下跌,欧元下跌,英镑下跌,韩元也下跌。全球主要货币无一不下跌。

俄乌战争的结果,推升了盟国的通货膨胀,盟国缺油,缺电,缺天然气,经济濒临衰退。跟着美国无法吃香喝辣也就算了,喝不到汤也就算了,还得要割肉倒贴!到了这地步,就算是盟国也得要考虑,考虑自身的利益。

我们做一个结论。

中日五点共识,有关经济方面是着重于双方加强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医疗康养、养老照护等领域上的合作。这方面是避免美国的不满,因而强加干涉。但无论如何,美国要和中国改善关系,日本当然也可以。

然而,这对台独势力来说,却是一个十足的坏消息。多年来,台独所仰仗的国外势力就是美国与日本。2017年特朗普上台之前,台独势力与日本右翼势力串联。

特朗普上台之后,台独势力的空间骤然变大。

但如今,美国与日本都要和中国改善关系。要和中国改善关系,首要就是不能在台海生事,否则免谈。那么,台独势力的幻想就破灭了。

毕竟台独只是美日两国的棋子,是美日两国利用来对付中国的工具。但是当这两个国家都要和中国改善关系,台独势力就会被晾在一边。

总之,俄乌战争开打八个月后,如预期的,中国慢慢开始收获。中国之前的布局也开始发酵,世界大国格局出现了变化。

虽然,美国仍然不会放下对中国的争斗,但是美国的盟国已经出现松动的迹象,后力不继。

这也正如我们去年的说法,“一次经济衰退,美国将无力再针对中国“。虽然,美国的经济还没有正式进入衰退,但麻烦是有的,而且就在眼前。这时候,正好是中国大展身手,向国际伸张公平贸易的时候。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这里。

大国交锋!这一关键,决定美国输赢

原创 戎评说策2022-12-22云阿云智库•芯片战争专题

现在大国战略竞争的主旋律已经明确,是国际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美国在彷徨一段时间后也回过神了,不论是频繁出台的各类产业扶持项目抑或是华盛顿寄予厚望的通胀削减法案,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增强美国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控制力。那么,在这场完全颠覆过往所有逻辑的新模式斗争中,中美双方各自的优劣又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重点谈谈美国。

不论是什么样竞争,霸权毫无疑问是美国最大的优势,这在国际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产业转移的问题。

台积电大规模赴美堪称近年来美国在产业斗争中最大的成果,也是拜登执政两年最显著的政绩,没有之一。然而,从台积电在2018年后的表现来看,他们既不愿意屈从美国的意志,更不愿意产业链西迁。

在制裁华为的事情上,台积电曾先后两次以其在生产活动中涉及到美国技术或专利未达美商务部设定红线为由拒绝停止供货;而在产业链西迁一事上,其创始人张忠谋更是数次明确表态,去美国没前途,不赞同去美国!4月21日,张忠谋在布鲁金斯学会上讲话称:美国不适合搞芯片制造,因为它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

但台积电的抵抗并没有什么作用,美国撕破脸后,该断供还是断供,该迁美还是迁美,只留下张忠谋那句见证一个时代落幕的感叹:全球化几乎死了,自由贸易也快死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台积电迁美并非基于市场行为,而是被强权政治裹挟。

台积电,堂堂的世界第一大芯片制造厂,为啥就不敢和美国正面硬刚呢?

答案很简单:美国收拾台积电的办法有很多种。

比如科技专利霸权:台积电是芯片代工老大是不假,台积电的生产工艺无人匹敌也不假,但巧妇得有原料才能做出一桌美味佳肴,没有原料,可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光刻机就是台积电这位巧妇的米,虽然台积电使用的EUV和DUV都是荷兰阿斯麦供应的,但这两款光刻机要么是在工艺上使用了美国的技术,要么是在供应链上使用了美国的零部件。

以专门生产7nm芯片的EUV极紫外光刻机为例,根据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在EUV光刻技术专利最早优先权国家/地区的对比中,美国以30.27%的占比位居第二,涉及到EUV八大核心技术中的光源技术、光学加工与检测系统和多层膜。

如果台积电不听话,美国完全能够以这些技术成分为要挟,勒令阿斯麦不准向台积电供货。阿斯麦是肯定会服从的,毕竟他们能靠着EUV光刻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是当年美国所主导的EUV LLC联盟倾力扶持下的结果,否则阿斯麦早向中国出口EUV了。

这不,因为对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不满,阿斯麦CEO又出来吐槽了:美国芯片商能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芯片,而阿斯麦却只能出售旧的芯片制造设备,什么国家安全完全是由美国人自己定义的。好家伙,就差指着拜登的鼻子骂没特么见过如此双标的,但没办法,谁让美国有断供的实力呢。

紧随台积电之后的是一大批欧洲工业企业,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在产业上与俄罗斯进行了全方位的切割,能源成本的飙升迫使一众欧洲企业不得不向外转移产能。按理说,从市场因素考虑,拥有供应链优势和消费潜力优势的中国是最佳的选择,但现实是去美国的企业并不比去中国的少。

据德国商报消息,截至今年十月,已有大众、西门子、汉莎航空、拜尔、赢创工业集团、代尔夫宰尔达姆科等数百家欧企决定扩大对美国的投资,涉及产业范围包括装备制造、特种化工、金属锻造、生物制药、汽车、医疗设备,其中仅俄克拉荷马州就吸引了六十多家德国工业企业。

这些企业之所以要去美国,三分之一是市场因素,美国也是传统化石能源储备和产出大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俄罗斯的空缺,剩下三分之二是被美国霸权所裹挟,科技专利霸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金融霸权,只要控制住CHIPS和SWIFT两条渠道,就能把制裁对象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像大众这类顶级工业制造企业,85%的利润来源于全球市场,断了它国际贸易的渠道,下场跟植物人好不到哪里去。

美国为什么要鼓动俄乌战争一直打下去,不就是想乘机薅欧洲的羊毛吗,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打开天窗说亮话,既然产业链外迁不可避免,中国去一点,美国也再去一点,雨露均沾嘛!

