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军事斗争  
俄乌战争之巴赫穆特战役专题
   日期 2023-3-9 

俄乌战争之巴赫穆特战役专题

云阿云智库•军事斗争

编者按:巴赫穆特,一座当初只有7万人口的城市,为何成了“可能决定俄乌冲突走向”的关键争夺地区?这个乌东小城为何成了舆论口中的“绞肉机”?它的现状又如何了?本专题由云阿云智库•军事斗争资料整理。

事实是一旦丢了巴赫穆特,那么可不仅仅整个顿巴斯会丢掉,就连哈尔科夫就很难守住了,因为在哈尔科夫的主要城市后面是广阔的平原,没有什么像样的城市可以防守,俄军可以比较容易的就切断它们的补给线。所以,欧美媒体说巴赫穆特不重要,那纯粹是在骗那些不懂军事的傻子。正是因为巴赫穆特异常的重要,俄军才会出动最精锐的部队攻打,乌军才会不计代价的拼命死守!

“关键一战”,要见分晓?

补壹刀 云阿云智库•军事斗争

执笔/刀剑笑

泽连斯基“坚守巴赫穆特”话音未落,俄军就用一顿猛攻做出回应:

短短24小时内,巴赫穆特一线的乌军据点就遭到大约130次攻击。乌克兰东部军区发言人7日早些时候介绍相关情况,还特意补充说莫斯科正将“最精锐的部队和尽可能多的火力”集中到巴赫穆特前线。

巴赫穆特之战终于要见分晓了?连续几天的动态都在指向这个结论。

俄罗斯防长绍伊古7日最新强调,攻下巴赫穆特“将使俄军能向乌军防御纵深发起进攻”。

而前一天,美国防长奥斯汀已经为基辅预备好了台阶,他说不认为乌军撤离巴赫穆特是一个“战略性的挫败”。

巴赫穆特,一座当初只有7万人口的城市,为何成了“可能决定俄乌冲突走向”的关键争夺地区?这个乌东小城为何成了舆论口中的“绞肉机”?它的现状又如何了?

1

撤还是不撤,这是基辅围绕巴赫穆特反复纠结的一个问题。

路透社7日援引乌克兰军方消息报道,乌军过去一天在巴赫穆特击退俄军上百次进攻,并使对方遭受“重大损失”。但这一时仍难改变形势对乌军越来越不利的现状,俄军“还在继续对巴赫穆特及其周边地区猛攻”。

在《华尔街日报》6日的一篇报道中,乌克兰军方人士承认,乌军已经失去巴赫穆特卡河东岸这座小城大约1/3的地区,目前只能占据中部和西部一些易守难攻的据点勉强抵抗。

来自俄罗斯方面的评估更是明显有利于俄军。

塔斯社今天下午更新前方进展,说最新消息显示俄军已经拿下巴赫穆特大约一半的地区,当地主要道路也都处在俄军控制之中。

巴赫穆特“几乎已被完全包围”,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津这几天更是不止一次宣称。这个俄雇佣兵集团称已接近“切断乌军最后的补给线”。

这种说法得到美欧一些媒体证实。法新社6日说,俄军已经切断乌克兰四条补给线中的3条,只剩下通往这座城市西部的一条路线。

强烈挺乌的华盛顿也不得不为乌军撤退提前铺起了台阶。

显然是在密切跟踪来自巴赫穆特的最新进展,美国防长奥斯汀6日在约旦访问期间突然发声,称如果俄军得以夺取巴赫穆特控制权,也不代表这场冲突“出现决定性转折”。他不认为乌方将部队重新部署到该市以西“对乌克兰来说是一个战略挫败”:

