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家族专题
云阿云智库•豪门世族课题组
编者按:本专题由《揭秘掌握巨额财富的20个犹太家族》、《犹太人家族在亚洲的势力,你想象不到》和《这些犹太家族撑起香港繁荣经济半边天》组成,全文110000字,由云阿云智库•豪门世族课题组资料整理。
揭秘掌握巨额财富的20个犹太家族
云阿云智库•豪门世族课题组
导语:除了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有更多犹太家族掌握着巨额财富,并在全球金融、地产、文化等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然而,许多犹太家族却富裕了几百年。其中,罗斯柴尔德家族是犹太民族中最有名的一个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金融集团,并曾一度统治欧洲金融界。
当然,除了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有更多犹太家族掌握着巨额财富,并在全球金融、地产、文化等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家办新智点》向你介绍20个犹太家族。
1.瓦尔堡家族(Warburg family)
瓦尔堡家族是美国的德裔犹太家族,该家族在投资银行、法律、物理学、古典音乐、美术史、药理学、生理学、金融、私人股权投资和慈善等行业都有着显著成就。知名PE华平投资便出自该家族。
瓦尔堡家族,最早是来自于威尼斯共和国的犹太银行家族(16世纪威尼斯最富有家族之一)。随着威尼斯共和国对犹太人的限制,该家族最终移居至德国的瓦尔堡,并将家族姓氏改为瓦尔堡。
17世纪,瓦尔堡家族事业重振旗鼓,并于1798年成立了M·M·瓦尔堡公司,该公司成为世界上现存最久的投资银行之一。瓦尔堡家族成员建立的金融机构有:M·M·瓦尔堡公司、华平投资、S·G·瓦尔堡(后成为瑞银集团分支)。
2.嘉道理家族(Kadoorie Family)
犹太家族嘉道理家族最早源于巴格达地区,18世纪时迁居至印度孟买,后又辗转至中国。
第一代掌门人伊利·嘉道理早年仅靠500港币离沪赴港,在股票买卖中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他又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投资电力产业,于1903年成立了中华电力公司,后将业务扩展至酒店、地产、贸易等行业,并打造出了当时亚洲最奢华的酒店——半岛酒店。此外,嘉道理家族也投身于慈善事业,成立了育才书社等多所学校,并设立了复兴基金以帮助犹太难民创办一些中小企业。
如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嘉道理家族,已涉足电力、酒店、地产、纺织、银行、地毯、仓储等多个产业,家族财富高达1000亿港元,是香港历史最悠久、最富有的家族企业集团之一。
3.莱希曼家族(Reichman Family)
莱希曼家族最初来自于匈牙利的贝莱德小镇,1928年雄心勃勃的塞缪尔·莱希曼迁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并开启了自己的商海之路。
1955年,塞缪尔的儿子爱德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立了奥林匹亚(专营地板和瓷砖业务)公司,从欧洲进口瓷砖。他的兄弟阿尔伯特、保罗和拉尔夫扩大了瓷砖业务规模,并进入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业。塞缪尔是这项业务的领导者,该公司后被称为约克发展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在多伦多和纽约的成功项目,奥林匹亚和约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和管理公司。
莱希曼家族鼎盛时期,其财富总和约为130亿美元,是当时世界上第四大富有家族。1987年,英国首相撒切尔邀请保罗将金丝雀码头的码头改造为金融中心,该项目让这个商业帝国和家族财富缩水。1992年,莱希曼家族企业申请破产,负债约200亿美元。
4.奥本海默家族(Oppenheim Family)
