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银行  
瑞信风暴与处置
   日期 2023-3-20 

瑞信风暴与处置

毛小柒 云阿云智库•银行

导读:我们只能理解,这是瑞士政府及瑞士监管机构强制要求的,属于典型的耍流氓和薅羊毛行为。除瑞信股东及其AT1的持有人外,在本次合并遭受损失的可能还是瑞信自己。

瑞信风暴再起!!!

原创 毛小柒2023-03-16 云阿云智库•银行

一、瑞士信贷事件梳理

(一)危机再现:瑞士央行与金融监管机构紧急发声支援

在美国银行业危机仍持续发酵的情况下,以瑞士信贷为代表的欧洲银行业困境再次凸显。

1、昨日盘间,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下称CS)美股股价一度从前日的2.51美元/股跌至盘中最低点的1.76美元/股,下挫幅度最高达29.88%。

2、虽然在瑞士央行(The Swiss National Bank,下称SNB)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the Swiss Financial Market Supervisory Authority,下称FINMA)的声援下,CS的美股股价最终以2.16美元/股收官。但是自今年2月9日CS发布2022年四季度经营数据以来,CS的美股股价已累计下挫42%以上,目前市值仅有52亿美元,和硅谷银行的63亿美元基本相当。

3、在CS危机再现之际,SNB与FINMA与2023年3月15日(当地时间)紧急发表声明称“美国某些银行的问题不会传染到瑞士金融市场,适用于瑞士金融机构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可以确保其稳定性,瑞士信贷满足系统重要性银行所施加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如有必要,瑞士央行将为CS提供流动性支持”。

(二)导火索:年报迟发且审计出具否定意见,及其大股东负面发声

瑞士信贷危机再起的两个导火索分别为年报及其大股东的负面发声。

1、2023年3月14日(当地时间),瑞士信贷发布其被推迟发布的2022年年报(2月9日发布其2022年四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信息、年报本应于当地时间3月8日发布),在年报中瑞士信贷揭示其2021年和2022年财年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material weaknesses),这些缺陷主要与风险评估流程、对管理层的监督等有关。为此,瑞士信贷的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对其财务内控的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见,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2、2023年3月14日(当地时间),瑞士信贷最大的股东沙特国家银行(Saudi National Bank,持股比例为9.88%、持有股份数量为3.955亿股)董事长Ammar Abdul Wahed Al Khudairy表示“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除了监管和法定这些最简单的原因之外,还有许多理由”,引发市场对瑞士信贷的担忧情绪进一步升温。

有意思的是,在瑞士央行发声之后,沙特国家银行最新的表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表示考虑到监管机构准备堵住漏洞,对瑞士信贷的恐慌是没有必要的(regulators ready to plug holes,credit suisse panic is unwarranted)。

(三)对去年10月瑞士信贷危机的简要回溯

本次并非瑞士信贷首次出现危机。

1、当时市场对瑞士信贷的资本与流动性情况较为担忧

(1)2022年国庆假期期间,受其5年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大幅攀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以及突破2016年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CoCo债风波时的水平影响,市场对CS流动性风险和资本不足的担忧明显升温。

当时澳洲广播公司记者David Taylor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据可靠消息(随后被删除),一家大型投行濒临破产,被市场揣测为CREDIT SUISSE,加剧了上述担忧。

(2)担忧情绪的升温主要源于瑞士信贷集团2021年以来的连续亏损限制了其通过内源性路径补充资本的能力。2021年3月,Bill Hwang旗下的美国家庭办公室Archegos因杠杆交易失利、未能及时补足交易保证金而遭到强制平仓,出现世纪大爆仓,使得向其提供融资的瑞士信贷集团、野村控股等金融机构深陷囹圄,CS因此遭受了48亿瑞士法郎的损失。

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公司Greensill Capital倒闭亦使得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的CS遭受了28亿瑞士法郎的损失。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以来瑞士信贷集团的经营困境还在不断加剧。

(3)上述事件后,包括穆迪金融机构组的高级副总裁Alessandro Roccati在内的市场人士普遍预计CREDIT SUISSE全年亏损将超过30亿美元,可能使得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13%以下,届时CREDIT SUISSE的资本状况在整个欧洲银行业中将会处于极低的不利位置。