较之战略和作战价值,奥斯汀称,“它更多是具有象征性价值”。

但说巴赫穆特之战“只具有象征意义”,俄乌双方都不认同。

就在6日晚间,泽连斯基在例行讲话中明确表示,继续坚守巴赫穆特。

乌总统办公室也介绍说,泽连斯基当天召集军方高层官员举行会议,期间军方高官们一致认为有必要继续坚守这座城市,同时建立新的防线,以防战况出现新的变化。

英国《卫报》说,泽连斯基这一表态打破了有关基辅内部意见不一以及乌军即将撤退的“传闻”。但实际上,相关“传闻”之前就是出自基辅。美联社报道,不到一周前,正是乌克兰总统一名顾问透露,乌军可能从巴赫穆特撤到附近地区。

而莫斯科对巴赫穆特之战的重视,就更不用说了。

要知道,俄军对巴赫穆特的攻势迄今已经持续将近9个月了。按照乌克兰军方的描述,俄方现在正“投入精锐集结火力”猛攻这个地方,可谓“志在必得”。

2

一座乌东小城为何成为至关重要的“关键一战”?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不久前的一篇文章试图探求“巴赫穆特的历史”。但在文中这样一个醒目的问题下,记者所能提供的答案并不丰富:

这是一座只有7万多人口的城市,经济主要依靠盐矿和石膏等相关行业,还有“一家著名的酒厂”。早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起,那里就成为乌克兰政府军与顿巴斯武装冲突的前线。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当地局势进一步恶化。

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这场冲突中的一个“战略要冲”。

就在7日晚些时候,俄罗斯防长绍伊古再次表达对攻下巴赫穆特的决心和“乐观”预期。

他在俄武装力量领导人员专题电话会议上说:“解放阿尔乔莫夫斯克(乌称巴赫穆特)行动还在继续。这座城市是乌军在顿巴斯的重要防御枢纽。攻克并控制该城将可使我们向乌军防御纵深开展进一步的进攻。”

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的俄罗斯研究主任迈克尔·科夫曼之前就曾形容,巴赫穆特就像通往乌克兰中西部一些重要城市的“大门”。控制那里将是俄军的一场关键胜利,有利于俄军后续寻求实现控制整个顿涅茨克地区的目标,这与莫斯科和不少俄媒的分析基本一致。

这也解释了为何乌克兰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仍“誓言坚守”。

基辅乃至力挺乌克兰的一些美欧国家显然都很清楚,巴赫穆特的巨大损失“可能决定这场冲突的走向”。

这样一来,英国国防部4日的情报就情有可原了。根据伦敦方面消息,巴赫穆特三面受到俄军猛烈进攻之时,乌克兰“正调遣精锐部队前去增援”。

在泽连斯基作出强硬表态后,北约一名情报官员立即出来“提振士气”。

这个要求匿名的北约官员6日对CNN说,俄军在巴赫穆特攻防中遭受的损失“至少是乌军的5倍”。

但他同时又故作谨慎地说,这个比例“只是基于北约所获情报的一种估算”。

3

随着基辅精确态度,美欧媒体上有关“乌军还能坚持下去”的依据也多了起来。

英国国防部4日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的那份每日情报简报,还提到2月晚些时候,俄军预备役部队曾被命令只随身携带“枪械和工兵铲”进攻一个乌军据点,并介绍这种MPL-50工兵铲的历史,说早在1869年就已设计出来,但迄今几乎没有新的改良。

英国防部将此解释为俄军“缺乏弹药和炮兵火力支持”,但没提供情报来源。BBC在报道相关消息时也表示“无法核实”这些内容。

到了美媒NBC News 6日的报道中,这个情节就被简化成了“俄军被迫使用铁铲作战”,并称弹药短缺“可能使俄军数月以来的首次大胜付诸东流”。

法新社等媒体,还将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津最近因弹药供应问题对俄军方的抱怨,作为俄军对巴赫穆特进攻力度可能受到影响的一个因素。虽然最近几天普里戈津仍在不断向乌克兰方面喊话,警告对方尽快从巴赫穆特撤军才是“明智选择”。