奥本海默家族的创一代恩斯特·奥本海默最初以南非的金矿生意起家。
1902年,他在筹集了100万英镑后,创办了英美集团(Anglo American Corporation),并开始黄金开采生意。靠着黄金生意站稳脚跟后,恩斯特又转向了钻石投资。1926年,他以全部家当作抵押,通过互换股权的方式与西塞·罗兹的德比尔斯钻石公司合并。恩斯特儿子哈里执掌奥氏家族时,英美集团几乎主宰了南非的钻石、黄金和白金产业。英美黄金、英美铂金分别是全球最大的黄金和铂金生产商。
通过奥氏家族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使得奥本海默这个来自德国的犹太姓氏在世界钻石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最鼎盛时期,奥氏家族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钻石出产量。
5.沃尔夫森家族(Wolfson Family)
沃尔夫森家族是英国的一个犹太家族,以其商业、慈善和政治活动而闻名。该家族最初的声誉归功于艾萨克·沃尔夫森爵士(Isaac Wolfson),他建立了零售帝国GUS,并创立了沃尔夫森基金会。
该家族具有波兰犹太人和俄罗斯犹太人的血统。最初的家族企业GUS最终并入了Home Retail Group。目前,由家族成员领导或控制的其他企业包括零售商Burberry和Next,以及制药公司Shaklee。
1955年,沃尔夫森家族成立沃尔夫森基金会,以支持和促进教育、科学、医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的发展。基金会已向全英国11000多个项目捐赠了超9亿英镑,其中包括牛津沃尔夫森学院和剑桥沃尔夫森学院的创始基金。
6.沙逊家族(Sassoon Family)
沙逊家族因其在金融和贸易中积累的巨额财富而被称为“东方的罗斯柴尔德”。沙逊家族原以巴格达为根据地,后迁移至印度孟买,再扩散至中国、英国及世界各地。从18世纪开始,沙逊家族便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其企业帝国遍布整个亚洲大陆。
1850年,伊利亚斯·大卫·沙逊移居上海。1929年,外滩沙逊大厦建成,华懋饭店(即如今的和平饭店)坐落其中。1935年,沙逊家族又在上海建成了河滨大楼、华懋公寓、锦江饭店、沙逊别墅等建筑。
沙逊家族也曾是中国最大的鸦片贩子。19世纪30年代,沙逊公司将英国鸦片卖入中国。此外,香港汇丰银行是在大卫·沙逊的支持下创办的,而位于香港大学的沙宣道(Sassoon Road)是用来纪念维克多·沙逊对香港的贡献。
7.古根海姆家族(Guggenheim Family)
古根海姆家族一个有着阿什肯纳兹犹太人血统的美国家族,以其成功的采矿业及冶炼业而闻名全球。
在1887年的一次矿石冶炼中,梅耶·古根海姆发现冶炼厂的利润是采矿企业的两倍,于是与好友合伙创办了冶炼厂。1888年,梅耶成立丹佛冶炼及精炼公司。20世纪后,古根海姆家族成为世界采矿冶金业巨头,并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精炼托拉斯组织—ASARCO的最大股东。古根海姆家族随即进军铜业,购买了犹他铜业25%的股权,从“白银王子”摇身一变成为“世界铜王”。
一战以后,古根海姆家族大部分成员逐渐退出商界,开始关注慈善、现代艺术以及航空业,成立了古根海姆基金会,还建造了古根海姆航空试验室和艺术馆等。
目前,古根海姆投资公司仍管理着约两千五百亿美元的资产。家族的另一商业公司—古根海姆投资咨询,管理着大约五百亿美元的资产。
8.斯摩根家族(Smorgon Family)
维克多·斯摩根家族是澳大利亚最富有的犹太家族之一,该家族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27年,家族公司以肉类加工与出口起家,继而涉足了塑料、玻璃、造纸等工业制造领域,随后又进军钢铁业。上世纪90年代,斯摩根钢铁集团一举成为澳洲最大的私营企业。
随着资本的积累,斯摩根夫妇创立了斯摩根夫妇基金(Victor and Loti Smorgon Foundation),并为澳洲社会捐赠数千万澳元基金 。
9.阿里森家族(Arison Family)
