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香港2023年施政报告解析
   日期 2025-5-9 

香港2023年施政报告解析

任庄主 云阿云智库•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组

导读香港 2023 施政报告聚焦 “拼经济”,推出下调股票印花税、3000 万投资移民等政策,强化湾区合作,应对竞争,助力经济复苏与长远发展。本文共7700字,由云阿云智库•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组提供。

【正文】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新特首上任后的第二份施政报告,即《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全年共108页,和去年相比增加22页的篇幅。具体解读如下,

一、“拼经济”的地位更高,首次提及“面临其它经济体的激烈竞争”

(一)本次施政报告的主题为“拼经济谋发展 惠民生添幸福”,较2022年(主题为“为市民谋幸福 为香港谋发展”)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即经济和发展的主题放在了前面。这可能是因为今年以来,香港经济虽有所修复,但力度并没有很强。

(二)特别是,相较于今年一季度的修复性增长,二季度香港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减弱。数据上看,疫情放开后的私人消费与旅游服务业释放是香港经济修复的最大动力源。考虑到香港私人房屋租金、商业楼宇租金依然偏软以及本地营商成本上升等因素,目前香港内生需求修复的持续性还有待加强,仍然需求政策层面的加持。

(三)今年的施政报告在谈及外部环境压力时,首次提出“面临其它经济体的激烈竞争”,这里的“其它经济体”显然是指新加坡,而相对应的竞争亦是显而易见且持续存在的。这意味着,针对新加坡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含家办)等领域带来的竞争,香港也会给予应对。

总体来看,预计香港今年全年经济增速应在4-5%之间(之前的预测为3.5-5.5%),全年经济总量可能会达到2.95万亿港元左右。

二、更加注重发挥香港在内地与世界的桥梁作用,把东盟与中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港澳一直是连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其发展亦依靠内地与世界互动所带来的流量效应。为此,2023年施政报告明确提及要配合国家战略,拓展东盟、中东等市场,这是香港施政报告首次把中东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在打造国际贸易中心部分,施政报告提出“在连接欧美市场的同时,拓展‘一带一路’建设,包括东盟、中东、中亚和非洲等市场”,这意味着后续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东盟、中东为代表)的互动可能会较频繁。

具体看,与内地企业联手开拓商机,开设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商贸办事处,加强区域合作(早日加入RCEP、将与土耳其签订投资协定、正与秘鲁进行自贸协定谈判以及分别与巴林、孟加和沙特进行投资协定谈判)。

三、在“大型项目融资”和“投资大湾区”方面有一些新举措

今年的施政报告中,在“大型项目融资”和“投资大湾区”两方面的一些举措值得关注。

一)施政报告明确香港将成立由财政司司长带领的“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委员会”,并下设“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办公室”,以推动北部都会区、交椅洲人工岛等项目建设,同时会评估引入私人资本进行投资的可行性。

这里的背景应是上述大型项目资金需求量较大,需要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值得关注。

(二)在投资大湾区方面,施政报告亦提出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研究运用其管理的“大湾区投资基金”,与广东省政府和其他机构合作,共同设立基金,以投资于大湾区项目。

1、香港政府投资公司是香港2022年施政报告明确设立的香港第四大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规模达40亿美元左右),于2022年10月11日在中国香港注册,其目的是把“未来基金”(下设香港增长组合基金、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和共同投资基金(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设立)统一起来,由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吸引和助力更多企业在港发展。除正常的标准化资产投资外,香港投资管理公司还将涉足私募股权等领域,同时未来还极有可能承担为香港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职能。

2、公开信息显示,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首任董事为朱兆荃(香港金管局副行政总裁)、黄信成(香港金管局外汇基金投资办公室私募市场首席投资官)。

四、关注“数字跨境流动”方面的表述:提出“简化内地个人数据流动到香港的合规安排”

(一)2023年施政报告指出目前香港财政司司长主持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正研究数字基建、数据跨境流动、企业数码转型及人力资源配套等内容,并预计该委员会将于2024年初会提出建议。这意味着,2024年在数字跨境流动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新进展。

)今年6月,内地与香港签订合作备忘录,以促进内地数据在大湾区内跨境安全流动,且香港正与广东省商讨简化内地个人数据流动到香港的合规安排,以便利大湾区内包括金融、医疗等跨境服务提供,这无疑为香港金融机构面向大湾区境内居民个人提供金融、医疗服务提供了支撑,值得澳门特区政府及澳门地区的金融机构关注。

五、抢人才与抢企业方面继续推出新举措

(一)抢人才:扩大合资格高效范围与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3000万港元)

