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军事斗争  
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日期 2023-3-9 

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原创 虚声2023-02-01 云阿云智库•军事斗争

导读:谈俄罗斯的战争潜力,要从三个层面解读:层面1、战争机器;层面2、体制系统;层面3、文化信仰。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年,而且看不到结束的迹象。俄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开战之前,俄军实力是地球村公认的前三。鉴于此前在叙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的表现,很多人都认为,俄军会在一马平川的东乌平原上纵横无敌。

然而战争的进程却出乎预料,俄军打得远不及预期。于是又有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完犊子了。实际上俄罗斯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当大家以为它行的时候,往往就不行;当大家以为它不行的时候,暗戳戳地又行了。

尤其是俄罗斯大张旗鼓地发动军事战争时,如克里米亚战争和一战,往往都没有好结果;当俄罗斯开始被迫防守反击玩命时,尤其是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在拯救欧洲或世界时,如反拿破仑和希特勒战争,又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如果要评价俄罗斯这种独有的奇特表现,就应该充分挖掘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谈到战争潜力,对大部分国家而言,主要就是战争机器的实力。但俄罗斯是特殊的,它的战争潜力远不止战争机器那么简单,还会外溢到国家体制和文化体系。

所以谈俄罗斯的战争潜力,要从三个层面解读:

层面1、战争机器

层面2、体制系统

层面3、文化信仰

一、战争机器

俄罗斯的战争机器非常有趣。

2022年10月份的时候,俄军在伊久姆和红利曼失利,拉平上将成了替罪羊。普京的两位心腹爱将卡德罗夫和普里戈津对拉平展开猛烈抨击。

普里戈津说他“德不配位、欺上瞒下、平庸无能”。

卡德罗夫更是火力全开,表示应该“将拉平降级为普通士兵,剥夺他的奖励,并作为机枪手送他上前线,用鲜血洗刷他的耻辱。”

卡德罗夫骂拉平时,还是中将;随后不久,就升级为上将。

当时舆论界都以为拉平完蛋了,肯定会被秋后算账,能保住命就不错了。然而几个月之后,事情发生了反转。前不久格拉西莫夫到前线,拉平变成了总参谋长,相当于级别还升高了。这个现象说明,普京还是想保持军方高层团队的稳定,营造一种俄军虽然进展不顺但一切并没有失控、战争游戏还可以继续玩的状态。

要明白俄罗斯战争机器的战斗力,需要搞明白三个基本要素:军衔传承、军区变革和兵役制度的制约。

01 军衔传承

军衔,意味着晋升机制,是释放战斗力的一种基础性制度。

俄罗斯的军衔体系源自于苏联。众所周知,苏联的最高军衔是各种元帅,包括军兵种元帅、军兵种主帅、苏联元帅等等。这里解释下,苏联真正意义上的最高军衔是“大元帅”,不过只有斯大林一人,因此一般意义上认为元帅是最高军衔。

苏联之所以有那么多元帅,主要是因为苏联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在打仗,而且经历过第二次世纪大战这种最残酷的战火洗礼。除了元帅军衔外,还有将官、校官、尉官、准尉、士官、士兵共6个等级,这也是俄罗斯军队当前所采用的军衔等级。

整个俄罗斯时代仅仅出现过谢尔盖耶夫一位元帅(他爸尼古拉·谢尔盖耶夫是苏联海军元帅,参与过内战和卫国战争;他本人因在战略火箭军领域的贡献被叶利钦封帅)。

俄军现阶段最高军衔是大将。国防部长绍伊古、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内务部长科洛科利采夫、俄军南部军区司令德沃尔尼科夫、俄罗斯国民近卫军总司令佐洛托夫等人,都是大将。换句话说,他们的贡献都没有达到元帅的水平。原因其实很简单,乌克兰战争之前,俄罗斯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不具备诞生元帅的条件。

对俄罗斯来说,现阶段的乌克兰战争已经达到诞生元帅的级别。

如果俄罗斯彻底打赢,普京肯定会大封功臣,俄军估计会出现三个以上的元帅。

如果俄军能守住现阶段占领的那些领土,普京也会为了提升士气而封一两个元帅。

如果俄军最终失败,那必然是灾难性的。不仅元帅不会诞生,甚至俄军的整个晋升机制都会被摧毁。对普京本人来说,也是一场灾难。他的基本工作之一,就是维护俄军管理层的稳定。这个管理层不仅包括俄罗斯国防军,也包括瓦格纳雇佣军,以及卡德罗夫为代表的地方军阀。

