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三战风云  
北溪被炸专题(二):谁是幕后黑手?美国!
   日期 2023-2-16 

北溪被炸专题(二):谁是幕后黑手?美国!

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编者按:北溪天然气管道泄露事故距今已发生四月余,调查各方均认为管道遭“蓄意人为破坏”,但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至今仍众说纷纭。北京时间2月8日晚,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发布调查报告,指出此次泄露事故正是此前一直将矛头对向俄罗斯的美国政府所为。全文4.2万余字,由云阿云智库•三战风云课题组资料整理。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爆料“拜登下令炸北溪管道”

齐倩2023-02-09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北溪天然气管道泄露事故距今已发生四月余,调查各方均认为管道遭“蓄意人为破坏”,但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至今仍众说纷纭。北京时间2月8日晚,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发布调查报告,指出此次泄露事故正是此前一直将矛头对向俄罗斯的美国政府所为。

据赫什所说,去年6月,美国海军潜水员在一次军演的掩护下,在管道下埋设了爆炸装置,以完成美国总统拜登亲自发出的命令。对此,白宫、美国中情局等美政府机构则紧急否认。

这篇调查报道发表在西摩·赫什个人网站,题为《美国是如何毁掉北溪管道的》。在发布11个小时内,已被英国《泰晤士报》、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各国权威媒体转述,引起广泛热议。

赫什在报告一开始,就将矛头对准美国海军“潜水和打捞中心”,称几十年来,该中心一直在培训技术精湛的深水潜水员。据一名消息人士透露,去年6月,在挪威政府的帮助和“波罗的海行动22”(Baltops 22)军事演习的掩护下,美国海军的潜水员在波罗的海海底布设了爆炸装置。

赫什继续指出,炸毁北溪管道正是美国总统拜登的决定,而这个决定是拜登与其外交政策团队——国安顾问沙利文、国务卿布林肯和副国务卿纽兰,讨论了长达九个月后做出的。美国中情局随后制定了具体计划。

赫什援引“直接知情人士”的话称,炸毁北溪管道的想法最初由沙利文提出。在此后的讨论过程中,海军提议动用新近服役的核潜艇执行任务,空军讨论了空投装备延时遥控引信的炸弹。最终敲定由中情局执行破坏行动。

去年3月,中情局行动组成员飞赴挪威,与挪威情报部门和海军讨论实施破坏的具体地点。期间,美挪两国经过商议,决定向丹麦和瑞典的高级官员通报近期将准备实施潜水行动,以免两国海军一线人员干扰行动。

按原定计划,爆炸装置上装有一个延时起爆器,爆炸将发生在布设后的48小时,但白宫方面认为爆炸时间离演习太接近。为避免外界生疑,华盛顿方面要求将起爆装置改为远程指令起爆。最终在9月16日,一架挪威海军的P-8巡逻机在目标海域投下了一个声呐浮标。浮标发射信号,传到爆炸装置。几小时后,高能C4炸药被触发。

谈及美国这么做的原因时,赫什分析称,这源于美国的政治担忧:首先,俄罗斯依靠天然气贸易持续获得能源收入;而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一直“沉迷于”俄罗斯的低成本天然气,却减少对美国的能源依赖,同时削弱了他们对乌克兰支持的承诺。

西摩·赫什是美国资深调查记者,现年85岁,曾为美媒《纽约时报》和《纽约客》撰稿。

1969年,赫什因揭露美军在越南战争时期的“美莱村大屠杀”的暴行,在美国新闻界展露头角,并于1970年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新闻奖。

20世纪70至90年代,赫什相继为《纽约时报》报道水门事件、美军对柬埔寨的秘密轰炸等事件。2004年,他还报道了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时期的虐囚事件。赫什因持续揭露美国政府丑闻,获得过两次美国国家杂志奖、五次美国乔治·波尔克奖、一次英国乔治·奥威尔奖等权威新闻奖项。

但据路透社报道称,近几年,赫什发布的两篇报告因消息来源问题引发争议:第一篇报告质疑奥巴马政府关于2011年击毙基地组织创始人本·拉登的说法;第二篇报告指责叙利亚反政府武装2013年8月在大马士革郊区发动沙林神经毒剂袭击,造成数百名平民死亡。

这篇指向鲜明的调查报告,将美国置于风口浪尖,也使得美国政府机构纷纷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同日晚些时候,白宫国安委员会发言人沃森(Adrienne Watson)断然否认了上述指控,并称赫什的调查报告“完全虚构”(complete fiction)。美国中情局(CIA)和国务院的发言人回应称,上述说法“完全是错误的”(completely and utterly false)。

当被问及挪威政府支持美方行动的说法是否正确时,挪威外交部也称:“这些说法是错误的。”

另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被问及相关问题时,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表示,他没有关于北溪泄漏事故幕后黑手的信息。他说:“如果他们(美国人)报告这么说,你可以去问他们。我不知道是谁炸毁了它。”

去年9月26日至28日,位于丹麦水域附近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先后被发现至少4处泄漏。截至目前,参与调查的各方均认为管道泄漏“是蓄意破坏”,其中瑞典安全局在事故现场发现炸药痕迹。但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至今未有定论。

而此前,俄罗斯方面曾呼吁多国协调开展调查,一度遭到拒绝。

在事件发生后,乌克兰官员和美国立即将矛头对准俄罗斯;俄方予以否认,并暗指美国和北约参与其中。去年10月,俄国防部曾指控英国皇家海军官员参与恐袭“北溪”。还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时任英国首相特拉斯在“北溪”事件后第一时间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信息称“已搞定”(It's done)。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北溪管道泄露事件,美国多名官员表示出“喜闻乐见”。

去年10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该事件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今年1月,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在国会表示,她对北溪管道被摧毁成一块“海底废金属”而感到“满意”(gratified)。

瑞典安全局确认:北溪管道遭人为蓄意破坏,现场有炸药痕迹

熊超然2022-11-18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在9月26日发生“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泄漏事件后,疑云重重,瑞典、丹麦和德国分别对这起疑似破坏事件展开了调查。

当地时间11月18日,瑞典安全局(Swedish Security Service)发布声明称,在对“北溪-1”和“北溪-2”管道事故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后,调查结果表明,这是一起“严重的蓄意破坏事件”。

声明称,调查记录了事故现场的毁坏程度,并查获了一些异物,其中几件异物上还发现了炸药的残留物质,这也证实了此事件是一次“蓄意破坏”。

一个月前的10月18日,丹麦哥本哈根警方曾表示,对位于丹麦附近海域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泄漏点进行的初步调查表明,泄漏是由“强烈爆炸”造成的。

瑞典安全局表示,初步调查之后,广泛复杂的深入调查加之彻底的分析工作正在进行,将使人们能够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得出更明确的结论。

声明补充称,关于是否有人会被怀疑、是否会被起诉等问题,将取决于调查结果。与此同时,包括瑞典海岸警卫队、瑞典武装部队和瑞典警方等在内的其他政府部门,也会参与协助调查工作。

据悉,瑞典安全局的初步调查,是由瑞典国家警察部队在该国国家安全部门检察官的领导之下进行的。18日,瑞典检察机关也发布了一份声明,内容基本相同,同样确认这是一起“严重蓄意破坏事件”,且在现场残存的异物上发现了爆炸物痕迹。

9月26日至28日,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海底管道“北溪-1”和“北溪-2”发现4处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专属经济区。丹麦和瑞典地震监测机构观测到泄漏点所在区域当天发生强烈震动,认为发生“爆炸”。两国政府和欧盟怀疑泄漏为“蓄意破坏”所致。

当地时间9月30日,俄罗斯对外情报局(SVR)局长谢尔盖·纳雷什金对记者称,他们已掌握的信息表明:西方参与了对“北溪”管道的破坏活动。

丹麦和瑞典先前各自对管道泄漏事件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方面参与。俄罗斯外交部10月13日则表示,俄方已就调查“北溪”管道被破坏的相关问题与德国、丹麦和瑞典驻俄罗斯大使进行了交涉。

俄外交部强调,除非有俄罗斯专家参与调查,否则俄罗斯不会承认对“北溪”管道事故调查的任何“伪结果”。如果俄罗斯专家被拒绝参与调查,俄方将认为有关国家有所隐瞒,或在为恐怖行径的肇事者打掩护。

当地时间9月28日,根据瑞典海岸警卫队公布画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泄漏处的气泡上升到波罗的海表面,形成直径超过1公里的“气泡圈”。图自澎湃影像

此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西方情报官员称,曾发现有俄方军舰出现在管道泄漏处附近。俄方则否认这一说法,并点名美国和英国。美国广播公司(ABC)也指出,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基萨奇山”号当时正在波罗的海参加国际军演。

10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指控英国皇家海军官员参与两起对俄恐怖主义行动,其中就包括“北溪事件”,以及克里米亚地区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遭遇的“最大规模”袭击。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当天的报道,莫斯科方面已将“北溪”管道爆炸事故列为'国际恐怖主义事件。俄罗斯国防部10月29日发布声明称:“根据已获得的信息,英国皇家海军代表参与策划、组织和实施了2022年9月26日波罗的海的恐怖主义行动,导致‘北溪-1’和‘北溪-2’输气管道发生爆炸。”

俄国防部称:英国皇家海军官员参与恐袭“北溪”项目

童黎2022-10-29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对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关键“北溪”项目突发爆炸一个月后,俄罗斯将矛头指向了英国,指控英国皇家海军官员参与恐怖主义行动。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29日报道,莫斯科已将“北溪”管道爆炸列为国际恐怖主义事件。俄罗斯国防部29日发布声明称,“根据已获得的信息,英国皇家海军代表参与策划、组织和实施了2022年9月26日波罗的海的恐怖主义行动,导致‘北溪-1’和‘北溪-2’输气管道发生爆炸。”

英国《独立报》和路透社都在报道中强调,俄方直接指控了一个北约成员国参与袭击俄重要基础设施,但尚未提供相关证据。

英国否认了这一指控。英国国防部称这是“最新编造的故事”,并反过来指责俄罗斯想借“大规模传播虚假指控”,来转移外界对他们在俄乌冲突中表现的注意力。

英国海军少将克里斯·帕里(Chris Parry)向天空新闻称,“皇家海军或英国海上工业的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去炸这些管道”。

9月26日至28日,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水域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先后被发现至少4处泄漏。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地震学家称,气体泄漏的区域发生了两次水下爆炸。挪威研究人员表示,泄漏事故或导致至少80000吨甲烷被释放到海洋和大气中。

瑞典安全局当地时间10月6日表示,在现场调查后,该部门发现了“北溪”管道泄露点曾发生过爆炸的证据,这增大了管道泄露是由于“遭到严重蓄意破坏”的可能性。但瑞典拒绝与丹麦和德国成立正式联合调查组。14日,瑞典表示,该国目前掌握的调查结果内容非常敏感,无法与其他欧盟国家分享。

18日,丹麦警方表示,初步调查表明,泄漏是由“强烈爆炸”造成的。

两国都未准许俄罗斯参与调查。但俄外交部强调,除非有俄罗斯专家参与调查,否则俄罗斯不会承认对“北溪”管道事故调查的任何“伪结果”。如果俄罗斯专家被拒绝参与调查,俄方将认为有关国家有所隐瞒,或在为恐怖行径的肇事者打掩护。

而在各方对“幕后黑手”众说纷纭之时,克里姆林宫曾多次表示,有关俄罗斯要对事故负责的指控是“愚蠢的”。俄官员还称,华盛顿存在破坏动机,因为它想向欧洲出售更多液化天然气。美国同样否认参与其中。

除“北溪”事件外,俄国防部29日还主张,当天上午,来自同一团队的“英国专家”指挥乌克兰对位于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的俄罗斯黑海舰队发动无人机袭击。

莫斯科方面表示,袭击基本被俄军击退,一艘扫雷舰受到了轻微损坏。

布林肯谈北溪管道遭破坏:巨大机遇,一劳永逸

熊超然2022-10-02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9月底,“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发现多处“神秘泄漏”,此事件前所未有,同时也导致俄罗斯同美西方国家在能源领域的争论再度升级。

当地时间9月30日,在谈及“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给欧洲能源供应带来更大压力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透露,美国已大幅增产,向欧洲提供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他还直白地指出,当前形势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可以借此“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目前,俄罗斯方面指控美西方国家制造了破坏“北溪”管道的事件,俄方官员称“已掌握西方参与北溪事件证据”,俄总统普京更是指出“谁受益就是谁干的”;美国则由总统拜登领头,声称俄罗斯“散布虚假信息和谎言”,双方的“交锋战”已从两国元首回应蔓延到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冲突仍在持续之中。

当地时间9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同到访的加拿大外交部长梅拉妮·若利(Mélanie Joly,中文名:乔美兰)举行联合记者会。据美国国务院网站发布的记者会问答文字实录,现场有记者提出了有关“北溪”管道的问题。

有记者表示,“北溪”管道泄漏事件无论责任在哪一方,显然已导致欧洲能源供应形势变得更加糟糕。这名记者向美加两国最高外交官员提问,将独立或共同采取何种行动来帮助缓解这种压力?

