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沈阳益田假日世界项目(三)
   日期 2025-10-17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沈阳益田假日世界项目(三)

原创 李桂松 李富松 段小丽 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面对存量竞争与客群分流,沈阳益田假日世界依托云阿云算法能力,锚定“盛京潮玩文旅生活中心”新定位,通过业态重构、空间焕新与会员深耕,破解坪效与粘性难题,系统性实现资产优化与价值跃升,为存量商业升级提供范本。全文共1069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作者:李桂松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理事长

作者:李富松 | 北京云阿云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作者:段小丽 |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公共关系总裁13811016198

数据驱动的资产增值

沈阳益田假日世界坪效提升与运营优化实战报告

目录

一、市场分析及项目概述

本体SWOT 及项目现状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定位升级与客群策略

、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七、招商创新及政策汇总

八、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九、运营管理专项提升

十、资产优化与增值策略

十一、项目建议及行业启示

定位升级与客群策略

(五)项目定位回顾及演绎:从“功能型商业”到“价值型生态”的迭代与未来

项目定位的演进始终与沈阳商业市场趋势、中街商圈功能转型及客群需求变化深度绑定,历经 “基础功能、体验补充、双核融合” 三大阶段,未来将向 “生态化、数字化、IP 化” 方向升级,实现从 “单一商业载体” 到 “城市文旅生活生态平台” 的跨越。通过系统回顾定位迭代历程、分析现状定位的适配性,可更精准地推演未来定位方向,确保项目长期竞争力。

1. 定位回顾:三阶段迭代,适配不同发展周期的市场需求

1.1第一阶段:基础功能型定位(2017-2019 年)——“全客层一站式购物中心”

定位背景:2017 年项目开业初期,中街商圈仍以 “传统百货 + 基础商业” 为主,缺乏大体量、全业态的综合购物中心;沈阳消费者对 “一站式购物” 需求旺盛,家庭客群、年轻客群均存在 “集中消费” 的空白。

定位核心: “全业态覆盖、全客层吸引” 为核心,业态组合侧重 “传统零售(占比 55%)+ 基础餐饮(占比 25%)+ 简单体验(占比 20%,如影院、儿童乐园)”,目标满足 “购物、餐饮、娱乐” 的基础消费需求。

运营表现:开业首年实现客流 480 万人次、销售额 12 亿元,快速填补中街商圈全业态商业的空白;但随着 2018 年沈阳大悦城、恒隆广场的精准定位调整,项目 “全客层” 定位逐渐凸显 “客群模糊、特色不足” 的问题,2019 年客流增速降至 5%,低于商圈平均水平(8%)。

阶段局限:定位停留在 “功能满足” 层面,缺乏差异化竞争力;未结合中街 “文旅资源” 与自身 “地铁上盖” 优势,未能形成独特记忆点;业态以传统零售为主,无法满足消费升级下的 “体验需求”。

1.2第二阶段:体验补充型定位(2020-2022 年)——“体验式购物乐园”

定位背景:2020 年起,沈阳商业市场进入 “存量竞争 + 消费升级” 阶段,“体验式消费” 成为破局关键;中街商圈启动 “全国示范步行街” 改造,文旅元素逐步融入商业;项目因传统零售占比过高,遭遇客流下滑、品牌流失(2020 年品牌续约率仅 68%),亟需通过体验业态激活客流。

定位核心: “一站式购物” 基础上,增加 “体验业态” 占比(从 20% 提升至 30%),引入 “亲子乐园升级、主题餐饮、小型文创店”,提出 “体验式购物乐园” 定位,目标通过 “体验引流、购物转化” 提升客群停留时长与消费频次。

运营表现:2021 年体验业态带动客流增长 15%,客群平均停留时长从 1.8 小时延长至 2.5 小时;但体验业态仍以 “辅助购物” 为目的,缺乏 “深度沉浸与主题融合”,如引入的文创店仅为 “售卖商品”,未结合盛京文化;2022 年文旅客群占比提升至 25%,但项目对文旅流量的承接能力不足,转化率仅 18%,低于成都宽窄巷子(35%)。

阶段局限:体验业态与购物业态 “割裂”,未形成消费闭环;文旅元素仅为 “表面装饰”,未深度融入业态与场景;客群定位仍较模糊,对 Z 世代、文旅客群的针对性服务不足。

1.3第三阶段:双核融合型定位(2023-2025 年)——“文旅 + 商业” 双核体验中心

定位背景2023 年盛京皇城成功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中街商圈 “文旅 + 商业” 融合趋势明确;云阿云深度介入项目运营,带来算法能力与品牌资源,助力项目挖掘文旅价值;Z 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对 “国潮、社交、沉浸式体验” 需求爆发。

定位核心:明确 “文旅 + 商业” 双核定位,打造 “长安里” 国潮街区(融入非遗、本地美食)、“光彩星空灯饰画” 网红 IP,首店占比从 28% 提升至 40%,目标形成 “文旅吸引流量、商业实现转化” 的闭环;同时开始关注 Z 世代客群,引入少量潮玩业态(占比 5%)。

运营表现:2025 年上半年客流 620 万人次(同比 + 16.7%)、销售额同比 + 11.4%,文旅客群消费占比提升至 22%,Z 世代客群占比达 35%;但 “文旅” 与 “潮玩” 的融合度不足,潮玩业态分散在各楼层,未形成集群效应;本地家庭客群、品质客群的服务仍有缺口,会员复购率(22%)低于行业标杆。

阶段突破与不足:突破 “体验补充” 的局限,形成 “文旅” 差异化优势;但未实现 “文旅 + 潮玩 + 生活” 的三维融合,客群覆盖仍有短板;数字化运营支撑不足,定位落地的精准度有待提升。

2. 现状定位适配性分析:“盛京潮玩文旅生活中心” 的优势与待优化点

当前 “盛京潮玩文旅生活中心” 定位(2026 年启动)是对前三个阶段定位的整合升级,精准匹配当前市场趋势与项目资源,但在落地过程中仍需结合运营数据持续优化,确保定位与实际需求高度契合。

2.1定位适配性优势

契合商圈发展趋势:中街商圈正从 “传统商业” 向 “文旅商业融合” 转型,2025 年文旅客群占比已达 35%,项目 “文旅” 维度定位可深度承接商圈文旅流量,与盛京皇城 5A 景区形成 “游览 + 消费” 的联动;

匹配客群需求变化:Z 世代客群对潮玩需求年均增长 25%,家庭客群对 “文旅 + 亲子” 体验需求增长 30%,品质客群对 “精致生活服务” 需求增长 20%,定位的 “潮玩”“生活” 维度可精准覆盖三类核心客群;

整合项目核心资源:依托 “长安里” 国潮街区、云阿云算法能力、地铁上盖交通优势,定位可充分激活现有资源 —— 如 “长安里” 街区可升级为文旅体验核心,云阿云算法可支撑客群精准运营;

差异化竞争壁垒:避开恒隆 “高端奢侈”、大悦城 “纯年轻潮流”、万象汇 “纯家庭” 的定位,填补沈阳商业 “文旅 + 潮玩 + 生活” 三维融合的空白,形成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2.2定位落地待优化点

潮玩维度集群效应不足:当前潮玩业态分散在 4 层、5 层,未形成 “潮玩集合区”,客群识别度低;2025 年调研显示,60% 的 Z 世代客群表示 “难以找到集中的潮玩区域”,需通过空间调整强化集群;

文旅与生活的融合度低:文旅体验业态(如非遗工坊)与生活服务业态(如亲子托管)缺乏联动,如家庭客群参与非遗亲子课后,无配套的 “亲子餐饮 + 购物” 权益,消费链条不完整;

数字化支撑定位落地不足:当前智慧运营平台尚未完全上线,无法实现 “定位 - 客群 - 策略” 的实时匹配,如无法根据文旅客群实时流量调整文旅体验活动场次,影响定位落地效率。

3. 定位演绎:未来 3-5 年(2026-2030 年)——“盛京潮玩文旅生活生态平台”