所以才会出现上诉现象:拉平前线不给力,最后职位上升了(升级为总参谋长);卡德罗夫痛骂拉平,最后级别上升了(升级为上将)。其实这些都是普京为维护俄军高层稳定而笼络大家的手段。

现在的俄军基本结构是“三军种三兵种”:陆军、海军、空天军和战略火箭兵、空降兵、太空兵”。单凭现在投入到乌克兰的军事力量(并不代表俄军战争机器的全部),并不足以赢得乌克兰战争。

造成俄军如此窘境的原因在于另外两项基本军事制度。

02 军区变革

俄军第二个基本制度是军区。

俄罗斯的军区制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东罗马帝国时代。当时东斯拉夫人全面倒向东罗马帝国,皈依了东正教的同时,也引入了东罗马的军区制度。该制度的基本逻辑,是在正常的国家行政区划的基础上,依照国家的军事战略需求,将国家划分成若干个军事区域,用于备战与战争。

苏联推翻了沙俄,但也继承了沙俄的军区制度,最初只有11个军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纳粹德国的疯狂进攻,苏联军区先后扩增到30个。它们横跨欧亚大陆,从远东到东欧各地,总兵力达到1000万以上。冷战时代,苏联长期维持400多万的常备军,军区数量经过合并之后,下降为16个。苏联之所以要那么多军队,是因为苏联的布局是和美国打世界大战,为全面战争做准备。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大幅减少,军费支出大幅减少,再加上想和西方和解,就把军区数量降为8个。这个过程中,叶利钦获得了最高的权力。1998年,叶利钦把权力移交给普京的前夕,又签署法令把8个军区合并为6个,即莫斯科、列宁格勒、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军区。

为什么要强调军区变革呢?因为每次军区调整,都意味着军事力量重组,意味着最高领导人变更。普京时代最大的军事变革,相当于把原来的六大军区变成四个方面军。

再加上在2021年,北方舰队正式由军种作战力量升级为独立的军事行政单位,成为与俄罗斯四大军区具有同等作战指挥权限和行政级别的“第五军区”,俄罗斯现在的军事版图是这样的:

普京时代的军事改革出现了三个重要人物。

首先是文职出身的谢尔久科夫。这位老铁的改革思路就是模仿美军,试图将苏俄几百年传统的“师·团”单位转变以“旅”为单位的“轻、快、灵”模式。

谢尔久科夫的手段就是把刀挥向军事人员(约20万名官员被解职)与军事单位(10个军事单位被解散),有点拆飞机买零件的意思。军改最显著的变化是,让军队出售资产不再经商,专心投入军事训练;但也导致俄军更加依赖雇佣军。所以从这次乌克兰战争可以看出,俄军大规模战争能力下降,但瓦格纳雇佣军实力强劲。

由于谢尔久科夫实在过于书生意气(类似康梁变法),在俄军内部引发强烈反弹。再加上他本人卷入腐败案(贪了很多)和桃色案件(和女秘书做了不可描述之事),惹恼了老丈人(当时的总理)和大师兄(普京总统),被迫下岗。他的接班人正是绍伊古,普京时代军改第二个重要人物。

绍伊古也不是军人出身,他上台之后还是按照普京的意图继续搞改革,但并不是继续继承谢尔久科夫的改革,而是对谢尔久科夫改革踩刹车:暂缓裁减机关、重建了大量军事院校,恢复了部分师团结构;主要购买国产武器,放弃欧洲武器,还恢复了部分师团(如第4近卫坦克师),减轻了俄军内部矛盾。

经过绍伊古一番折腾之后,俄军成了既有旧军团也有新军团、既有雇佣军也有军阀部队,军事术语叫BTG(营级战斗群),有点大杂烩的感觉。绍伊古凭借这次改革,稳坐国防部长位置,成为普京的左膀。

当然俄军自己不觉得大杂烩,他们认为这是在实践“混合战争”。这是普京时代军改第三个重要人物格拉西莫夫的理念,主要思想就是除军事作战外,还涵盖信息技术、社会、经济、心理战、舆论、法律等层面的对抗。凭借这套思想,格拉西莫夫成了普京的右臂。