2、当时瑞士信贷已经提出一系列自救应对措施(目前仍有效)

为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困境,CREDIT SUISSE当时提出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对外宣称最终要建立一家更简单、更专注的银行。据悉,CREDIT SUISSE的计划是将投行业务分为财顾咨询业务、坏账银行业务(将投行板块的高风险资产剥离)以及其它,并尝试通过引进第三方投资者参与此次重组。

其中,由于投行业务近年对其业绩拖累明显,CREDIT SUISSE计划对其投行业务板块进行重组,以期能够成为聚焦财富管理、银行、财顾的轻型投行,同时尝试引进战略投资者。

对于上述举措,我们当时的判断是,短期内CREDIT SUISSE能做的可能只有出售自身旗下的资产和业务板块,以争取更多的流动性。

(四)瑞士信贷的最新应对:计划从瑞士央行获得5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支持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今天瑞士信贷发布公告称其将采取果断行动,加强流动性管理,收购公开债券。具体看,

1、以优质资产抵押的方式从瑞士央行获得500亿瑞士法郎的短期流动性支持,以应对存款及净资产流失压力。

2、以25亿美元的对价现金要约收购10只美元计价的债券,同时以5亿欧元的对价现金要约收购5只以欧元计价的债券。这两项要约均于2023年3月22日到期。

3、继2022年10月27日发布战略转型公告后,将会加快转型步伐,具体包括知名度重组投行(大幅退出证券化产品、目前已实现70%的目标资产削减),同时计划2025年之前实现25亿瑞士法郎的成本削减(其中2023年削减12亿瑞士法郎)。

二、瑞士信贷2022年经营数据不及预期:基本已失去造血与补血能力

从瑞士信贷公布的2022年年报来看,其经营恶化情况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且预计目前其可能已失去造血能力与补血能力,需要在外力的帮助下才能复活。实际上,从沙特国家银行的最新表态来看,目前市场也将瑞士信贷的希望寄托在监管机构身上。

(一)四季度存款流失严重,基本已不具备造血能力

1、瑞士信贷2022年全年亏损72.93亿瑞士法郎(约合78亿美元),这一亏损体量仅低于2008年(亏损82.18亿瑞士法郎),远远高于2015-2017年和2021年的亏损体量。如此大的亏损体量,意味着短期内瑞士信贷已经失去造血能力。

2、2022年全年瑞士信贷的总资产下降2245亿瑞士法郎、贷款净额下降275亿瑞士法郎、客户存款下降1596亿瑞士法郎,缩表非常明显(尤其是非信贷资产)。其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减少963.4亿元、同业及投资类资产减少907.88亿元。

特别是根据瑞士信贷2022年年报披露的信息,2022年四季度瑞士信贷的存款等开始明显流出,仅去年四季度当季存款便流出1380亿瑞士法郎。这意味着,瑞士信贷银行流动性较好的资产正在急剧下降,且存款急剧流出所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尤为明显。

(二)补血能力亦基本受限

当造血能力不足时,一般只能通过募资和抛售资产(从瑞士央行获取的流动性支持亦可归于此类)的方式来进行补血。2022年10月27日,瑞士信贷发布其2022年战略更新,计划募资40亿瑞士法郎(定增与配股),同年12月8日成功募资40亿瑞士法郎。

此次募资后,新入主的沙特国家银行对瑞士信贷的持股比例达到9.88%,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仅随其后的股东依次为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持股比例为5.03%)、The Olayan Group(持股比例为4.93%)和BlackRock(持股比例为4.07%)。考虑到沙特国家银行等股东的态度,刚刚募资完成的瑞士信贷短期内很难再通过第二次募资来进行补血。

三、对CREDIT SUISSE的进一步分析

(一)CREDIT SUISSE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瑞士信贷集团成立于1856年,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经营范围覆盖财富管理、投行、瑞士银行和资产管理等四大领域。

2021年11月23日,FSB将瑞士信贷集团纳入2021年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中,与中国农业银行处于G-SIBs同一档次,需要适用1%的附加资本要求。这意味着,瑞士信贷集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实际上,从员工数量上也可以看出CREDIT SUISSE的重要性。2007年以来,CREDIT SUISSE的员工数量一直在4.50-5.20万人的区间内徘徊。