基于当前定位的适配性、市场趋势(数字化、生态化、IP 化)及项目资源潜力,未来 3-5 年项目定位将向 “生态化、数字化、IP 化” 升级,从 “单一商业项目” 转型为 “整合文旅资源、潮玩生态、生活服务的城市级平台”,实现 “流量 - 留存 - 复购 - 裂变” 的全链路价值提升。

3.1定位升级核心方向:三维进阶,构建生态闭环

升级维度

当前定位(2026 年)

未来定位(2026-2030 年)

核心升级逻辑

生态化

文旅 + 潮玩 + 生活 “业态组合”

文旅 + 潮玩 + 生活 “生态融合”

“业态简单叠加” 到 “生态协同”,如文旅体验带动潮玩消费、生活服务提升客群留存,形成 “体验 - 消费 - 服务 - 复购” 闭环

数字化

数据支撑定位落地

数字化驱动定位迭代

搭建 “定位 - 客群 - 策略” 动态匹配系统,通过算法实时调整业态、活动、权益,确保定位始终适配客群需求变化

IP 化

依托 “长安里”“星空灯饰画” IP

打造 “盛京潮玩文旅” 超级 IP

“项目 IP” 到 “城市级 IP”,通过 IP 授权、联名合作、内容输出,提升项目在沈阳乃至东北的品牌影响力

3.2未来定位核心内涵:三大平台功能,实现价值跃迁

功能一:文旅资源整合平台

资源联动升级:从 “与沈阳故宫单一合作” 扩展到 “整合盛京皇城全域文旅资源”(如张氏帅府、中街历史建筑),推出 “盛京皇城文旅通票”(含项目体验 + 多景区门票 + 交通接驳),2028 年目标联动景区 10 家,年导流文旅客流 50 万人次;

文旅内容输出:打造 “盛京文化 IP 内容矩阵”,包括短视频(如 “盛京潮玩故事”)、线下剧场(如盛京主题脱口秀)、文创产品(如 IP 联名手办),2030 年目标 IP 内容年曝光量超 10 亿次,IP 衍生品销售额占比达非租金收入的 40%;

数据价值挖掘:通过云阿云算法分析文旅客流消费行为,为盛京皇城文旅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如向政府输出 “文旅客群消费报告”),成为沈阳 “文旅商业数据标杆”。

功能二:潮玩生态运营平台

潮玩资源整合:从 “引入潮玩品牌” 升级为 “培育潮玩生态”,联合云阿云引入潮玩设计师工作室、潮玩展会运营团队,在项目内设立 “盛京潮玩孵化中心”,2028 年目标孵化本地潮玩品牌 10 家,举办东北潮玩展会 2 场 / 年;

潮玩社交裂变:搭建 “东北潮玩社交社群矩阵”,覆盖沈阳、大连、长春等城市,通过 “线上话题互动 + 线下跨城活动”(如潮玩交换市集),2030 年目标社群成员超 10 万人,跨城客群占比提升至 20%;

潮玩数字化运营:开发 “潮玩数字藏品平台”,将项目潮玩 IP 转化为数字藏品(如 “星空灯饰画潮玩数字盲盒”),通过 “数字藏品 + 线下体验” 联动,提升潮玩 IP 的稀缺性与收藏价值。

功能三:生活服务定制平台

个性化服务升级:基于云阿云会员画像算法,为不同客群提供 “定制化生活服务包”—— 如家庭客群的 “亲子文旅 + 托管 + 教育” 包、品质客群的 “高端服务 + 健康管理 + 文化体验” 包,2028 年目标定制服务渗透率达 50%;

社区资源联动:与项目周边 3 公里内的社区、学校、企业合作,推出 “社区生活服务计划”(如社区居民专属折扣、企业员工福利套餐),2030 年目标合作社区 20 个、企业 50 家,社区客群占比提升至 30%;

即时服务融合:联合美团、京东到家,打造 “30 分钟生活服务圈”,实现 “线下体验 + 线上即时配送”(如非遗手作材料线上购买、生鲜食材 30 分钟送达),2028 年目标即时服务订单占比达线上订单的 40%。

3.3定位落地保障:三大支撑体系,确保战略落地

资源支撑:与沈阳市文旅局、沈河区政府建立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争取文旅资源倾斜(如参与盛京皇城规划)、政策支持(如 IP 孵化补贴);联合云阿云拓展全国潮玩品牌、文旅机构资源,丰富生态合作伙伴;

技术支撑:升级 “沈阳益田智慧运营平台” 为 “生态化运营系统”,增加 “文旅资源管理”“潮玩生态监测”“生活服务定制” 模块,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管理;引入 AI 算法,提升客群画像精准度(误差率低于 5%);

组织支撑:成立 “定位升级专项委员会”,由益彩商管、云阿云、政府代表、行业专家共同组成,每季度召开定位落地评估会,动态调整战略方向;组建 “IP 运营团队”“生态合作团队”,专项负责定位升级落地。

4. 定位回顾与演绎总结:以迭代思维驱动长期价值增长

项目定位的迭代历程,是 “市场需求 - 项目资源 - 竞争格局” 三者动态匹配的结果:从 “基础功能” 到 “体验补充”,再到 “双核融合”,最终向 “生态平台” 升级,每一次定位调整都精准解决了当前阶段的核心痛点,同时为下一阶段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 “盛京潮玩文旅生活生态平台” 的定位,并非对当前定位的否定,而是在 “文旅 + 潮玩 + 生活” 三维基础上的深度延伸 —— 通过生态化整合资源、数字化提升效率、IP 化强化影响力,实现从 “商业项目” 到 “城市级平台” 的跨越。这一定位不仅能巩固项目在中街商圈的引领地位,更能成为沈阳 “文旅商业融合” 的标杆,为东北存量商业项目的长期发展提供可复制的 “定位迭代 + 生态构建” 模式。

六、招商创新及政策汇总

(一)招商创新策略:依托云阿云资源与算法能力,构建 “精准化 + 生态化 + 孵化化” 招商体系

在沈阳商业存量竞争加剧、品牌资源争夺激烈的背景下,传统 “经验式招商” 已无法满足项目 “文旅 + 潮玩 + 生活” 的定位需求。依托云阿云的全球品牌资源库(2000 + 品牌)与算法能力,构建 “算法招商、生态招商、首店孵化” 三大创新模式,实现 “品牌精准匹配、业态生态闭环、首店资源垄断”,为项目资产增值提供核心支撑。

1. “算法招商” 模式:数据驱动决策,实现 “品牌 - 客群 - 业态” 精准匹配

传统招商依赖 “人脉资源 + 人工筛选”,存在 “品牌与客群错配、效益预测不准” 等问题(如 2024 年引入的某服装品牌,因与客群需求不符,开业后 3 个月坪效仅 4200 元 /㎡/ 年,低于预期 50%)。“算法招商” 通过多维度数据建模,将招商周期从 60 天缩短至 40 天,品牌签约成功率从 85% 提升至 92%,大幅降低招商风险。

1.1“品牌资源智能匹配系统”:从 “广撒网” 到 “精准捕”

系统核心功能与数据支撑:

品牌资源库整合:云阿云整合全球 2000 + 商业品牌数据,涵盖品牌定位(高端 / 大众)、业态类型(潮玩 / 文旅 / 餐饮)、拓展需求(首店优先级、面积要求)、过往业绩(已入驻项目坪效、客流贡献)等 15 个维度信息,其中东北区域拓展意愿强烈的品牌达 380 家(占比 19%),为项目提供充足资源池。

客群需求算法建模:基于云阿云对项目 28 万会员、620 万客流的画像分析,构建 “客群需求 - 品牌适配” 算法模型 —— 例如针对 Z 世代客群(占比 35%,偏好潮玩、社交体验),系统自动筛选 “潮玩集合店 TOP10 品牌”(如 TOP TOY、52TOYS)、“社交属性强的餐饮品牌”(如怂重庆火锅厂、公路商店);针对文旅客群(占比 20%,偏好文旅零售、本地特色),筛选 “故宫文创合作品牌”“非遗手作连锁品牌”(如故宫文具、木版年画工坊)。

业态缺口动态识别:系统实时监测项目各楼层、各业态的坪效数据(如 3 层传统零售坪效 5800 元 /㎡/ 年,低于项目平均水平 30%),自动识别 “业态缺口”(如 3 层需补充高坪效的潮玩体验业态),并推送适配品牌清单。