对此,布林肯说:“我认为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些管道,即‘北溪1号’和‘北溪2号’,当时没有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众所周知,‘北溪2号’从未投入使用,由于俄罗斯将能源武器化,‘北溪1号’已经关闭数周。”

随后,布林肯称,在看到俄乌冲突以及俄罗斯将能源武器化后,美国已与欧洲伙伴以及世界各国密切合作,确保全球市场上拥有足够资源。其中,美国大幅增加产量,向欧洲提供液化天然气,成为了欧洲液化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商,目的就是帮助欧洲弥补因俄乌冲突而损失的天然气或石油。

此外,布林肯还称,美国努力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石油,确保市场上的石油供应,并压低石油价格。而在几个月前,美国就与欧盟进行了接触,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同欧洲直接合作。

“归根结底,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tremendous opportunity)。这个巨大的机遇可以一劳永逸地(once and for all)消除(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从而使普京不再把能源武器化作为推进其‘帝国计划’的手段。这是非常重要的,为未来几年提供了巨大的战略机遇,但与此同时,我们决心尽一切可能确保所有这些后果不会由我们国家或世界各地的公民承担。”布林肯这样说道。

加拿大外长若利在回答相同问题时则表示,加拿大也已增加了自身产量,将能源产品出口到美国,然后再销往欧洲。

记者会上,有记者还提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西方应该为“北溪管道事故”负责的说法。对此,布林肯形容普京的指控“荒谬”,俄方所做的是“令人发指的虚假信息活动”。布林肯称,美国就此事件一直与欧洲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特别是丹麦和瑞典,美国支持对事件展开调查,并确定责任方,但他不想抢在调查完成前表态。

而对此问题,加拿大外长若利也在一旁帮腔表态称,加拿大认为“北溪”管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欧洲基础设施,加方支持北约和欧盟关于管道遭破坏事件的声明。

综合俄罗斯塔斯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当地时间9月30日,俄罗斯对外情报局(SVR)局长谢尔盖·纳雷什金对记者称,他们已掌握的信息表明:西方参与了对“北溪”管道的破坏活动。路透社称,这是目前俄罗斯高级官员对西方提出的最直接的公开指控。

同天晚些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指责西方破坏俄罗斯所建造的“北溪”管道,而美国及其盟友则强烈否认俄方的这一指控。

据“今日俄罗斯”(RT)消息,普京当天在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回应了“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破坏事件,他认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制造了这些爆炸。

普京表示,对于“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说,光制裁(俄罗斯)已经不够用了,所以他们采取了破坏路线,对“北溪”管道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爆炸行为。普京指出,“他们实际上已经开始摧毁整个欧洲的能源基础设施,这虽然很难令人相信,但却是事实。”他强调:“所有人都清楚谁会从中受益,当然谁受益,谁就要为此负责。”

华盛顿方面,美国总统拜登同样在9月30日对该事件作出回应。他称这一事件是一次“蓄意破坏行为”,同时指责俄罗斯人在“散布虚假信息和谎言”,声称美国将与盟友合作以查明真相。

甚至还有美国官员声称,普京的说辞是在试图转移人们对其“吞并”乌克兰部分地区的注意力。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埃德里安娜·沃森(Adrienne Watson)9月30日这样说道:“我们不会让俄罗斯的虚假信息分散我们或全世界对其‘吞并’乌克兰主权领土的明显欺诈企图的注意力。”

9月26日至28日,位于丹麦水域附近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先后被发现至少4处泄漏。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地震学家称,气体泄漏的区域发生了两次水下爆炸,几处泄漏点的位置都十分接近。

事件发生以后,德国、丹麦、瑞典已就事故原因展开立案调查。截至目前,各方均认为“北溪”管道泄漏或为蓄意破坏所致。

俄罗斯“北溪1号”项目运营方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9月27日发表声明说,“北溪1号”和“北溪2号”海底输气管道的三条管线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的情况前所未有,目前尚无法评估维修时间。

“北溪1号”管道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北溪2号”管道去年建成,与“北溪1号”基本平行,尚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

当地时间10月1日,美联社援引丹麦能源机构的说法报道称,此前受损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似乎已经停止泄漏天然气。此前,据丹麦政府初步估计,“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受损的最坏情况将是泄漏7.78亿标准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1460万吨碳当量的排放,而丹麦在2020年的排放量约为4500万吨碳当量,等同于该国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谁是北溪被炸幕后黑手?各方众说纷纭,美国回应

齐倩2022-09-28 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9月26日,“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遭到3处破坏,随后泄漏区域发生水下爆炸,瑞典监测到有震感。次日,相关消息陆续传出,引发欧洲各国恐慌。美媒直言,此次“前所未有的”事故,让本就气荒的欧洲各国冬季前获得俄气供应的希望彻底破灭。

德国、丹麦、瑞典正在就事故原因展开调查。截至目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方均认为北溪管道泄漏“可能是蓄意破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誓言将做出“最强烈回应”。

但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各方众说纷纭:有乌克兰官员将矛头对准俄罗斯;欧盟方面反应则较为谨慎,表示现在推测事故原因还为时尚早。一直对俄强硬的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拒绝置评;波兰前防长、前副外长则在社交媒体写了一句“感谢美国”,随后被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转发。

值得一提的是,据德媒《明镜周刊》27日报道,几名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几周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就曾警告德国政府“位于波罗的海的天然气管道有可能会遭到袭击”。

而就美俄双方而言,美国务卿布林肯27日表示初步报告指向“蓄意破坏”,但未经美国证实,若管道真的遭到破坏,则“不符合各方利益”。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早前的回应中表示事故的性质还不清楚,需立刻调查。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贾巴罗夫则警告:若美国参与其中,局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1.美媒:欧洲冬季前获得俄气的希望破灭

综合路透社、BBC、CNN等媒体报道,丹麦方面称,第一次泄露发生在当地时间26日下午,“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发生泄露。不久后,“北溪1号”管道又发现两个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水域。

与此同时,瑞典监测站记录了两起明显的爆炸,分别发生在当地时间26日零时03分和17时04分,其中一起震级达2.3级。

瑞典地震学家指出,这些数据表示毫无疑问曾“发生过爆炸”。丹麦军方表示,最大的一起爆炸造成了直径超过1公里的地表扰动。丹麦和瑞典海事局已发布航行警告,要求船只应避开附近的区域。

丹麦能源署负责人克博特佐(Kristoffer Bottzauw)表示,泄漏量非常大,天然气可能需要一周时间才能泄露结束。他警告称,现在“海面充满了甲烷,这意味着该地区发生再次爆炸的风险增加”。

“北溪1号”管道于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北溪2号”管道于2021年建成,走线与“北溪1号”管道基本平行,目前尚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通过管道向23个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7日指出,这次事件将欧洲可能在冬季之前通过“北溪1号”接收天然气的剩余预期化为乌有。目前,欧洲各国正在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能源危机。

彭博社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信号,表明在欧洲要在没有俄罗斯大量天然气输送的情况下,挺过这个冬天。石油管道已经停止运转,但任何关于莫斯科可能在某个时候重新打开管道的希望,现在都破灭了。

2.各方一致认为管道遭“蓄意破坏”

27日晚些时候,负责建造与运营“北溪”管道的北溪AG公司(Nord Stream AG)发表声明称,北溪管道3条支线同时遭到破坏“前所未有”,目前还无法估计恢复天然气输送基础设施的时间。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即“俄气”)尚未发表评论。

同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的消息令人担忧。事故的性质还不清楚,但是发生这一情况尚属首次,需要立即展开调查。在调查结果公布之前,不排除任何选项。

欧洲方面,德国、丹麦、瑞典正在就事故原因展开调查。

据瑞典电视台27日报道,据政府评估,“北溪”管道的泄漏可能是故意行为造成的。瑞典首相安德松表示,“这可能是一起破坏事件,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事件”,同时强调这不是针对瑞典的袭击。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27日晚表示,根据综合评估,“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丹麦能源署署长也说,天然气管道出现泄漏是“极其罕见的”。

波兰总理同样认为,“北溪”管道数起泄漏事故“可能是因为人为破坏”,同时补充说,这“或与乌克兰局势的下一步升级有关”。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7日发布推文称,欧盟正就泄露事故与丹麦当局交谈,“现在最重要的是展开调查,查清事故原因”。她还说,任何对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蓄意破坏”都是“不可接受的”,欧盟将就此采取“最强烈的回应”(the strongest possible response)。

“有一些迹象表明这是蓄意破坏”,一位欧洲安全消息人士表示,现在就谁是幕后黑手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你必须要问:谁会从此获利?”

3.德媒:数周前,CIA曾向德国政府发出预警

尽管如此,但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各方众说纷纭。

首先,乌克兰官员第一时间站出来将矛头对向俄罗斯,但并未提供任何证据。

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雅科(Mikhaylo Podolyak)27日发布推文声称,“北溪”管道泄露“无非是俄方策划的恐怖袭击和对欧盟的侵略行为”,因为俄罗斯想要“破坏欧洲经济形势并在冬季前引发恐慌”。波多利雅科还呼吁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做出“最佳响应”——向乌克兰提供坦克和投资。

相较之下,欧盟方面则反应谨慎。欧盟27日回应称,现在推测事故的原因还为时过早,欧盟正在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管道事故对欧洲天然气供应安全产生任何影响。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泄漏事故是由于对基础设施的“有针对性的攻击”,确定“不是因材料老化或自然事件导致”,目前德国能源供应没有受到影响。但他拒绝就幕后黑手进行猜测。

值得一提的是,德媒《明镜周刊》援引几名知情人士的话称,早在几周前,联邦政府就收到了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警告,称位于波罗的海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可能会遭到袭击。德国政府拒绝就此置评。该国安全部门还认为,考虑到泄露的具体情况,很可能是“潜水员或小型潜艇”在管道上安装了地雷或炸药,而“只有国家行为体”才能做到这一点。

另据俄新社报道,波兰前防长、前副外长、现欧洲议会议员西科斯基(Radoslav Sikorsky)27日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北溪”管道泄露的图片,配文:“谢谢你,美国”。俄新社认为,这代表西科斯基感谢“美国破坏了管道”。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随后转发了西科斯基的推文,并写道:“这是关于恐怖袭击的官方声明吗?”

西科尔斯基用波兰语在推特写道,对“北溪”的破坏“缩小了普京的回旋余地”,意味着俄方如果想恢复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将不得不与乌克兰和波兰谈判。“干得好!”他如此总结道,随后还转发了美国广播公司(ABC)今年2月份发布的一篇推文。

据ABC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当时警告道,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么就不会有北溪2号……我们将结束它”。被问及如何做到这一点时,拜登回答:“我向你保证,我们有能力做到。”

4.“若美国参与,局势将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2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与印度外长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就“北溪”管道泄露一事作出回应。

布林肯称:“有初步报告表明,管道泄漏可能是由于攻击或破坏。但这些都是最初报告,我们还没有证实。”他表示,如果这一消息得到证实,“显然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他还说,美国准备向进行调查的欧洲国家提供支持。

布林肯强调,美方及其盟友正“日以继夜”关注欧洲能源安全问题,并称“(管道)泄漏不会对欧洲能源韧性产生巨大影响。”

同时,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贾巴罗夫在社交平台Telegram警告,“如果调查证实美国参与了‘北溪1号’和‘北溪2号’的爆炸事故,那局势将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到时候,从美国向欧洲供应液化天然气或成为美国人永远的噩梦。难道我们的对手完全失去理智了吗?”

俄外交部发言人要求拜登就“北溪”事故给出回答:欧洲必须知道真相!

童黎2022-09-28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编译/童黎】“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遭到3处破坏,引发欧洲各国恐慌,各方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众说纷纭。28日,克里姆林宫驳斥有关俄罗斯袭击“北溪”管道的说法“愚蠢且荒谬”,俄外交部发言人更是点名美国总统拜登,称他“有义务”回答——这次是不是美国实施了他年初对“北溪”作出的威胁?“欧洲必须知道真相!”

综合路透社、俄塔社9月28日报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28日在例行电话会议上对记者表示,“北溪”事件需要调查,修复受损管道的时间尚不确定。他补充说,美国本就反对这些管道项目,而且美企通过向欧洲供应天然气获得了巨额利润。

当被问及俄罗斯可能是此次袭击猜测的幕后黑手时,佩斯科夫说:“这种说法相当老套乏味,也是可以预见的愚蠢和荒谬。”

“这场事故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因为首先,‘北溪2号’的两条管道都充满了天然气——整个系统已经准备好输送天然气,天然气非常昂贵……而现在,天然气都漏到空气中去了。”

“我们会对此感兴趣吗?不,我们不会,我们失去了通往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路线。”

目前,德国、丹麦和瑞典均认为这是一起“袭击”事件,导致处于能源危机中心的两条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严重泄露。欧洲已对此展开调查。

而在欧洲寻求摆脱对俄气供应的依赖时,美国今年计划向欧盟市场供应至少15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

佩斯科夫说:“我们看到美国液化天然气供应商取得了巨大利润,他们对欧洲大陆的供应成倍增加,对进一步获得超级巨额利润非常非常感兴趣。”

“在做出任何主张之前,也不管是否发生了爆炸,我们都应该等待调查结果。”他还表示,期待丹麦和瑞典提供有关该事件的信息。

与此同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8日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应该就美国是否实施了对“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威胁做出答复。

她在社交媒体上针对拜登此前言论质问道,“2022年2月7日,拜登称,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溪2号’将被终结。‘我向你们承诺,我们能做到。’”

“美国总统拜登有义务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当‘北溪1号’和‘北溪2号’三条线路被报告出现紧急情况时,美国是否实施了它的威胁。”

“意向声明就是一项承诺。人必须对自己的话负责。就算他所说的话难以理解,也不能免除这项责任。欧洲必须知道真相!”