(二)CREDIT SUISSE主要经营指标变迁

1、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表内规模萎缩47%、表外规模基本稳定

如果从2008年金融危机算起,则可以发现CREDIT SUISSE的表内规模总体上呈现收缩态势,其表内总资产从2007年的1.36万亿瑞士法郎萎缩至2022年底的5314亿瑞士法郎(约合5739亿美元、3.94万亿人民币),萎缩比例高达61%。此外,从CREDIT SUISSE管理的资产体量来看,CREDIT SUISSE的管理资产体量同样萎缩较为明显,全年萎缩超过30%,目前其管理资产体量已降至1.29万亿瑞士法郎,和2012-2013年的水平基本相当。

这意味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CREDIT SUISSE的经营情况基本呈现趋势性下滑的态势,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CREDIT SUISSE近年来有意压缩了需要承担风险的表内业务。

2、业务主要分为投行、瑞士银行与财富管理等板块,投行为主收缩方向

CREDIT SUISSE的业务范围主要覆盖财富管理、投行、瑞士银行、资产管理四大板块。其中,投行、瑞士银行与财富管理为其表内业务的主体部分,资产管理则主要为表外业务。例如,2022年底CREDIT SUISSE的投行、瑞士银行、财富管理总资产分别为1468亿瑞士法郎、1971亿瑞士法郎和1504亿瑞士法郎,较2021年底分别下降1273亿瑞士法郎、244亿瑞士法郎和509亿瑞士法郎,萎缩比例分别达到46.43%、11.03%和25.29%。

3、历史上看,CREDIT SUISSE曾有多次亏损记录

虽然2021年下半年以来,CREDIT SUISSE一直处于连续亏损状态。但如果从拉长时间段来看的话,则会发现CREDIT SUISSE曾有多次亏损记录。例如,

2008年金融危机当年,CREDIT SUISSE亏损82.18亿瑞士法郎,创下历史记录。2015-2017年,CREDIT SUISSE曾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额分别达29.44亿瑞士法郎、27.10瑞士法郎和9.83亿瑞士法郎。因此,从数据上看,2021年的亏损额目前仅与2015-2017年相当,较2018年金融危机时仍相去甚远。

4、2022年以来的亏损主要体现在投行、企业中心和财富管理等三大板块

数据上显示,投行、企业中心和财富管理三大板块是CREDIT SUISSE2022年以来亏损的主要原因。具体看,若按经济利润口径来看,2022年投行板块亏损38.10亿瑞郎,财富管理亏损11.86瑞郎。与此同时,成本收入比最高的板块同样也以投行板块和财富管理两大板块为主,2022年两大板块的成本收入比分别高达169.50%和112.60%。

(三)资本与流动性指标虽然在走弱,但仍高于监管标准

市场对CREDIT SUISSE的担忧主要体现在其资本与流动性两个方面。不过从数据上看,虽然2022年以来CREDIT SUISSE的资本与流动性指标在走弱,但仍明显高于监管标准。这主要是因为,CREDIT SUISSE属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要在资本与流动性方面满足较为严格的监管标准。

例如,CREDIT SUISSE的NSFR和LCR已经由2021年的127%和203%分别降至117%和144%,但依然高于100%的监管标准。再比如,经过2022年的增资与配股,CREDIT SUISSE的总资本充足率、Tier1和CET1分别为20%、20%和14.1%,虽然较2021年底的20.50%、20.30%和14.40%有所下降,远远高于11.50%、9.50%和8.50%的监管标准。

四、结语

(一)虽然当前仅数据上看,资本指标与流动性指标均不支持CREDIT SUISSE进入破产状态,但是CREDIT SUISSE目前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以及造血、补血能力不足是比较明显的。这意味着,瑞士信贷的结局主要依赖于瑞士央行等监管当局的姿态。

不过瑞士央行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2023年3月6日发布的瑞士央行年报,2022年全年瑞士央行亏损达到1325亿瑞郎(2021年盈利263亿瑞郎)。