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这对普京身边的“卧龙凤雏”主要追求两点:

1、在营一级上就解决了步坦协同、步炮协同、破障开路等问题,同时加强了与陆航、空军、特战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的联系。

2、通过卫星终端、数字化移动网络设备的装备,合成营可以及时呼叫陆航武装直升机、空军战斗轰炸机对敌发动空袭,电子对抗部队对敌方地域实施通讯干扰压制。

但是由于俄罗斯军费不足、高端制造业拉胯、信息水平有限,再加上贪腐严重,造成俄军战斗力大打折扣。所以这次乌克兰战场,俄罗斯国防军表现很一般。

对普京来说,军改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他本人通过军改彻底掌握了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再加上普京本人在俄罗斯政治威望很高,所以不论战争打成什么样,普京在俄罗斯都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现在的俄军,尤其是小卡德罗夫的车臣武装和瓦格纳雇佣军,给人感觉不是在为俄罗斯打仗,而是为普京本人打仗。话说回来,如果没有普京本人的威望加持,俄军表现很可能更糟糕(参考第一次车臣战争)。

如果俄军想取得更大的战果,必然要改革另一项基本制度,即改变俄罗斯现有的兵役制度。

03 俄军兵役制度

如今俄军的瓦格纳雇佣军战斗力优于国防军的现状很不正常。

工业文明之前,主要兵役制度有三种,

府兵制,主要特点是兵农合一、籍民为兵,指挥权一般在政府手里。中国比较强势的朝代,汉朝和唐朝前期、明朝,都是府兵制。

世兵制,士兵终身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代当兵。少数民族政权,人丁稀薄,比如元和清,会用这个套路。但一般情况下,传几代就会腐败,参考清末八旗老爷兵。

募兵制,政府或地方豪强招兵买马。

这个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负面案例太多,比方说宋朝募兵制,导致战斗力衰弱。唐朝中后期,从府兵制转向募兵制之后,造成军阀割据,遭遇毁灭。西方的罗马帝国也毁于雇佣军。

募兵制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军队职业化。

工业文明到来之后,海权帝国的英美把募兵制发扬光大。

大英帝国依靠募兵制锻造出高素质的职业军人体系,打下日不落帝国。

美军从1973年开始,也转向募兵制。一名新入伍士兵月薪大约1430美元,普通中士的月薪大约3000美元,从军校毕业的少尉月薪大约4000美元,官衔越高,工资越高,和印度类似。美国那天文数字的军费中,很大一部分用来给官兵发工资。

苏联原本是搞义务兵役制,尤其是卫国战争时代,几乎全民皆兵。战后虽然根据《普遍义务兵役法》,所有男性都有义务服兵役,需要按时登记注册;但服兵役的比例大概是1∶3或1∶4。

到了阿富汗战争时代,由于普通义务兵伤亡较高(服役期短,经验不足),苏联也开始尝试引入募兵制,“根据自愿原则,按合同服役”。这个改变激发了部分军人的热情,尝试从事雇佣军。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苏联时期就服过两次兵役,先是义务兵,然后雇佣军。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采取义务兵与雇佣军双轨制。但是由于俄罗斯把义务兵的服役年限降为12个月(主要是为节约军费),导致义务兵的军事素质再次下降,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非常狼狈。于是俄罗斯政府(叶利钦)先承诺“不在高烈度冲突中使用义务兵”,后来普京干脆于2002年立法规定,义务兵不承担出国作战任务(2019年又修改条款,服役超过四个月的义务兵可以前往境外执行任务,但一般不会派往一线参战)。

俄罗斯逐渐依赖雇佣军。俄乌战争前夕,俄军总兵力100多万,雇佣军大约40多万。根据俄罗斯法律,只有这部分雇佣军可以出国作战。

40多万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少,实际上包含了全部军兵种和很多特殊岗位,真正到陆军一线战斗单位的雇佣兵并不多。这种情况下,俄军就非常依赖一些精锐的瓦格纳雇佣军。

然而瓦格纳雇佣军虽然战斗力不错,但数量有限,无法发起大规模战役。乌克兰战争越打规模越大,显然不是一支精锐的雇佣军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俄罗斯现在的处境,想要发挥战争机器的全部潜力,需要修改两条法律。