9月26日,“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遭到3处破坏,随后泄漏区域发生水下爆炸,瑞典监测到有震感。次日,相关消息陆续传出,引发欧洲各国恐慌。美媒直言,此次“前所未有的”事故,让本就气荒的欧洲各国冬季前获得俄气供应的希望彻底破灭。

截至目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方均认为北溪管道泄漏“可能是蓄意破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誓言将做出“最强烈回应”。

但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有乌克兰官员将矛头对准俄罗斯。欧盟方面反应较为谨慎,表示现在推测事故原因还为时尚早,一直对俄强硬的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拒绝置评。波兰前防长、前副外长则在社交媒体写了一句“感谢美国”,随后被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转发。

值得一提的是,据德媒《明镜周刊》27日报道,几名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几周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就曾警告德国政府“位于波罗的海的天然气管道有可能会遭到袭击”。

而就美俄双方而言,美国务卿布林肯27日表示初步报告指向“蓄意破坏”,但未经美国证实,若管道真的遭到破坏,则“不符合各方利益”。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早前的回应中表示事故的性质还不清楚,需立刻调查。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贾巴罗夫则警告:若美国参与其中,局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对欧洲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牛弹琴 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对欧洲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现在欧洲最缺的是什么?

不是粮食,也不是石油,而是天然气。没有天然气,很多工厂没法开工,很多人冬天都会被冻死。所以,大家看到,国际油价现在跌下来了,但欧洲的气价,却仍是之前的很多倍。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遭顶头风。在俄罗斯断气的当下,丹麦军方突然发现,埋在深海里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突然发生了剧烈爆炸。

图片和视频显示,海面上形成大量气泡,仿佛是一个大洞,看得实在有些瘆人。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件。

对欧洲来说,更是一个噩梦。用彭博社的话说,这是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信号,欧洲要在没有俄罗斯大量天然气输送的情况下,挺过这个冬天了。

毫无疑问,这将是欧洲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综合各路媒体的信息。

1,爆炸发生在26日,据瑞典科学家披露的数据,其中一次爆炸的震级,达到了里氏2.3级,瑞典南部的30个地震测量站都有记录。

2,“北溪-1”和“北溪-2”两条管道,发生了三次严重的天然气泄漏,其中,两次发生在“北溪-1”,一次发生在“北溪-2”。按照丹麦政府的评估,泄漏至少还会持续一周。

3,两条不同的管道,同一天发生严重爆炸泄漏。再缺乏想象力的人都清楚,这不大可能是技术原因。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很明确,她认为这是一次蓄意破坏行为。

4,爆炸地点也很有讲究,远离俄罗斯,在靠近丹麦和瑞典的公海海域,距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不远。

5,按照网络上的分析,这样的连环爆炸事件,一般人很难做到,不排除军方甚至特种部队所为。

欧盟立刻作出了反应。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7日表示,她已经和丹麦首相进行了交谈,最重要的调查这起事件,但故意破坏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都将导致可能的最强烈反应”。

事情基本断定:这是故意破坏。

谁干的?

不用多想,肯定是罗生门。俄罗斯的第一反应是:事故性质还不清楚,俄对此事感到担忧。美国的最初说法是:美国不会猜测原因,但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CNN援引一欧洲安全人士的话说,这是蓄意破坏,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你必须问:谁会获利?”

谁会获利呢?

我们就做一下排除法吧。

第一,德国?

基本可以排除,因为这两条天然气管道破坏,德国是最大输家。

原先俄罗斯断气,德国人多少还存着念想,吵完了最终还会恢复通气。现在,管道爆炸了,何时修复不知道,这个冬天基本没戏了。

类似的,丹麦也不大可能。尽管爆炸地点,就发生了丹麦附近。

第二,波兰?

在西方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分析,波兰的嫌疑不容排除。

爆炸地点,离波兰不太远。而波兰是东欧最反俄、也是支持乌克兰最卖力的国家。反正,俄乌冲突后不久,俄罗斯就断供了波兰的天然气。

既然俄天然气也轮不到我,那索性,大家都别用了。

当然这只是推测。或许这也只是巧合,就这几天,波兰将举行挪威天然气输往波兰的启动仪式。

第三,美国?

反正,“北溪”管道爆炸发生后,一段拜登的记者会问答刷屏了。

拜登:如果俄罗斯发动入侵,那就不会有“北溪-2”,我们将终止它。

记者:但是,这个项目在德国控制之下,你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拜登沉思了一下:我向你保证,我们将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查了一下,这段视频是今年2月,在俄乌冲突前几天。

为什么会突然刷屏?

原因,你懂的。

更有意思的,波兰前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发推,就一张海面爆炸图,上面配了一句话:谢谢你,美国(Thank you, USA)。

够有内涵吧。

他可能觉得还不过瘾,后来又发推说:这是一件小事,但波兰人却充满了欢乐。

第四,俄罗斯?

反正,按照乌克兰官员的说法,这就是俄罗斯干的,是“恐怖主义”行径。

逻辑是,俄罗斯这样干,就可以不供应欧洲天然气,向欧洲极限施压。看西方社交媒体,还真别说,相信这种说法的人大有其在。

不能排除任何一种可能性。但这里面的逻辑悖论是,俄罗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要断气,俄罗斯关闭闸口就行了啊。

反正是罗生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别问我是谁干的?

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知道,现在,波兰人很快乐,德国人很紧张,俄罗斯人很愤怒,美国人则在观望。

最后,就感慨两点吧。

第一点,几年前,是何等其乐融融。

刚才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当年的一张照片,应该是2011年“北溪-1”启动仪式上,默克尔和梅德韦杰夫笑得像朵花一样,在众多官员簇拥下,将双手搭在管道的控制轮盘上。

仔细辨认了一下,现场官员中,还有当时的荷兰首相马克、法国总理菲永、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

11年后,一切都变了。默克尔下台了,梅德韦杰夫有了新身份,“北溪”管道断气了,现在又发生了爆炸。原来带来希望的互利共赢,最终成了激烈斗争的筹码。

笑容彻底没有了。仿佛是一场噩梦,一切都回不去了。

第二,做绝了,什么可怕的事情都会发生。

我们的日子还要继续。秋天已经来临,冬天肯定不远了。

但毫无疑问,这将是欧洲人最冷的一个冬天。为了御寒取暖,欧洲的树木肯定倒了大霉,中国的电热毯估计还得加班加点生产。

无情的战火,还在乌克兰大地继续燃烧。在波罗的海,大规模的天然气泄漏,肯定也是一场环境灾难。看西方社交媒体,有人直接P出了一张哥斯拉的照片,真是人在作孽啊。

做绝了,真的什么可怕的事情都会发生。“北溪”管道前所未有的爆炸,肯定还不是最糟糕的。

俄罗斯对“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事件立案调查

陈思佳2022-09-29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据俄罗斯塔斯社9月28日报道,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已就近日“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刑事立案,俄联邦安全局已依据总检察院提交的材料,对这起事件展开初步调查。

俄罗斯总检察长办公室在28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称,不迟于当地时间9月26日,在伯恩霍尔姆岛附近发生了蓄意破坏波罗的海海底铺设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行为,对俄罗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声明说,“根据《俄罗斯联邦刑法》第361条第1部分(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规定的犯罪迹象,根据俄联邦总检察长办公室依据《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第37条第2部分第2款提交的材料,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调查部门已对此案发起刑事调查。”

9月27日,负责建造和运营“北溪”管道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Nord Stream AG)发表声明说,“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三条管线在26日同时遭到破坏,“昨日记录的压力急剧下降使我们确信,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是由物理损坏引起的。”

瑞典测量站26日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丹麦能源署则于27日证实,26日丹麦附近水域的“北溪-2”管道发现一个泄漏点,之后“北溪-1”管道又发现两个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水域。

瑞典当局目前也已对这起事件展开调查。该国安全部门28日发表声明称,瑞典警方在检察官办公室指导下对案件进行了初步调查,由于案件可能针对瑞典国家利益,调查现已由瑞典安全局接管。声明同时指出,不排除“外国势力”是事件幕后黑手。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则在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丹麦相关机构综合评估认为,“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系“蓄意破坏”所致,丹麦政府正在认真对待这一事件。但她也补充说,目前还没有信息表明“幕后黑手”的身份,丹麦当局并不认为这起事件是对该国的直接军事威胁。

对于这起事件,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8日回应称,一些国家指责俄罗斯是“北溪”事件幕后黑手的一系列无端揣测是愚蠢荒谬的,俄方将坚持要求俄气公司参与相关调查工作。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则表示,如果欧洲国家提出请求,俄罗斯会考虑就此事开展联合调查。

塔斯社称,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波利扬斯基28日宣布,俄方已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北溪”事件举行紧急会议,“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法国通知我们,考虑安理会工作繁忙,俄方要求的紧急会议预计将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30日15时(北京时间10月1日3时)举行。”

俄对外情报局局长称:已掌握西方参与“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证据

刘骞2022-09-30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大事件

综合俄塔社、卫星社消息,当地时间30日,俄罗斯对外情报局(SVR)局长谢尔盖·纳雷什金对记者称,他们已掌握的信息表明:西方参与了对“北溪”管道的破坏活动。路透社称,这是目前俄罗斯高级官员对西方提出的最直接的公开指控。

“我们已经有一些材料表明,这次恐怖袭击(指“北溪”事件)的组织和实施有西方参与的痕迹。”纳雷什金说道,“在我看来,西方正在尽一切努力藏匿这次恐怖袭击的真正肇事者和组织者。”

纳雷什金重申,俄罗斯方面目前正在对“北溪”管道爆炸一事进行调查。

俄塔社称,俄罗斯总检察长办公室28日表示,该院已就涉嫌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刑事立案,俄联邦安全局据此展开初步调查。

路透社30日称,纳雷什金的言论是迄今为止俄高级官员对西方提出的最直接的公开指控,很有可能会遭到西方国家的强烈抵制。他没有透露俄方目前拥有什么证据,但是指责西方正试图掩盖事件真相。

报道还称,克里姆林宫拒绝对纳雷什金的指控发表评论,不过表示“北溪”事件需要彻底的国际调查。

9月26日-28日,位于丹麦水域附近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先后被发现至少4处泄漏。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地震学家称,气体泄漏的区域发生了两次水下爆炸,几处泄漏点的位置都十分接近。

事件发生以后,德国、丹麦、瑞典已就事故原因展开立案调查。截至目前,各方均认为“北溪”管道泄漏或为蓄意破坏所致。

瑞典安全部门28日发表声明称,不排除“外国势力”是事件幕后黑手。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则在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还没有信息表明“幕后黑手”的身份。

由北约30个成员国代表组成的北大西洋理事会同样没有指出该事件的罪魁祸首是谁。不过有西方官员将矛头对准俄罗斯,俄外交部则点名美国及北约组织。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8日援引几名西方情报官员的消息称,欧洲安全官员26日和27日在事发海域周边观察到俄罗斯海军支援舰艇。这些西方官员表示,他们不清楚这些俄罗斯舰艇是否与“北溪”管道泄漏事件有关,但会将其列入调查的目标。

对于上述报道,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9日在简报会上指出,北约成员国曾于7月时在“北溪事件”现场附近使用深海设备进行演习。她强调,该地区遍布着大量北约的基础设施。

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29日也对记者表示,发生管道泄漏的地区是波罗的海,那里部署了很多北约装备,说俄罗斯参与该事件“绝对是荒谬的”。

9月28日,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还就“北溪”管道泄露事件“点名”拜登。她提到,拜登在今年2月7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曾威胁说,“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溪-2’将被终结。我向你们承诺,我们能做到。”扎哈罗娃要求美国对这一言论做出解释。

面对俄方的质问,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28日晚些时候辩解称,拜登所说的“终结”是指推动德国政府冻结“北溪-2”项目。同日,美国务院、国防部也否认破坏“北溪”管道的指控。

与此同时,美方官员也试图撇清与该事件的关系。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9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对媒体宣称,“北溪”事件仍然有待进一步调查,现在推测“幕后黑手”的身份还为时过早。

今天,诡异的阴谋,却拿他没办法!

十月蛐蛐 2022-09-30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导读:美国控盘大法的三板斧就是:舆论媒体、NGO和专家的定点围攻、最后是强力硬控。这三招实质就是美国操控世界的方法,也是美帝软硬实力的直观表现,尤其是软实力,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

9月27日,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被炸了,几个相关国家都认为是“人为蓄意破坏”,但也就是说说,然后一副难言之隐的样子。

大伙可能不知道,天然气管道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管子都是优质钢材做的,管壁厚度达4.1厘米,又放在十几到几十米的海底,真想去破坏并不容易。

瑞典的监测部门分析了一下当时的数据,判断当时的爆炸力,相当于一次2.3级地震。

可见,没有特别大的决心,没有强大的军事能力,就是想炸也没这个本事。

这种技术要求,基本排除了那几个看俄罗斯不顺的小国,只剩下美俄和欧盟了。

欧盟等着天然气过冬呢,他们炸这做啥?

俄罗斯指望冬天,多卖点气赚钱呢,真不想卖了,按钮一按就关了,没必要炸。

那就剩美国的嫌疑比较大了,刚好2月初,拜登为了拱火,就说过一旦开战,那就没有北溪2号线了...

当时,拜登脸上的神秘笑容,确实容易让人遐想。

当然,现在也不能凭这个视频,就断言是美国做的,但美国政客确实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谎话!