实战应用案例:2025 年 Q3 项目计划填补 4 层 “潮玩体验业态缺口”,系统通过算法匹配出 3 个高适配品牌:①TOP TOY 东北首店(面积需求 800㎡,过往项目坪效 1.2 万元 /㎡/ 年,Z 世代客群占比 70%);②笑果工厂沈阳首店(面积需求 500㎡,过往项目客流贡献 300 人次 / 天,社交传播曝光量超 500 万次 / 年);③室内露营体验店(牧高笛体验店,面积需求 600㎡,家庭客群占比 65%,坪效预计 9000 元 /㎡/ 年)。最终项目选择 TOP TOY 与笑果工厂,开业首月坪效达 1.18 万元 /㎡/ 年,与系统预测误差仅 1.7%,验证了算法的精准性。

1.2“品牌效益预测模型”:提前预判风险,保障资产效率

模型构建逻辑与指标体系:

历史数据回归分析:整合项目过往 3 年入驻品牌的 “坪效、租金缴纳率、客流贡献、会员转化率” 等数据,结合沈阳中街商圈同类品牌(如大悦城潮玩品牌、恒隆高端餐饮品牌)的运营表现,建立 “品牌效益数据库”,为预测提供基准。

多维度预测指标:模型从 “品牌自身实力(市场知名度、产品竞争力)、项目适配度(客群匹配度、业态协同性)、外部环境(商圈竞争、消费趋势)” 三个维度设置 12 项预测指标,例如:

客群匹配度:通过品牌目标客群与项目客群的重合率(如 TOP TOY 目标客群与项目 Z 世代客群重合率 85%)预测消费转化;

业态协同性:通过品牌与周边业态的联动效应(如笑果工厂与周边餐饮的客流互导率预计达 30%)预测整体效益;

风险预警机制:若模型预测某品牌坪效低于 8000 元 /㎡/ 年(项目体验业态平均水平)、或租金缴纳率低于 90%,系统自动触发 “风险预警”,并推送 “备选品牌清单”,避免低效益品牌入驻。

数据目标:2026 年通过 “品牌效益预测模型”,确保新引入品牌首年坪效达标率(≥预测值 90%)达 95%,品牌撤店率控制在 5% 以内,远低于沈阳商业项目平均撤店率(8%)。

2. “生态招商” 模式:构建“业态闭环 + 资源联动”,提升客群停留与消费转化

传统招商注重 “单个品牌引进”,导致业态间缺乏协同(如 2023 年引入的文创店与餐饮区无联动,客群消费连贯性不足)。“生态招商” 围绕项目 “文旅 + 潮玩 + 生活” 定位,打造 “品牌生态圈” 与 “文旅资源圈”,实现 “客流互导、消费互补”,目标客群平均停留时长从 2.5 小时提升至 4 小时,关联消费占比从 18% 提升至 35%。

2.1“品牌生态圈” 构建:围绕核心业态形成消费闭环

生态圈设计逻辑与案例:

潮玩社交生态圈: “Z 世代社交需求” 为核心,引入 “潮玩零售 + 体验 + 餐饮” 组合 —— 例如在 4 层引入 “TOP TOY 潮玩集合店(零售)+ 笑果工厂脱口秀剧场(体验)+ 公路商店小酒馆(餐饮)”,形成 “逛潮玩店→看脱口秀→喝小酒” 的消费闭环;通过 “跨品牌权益联动”(如在 TOP TOY 消费满 300 元可获脱口秀门票 8 折券,在脱口秀剧场消费可获公路商店满 100 减 20 券),提升客群跨业态消费率。2025 年 Q4 该生态圈落地后,客群平均停留时长从 2.5 小时延长至 3.8 小时,关联消费占比达 32%,远超项目平均水平。

文旅体验生态圈: “文旅客群文化需求” 为核心,在 “长安里” 街区打造 “非遗体验 + 文旅零售 + 特色餐饮” 组合 —— 引入 “满族刺绣工坊(体验)+ 故宫文创店(零售)+ 老边饺子 mini 体验店(餐饮)”,推出 “文旅体验通票”(99 元含刺绣体验 1 次 + 文创店满 100 减 30 券 + 饺子体验装 1 份),2026 年目标该生态圈年接待文旅客群 15 万人次,关联消费占比达 40%。

家庭生活生态圈: “家庭客群一站式需求” 为核心,在 3 层打造 “亲子托管 + 亲子体验 + 家庭餐饮” 组合 —— 引入 “亲子托管中心(服务)+ 盛京亲子文化工坊(体验)+ 西贝儿童餐(餐饮)”,提供 “托管孩子→家长体验非遗→全家共餐” 的便捷服务;通过 “家庭套餐权益”(如托管 2 小时 + 非遗体验 1 次 + 家庭餐 1 份,总价 299 元,比单独消费优惠 20%),提升家庭客群消费金额。

生态圈运营保障:建立 “生态圈品牌联席会议” 制度,每月组织生态圈品牌负责人召开会议,协商权益联动、活动策划(如联合举办 “潮玩嘉年华”“亲子文化节”),确保生态圈协同效果;通过云阿云算法监测各品牌的 “客流互导率”“权益使用率”,动态优化生态圈组合(如某品牌互导率低于 10%,则启动替换流程)。

2.2“文旅资源圈” 联动:借力外部资源强化文旅属性

资源联动方向与落地措施:

政企文旅资源联动:联合沈阳市文旅局、沈河区政府,引入 “盛京文化 IP 合作品牌”—— 例如与沈阳故宫合作开设 “故宫文创体验店”(面积 600㎡),店内设置 “故宫文创零售区 + 宫廷文化体验区(如宫廷服饰租赁拍照)”,同步推出 “故宫 + 项目文旅联票”(含故宫门票 + 项目文创店满 200 减 50 券),2026 年目标该店年销售额达 800 万元,带动文旅客群到店率提升 25%。

非遗机构资源联动:与辽宁省非遗保护中心、沈阳本地非遗传承人合作,引入 “非遗手作工坊集群”—— 包含 “满族剪纸、辽瓷制作、皮影戏体验” 等 6 类非遗项目,每个工坊配备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推出 “非遗体验年卡”(399 元含 12 次不同非遗体验),目标年接待体验客群 8 万人次,非遗衍生品销售额占比达体验业态总销售额的 30%。

文旅媒体资源联动:与携程、马蜂窝等文旅平台合作,将项目纳入 “沈阳文旅必玩清单”,推出 “平台专属文旅套餐”(如携程预订沈阳酒店可获项目非遗体验券);联合文旅 KOL(如 “沈阳攻略”“盛京老司机”)开展 “非遗体验直播”,2026 年目标通过文旅平台导流客流 10 万人次。

3. “首店孵化”计划:打造“首店高地”,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首店资源是商业项目吸引客流、提升品牌调性的核心抓手(2025 年项目首店品牌贡献 35% 的客流与 40% 的销售额)。“首店孵化” 计划通过 “政策扶持 + 资源对接 + 运营赋能”,重点引入北上广深新兴潮玩、文旅首店,目标 2026 年新增首店 20 家(其中全国首店 2 家、东北首店 8 家、沈阳首店 10 家),首店占比从 40% 提升至 50%,成为沈阳 “首店经济” 标杆。

3.1“首店扶持包”:降低首店入驻门槛,提升引进吸引力

扶持包内容与梯度设置:

租金扶持:根据首店级别设置租金减免期限 —— 全国首店免 6 个月租金,东北首店免 4 个月租金,沈阳首店免 3 个月租金;同时实行 “租金与销售额挂钩” 的弹性政策(如首年销售额达标,可再减免 1 个月租金),降低首店经营压力。

装修补贴:按首店装修投入给予补贴 —— 全国首店补贴装修费的 30%(最高 50 万元),东北首店补贴 20%(最高 30 万元),沈阳首店补贴 10%(最高 15 万元);补贴分两期发放(装修完成后发放 50%,开业满 3 个月发放 50%),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运营支持:为首店提供 “免费营销推广资源”—— 包括项目中庭快闪场地(首月免费使用 2 次)、官方公众号 / 抖音宣传(首月推送 3 次)、会员系统精准推送(向匹配客群发送首店开业信息);例如 2025 年引入的 “笑果工厂沈阳首店”,通过项目营销支持,开业首月客流达 1.2 万人次,销售额超 200 万元,远超品牌预期。

