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杭州来福士购物中心项目(二)
   日期 2025-9-17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杭州来福士购物中心项目(二)

原创  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杭州来福士面对万象城领衔的激烈竞争,以“时尚潮流社交目的地”为新定位,通过首店经济、业态重组、数字化运营与资产证券化等策略,实现差异化破局,提升客流、销售额与资产价值,打造钱江新城商业新标杆。全文共550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破局“一超多强”

杭州来福士差异化竞争与运营提升策略全解析

目录

一、市场环境与现状研判

二、项目本体SWOT分析

三、竞品分析与策略应对

核心挑战识别与应对策略

、定位升级与品牌焕新策略

六、招商创新与租户组合优化

七、运营提升与消费者体验创新

八、资产优化与价值提升策略

三、竞品分析与策略应对

表:钱江新城商圈主要项目对比分析

项目名称

商业体量(万㎡)

定位特点

主力客群

竞争优势

华润万象城

24

高端奢华、全业态

高端商务、家庭客群

奢侈品牌矩阵、全业态覆盖

来福士中心

8

潮流时尚、体验式消费

年轻白领、时尚青年

建筑地标、首店经济、年轻化

高德商业广场

5

生活配套、休闲娱乐

周边居民、办公人群

便利性、社区服务

波浪文化城

12

文化旅游、休闲体验

游客、本地家庭

文旅特色、公共空间

钱江世纪城SKP

未公开

高端奢华、百货+

高端客群、游客

奢侈品资源、SKP品牌效应

杭州IFC

20+

高端综合、地标项目

高端商务、旅游客群

新鸿基运营经验、江河汇区位

杭州来福士竞争策略制定

1.总体竞争战略

基于竞品分析和自身优势,杭州来福士应采取 "差异化聚焦+体验创新" 的双轨竞争战略:

差异化聚焦:

避开与万象城的正面竞争,不追求大而全的品牌组合

聚焦时尚潮流和体验创新,强化年轻化、时尚化标签

瞄准年轻客群和商务白领,做深做透细分市场

体验创新:

通过场景创新和内容创新提升体验感

加强数字化应用,打造智慧商业标杆

利用建筑特色,创造独特空间体验

2. 具体策略措施

2.1 产品策略:首店经济与业态创新

首店经济深化:

设立首店引进专项基金,每年预算2000万元用于品牌引进

建立首店评估体系,从品牌潜力、适配度、贡献度等维度评估

与凯德全球招商网络协同,获取国际品牌首店资源

2024年目标引入城市首店15家,区域首店5家,全国首店2家

业态组合优化:

调整业态比例:零售占比从45%降至40%,餐饮从30%提升至35%,体验娱乐从25%提升至35%

创新业态引入:增加沉浸式娱乐、文创手作、健康养生等新兴业态

打造主题业态区:如"设计师品牌集合区"、"美食实验室"、"黑科技体验馆"等

表:杭州来福士业态调整规划表

业态类别

当前占比

目标占比

调整方向

代表性品牌

时尚零售

45%

40%

优化结构,强化设计师和潮流品牌

IT、Joyce、I.T等

餐饮美食

30%

35%

特色餐饮和主题餐厅

蔡澜港式点心、M Stand等

生活服务

10%

10%

保持稳定,优化服务品质

言几又、全棉时代等

娱乐体验

15%

15%

增加沉浸式娱乐体验

沉浸式剧场、VR体验馆等

2.2 空间策略:场景打造与动线优化

主题场景打造:

空中连廊场景化:将连接双塔的空中连廊打造为"艺术长廊",定期举办艺术展览

下沉广场活化:将B1层下沉广场改造为"都市绿洲",增加绿植和水景,打造休闲社交空间

屋顶空间利用:将屋顶打造为"星空花园",设置观景台和特色餐饮,利用钱塘江景资源

动线优化方案:

设置双主动线:一层为主力店动线,高层为特色业态动线

增加垂直交通引导:通过艺术化电梯厅和引导标识改善高层可达性

打造回游式动线:减少死角,提高商铺曝光率

2.3 数字化策略:智慧商业与数据驱动

凯德星平台升级:

整合扫码购物、会员积分、停车缴费、线上排队等10+服务一键触达

引入AI智能推荐系统,基于用户行为推荐商品和活动

2024年目标:数字化服务覆盖率达90%,会员转化率提升50%

数据驱动运营:

建立客流热力图系统,实时监控各区域客流密度和转化率

开发租户绩效看板,为租户提供经营数据分析和优化建议

实施精准营销系统,基于用户画像实现千人千面的营销推送

创新技术应用:

扩大Smart Cart无人驾驶反向寻车应用范围,覆盖全部停车区域

部署AR导航系统,提供室内精准导航和信息推送

试点AI智能客服,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

2.4 运营策略:业态联动与会员深化

业态联动机制:

建立跨业态会员权益互通体系,实现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服务公寓会员权益共享

开发业态消费积分系统,不同业态消费可累积积分并兑换特权

举办跨业态联合活动,如"办公租户日"、"酒店客人专享日"等

会员体系升级:

将会员体系分为普通会员、银卡会员、金卡会员和黑金会员四档

提供差异化特权:黑金会员享受免费停车、专属客服、活动优先参与等权益

建立会员成长体系,通过消费和参与活动提升会员等级

四、核心挑战识别与应对策略

挑战一:规模限制下的经营效率提升

1.挑战深度分析

杭州来福士商业面积仅8万平方米,相对于华润万象城24万平方米的商业体量存在明显规模劣势。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经营效率最大化成为项目面临的核心挑战。规模限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品牌容量有限:难以容纳全品类品牌矩阵,必须精挑细选,聚焦核心客群需求

体验空间不足:公共区域和体验空间相对受限,影响顾客停留时间和消费体验

租金增长压力:在有限面积内需要持续提升坪效,以维持租金收益增长

2023年数据显示,来福士坪效约为5.1万元/平方米,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与顶尖项目仍有差距。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更大价值,成为运营团队的重要课题。

2.应对策略与实施方案

2.1精准业态配比优化

来福士通过精细化业态调整,优化商业空间价值:

业态比例重构:将传统零售主导的7:2:1比例(零售:餐饮:娱乐)调整为5:3:2,大幅提高体验式和餐饮业态占比。2023年引进的蕉下、MLB、蔡澜港式点心、大空间VR游戏体验馆等全方位、多业态新店,有效提升了顾客停留时间和消费频次。

时段差异化运营:针对工作日与周末客群差异,设计差异化业态激活方案。工作日午间重点服务办公客群,推出"白领快食+轻购物"组合;晚间和周末则强化家庭娱乐和社交餐饮功能,延长营业时间至22:00后。

租户组合科学配置:建立租户评估体系,从品牌潜力、客群匹配度、贡献度等多维度评估,淘汰绩效末尾15%的品牌,引入更符合目标客群需求的新品牌。2023年调改后,销售额同比增长40%,验证了业态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2.2垂直空间创新利用

来福士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建筑优势,创新利用垂直空间:

立体化场景打造:利用项目中庭挑空和立体动线特点,打造沉浸式垂直体验。如2021年暑期举办的"河马IP"主题展,以20只各样形态的河马从商场中庭延伸至空中吊点、商场入口和下沉式广场,形成立体化展示和体验空间,展览期间客流提升18.4%。

高层价值激活:针对高层客流较少的问题,采取"目的地业态+特色主题"策略,在高层引入目的地型餐饮和体验业态,如设置"星空餐厅"和"云端书院",配合专属电梯导引和消费优惠,提升高层区域到访率。

跨层互动设计:通过视觉连廊和互动装置,增强不同楼层间的视觉和空间联系。如在3-5层间设置跨层互动艺术装置,吸引顾客自然向上移动,减少高层冷区。

2.3店效提升计划

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单店销售业绩:

数据驱动运营:建立商户销售数据分析系统,定期评估各商户表现,提供经营改进建议。对坪效低于1000元/平方米/月的商户启动预警机制,提供营销和运营支持。

营销赋能计划:整合项目营销资源,为商户提供联合营销支持。2023年开展的"北岸声潮"声音社交活动,联合场内30余家商户共同参与,带动参与商户销售额平均提升25%。

租户培训体系:定期组织租户销售培训、客户服务培训,提升一线人员销售能力。建立租户交流平台,分享最佳实践和成功案例。

表:来福士业态调整成效对比(2021-2023)

指标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变化幅度

零售业态占比

65%

58%

50%

-15%

餐饮业态占比

25%

30%

35%

+10%

体验业态占比

10%

12%

15%

+5%

平均停留时间(分钟)

85

102

120

+41%

坪效(元/平方米/月)