不知道美国人怎么评价自己演技,确实能做到脸不红、心不跳,特别像诚实的好人,当年美国国务卿就用这样的表演,在联合国欺骗了所有人,发动了侵略伊拉克的战争。

政客们并不在意,洛佩西就说过:自己知道国务卿说了假话,但她觉得这没啥错,美国达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美帝这种操纵手法,事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关键是他们总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那他们为啥总能为所欲为呢?

一、美国控盘大法

美国最常用的方法是新闻控制,民众日常无论做什么,都能接触的到,洗脑于无形。

新闻播什么内容、话怎么说,是屁股决定的,坐在哪一边,就会制作这一边喜欢的内容,比如黑蜀黍被跪杀,新闻可以说白人至上,不把别的族群当人看……也可以说低收入人群犯罪率高……所以民主党的媒体说黑命贵,共和党的媒体一直喊,这人其实吸毒贩毒啥都干。

中国谚语叫“话有三说”,意思就是一件事的描述效果,可以由当事人的心态决定,选择说什么、怎么说,都是一门学问。

这在哪个国家都一样,我国平时就不断说新闻有片面性,所以同学们也明白,信息的局限性比较大,对啥感兴趣了,会自己找相关资料,也总能找到,说明在我国,只要大伙有心,总是可以了解到真相。

西方不是这样,他们一直号称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但实际上,媒体的新闻经常是筛选过的、不客观信息,川普就不断被媒体伤害,当总统的四年,一直把主流媒体当骗子,他的口头禅fake news,就是假新闻的意思。

西方国家标榜新闻自由,民众并不觉得被假新闻误导,会坚信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的,这就好像一个人有病,如果知道自己有病,会小心照顾自己;如果不知道自己有病,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搞不好会猝死。

信息茧房概念,最近两年很火,说的就是这事:互联网的大数据越来越强大,系统发送给你的信息,都是你喜欢的,这类信息往往和你观点接近,反对的意见却被屏蔽了,久而久之,你觉得自己无比正确、周围的人都在支持你,但事实上,你活在一个狭小的信息空间里、像蚕茧,不知道外部世界有多大。

表面开放的洗脑,要比专制厉害多了,民众毫无知觉就被驯服了,思想僵化。

比如在港台地区,有关内地的新闻,绝大多数都是落后、愚昧、贫穷的负面报道,当专家一本正经的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榨菜,民众也不觉得有啥违和。

愚民搞成这样,我们觉得这些人脑子抽抽了,他们却觉得是信仰。

这些人如果越来越多,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反智主义会降低族群的判断力、让重大决策变形。

2014年海峡两岸为了发展,搞了个“服贸协定”,民进党当时只是在野党,没办法影响决策,但他们利用民众长期被洗脑、反中情绪强烈,发动了太阳花运动,硬是搞残了服贸协定。

大伙看明白了吧,一旦民众被洗脑,谎言也能变成共识,并且会自我强化,像真的似的,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也就水到渠成,这就是美国控盘的基本方法。

前两年,我国新疆的棉花事件也是这样。

最初,我们没太把美帝的话当回事,但谎言重复了一千遍,欧美的民众真的就信了,搞得欧盟几个领导人,最后也不得不表个态,跟着美国的节奏走……

二、欧盟、日本这些盟友也有苦难言

老欧洲从内心里看不上美国这一套,当年自己玩转世界的时候,北美还是印第安人满地跑呢。

现在美国担心自己霸权被中国干掉,关欧盟啥事?谁当老大,欧盟都是老三,所以关心的只是恰饭问题。

前两年,美国就制裁过北溪2号的建设公司,不过当时还是默克尔当家,明确反对了美国的做法。

不过反对也没用,美国控盘大法除了媒体洗脑,还有第二招,重点围攻!

美国平时养了大把的NGO非政府组织、专家和学者,配合媒体、参与洗脑,关键时刻就出来协同作战,对目标进行围攻,比如前两年,我国的新疆棉花问题,“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就不断把棉花问题往人权、种族灭绝上扯。

“人权和种族灭绝”是欧洲的G点,毕竟当年纳粹对犹太人搞种族灭绝,整个欧洲不说是帮凶,至少也是个围观者,没人替犹太人伸张正义,所以他们一直有心病,特别敏感。

舆论搞到这种程度,欧盟领导装糊涂恰饭就很难了,这帽子太大,搞不好一辈子就完了。

北溪2号上的操作也类似,美国也往最有心病的地方捅,新老欧洲都怕俄罗斯,几百年来不知道打了多少仗,OK,那乌克兰战争给欧洲安排上。

美国给了乌克兰1.2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让乌克兰把所有家当,弄到乌东的争议地区,随时准备干仗,这天然气管道还怎么建?

这是前两年美帝的操作,也算是没少使绊子,但默克尔确实了不起,硬是把北溪2号给建好了,这才放心的退休。

可惜啊,默克尔一走,事情就失控了,建好的管子一直没能通上气。

文章一开始的拜登那个视频,就是今年2月初,美国把德国的新总理,叫到美国吊了一顿,然后拜登就在会谈之后的记者发布会上,讲了那段话。

如今,啥都不用想了,不仅让北溪2号没得用,连原先的北溪1号一起给炸了!

三、不服?那就来硬的

当然,谁都不傻,都想赚钱发财,不愿被人当枪使,美国之所以能得逞,根子还是军事实力强,不听话也不行。

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世界140多个国家,海外驻军超过27万人,也就是说,21%的美国大兵,常年驻扎在世界各地,下图是一些主要国家的驻军情况:

这表是2019年的数据,川总在位那会,一直逼德国多交保护费,买美国军火,默大妈没同意,川总一生气,把1万多人调去了波兰,但最新的数据还没公布,同学们先大致看看。

大伙要明白一件事,美国能在世界140多个国家驻军,一方面是霸道,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实力强悍,比如日本、德国都是战败国,被驻军也没脾气,和殖民地差不多。

还有一些是希望美国保护、或讨好美国的,比如科威特、波兰、新加坡这类。

最悲催的是韩国,本来只是和北方兄弟打打架,打不过了就请美军过来帮忙,没想到请神容易、送神难,70多年了,美国大兵一点走的意思都没,搞得韩国也像殖民地似的。

美军放在哪,都是精心计划的,东亚和欧洲占了60%,这两个地方经济发达,人类的财富基本都在这,美国在这里屯了重兵,控盘大法就可以软硬兼施,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二三十年前,美国也收拾过日本,原因也不复杂,日本发展的太快,科技、经济都特别好,局面和现在的中美差不多,今天的关税战、科技战、实体名单之类,当年一样没少,都在日本身上用过。

不同的是,美国在日本没那么多麻烦,找了个借口,说东芝卖机床给苏联,直接在日本抓了东芝的高管。

其实,那会儿整个西方都往苏联卖装备、美国自己也卖,越是禁令利润越好嘛,但谁让东芝是日本公司呢!

处罚一下也不是不行,可实际上做得非常过分,把美国法律拿到了日本用,把两个东芝高管判了刑。

日本连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都做不了主,简直不像主权国家。

东芝事件后,半导体、芯片这些有钱途的行业,日本巨头们基本都退出了,而且日本从心智上完全被打残,美国引领的互联网,干脆从一开始就没敢玩,经济上整整少了一代。

日本“失去了三十年”,至今看不到尽头,二十多年前,日本GDP就5.5万亿美元了,到了2019年,反倒跌到5.08万亿。

直到安倍当首相,经济才开始有了点活力,他搞了个安倍经济学,其实就是“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开始闷头恰饭。

美国慢慢看出了门道,逼着日本站队围堵中国,限期必须尽快部署中程导弹。

为了发展,日本不选边是最好的策略,所以2020年的安倍学司马懿,装病辞去了首相。

不过,2022年,美国再次催日本部署中导的时候,安倍又想耍滑头......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安倍被当街灭了。

在美国看来,不选边就是背叛。

这就是杀鸡儆猴,日本现在已经不敢耍滑头了,最近他们在台海问题上跳得很高,也确实被美国吓得。

大哥就是这么霸气,敢不听话就削你。

四、美国控盘之处,凶多吉少

聊了这么多,大伙应该看明白了,美国控盘大法的三板斧就是:舆论媒体、NGO和专家的定点围攻、最后是强力硬控。

这三招实质就是美国操控世界的方法,也是美帝软硬实力的直观表现,尤其是软实力,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

这份实力并不是美国一家之力,其实是整个西方,用了三百年才搞出来的,比如美国在140多个国家,有近400个军事基地,一大半都是二战时,从英国手上接过来的,要是自己从头干,得花很多年、很多钱。

面对美国的强悍实力,老欧洲都有心无力,被美国玩的团团转,那俄罗斯作为美国的对手,如今不断在新闻战、认知战、舆论战中吃瘪,也就不奇怪了。

尤其是这次的天然气管道被炸,俄欧其实都吃了大亏,但三天过去了,这事竟然有不了了之的迹象。

没办法,世界舆论都被美国控制了,欧洲虽然也有自己发生通道,但肯定不敢把矛头指向美国,只能装没看见。

不过同样吃亏,俄罗斯和欧洲还不一样,只是少卖了一点钱

欧洲麻烦可就大了,天然气价格下不去,取暖还是小事,怎么都得保住民众的生活。

但制造业麻烦可就大了,欧洲的电价、化工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很多已经停工,很多已经开始琢磨搬到北美、中国或东南亚。

俄乌战争本来是要收拾俄罗斯的,没想到俄罗斯暂时还没事,欧洲倒先被收拾了!

平局 | 历史的悲鸣:北溪2被毁,与战争的轮回。如有核战,责任全部在美方

原创 平局2022-09-30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大事件

前言:根据北约的防御原则,北溪项目遇袭等同于北约遇袭,北约军队应对袭击者宣战。可问题是,众所周知这次袭击北溪项目的就是美国,而美国又是北约的带头大哥,这事就变得诡异且复杂了起来。北约会向北约宣战吗?显然不会。但北溪2被毁,却是亚欧大战的开端。

在著名小说《三体》当中,作者刘慈欣设计了一种叫做“黑暗森林广播基站”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向宇宙中发射三体人和地球人的坐标,从而招致更高级文明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当“黑暗森林广播基站”存在的时候,人类和三体人之间还可以存在和平期,而一旦“黑暗森林广播基站”被毁,接下来的就只剩战争。

对眼前的亚欧大陆局势而言,欧洲和俄罗斯的走向极为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不小心亚欧大陆就会再一次陷入战争局面,美国将再一次坐收渔利。

俄罗斯的能源对欧洲至关重要,低廉的能源和便捷的输送方式,是稳定欧洲工业和民生的“压舱石”,同时也是稳定俄欧关系的重要筹码。此前因为欧盟不断插足、支持、干涉、援助乌克兰纳粹军,不断非法制裁俄罗斯经济和贸易等原因,俄罗斯宣布因为“技术原因”北溪2、北溪1送气阀门暂时关闭。

“天然气送气阀门”开关就是俄罗斯手中的“黑暗森林广播基站”,这两者的共性都是:可以用于威慑,但不可以真的被使用。俄罗斯可以宣布暂停送气,以此逼迫欧盟进行妥协。一方面是欧盟工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天然气作为支撑,另外一方面是凛冬将至,欧洲的民生需要廉价的天然气取暖过冬。这些都是要命的东西,只要俄罗斯还握有“天然气送气阀门”的开关,那么到了这个冬天,欧盟就很有可能在明里暗里悄然或部分解除对俄罗斯的限制,甚至减少和关停对乌克兰的各种援助,这样大家的日子又都能过下去了,不至于走向战争。

但俄罗斯“天然气送气阀门”能起到战略威慑欧洲,并迫使他们认怂的前提是:北溪1和北溪2跨海送气管道必须是完好无损的,必须能随时恢复供气,否则俄罗斯将失去这张底牌。——一旦北溪1和北溪2送气管道被毁,那么就意味着俄罗斯失去了对北溪1和北溪2送气开关的掌握,此时就算欧盟向俄罗斯服软,也同样得不到来自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救助,所以等到欧盟的就只剩一条路了,那就是被深度绑上战车,和俄罗斯死磕到底。一旦欧盟选择和俄罗斯死磕,那么他们就必然参与到乌克兰对最新投票加入俄罗斯的四个前乌地区的军事行动当中,而这将导致俄罗斯使用核武器。

这也就是为什么昨天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美国前总统川普都实在忍不住跑出来发声,说再这样搞下去大战恐怕真的要发生了。

北溪1和北溪2海底管道的彻底被毁,就等于“黑暗森林广播基站”被激活发送坐标,覆水难收。鉴于海底管道的施工难度,修复管道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更何况俄罗斯和欧洲已经没有时间了。

北溪系列项目,可以说是默克尔重要的政治遗产,虽然她下台了,但是早在多年之前她就已经预测到了美国的动作,并作出了现在看来极为富有前瞻性的举措。从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能源管道一共有3条,一条是陆地上过境乌克兰的陆地管道,另外两条是海底的超级工程北溪1和北溪2两条并行的管道。

早在十几年前,美国就已经启动逐步掏空乌克兰政府的计划,将这个国家上上下下的官员逐步换成了美国人或受美国控制的外国人,整个乌克兰就像是被铁线虫寄生了的螳螂一样,为了美国的利益不惜活活淹死自己,一举一动都变成了一具提线僵尸。站在欧洲人自己的角度,美国一旦利用乌克兰新纳粹和俄罗斯开战,那就意味着俄罗斯通过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将变得彻底不靠谱,届时欧洲必然陷入能源危机和经济危机,届时民粹主义右翼势力必然抬头,而这些民粹主义右翼势力头目又几乎都是深受美国舆论和监控把柄操纵的傀儡工具人,最终必然导致欧洲和俄罗斯全面开战,而美国则会再一次远在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坐收渔翁之利。