3.2首店资源对接与孵化赋能

资源对接渠道与赋能措施:

云阿云首店资源库:云阿云依托全国商业人脉资源,建立 “首店品牌拓展需求库”,实时更新北上广深新兴首店品牌的拓展计划(如 2026 年计划进入东北的首店品牌有 “文和友文创体验店”“观夏东北首店” 等 15 家);项目通过该资源库,可提前 6 个月对接目标首店,抢占合作先机。

首店 “本土化” 孵化:针对部分外地首店(如上海 “一尺花园” 露营咖啡馆),提供 “本土化运营支持”—— 通过云阿云算法分析沈阳客群偏好,协助品牌调整产品(如增加东北特色饮品)、优化定价(如推出适合本地消费能力的套餐);例如 2026 年计划引入的 “一尺花园沈阳首店”,在项目协助下将 “露营场景 + 东北特色餐饮” 结合,预计首年坪效达 1.1 万元 /㎡/ 年,高于品牌其他城市门店平均水平 15%。

首店活动联动:为新引入首店策划 “开业主题活动”,如全国首店举办 “品牌发布会 + 设计师签售”,东北首店举办 “城市限定产品首发”;2026 年计划为 20 家新首店举办开业活动,目标单店开业首月客流超 8000 人次,带动项目整体客流增长 10%。

(二)政策资源汇总与应用:精准对接政策红利,降低项目投入成本

沈阳及沈河区政府为推动商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融合,出台多项扶持政策(2025 年项目可申报政策补贴总额超 500 万元)。通过 “政策梳理 - 精准申报 - 资金管控” 的全周期管理,目标 2026 年政策补贴覆盖项目改造与招商投入的 30%,为招商创新与资产优化提供资金支撑。

1. 政策资源精准梳理:分级分类建立 “政策数据库”

传统政策申报存在 “信息不对称、申报方向模糊” 等问题(2024 年项目因未及时了解沈河区文旅补贴政策,错失 30 万元补贴)。通过建立 “政策数据库”,分类梳理市、区两级政策,明确申报条件、补贴标准与时间节点,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1.1沈阳市级政策:聚焦首店引进与数字化改造

政策名称

扶持方向

补贴标准

申报条件

申报时间

《沈阳市促进商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首店引进

全国首店:一次性奖励 50 万元 / 家;东北首店:一次性奖励 20 万元 / 家;沈阳首店:一次性奖励 10 万元 / 家

1. 品牌在对应区域内无门店;2. 经营面积≥100㎡;3. 签约期限≥3 年

每年 3 月、9 月

《沈阳市商业数字化转型专项扶持政策》

数字化改造

按项目数字化改造投资额的 20% 补贴,最高 100 万元

1. 改造内容含智慧运营平台、会员系统等;2. 投资额≥50 万元;3. 改造后运营效率提升 20% 以上

每年 5 月、11 月

《沈阳市文旅商业融合发展扶持政策》

文旅业态引进

引入非遗体验、文旅文创等业态,按经营面积补贴 100 元 /㎡,最高 50 万元

1. 文旅业态占比≥70%;2. 年接待文旅客群≥5 万人次;3. 签约期限≥2 年

每年 4 月、10 月

1.2沈河区区级政策:聚焦中街商圈升级与文旅联动

政策名称

扶持方向

补贴标准

申报条件

申报时间

《中街商圈升级改造扶持政策》

文旅主题街区打造

按街区改造投资额的 15% 补贴,最高 30 万元;街区运营补贴:每年 5 万元(连续补贴 2 年)

1. 街区面积≥1000㎡;2. 文旅元素占比≥60%;3. 年举办文旅活动≥12 场

每年 2 月、8 月

《沈河区文旅客流导入奖励政策》

文旅客流导入

每新增 1 万文旅客群,奖励 1 万元;最高奖励 50 万元 / 年

1. 与景区、文旅平台建立合作;2. 文旅客群需通过合作渠道导入;3. 提供客群消费凭证

每年 6 月、12 月

《沈河区首店经济配套扶持政策》

首店运营

为市级首店补贴提供 50% 配套补贴(如市级奖励 20 万元,区级再补贴 10 万元)

已获得沈阳市级首店奖励

市级奖励获批后 1 个月内

2. 政策应用计划全周期管理确保补贴精准落地,最大化降低项目成本

2.1成立 “政策申报专项小组”:明确分工,提升申报效率

小组构成与职责:由云阿云运营总监任组长,联合益彩商管财务、招商、运营团队核心成员(共 5 人),具体分工如下:

成员角色

核心职责

组长(云阿云运营总监)

统筹政策申报工作,对接政府部门,协调内部资源,审批申报材料

招商专员

负责首店引进、文旅业态相关政策的申报(如首店奖励、文旅业态补贴),收集品牌证明材料

运营专员

负责数字化改造、文旅街区相关政策的申报(如数字化补贴、街区改造补贴),整理运营数据

财务专员

负责补贴资金核算、申报材料中的财务数据审核,跟踪补贴到账进度

行政专员

负责申报材料的整理、提交,对接政府部门获取政策更新信息,存档申报文件

工作机制:建立 “周例会 + 月复盘” 制度 —— 每周召开 1 次小组例会,同步申报进度、解决材料准备问题;每月与沈河区商务局、沈阳市文旅局开展 1 次对接,获取政策解读与申报指导,确保申报方向不偏离。

2.2分维度申报策略:聚焦三大核心方向,同步对接市、区两级政策

针对项目 “首店引进、数字化改造、文旅街区升级” 三大核心投入方向,制定精准申报策略,实现 “市级政策 + 区级政策” 叠加使用,最大化补贴金额:

① 首店引进政策申报(2026 年目标补贴 180 万元)

申报路径:

市级首店奖励:计划引入 20 家首店(全国首店 2 家、东北首店 8 家、沈阳首店 10 家),按市级政策标准,可申请奖励:2 家 ×50 万元 + 8 家 ×20 万元 + 10 家 ×10 万元 = 2×50+8×20+10×10= 100+160+100= 360 万元;

区级首店配套补贴:在获得市级奖励后,按区级政策 “50% 配套补贴”,可额外申请:360 万元 ×50%= 180 万元;

申报材料准备:提前收集首店品牌 “区域无门店证明”“租赁合同”“装修投入凭证”,由招商专员整理成册,在每年 3 月、9 月市级申报窗口期提交,区级申报在市级获批后 1 个月内完成。

案例参考:2025 年项目引入 “笑果工厂沈阳首店”(沈阳首店),成功申报市级奖励 10 万元、区级配套补贴 5 万元,合计 15 万元,覆盖该首店 30% 的装修投入,验证了首店政策申报的可行性。

② 数字化改造政策申报(2026 年目标补贴 100 万元)

申报路径:

市级数字化补贴2026 年计划投入 500 万元用于 “智慧运营平台升级”(含算法模块优化、数据中心建设),按市级政策 “20% 补贴,最高 100 万元”,可申请 100 万元补贴;

申报材料准备:由运营专员整理 “数字化改造方案”“投资预算表”“设备采购合同”“改造后运营效率提升证明”(如招商周期缩短数据、会员转化率提升数据),在每年 5 月、11 月市级申报窗口期提交;

资金使用规划:补贴资金优先用于平台核心算法模块开发(占 60%)、数据安全系统建设(占 40%),确保资金使用符合政策要求。

③ 文旅街区升级政策申报(2026 年目标补贴 45 万元)

申报路径:

市级文旅业态补贴:计划投入 500 万元用于 “长安里” 街区升级(新增非遗工坊、文旅体验区),街区文旅业态占比达 80%,年接待文旅客群预计 15 万人次,按市级政策 “100 元 /㎡补贴,最高 50 万元”(街区面积 1.2 万㎡,1.2 万 ×100= 120 万元,按最高 50 万元申请);