其一,把义务兵服役时间延长到两年或三年,进行高烈度系统化训练。

其二,允许训练之后的义务兵出国作战。

不过现在普京对动员大规模义务兵出国作战很谨慎。毕竟当年阿富汗战争的案例在先,以义务兵为主体的苏军最后还是失败了。现在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远胜当年对阿富汗的支持,俄罗斯估计也没有想到西方这次会如此团结。拿林元帅的话说,原本准备了一桌菜,不小心来了好几桌客人。

如果俄罗斯要大规模出动义务兵去乌克兰作战,那么战争的影响将会从军事机器外溢到整个体制。这就涉及到俄罗斯政治体制层面的战争潜力。

二、体制潜力

体制层面来说,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可以有两层理解。

狭义上是指体制层面的动员潜力:

2022年10月份,俄罗斯准备动员增兵时,卡德罗夫通过社交媒体说了这样一段话:俄罗斯的执法机构还有大约500万人员可以动用。这些机构涉及俄紧急情况部、安全局、对外情报局等多个部门。

卡德罗夫表示,如果把这些机构里面的一半人拉出来,也就可以集结250万军队,足以“摧毁任何西方军队”。

换句话说,即便是俄罗斯体制内的特殊机构,战争潜力也是极其巨大。

广义层面是指社会面动员潜力:

俄罗斯是一个疆域广袤的联邦制国家,形式上有自治共和国(22个)、边疆区(9个)、州(46个州)、联邦直辖市(3个)、自治区(4个)、自治州(1个)等6种,共85个联邦主体。如果摊派下去,每个联邦主体征兵一万,就可以征集将近百万大军。

叶利钦时代,有些联邦主体(如车臣和鞑靼)经常闹分裂。普京上台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加固了俄罗斯的向心力,同时提升了个人权威。

普京的手段就是恩威并施。

所谓的威,即不惜一切代价铲除分裂势力,如车臣叛军。

所谓的恩,即怀柔手段,例如给予卡德罗夫家族荣耀;例如重用鞑靼精英格拉西莫夫。

通过恩威并施,鼓励少数民族参军,并且成为雇佣军,从而提升他们对国家的认可度。这次乌克兰战争,大部分俄军来自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当然牺牲的士兵,多半也是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

从社会层面来说,极端情况下(如拿破仑或希特勒打到莫斯科),俄罗斯可以回到卫国战争时代全民皆兵的状态。这就涉及到俄罗斯的文化体系。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最大的潜力都源自于文化层面的信仰。

三、文化信仰

仔细研究下东斯拉夫人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现象一、有时候特别猛。

1、俄土战争,双方打了十轮,俄罗斯直接把奥斯曼帝国搞散架。

2、拿破仑战争时代,沙俄帝国独自挡住了欧洲的进攻。

3、希特勒战争时代,苏联挡住了纳粹德国大部分力量。正是这些战争奠定了东斯拉夫人(沙俄、苏联、俄罗斯)在地球村的江湖地位。

现象二、另一些时候特别烂。

1、克里米亚战争,巅峰时代的沙俄被搞得灰头土脸。

2、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把自己打没了。

3、入侵阿富汗,把巅峰苏联耗得元气大伤。

同样都是东斯拉夫人,这些战争表现差距之大,简直不可思议。为什么会如此这般呢?这个问题我思索了很久,认为关键因素就在于东斯拉夫人精神深处的“救世情结”。

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其核心就在于“救世”。

简单来说,当东斯拉夫人认为自己在拯救世界时,就会特别猛,经常开挂。东斯拉夫人搞奥斯曼帝国最来劲,因为奥斯曼帝国灭了东罗马、占了东正教祖庭。皈依东正教的东斯拉夫人,不顾一切把奥斯曼帝国搞解体。

拿破仑入侵沙俄,本质上是十字军东征的近代版,是天主教对东正教的征伐。所以东斯拉夫人选择死磕。

苏联虽然否定了宗教,但苏联搞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是一种比东正教更为强有力的救世思想。所以东斯拉夫人为了布尔什维克,放弃了东正教。当希特勒入侵苏联时,再次激发了东斯拉夫人的救世情节。

再沿着这个“救世思路”往下看,苏联之所以被美国忽悠解体,就是因为在冷战对抗之下,救世逐渐演变成了灭世。东斯拉夫人又放弃了布尔什维克,重拾东正教。当俄罗斯发现北约继续东扩时,感觉自己被骗了,于是又发动了乌克兰战争。