因此默克尔时期德国一直在努力推进北溪2项目,而美国则一直在阻挠,美国一直在鼓吹北溪2项目将威胁欧洲能源安全,这种没头没脑的鬼话实在是令人费解。北溪2是向欧洲输送能源的,它怎么会威胁到欧洲的能源安全呢?恰恰相反,如今乌克兰陆地管道被废、北溪1北溪2被毁之后,欧洲的能源安全才被真正的威胁到了。

北溪2项目是人类伟大的超级工程之一,是基于世界和平这一基础和前提而上马的高难度跨海跨国项目,这类工程往往投资巨大、跨越的地缘问题极多、触及的利益太深、抗破坏和抗风险能力差,如果没有世界和平这一基本预期的话,是没有人愿意投资或者建设此类工程的。一个是触及方方面面利益太多,很容易遭到阻挠和破坏,另外一个是施工难度大、投资周期长、抗风险和抗破坏能力弱。建设它可能需要上百亿欧元和数年的巨大工程投入,但破坏它可能只需要剪破几个孔就行了。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北溪项目被毁带来的“破窗效应”,人类恐怕在未来很多年都不会再投入修建此类工程了,世界将从“全球化”加速倒退为“孤立主义”,各种复杂的跨国、跨洲、跨地缘利益项目将大量搁置下马,各国生产成本和原材料整合能力将急速下降,经济将出现衰退,基础物价却反而将一涨再涨,战争一触即发。

实际上,类似的全球性战争悲剧人类已经上演过两次,每一次的前因后果都是差不多的。冷战是二战的延续,二战是一战的延续。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其本质都是后发工业国因为受到天生资源限制和先发工业国金融盘剥而陷入无解的困局,最后不得不诉诸战争,整个欧亚大陆打得一团乱,人口大幅度减少,基础建设大幅度破坏,等到战争结束后,再迎来新一轮的重建周期。

这个周期,有很明显的人为操纵痕迹。

战争结束后,由于战争赔款,战后重建资金技术缺口等问题,战败国根本无力讨价还价,最后只能接受战胜方的金融压榨不平等协议,被迫接入战胜方的工业标准,被迫借贷战胜方的金融压榨条款,然后进入下一个重建周期。而这个重建周期本身就是一个圈套,本身就是沙滩上的大楼,因为当战败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前期的技术标准和金融协议就会导致战败国在重建过程中实际已经将自身的工业标准、结算体系、金融体系上被战胜方深度殖民和绑定控制了,此时想要再挣脱控制,为时已晚,只能沦为对方的提线木偶,在对方的操纵下进入自毁和战争周期,如此周而复始。

在战胜方眼里,这种重建周期就等于是在播种小麦,自毁和战争周期就等于是在焚烧秸秆,且“焚烧的秸秆”还能化做春肥滋养下一个周期。以一战、二战和冷战的结果看,这个战胜方是谁呢?当然就是盎格鲁萨克逊集团,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老旧吸血隐形统治集团。

农民伯伯每一个周期播种小麦,焚烧秸秆,播种和焚烧对象不过是草禾而已,而盎格鲁萨克逊集团每一个启动重建和诱发战争的轮回周期,其播种和焚烧的对象却是国家和人命,这是何等的残忍和血腥且无情??更重要的是,这种长期周而复始的血腥循环,还将彻底摧毁人类文明。当我们总是在战争和重建的无休止循环中原地踏步时,随着资源的浪费和耗尽,整个人类文明距离彻底消亡就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了,历史在这一刻发出了它的悲鸣。

如今,盎格鲁萨克逊集团已经彻底破坏了北溪项目,且已经没有修复的可能,即便付出巨大代价修复了,再次破坏也非常简单轻松。这次破坏,彻底消除了俄罗斯和欧洲的战略回旋空间,彻底堵死了和平谈判的最后退路,亚欧大陆全面战争的利刃已经高悬在每个人的头上,而美国还是躲在万里之外的大孤岛上看戏,打算再再再上演一次渔翁得利的戏码,正如之前几次一样。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被美国控制极深的欧盟和日韩澳已经没救了,“中俄朝巴伊塔”等长期抵抗美国霸权的国家应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一方面加强彼此的能源、金融以及贸易互补互助互惠,另外一方面加强联合防御能力,面对欧洲的北约部队以加强防御和施加战略威慑为主,同时把主要攻击目标对准美国,毕竟那里才是盎格鲁萨克逊集团隔岸观火的老巢。如果到了万不得已那一天,我们必须以优先摧毁盎格鲁萨克逊集团老巢为目标,不能让它们这场残酷操纵世界的残酷轮回游戏再继续下去。

盎撒不灭,地球不宁。

其实,关于北溪项目被袭击还有一件很荒诞的事。根据北约的防御原则,北溪项目遇袭等同于北约遇袭,北约军队应对袭击者宣战。可问题是,众所周知这次袭击北溪项目的就是美国,而美国又是北约的带头大哥,这事就变得诡异且复杂了起来。

北约肯定不会向北约宣战,对吧?俄罗斯为什么要死咬英国?

原创 虚声2022-10-01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现在普京在打两个牌局:

一个局是吞并乌克兰领土,这个局支持者不多,反对者不少。因为这个局中,不论俄罗斯如何解释,实质都是去吞并别国领土,这让很多国家没有安全感。

另一个局是北溪管道被炸,这个局可以引发诸多共鸣,并占据道义高点。毕竟北溪是民生基础设施,炸了它,同样让很多国家没有安全感。

9月30日,普京在俄罗斯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派对,确认俄罗斯吞并乌克兰四个州。普京发表了一个演讲,为吞并乌克兰领土做辩护。

与此同时,普京还指出了炸毁北溪管道的幕后黑手。

据今日俄罗斯RT消息,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时表示,对于“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说,光制裁(俄罗斯)已经不够用了,所以他们采取了破坏路线,对“北溪”管道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爆炸行为。

普京的态度,也就是俄罗斯的官方态度。

按照普京在地球村的地位,他的话自然是非同小可。因此吃瓜界很多老铁希望他亮出实锤证据。

然而普京并没有摆出实质性证据,只是拿出一个逻辑,“他们(盎格鲁·撒克逊人)实际上已经开始摧毁整个欧洲的能源基础设施,这虽然很难令人相信,但却是事实。”他强调的逻辑是,“所有人都清楚谁会从中受益,当然谁受益,谁就要为此负责。”

普京的逻辑就是,谁受益,就是谁干的。这个和中国部分自媒体的逻辑一致。当然普京可能有关键性证据,只是没亮出来。注意,这里是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不论有还是没有证据,普京的目的都很明白,盎格鲁-撒克逊人就是背后黑手。

为什么要强调盎格鲁-撒克逊人?其实这背后非常有意思。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分析过,炸毁北溪管道的嫌疑者主要有美英、东欧的波兰,还有就是俄罗斯自己。注意这里说的是嫌疑,证据没有摆出来之前,就这三方嫌疑最大。

美英的动机是经济利益第一(欧洲高价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政治利益第二(斩断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的联络纽带)。现在地球村的舆论界,很多都认为是美英干的。中国舆论界和俄罗斯类似,几乎是一边倒认定是美国干的。

波兰等东欧几个国家的动机是恐惧,它们担心俄罗斯吞完乌克兰(一个州一个州地蚕食公投,然后拿核弹防卫)就吞自己。极端恐惧之下,炸毁北溪,把德国推向反俄方向,增加自身安全感。

俄罗斯的动机是政治利益第一。主要是缓冲吞并乌克兰领土的国际冲击,并以此为筹码和西方谈判博弈。如果能达到谈判目标,那更好。如果达不到谈判目标,那也可以用这个当借口,扩大战争,报复北约中的某些国家。强调一下,这里只是说可能性。

现在不论管道是哪方炸的,但从俄罗斯角度看,咬定是英国干的可以利益最大化。为什么这么说?

现阶段俄罗斯面对的对手是乌克兰及其背后的北约。

俄罗斯不太可能宣布是乌克兰干的。首先乌克兰没那个实力。其次现在是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并且吞并乌克兰的土地;即便宣布是乌克兰干的,也不会引起很多同情。所以俄罗斯不太可能宣布是乌克兰干的。

如果宣布是北约干的,相当于把整个北约几十个国家全部推到对立面。实际上北约大部分国家,根本不可能直接参与破坏北溪管道,所以宣布是北约干的也没太多实际意义。

而北约国家中,乌克兰最坚定的支持者是美国、英国、还有东欧的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

如果宣布是波兰或波罗的海某国干的,就要牵扯到报复。由于它们都是北约成员,俄罗斯直接报复波兰,相当于直接动北约。而且会让原本就惧怕俄罗斯的东欧各国更加惧怕俄罗斯,从而因为惧怕而更加反俄。

如果直接宣布是美国干的,直接报复美国的话,除了核大战之外,俄罗斯都比较吃力。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美国已经通过了《租借法案》,相当于敞开了支持乌克兰。

现在的情况就是,美俄就差直接动手了。美俄直接动手,肯定就是世界大战,地球村遭殃。美俄没动手之前,世界大战就还有回旋余地。

咬定是英国干的,好处显而易见。英国不像美国那么强大。俄罗斯如果对英国进行报复的话,反噬相对较小,但又能让盎格鲁-撒克逊集团感到疼痛,同时又不至于立刻世界大战。

普京之所以要强调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因为英国主要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美国除了盎格鲁-撒克逊人之外,还有日耳曼人与犹太人。

所以普京认定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是炸毁北溪管道的幕后黑手,相当于变相咬定是英国干的。如果普京选择扩大战争,那么选择英国的概率就大幅增加。

“北溪”暗战,二十七年!

汉唐光辉 2022-10-04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三战风云

以下文章来源于玉渊谭天 ,作者谭主

这几天,历经波折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因为被蓄意破坏又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焦点问题之一,是其中的利害关系。“北溪”爆炸,卖方俄罗斯称修复天然气管道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买方欧洲的天然气再次迎来一波涨价。

相比之下,赢家,在大把数钱。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近直白表示,当前形势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在这个关口,美国正在大幅增产,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等能源——欧洲天然气市场,越发依赖美国了。

得益于欧洲这个大买家需求激增,今年上半年,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实际上,拜登和他之前的两任美国总统,无一不向欧洲推销自己的天然气。“北溪”,也一直被美国视为“眼中钉”。

美国厌恶“北溪”,绝不仅仅是因为牵扯美欧能源贸易。能源影响的,是现代工业,更是现代货币信用体系。

从这个角度,再来回看“北溪”的历史沉浮,背后,始终有一场美国参与的暗战。

直接联通俄罗斯与德国的“北溪”管道自1995年就提出了设想。其代表的,不仅是亚欧大陆内部,更是世界能源格局的重要一环。

俄欧的能源互通连冷战都未能阻挡,因为双方无论在各个维度,互补性都很强:

供需上,俄罗斯拥有世界约21%的天然气储量,世界约5%的石油储量,对应的,欧洲储量占比仅有1.7%和0.7%,生活和工业发展却又需要大量的油气。

石油的运输相对便捷,欧洲满足石油需求的选择比较多元——既可以从俄罗斯获取,也可以从较远的中东获得。但是天然气远距离海运运输的成本较高,管道运输既快捷、又便宜,加之俄罗斯和欧洲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所以,冷战结束后,俄欧加大了天然气贸易。

1995年,修建一条穿越波罗的海,直接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天然气管道的想法正在酝酿。这条管道,就是“北溪”。

最初,在“北溪”管道提出设想并谈判的过程中,美国似乎并没有对这一项目表示出过高的关注:

一方面,“北溪”管道一改此前在陆地修建天然气管道的方案,要从波罗的海海底穿过。改道,会让此前的过境国损失大笔过境费,势必会引发不满。这一方案能否在欧洲通过,还尚未可知。

结果,也正是如此。从1995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里,“北溪”管道项目一直处于起步阶段。

另一方面,当时美国在能源领域关注的重点,不是天然气,而是石油。

自从1965年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超过煤炭后,石油就一直稳居第一能源来源的地位,成为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除此之外,石油对美国,还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告诉谭主,能源格局的调整,不只是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同时也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但美国通过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军备,将美元与石油挂钩,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油国以美元来计价和结算原油贸易,最终形成了“石油美元”的格局,这一格局继续支撑了美元霸权。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石油事关美元体系的维系。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对石油自然格外上心。

就在“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还在扯皮阶段,2001年5月,美国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工作组得出结论,美国不可能通过增加国内石油产量来确保能源安全,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地的海湾地区是美国根本利益的所在,是美国对外政策应优先关注的焦点。

这一小组由时任美国副总统牵头,内政部长、农业部长、商务部长、交通部长、能源部长等美国政府主要部门负责人都在其中,他们的话语权可见一斑。

自此,美国加大了对中东、中亚、北非等石油产地的控制。

一方面,美国通过伊拉克战争等军事行动,增加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美国通过非政府组织,在北非、中亚等地区搞政治渗透。

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干的另一件事,更坚定了美国控制石油的决心。

2002年2月28日,欧元正式取代欧元区各成员国货币,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同年,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为四分之一左右。