整体来说,不论是鼓动盟友企业向美国本土转移产能,又或者是控制盟友企业禁止出口关键产品或技术给中国,都是靠霸权撑着,没有霸权你看日本欧洲会不会听他的话,但问题是这玩意中国一时半会也拿他没办法,以后恶心咱的地方还多着呢。而除了系统性的霸权,美国其他的优势都只是战术上的,不值一提。

至于战略上的劣势,美国其实也不多,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虽然大,但并不是完全没法补救。

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是中端产能的空心化,重化工业那套底层建筑还在,像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阿纳达科之类的能源巨头,不是单纯的靠挖石油卖石油营生,人家还有一套完善的化工产业链加工生产与油气资源相关的衍生产品,比如润滑油、塑料什么的,只要这些东西还在,恢复中端产能就看美国政府的决心有多大。

当然,这里说的决心不单单是指美国在产业本身上下的功夫,也是指他们是否敢于中止全球化:因为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美国恢复中端产能不符合追求极致利润的资本利益。

但没有全球化就不同了,中端产能的正常运转对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全球化没了,必须自己来做,这就不是单纯的资本问题了,而是攸关国家利益的战略问题,实在不行,搞近岸外包,把产能转移到墨西哥等廉价劳动力丰富的中美洲国家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美国劣势,大多数是能克服的,而真正难以克服的战略性短板就两个。

一个是地理环境:美国所处的美洲板块,游离于世界核心板块即亚欧非大陆之外,这不仅是地缘层面的劣势,也是物流层面的劣势。在美洲生产的商品运往欧洲至少要经过2400海里,走亚洲就更远了,得横跨太平洋,总航程高达一万二千海里。

中国到欧洲的海运和陆运虽然比这更远,但我们有一个很大战略优势:未来全球主力经济增长区,恰恰就集中在中国到欧洲的沿线上。根据麦肯锡的评估显示,预计到205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将贡献全球GDP增量的80%,新增中产阶级超过30亿!美国隔着这么远,若继续坚持其所谓的产业链供应链独立,想从中分一杯羹,难上加难,这是硬伤,属于不可逆的。

另一个是劳动力体系缺口大:劳动力体系缺口的问题,是长期困扰美国工业正常运转的顽疾,以前只是单纯的成本问题,这个比较好解决,看重劳动力成本的行业多是一些中低端制造业,要是能回归美国,只需大规模普及智能机器人和降低中美洲的移民门槛,很快就能见效。但如今劳动力体系缺口的问题,已经蔓延到事关美国国本的高端制造业了。

本月中旬,美国航空周刊披露了一份关于波音787的内部文件,该刊物称早在两年前B787就暴露出严重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处,一处飞机机身后端两个结构件之间的贴片没有到位,导致飞机后部机身结构强度不足;另一处是安装机身蒙皮的复合材料没有打磨光滑,蒙皮没有完全贴合,有损强度,约有上百架的B787存在此问题。

随后,FAA开始介入调查,这一查就更不得了了,据悉B787共有15项不合格项以及57项不符合适航规定、流程或质量标准的项目。

而这些不合格的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点:须由人工操作。比如用于固定垂直尾翼的螺丝,必须使用5磅的力矩扭紧才能保持结构强度,小了大了都会影响结构的强度,进而对飞在天上的客机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

B787总装问题频出的背后,是美国产业工人的持续流失。过去三十年,美国流失的产业工人高达650万,而随着出生于冷战高峰期,即六七十年代这批现存基数最大的工人相继退休,美国劳动力体系缺口危机恐严重数十倍!

飞机总装需要手工操作,图为F35生产车间,工人多以五六十的老人为主,年轻人少之又少

事实上,劳动力体系缺口危机,已经广泛影响到美国各行各业:

在通讯行业,由于10万名5G技术人才,美国5G建设速度大幅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金属锻造行业,由于本土冶金毕业博士仅10人,美国核潜艇钢材韧性和强度测试结果造假长达三十年竟未有人发现;在造船行业,由于两万工人的缺口,美国海军造舰计划拖了一年又一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布局。

而藏在产业工人流失背后的又是什么真相呢?

理工科人才断崖式下降!

2020年,美国本科学历及在读STEM专业的本土总人数为56.8万人,除去占比42%的医学生,留给美国各行各业的理工科人才近35万人,而这一数字在中国是700万人!毫不讳言,理工科人才断崖式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体系缺口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再工业化和重塑对国际供应链控制权最大的非客观条件性危机!而这种危机即便美国政府愿意下定决心去根治,也至少需要耗费两整代人近40年的时间。

如果美国的系统性霸权能撑到这个危机解决,胜利的天秤就会向有利于美国的一方倾斜,反之,自由女神的时代将彻底走向终结。


   关注 5689    返回
中美芯片战争专题:中国第一次把美国打痛了!
为什么我国冷连轧技术的突破是在“国产化”政策之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