这意味着,将希望全部寄托在瑞士央行身上也不怎么靠谱,因为瑞士信贷自身问题的化解需要时间,而市场对此似乎也没有足够耐心。特别是,瑞士信贷当前已经失去造血与补血能力且仅能依靠瑞士央行等外力救助,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二)瑞士信贷风波既有特定事件的冲击因素,亦有自身业务结构的因素在,这意味着其所面临的问题融入了短期与中长期两个特征,其特定业务板块的重组以及旗下资产的出售,甚至其回购自身证券的操作均在某种程度上扰动着市场的判断,这些对于CREDIT SUISSE来说均是需要关注的风险信号。

(三)无论是先前的德意志银行,还是近期的CREDIT SUISSE,其困局的产生均无法脱离于欧洲整体经济的低迷这个大环境,而美联储加息周期显然会让上述大环境对欧洲银行业产生螺旋式地冲击。遗憾的是,这种冲击目前并未结束,且欧洲会比较被动。

(四)需要担心的是,美联储加息、欧央行被动无奈加息以及欧洲经济衰退所引发的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共振,可能会从更深层次角度恶化欧洲银行业的前景,并放大当前欧洲银行业的困境,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风险共振。

“瑞信”暴雷,瑞士外交官为何不跑美国却跑来见华春莹?

后沙月光 云阿云智库•银行•瑞士信贷爆雷专题

周三,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银行”惊传暴雷,股价当天一度跌超30%,只剩下1.7瑞士法郎,熔断停牌。要知道在2020年时,它的股价最高可达80瑞士法郎。

3月15日,瑞信又遭重锤,它的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Saudi National Bank)董事长Khudairy表示: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

这意味着瑞信提高的资金流动性的想法得不到沙特的支持。

3月16日,该行将向瑞士国家银行(央行)借入500亿瑞士法郎(约合540亿美元),瑞信股价有了大幅回升。

但瑞士央行出手相救并不能缓解欧洲对“瑞信”危机的恐慌,再加上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恐慌情绪正在蔓延。

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当年的资产大约在6000亿美元,炸出的巨雷是5万亿美元,而“瑞信”有8000亿美元以上(硅谷银行是2000亿美元),它能炸到什么程度?

西方金融界在瑟瑟发抖,害怕“雷曼时刻”再次来临。

现在“瑞信”就像一位浑身插满管子在ICU抢救的病人,股价回升就像心电图跳了一下。

欧洲金融界称:“瑞信”大到不能不救,但又大到救不了。

它要解决的最急迫问题是停止资金继续外流。

在这时刻,瑞士外交部开始紧急行动,想借外力来缓和内部危机。

但有意思的是,瑞士外交官不是向美国跑,而是跑到了中国。

3月15日,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了一则并不起眼的消息,但却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消息内容是: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应约会见来华政治磋商的瑞士外交部亚太司司长史伦博,双方就中瑞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注意,华春莹是应约会见。

谁急着想见谁,很清楚。从瑞士这几年表现来看,它突然对中国这么殷勤,不觉得中国人会发笑吗?

就在两年前,华春莹还怼过瑞士。

2021年3月,瑞士联邦委员会通过了一份与中国相关的战略文件(历史首次),无缘无故指责中国的政治制度、民族政策和人权状况……

跟美国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连腔调都学得一模一样。

2021年3月21日,华春莹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回击瑞士,“瑞士对中国进行了无端指责,背离基本事实,毫无依据,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她还表示:中方反对搞麦克风外交,更不接受所谓的“人权教师爷”,在这些方面做文章无助于中瑞关系健康发展。

当时瑞士可拽了,拽得跟二五八似的,现在瑞士却蔫了。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管瑞士怎么掩饰,都藏不住命根子(银行业)的危机问题。

同一天,瑞士大使馆还发微博称:瑞士是一个保持对话和开放的国家,正是这些帮助它建立了持久而强大的国际关系,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

史伦博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在文明的冲突中,我们一无所获,但通过对话……就可以如何如何。

这是怎么了,瑞士是不是吃药了,突然想起自己“永久中立国”身份了?

史伦博先生无论是拜会华春莹,还是在清华大学演讲,表达的内容都没有毛病,非常正确。

但这些不正是中国所强调的吗?

我们一直在劝你对话、劝你沟通、劝你增进合作、劝你不要搞阵营对抗……不是吗?