天气变化,在《华尔街日报》6日的报道中也成了阻滞巴赫穆特局势升级的因素。

随着春季转暖,乌东部农村地区土地解冻,包括武装装甲车辆在内的交通工具容易陷在难以通行的田地之中,“这使双方的军事计划都变复杂了”。

有关巴赫穆特前线的信息和倾向性解读如此复杂,但这改变不了一个现实:

基辅刚刚明确表态不会放弃这个乌军在东部的重要补给交通枢纽,莫斯科则在强攻数月后更接近拿下这个战略要地以进一步推进特别军事行动,这确实让巴赫穆特之战成为俄乌冲突当下的最新焦点。

一位俄罗斯问题学者认为,有关这座乌东小城的攻防引起强烈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乌冲突持续一年多后已让国际舆论备感疲劳。而美俄防长突然都对这个问题表态,乌总统也接连就此发声,就连瓦格纳集团这个雇佣军组织也在这个过程中能见度变得更高,顿时又激起一些人的“兴趣”。

尤其是对“巴赫穆特一旦落入俄军手中将意味着什么”,美欧媒体上还泛起一丝恐慌,于是它们就更忍不住加大关注和“解读”了。

但这位学者指出,巴赫穆特之战无论结果如何,更大一种可能是不会带来俄乌冲突的什么“重大转折”。

在美欧继续加大对乌军援而莫斯科坚称要将特别军事行动继续下去的时候,国际媒体更应关注这样一些细节:

冲突爆发至今,巴赫穆特原来人口中只有不到1%还留在城内,他们生活条件很差;持续数月的巴赫穆特之战已经成为一些人口中的“绞肉机”,俄乌双方都损失惨重……

别再怂恿,多劝和促谈,才是国际社会包括舆论真正该去做的。

乌克兰内部出现严重分歧,最惨烈的战争还将继续!

导读:可以说,所有的一切都在为乌军撤退做铺垫,都在为泽连斯基的失败找借口。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泽连斯基并不打算从巴赫穆特撤军,反而继续增援巴赫穆特,继续打“添油战”。

来源 | 天涯时事

作者 | 天涯补刀

今天我们再和大家说说俄乌战争吧,因为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前几天,我们给大家分析了目前俄乌战争的局势——俄军已经将战略重镇巴赫穆特三面包围,仅仅只是留下了西面的一个“缺口”。

很明显,俄军的这个战略就是典型的“围点打援”,让乌军不断“添油”,最终达到消耗乌军有生力量的目的。

按照正常道理来说,乌军应该放弃各种重型装备进行突围了,能逃出去多少是多少,不能再死守了,因为再这样打下去,人都就死光了。

人在,一切都有可能。但是,人没了,那么什么就都没有了。

2月28日,泽连斯基的顾问告诉美国有线新闻网说,乌军高层将考虑所有的选项,如果有必要,乌军将从巴赫穆特“战略性撤出”。

就连欧美一些国家也同意撤出巴赫穆特。

3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在访问约旦期间对媒体表示,就算乌克兰撤出巴赫穆特也不会改变战场的趋势。如果乌克兰军队选择在西面重新部署防线,他不会将此视作战术或实际战斗的挫败。

欧美的媒体也不断放出风声,不断的给世界传递一种声音,说巴赫穆特一点都不重要,没有战略价值,就算丢掉了也无关紧要……

可以说,所有的一切都在为乌军撤退做铺垫,都在为泽连斯基的失败找借口。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泽连斯基并不打算从巴赫穆特撤军,反而继续增援巴赫穆特,继续打“添油战”。

据法国bfm电视台3月6日报道,乌克兰总统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当日称,尽管存在被俄军包围的风险,但乌军内部“已经达成继续保卫巴赫穆特的共识”。

“军方一致认为,需要继续保卫这座城市并且耗尽敌军力量,同时建立新的防线,以防局势发生变化。”波多利亚克表示。

与此同时,泽连斯基在6日的演讲中也表示,已经要求前线总司令“找到合适的支援力量”保卫巴赫穆特。他表示已经与乌军高级将领讨论了巴赫穆特的战况,“他们的反应不是撤退,而是加强防御。”

这就很有意思了。

欧美都替泽连斯基想好借口了,就算泽连斯基丢掉了巴赫穆特,欧美也不会“抛弃”他的,依旧会不断的给他提供援助……

但是,为什么泽连斯基还要死守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乌克兰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在乌克兰的内部肯定存在一个“死守巴赫穆特”的强大力量,如果泽连斯基放弃巴赫穆特,那股力量可能会反了他!