在抢人才方面,香港总共推出六项举措,但总体来说有两项最值得关注:

1、施政报告明确自今年11月起,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名单”,即合资格大学名单会增加八家顶尖内地和海外院校至184家。

2、施政报告明确将于2024年正式启动“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2023年底前公布详情),即在香港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除房地产外)3000万元或以上的合资格投资者,可透过计划申请来港。

其它举措还包括陆续放开越南、老挝和尼泊尔等地区来港的签证以及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等。

3、施政报告亦提出对应的量化目标,即在2023-2025年间,每年通过输入人才计划输入至少35000名预计逗留至少12个月的人才,较2020-2021年的年均人数增加40%。

(二)抢企业:聚焦在港上市的外地注册企业和以亚太区为业务核心的企业

1、施政报告明确接下来引进对象要聚焦在外地注册但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以及以亚太区为业务核心的企业。为提升香港对这类企业的吸引力,施政报告明确自2023年10月26日起,香港注册公司的外国人员可“一签多行”到内地洽谈业务。

2、在抢企业方面,施政报告明确了一系列量化目标:

1)在2024年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会接触不少于300间重点企业,以洽谈在港落户或扩充业务。

2)2027年或之前吸引至少100间有潜力和具代表性的创新科技企业到香港营运或扩展业务,包括至少20间龙头创新科技企业落户。

3)在2023-2025年间,加强招商引资,吸引至少共1130间企业在港开设或扩展业务(即较2020及2021年的每年平均数字增加16%),从而带来至少770亿港元直接投资金额和创造至少15250个就业机会。

六、巩固国际金融中心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

当前香港经济的修复也面临一些压力,如内地经济疲弱、欧美经济放缓带来的外部需求收缩、新加坡等其它经济体的竞争以及欧美银行业困境可能会带来相应扰动等等,这些均有可能造成香港跨境金融及筹资活动减弱,弱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为此,香港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也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当然这些均需要内地的持续支持。

(一)股票市场方面推出四项举措:下调印花税、检讨股票买卖价差、改革创业板等

1、股票市场、资产管理与银行业是支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三大抓手,不过2018年下半年以来香港股票市场便开始处于持续走弱的行情中,2021年2季度以来走弱幅度明显加大,表明市场对香港股市的信心实际上在减弱。

2、为此,香港2023年施政报告尝试推出四项举措以重振香港股市,具体包括:

1)下调股票印花税(将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现时买卖双方各按交易金额支付0.13%下调至0.1%,目标于今年11月底完成立法程序);

2)检讨股票买卖价差(探索缩窄最低上落价位);

3)降低市场资讯费用;

4)改革GEM(创业板)市场(明年一季度发布修订的实施规则),包括简化转往主板的机制。这里的背景应该是香港创业板目前基本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329家上市公司但市值合计才561亿港元)。

其它措施(包括促进海外发行人上市、便利上市人回购股份、维持恶劣天气下交易、优化交易机制和拓展市场推广等)亦处于正在研究的过程中。

3、不过上述举措的效果可能还需要观察,目前活跃度似乎并非是香港股市走弱的根本原因,因为流动性差一直是香港股市的短板,并非是近期现象。所以,从提高市场的活跃度来重振股市似乎在方向上走偏了。

(二)强化湾区金融合作:设立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拓宽基金销售网络

在强化大湾区金融合作方面,有一些重点值得关注。具体看,施政报告将于2024年上半年与深圳共同设立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其目的在于强化两地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合作以及金融人才交流等。这意味着,深港金融合作将进入新阶段。

同时施政报告亦提出将通过设立综合基金平台以拓宽基金销售网络(目前香港基金对内地居民极具吸引力),推动香港机构在前海获得QFLP资格。

(三)债券市场获国家绿色通道支持:五年内政府绿色债券的总发行量增加五倍以上

1、施政报告连续第二年提出“推动香港绿色及可持续金融发展”,2022年施政报告则提出要推动香港成为内地及海外政府和绿色企业的首选融资平台……全力扩大政府绿色债券的发行),2023年施政报告进一步提出在 2021-22 至 2025-26 年度的五年间,政府绿色债券的总发行量比 2021-22 年度前增加五倍以上,这意味着香港与内地各地政府的互动也将更为频繁,以推动内地政府到香港发债。

实际上在推动政府到香港发债后,与之相对应的发债主体便会拓展到企业身上,这应该也会作为香港政府的推动目标。

2、2023年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与香港金管局就支持中资企业跨境融资和推动香港债券市场发展签订谅解备忘录,助力中资企业跨境融资,这实际上是为中资企业利用香港平台进行跨境融资建立了绿色通道,值得澳门关注。