然而,瑞士在干什么?远的不说,2019年中国香港出现黑暴势力破坏社会稳定,企图分裂中国时。瑞士跳出来对中国指手画脚,横加指责。

2020年,又没完没了对中国香港的选举说三道四,跟着美国“担忧”。

2020年8月6日,中国驻瑞士联邦大使馆发表声明,警告瑞士不得干涉中国内政。

要脸吗?瑞士。

一个自称“永久中立”的国家,当看到美国组团对抗中国时,以为中国会认输,它立刻站队美国,对中国恶言相向。

这时瑞士不讲“中立”了,而是跟你扯什么捍卫“价值观”。

去年,因为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引发中美关系危机,一些欧洲大国都没说什么,瑞士却又冲出来给美国助拳。

11月,瑞士经济事务处(SECO)主任玛丽.弗莱施威胁说:“如果中国军队攻台,我坚信我们会进行制裁。对中国的制裁要比对俄罗斯更严厉,但我希望它永远不会发生”

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再次警告瑞士不要跟风(美国)制裁。

“佩洛西事件”令瑞士撕下了自己最后一层遮羞布,赤裸裸地向全世界展现它为虎作伥的真面目。

什么叫“比对俄罗斯更严厉的制裁?”

就是说瑞士只是冻结了俄罗斯人的资产,但瑞士要没收中国法人或自然人存放或投资在瑞士的资产。

当瑞士高官用这种方式威胁中国时,它的“永久中立国”这块贞节牌坊便轰然倒塌了。抢钱,这不就是强盗吗?

“瑞信”暴雷只是瑞士金融问题积累之后出现的初始病症,根本问题在于瑞士的“金融之母”死了。

什么是“金融之母”?就是信用。

一百年多年来,瑞士这个小国能成为全球金融大国,靠的就是信用。

不管它是为犯罪分子洗黑钱,还是吞掉了二战犹太人的秘密存款,但瑞士银行的可靠性赢得了全球信誉,因为它最为独特。

然而这种来之不易的信用,经不起一次破坏。

为什么“瑞信”会在一个季度之内流失了1300亿美元?就是瑞士金融业信用值在断崖式下降。

俄乌冲突爆发后,单单一个“瑞信”就冻结了176亿瑞士法郎(超过19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财产所有者为自然人和法人。

以政治理由去触碰存款人资产,这已经违背了瑞士金融业百年铁律。

它造成的恶果,只能由瑞士自己承担。

俄罗斯受到伤害,美国是满意了。

但其它存款人和投资人呢,哪个不怕。

像沙特王室,当它认为瑞士可以凭“民主价值观”去冻结别人资产时,会怎么想?其它中东国家会怎么想?

它们哪个国家符合西方“民主价值观”?换句话说,瑞士可以随时找个理由没收它们的资产。

这已远远不是俄罗斯的问题,而是所有存款人都对瑞士失去信任的问题。

当瑞士发现问题严重时,已经来不及了。

今年1月9日,瑞士央行发表声明称,由于该行2022年亏损额达到1320亿瑞郎(约合1425亿美元),将无法进行分红。

然后说自己不会没收俄罗斯资产,理由是瑞士法律不允许。怕了,只好硬着头皮用法律说事。

在一季度,从瑞信、瑞银(UBS)、瑞士宝盛集团(Julius Baer Group)、日内瓦银行 (Banque Cantonale de Genève)、苏黎世州银行(Zurich Cantonal Bank)等瑞士主要银行抽逃的资金相加何止1300亿美元?

瑞士以为自己死抱美国大腿就没事?

美国自己火烧屁股时,它会来救瑞士银行业?美国不把瑞士剁了熬汤,已经算是慈悲为怀了。

瑞士现在是想明白了,美国不会救它,欧洲也不会,所以要急急忙忙跑到中国烧香拜佛。

求见华春莹就是想提升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说白了就是想求中国带个头帮帮它,中国再出面劝劝沙特等国不要插刀瑞士。

这嘴脸,可笑又可悲,中国会信任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瑞士有本事,你继续拽啊。

是瑞士自己出卖了自己。它从来就不是什么中立国,本质上是骑墙狗。现在把自己蛋蛋磨没了,才知道疼。

自己挖的坑,自己填。

无论你来中国是哭是笑,中国又不是你爹你妈,留你在北京吃顿饭已经是很客气了,走好不送。

谈判焦头烂额,瑞银收购瑞信正面临重大阻碍

刘程辉2023-03-19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美国硅谷银行突然倒闭,使全球市场都笼罩在阴云之下。来自美国的阴云还未消散,一朵更大的阴云从欧洲倏忽而至。