3,800

4,500

5,100

+34%

挑战二:线上线下融合与数字化挑战

1.挑战深度分析

疫情加速了消费行为向线上迁移,传统商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来福士在数字化方面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系统整合难度大:线上线下系统割裂,数据孤岛现象严重,难以实现会员、营销、服务的全面打通

技术应用落地难:新技术应用成本高,与商业场景结合不够紧密,实际效果有限

组织能力不足:传统商业运营团队缺乏数字化思维和能力,转型推进缓慢

凯德集团调研显示,超过60% 的消费者希望实现"线上查券-线下核销-离店复购"的全流程数字化体验,这对来福士的数字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对策略与实施方案

凯德星数字化平台深化应用

来福士充分利用凯德集团自主研发的"凯德星"平台,实现全方位数字化运营:

会员体系升级:打通线上线下会员系统,实现积分通、权益通、数据通。凯德星平台已积累超过1000万会员,2023年会员消费占比达45%,较2022年提升10个百分点。会员月活达到120万,同比增长25%。

一站式服务整合:将扫码购物、会员积分、停车缴费、线上排队等10余项服务整合至凯德星小程序,实现"一键触达"。2023年数据显示,通过小程序完成的停车缴费占比达75%,线上排队取号占比达40%,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

精准营销体系:基于用户画像和行为数据,实现千人多面的精准营销。通过AI智能推荐算法,促销信息打开率提升至47%,远超行业5%的平均水平。2023年通过精准营销带动的销售占比达15%。

智能科技应用创新

来福士积极引入创新技术,提升消费体验和运营效率:

无人驾驶反向寻车系统:已落地Smart Cart无人驾驶反向寻车项目,为全球首个在大型商场停车库实际应用的案例。消费者在操作屏输入车牌,即可呼叫无人车接送至停车位,平均寻车时间从传统的15分钟缩短至5分钟,顾客满意度提升30%。

AI智能客服系统:引入智能客服机器人,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常见问题解决率超85%,释放人工客服处理更复杂问题,服务效率提升40%。

AR导航导览:部署AR实景导航系统,消费者通过手机摄像头即可获取实时导引,找店效率提升50%。同时设置AR互动点,通过扫描特定标识触发AR内容,增加购物趣味性。

大数据驱动运营优化

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工具提升运营效率:

客流分析系统:通过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各区域客流量、消费者动线轨迹,当某区域客流量低于预期值80%或消费转化率下降10%时,触发闪电整改机制。2023年通过该系统优化动线布局,带动整体销售额提升8%。

租户绩效看板:为租户提供经营数据分析和优化建议,包括客流转化率、坪效、客单价等关键指标,帮助租户提升经营绩效。使用该系统的租户平均销售额提升12%。

能源智能管理:通过能源智能分析平台对物业各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2023年能耗降低15%,节约运营成本约200万元。

挑战三:疫情后消费行为变化与不确定性

1.挑战深度分析

疫情后消费者行为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健康安全关注度提升:消费者对公共场所的健康安全标准要求更高,62% 的消费者表示更倾向于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商场

开放空间偏好增强:密闭空间吸引力下降,消费者更偏爱通风良好的开放空间,户外和半户外区域受欢迎度提升45%

消费理性化趋势明显:消费者更加理性,58% 的消费者表示会减少冲动消费,更加注重性价比和体验价值

此外,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商业运营的难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波动较大,对商业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应对策略与实施方案

2.1外摆经济与开放空间利用

来福士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创新发展外摆经济和开放空间:

外摆街区打造TZ House、Wagas等35家店铺已按相关规定进行了外摆布置,形成特色外摆街区。外摆区域销售额平均提升25%,晚间时段客流提升40%。外摆区域还不定期开展夜间集市活动,打造"北岸市集"IP,周末市集日均客流达1.2万人次。

屋顶空间激活:将屋顶空间打造为"星空花园",设置观景台和特色餐饮,充分利用钱塘江景资源。夏季晚间屋顶客流占全场15%,带动相关商户销售额提升30%。

下沉广场利用:B1层下沉广场改造为"都市绿洲",增加绿植和水景,打造休闲社交空间。增设轻音乐摆台、直播空间等,打造成"网红夜景观赏街区",周末举办小型音乐会和文创市集,吸引年轻客群。

2.2健康安全标准升级

来福士全面提升健康安全标准,打造安心购物环境:

无接触服务全覆盖:实现从进门测温、停车缴费、购物支付到会员服务的全流程无接触体验。无接触服务使用率达75%,顾客满意度达4.8分(5分制)。

空气净化系统升级:投入500万元升级空调和新风系统,采用HEPA高效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技术,室内空气质量达到WHO标准,PM2.5浓度控制在15μg/m³以下。

定期消毒与卫生监控:公共区域每日消毒6次,高频接触点每2小时消毒1次,并通过显示屏实时公示消毒情况。卫生满意度达98%,较改造前提升25个百分点。

2.3弹性租赁模式创新

为应对市场不确定性,来福士创新租赁模式:

短期pop-up店机制:设立pop-up专区,引入新兴品牌和创意产品,租期3-6个月。2023年共举办12场pop-up活动,带动相关区域客流提升35%,销售额提升28%。

共享店铺模式:推出"时光轮转"共享店铺计划,不同品牌分时段共享同一空间。如早间为咖啡轻食,午间为办公简餐,晚间为特色餐饮,空间利用率提升40%。

联营分成模式:对部分新兴品牌采用联营分成模式,降低品牌入驻门槛,同时分享成长收益。通过该模式成功引进8个新兴品牌,其中3个已成为畅销品牌。

危机应对机制:建立租金减免和帮扶机制,在特殊时期为租户提供支持,共渡难关。2022年疫情期间为租户减免租金超1000万元,租户续约率达92%。

表:来福士疫情后创新举措成效评估

创新举措

实施范围

投入成本

收益影响

顾客满意度

外摆经济

35家店铺

200万元

销售额提升25%

4.7分

健康安全升级

全场域

500万元

客流恢复率提高30%

4.8分

弹性租赁

20%出租面积

150万元

空置率降低至2.6%

4.5分

数字化服务

全场域

800万元

线上销售占比达15%

4.6分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杭州来福士有效应对了规模限制、数字化挑战和疫情后消费变化等多重挑战,实现了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的双重提升。2023年来福士销售额同比增长40%,客流量同比增长超10%,在钱江新城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定位升级与品牌焕新策略

定位升级背景与必要性

1.市场环境变化驱动

杭州商业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钱江新城商圈竞争日趋激烈。截至2024年,商圈总体量已突破70万平方米,形成"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华润万象城以24万㎡体量和高端定位占据龙头地位,而来福士8万㎡的商业规模面临巨大竞争压力。消费者行为也发生显著变化:体验式消费占比从疫情前的35%提升至65%,数字化消费渗透率达到78%,首店经济效应显著,成为吸引客流的关键因素。

同时,杭州城市发展重心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移,钱江新城作为城市新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市政府搬迁、G20峰会效应、亚运会机遇等,都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来福士需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定位升级抢占市场制高点。

2.项目自身发展需求

来福士自2017年开业以来,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规模限制:8万㎡商业面积难以与万象城24万㎡全业态竞争

定位模糊:"趣之城"定位较为宽泛,缺乏鲜明特色和差异化优势

业态传统:零售占比过高,体验式和社交型业态不足

时间局限:日间经济为主,夜间和周末客流明显下降

2023年数据显示,来福士坪效约为5.1万元/平方米,虽高于行业平均,但较万象城的8.5万元/平方米仍有较大差距。通过定位升级,来福士有望将坪效提升至6.5万元/平方米,年销售额增长30%以上。

定位理念升级与核心内涵

1. 新定位表述

基于市场分析和项目特质,建议将来福士定位从"趣之城"升级为:

"杭州时尚潮流社交目的地 - 钱江新城24小时活力中心"

这一定位包含三层核心内涵:

时尚潮流引领:聚焦25-35岁都市白领和时尚青年,打造前沿时尚阵地

社交功能强化:突出社交平台属性,打造城市社交生活节点

目的地属性提升:通过特色体验和标志性活动,形成跨区域吸引力

2. 定位演绎与差异化价值

2.1 与竞品的差异化定位

表:钱江新城主要项目定位对比分析

项目

定位特点

目标客群

核心优势

来福士差异化机会

华润万象城

高端奢华、全业态

高端商务、家庭客群

奢侈品牌矩阵、规模优势

避开高端竞争,聚焦年轻时尚

高德商业广场

生活配套、休闲娱乐

周边居民、办公人群

便利性、社区服务

提升时尚度和体验感

波浪文化城

文化旅游、休闲体验

游客、本地家庭

文旅特色、公共空间

强化商业功能和潮流属性

2.2 定位逻辑演绎

来福士的新定位基于以下逻辑推导:

市场缺口分析:钱江新城缺乏专注年轻时尚群体的商业项目

客群需求洞察:25-35岁都市白领追求品质、社交和体验

项目特质匹配:来福士建筑时尚、业态灵活,适合打造社交空间

发展趋势顺应:体验经济、社交商业、夜间经济是未来方向

2.3 情感价值主张

新定位强调三大情感价值:

归属感:为都市青年提供社交归属和精神家园

前沿感:始终保持潮流前沿,满足探索和尝新欲望

愉悦感:通过丰富体验创造多维度的愉悦感受

目标客群重构与需求分析

1. 核心客群细分

基于"杭州时尚潮流社交目的地"的新定位,来福士需要重构其目标客群体系,形成更加精准的细分策略。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识别出三类核心客群,并对其特征和需求进行深度剖析。

1.1 都市时尚青年(25-35岁)——占比50%

人群画像深度解析:

都市时尚青年是来福士的核心目标客群,主要涵盖互联网从业者、创意产业工作者、金融行业新生代等新兴职业群体。这一群体年均收入在20-50万元之间,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5%),居住在城市核心区域或新兴高端社区。

消费行为特征:

数字化原生代:90%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消费信息,平均每日手机使用时间超过6小时

体验导向:72%的月消费支出用于体验型消费,而非实物购买

社交驱动:超过80%的消费决策受到社交圈层影响

品牌认知度高:能够识别并追求小众设计品牌,拒绝大众化标签

需求深度挖掘:

身份认同需求:寻求能够代表其生活态度和审美品位的消费场所

社交资本积累:需要通过打卡分享获得社交认同和话题资本

持续新鲜感:期待常来常新的商业内容和互动体验

文化参与感:渴望参与而非仅仅消费,希望成为文化创造的参与者

1.2 新兴家庭客群(30-40岁)——占比30%

人群画像深度解析:

这一群体处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期,通常有1-2个未成年子女,家庭年收入在40-80万元。他们多是双薪家庭,重视子女教育和生活质量,消费决策更加理性但愿意为品质支付溢价。

消费行为特征:

目的性消费:68%的到访有明确消费目的,但容易产生计划外消费

时间敏感型:珍惜有限的家庭时间,注重消费效率和质量

品质追求者:愿意为健康、安全、教育等支付30%以上的溢价

决策民主化:家庭消费决策通常由夫妻共同商议,儿童意见影响增大

需求深度挖掘:

一站式解决方案:希望在一个空间内满足多元化的家庭需求

教育成长支持:寻求优质的儿童教育和成长体验设施

家庭时光品质化:注重家庭共处时光的质量和记忆点创造

健康安全保证: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有极高要求

1.3 高端商务人士(35-50岁)——占比20%

人群画像深度解析:

这一群体多为企业高管、专业人士和创业者,个人年收入通常在80万元以上,具有频繁的商务往来和国际视野。他们对时间敏感,重视效率和服务品质。

消费行为特征:

价值导向:重视消费的性价比而非单纯价格,关注时间成本

品质敏感:具有高度品牌忠诚度,但只认可真正优质的品牌

社交属性强:70%的消费与商务社交或圈层维护相关

数字化依赖:偏好无缝连接的数字化服务体验

需求深度挖掘:

效率最大化:需要高效便捷的服务和消费体验

圈层认同:寻求能够体现身份和品位的消费场所

商务功能支持:需要配套的商务服务和设施

隐私保护:重视消费环境的私密性和专属性

表:核心客群消费特征对比分析

消费特征

都市时尚青年

新兴家庭客群

高端商务人士

消费动机

社交分享、自我表达

家庭需求、品质生活

效率提升、商务需要

消费时段

晚间和周末为主

周末全天分布

工作日为主

价格敏感度

中等(注重性价比)

较低(注重品质)

低(注重价值)

品牌偏好

潮流品牌、设计师品牌

知名品牌、品质品牌

奢侈品牌、高端品牌

决策影响因素

社交媒体推荐、朋友口碑

家庭需求、儿童喜好

品牌声誉、服务品质

2. 客群需求洞察

基于超过2000份有效问卷、50场深度访谈和消费行为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目标客群的深层需求特征,这些发现将为来福士的业态规划和空间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2.1 社交需求:85%的受访者将商业项目作为社交场所