阿里森家族是罗马尼亚裔犹太家族。“阿以战争”之后,阿里森家族创始人泰德·阿里森真正开启了商业之路。服完兵役后,他移居美国创立了嘉年华邮轮公司,该公司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随后,阿里森家族又涉足体育产业,成为迈阿密热火队的大股东,船运业和体育产业成为了阿里森家族的基石。
1990年,泰德·阿里森回到以色列并捐赠了大笔款项。1997年,他收购了以色列最大的银行Hapoalim银行的大部分股权。回归以色列后,泰德将生意开始一分为二,在美国的长子米奇·阿里森负责家族的嘉年华集团,同时继续管理迈阿密热火队。在米奇的管理下,热火队成为NBA中的顶尖球队之一。而在以色列,泰德·阿里森重新组建了阿里森投资公司,并交由女儿谢里·阿里森管理。
10.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
19世纪,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同时也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其家族财富分布在众多继承人手中,旗下产业涉足广泛,包括金融服务业、地产业、矿业、能源业、混合农业、酿酒业和非盈利机构。
1760年,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创建了银行业务。不同于之前为宫廷提供服务的犹太银行,梅耶和5个儿子(罗氏五虎 )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此后10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金融命脉。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遍布欧美。
11.雷曼家族(Lehman Family)
雷曼家族是美籍德国裔犹太家族。1850年,来自德国巴伐利亚的雷曼三兄弟在美国阿拉巴马创立了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最初从一家经营布料和服装的小铺,逐渐发展出了贸易经纪公司、投资银行、金融公司,涉足业务包棉花、咖啡、铁路、债券、互联网、娱乐业,其触角更是从美国延伸到世界各地。
2008年9月15日,历经158年风雨的雷曼兄弟提交了破产申请,这个被称为“有19条命的猫”的金融机构被淹没在彼时的全球信贷危机之中。
12.门德尔松家族(Mendelssohn Family)
门德尔松家族是柏林最古老的犹太银行家族之一,19世纪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费力克斯·门德尔松就出身于此家族。
1795年,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摩西·门德尔松的长子约瑟夫在柏林成立了门德尔松银行。1850年前后,门德尔松银行成为沙皇俄国指定的皇家代理银行,负责俄国国债在欧洲市场的承销业务。门德尔松家族许多成员都在该银行工作。1933年,家族成员门德尔松·巴托尔迪被德国银行和银行家中央协会(Reich Insurance Office)除名,1934年又被帝国保险办事处(Reich Insurance Office)除名。1938年,门德尔松银行被“雅利安化”,变成一个非犹太人所有的机构。
13.韦特森家族(Werthein Family)
韦特森家族是阿根廷的犹太家族,1904年从俄国移民至阿根廷。目前该家族控制着阿根廷最大的公司之一—韦特森集团,涉及保险、农业、地产、酒庄等多个领域。
1963年,家族成员胡里奥·韦特森和他的兄弟们成立了阿根廷商业银行(Banco Mercantil Argentino)。1995年,韦氏家族成立了阿根廷联邦储蓄银行基金会以支持音乐、文学和美术事业的发展。2007年,韦特森家族收购了波士顿银行在阿根廷的分行。
14.萨夫拉家族(Safra Family)
萨夫拉家族是巴西的犹太家族,20世纪60年代从黎巴嫩移居巴西。约瑟夫·萨夫拉于1955年开始接管其父亲雅各布·萨夫拉一手创办的银行。萨夫拉集团旗下拥有包括位于巴西的萨夫拉银行、位于瑞士萨夫拉萨拉辛银行和位于美国的萨夫拉国家银行。
在《福布斯》2020年公布的巴西亿万富翁排行榜上,约瑟夫·萨夫拉以坐拥1190.8亿雷亚尔(约合1526.4亿元人民币)的资产登顶,成为巴西首富。
2020年12月10日约瑟夫·萨夫拉在巴西圣保罗去世。
15.福尔德家族(Fould Family)