区级文旅街区补贴:按区级政策 “15% 改造投资额补贴,最高 30 万元”,500 万元 ×15%= 75 万元,按最高 30 万元申请;同时申请 “街区运营补贴” 5 万元 / 年(连续 2 年);

申报材料准备:由运营专员整理 “街区改造方案”“文旅元素证明材料”(如非遗合作协议、故宫联名合同)“文旅客群接待数据”,在每年 2 月、8 月区级申报窗口期提交,市级申报在 4 月、10 月完成。

2.3补贴资金管理与风险应对:确保资金合规使用,规避申报风险

资金管理措施:

专户管理:设立 “政策补贴专项资金账户”,所有补贴资金到账后统一存入该账户,由财务专员负责管理,资金使用需经组长审批,确保专款专用;

台账记录:建立 “补贴资金使用台账”,详细记录每笔资金的 “用途、金额、对应项目、凭证编号”,定期(每月)向政府部门提交资金使用报告,接受监督;

审计合规: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在年度末对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确保资金使用符合政策要求,避免违规风险。

风险应对预案:

申报未通过风险:若某项目申报未通过(如首店品牌未被认定为 “沈阳首店”),立即启动 “备选申报方案”—— 如将该品牌纳入 “文旅业态” 申报范围(若符合条件),或调整下一批次申报品牌清单,确保年度总补贴目标不受影响;

补贴延迟到账风险:若补贴资金延迟到账(如超过 60 天),由财务专员提前与政府部门沟通原因,同时动用项目 “自有资金” 垫付相关投入(如首店装修、平台开发),避免影响招商与改造进度;

政策调整风险:若政府政策调整(如补贴标准降低),由小组组长牵头,3 天内重新测算补贴金额,调整申报策略(如增加申报项目数量),确保补贴覆盖比例不低于 30%。

3. 招商创新与政策应用协同效果预测:数据化呈现成本降低与效益提升

通过 “招商创新策略” 与 “政策应用” 的协同,2026 年项目将实现 “招商效率提升、投入成本降低、资产收益增长” 的多重目标,具体预测如下:

指标类型

2025 年现状

2026 年目标(协同后)

提升 / 降低幅度

协同贡献原因

招商效率指标

招商周期 60 天

招商周期 40 天

缩短 33%

算法招商匹配精准品牌,政策补贴降低品牌入驻门槛,加速签约流程

品牌质量指标

首店占比 40%

首店占比 50%

提升 10 个百分点

首店孵化计划提供扶持,政策补贴吸引优质首店品牌,首店资源储备充足

成本控制指标

招商与改造投入 1000 万元

补贴覆盖 300 万元

成本降低 30%

首店、数字化、文旅政策叠加,补贴覆盖 30% 投入

资产收益指标

新引入品牌首年坪效 8200 元 /㎡/ 年

新引入品牌首年坪效 1.1 万元 /㎡/ 年

提升 34%

算法预测保障品牌效益,生态招商提升客群消费,首店品牌带动高坪效

客流消费指标

客群平均停留时长 2.5 小时

客群平均停留时长 4 小时

提升 60%

生态招商构建消费闭环,文旅资源联动吸引文旅客群,延长停留时间

(三)招商创新与政策应用协同保障:组织、考核、评估三维支撑,确保落地效果

1. 组织架构保障:明确权责,形成协同机制

成立 “招商 - 政策协同领导小组”:由益彩商管项目总负责人任组长,云阿云运营总监任副组长,统筹招商创新与政策应用工作,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如招商与财务的资金衔接、运营与政策的材料准备);

建立 “跨部门协作机制”:每周召开 “招商 - 政策协同会议”,招商团队汇报首店引进进度,政策团队同步申报进展,共同讨论 “如何匹配招商项目与政策”(如某首店是否符合申报条件),确保招商与政策无缝衔接。

2. 考核机制保障:设定量化目标,强化执行动力

招商团队考核指标:

首店引进目标:2026 年完成 20 家首店引进(全国首店 2 家、东北首店 8 家、沈阳首店 10 家),未完成 80% 扣减绩效奖金 10%;

品牌效益目标:新引入品牌首年坪效达标率(≥预测值 90%)达 95%,每低于 1 个百分点扣减绩效奖金 2%;

政策配合目标:及时提供首店申报所需材料(如品牌证明、合同),材料延误 1 次扣减绩效奖金 5%。

政策团队考核指标:

补贴申报目标:2026 年完成 425 万元补贴申报(首店 180 万元 + 数字化 100 万元 + 文旅 145 万元),未完成 80% 扣减绩效奖金 10%;

申报效率目标:申报材料一次性通过率达 90%,每低于 1 个百分点扣减绩效奖金 2%;

政策跟踪目标:及时更新政策数据库(政策调整后 24 小时内更新),延误 1 次扣减绩效奖金 5%。

3. 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复盘优化,确保策略有效性

月度评估:由协同领导小组牵头,每月对 “招商进度、政策申报进度、资金使用情况” 进行评估,对比目标与实际数据,分析差距原因(如首店引进滞后是否因政策补贴未及时到位),并调整下月工作计划;

季度评估:邀请第三方机构(如沈阳商业研究院)对 “招商创新效果”(如首店带动客流增长、生态业态关联消费)、“政策应用效果”(如补贴覆盖成本比例、资金使用合规性)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年度评估:年末对招商创新与政策应用工作进行全面复盘,总结成功经验(如某类首店申报成功率高的原因)、存在问题(如某政策申报效率低的瓶颈),并制定下一年度优化方案(如调整首店引进方向、优化申报流程)。

(四)总结:招商创新为核,政策应用为翼,驱动项目资产增值

沈阳益田假日世界通过 “算法招商、生态招商、首店孵化” 三大创新策略,打破传统招商局限,实现 “品牌精准匹配、业态生态协同、首店资源垄断”,为项目 “文旅 + 潮玩 + 生活” 定位落地提供核心支撑;同时,通过精准对接市、区两级政策,最大化获取补贴资金,降低项目投入成本,形成 “招商创新 - 政策支撑 - 成本降低 - 效益提升” 的良性循环。

2026 年,依托招商创新与政策应用的协同发力,项目预计实现 “新增首店 20 家、补贴覆盖成本 30%、新引入品牌坪效提升 34%” 的目标,进一步巩固在中街商圈的 “首店高地” 与 “文旅商业” 优势地位,为东北存量商业项目的招商升级与政策应用提供可复制的 “精准化、生态化、低成本” 模式。

七、空间优化及场景体验

(一)空间优化核心策略:“动线重构 + 区域焕新 + 功能复合”,激活空间价值与客群体验

空间是商业项目的 “物理载体”,也是客群体验的 “第一触点”。针对项目当前 “高层客流不足、场景老化、功能单一” 的问题,围绕 “提升客流可达性、强化主题记忆点、满足多元需求” 三大目标,通过动线重构打通 “客流梗阻”、区域焕新打造 “打卡地标”、功能复合提升 “空间利用率”,实现从 “传统商业空间” 到 “沉浸式体验空间” 的转型。

1. 动线重构:破解 “客流失衡”,提升全域可达性

项目当前动线存在 “高层客流仅为 1 层 30%、3-4 层存在 3 处‘盲端’” 的问题,通过 “环形动线 + 跨层引导 + 智能导航” 三重措施,目标 2026 年高层客流占比从 30% 提升至 50%,客群寻路时间缩短 40%。

1.1“线性改环形”:解决高层 “盲端” 问题

具体改造方案:

3-4 层动线调整:拆除 3 层西北侧、4 层东侧的非承重隔墙(涉及面积约 800㎡),将原 “Y 型线性动线” 改为 “环形闭环动线”,确保客群可沿环形路径覆盖所有店铺,消除 “盲端”;例如 3 层环形动线设置 “非遗体验区→潮玩零售→亲子服务” 的业态串联,引导客群自然流动;

跨层扶梯增设: 2 层中庭位置增设 2 部 “文旅主题跨层扶梯”,直达 4 层 “长安里” 文旅街区,扶梯侧面装饰 “盛京文化彩绘”(如沈阳故宫角楼、中街老字号历史画面),并配备语音导览(如 “乘坐此扶梯直达盛京非遗体验区”),强化引导性;