研究表明,也是在那前后,以欧元计价的债券发行额超过美元。这表明,大量的国际投资和投机资本转向欧元市场,国际投资者对欧元的兴趣超过美元。

种种数据都表明,欧元对美元的地位产生了实质性的威胁。

在这样的情形下,美国想要维系美元的地位,就更要抓住全球能源消费的核心——石油,进一步巩固美元在石油交易中的地位。当时,相比于一根天然气管道,美国更在乎的,是石油。

与此同时,美国也需要采取行动阻断欧元的上升势头。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驱使资本涌入美国避险的同时,又一次加强了对石油的控制。

美国政府对“北溪”管道态度的转变,发生在2009年。

那一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哥本哈根协议》,各国达成减排的共识,能源消费市场上,各国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开始上升。

这对于美国来说,当然是件好事。美元已经绑定了石油,再绑定上天然气,那美元的地位只会更加牢固。

也正是那一年,在页岩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

和美国控制石油的逻辑不同的是,这次美国要控制的不是产地,而是消费市场。美国需要给国内的天然气找到潜在的买家,通过占据目标市场,达到不可替代的地位,来巩固美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操控权。

冷战后,随着俄罗斯加大油气出口量,世界形成了一个新的能源格局:

中亚、中东、北非这些传统的油气产地,再加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这些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区,构成了世界的“能源心脏”。

而世界能源消费市场共分为两大块:

一块是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欧洲大陆,这些地方紧邻“能源心脏”;

一块是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大利亚,这些地方离“能源心脏”较远。

曾在世界能源理事会任职的能源专家告诉谭主,整个亚欧大陆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内循环的能源体系。

“北溪-1”,正是这个内循环能源体系的一个重要动脉。

“北溪-1”于2010年启动建设,2011年,在德国、俄罗斯、法国、荷兰四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北溪-1”正式投入使用。“北溪-1”管道在正常情况下向德国和欧洲国家每年提供约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欧洲尝到了甜头,“北溪-2”工程紧接着在2012年就开始规划,新管道将会把对德国的输气量增加一倍。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美国正虎视眈眈地为国内天然气寻找下家。

从地理位置上看,美国天然气的出口,主要有三条航线:

一是南美航线

二是太平洋航线

三是大西洋航线

南美航线运输距离最短,但南美整体工业化水平较低,对天然气需求有限,根本无法承接美国激增的产量;

太平洋航线的买家经济发展迅速,需求旺盛,但这条航线约10000千米——距离太长,更何况,太平洋航线上的买家完全可以选择更近的俄罗斯或是中东。

算来算去,只有太平洋航线距离一半的大西洋航线,最为适合。

更何况,欧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能源转型不断加速,对天然气的需求也会持续上升,怎么看都是承接美国产能的不二选择。

摆在美国面前的问题只剩一个——“北溪”天然气管道。只有“北溪”管道出问题,欧洲才不得不舍近求远,买性价比更低的美国天然气。

在“北溪-2”项目开始推进后,美国先是以“北溪”天然气管道损害乌克兰利益为由,呼吁欧洲停止“北溪”项目;随后,美国又开始鼓吹欧洲“能源安全”,警告欧洲能源进口要多元化,“北溪”项目会让欧洲能源的安全被俄罗斯掌控。

在说完这些话后,美国人还会再加一句:

天然气,美国也有。

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曾在与欧盟领导人会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可以帮助欧洲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拜登在当副总统期间也曾呼吁,欧洲需要多种天然气来源,而不只是“北溪-2”管道。拜登还补充道,所有欧盟国家现在都可以根据需要获得美国的天然气。

而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直接当着欧洲国家的面说,“如果你们要能源,只需来个电话。”他甚至承诺,只需15分钟便可以签署液化天然气合作协议。

但无论美国再怎么推销,这笔账,欧洲人还是算得明白的——美国页岩气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导致其成本显著高于常规生产方式,约是俄罗斯生产成本的2到3倍。

买美国天然气,无疑是在当“冤大头”。而研究表明,“北溪-2”可以带来的改变有:

一是欧洲进口天然气价格将下跌13%,每年为欧洲消费者节省79亿欧元;

二是来自27个国家的1000多家公司将承担“北溪-2”管道钢铁、建筑、管道铺设、物流等供应与服务,预计项目的总体效益将超过99亿欧元;

三是项目将创造近60000个工作岗位,并在未来5年内为各国增加47亿欧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小沁告诉谭主,“北溪-2”项目框架下,俄欧双方的互动将从能源扩展至投资、技术等多个方面——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加强了欧洲工业的竞争力,而俄罗斯获得了来自欧盟的投资与技术,可以促进俄罗斯的经济转型。

“北溪”项目每进展一天,美国就焦虑一分,它在俄欧之间横插一脚的机会越来越渺茫,这种焦虑终于在2018年爆发。

2018年,成了美国对“北溪”管道态度彻底发生转变的转折点。

那一年,美国自1957年以来,首次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送往墨西哥的天然气量加大是这一转变的主要成因。这一转变也意味着,美国能源行业正积极寻求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事实上,就在这一转变前不久,美国政府公布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中提到,美国将首次成为能源主导国,能源行业的发展是美国未来几十年繁荣、安全和强大的基础。

能源的利用必须有需求方,美国国内需求基本已经饱和,打开欧洲市场,刻不容缓。

也正是在那一年,“北溪-2”管道开始铺设。它自然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

在多次警告欧洲无果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法案,对参与“北溪-2”项目的企业实施制裁。

随后,美国接连修订、颁布多部法案,矛头直指“北溪-2”。要知道,这时候“北溪-2”的管道建设已经完成了95%,马上就要通气试运行。

“北溪-2”的相关方最终还是顶住了制裁的压力,尽管工期有所延误,但管道,终究还是建成了。

就在此时,美国又开始在俄乌问题上拱火,并以此为由不断施压要求暂停“北溪-2”。在美国的“不懈努力”之下,2月22日,俄乌冲突升级前夕,德国宣布暂停“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认证程序。

随后,美国推动欧洲发起对俄罗斯的多轮制裁,则让这个空间越变越小。现在,“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则将欧洲彻底推向了深渊。

曾在世界能源理事会任职的能源专家告诉谭主,“北溪”管道爆炸,带来的不仅是需要较长维修时间、管道难以重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爆炸破坏这种事情,只要有人做了,大家都可以做。如此反复,这样一条跨区域的天然气管道,会让区域内冲突不断发生,甚至引发全球性冲突。

现在,俄罗斯与欧洲各国已经就“北溪”管道爆炸问题互相指责,互相猜忌,维系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的纽带变得更加脆弱。

美国天然气行业,终于得偿所愿,乘机而入。

根据欧盟统计的数据,今年前7个月,天然气消费量相较去年降幅为10.43%。但与此同时,欧洲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数量却在激增。

今年前9个月,欧洲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达3669吨,这个数额已经接近2021年全年的2倍。

美国的图谋,不只是这些。

事实上,2018年,推动美国对“北溪”管道态度转变的原因,还有一个:

俄罗斯启动了“去美元化”的进程。

2016年,俄罗斯央行行长将“去美元化”作为俄罗斯央行的年度任务之一。2018年,这位行长更是在俄罗斯杜马会议上,具体提出了俄罗斯“去美元化”的逻辑和三种方式。

也就是在那一年,俄罗斯经济发展部、 财政部、 央行联合制定了“去美元化”计划。

这清晰传递了一个信号——“北溪-2”建成后,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交易,不会以美元作为结算手段。

欧元,是选择之一。2018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元:迈向更强大的国际角色》,传递了欧盟主动塑造提升欧元国际化的信号。

彼时,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已经超过30%,与美国超过40%的份额较为接近。

俄罗斯为了“去美元化”,会同意越来越多的能源交易使用欧元结算,这对美元肯定是一种挑战。

欧盟,是一个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比超过11%的经济体,“北溪”管道开了用欧元结算这个口子,势必会给石油美元体系以巨大冲击,削弱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用。

这对于内部经济问题重重的美国来说,完全不能接受。

所以,只有“北溪”管道被阻断,才能延续美元体系,避免美国经济的衰落。

“北溪”,原本只是一条服务欧洲的能源管道。前前后后谋划27年,现如今,落得个爆炸收场。

读懂其背后的能源暗战和货币暗战,再来回看27年的起落沉浮,很多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了。

原创丨突发,美记者爆大料“拜登下令炸北溪管道”!疯狂转折要开始了?

原创 占豪2023-02-09云阿云智库•北溪被炸专题•大事件

导读:在占豪看来,虽然俄乌接下来还将大战,但美国内部可能已经开始为停战做准备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磅信号!

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到底是谁炸的?

美国著名调查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2月8日发布调查报告曝了大料——美国炸的,拜登亲自下令!我勒个乖乖!如果坐实,那就意味着,美国总统,世界超级大国的总统,是亲自披挂上阵当“恐怖分子”啊!那么,这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以及将对世界和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请战友们点赞收藏,听占豪一一分解。

几个月前,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的第一时间,占豪在分析中就明确指出,这一事件的真凶手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因为,只有美国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所以哪怕事件并非美国亲手实施,也一定是美国策划,包括英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配合实施才可能完成。因为,像波罗这个地方,平均深度55米、最大深度459米,远超普通潜水员的自由潜水最大深度15米、携带普通水肺潜深40米的深度水平,能完成这种任务的国家一个巴掌数得过来。

事实上,这次由美国著名调查记者发布报告爆料绝非空穴来风。因为,这份报告不但脉络逻辑非常清晰,甚至其中的一些细节都曝光了,这表明这件事决不可能是这位86岁的老人进行的调查,而是有人给他提供素材,用他的笔把这件事写出来而已。

报告一开始就将矛头对准了美国海军的部门——潜水和打捞中心。报告称,该海军机构数十年来一直在训练技术精湛的渗水潜水员,正是经过该中心训练的美军执行了该“特殊任务”。这当然很正常,美国以海军而著名的国家,在深潜领域必然领先世界,也必然能做到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

那么,美国是怎么炸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呢?报告指出,是拜登与国安顾问沙利文、国务卿布林肯和副国务卿纽兰共同讨论了9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做出决定。在白宫做出决定后,中情局制定了相关的执行计划,然后美国海军2022年6月在挪威政府的帮助下,借助“波罗的海行动22”的军事演习掩护,由美国海军的深海潜水员将炸弹装置布设在了北溪天然气管道之下。

对于这一任务,报告指出该计划是由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莎莉文提出,最初考虑动用美国核潜艇来执行该任务,美空军也探讨了使用空投炸弹来实施,但最终确认由中情局来执行任务,而中情局采取的则是通过美国海军将炸弹布置在北溪管道之下。

从去年3月计划到最终9月爆炸,整个过程耗时半年时间。在执行过程中,美国中情局与挪威情报部门和海军讨论了执行方案,并且还向丹麦、瑞典的高级官员进行了通报。装置是借助军演提前布设好,然后在9月16日挪威海军派出一架P-8巡逻机到目标海域投下控制起爆的声呐浮标。浮标被投放后发射信号,数小时后炸药炸毁了该管道。   

那么,赫什的报告有几分真实性?在占豪看来,八九不离十是真的!因为,这种任务的执行极其复杂,美国计划好其他国家配合可以,要扮演执行者的话,首先得那个国家愿意,炸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这事风险太大了,一般国家根本不可能去干,而且能把这件事干成的国家也凤毛麟角,技术能力根本达不到。

那么,除了美国还有没有国家能干且愿意干?还有一个国家,那就是英国。事实上,之前媒体爆料就是英国潜水员执行的,那种说法当然也是合乎逻辑的,因为英国不但会对美国言听计从,对俄罗斯也是充满敌意,而且他脱欧后并不希望欧盟的主要国家过得比他还好,所以他帮助美国作案也是完全合乎逻辑的,而且英国也具备这种能力。英国在事发后也表现诡异,一直避而不谈此事,显得异乎寻常的低调。由此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认为,同样不能排除美国策划、英国与挪威等国家执行的情况。当然,西摩·赫什爆料是美国亲自下手,那也合乎逻辑。

占豪认为,爆炸事件已经过去几个月并且已经降温,欧盟默认了这一结果,俄罗斯也无可奈何,布林肯甚至公开说调查出真相对谁都不好。那么,为啥这个时候突然出现这样一份如此符合逻辑且指向美国政府和拜登的报告呢?请战友们点赞收藏,听占豪来深入解析。

就像占豪之前分析的那样,86岁的西摩·赫什就是再有名气,他也不可能独立完成这一调查,何况还涉及这么多国家,这份报告能够出台的唯一解释就是,美国掌握这一核心机密的部门主动向其透露相关机密信息,为的是借助他的笔向世界曝光此事。

事实上,西摩·赫什过去也是以干这种事出名的。1969年,赫什因揭露美军在越南战争时期的“美莱村大屠杀”的暴行一炮而红并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新闻奖。他当时之所以获得这样的信息,也是因为美国的内部斗争,是因为美国民众和很多政治力量已经严重发展,西摩·赫什曝光“美莱村大屠杀”事件只是为促成美国撤军而披露。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次是谁要曝光此事,曝光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在占豪看来,西摩·赫什这个时候能获得这样的情报信息并写成报告,唯一的理由就是,刚刚在众议院赢得胜利的共和党给他提供了情报支持。这一机密情报之所以被披露,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在为大选斗法

明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今年是美国大选的预热年。美国两党之争,在这样的年份里往往就会开始曝光一些大料,所以西摩·赫什曝光拜登亲自下令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事实上,这种消息在我们看来是大料,在美国国内舆论层面看,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开胃凉菜而已。

到底是谁炸了“北溪”天然气管道?其实这事是一目了然的。相关相关调查的各方都认为爆炸是“蓄意破坏”,瑞典安全局的人员甚至宣布在现场发现了炸药痕迹。但是,谁都不敢指出来凶手是谁,所以没有定论。但是,其实谁都知道凶手是谁,因为既有能力又有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在这种情况下,西摩·赫什曝光这一事件,其实虽然能起到一定的轰动效应,但对民主党的影响相对还是有限的。不过,这一曝,眼球赚足了,同时也证明了拜登政府的“瞎折腾”。

事实上,对于“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拜登政府自己也是非常满意的。在爆炸不久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公开表示,爆炸事件是个“巨大机遇”,“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在2023年1月,美国副国务卿纽兰也在国会表示,她对北溪管道被摧毁成一块“海底废金属”而感到“满意”。这样在美国一个被默认的行动被曝光,在国内不过是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仅此而已了。

二、美国共和党在为结束俄乌战争做舆论铺垫

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共和党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反战。在共和党赢得众院选举之前,有共和党议员就表示,一旦共和党拿下众院,乌克兰连一分钱都拿不到。特朗普最近在其社交媒体上也明确表示,如果他在位就立刻结束战争。

种种迹象表明,共和党未来赢得2024年的选举是大概率的事,那么这件事曝光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为共和党再次执政调整外交政策而铺垫准备。

所以,占豪认为,这件爆料很可能就是俄乌战争在未来共和党时期被终结的一个征兆,美国这次曝光也会引发欧洲盟友的一些行动,这都对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个打击。

在占豪看来,虽然俄乌接下来还将大战,但美国内部可能已经开始为停战做准备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磅信号!