福尔德家族是一个以银行业闻名的法国犹太裔家族。18世纪90年代,比尔·莱昂·富尔德开始了自己的银行业务,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期间影响力剧增,其儿子阿奇勒·福尔德在拿破仑三世手下担任法国财政部长。著名演员蒂姆·波顿的妻子海伦娜·卡特就出身于该家族。
16.弗洛伊德家族(Freud Family)
弗洛伊德家族是英国犹太家族,因躲避纳粹,从奥地利迁居英国。家族中最知名的成员当属精神分析学说的先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家族成员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横跨政界、商界、学界、艺术界,且都是各领域的佼佼者。弗洛伊德的小女儿安娜继承了父亲的精神分析事业,帮助父亲完善了该学说。孙子吕西安·弗洛伊德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
17.居梅吉恩家族(Ghermezian Family)
居梅吉恩家族是加拿大的伊朗裔犹太家族。该家族的企业三五集团(Triple Five Group)是一家加拿大商场拥有者和运营商,旗下有北美两大著名的商场:加拿大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和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购物中心。
1964年,雅各布·居梅吉恩带着四个儿子从伊朗移居加拿大,四个儿子将家族低碳业务发展成了一家大型房地产和建筑公司。居梅吉恩家族旗下的三五集团拥有和管理着世界级的投资项目,集团拥有超过2000名管理员工。
18.戈德施密特家族(Goldschmidt family)
戈德施密特家族是一个德国裔犹太家族,以银行业而闻名。
戈氏家族与美因茨的比斯施沃芬海姆家族联系较多,并同摩纳哥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巴托洛梅家族共同管理Bischoffsheim, Goldschmidt & Cie银行,该银行于1863年合并,成为法国巴黎银行的前身——法国信贷银行。
戈氏家族的英国分支从弗兰克·戈德史密斯起将他们的名字英语化为戈德史密斯。20世纪最著名的家族成员是亿万富翁詹姆斯·戈德史密斯;如今最著名的家族成员是扎克·戈德史密斯,2016年他曾参选伦敦市长。而扎克的姐姐杰迈玛嫁给了现任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
19.戈德米德家族(Goldsmid Family)
戈德米德家族源于亚伦·戈德米德,他的两个儿子本杰明和亚伯拉罕于1777年在伦敦一起开始做票据经纪生意。拿破仑战争期间,他们通过与政府的交易成为了货币市场上的巨擘。两人都在资助和管理海军收容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08年,本杰明去世后,亚伯拉罕继续经营公司。1810年,亚伯拉罕与巴林银行共同承包了一笔政府贷款生意,但由于当时纸币贬值,最终导致他破产并自杀。
20.迈尔家族(Myer Family)
迈尔家族是澳大利亚的一个犹太家族。家族旗下的迈尔公司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在澳大利亚、伦敦、纽约和新西兰等地的证券交易所均已上市,也是澳大利亚雇员人数最多的非政府性机构,拥有超过165000 名员工。
迈尔家族设立了澳大利亚第一个私人家族办公室。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迈尔家族办公室开始接受家族之外的客户,逐渐转变为一家联合家族办公室。如今,迈尔家族办公室服务的家庭超过100个,其中有20家是迈尔家族中的小家庭。这些家族客户的资产规模最低约为2000万美元,多数在5000 万美元左右。
为此,迈尔公司建立了一支约100人的专业团队,在澳洲四个主要城市设立了分部,并提供信托、资产管理、慈善、行政等各类服务。
犹太人家族在亚洲的势力,你想象不到
劳拉申 云阿云智库•豪门世族课题组
上海和香港,从民国开始就以“双城记”形式出现在诸多文艺作品中,前有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后有李安电影《色戒》。这一东一南两座都市是谁制造的呢?