社交需求的具体表现:

场景化社交:消费者需要适合不同社交场景的空间设计,包括2-4人的小聚空间、团体活动空间、偶然社交空间等

社交货币创造:72%的年轻客群需要通过消费获得可分享的社交内容(照片、视频、故事)

圈层化社交:不同客群期望与同类人群社交,避免客群混杂带来的不适感

活动导向社交:定期举办的主题活动成为社交由头,增加到访频次

数据支持:

每月参与商场社交活动2次以上的消费者,月均到访频次达到4.2次

具有良好社交空间的区域,顾客停留时间延长40%,消费额提高35%

70%的消费者愿意为优质的社交环境支付10-20%的溢价

2.2 体验需求:78%的消费者更看重体验而非单纯购物

体验需求的多维分析:

沉浸式体验:消费者渴望全身心投入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旁观或购买

学习型体验:68%的客群希望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或新体验

个性化体验:排斥标准化体验,追求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多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全方位体验设计

创新体验期待:

期待更多互动科技应用(AR试衣、智能导购、沉浸式展览)

希望参与创作过程(手作工坊、烹饪课程、设计工作坊)

追求文化深度体验(艺术讲座、设计师见面会、文化展览)

2.3 时间需求:夜间和周末消费意愿增强,64%希望延长营业时间

时间需求的具体分析:

夜间经济潜力:晚间6-10点的消费额占比从25%提升至35%,且继续增长

全时态运营需求:不同时段有不同消费需求,需要差异化运营策略

时间灵活性:消费者期望营业时间更加灵活,适应多样化作息

分时段需求特征:

工作日午间(11:00-14:00):高效简餐、快捷购物、商务会谈

工作日晚间(18:00-21:00):社交餐饮、娱乐体验、休闲购物

周末白天(10:00-18:00):家庭活动、体验课程、主题展览

周末晚间(18:00-22:00):朋友聚会、文化活动、夜间市集

2.4 数字化需求:72%消费者偏好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体验

数字化需求的具体内容:

无缝连接体验:期望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包括预约、支付、会员积分等

数据驱动个性化:希望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个性化推荐和服务

社交整合:数字化工具与社交平台整合,方便分享和互动

智能服务:期待AI导购、智能停车、无人支付等智能服务

数字化应用期待:

移动端整合服务(一站式APP解决所有需求)

线下体验线上延伸(线上预订、线下体验、线上分享)

数据赋能个性化(基于消费历史的个性化推荐)

社交功能整合(活动报名、朋友相约、内容分享)

表:客群需求优先级排序与应对策略

需求类型

需求强度

主要诉求

应对策略

预期效果

社交需求

⭐⭐⭐⭐⭐

社交空间、社交活动、社交内容

打造主题社交空间,定期举办社交活动

提升停留时间40%,增加复购率

体验需求

⭐⭐⭐⭐

沉浸式体验、学习体验、个性化体验

增加体验业态比例,引入创新体验项目

提高客单价25%,增强差异化

时间需求

⭐⭐⭐☆☆

延长营业时间、分时段运营、夜间经济

实施全时态运营策略,发展夜间经济

提升销售额30%,优化坪效

数字化需求

⭐⭐⭐⭐

线上线下融合、智能服务、个性化推荐

升级数字化平台,实现智能运营

提升运营效率,增强客户黏性

通过以上深度分析,来福士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目标客群需求,针对性地进行业态规划、空间设计和服务优化,确保定位升级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提升项目竞争力。

业态规划与品牌策略

1 业态重构规划

基于"杭州时尚潮流社交目的地"的新定位,来福士需要进行深度的业态重构,从传统的零售主导模式转向体验驱动的新型商业形态。通过精准的业态配比和内容创新,实现项目差异化竞争和效益提升。

1.1 零售业态:从60%优化至45%

调整策略:

零售业态虽然占比下降,但通过精选和优化,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重点发展三类零售业态:

设计师品牌集合区(占零售50%)

引入国内外新锐设计师品牌,打造"设计师品牌孵化平台"

设置pop-up专区,为新兴设计师提供试验空间

定期举办设计师沙龙和发布会,强化时尚话语权

潮流生活方式集合店(占零售30%)

引进类似"泡泡玛特"、"KNOWIN"等潮流集合店

聚焦Z世代喜爱的潮玩、服饰、配件等品类

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强化互动性和社交属性

品质生活精品店(占零售20%)