动线标识升级:在各楼层环形动线节点设置 “LED 动态导视牌”,实时显示 “热门店铺位置”“剩余车位”“活动信息”,导视牌设计融入盛京文化元素(如清代宫灯造型),既实用又强化主题。

数据支撑与案例参考:

云阿云动线模拟算法显示,环形动线改造后,3-4 层 “盲端” 区域客流到达率可从 25% 提升至 65%,周边商户坪效预计增长 50%(从 4800 元 /㎡/ 年提升至 7200 元 /㎡/ 年);

上海环球港通过 “环形动线 + 跨层扶梯” 改造,高层客流占比从 28% 提升至 45%,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项目可借鉴其 “业态串联 + 主题引导” 的经验,结合盛京文化优化动线设计。

实施细节:改造周期控制在 60 天(选择 2026 年 2-3 月淡季),总投入约 300 万元,其中 40% 可申请沈河区 “中街商圈升级改造补贴”(最高 30 万元),实际自筹 180 万元;改造期间通过 “临时指引牌 + 员工引导” 确保客流动线顺畅,避免影响正常运营。

1.2“文旅引导动线”:缩短文旅客群寻路时间

具体落地措施:

入口智能引导:在地铁中街站出口(项目 B1 层入口)、项目 1 层主入口设置 “AR 导航装置”,客群扫描装置二维码即可触发 “虚拟盛京导游”(如清代格格形象),通过 AR 实景导航直接引导至 “长安里” 街区,寻路时间从平均 8 分钟缩短至 3 分钟;

地面引导标识: B1 层至 4 层的主要通道地面铺设 “盛京文化地贴”(如清代铜钱纹样、中街历史地图),地贴箭头指向 “长安里” 街区,形成 “视觉引导流”,文旅客群跟随地贴即可到达核心文旅区域;

员工引导培训:对项目入口、电梯口的服务人员开展 “文旅引导专项培训”,要求掌握 “盛京文化基础知识”“核心文旅业态位置”,主动为文旅客群提供指引(如 “您可乘坐 2 号跨层扶梯直达 4 层非遗体验区”)。

效果预测:2026 年文旅客群到达 “长安里” 街区的平均时间从 8 分钟缩短至 3 分钟,文旅客群在文旅业态的消费占比从 22% 提升至 35%。

2. 区域焕新:分区域打造 “主题地标”,强化场景记忆点

针对项目 “入口缺乏吸引力、中庭功能单一、连廊体验不足” 的问题,分三大区域进行主题化焕新,每个区域均融入 “盛京文化 + 潮玩元素”,打造具有传播性的 “打卡地标”,目标 2026 年项目社交平台打卡量同比增长 80%。

2.1入口区域:“沉浸式盛京门”,打造第一印象

焕新方案:

主入口装置:在项目 1 层主入口打造 “沉浸式盛京门” 装置(高 10 米、宽 8 米),主体采用 “清代牌楼” 造型,结合 LED 屏与投影技术,白天播放 “盛京文化短片”(如中街百年变迁史),夜晚投射 “动态光影秀”(如故宫琉璃瓦纹样流转),装置下方设置 “AR 拍照点”,客群扫描即可生成 “与虚拟盛京人物合影” 的照片,日均吸引打卡量超 1000 次;

入口广场改造:入口广场铺设 “盛京历史地图地刻”,标注中街老字号(如萃华金店、老边饺子)的历史位置,设置 “盛京文化信息牌”(介绍中街历史典故),将入口广场转化为 “微型文旅景点”,文旅客群可在此停留了解中街文化,再进入项目消费。

成本与效果:改造投入约 150 万元,其中 30% 可申请沈阳市 “文旅商业融合补贴”(最高 50 万元);焕新后预计入口区域日均客流增长 25%,文旅客群进入项目的转化率从 65% 提升至 85%。

2.2中庭区域:“动态主题空间”,提升活动承载力

焕新方案:

拆除固定展台:拆除中庭原有的 4 个固定促销展台(面积约 200㎡),改为 “可拆卸式活动舞台”,舞台配备可升降 LED 屏、专业灯光音响,满足 “潮玩签售、非遗展演、主题发布会” 等多种活动需求;

季度主题更新: “春・盛京花朝、夏・星空露营、秋・非遗市集、冬・国风灯会” 打造季度主题场景:

春季(3-5 月):中庭悬挂 “盛京花朝主题灯笼”,地面摆放 “非遗剪纸花艺装置”,举办 “花朝节汉服巡游”;

夏季(6-8 月):中庭搭建 “迷你露营区”,配备帐篷、投影,每晚播放 “盛京文化纪录片”,周末举办 “露营主题脱口秀”;

秋季(9-11 月):中庭设置 “非遗手作市集”,邀请 10-15 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剪纸、辽瓷制作;

冬季(12-2 月):中庭打造 “国风灯会”,悬挂 100 + 盏非遗花灯,设置 “灯谜互动区”,联动沈阳故宫推出 “宫廷灯会联名活动”。

运营数据目标:中庭活动频次从每月 2 次提升至每月 4 次,活动期间客流同比增长 30%,活动带动周边店铺销售额增长 25%。

2.3连廊区域:“星空连廊”,提升互动体验

焕新方案:

现有灯饰画升级: 3-4 层连廊的 “光彩星空灯饰画” 进行技术升级,加入 “互动感应装置”—— 客群走过时,灯光随脚步呈现 “流星划过”“花瓣飘落” 等动态效果,同时触发 “盛京文化语音彩蛋”(如播放清代童谣、中街老字号故事);

连廊功能补充:在连廊两侧设置 “星空主题休息座椅”(配备无线充电功能),座椅之间摆放 “潮玩手办展示柜”(定期更换热门潮玩),将连廊从 “通行通道” 升级为 “互动休息区”;

夜间氛围营造:每晚 18:00-22:00,连廊灯光切换为 “星空模式”,配合投影在墙面投射 “盛京星空地图”(标注沈阳历史文化地标对应的星座位置),打造 “夜间打卡点”。

效果验证:改造后连廊区域客群停留时长从平均 1 分钟延长至 5 分钟,互动装置使用率达 60%,成为项目社交媒体热门打卡场景。

3. 功能复合:挖掘空间 “多元价值”,满足客群细分需求

针对项目 “公共空间利用率低、家庭与女性客群服务不足” 的问题,通过 “公共空间多功能化、卫生间体验升级”,提升空间使用效率与客群满意度,目标 2026 年客群空间满意度评分从 7.2 分(满分 10 分)提升至 8.5 分。

3.1公共空间 “多功能化”:从 “单一通行” 到 “多元服务”

具体改造方向:

走廊 “共享办公 + 咖啡” 复合空间: 3 层西侧走廊(面积约 300㎡)改造为 “共享办公区”,设置 20 个办公工位(配备高速 WiFi、充电插座)、5 个独立会议室(可预约使用),周边引入 “精品咖啡品牌”(如 Manner 咖啡快闪店),形成 “办公 + 咖啡” 的复合场景,满足年轻客群 “临时办公 + 社交” 需求;工位按 “20 元 / 小时” 收费,会员享 8 折优惠,预计日均使用人次达 150 人;

中庭 “活动 + 展览” 双功能:除举办活动外,在非活动日将中庭舞台区域改造为 “微型艺术展”,展出 “盛京文化主题艺术作品”(如本地画家的中街写生、非遗传承人的剪纸作品),免费向客群开放,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氛围;

外广场 “日间市集 + 夜间演出”:项目外广场(面积约 1000㎡)在周末白天举办 “潮玩市集”(邀请 20-30 家潮玩摊主),夜间举办 “露天电影 + 小型音乐会”,吸引周边客群停留,带动项目夜间客流增长 20%。

3.2卫生间“体验升级”:聚焦“家庭 + 女性”细分需求

升级方案:

亲子托管角增设: 3-4 层家庭客群集中区域的卫生间旁,各设置 1 个 “亲子托管角”(面积约 50㎡),配备儿童游乐设施(如小型滑梯、绘本区)、专业看护人员(持育婴师证),提供 “免费托管 30 分钟” 服务(超时按 10 元 / 小时收费),解决家庭客群 “带娃如厕不便” 的痛点;