(四)强化离岸优势:丰富离岸人民币投资品种

施政报告提出要强化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丰富离岸人民币投资品种。

和伦敦是全球最大美元离岸中心相比,背靠联系汇率制的香港是全球主要美元交易中心和离岸人民币最大枢纽,香港人民币存款额超过9600亿元人民币(较今年3月净增1700亿元左右)、全球75%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在香港进行,因此离岸人民币业务是香港一大优势,未来需要强化香港的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优势,推动市场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工具和金融服务。

七、提出“正积极寻求丰富CEPA内容”,争取放宽香港金融服务在内地的限制

施政报告明确提出“正积极寻求丰富CEPA内容,针对香港特别具优势的领域(如金融服务),争取内地对香港在大湾区以至全境进一步开放,使港商拓展至全国内销市场”,并将聚焦点放在金融服务等领域,建议给予关注。我们理解,这可能有助于放宽香港金融服务在内地的限制(如分支机构开立、业务范围、区域约束、服务客群以及引入香港资产等)。

八、住房政策方面进行了相应调整

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营房屋:延长二手市场最长30年按揭贷款保证期至50年。

(二)调整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把额外印花税的适用年期由3年缩短至2年(即业主在持有物业两年后出售的,无须再缴付楼价10%的额外印花税)。

(三)将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的税率减半均由15%减至7.5%)。

(四)外来人才的置业印花税实施先免后征(若之后未能成为香港永久居民才征、居港满7年需成为香港永久居民),之前为先征后免。

九、其它

(一)在国际资产管理中心方面,虽然2023年施政报告未进一步提及,但从量化目标上看,延续了2022年施政报告的目标,即在2025年底前推动不少于200间家族办公室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

也即,巩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地位方面,新加坡主要在家族办公室领域对香港构成挑战。

(二)2023年施政报告未再提及“数字人民币”(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与内地机构合作扩大在港以“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的测试)。

重磅:剖析香港《特首2023年施政报告》政策利好

云阿云智库•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组

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香港立法会综合大楼会议厅发表了《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为促进香港经济发展发布了一些列重磅利好政策。

李特首任期内发布的这份施政报告以“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添幸福”为主题,推出了包括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国家安全,提高治理水平、增强发展动能,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共约640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降低股票印花税、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多项重点政策。

下面,就带领大家一起详细剖析这份施政报告里到底带来了哪些主要利好。

下调股票印花税,提升股市竞争力

政策措施

下调股票印花税

将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目前的买卖双⽅各按交易⾦额⽀付0.13%,下调⾄0.1%⽬标于11⽉底完成⽴法程序。

检讨股票买卖价差

港交所和⾦融监管机构将展开检讨,透过探索缩窄最低上落价位,令有流动性但受限最低上落价位的股票价格可更反映市况,降低价差。港交所会在明年第⼆季就具体措施咨询市场意⾒。3

降低市场信息费用

港交所会提供固定费率的企业数据计划,检视持续实时数据服务收费标准,便利投资者获得实时市场数据,减低相关成本。新收费在今年内实施。4

改革GEM市场

港交所已就GEM市场(前称创业板)改革提出建议并展开咨询。在考虑公众意见后,港交所会在明年第⼀季实施经修订的上市规则。

持续促进股票市场发展

⾄于其他提升股票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包括促进海外发行人上市、便利上市⼈回购股份、维持恶劣天气下交易、优化交易机制和拓展市场推广以及未来继续优化市场的建议⽅向,要求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密切合作,全⾯研究如何落实。

政策剖析

2021年8月,香港将股票印花税由原来的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上调至0.13%后港股的日均成交金额下降了18%至约为1349亿港元。随后的第二年度再次下降了17%至约为1126亿港元。

因此,在施政报告发布之前,香港市场上关于是否要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讨论就十分火热。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就要求港府直接撤销股票交易印花税

尤其是在2023年8月27日,内地财政部、税务总局也发布公告称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0.1%降至0.05%。香港市场要求降低印花税的呼声就愈加高涨。

此次以下调股票印花税为核心的一些列股市相关政策,不仅有望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更重要的是这项利好政策的背后所释放出来的鼓励和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信号,有利于提振整个市场的投资信心,或许有可能让港股真正实现触底反弹!