西摩·赫什:美国是怎样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

西摩·赫什2023-02-16云阿云智库•大事件

2022年9月26日,挪威海军的一架P8侦察机进行了一次看似平常的飞行,并投下了声纳浮标。信号在水下传播,最初到达北溪2号管道,然后是北溪1号。几个小时后,高爆C4炸药被触发,四条管道中的三条被损毁。几分钟内,留在关闭管道中的甲烷气体开始扩散至水面,全世界都知道某件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了。

来源:观察者网

西摩·赫什 | 美国独立调查记者

【导读】 2022年9月,位于波罗的海的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对于此次事件的肇事者,外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今年2月,美国独立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在其个人网站撰文,评述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来龙去脉,指称在去年6月的一次北约夏季演习中,海军潜水员在演习的掩护下,潜水放置了远程遥控炸药,三个月后这些炸药摧毁了四条北溪管道中的三条。

观察者网特翻译西摩·赫什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文/西摩·赫什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美国海军的“潜水打捞中心”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默默无闻,该中心此前位于巴拿马城郊的一条乡间小路上。(巴拿马城现在是一座蓬勃发展的度假城市,位于佛罗里达州西南部的狭长地带,北距阿拉巴马州边境70英里。)

该中心总部就像它的位置一样不起眼——这是一座平淡无奇的战后造混凝土建筑,看起来像芝加哥西部的一所职业高中。此前的乡间小路已拓展成现在的四车道公路,在公路另一边有一家投币式自助洗衣店和一所舞蹈学校。

几十年来,该中心一直在培训高技能的深水潜水员,这些潜水员会被派往驻扎在世界各地的美军部队。这些潜水员有能力进行技术性潜水,既能做好事——用C4炸药清除港口和海滩上的残留物和未爆弹药——也能做坏事,比如炸毁外国石油钻井平台,搞坏水下发电站的进水阀门,摧毁重要船运航道的船闸。

号称拥有美国第二大室内游泳池的“巴拿马中心”是招募潜水学校最优秀、最沉默寡言毕业生的理想场所。在招募前一年的夏天,这些毕业生成功完成了深潜波罗的海260英尺的任务。

据一位直接了解行动计划的消息人士透露,去年6月,在对外宣传为BALTOPS 22的北约夏季演习中,海军潜水员在演习的掩护下,潜水放置了远程遥控炸药。三个月后,这些炸药摧毁了四条北溪管道中的三条。

其中两条管道被统称为北溪1号,这两条管道十多年来一直为德国和西欧大部分地区提供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另一对管道名为北溪2号,已经建成,但尚未投入使用。现在,随着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边境集结,欧洲面临着自1945年以来最血腥的战争,约瑟夫•拜登总统将这些管道视为弗拉基米尔•普京为实现其政治和领土野心而将天然气武器化的工具。

在请求置评时,白宫发言人埃德里安娜•沃森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这是虚假信息,完全是虚构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言人塔米•索普也同样写道:“这种说法完全是虚假的。”

在拜登做出破坏输油管道的决定前,华盛顿的国家安全机构就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秘密进行了长达九个多月的反复辩论。在大部分时间里,争论焦点不是是否要进行这项任务,而是如何不留痕迹地完成这项任务。

之所以要使用该中心巴拿马城潜水学校的毕业生,是出于一个至关重要的行政程序理由。潜水员只是海军军人,而不是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成员,海军的秘密行动不必向国会报告并提前向参议院和众议院领导层——所谓的八人帮——通报。该计划是在2021年底和2022年头几个月筹备的,拜登政府这么做是在尽一切可能避免泄密。

拜登总统和他的外交政策团队——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国务卿托尼•布林肯和负责政策的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一直直言不讳地反对这两条管道。这两条管道起始于俄罗斯东北部靠近爱沙尼亚边境的两个港口,在波罗的海下并排铺设长达750英里,绕过丹麦的博恩霍尔姆岛,最后抵达德国北部。

这条绕过了乌克兰直达德国的路线对德国经济来说是一个福音,因为德国享用到了大量廉价俄罗斯天然气,足以运行工厂和向家庭供暖,同时使德国分销商能够在整个西欧地区出售多余的天然气获利。如果行动牵扯到了美国当局,那就会使美国“尽量减小美俄爆发直接冲突可能性”的承诺破产。所以,保密至关重要。

从一开始,华盛顿及其反俄的北约伙伴就将北溪1号管道视为对西方主导地位的威胁。北溪管道的控股公司——北溪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在瑞士注册成立。其合作伙伴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这是一家上市的俄罗斯公司,为股东带来了巨额利润。众所周知,该公司由受普京控制的寡头掌控。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控制着北溪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份,四家欧洲能源公司——一家在法国,一家在荷兰,两家在德国——分享剩余49%的股份,并有权向德国和西欧当地分销商分销廉价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利润与俄罗斯政府分享,据估计,在某些年份,俄国的天然气和石油收入占到俄罗斯年度预算收入的45%。

美国的政治担忧是真实存在的:普京现在将获得额外且急需的重要收入来源,德国和西欧其它国家将沉迷于俄罗斯供应的低成本天然气,同时减少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实际上,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许多德国人认为,在前总理维利•勃兰特著名的“东方政治”理论中,北溪1号应占有一席之地。该理论的倡议之一就是利用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来推动西欧市场和贸易经济繁荣发展,进而使战后德国和其它被二战摧毁的西欧国家恢复如初。

在北约和华盛顿看来,北溪1号已经足够危险,可一旦德国监管机构批准使用于2021年9月完工的北溪2号管道,则德国和西欧可获得的廉价天然气量将增加一倍。第二条管道提供的天然气将满足德国50%以上的年消费量。在拜登政府激进外交政策的支持下,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

在2021年1月拜登就职前夕,反对北溪2号管道的声浪出现,以德克萨斯州参议员特德•克鲁兹为首的参议院共和党人在布林肯的国务卿任命听证会上一再提出俄罗斯廉价天然气构成政治威胁。当时,团结一致的参议院已经成功通过了一项法律,正如克鲁兹告诉布林肯的那样,该法律“阻止了(管道)运行。”在动用第二条北溪管道方面,那时的德国安格拉•默克尔政府会面临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拜登会站出来对抗德国人吗?布林肯说会,但他补充说,他还没有与候任总统讨论具体细节。“我知道他坚信这是一个坏主意,北溪2号,”他说。“我知道他会让我们使用一切有说服力的工具,说服我们的朋友和伙伴,包括德国,不要继续建设这条管道。”

几个月后,当第二条管道的建设接近完成时,拜登眨眼了。那年5月,拜登政府做出了惊人的转变,放弃对北溪公司实施制裁。一名国务院官员承认,试图通过制裁和外交手段阻止管道建设“一直不大可能成功”。据报道,政府官员在幕后敦促正面临俄罗斯威胁的乌克兰总统沃洛季米尔•泽伦斯基不要批评此举。

这立即产生了后果。以克鲁兹为首的参议院共和党人宣布立即拒止确认所有拜登提名的外交决策者,并拖延几个月直到秋天才通过年度国防法案。美国“政客”新闻后来将拜登对第二条管道的态度变化描述为“一个比从阿富汗仓皇撤军决定更有可能毁掉拜登的决定。”

11月中旬,德国能源监管机构暂停了第二条北溪管道的审批。虽然这次危机得到了缓解,但拜登政府仍未脱离困境。天然气价格在几天内就飙升了8%,因为德国和欧洲越来越担心管道暂停建设和俄乌战争日益增大的可能性会使它们迎来一个非常可怕的寒冬。

华盛顿当时尚不清楚新任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的立场。几个月前,阿富汗陷落后,朔尔茨在布拉格的一次演讲中公开支持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有关欧洲外交政策更加独立的呼吁,这显然是在暗示要减少对华盛顿及其反复无常行动的依赖。

在此过程中,俄罗斯军队一直在乌克兰边境暗暗地集结。到12月底,已有超过10万名士兵准备从白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发动攻击。华盛顿的警惕与日俱增,布林肯也评估,俄军数量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增加一倍”。拜登政府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在北溪。只要欧洲仍然依赖这条管道获取廉价天然气,华盛顿担心德国等国会不愿意向乌克兰提供击败俄罗斯所需的资金和武器。

正是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拜登授权杰克•沙利文召集一个跨部门小组提出一个计划。

所有的选项都摆到了桌面上。但只有一个会启用。

1.计划

2021年12月,在第一批俄罗斯坦克开进乌克兰的两个月前,杰克•沙利文召集了一次新特别工作组会议,来自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央情报局、国务院和财政部的男男女女被要求就如何应对普京即将到来的战争提出建议。

这将是一系列绝密会议中的第一次。这些会议将在白宫附近的旧行政办公楼顶层安全房里举行,那里也是总统外国情报顾问委员会(PFIAB)的所在地。在你来我往的常规讨论后,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出现了:该小组向总统提出的建议是可逆的——如实施另一波制裁和货币限制,还是不可逆的,即无法撤销的动态行动?

据直接了解这一过程的消息源称,与会者明白,沙利文打算让该小组提出一个摧毁两条北溪管道的计划,沙利文正在实现总统的愿望。

在接下来的几次会议上,与会者讨论了攻击方式。海军提议用一艘新服役的潜艇直接攻击管道。空军建议投掷带有延迟引信、可远程引爆的炸弹。中情局认为,无论怎么做,都必须是秘密行动。所有参与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利害。“这不是闹着玩的,”消息人士说。如果袭击可以追溯到美国,“这是一种战争行为。”

当时,中情局由威廉•伯恩斯指挥。伯恩斯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前驻俄罗斯大使,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副国务卿。伯恩斯很快授权成立了一个中情局工作组,该工作组的临时成员里碰巧有一位了解巴拿马城海军深海潜水员能力的人。在接下来的几周里,该工作组开始制定一项秘密行动计划,使用深海潜水员引爆管道。

类似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1971年,美国情报界从尚未公开的消息源得知,在俄罗斯远东海岸,俄罗斯海军的两个重要单位正在通过一条穿越鄂霍次克海的海底电缆进行通信。这条电缆将海军的一个地区指挥部与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陆总部连接起来。

由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精英特工组成的小组在华盛顿地区的某个地方秘密集结并制定了一个计划,利用海军潜水员、改装潜艇和深潜救援装置,经过反复试验,成功找到了俄罗斯电缆。潜水员在电缆上安装了一个复杂的监听装置,成功拦截了俄罗斯的通讯,并将其记录在录音系统中。

美国国家安全局发现,俄罗斯海军高级军官确信他们的通信链路安全无虞,于是就在没有加密的情况下与同僚聊天。录音设备及磁带必须每月更换一次,该项目顺利进行了十年,直到它被国家安全局一个名叫罗纳德•佩尔顿的44岁文职技术人员破坏,此人精通俄语。佩尔顿于1985年被一名俄罗斯叛逃者供出,被判入狱。在佩尔顿揭露出这次行动后,俄罗斯人只给了他5000美元,又因他提供了其它未公开的俄罗斯行动资料而向其支付了3.5万美元。

代号为“常春藤钟声”的水下行动成功了,这次行动富于创新和冒险精神,使美国获得了有关俄罗斯海军意图和计划的宝贵情报。

不过,这个跨部门小组最初对中情局的深海秘袭热情持怀疑态度。因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太多了。波罗的海水域有俄罗斯海军来往巡逻,没有石油钻井平台可以为潜水行动提供掩护。潜水员是否必须前往与俄罗斯天然气装卸码头接壤的爱沙尼亚接受任务训练?中情局被告知,“这完全走歪了”。