英国《金融时报》3月18日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话称,为提振市场对瑞士信贷的信心,瑞士金融监管机构正在推动另一巨头瑞银集团(UBS)收购瑞信的全部或部分股份,试图在20日亚洲市场开盘前推出解决方案,预计最迟将在当地时间19日晚公布协议。不过消息人士称,考虑到交易的复杂性,交易能否按时达成依然未知。

另据路透社19日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称,瑞银正要求瑞士政府为其收购瑞信提供约60亿美元的担保。目前谈判面临重大阻碍,“焦头烂额”( frenzied weekend negotiations)。

根据《金融时报》早前引述消息人士的说法,瑞银和瑞信的董事会周末将分别开会讨论收购事宜。其中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瑞士监管机构17日晚间曾告诉美国和英国同行,合并两家是他们的“A计划”,目的是挽回投资者对瑞信的信心。

另一位消息人士称,除全面收购外的其他选项也在讨论之中,双方还在对司法监管限制以及交易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消息人士称,瑞士央行希望在下周一(20日)市场开盘前就一个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达成一致。但这项交易需要得到瑞银股东的批准,是否能按时达成协议仍是未知数。

瑞信和瑞银拒绝置评,瑞士央行、英国央行及美联储也拒绝置评。

路透社1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瑞银正要求瑞士政府为其收购瑞信提供约60亿美元的担保。两位消息人士称,这60亿美元将用于支付关闭瑞信部分业务的费用和潜在的诉讼费用。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解决瑞信信任危机的谈判正遇到“重大障碍”。同时,如果两家银行合并,可能不得不削减1万个工作岗位。

消息人士还对路透社表示,尽管瑞士监管机构尽力在20日市场开盘前拿到一份解决方案,但事情的复杂性很可能将使谈判一直拖延到当地时间周日。

瑞信成立于1856年,在全球资本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今年2月,瑞信宣布2022年净亏损73亿瑞士法郎,连续第二年净亏损。

瑞信业务包括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瑞士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从规模上讲,瑞信的体量远非美国硅谷银行可比。即使经历了大量资金流出和连续亏损,瑞信管理的资产规模仍超过1万亿瑞士法郎,相当于1.1万亿美元。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这些数据都意味着瑞信是“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之一。通常而言,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指定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30家全球金融机构,都被认为在此之列。除了瑞信之外,还有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硅谷银行并不服务一般民众,而是专门针对创业企业、创投基金。其客户群的集中度较高。相比于硅谷银行,瑞信的规模和业务普遍程度更像当年的雷曼兄弟。

3月14日,瑞信在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程序中自曝发现“重大缺陷”(material weakness),并呼吁瑞士央行提供金融支持。而就在消息曝出前一周,美国证交会提出了对其财务报表的担忧,并对瑞信进行了新的审查。

瑞信16日发布公报说,将通过担保贷款工具和短期流动性工具向瑞士央行借入500亿瑞士法郎的贷款。

《金融时报》18日分析称,瑞银和瑞信这两家瑞士银行巨头的合并交易执行起来或许很困难。瑞士监管机构此前考虑的方案包括拆分瑞信,比如将其财富和资产管理部门出售给瑞银或其它竞购者。

值得注意的是,彭博社16日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瑞银和瑞信反对将它们强行合并的方案,尽管瑞士政府将其纳入选项之一。具体而言,瑞银更倾向于自身独立的财富管理策略,不愿承担与瑞信相关的风险;瑞信则希望在获得瑞士央行流动性支持后,争取更多时间来落实转型计划。

《金融时报》18日早些时候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投资巨头贝莱德(BlackRock)正着手对瑞信发起竞争性收购,且报价已超过瑞银。消息人士称,贝莱得一直是瑞信最大的投资银行客户之一,贝莱得若成功收购瑞信的美国业务部门,将提高自身在固收交易方面的能力,获得更多的交易资源,更好地推动交易策略和业务发展。

但消息曝出后,贝莱德发言人当天随即否认了这一说法,称没有兴趣收购瑞信,也没有参与任何与收购瑞信相关的计划。

另据路透社1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透露,包括法国兴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汇丰银行在内的多家大型银行,已开始限制与瑞信开展新业务。汇丰银行控股公司已开始审查其与瑞士信贷银行证券相关的贷款。此外,还有银行开始要求瑞信在交易中支付预付款,或减少对瑞信的无担保贷款。

瑞银收购瑞信,究竟谁会承担损失?