当然有许多历史和因素,其中有一支颇为重要却常被遗忘的力量:外来民族犹太人。关于这段故事,还要从我参加的一次饭局说起。
犹太人家族在亚洲的势力,你想象不到
精致的菜单、漂亮的餐具,这是我在狮城的一场工作午餐。同座的是世界各地的媒体人,凭借人类共同的情感与常识,大家对早上的艺博会采访各抒己见,纵使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不可避免,但因为对尊敬与体面的共同信念,仍然友好微笑。
一如桌上的西餐,纵使我视之味如嚼蜡,也一定要吃下去并赞美口感。这里是新加坡滨海湾的金沙酒店,正如这座城市一贯的风格,任何激烈冲突的元素都可以容纳在一个精致完美、挑不出毛病的共同空间中。
犹太人家族在亚洲的势力,你想象不到
此时,金沙酒店公关经理来致词。她面容深邃,鼻子笔挺,容貌西化,肤色并非白人,微微偏棕,有印度特征,却与我见过的任何印度人都不同,她高挺的鼻梁似乎隐约诉说着某种基因密码和家族私事。
她口才流利、精明能干,我不禁想,举世闻名的金沙酒店作为新加坡门面,选择聘请这位带肤色的印度女性担任公关经理,她必有非凡过人之处。
“这是一座高度国际化的都市,一切文化都可以在这里存在,是举办世界级博览会的绝佳地点。”公关经理说,“你们很多人是第一次来这里吧,其实我也一样,我是移民。我是犹太人,印度犹太人。”
印度犹太人:
从巴格达、孟买到新加坡、香港、上海
这番话很快引起我身边的瑞士《新苏黎世报》记者的兴趣,他好奇地问:“你是犹太人,但来自印度?”
这也正是我想问的,作为这座城市三大民族之一的印度人,我见过太多,但自称是印度犹太人的,还是第一次见。我也偷偷侥幸了一番,肯定了自己作为一个记者的洞察力:从她进入餐厅那一刻,我就知道她身世不凡。
“是的,印度犹太人,可能你们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吧?”
犹太人家族在亚洲的势力,你想象不到
几位东亚记者都开始用餐了,唯独瑞士记者和我仍对这位经理的身世感兴趣,继续追问下去。
“很多人不了解印度犹太人,知道我们的人比较少,因为大多数犹太人在美国、欧洲和以色列。你知道犹太人的三大支派吧,阿什肯纳兹、赛法迪、米兹拉希?”经理问。
瑞士记者点头了,可我却听不懂。事后我赶紧恶补犹太历史:原来西欧和东欧犹太人属阿什肯纳兹、南欧和中东犹太人属赛法迪,中东和中亚的叫米兹拉希。
确定瑞士记者对犹太历史有基础后,她说:“我们印度犹太人,就是消失的十支派。”
根据《圣经》传说,古代以色列由十二个支派组成,其中北部十个支派建立的撒玛利亚国于公元前八世纪被亚述帝国歼灭,居民被流放,流散到亚洲各地,其中就包括印度。
见到这位印度犹太女性后,我突然觉得我的世界很小很窄。纵使我为环行星球撰稿,但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比犹太人更有资格诠释什么叫“环行星球”。这个民族辽阔的世界观,是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不能比的。
印度犹太人尽管听起来陌生,但翻开中国近现代史,我恍然大悟原来耳熟能详的不少历史人物都是印度犹太人,仅上海和香港的近代史就离不开印度犹太家族。
印度犹太人分科钦犹太人(Cochin Jews)、本尼以色列人(Bene Israel)和巴格达犹太人等等。
科钦犹太人是最早的族群,自称所罗门王后代,集中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科钦;本尼以色列人定居在孟买附近。最负盛名的是巴格达犹太人。
巴格达犹太人是从伊拉克迁入南亚的犹太人,包括著名的沙逊家族、嘉道理家族、鲁本家族(Reuben)、犹大家族(Judah)等。
他们从伊拉克出发、进入孟买,再向仰光、新加坡、香港和上海拓展事业,创造了一条由西亚到远东的贸易带。
新加坡有历史悠久的犹太人社区。印度犹太富商Manasseh Meyer爵士修建私家犹太教堂圣诺犹太庙。1931年犹太人已是新加坡拥有最多地产的群体。新加坡首任总理大卫·马绍尔就是印度犹太人,属巴格达犹太人分支,也是第一大反对党新加坡工人党创始人。
