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粤港澳大湾区之澳门
   日期 2025-5-7 

粤港澳大湾区之澳门

云阿云智库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组

导语:本文由《中国最富的城市,又升级了》和《两大“特区”联手!又一个超级战略诞生》组成。全文5300字,由云阿云智库•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组提供。

中国最富的城市,又升级了

凯风 云阿云智库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组

中国最富的城市,不是北上广深,而是澳门。

1999年回归以来,澳门GDP从519亿澳门元增长到4000亿以上,人均GDP由1.5万美元增长至6.9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十。

刚刚,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澳门要立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健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机制,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作为“一方宝地”,澳门是“祖国的掌上明珠”,也是粤港澳融合发展的典范,其发展和崛起意义重大。

01澳门,越来越“大”了

去过澳门的人都能感受到,这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城市,几个小时就能靠走路丈量整座城市。

澳门土地面积只有33平方公里,相当于许多内地乡镇的规模,还没有上海一个浦东机场占地面积大。

就是这点土地,却挤进了68万常住人口,加上日均百万级的各地游客,每天都有上百万人在这里活动,人口密度之高可见一斑。

“人多地少”是澳门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如何拓展发展空间就成了当务之急。

填海造地,是澳门的第一选择,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澳门,大部分都是“填”出来的。

百年之前的澳门土地面积只有11平方公里,经过多轮填海,到2024年已经增加到33.3平方公里,扩容近2倍。

无论是澳门国际机场还是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抑或路氹城、澳氹新城区以及生态岛,都是经由填海而来。

然而,单靠填海,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成本,生态方面同样存在争议。

与之对比,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则带动澳门发展空间的全面重塑。

今年3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合作区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税收政策,人员进出高度便利的分线管理政策。

早在2021年,中央正式把106.46平方公里的横琴作为粤澳深度合作区,实行粤澳共商、共管、共享的新管理体制

这是双向受益的制度安排,也是澳门多元发展极为关键的一环。

珠海将受益于澳门的自由港、单独关税区、国际化优势,而澳门则受益于空间扩容,发展空间扩大到224.76平方公里。

这意味着,澳门在填海造陆之外,借助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获得更大的发展腹地,从而得以摆脱一业独大的弊端,带来多元发展的可能。

02澳门,正在打破“赌城”的单一标签

由于历史因素,澳门一度以博彩业为主要支柱产业,高峰时期博彩业一度占了60%以上,被誉为与拉斯维加斯齐名的“赌城”。

然而,且不说博彩业本身就面临巨大的争议,单靠一个产业无法形成世界级的影响力,更无法避开诸如疫情等超预期事件的冲击。

疫情期间,澳门GDP一度大幅收缩50%,而在2023年大幅反弹80.5%,今年有望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回到历史高峰。

因此,培育多元产业,成了澳门的第一要务。

过去受制于土地空间不足,澳门难以发展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所有产业只能围绕博彩转。

如今,随着澳门越来越“大”,与珠三角的融合有增无减,被赋予“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重任。

一中心:世界级旅游休闲中心;

一平台: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一基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此背景下,以旅游休闲业、大健康产业、现代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会展商贸及文化体育为特色的“1+4”产业格局正在初步形成。

 

数据显示,2023年澳门博彩业占比为38.18%,降至40%以下,非博彩业占比超过60%,其中酒店及批发零售业合计占比接近20%,金融业占比超过10%。

不过,虽然博彩业的GDP占比有所下降,但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仍接近80%,为澳门带来庞大的财力储备,从而可以从容发展其他多元产业。

正如当地官方所说,澳门经济不再一业独大,已非纯粹赌城。

03多元发展,澳门哪些产业将会崛起?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澳门旅游业、金融业、高技术产业或将带来新的突破。

其一,澳门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旅游城市,被赋予打造世界级旅游休闲中心的重任。

