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 经济格局深度解析
中美印 GDP 对比与中国实际大国地位透视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编者按:本文由《美国和印度2024年GDP刚公布了,G3的GDP对比大有深意》和《温铁军:中国早就是第一大国了》组成。全文2600字,由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资料整理。
美国和印度2024年GDP刚公布了,G3的GDP对比大有深意
陈经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1.第四季度GDP:2月28日,印度公布了2024年四季度GDP,全年数值出来。同时美国也公布了2024年GDP的二次修正值。印度2024年GDP实际增长率为6.7%,增速降了2.2个百分点,汇率GDP为3.85万亿美元。美国2024年GDP实际增长率2.8%,GDP名义值高达29.18万亿美元,同比增5.4%。
2.中国2024年GDP实际增长率5.0%,汇率GDP为18.9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65%,2021年顶峰比例为77%。季度GDP与美国比值一度跌破60%,但下降趋势已经止住,经济普查将2023年GDP数值上调了2.7%。中国2024年汇率GDP是印度4.9倍。
3.人均GDP方面,2024年美国人口升至3.4亿,人均GDP增至8.58万美元,名义增长4.3%,比2019年增长约31%。2024年中国人口14.08亿,人均GDP为1.35万美元,比2019年增长也是31%。2024年印度官方人口14.02亿(超过中国是另外的估计),人均GDP约2740美元,比2019年增长30%。
4.有趣的是,中美印人均汇率GDP相比2019年都是增约30%。2024年人均GDP,美国是中国6.4倍,中国是印度4.9倍,美国是印度31.3倍。明面上,三强经济力量对比没发生本质变化。
5.别的经济大国五年来人均GDP增速都不如G3。日本2024年人均只有3.29万美元了,相比2019年跌18.5%。德国2024年人均5.55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18.2%。英国2024年人均5.24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25.5%。法国2024年人均4.8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15.8%。日元汇率大跌,德英法通胀比较厉害,和美国GDP增长类似。
6.除中国以外,几国股市表现都相当强劲,货币增发多、通胀高、上市公司利润增长。2019年以来,印度GDP增长模式与美日德英法更为接近,高通胀、服务业增长。也许应该说,美日德英法从低通胀,转向了印度式的高通胀。
7.中国坚持制造业路线,扩大了制造优势,生产端居然有通缩,汇率因低息环境吃了亏。这种情况下,汇率人均GDP这两三年有点停滞,但五年下来也不比美国、印度差。
8.很快,印度GD就会超过日德,正式成为G3。从潜力看,印度经济增长6%都算是灾难表现,8%较为理想,追求10%。印度人均GDP会一直高速增长,追击中美。这是可以确定的,基数低,唱衰印度也只是说“本来可以更好”,但常规会是主要大国经济增长率最高。印度这些年其实搞得一般,人均GDP没缩小和中美的倍数差,不是太满意,很着急,潜力没发挥好。
9.中美人均GDP差距,五年来居然没缩小。是美国瞎搞了,而不是找到新路。美国大搞通胀、加息,名义GDP高速增长,服务业加价虚假繁荣,出很大问题了。美国崩溃论,迹象越来越多。
温铁军:中国早就是第一大国了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
温铁军:中国早就是第一大国了,什么美国第一,中国第二,那是扯淡,只是谦让,避而不谈而已,你第一,就你第一好了。其实中国早就是第一大国了,中国的工业是美国的两倍,中国的工业附加值是前八个发达国家之和,中国的货币总量是美国与日本之和,中国制造力独霸全球,中国科技越来越发达,中国正走向新高峰,傲视全球指日可待。
温铁军提到,中国的工业是美国的两倍。要知道,工业的规模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至关重要。中国从曾经的“世界工厂”到如今的全球工业强国,这一转变简直可以用“飞跃”来形容。
例如,中国的钢铁生产量已经远远超过美国,全球几乎每个国家都离不开“中国制造”的产品。
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高科技电子产品等,也已经开始占据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像华为、比亚迪、海尔等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温铁军还特别提到,中国的工业附加值已经超过了前八个发达国家的总和。这句话有点让人吃惊,但其实它并不夸张。
很多人可能还停留在“中国制造=低成本”的观念上,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再是只靠廉价劳动力吸引外资的地方。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今,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为了生产产品,更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比如,中国在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已经逐渐赶超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科技革命的关键参与者。
温铁军还指出,中国的货币总量已经是美国和日本两国的总和。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力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人民币的国际化速度逐渐加快,已经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比如,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人民币的支持,而且越来越多的外资开始流入中国,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强势崛起的阶段。
当谈到中国的制造力时,不得不提一个事实: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在很多领域独霸全球。全球供应链几乎无法绕开中国这个巨头,从手机、家电到各种日用消费品,都少不了“中国制造”四个字。
不仅如此,中国的制造技术不断提升,许多曾经依赖进口的高端设备,现在已经在国内实现了自主生产。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不仅在国内运营,还开始走向全球,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从以前的“低端加工”转向了“高端制造”,这也是温铁军所说的“中国制造力独霸全球”的一个重要表现。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尤其是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5G技术、人工智能、航天技术、半导体等领域,中国的进步让许多国家感到压力山大。
例如,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5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占据了领先地位。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也是全球最先进的之一。
过去大家可能会觉得中国在技术上还不够强,但如今中国已经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不仅打破了技术封锁,还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一席之地。
温铁军说,中国正走向新高峰,傲视全球指日可待。这是一个非常乐观的看法,但也并非没有根据。事实上,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在快速发展,且远远超出了外界的预期。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中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也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器。
未来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更多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将让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对于温铁军的看法,我个人是非常认同的。中国确实已经在多个领域走到了全球的前列,从制造业到科技创新,再到金融市场的崛起,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中国的崛起不是偶然。
未来,中国依然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完善社会制度,继续走稳、走好,才能在全球舞台上保持领先地位。
不过,光靠经济和科技的力量还不足以让中国“傲视全球”,还需要我们在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进步,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