被逼之下,泽连斯基只能死守巴赫穆特。

那么,巴赫穆特到底有多重要?

很多人对军事不是很懂的,看不懂战争的关键。所以,我们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些军事常识。

了解这些军事常识,不仅仅能让你更加容易的看懂俄乌战场局势,也能让你看懂很多历史——很多人在看历史书籍的时候,每当说道谁谁谁打下哪座城池的时候就一脸懵逼,根本不知道其重要与否。

我们以中国古代历史为例。

大家知道在冷兵器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关口是哪个吗?

对的,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为什么山海关能被誉为“天下第一关”?

就这么说吧,在冷兵器时代,只要守住山海关,那么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无法彻底占领整个中国。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中国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历朝历代都修建了长城,从秦朝到明朝,几乎每个朝代都在修建长城,首尾相连,长达近万里,所以又被我们称为“万里长城”。

这些长城都修建在高山绝壁之上,易守难攻。

万里长城的起点就是从山海关开始的。

大家看下面的图:在山海关的北面就是辽河平原和东北平原,那些地方都非常肥沃,是游牧民族的重要基地。北方民族想要入侵到中原地区,只有一条最好走的道路,那就是“辽西走廊”,而山海关就是控制着“辽西走廊”的。

山海关的西边是燕山,东边是大海,山海关正好建立在这两者之间,甚至一直延伸到海里。

下面这个图就是山海关的示意图:

只要你控制了山海关,那么北方游牧民族想要入侵中原就必须要翻山越岭。

在冷兵器时代,你想要翻越崇山峻岭入侵中原地区,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山路非常难走,粮草运输不便,各种大型攻城装备更加难以运输,所以北方游牧民族想要入侵中原,只能“轻装上阵”,自己携带有限的粮草,而且为了减少粮草的消耗,必须要加快行军速度,只能出动骑兵……

我们在看历史书籍的时候,经常看到“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国边境地区抢掠一番就又撤了”……

比如,在明朝的时候,清军曾五次入侵大明,但是每一次在抢了人财物以后就又都撤出去了。

清军连续五次攻入大明腹地,但是为什么每次都只是抢掠一番就又都撤出去了呢?

答案就是:因为山海关建设地异常坚固,始终控制在大明的手中。

为什么山海关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因为只要山海关还控制在大明手中,那么清军就无法迅速的打到大明腹地,只能“翻山越岭”,行军速度大幅度下降不说,粮草和大型攻城装备都跟不上,而清军攻占的那些长城关口很容易就被切断了。

一旦后路被切断,粮草供应中断了,那么很容易就被耗死了。

最后大明是如何被清朝灭掉的呢?

大家肯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明之所以灭亡主要就是因为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导致的。

这里的“关”就是指:山海关。

看到这,大家就应该知道“关口”的重要性了吧。

有时,哪怕是一个城池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说完关口以后,我们还要和大家说说平原地区“城池”的重要性——这个很重要,因为只有你看懂平原地区城池的重要性,你才能看懂俄乌战争初期俄军的战略。

大家还记得我以前曾给大家做出过一个分析:俄罗斯在开始阶段四面出击,甚至想直接打下基辅,这是一种“战略讹诈”。

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

这就涉及到城池的重要性。

大家肯定听说过“攻城掠地”这个词。

你想要占领一个地方,比如对方的决策中心——首都。那么,你必须要把首都附近的所有重要的城池都攻打下来。

比如,清军控制山海关以后,想要快速灭亡大明,那么可不可以绕过一些城池,直接攻进北京城呢?