回归之前的澳门,每年游客不足700万人次,而今年澳门全年入境旅客有望达到3300万人次,相当于常住人口的47倍。

其中,来自内地的游客占比接近70%,许多人直言“澳门对内地不是一般地亲近”。

悠久的历史、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多元的文化体验、一流的服务意识,让澳门成了备受追逐的旅游目的地。

其二,无论能否拿下我国第6个证交所,金融业都是澳门下一个爆发点所在。

同为特区,香港因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而闪耀。而官方在几年前也提出研究探索在横琴建设澳门证券交易所的设想。

虽然暂时未能落地,但去年出台的“横琴30条”强调,支持澳门借助合作区发展以人民币、澳门元等计价结算的国际债券市场,给澳门留下了更多可能性。

其三,珠海-澳门协同发展,将为澳门补上高技术产业的最大短板。

澳门制造业占比仅为1%左右,但拥有教育、资金和国际化优势,而一水之隔的珠海是不折不扣的制造大市,有了强强联合的空间。

珠海经济总量看起来不高,在全国排在70名左右,但人均GDP却稳居TOP20之列,而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位居主要地级市前列。

澳门汇聚数万亿来自全球各地的资金,拥有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众多世界级高校,“澳门研发,横琴转化”可期。

这与深港类似。香港的教育、金融和国际化优势与深圳的科创、工业优势相结合,在为深圳带来国际化视野的同时,也为香港带来“再工业化”的空间。

显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创造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可能。

04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像一座城市

2019年规划纲要出台以来,粤港澳就以湾区的名义横空出世,成为一个GDP总量超15万亿、人口达8600多万的庞大城市区域,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

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背后,既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有体制机制及公共服务的“软联通”。

先看硬联通,大湾区正在拼命建跨海大桥、轨道交通,打破天堑带来的阻隔。

2024年以来,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先后开通,包括港珠澳大桥、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在内,珠江口共有11条跨江跨海通道横亘其间,天堑变为通途,东西两岸融为一体。

同年,横跨5市的“大号地铁”大湾区1号线的开通,更让大湾区本就已经成熟的高铁、地铁、城轨网络更趋密集,整个湾区步入“1小时交通圈”、“1小时生活圈”和“1小时经济圈”。

再看“软联通”,大湾区越来越以一个整体,参与国家建设、国际竞争和科技产业博弈。

即将于2025年11月举办的十五运会,就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申办,而三地也顺势成为2036年奥运的有力竞争者。

在科创“双中心”城市矩阵中,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先后拿下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而“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更荣膺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科技集群。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分别作为三大极轴而存在,而前海、南沙、横琴、河套则是承载起区域协作的四大合作平台。

不仅如此,近年来,大湾区先后推进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跨境理财通、湾区社保通、政务跨境通办、港车澳车北上等,让更多港澳居民在湾区畅通无阻。

虽然存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前提,但粤港澳大湾区仍在打破行政界限,不断走向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之路。

粤港澳大湾区,诠释了城市群该有的样子,示范了协同发展的可能,探索“全球城市区域”(Global City-Regions)的未来形态。

两大“特区”联手!又一个超级战略诞生

凯风 云阿云智库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组

粤港澳大湾区,又多了一个重要平台。

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在产业、税收、教育、交通、区域融合等方面做出众多探索和布局。

总体方案,有诸多亮点:

1、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

2、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横琴与澳门之间设为“一线”;横琴与内地其他地区之间设为“二线”。

3、发展多元新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

4、对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5、支持澳门轻轨延伸至合作区与珠海城市轨道线网联通,有序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等项目规划建设。

6、高水平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

7、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和横琴口岸澳门管辖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

8、大幅降低并逐步取消合作区与澳门间的手机长途和跨境漫游费。

横琴合作区,未来将由粤澳共商共建共管,而且建立类似海南自贸港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相关体系。

此番战略布局,不仅使横琴成为粤澳合作的前沿阵地,更成为大湾区最特殊的存在之一。

01澳门是特别行政区,珠海是经济特区,两大城市联手,可以实现多赢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极点之一,澳门-珠海,与广州-佛山、香港-深圳具有同等重要性,促进澳珠融合,不仅有利于澳门深度融入内地,更利于拓展澳门发展空间,保持长期繁荣。