犹太人来到上海和香港后继续创造辉煌,沪港作为近代中国的两大都市,可以说有一部分是被犹太人制造的。
沙逊、嘉道理、何东、弥敦
东方明珠(600637,股吧)上海的崛起与一个犹太家族紧密关联:
沙逊(Sassoon)也被称为东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上海最早的外国冒险家,被誉为上海地产大王。
大卫·沙逊的父亲是伊拉克巴格达的首席财政官,受当地排犹主义者迫害,大卫·沙逊1832年来到印度孟买并创立沙逊洋行。
其子伊利亚斯·大卫·沙逊1844年来香港,1850年移居上海。1929年外滩沙逊大厦建成,华懋饭店(今为和平饭店)坐落其中。
1935年沙逊家族又在上海建成河滨大楼、华懋公寓、锦江饭店、沙逊别墅等建筑。
沙逊家族也曾是中国最大鸦片贩子,19世纪30年代沙逊公司将英国鸦片卖入中国。香港汇丰银行是在大卫·沙逊的支持下创办的,香港的沙宣道(Sassoon Road)位于香港大学,以纪念维克多·沙逊对香港的贡献。是的,世界就是这么复杂。
嘉道理家族(Kadoorie)也是源于巴格达的犹太人,18世纪中期在印度孟买崛起后来到香港和上海,是亚洲最富有家族之一。
1866年创立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1926年伊利·嘉道理创立香港半岛酒店,后发展出半岛酒店全球连锁品牌。
嘉道理家族还经营中华电力,是香港两家主要电力供应商之一。
罗兰士·嘉道理爵士1985年亲赴北京会见邓小平,达成合资兴建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的协议,并通过家族旗下的中华电力将电输入香港。
香港开埠后的第一任首富是犹太人,即荷兰裔犹太人何东,何东家族是港英时期香港第一望族。
何东早先任职怡和洋行,是中国最早的买办阶级,后投资地产并创立信托基金。何东家族庞大,跨越粤港澳及海外,武打明星李小龙、赌王何鸿燊都与其相关。
犹太人还担任港英时期的香港总督。弥敦爵士是第13任香港总督,也是首位担任英国殖民地总督的犹太人。
1904-1909年任总督期间见证香港发展,贯通香港电车、单层巴士,兴建九广铁路,发展九龙半岛,今天香港九龙的弥敦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的贡献。
犹太人在中国
犹太人“消失的十支派”除流散到印度,还来到中国,在北宋的宋徽宗年间到达都城开封,也就是开封犹太人,或术忽、蓝帽回回、青回回,犹太教也称一赐乐业教、挑筋教。
到20世纪早期,中国人几乎不知道开封犹太人的存在,尽管他们已经存在了700多年。过去人们常常把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混为一谈,把犹太人误认为回族。
北宋时期,犹太人从波斯、印度迁入开封,太平天国时期开封犹太人饱受磨难,1852年美国犹太宗教团体开始援助中国犹太人事业,上海成立中国犹太人援助会,开封犹太人被逐步发现和研究。
开封犹太人大多已经汉化,后裔生活在汉人或者回族社群中,以色列建国后,曾有开封犹太人踏上回归之路,返回以色列。
19世纪上海、香港开埠后,巴格达和印度的犹太人来到中国,在沪港形成犹太社团。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国犹太人进入中国,紧挨俄国的哈尔滨接收大量犹太人,包括以色列第12任总理奥尔默特的祖父和父母,成为继上海后中国第二大犹太人聚居地,哈尔滨市内大量西洋建筑很多是俄国犹太人修建的。天津则是中国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城市。