女性 “美妆补妆区”:在各楼层女卫生间旁设置 “美妆补妆区”(面积约 30㎡),配备化妆镜、洗手台、吹风机,提供免费卸妆水、爽肤水、棉签等用品,引入 “美妆小样自动售卖机”(如 YSL、兰蔻小样),满足女性客群 “购物后补妆” 需求;

无障碍设施优化:在各楼层卫生间增设 “无障碍卫生间”(配备扶手、呼叫按钮)、“母婴护理室”(配备温奶器、婴儿护理台、哺乳隔间),提升特殊客群体验。

客群反馈预测:2026 年家庭客群卫生间满意度从 68% 提升至 90%,女性客群补妆区使用率达 45%,成为项目 “人性化服务” 的重要标签。

(二)场景体验创新:“文旅 + 科技 + 潮玩” 三维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闭环

体验是商业项目的 “核心竞争力”,也是客群复购的 “关键驱动”。围绕项目 “盛京潮玩文旅生活中心” 定位,通过文旅场景深化、科技场景赋能、潮玩场景拓展,实现 “文化有深度、科技有互动、潮玩有社交” 的体验闭环,目标 2026 年客群体验满意度达 90%,复购率提升至 35%。

1. 文旅场景深化:从“表面打卡”到“深度参与”,强化文化认同

针对项目当前 “文旅体验碎片化、文旅客群转化率低” 的问题,通过 “长安里街区升级 + 盛京文化主题活动”,让文旅体验从 “拍照打卡” 转向 “深度参与”,目标 2026 年文旅体验业态销售额占比从 15% 提升至 25%。

1.1“长安里”街区升级:打造“盛京文化沉浸式体验区”

升级方向与具体措施:

非遗体验业态扩容:现有 “长安里” 街区(面积 1.2 万㎡)新增 5 家 “非遗手作工坊”,涵盖 “满族刺绣、辽瓷制作、皮影戏、糖画、木版年画”,每家工坊配备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客群可付费参与体验(如 98 元 / 次满族刺绣体验,含材料包带回家);同时引入 “非遗文创零售区”,销售非遗衍生品(如刺绣笔记本、辽瓷茶具),目标非遗体验区日均接待客群 500 人次;

盛京美食小街打造:在街区北侧打造 “盛京美食小街”(面积 300㎡),引入 “老边饺子 mini 体验店”“李连贵熏肉非遗工坊”“八王寺汽水文化展” 等本地老字号,推出 “盛京美食体验套餐”(如 68 元含老边饺子 1 份 + 李连贵熏肉卷 1 个 + 八王寺汽水 1 瓶),客群可现场观看美食制作过程(如老边饺子手工擀皮),并参与 “包饺子体验”,目标美食小街日均销售额达 3 万元;

文化场景氛围强化:街区地面铺设 “中街历史地图” 地刻,墙面装饰 “盛京老字号彩绘”,每隔 30 分钟举办 “非遗快闪表演”(如皮影戏片段、满族歌舞),工作人员身着 “清代店小二”“民国学生” 服装,营造 “穿越盛京” 的沉浸式氛围。

案例参考:成都宽窄巷子 “非遗体验街区” 通过 “手作体验 + 美食 + 表演” 的组合,文旅客群停留时长从 1.5 小时延长至 3 小时,复购率从 12% 提升至 28%;项目可借鉴其 “沉浸式氛围营造” 经验,结合沈阳本地文化优化内容。

1.2“盛京文化主题日”:常态化活动激活客群参与

活动规划与运营:

月度 “盛京市集”: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在中庭举办 “盛京市集”,邀请 20-30 家本地非遗传承人、文创摊主、老字号品牌参与,设置 “非遗手作区”“文创零售区”“美食体验区”,同时举办 “盛京文化讲座”(如邀请专家讲解中街历史),目标每次市集吸引客流 2 万人次,带动销售额增长 20%;

季度 “盛京文化节”:每季度举办 1 次 “盛京文化节”,结合季节主题设计活动:

春季 “花朝文化节”:举办汉服巡游、花朝祭典,邀请客群参与 “簪花礼”;

秋季 “非遗文化节”:举办非遗技艺大赛(如剪纸比赛)、非遗成果展;

年度 “盛京跨年盛典”:每年 12 月 31 日举办 “盛京跨年盛典”,结合故宫元素打造 “跨年灯光秀”,邀请非遗传承人、本地网红参与演出,推出 “跨年文旅套餐”(含项目消费券 + 故宫新年门票),目标盛典吸引客流 5 万人次,成为沈阳跨年热门活动。

2. 科技场景赋能:以 “智能互动” 提升体验趣味性与精准度

通过 “AR 互动 + 智慧导览”,让科技从 “辅助工具” 变为 “体验亮点”,提升客群探索欲与消费转化率,目标 2026 年科技场景参与率达 60%,带动关联消费增长 30%。

2.1“AR 互动系统”:打造 “虚实结合” 的探索体验

系统落地与运营:

10 个 AR 打卡点布局:在项目入口、中庭、“长安里” 街区、潮玩区等 10 个核心区域设置 AR 打卡点,每个打卡点对应不同的 “盛京文化主题”:

入口打卡点:扫描触发 “虚拟盛京门开城仪式”,客群可与虚拟 “清代官员” 合影;

长安里打卡点:扫描触发 “非遗手作教学” 动画,客群可观看皮影戏制作过程;

潮玩区打卡点:扫描触发 “潮玩人物与盛京建筑互动” 动画(如机甲战士站在故宫角楼上);

打卡奖励机制:客群完成任意 6 个 AR 打卡点,可在项目小程序兑换 “20 元通用消费券”;完成全部 10 个打卡点,可兑换 “非遗体验券 1 张”,激励客群探索全项目;

社交传播引导:在 AR 打卡生成的照片 / 视频中自动添加 “# 盛京潮玩文旅目的地” 话题水印,引导客群分享至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每月评选 “最佳打卡内容”,获奖者可获 “潮玩手办 + 非遗体验券” 奖励,目标每月带动社交平台话题曝光量超 500 万次。

效果预测:2026 年 AR 互动系统参与率达 60%,带动客群平均停留时长延长 30 分钟,关联消费(如非遗体验、潮玩购买)增长 35%;社交平台打卡内容月均超 1 万条,成为项目免费流量来源。

2.2“智慧导览系统”:实现 “千人千面” 的精准引导

系统功能与落地:

个性化路线推荐:基于云阿云客群画像数据,通过项目小程序为不同客群推荐专属路线:

文旅客群“盛京文化打卡路线”(入口 AR 导航→长安里非遗工坊→盛京美食小街→中庭文化展),全程配备语音讲解(介绍每个节点的盛京文化背景);

家庭客群:“亲子欢乐路线”(亲子托管角→盛京亲子文化工坊→儿童零售区→家庭餐饮区),标注 “母婴室、儿童卫生间” 等便民设施位置;

Z 世代客群:“潮玩社交路线”(潮玩集合区→脱口秀剧场→露营体验区→公路商店),推送沿途店铺的 “专属优惠券”(如潮玩店满 300 减 50);

实时信息更新:系统实时更新 “店铺排队情况”(如热门餐饮等待时长)、“活动场次提醒”(如脱口秀演出时间)、“停车场空位信息”,帮助客群避开拥堵、优化行程;

离线导览功能:支持下载 “项目导览地图 + 语音讲解”,解决文旅客群 “流量不足” 的问题,确保离线状态下仍能顺畅使用。

案例参考:上海迪士尼 “官方导览 APP” 通过个性化路线推荐,客群游玩效率提升 40%,二次消费占比增长 25%;项目可借鉴其 “精准画像 + 实时信息” 模式,结合自身文旅与潮玩属性优化路线设计。

3. 潮玩场景拓展:打造 “Z 世代社交生态圈”,强化年轻客群粘性

针对项目 “潮玩业态分散、社交属性弱” 的问题,通过 “潮玩集合区打造 + 户外露营体验区引入”,形成 “潮玩零售 + 体验 + 社交” 的完整生态,目标 2026 年 Z 世代客群占比从 35% 提升至 40%,潮玩业态销售额占比从 10% 提升至 20%。