澳门产业结构单一,土地空间不足,是制约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澳门陆地面积仅有32.8平方公里,人口仅有60多万人,不少城区还是靠长期填海所得。

同时,澳门以娱乐业等为支柱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微乎其微,经济容易受到疫情等意外事件冲击。

澳门的优势在于经济发达、体制灵活且与在多个领域与国际接轨。

澳门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税率较低,且无外汇管制,经济相对发达。以疫情之前的2019年数据为准,澳门GDP超过3700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8万美元,长期稳居全球前三位。

珠海是经济特区,虽然与广深在体量上存在明显悬殊,但也是不折不扣的中等城市,城市面积超过17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4万人,数倍于澳门。

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GDP为3481亿元,人均GDP超过15万元,位居全国城市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并非单纯的旅游城市,在高新制造业、会展业、金融业等方面均有一席之地,拥有格力电器、华发股份和纳思达等3家中国500强企业。

澳门有机制优势,珠海有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两地融合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

总体方案对横琴合作区,赋予了四大定位:

1、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

2、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

3、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

4、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定位之高,寄望之深,让社会各界对横琴充满期待。

02先看交通。澳门,即将深度融入全国的交通网络。

根据方案,支持澳门轻轨延伸至合作区与珠海城市轨道线网联通,融入内地轨道交通网。加快推动合作区连通周边区域的通道建设,有序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强合作区与珠海机场、珠海港功能协调和产业联动。

这意味着,除了已有的广珠城轨之外,未来在广州、珠海、澳门之间还将有广珠高铁、南珠城轨、珠澳轻轨贯通等项目。

届时,从广州乘坐高铁、城轨,均可直达澳门中心地带。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来源:国家十四五规划

考虑到广州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澳门与广州连通,也意味着澳门有望通过高铁网络与全国贯通,北至北京,西至成都,东至上海,均有望与澳门直联互通。

这也是继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要交通布局。

港澳与广东乃至内地各大省份的交通互联互通,有助于促进粤港澳内部及与内陆其他省份之间的深度融合。

03再看产业,澳门有望在博彩之外,将会新增众多支柱产业

澳门以博彩及博彩中介业为主要支柱产业,2019年占整体行业架构的50.9%。除了博彩旅游业之外,澳门的会展业、金融业、中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相对迅猛。

有了横琴合作区的助力,澳门与珠海有望联合在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产业、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等方面有所拓展。

根据方案,横琴合作区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产业。

这无疑是综合珠海的产业优势和澳门的资金优势、教育优势等,在大湾区再打造一个科技创新高地,既让澳门有了“再工业化”的可能,也让珠海的实体经济如虎添翼。

相比高新制造业,珠海和澳门在旅游业方面将会有更层次的融合。

根据方案,高水平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

旅游业,将是澳门、珠海未来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金融业,也是两地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方案提出,支持合作区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澳门在合作区创新发展财富管理、债券市场、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

虽然方案并未提到舆论热议许久的澳门证券交易所,但澳门和珠海注定在金融业上将会有大的动作。

04税费优惠,是显而易见的政策红利

在横琴合作区,未来不仅鼓励性企业将享受政策优惠,高新人才同样能享受到个人所得税优惠。

根据方案,对合作区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一般而言,我国企业所得税执行的是25%的税率,在西部的鼓励性产业,以及一些自贸区内,减按15%征收,这次合作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亦按15%征收,无疑政策红利的体现。

不仅如此,横琴合作区还将对高端人才予以一定的个税减免,这一政策与海南自贸港相当。

我国个税实行的是累进税制,全年收入超过30万的部分,个税税率是20%;超过42万、66万、96万,分别提升到30%、35%、45%。

如果能对15%以上的部分予以免征,无疑有利于吸引境内外高端人才向横琴融入,助力当地产业发展。

   关注 215    返回
澳门特区政府2024年施政报告全解
再造一个新广东,经济第一大省发力了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