在“所有这些阴谋”中,消息人士说,“中情局和国务院的一些工作人员说,‘不要这样做。太蠢了。如果这被揭露出来,将是一场政治噩梦。’”

然而,在2022年初,中情局工作组向沙利文的跨部门小组报告说:“我们有办法炸毁管道。”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人震惊。2月7日,距离俄罗斯貌似必然会攻打乌克兰的前三周,拜登在白宫办公室会见了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在经过一番摇摆不定后,朔尔茨坚定地加入了美国一边。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拜登挑衅地说,“如果俄罗斯发起战争 . . . 北溪2号将不再存在。我们将了结这条管道。”

20天前,副国务卿纽兰在国务院的一次简报会上传达了基本相同的信息,但几乎没有媒体报道。“我今天想对你说清楚”,她在回答一个问题时说,“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溪2号项目无论如何都不会向前推进。”

对这些涉及袭击的暗示,一些参与策划管道任务的人备感恐慌。

“这就像在东京的地面上放置了一颗原子弹,然后告诉日本人我们要引爆它,”消息人士说,“这项计划是在战争发生后才有可能执行,是不能公开宣传的。拜登根本没有得到这项计划或忽视了这项计划。”

拜登和纽兰的轻率,如果确是这样的话,可能会挫伤一些计划者。但这也创造了一个机会。据消息源称,中情局的一些高级官员确定,炸毁管道"不再被视为秘密选项,因为总统刚刚宣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炸毁北溪1号和2号的计划突然从必须要通知国会的秘密行动降级为由美军支持的高机密情报行动。该消息人士解释说,根据法律,“不再有向国会报告行动的要求。他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去做,但它仍必须是秘密的。俄罗斯人对波罗的海实施了最大程度的监视。”

中情局工作组成员不与白宫发生直接接触,他们急切地想知道总统是否是认真的,也就是说,任务是否已经开始。消息源回忆,“伯恩斯回来说,'干吧。'"

2.行动

挪威是执行任务的理想地点。

在过去几年的东西方对峙危机中,美国军方大幅扩充了在挪威的驻军。挪威的西部边界沿着北大西洋延伸1400英里,在北极圈上方与俄罗斯交汇。五角大楼投资数亿美元升级和扩建美国海空军在挪威的设施,尽管惹来一些当地人的非议,但也给当地带来了高薪工作和合同。最重要的是,新工程包括建造一种先进合成孔径雷达,它能够探测俄罗斯腹地,并在美国情报机构无法连接上中国境内的一系列远程监听地点后起到替代作用。

一个经过多年翻修的新美国潜艇基地已投入使用。现在,更多的美国潜艇能够与挪威同行密切合作,对挪威以东250英里、位于科拉半岛上的一个重要俄罗斯核地堡进行监视和侦查。美国还大幅扩建了挪威北部的一个空军基地,并向挪威空军交付了一个波音P8海神巡逻机中队,以加强其对俄罗斯的远程侦查。

作为回报,挪威政府去年11月通过了《补充防务合作协议》(SDCA),激怒了议会中的自由派和一些温和派。根据新协议,美国法律体系将在挪威北部某些"商定地区"对被控在基地外犯罪的美国士兵以及被控或涉嫌干扰基地工作的挪威公民拥有管辖权。

在冷战初期,挪威是1949年《北约条约》的创始签约国之一。如今,北约的最高统帅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是一位坚定的反共人士,他在美国支持下于2014年担任北约秘书长,此前曾任挪威总理八年。他在所有关于普京和俄罗斯的事情上都是强硬派。自越南战争以来,他就一直与美国情报机构合作。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受到美国的完全信任。“他与美国人配合默契,”消息人士说。

回到华盛顿,计划者们知道他们必须去挪威。“他们讨厌俄罗斯人。而挪威海军里到处都是优秀的水手和潜水员,他们在高利润的深海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方面积攒了几代人的经验,”消息人士说。可以相信挪威人会保守行动秘密。(挪威人可能也有利益牵涉其中。破坏北溪管道——如果美国人能成功的话——就可以使挪威向欧洲出售更多的天然气。)

今年3月的某个时候,该小组的几名成员飞往挪威,与挪威特勤局和海军会面。关键问题之一是,波罗的海的什么位置是放置爆炸物的最佳地点。北溪1号和北溪2号分别有两套管道,它们都通往德国东北部的格雷夫斯瓦尔德港,两者通常相隔不到一英里。

挪威海军很快在波罗的海的浅水区找到了合适地点,该地点距离丹麦的博恩霍尔姆岛只有几英里。这些管道沿着只有260英尺深的海底延伸了一英里多。潜水员完全有能力潜入该地。潜水员可以从挪威阿尔塔级扫雷艇上下水,呼吸着氧气瓶中的氧氮氦气混合物,将成形的C4炸药安置在四条管道的混凝土保护罩上。这将是一项乏味、耗时和危险的工作,但博恩霍尔姆附近水域还有另一个优势:没有加剧潜水任务难度的大潮。

经过一番研究,美国人都同意了。

此时,来自巴拿马城的隐蔽深潜小组再次发挥了作用。曾有学员参加过“常春藤钟声”行动的巴拿马城深海学校被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精英毕业生视为流放地。那些精英毕业生通常以成为海豹突击队员、战斗机飞行员或潜艇兵为荣。如果一个人必须“被流放”,即参与指挥一艘不大理想的水面舰艇,如驱逐舰、巡洋舰或两栖舰,他至少还能负点责。最不招人喜欢的就是成为扫雷员。扫雷潜水员从未出现在好莱坞电影或流行杂志的封面上。

消息人士说:“拥有深潜资格的顶级潜水员数量稀少,只有最优秀的潜水员才会被招募参加行动,并被告知做好去华盛顿中情局的准备。”

挪威人和美国人已找到了布置地点和特工人员,但他们还有另一个问题:博恩霍尔姆附近水域的任何异常水下活动都可能引起瑞典或丹麦海军的注意,他们可能会报告此事。

丹麦也是北约的初始签约国之一,以其与英国保有特殊关系而闻名情报圈。瑞典已申请加入北约,并展示了其控制水下声音传感器和磁传感器系统的高超水平,这些系统能成功跟踪到偶尔出现在瑞典群岛偏远水域的俄罗斯潜艇,并迫使它们浮出水面。

挪威人和美国人一样,坚持向丹麦和瑞典的一些高级官员简要通报该地区可能进行的潜水活动。这样,上层人物就可以进行干预,并将报告排除在指挥系统之外,从而隔离管道行动。“他们被告知的信息和他们知道的信息是故意不同的,”消息源告诉我。(已请求挪威大使馆置评,未得到回复。)

挪威人是解决其他障碍的关键。众所周知,俄罗斯海军拥有发现并触发水下水雷的监视技术。美国的爆炸装置需要进行伪装,使其看起来像俄罗斯的装置,能融入自然环境,这就需要该装置适应水的特定盐度。挪威人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

挪威人还想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的答案,那就是行动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在过去21年里,每到6月,旗舰基地位于意大利罗马以南盖塔的美国第六舰队都会在波罗的海举行一次大型北约演习,整个地区的数十艘盟军舰艇都会前来参加演习。在当年6月举行的这次演习名为“波罗的海22号行动”。挪威人提出,这将是掩护埋雷行动的理想时机。

美国人完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他们说服了第六舰队的参谋人员,在这次演习中增加了一个调研项目。海军公布的演习内容包括第六舰队与海军的“研究和作战中心”合作。海上活动将在博恩霍尔姆岛海岸举行,北约的潜水小组将在那里埋设水雷,而与其对抗的小组则使用最新的水下技术来发现并销毁水雷。

这既是一个有用的演习,也是一个巧妙的掩护。巴拿马男孩会完成他们的工作,带有48小时计时器的C4炸药将在“波罗的海22号行动”结束时安装到位。在爆炸时,所有参与此项行动的美国人和挪威人早就消失不见了。

行动进入倒计时。“钟表在滴答作响,我们即将完成任务,”消息人士说。

然而,华盛顿改变了主意。炸弹仍将在“波罗的海22号行动”期间放置,但白宫担心,在演习结束后两天就引爆,与演习间隔时间太短,美国明显牵涉其中。

于是,白宫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现场的人能否想想方法,在演习后按命令炸毁管道吗?”

计划小组的一些成员对总统的犹豫不决感到愤怒和沮丧。巴拿马潜水员已经反复练习了如何在“波罗的海22号行动”期间将C4炸药安置在管道上。但此时身处挪威的团队必须想出一种方法,让拜登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在他下达触发命令时再爆炸。

拥有临场处置权的中情局惯于解决突发状况。但这次变卦再次引起了一些人对整个行动必要性和合法性的担忧。

总统的秘密命令又一次使中情局陷入窘境,就像它在越南战争时期陷入的窘境一样。当时,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反战情绪,约翰逊总统命令中情局违反其章程(特别禁止其在美国境内运作),通过监视反战领导人来判明他们是否被共产主义俄国控制。

中情局最终屈服了。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中情局想把手伸多长已经表现得清清楚楚。水门事件曝光后,有大量报道披露中情局对美国公民进行监视活动,参与暗杀外国领导人以及破坏萨尔瓦多•阿连德的社会主义政府。

这些内幕报道导致美国参议院在爱达荷州参议院弗兰克•丘奇领导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举行了一系列富有戏剧色彩的听证会。在这些听证会上,时任中情局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承认,他有义务做总统想要他做的事情,即使这意味着违反法律。

根据未公开的闭门听证会证词,赫尔姆斯遗憾地解释说,当你根据总统密令“行事时,你几乎不会有负罪感”。“无论这么做是对是错,(中情局的)行为准则与工作程序与政府其它部门不同。”他基本上是在告诉一众参议员,作为中情局的领导人,他明白自己一直是在为王室工作,而不是宪法。

在挪威工作的美国人也以同样的准则行事。他们开始尽职尽责地解决新问题——如何按照拜登的命令远程引爆C4炸药。这项任务的难度远超华盛顿政客们的想象。挪威的团队无法知道总统何时会按下引爆按钮。是在埋设炸药后几周、几个月、半年还是更长时间?

一旦接到命令,飞机将投放声纳浮标,由浮标引爆安放在管道上的C4炸药。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采用最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一旦安装到位,安装在这四条管道中任何一条上的延迟计时装置都可能被意外触发,因为繁忙的波罗的海航运线会带来复杂的海洋背景噪声——来自远近船只、水下钻探、地震、海浪甚至海洋生物。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出现,声纳浮标一旦到位,就会发出一系列独特的低频声音——很像长笛或钢琴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会被定时装置识别,并在预设的几小时延迟后触发炸药。(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技术和国家安全政策名誉教授西奥多•波斯托博士告诉我,“你需要一个足够强劲的信号源,这样其它信号源发出的脉冲就不会意外引爆炸药。”曾担任五角大楼海军作战部长科学顾问的波斯托说,由于拜登的拖延,该小组在挪威面临的问题充满了偶然性:爆炸物在水中放置的时间越长,随机信号意外触发爆炸的风险就越大。)

2022年9月26日,挪威海军的一架P8侦察机进行了一次看似平常的飞行,并投下了声纳浮标。信号在水下传播,最初到达北溪2号管道,然后是北溪1号。几个小时后,高爆C4炸药被触发,四条管道中的三条被损毁。几分钟内,留在关闭管道中的甲烷气体开始扩散至水面,全世界都知道某件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了。

3.后续

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美国媒体立即将其视为一个不解之谜。在白宫精心策划的泄密事件刺激下,俄罗斯一再被指认为可能的罪魁祸首,但除了简单的报复外,外界从未搞清楚这种自我破坏行为到底出自何种动机。几个月后,当外界知晓俄罗斯当局已悄悄估算过管道修复成本时,《纽约时报》称这一消息“使人更难理解谁策划了” 这次攻击行动。没有一家美国大报深入挖掘拜登和副国务卿纽兰此前对管道做出的威胁。

虽然尚不清楚为什么俄罗斯会试图摧毁获利丰厚的自家管道,但国务卿布林肯为总统的行动提供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在去年9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西欧能源危机恶化会产生什么后果时,布林肯说这可能是个好机会:

“这是一个一劳永逸解除对俄能源依赖的好机会,从而使弗拉基米尔•普京无法以能源为武器推进其帝国主义计划。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为未来几年提供了巨大的战略机遇;但与此同时,我们决心尽我们所能,确保所有这一切的后果不会由我国公民承担,或就此而言,不会由世界各国的公民承担。”

最近,维多利亚•纽兰对最新管道的无疾而终表示满意。1月底,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时,她告诉参议员特德•克鲁兹,“像你一样,我也是,我认为政府非常高兴地知道,正如你喜欢说的那样,北溪2号管道现在成了躺在海底的一堆废铁。”

对拜登决定在冬季来临之际破坏俄罗斯天然气公司1500多英里长的管道,消息人士给出了一个颇具市井智慧的评论。“嗯”,他在谈到这位总统时说,“我得承认这家伙胆子不小。他说他会这么做,他还真就这么做了。”

当被问及俄罗斯人为何保持沉默时,他激愤地说,"也许他们希望自己也有这本事。”

“这是一个不错的封面故事,”他接着说。“故事内容是一次秘密行动,专家亲临现场,设备由秘密信号操纵。”

“唯一的缺陷是竟有人决定干这事。”


   关注 2732    返回
俄乌战争——推动百年变局演进的自变量
2023年国际五大危局前瞻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