“抢人大战”持续推进,3000万可拿香港身份

政策措施

1、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在香港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房地产除外)3000万港元或以上的合资格投资者,可以通过计划申请来港,以增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金融及相关专业服务界别的发展优势,细节今年内公布。

2、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

继去年推出“人才服务窗口”在线平台后,实体“人才服务办公室”将在本月底正式成立,为来港人才提供支援,跟进人才入境后的发展和需要等。

3、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

11⽉起,合资格⼤学名单会增加⼋所顶尖内地和海外院校⾄184所。

此外,还推出了包括放宽签证、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等一些列政策,以降低门槛、减少限制,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香港。

政策剖析

香港的投资移民政策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那一年由于非典疫情肆虐,香港经济遭遇重创,百业萧条,需要出台有力举措为经济注入活力。

在此背景下2003年10月27日,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诞生目的是让那些把资金带来香港,但不在香港参与经营业务的人士到香港定居。只是,2015年1月14日,随着香港经济复苏,时任特首梁振英发表《施政报告》时宣布暂停了投资移民计划。

直到今年2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在发布的2023至2024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时隔八年,香港重启投资移民计划。与年初发布的计划内容相比,投资范围依旧将房地产排除在外,但最低投资额2000万港元增加到了3000万。

港府重启投资移民计划,预计将有效吸引全球各地的人才和新的资金来到香港,提振香港经济,推动香港经济发展。同样,对想要获得香港身份的投资者来说,也获得了一个便捷的方式。

为楼市“减辣”祭出三大“辣招”

政策措施

01把额外印花税的适用年期由三年缩短至两年。换言之,业主在持有物业两年后出售,无需再缴付楼价 10% 的额外印花稅;

02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的税率减半,两者均会由 15% 减至7.5%。

03外来人才的置业印花税实施“先免后征”。由原来的先“先交后退”改成了“先免后征”。

政策剖析

近期以来,在持续高息、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下,香港主要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亦持续低迷,成交量和价格均出现下挫。

成交量方面

据香港土地注册处和戴德梁行研究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香港的私人住宅成交量为9174宗,按季度大幅减少25%,同比下跌21%。而首三季度私人住宅成交量则为35000多宗,比2022年同期减少约3%

价格方面

莱坊7月最新公布《全球楼价指数》显示,今年首季全球56个主要市场的楼价按年平均升3.6%其中39个市场录得升幅,17个按年回落。当中香港楼价同比下跌10.3%,楼价按年变幅排名全球第54位。

针对香港楼市疲软的现状,市场对于“减辣”也是有所期待的。本次推出的政策有利于刺激投资者购买房产,有望提振香港楼市。同时,对外来人才的优惠政策也能够和“抢人大战”形成呼应,更好的留住人才。

打造多元金融市场,巩固金融中心地位

政策措施

01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

全力推动将⼈⺠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促进⾹港股票人民币计价交易,推动落实离岸国债期货的措施,丰富⼈⺠币投资产品种类,强化⾹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02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

继续善⽤前海合作区金融改⾰创新措施,扩⼤⾹港⾦融机构在前海的业务范围,包括推动⾹港有限合伙基⾦获得前海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QFLP)的资格、参与内地私募股权投资以及在明年上半年内与深圳当局共同设⽴深港⾦融合作委员会。

03设立新平台扩阔基金销售

明年内设⽴全新的综合基⾦平台,扩阔⾹港的基⾦销售网络,提升市场效率及降低交易成本。

04推动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

明年上半年将推出专为绿⾊⾦融科技⽽设的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推动开发科技⽅案,为未被商业化的绿⾊⾦融科技提供前期资助,拓宽绿⾊⾦融科技的⽣态圈,打造⾹港为绿⾊⾦融科技枢纽。

 政策剖析

近年来,香港已经逐渐成了离岸人民币中心,内地对于香港离岸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包括将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至常备互换安排、开通“债券通”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尤、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的实施等。

此次新政策的推出也是对之前打造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进一步巩固。

而深化与内地在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尤其是以与大湾区联通为代表的金融合作,正是香港金融业近年来获得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区域位置的靠近、文化语言的相通,再加上政策措施的协作,让香港获得了内地投资的青睐。

以保险业为例,2023年8月31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保监局)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的临时统计数字。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再度火爆,同比增长超58倍!创下了自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无论是发展历史、市场成熟程度,亦或是法律法规的完善水平,对内地投资者都拥有较高的吸引力。相信随着新政的发布,香港将有望形成多元化金融市场,进一步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语

香港特首本次发布的施政报告,从多个方面提出政策措施,以增强经济动能、创造机遇和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香港将继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为每位投资者提供一个多元、开放与包容的市场,也会充满新的朝气与活力。

正如这份施政报告封面所沿用的绿色,代表了希望与生命力。

   关注 156    返回
海洋思维下的城市转型探索——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
京港澳高速磁悬浮规划获批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