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期间,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为东欧犹太人签发难民签证,欧洲犹太人到达上海躲避纳粹迫害,上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犹太人避风港。在抗战、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犹太人都参与了中国历史。
公关经理寒暄后离开了午餐会。她的聪慧敏锐让我又一次看到犹太人在各行各业的出色水准。这顿混合文化的午餐会上形形色色的世界公民们,比起她复杂的血统与身世,便不足一提。
一屋子留下的人,在这个混杂都市里,交流着、沟通着、欢笑着,也误解着、虚伪着、应和着。犹太人却从人类的固定秩序中出走,沿着差异的边缘一路环绕,将断裂的碎片链接组合。这个刻板的世界,因为有了他们的游走,变得灵动起来。
这些犹太家族撑起香港繁荣经济半边天
南方岸 云阿云智库•豪门世族课题组
香港跑马地一角有一块犹太人墓地,立着许多墓碑,都是用英语和希伯来语撰刻的。现今在香港的犹太人有5000多人,每年人数都在上升。而犹太人来到香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
19世纪40年代,一个伊拉克籍犹太人首先来到香港。他的祖先是15世纪到19世纪被西班牙和葡萄牙驱赶的犹太人,后来到伊拉克组成庞大的犹太群体。
19世纪一些伊籍犹太人去了印度做起贸易生意,当中国逐渐打开国门对外贸易时,他们看准了商机来到广州、澳门和香港设立公司分部。
尽管他们那时还只是香港犹太群体的一小部分,但他们中已经有人富裕起来。
〈1〉沙宣家族
这片墓地由沙宣家族建立而成,沙宣家族曾有“東方财阀”之称,他們从当地农夫手中买下了这块地并在1855年开始启用。
(地主们别想成洗发水品牌沙宣了,他们俩根本、完全、丝毫没有半毛钱关系)
沙宣家族的元老大卫.沙宣在1832年离开伊拉克巴格达,在孟买扎根生活。他生了7个儿子,并把他们派遣到东方各个分部工作,他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建立起了一个商业王国。
几乎每个港口都有他的儿子,他不仅在香港有分公司,在新加坡、缅甸、广州,甚至在日本和印尼,也有他的分公司。
沙宣家族开始来回进行贸易往来,并投资航运、酒店以及房地产,但是真正的财富来源于不益于健康的鸦片贸易。19世纪70年代,沙宣家族成为了这一暴利商品进入中国的主要进口商之一。沙宣家族及其员工成为了香港犹太群体的核心组成部分(员工大部分是从孟买调到香港的伊籍犹太人)。
沙宣家族生意横跨整个香港社会,而且他们还帮助羽翼尚未丰满的殖民地正常运营。大卫.沙宣的一个孩子,亚瑟在建立汇丰告急的临时委员会工作。另一个儿子弗雷德里克选举进入了立法委员会。
〈2〉弥敦爵士
墓地旁有座犹太教堂,是1904年从租来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墓地的面积,这一工程的开展还需要感谢香港唯一一位犹太港督——弥敦的帮助。
他生于伦敦,曾是一位军人兼工程师,1904年至1907年担任香港港督一职。他以能力十足,作风果断著称。
弥敦最大成就是发展九龙。
他想要发展九龙,以前九龙是个泥泞的死水区。爷爷辈的香港人仍然记得以前穿着水靴四处走动,因为那曾是片泥泞沼地。弥敦认为九龙想要繁荣发展,那就需要建造一条通道,将它与新界的腹地连接起来。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正在犯下大错,但是他仍然坚持推进这项目的发展。
如今九龙的繁华得益于弥敦的果敢,九龙的“弥敦道”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从这里开始促进整个地区的发展,同时也证实了弥敦的决定着实有着远见的智慧。
1907年,弥敦被派遣到南非。对于他的离任,《南华早报》曾报道“大将军对弥敦爵士离任深感惋惜,并对他优秀的人格魅力以及辉煌的管理成就深表敬意....."