3.1“潮玩集合区”:构建 “一站式潮玩消费场景”

区域规划与业态组合:

空间布局: 4 层划定 1500㎡区域打造 “潮玩集合区”,按 “零售 + 体验 + 活动” 功能划分三大板块:

潮玩零售板块:引入 “TOP TOY 东北首店(高端线)”“泡泡玛特城市旗舰店”“52TOYS 限定店”,覆盖 “盲盒、手办、机甲模型、潮玩周边” 全品类,其中 “沈阳限定款潮玩” 占比 15%(如融入故宫元素的机甲手办);

潮玩体验板块:设置 “潮玩 DIY 工坊”(提供手办涂装、盲盒改造体验,收费 68-128 元 / 次)、“潮玩摄影区”(配备专业灯光与潮玩背景板,免费为客群拍摄 “手办合影”);

潮玩活动板块:搭建 “小型脱口秀剧场”(与笑果工厂合作,每周举办 3 场开放麦演出,票价 39-99 元)、“潮玩分享区”(每月举办 “潮玩收藏者沙龙”,邀请玩家分享收藏故事);

氛围营造:区域墙面装饰 “潮玩涂鸦艺术”,地面铺设 “潮玩主题地贴”,顶部悬挂 “潮玩人物吊饰”,工作人员身着 “潮玩 IP 服装”(如泡泡玛特 Molly 主题服饰),打造 “沉浸式潮玩氛围”。

运营活动与效果预测:

常态化活动:每周举办 “盲盒签售会”(邀请潮玩设计师现场签售),每月举办 “潮玩交换市集”(客群可交换闲置潮玩),每季度举办 “潮玩主题展”(如 “机甲潮玩展”“国风潮玩展”);

数据目标:潮玩集合区日均客流达 2000 人次,客群平均停留时长 2.5 小时,首年销售额突破 3000 万元,带动 4 层整体坪效从 6500 元 /㎡/ 年提升至 1.1 万元 /㎡/ 年。

3.2“户外露营体验区”:打造 “城市社交新地标”

区域选址与场景打造:

选址与规模:利用项目 7 层屋顶(面积约 800㎡)打造 “城市露营体验区”,划分 “休闲露营区”“社交活动区”“餐饮配套区” 三大板块:

休闲露营区:设置 15 顶 “轻奢露营帐篷”(配备舒适床垫、小桌板、露营灯),提供 “日间露营位租赁”(99 元 / 2 小时,含饮品 1 份)、“夜间露营位租赁”(199 元 / 4 小时,含简餐 1 份 + 投影观影);

社交活动区:搭建 “小型舞台”,周末举办 “露营主题音乐会”“露天电影放映”“潮玩主题分享会”,免费向客群开放(需提前预约);

餐饮配套区:引入 “露营风咖啡品牌”(如 Manner 露营快闪店)、“轻食简餐摊位”(如三明治、沙拉),提供 “露营套餐”(咖啡 + 简餐,68 元 / 份);

差异化亮点:在露营区设置 “星空观测点”(配备天文望远镜,夜间开放)、“潮玩打卡点”(摆放大型潮玩模型,如 10 米高机甲战士),打造 “露营 + 潮玩 + 星空” 的独特体验,区别于普通露营地。

运营策略与数据目标:

会员专属权益:项目黑卡会员享 “露营位优先预约权”“套餐 8 折优惠”,Z 世代会员享 “夜间露营位买一送一”;

联动营销:与本地潮牌、汽车品牌(如坦克 300)合作举办 “露营主题联名活动”,如 “潮牌穿搭 + 露营拍照” 打卡活动,扩大客群覆盖面;

数据目标:露营体验区周末日均客流达 1000 人次,工作日日均客流达 300 人次,首年营收突破 500 万元,带动项目夜间客流(18:00 后)增长 25%。

(三)空间优化与场景体验落地保障:组织、资金、风险三维支撑,确保效果达标

1. 组织保障:成立专项执行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组建 “空间体验专项小组”:由益彩商管项目总负责人任组长,云阿云运营总监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空间设计师、运营专员、营销专员、财务专员,具体分工如下:

成员角色

核心职责

组长(项目总负责人)

统筹空间优化与场景体验工作,审批改造方案与预算,协调跨部门资源

空间设计师

负责动线重构、区域焕新的设计方案,对接施工单位,确保设计落地效果

运营专员

负责场景体验活动策划(如 AR 互动、潮玩活动),跟踪客群反馈,优化运营策略

营销专员

负责空间优化与场景体验的宣传推广(如社交平台打卡活动、媒体报道)

财务专员

负责改造预算编制、资金使用监控,对接政策补贴申报

建立 “周进度 + 月评估” 机制:每周召开小组例会,同步改造进度与活动执行情况;每月开展 “客群满意度调研”(样本量 1000 份),评估空间优化与场景体验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2. 资金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先核心投入

资金来源与分配:

政策补贴:申请沈阳市 “文旅商业融合补贴”“数字化改造补贴”、沈河区 “中街商圈升级改造补贴”,目标获取补贴资金 200 万元,占总投入的 30%;

合作投资:与潮玩品牌(如 TOP TOY)、露营品牌(如牧高笛)签订 “合作共建协议”,对方投入部分资金用于业态打造(如 TOP TOY 承担潮玩集合区 30% 的装修费用),项目提供场地与客流支持,分摊投入成本;

自有资金:投入 460 万元用于动线重构、区域焕新(如 AR 互动系统开发、露营区建设),占总投入的 70%;

资金使用优先级:第一优先级(动线重构、AR 互动系统)、第二优先级(潮玩集合区、露营体验区)、第三优先级(卫生间升级、公共空间改造),确保资金向 “客流提升快、体验感强” 的环节倾斜。

3. 风险保障:动态监测与应对,降低执行风险

风险识别与应对预案:

风险类型

风险表现

应对预案

改造施工影响运营风险

动线重构、区域焕新期间,部分区域封闭导致客流流失

选择 2026 年 2-3 月淡季施工,封闭区域设置 “临时通道”,同步推出 “改造期间优惠活动”(如消费满 200 减 50),减少客流损失

场景体验吸引力不足风险

AR 互动、露营体验等场景参与率低于预期(如低于 40%)

每季度开展 “客群需求调研”,根据反馈优化场景内容(如增加 AR 打卡奖励、调整露营套餐价格);联合本地 KOL 开展 “场景体验直播”,提升吸引力

资金超支风险

改造过程中材料涨价、施工延期导致资金超支(超预算 10% 以上)

预留 10% 应急资金,与施工单位签订 “固定总价合同”,明确延期违约责任;定期(每周)核算资金使用情况,超支预警后及时调整方案

效果评估与迭代:每季度邀请第三方机构(如沈阳商业研究院)对 “空间优化效果”(如客流分布、坪效变化)、“场景体验效果”(如参与率、满意度)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2026 年底根据评估结果制定 2027 年优化方案(如调整潮玩业态组合、升级 AR 互动内容),实现 “持续迭代、长期优化”。

(四)总结:空间为基,体验为魂,打造差异化竞争壁垒

沈阳益田假日世界通过 “动线重构 + 区域焕新 + 功能复合” 的空间优化策略,破解了 “客流失衡、场景老化、功能单一” 的核心问题,提升了空间的 “可达性、记忆点、利用率”;同时,通过 “文旅 + 科技 + 潮玩” 三维融合的场景体验创新,实现了从 “传统商业体验” 到 “沉浸式社交体验” 的转型,强化了对 Z 世代、文旅客群、家庭客群的吸引力。

2026 年,通过空间优化与场景体验的协同落地,项目预计实现 “高层客流占比提升至 50%、社交平台打卡量增长 80%、Z 世代客群占比提升至 40%” 的目标,形成 “盛京潮玩文旅生活中心” 的独特定位认知,成为中街商圈乃至沈阳的 “体验式商业标杆”。这一策略不仅为项目资产增值提供了核心支撑,也为东北存量商业项目的 “空间激活 + 体验升级” 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操范本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

   关注 18    返回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沈阳益田假日世界项目(四)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沈阳益田假日世界项目(二)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811016198(段小丽)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