原创 毛小柒2023-03-20云阿云智库•银行

今天,两家均具有160多年历史且均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百年投行(1862年成立的瑞银与1856年成立的瑞信)宣布合并了(关于瑞信的分析可参见瑞信风暴再起!!!)。

一、瑞士政府、瑞士央行、瑞士金融监管局与瑞银发布声明:瑞银将接管瑞信

2023年3月19日20:00(当地时间,北京时间为3月20日03:00),瑞士政府(The Federal Council)、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瑞士金融监管局(The Swiss Financial Market Supervisory Authority)以及瑞银(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赶在周一开市之前相继发布声明,确认瑞银将接管瑞信(Credit Suisse)。有意思的是,瑞信官网并未立即发布相关信息(和其它各方相比延迟发布8个小时左右),表明瑞士官方主导下的双方合并事件略显微妙。

(一)瑞士政府发布声明称其欢迎并支持瑞银接管瑞信,并为其从瑞士央行获得的流动性援助贷款提供担保。同时,瑞士政府还将为瑞银在交易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提供90亿瑞郎的担保,瑞士信贷亦需要向瑞士政府、瑞士政府支付相应的风险溢价、利息等。

(二)瑞士央行(SNB)表示其将提供持续性的流动性支持以推动UBS接管瑞信,根据瑞士联邦委员会的《紧急法令》,瑞银在接管瑞信后将可以获得总额高达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援助贷款(由瑞士政府进行担保),以确保CS的业务连续性,并最大限度减轻冲击。

(三)瑞士金融监管局表示其同意UBS接管瑞信……为保护存款和金融市场,UBS接管瑞信是当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瑞信发行的158亿瑞郎AT1将被完全减记注销。

(四)在瑞士政府、瑞士央行以及瑞士金融监管局的斡旋和支持下,瑞银最终同意收购瑞信。除上面提及的1000亿元流动性援助贷款、90亿元损失兜底担保以及瑞信158亿瑞郎的AT1将被完全减记外,相关细节还包括:

1、瑞银同意以30亿瑞郎(相当于瑞信每股0.76瑞郎)收购瑞信(其股东所持有的22.48股股票将兑换为1股瑞银股票),并同意承担54亿美元的损失。

这和之前的10亿瑞郎、20亿瑞郎等对价相比有不少变化。

2、瑞银在该笔交易中将获得250亿瑞郎的保护(包括上面提及的158亿AT1被完全减记以及90亿瑞郎的损失担保)。

3、到2027年,瑞银与瑞信合并预计每年将会削减成本超过80亿美元,每股收益(EPS)将会增加,且足够保证资本充足率仍然远高于13%的目标。

4、合并后将会瑞信剩余的投行业务,使投行业务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在25%左右。

二、谁会最先承受损失?

在瑞银合并瑞信的方案中,我们看到大概会有以下几方承受损失:

(一)瑞信的原有股东

1、根据方案,瑞银以30亿瑞郎的对价收购瑞信,这一对价相当于是按照瑞信每股0.76元瑞郎的价格进行收购,和瑞信最新股价(2.01美元瑞朗/股)、最新市值(48亿美元)相比,折价非常明显,这一折价部分显然将会有瑞信的原有股东承担。

2、进一步看,瑞信的前两大股东均为中东背景,分别为第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持股数量为3.955亿股)和卡塔尔投资局(1.332亿股),前者为2022年12月10日进入、后才为2021年11月17日进入。这意味着,首先需要承担损失的主体为包括沙特和卡塔尔在内的股东,鉴于中东最近与中国关系在走向亲近,这里面有无地缘的因素可能也值得深思。