〈3〉嘉道理家族
在墓地主葬场的前方放置着一对大理石石棺,是罗兰士.嘉道理和贺里士.嘉道理兄弟的安息之地。他们是香港最有名的犹太家族成员。
这两兄弟特别可爱,罗兰士十分热心肠,而且和蔼可亲、性情慷慨。他会和所有人聊天,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有多么地特别。贺里士则生性活泼,对年轻人十分感兴趣,而且对自己的慈善满腔热忱。
如同沙宣家族一般,嘉道理家族也有伊拉克血统,经由孟买离开了伊拉克。嘉道理家族第一位来到香港的成员是以利亚.嘉道理,1880年抵达香港加入沙宣家族的企业,年仅15岁。他的弟弟以利亚斯尾随其后,后来,以利亚搬到了上海,而以利亚斯留在香港专注自己的工作。
(意思是,沙宣家族间接培养了嘉道理家族,成为了嘉道里家族兴起的踏板?人际关系千丝万缕,真是一出好戏,鸽觉得,历史有趣的地方就这于些)
两兄弟通过投资橡胶园、银行业、船运和房地产而获得了一大笔财富。1914年,以利亚斯在香港和上海的酒店投资了一大笔钱,就是现在的香港半岛酒店和香港上海大酒店。如今半岛旗下在亚洲、欧洲以及美国持有10处地产。半岛旗舰酒店位于尖沙咀,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1928年刚开业的时候,据说是“苏伊士以东最好的酒店”。
四年后,他入股中华电力(现在的中电控股有限公司),即香港最大的电力能源公司。现在的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的电力输送覆盖了香港一半以上的面积,另一半由李嘉诚的电力公司覆盖。
以利亚斯一生没有结婚,而以利亚在上海结婚生子:罗兰士和贺里士。随着孩子逐渐年长,他们也慢慢地涉足管理家族事业。罗兰士生于香港,1937年搬回香港经营酒店生意。
1941年香港落入日本人之手,罗兰士避免中电落入日本人手中,亲自烧了中电发电厂,之后罗兰士和妻子、两个幼子被拘禁在赤柱。5个月后他们被转移到上海闸北集中营,这样离家人更近更安全。1944年以利亚离世,兄弟俩继承了遗产。
战争结束后,罗兰士回到了香港,要求归还自己的家族资产。战争期间,酒店被日本人和英国人先后占领,损坏程度十分严重。翻修期间,犹太难民从上海陆续到达香港,因为他们要经由香港获得签证。
嘉道理家族成员携手共事,贺里士搜集每一批上海难民的资讯,然后将资讯发给自己的兄弟。罗兰士在香港带着名单、最终目的地名称还有转运许可请愿书,几乎每天都会去造访入境事务所。难民们抵达香港,却无处可去,所以罗兰士就为他们打开了半岛酒店的大门,把酒店的舞厅改造成宿舍,并给他们提供好几个月的食宿。
难民们都离开后,罗兰士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家族事业当中。他和他的六位朋友一同开办了一家企业,为渔家小妹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还保存了中国传统的精美地毯制作工艺。
太平地毯起步于屯门的一间小屋子,不久之后,销量就急剧上升。20世纪50年代之前,地毯在香港很少见,小旅馆的地板由抛光木材制作而成,但是随着空调的普及,地毯能够免于受潮,于是这一趋势逐渐发生了改变。
太平公司还垄断了美国的市场,贸易禁运意味着美国无法从中国内陆进口商品,罗兰士和他的朋友们很快就填补了这片空白。太平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工地毯制造公司。
因为罗兰士各方面的成就得到了褒奖且出生于香港,他被提升为英国贵族。他和亲戚们把家族的姓氏贯穿了整个特别行政区,然而沙宣家族仅仅以自己家族的姓氏命名了一条街道,即蒲扶林。嘉道理家族的姓氏涉足了旺角一条街道、堡垒山的沙滩,当然还包括嘉道理农场及植物园。
他成为了香港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人物。直到1993年,他逝世时,嘉道理家族的总资产包括在香港天星轮、山顶缆车、海底隧道和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的股金。
现在嘉道理家族的生意由罗兰士其中一个儿子迈克.嘉道理管理,他是中电控股有限公司及香港上海酒店的董事长。迈克遵守父亲的遗嘱,不忘家族慈善事业。
除了这两大家族,香港经济繁荣还有很多犹太人的功劳,比如伊曼纽尔.庇理罗士、哈利.奥德尔、所罗门.白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