当东斯拉夫人没有感觉到自己在拯救世界时,表现就经常拉胯。大家可以对照那些东斯拉夫人表现拉胯的战争,要么是在境外作战,要么和精神信仰无关。那时候的俄军就显得吊儿郎当,缺点被大幅放大。中国由于自古以来是世俗社会,不论专家学者还是普通舆论界,在研究别的民族国家时,经常忽略精神层面的要素,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但是说实话,乌克兰战争很难打到“精神信仰”这个层面。

一方面来说,俄军是跑去打乌克兰,难以激发所谓的救世情结。再加上很多俄罗斯人对乌克兰人实在恨不起来等一系列因素,所以俄军战斗力表现不及预期。俄罗斯急吼吼地把东乌四州“公投入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试图用领土刺激俄罗斯人的战争激情。

另一方面来说,乌军也很难打到俄罗斯本土,去刺激俄罗斯人保家卫国的情怀。原因也很简单,俄罗斯至少还有核威慑。由于全球最大核武库的存在,不论是乌军还是北约,都很难大规模进攻俄罗斯本土,俄罗斯也不好直接使用核武器。

那么大家可能好奇,俄乌战争最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局?

四、几种结局

第一种结局,板门店模式。

打到某个时间段,俄罗斯和美国达成协议,就地停火。乌克兰就像当年的韩国一样,即便不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也无力继续打下去。不过目前看,这种模式概率较低,因为东斯拉夫人没有东亚人的政治智慧。

第二种结局,克什米尔模式。

印巴打打停停已经几十年,俄乌之间也可能选入这种僵局。这是一种漫长的战争,也符合现阶段的局势。

第三种结局,断裂式。

美国、俄罗斯或欧盟的一方出现坍塌解体,造成战争迅速结束。

如果没有美国,乌克兰肯定挡不住俄罗斯。

如果俄罗斯内部出现问题,将面临二次解体的风险。

但是这种局面,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或者何时会出现。

所以综合来说还是维持之前的判断,俄罗斯发动全面战争或核战争的概率极低,战争会演变成漫长的拉锯战。

张志坤:俄罗斯打持久战的潜力有多大?

原创 张志坤2023-03-06 云阿云智库•军事斗争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泽连斯基当局及其背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一方面竭尽全力要在战场打败俄罗斯,一方面也把希望寄托在俄罗斯出现内乱发生垮台之上,某种程度说,他们在这方面所寄予的希望甚至比战场上的希望更大、更殷切。

概括起来说,西方集团的这一希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经济崩溃。俄乌战争爆发伊始,西方集团就对俄罗斯发起空前凌厉与全面深刻的金融及经济制裁,力度之大达到彼此间也已发生实际战争的水平,也就是说,西方集团已经把同俄罗斯之间经济战争打到全面大战的水准。西方集团的战略企图十分明显,那就是要通过这样一场空前的经济与金融战争打垮俄罗斯,使俄罗斯首先在经济上遭受惨败。当此之时,许多人也都预测,俄罗斯难以避免一场经济上的大失败。

现在,战争已经打满一年,实际的情况是,俄罗斯经济固然困难重重,但并未出现任何崩溃的迹象,甚至连大规模衰落、下滑都没发生,而只是出现小幅缩减,西方曾预言俄罗斯经济将衰退20-25%,但目前俄罗斯官方公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只下降2.1%,这个数字甚至还低于德国。与此同时,西方外资大规模撤出反倒刺激了俄罗斯的生产制造业,以至于2022年俄罗斯在制造业投资方面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这一情况鼓舞了俄罗斯当局,其政府部门正信心满满地安排规划今后的经济工作,准备在2023年实现新的增长,从而扭转不利的经济局面。