(二)瑞信AT1的持有人

按照公开披露的合并方案,瑞信AT1将被完全减记为0,这意味着瑞信AT1的持有人将承担减记带来的全部损失。

根据瑞信2022年财报披露的信息,截至2022年底,瑞信核心一级资本(Cet1 captial)、一级资本(Tier1 capital)和总资本分别为352.90亿瑞郎、500.26亿瑞郎和500.26亿瑞郎,也即其它一级资本约为147.36亿瑞郎。这147.36亿瑞郎的一级资本工具包括104.95亿瑞郎的高触发资本工具(High-trigger capital instruments,触发标准为7%)和42.41亿瑞郎的低触发资本工具(Low-trigger capital instruments,触发标准为5.125%)。

不过,瑞信自己公布的一级资本减记体量为160亿瑞郎,超过其2022年年报披露的147.36亿瑞郎。但无论如何,损失是要全部承担的,我们好奇的是,是谁持有了瑞信的这160亿瑞郎一级资本工具?

除瑞信AT1的持有人外,相信在瑞信资本债减记归0的信息刺激下,国际上的资本债券可能会遭受抛售潮,随后发行资本债券的银行将会面临市场的排斥,部分银行亦可能会受到抛售潮的涉及。当然这里面比较大的一个Bug是,为什么在股本没有完全吸收损失的情部,偿付顺序靠后的资本债要被减记为0?但是很遗憾,瑞信的公告的确是这样说的。

因此,我们只能理解,这是瑞士政府及瑞士监管机构强制要求的,属于典型的耍流氓和薅羊毛行为。

(三)瑞信自己

除瑞信股东及其AT1的持有人外,在本次合并遭受损失的可能还是瑞信自己。针对本次合并事件,和瑞士政府、瑞士央行、瑞士金融监管局以及瑞银相比,瑞信官网并未发布任何公告,应该能够说明瑞信并非心甘情愿。

同时,根据方案透露的信息,瑞信需要为瑞士央行提供的1000亿瑞郎流动性援助贷款以及瑞士政府提供的90亿瑞郎损失担保提供风险溢价支持,这意味着最终的买单者表面上看是瑞士政府和瑞士央行,实际上仍是瑞信。此外,在合并过程中及合并以后,瑞信现有的业务结构以及人员安排等方面预计均将承受比较大的调整与压力。

(四)瑞银自己可能不会承受损失

1、从瑞银与瑞信的公开财务数据来看,经营业绩指标上前者的确是要好于后者(如营收、净利润、成本收入比等),近年来由于瑞信在缩表使得瑞银的体量较瑞信的优势也愈发明显。与此同时,如果从CET1、Tier1、LCR与NSFR等指标来看,瑞银相较于瑞信的优势实际上并不明显,这意味着至少从指标上看,瑞银以30亿瑞郎的对价拿到大幅折价的瑞信,并获得瑞士政府、瑞士央行等政府的支持,是划算的(毕竟瑞银的资本、流动性等指标相较于瑞信的优势并不明显)。

此外,瑞银在指标控制上较为稳健(特别是成本收入比),如其在2022年财报中明确CET1的回报率在15-18%之间、成本收入比在70-73%之间、CET1 capital ratio在13%左右以及管理的可投资资产达到6万亿美元以上。

2、从业务结构上看,瑞信与瑞银较为相似,只不过后者更加聚焦于财富管理与投行业务,而前者更加聚焦于投行业务,这意味着二者的合并将会进一步提升瑞银在市场中的份额及全球的地位,特别是财富管理业务方面。例如,截至2022年底,瑞银管理的可投资资产体量达到3.957万亿美元,合并瑞信后预计将达到5万亿美元。

三、结语:市场仍可能会有进一步期待

对于瑞银合并瑞信这一事件,先前市场已有预期。不过本次合并能否消除市场的忧虑需要等到稍晚些时候开始才能见分晓。如果,瑞银合并瑞信这一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打消了市场的疑虑,则料其对欧美央行加息的步伐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若市场对瑞银合并瑞信这一事件仍疑虑重重,则意味着市场可能会寄希望于欧美央行采取进一步措施,即市场可能希望欧美央行能够采取诸如暂停加息甚至向市场持续释放流动性和宽松信号等举措。

所以,目前已经再次处于市场与美联储博弈的关键点上,最终谁会屈服这两天就会明朗。


   关注 2203    返回
瑞信爆雷专题:瑞士狠狠捅了欧洲一刀!
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方案全解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