可以是可以的,但非常的危险。

在古代城池里面有大量的人口、粮食和军队,如果你不一个一个打下城池,而是绕过城池直扑对方的决策中心,那么那些城池里面的军队就可能会切断你的运粮通道,而你一旦无法在短期内拿下对方的都城,那么你就有可能会全军灭亡。

如果你不能把城池一个个打下来,那么你是无法控制那一片地区的——先攻下城池,然后才能“掠地”。

俄乌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俄军并没有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打,而是只扑乌克兰的首都基辅……

当时,俄军的机械化纵队绵延60公里……

大家看看下面这张图:如果乌军出动一只规模不算很大的部队,截断俄军机械化部队的后路,只要拖住几天,俄军机械化部队就会因为油料燃尽而失去战斗力……

俄军的这种战术是非常危险的。

俄军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当时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俄军的情报部门出现重大失误;

据网上不可靠消息,战前俄情报部门给普京汇报说,乌军内部很多高级将领已经投靠俄罗斯,只要俄军大军逼近,那些将军就会“倒戈”。

但事实上,俄罗斯情报部门贪污了很多钱,并没有拿那些钱去收买乌军高级将领。

据当时的《泰晤士报》报道,普京因此而解雇了大约150名联邦安全局官员,并以贪腐罪名逮捕了包括联邦安全局第五局(行动信息和国际关系局)局长谢尔盖·贝塞达及其副手阿纳托利·博柳赫等人。

这个新闻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不知道,因为这个新闻,至少中国的主流媒体没有任何报道。

第二种,这是战略讹诈。

这种就是我以前提出来的观点。

俄军直扑基辅,这种战略是不合常理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俄军不可能犯下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所以,只有一个解释:战略讹诈。

俄军想用雷霆之势吓破乌军的胆,让基辅直接投降。

成功固然好,不成功再撤出去,估计乌军也没有胆子切断俄军的后路,毕竟俄军发动战争还是非常突然的,整个乌克兰没有太大的准备,也不相信俄罗斯会发动战争。

不要说乌克兰了,当时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分析出俄军会对乌克兰发动攻击——包括中国的媒体上,很多大佬都没有分析出这个结论。

我们当时是分析出来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俄罗斯和乌克兰必有一战》。

不管是不是情报部分出现了“失误”,但是如果我是普京,我肯定会做最坏的准备——假如乌军高级将领没能被“收买”成功,这样的打法,能不能撤出来?

我觉得这个“险”是值得冒的——成功了,那么就会以极小的代价拿下乌克兰,即使失败了,在强大空天军的掩护下,在乌军没有组织起有效反击之前,俄军也能顺利撤出来。

所以,我后来的分析结论就是:这是俄军的一次战略讹诈。

事实证明,俄军没能“讹诈”成功。

于是,俄军不得不从基辅撤军。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城市的重要性了吧。

俄军必须要把所有大城市一个一个按照顺序的打下来,只有把城市打下来,你才能控制那一片地区,否则很容易就被人切断补给线——先“攻城”,而后才能“掠地”。

对于乌军来说,必须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防守,丢掉一个就意味着丢掉一大片的领土。

大家再来看看下地图:五角星的位置就是巴赫穆特,一旦丢了巴赫穆特,那么可不仅仅整个顿巴斯会丢掉,就连哈尔科夫就很难守住了,因为在哈尔科夫的主要城市后面是广阔的平原,没有什么像样的城市可以防守,俄军可以比较容易的就切断它们的补给线。

所以,欧美媒体说巴赫穆特不重要,那纯粹是在骗那些不懂军事的傻子。

正是因为巴赫穆特异常的重要,俄军才会出动最精锐的部队攻打,乌军才会不计代价的拼命死守!

现在巴赫穆特战争惨烈到什么程度呢?

它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乌克兰士兵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4个小时,堪比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的战役,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翻开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和平始终是短暂的,战争才是常态。

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关注 7542    返回
普京捏到美国三大痛处
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