上述事实说明,俄罗斯顶住了制裁,抗击西方的经济战争总体上取得了显著的胜利,这一点,甚至连西方的政客们也都不得不承认。

其二,政治动乱。西方集团也还对俄罗斯的政治反对派寄予厚望。不能不承认,俄罗斯国内一直存在强大的亲西方势力,也有铁杆的反普京力量,长期以来,这些势力一直在同克里姆林宫作对,其斗争的激烈程度比战场上的厮杀都毫不逊色。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国内的政治反对力量也行动了起来,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反抗活动,也组织了多次街头抗议。这些活动一开始还挺有规模,给西方带来很大希望,一时间什么普京被推翻了,被暗杀了,种种谣言不胫而走,相当流行。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深入,人们终于发现,上述这些活动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实际的情况是,普京的政治支出率持续上升,俄罗斯社会并没有因为俄乌战争而出现大规模的骚乱,更没发生持续的剧烈动荡,相反,实际的情况是日趋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西方集团依然没有并且也不会放弃寄予俄罗斯政治动荡的希望,但在可见的未来却依然希望渺茫,对赢得俄乌战争更是远水不解近渴了。

其三,装备枯竭。俄乌战争第一阶段结束,俄罗斯军队从基辅、哈尔科夫等地大规模撤退,在这个时候,战场上确实出现种种不利于俄军的态势,于是,西方集团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扬乌克兰军队势如破竹的战略大反攻,极力渲染俄军一溃千里的败相,其中把重点放在武器装备上,一是说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什么还是拿着二战时期的武器同西方现代化武器对抗,这个神话在也中国相当流行;二是说俄罗斯的装备与弹药已经消耗殆尽、后继乏力,已经接近枯竭了。

现在,实际情况狠狠打了西方宣传舆论的脸。真实的情形是,直到现在,俄罗斯仍然在大规模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袭击乌克兰的后方纵深目标,前线每天炮击大口径炮弹的弹药量仍然能维持2万以上,与此相对应,则是西方对乌克兰的弹药供应却是捉襟见肘、难乎为继了,以致于乌克兰军队在前线大口径炮击的弹药量只有每天6000——8000发,等于向俄罗斯军队打一发炮弹就遭致三发的回敬,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下风。现在,西方集团普遍估计,俄罗斯军工生产已经开动起来,基本能满足前线对于装备与弹药的需要,面对这样的态势,他们正不得不努力使自己的军工体系以同样的水准运转起来。

这也就是说,西方所寄予的俄罗斯因弹药枯竭而打不下去的希望也破灭了。

上述这些希望的破灭,意味着西方针对俄罗斯进行全面战争的手段越来越逼仄而不是越来越丰富,可以说,俄乌战争发展到现在,西方集团除了直接参战之外,剩下可采取的办法就只能是加大援助泽连斯基当局的力度,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手段可以使用了。更让他们感到危机的是,今后还要防范俄罗斯获得更多外部支持,这也使他们身心疲惫、顾此失彼。凡此种种,都将使西方集团陷入某种程度的战略困境之中。

接下来就引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即俄罗斯有没有进行持久战的潜力,如果有的话,究竟有多大?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加以考察衡量。

第一,生存能力。从大战略视角观察一个国家的战略实力,首先是其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离开别人或者离开同别人的某种联系就活不下去,那一切就都完了,也就毫无实力可言。譬如中国的一些人,他们死活也离不开美国,离开美国就活不下去,对于这些人,他们在霸权面前又能有什么实力可言呢?顶多就是一哭二闹打滚撒泼一通,最终还得以妥协投降而告结束。

要想独立生存,基本的生存物质必须得到保障,这些物质包括粮食、能源、铁及相关金属材料等,这些基本的材料要么有立足自身的自我保障,要么是实现内外结合的综合保障,而前者更加可靠,更胜于后者。

俄罗斯恰恰就是一个基本生存能够得以自我保障的国家,对于上述这些关键要害性战略物质,俄罗斯都能做到自给自足,能构成完整的内循环,完全可以不依赖外界而生存发展。这一点,俄罗斯具有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类比的优势,美国也不如,中国更加差距甚大。

这也就是说,俄罗斯的战略生存能力极其深厚,想要在经济物质上困死、饿死俄罗斯,除进行全面的核战争以外,总体上难以达成得逞。

第二,军工生产。打仗要有武器装备,要有充分的弹药供给,并且还要辩证处理其中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战争过程中既要保障武器装备一定程度的质量水平,其标志就是现代化先进程度,又要保障足够的数量水平,使其占有数量上的优势。