精选高品质生活家居、个性配饰等

注重产品独特性和设计感

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实施路径:

第一年完成30%的品牌调整,重点引入设计师品牌和潮流集合店

第二年完成60%调整,优化品类结构,提升零售坪效

第三年全面完成调整,零售坪效目标提升至8000元/㎡/月

1.2 餐饮业态:从25%提升至30%

调整策略:

餐饮业态不仅是消费功能,更是重要的社交载体和流量引擎:

主题餐厅集群(占餐饮40%)

引入具有强主题性的特色餐厅

注重环境设计和体验感

强化晚餐和夜间时段经营能力

社交餐饮空间(占餐饮30%)

发展外摆餐饮和开放式厨房

打造餐饮社交空间,促进互动交流

引入网红餐饮品牌,增强吸引力

特色美食市集(占餐饮30%)

B1层打造美食市集,聚集各地特色小吃

引入创新餐饮概念和国际化美食

提供多样化价格选择,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特色亮点:

打造"屋顶星空餐厅",利用屋顶空间设置观景餐厅

引入"主理人餐厅"概念,增强餐饮的故事性和独特性

发展"餐饮+娱乐"混合业态,延长消费时间

1.3 体验业态:从10%大幅提升至20%

体验业态是差异化核心,重点发展四类体验内容:

文化娱乐体验(占体验40%)

引入小型livehouse和艺术空间

打造多媒体互动艺术展览

设置文创工坊和手作体验区

科技互动体验(占体验30%)

VR/AR体验馆和电竞娱乐空间

引入沉浸式科技艺术体验

打造数字互动装置艺术区

亲子教育体验(占体验20%)

优质儿童教育机构和玩乐空间

亲子互动体验工作坊

家庭式娱乐体验项目

健康生活体验(占体验10%)

精品健身房和瑜伽工作室

健康生活体验馆

冥想和放松空间

创新亮点:

打造"体验实验室",定期更新体验内容

发展"付费体验会员制",提升体验业态收益

引入"体验课程+零售"模式,增强粘性

1.4 服务业态:保持5%但优化升级

服务业态虽占比不变,但进行质效升级:

个人护理服务:引入高端美容、造型工作室

生活配套服务:升级为特色生活服务

商务服务:增加共享办公和商务服务功能

表:业态调整实施阶段规划

阶段

时间节点

重点任务

预期目标

第一阶段

2024Q3-2025Q2

完成30%业态调整,引入首批创新业态

客流提升15%,销售额增长10%

第二阶段

2025Q3-2026Q2

完成60%业态调整,优化品牌组合

坪效提升至6000元/㎡/月

第三阶段

2026Q3-2027Q2

全面完成业态升级,完善体验内容

实现20%体验业态占比目标

2 品牌组合策略

2.1 首店经济强化

来福士将首店经济作为核心竞争优势,通过系统化策略保持市场新鲜度和吸引力。

首店引进目标:

年均引入15-20家城市首店,保持30%的首店比例

首店品牌成活率达到85%以上

首店品牌带动整体销售额提升25%

首店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估维度,确保首店质量:

品牌实力维度(权重30%)

品牌背景和创始团队

在其他城市的业绩表现

品牌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

市场匹配度(权重25%)

与来福士定位的契合度

目标客群需求匹配度

市场竞争差异化程度

运营能力(权重25%)

运营团队经验和能力

营销和推广计划

财务稳健性和投资预算

创新性(权重20%)

商业模式创新程度

产品和服务独特性

体验感和互动性设计

首店支持政策:

提供装修补贴和租金优惠期

纳入项目整体营销推广体系

提供销售数据和客群分析支持

设立首店孵化基金,支持创新尝试

2.2 品牌层级构建

采用"433"品牌结构,实现风险分散和活力平衡:

标杆品牌(40%)——稳定性保障

选择标准:具有市场认知度、业绩稳定、管理成熟

代表类型:国际二线品牌、国内知名品牌、成熟餐饮连锁

作用:提供稳定的租金收益和客流基础

成长品牌(30%)——增长性动力

选择标准:具有创新性、增长快速、适合目标客群

代表类型:新兴设计师品牌、网红餐饮、创新体验业态

作用:带来新鲜感和增长动力,吸引年轻客群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

   关注 10    返回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杭州来福士购物中心项目(三)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杭州来福士购物中心项目(一)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