人类战争的历史为此提供了很有益的经验。譬如二战时期,直到战争快要结束之际,德国所拥有的武器装备系统总体上仍然比对手更先进,包括坦克、大炮、飞机等,但数量上却远远处于劣势,因此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完全抵挡不了对手的钢铁洪流。现如今的乌克兰战场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些被吹上天的先进武器,诸如海马斯、高超音速导弹等,不能说没有作用,但显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因为这些东西在“量”上太小太少,还不足以造成战场与战争的质变。

俄乌冲突持久化发展深入,呈现出来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装备与弹药大量消耗。现在,乌克兰方面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向西方哭嚎这方面的支援,而俄罗斯则正在开足马力进行军工生产。得益于前苏联的遗泽,也得益于冷战积淀,俄罗斯拥有完整军工体系,军工生产规模究竟有多大,可以说深不可测。仅以大口径炮弹的弹药生产为例,据说现在美国要求每个月能生产出1.4万发155毫米炮弹,并要求在2024年增加到每月9万发。与此相对应,俄罗斯在2022年的时候,据说已经将产量提高到每月27万发,并要求在2024年每月生产41.7万发。以此观之,俄罗斯的军工生产完全有能力支持俄乌战争长期打下去,即便其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俄罗斯在武器装备方面也能够支撑下来。

第三,人力资源。战争离不开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兵,少数精英坐在房间里操纵电脑打仗的情形,总体上只是人们大脑中所理想画面而已,战争实践却从来不是这样,除非一方有压倒性的优势,可以做到让战场单向透明,否则,任何现代化战争都要进行战场上面对面的搏杀,因而,战斗人员的数量就变得十分关键,就要严峻地考验人力资源的供给能力。

现在,人们都已经看到和知道,作为战争的一方,乌克兰已经出现人力资源后继乏力的问题,进一步发生枯竭的危机也已经若隐若现了。但俄罗斯方面显然还游刃有余,在人力资源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

战争状态下俄罗斯的人力资源潜力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可以从历史经验中得到验证。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俄罗斯军事动员的总量达3千万以上,其中战争中的消耗损失大约2千万,战争结束之际武装力量数量规模有1千多万以上。当时,苏联人口总量约2亿。现在,俄罗斯人口数量为1.4亿,如果按照二战水平来衡量,俄罗斯现在可以直接投入到战争中的人力资源总量有2千万以上,武装力量可以时刻保持在800万人以上。当然这应该是极限状态,如今的俄罗斯在动员度上比不得前苏联,肯定要大打折扣,但即便如此,俄罗斯的人力资源潜力仍然十分雄厚,目前的动员水平可以说微不足道。

第四,国土空间。为乌克兰唱赞歌的那些人一直在鼓噪乌克兰即将取得军事胜利,在这些人的描述中,乌克兰军队不但能够大举反攻,而且还能收复克里米亚,更能向莫斯科进军,在莫斯科城下将俄罗斯彻底击败。一些狂妄的乌军将领更会表演,他们站在西方援助的坦克上询问通往莫斯科的道路…

对此,笔者只想说,这些人最好打开地图看一眼,哪怕是初中生使用的世界地图也好。只要简单地看看地图,就知道俄罗斯的国土空间有多么辽阔,就知道向莫斯科进军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也就能知道蒙哥马利所谓“战争第一条规则”的真实涵义了。

俄罗斯广阔的国土空间为莫斯科提供了无可比拟战略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即便有谁打到了莫斯科,也不意味赢得战争的胜利,更何况现在真的还没有人能打到莫斯科,或者退一步说,在核战争的威慑下,也没有人敢于打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到顿巴斯前线,俄罗斯拥有足够广大的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足以支撑任何规模反复进退拉锯的持久战争,即便乌克兰军队能够将俄罗斯军队打回原来国境线,俄罗斯军队照样可以再打回来,而且还可以如此这般反复进行几个来回。二战前苏联同波兰之间的战争就是这样。

由此看来,在西方集团的鼎立支持下,乌克兰还有能力将这场战争打下去,而俄罗斯更是这样,更是行有余力,双方都完全有能力将这场战争继续打上若干年,这是目前俄乌战争的总体态势,战争的双方现在还看不出高低上下,战争还将持续深入发展下去。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俄乌战争,中国依然可以坐山观虎斗,一切行动从自己切身的国家利益出发,自己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任何人都限制不了中国的战略自由,更决定不了中国的动作取向。


   关注 7533    返回
俄乌战争之巴赫穆特战役专题
21世纪美国的核常融合威慑战略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