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沈阳K11项目(三)
   日期 2025-10-23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沈阳K11项目(三)

原创 李桂松 李富松 段小丽 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

导读:本报告立足全球视野,为沈阳K11量身定制资产提升路径。通过“艺术+可持续+跨境”三维战略,聚焦业态焕新、空间激活与数字化运营,破解转化瓶颈,驱动其从区域商业标杆升级为东北亚价值高地。全文共108900字,由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组原创供稿。

作者:李桂松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理事长

作者:李富松 | 北京云阿云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作者:段小丽 | 北京云阿云智库平台公共关系总裁13811016198

沈阳K11专项提升实施报告

业态焕新、空间激活与数字化运营破局

目录

报告前言

一、市场分析及项目概述

本体SWOT 及项目现状

三、竞品分析及应对策略

四、核心挑战及破局路径

定位升级与客群策略

六、招商创新及政策汇总

、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八、业态规划及品牌焕新

九、运营管理专项提升

十、资产优化与增值策略

十一、项目建议及行业启示

定位升级与客群策略

(四)定位升级与客群策略的协同保障机制

为确保 “东北亚艺术・可持续・跨境商业枢纽” 定位与客群策略深度协同,避免出现 “定位与执行脱节”“客群服务碎片化” 问题,建立三大保障机制:

1. 跨部门协同机制:成立 “定位落地专项小组”

由项目总经理牵头,整合市场、运营、招商、会员、跨境业务 5 大部门核心人员(共 15 人),明确各部门在定位落地中的职责:

① 招商部:优先引入符合 “艺术 + 跨境 + 可持续” 定位的品牌(如东北亚特色品牌、本土艺术品牌、环保品牌),2025 年确保此类品牌占比达 60%;

② 运营部:负责艺术展、跨境免税区、亲子工坊等场景的日常运营,确保各场景服务标准统一(如多语言导购培训、亲子服务流程规范);

③ 市场部:围绕定位策划 “一体化营销活动”(如 “东北亚艺术跨境周”,同步整合艺术展、跨境免税、可持续场景资源),避免单一部门独立营销导致定位认知混乱;

④ 会员部:建立 “客群标签与定位场景匹配系统”,如为 Z 世代会员自动推送潮玩季活动,为跨境客群推送免税区优惠,确保客群策略精准触达;

⑤ 跨境业务部:负责海关对接、物流合作、多语言服务体系搭建,保障跨境客群体验流畅。

建立 “双周协同会议” 制度,各部门同步定位落地进度与客群反馈,解决跨部门卡点问题(如招商部引入的跨境品牌需运营部配合搭建直邮系统,需提前对接需求)。

2. 客群反馈迭代机制:构建 “全渠道反馈体系”

搭建 “线上 + 线下” 客群反馈渠道:

① 线上:在 K11 APP、微信公众号设置 “定位与服务反馈入口”,按客群类型设计差异化问卷(如 Z 世代问卷侧重潮玩、艺术体验,跨境客群问卷侧重免税服务、多语言支持);

② 线下:在各场景设置 “反馈意见箱”(如艺术展厅、跨境免税区、亲子工坊),同时安排 “客群体验官”(每月邀请 20 组不同类型客群深度体验项目,收集真实反馈)。

建立 “反馈 - 分析 - 迭代” 流程:

① 每周汇总反馈数据,由会员部联合市场部分析 “高频反馈问题”(如跨境客群反映直邮物流慢、中产家庭反映亲子托管名额少);

② 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方案,明确责任部门与整改时限(如物流慢问题由跨境业务部对接顺丰优化配送路线,1 个月内解决);

③ 整改完成后,通过 “反馈客群回访” 验证效果,确保问题解决率达 90% 以上。

3. 资源投入保障机制:设立 “定位升级专项基金”

2025 年设立 2 亿元 “定位升级专项基金”,按定位维度与客群策略分配资金:

① 艺术体验枢纽:6000 万元(用于艺术展、本土艺术孵化、艺术商业融合);

② 东北亚跨境枢纽:8000 万元(用于免税区装修、跨境物流、多语言服务);

③ 可持续生活枢纽:4000 万元(用于绿色场景改造、可持续品牌补贴、环保公益);

④ 客群服务优化:2000 万元(用于亲子工坊、绿色课堂、家庭配套服务)。

建立 “基金使用考核制度”:每季度评估各维度资金使用效率(如艺术展投入产出比、跨境销售额增长率),若某维度未达预期目标(如跨境销售额仅达计划的 70%),则调整下季度资金分配,将资源倾斜至高效维度(如增加艺术展投入),确保基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五)定位升级与客群策略的长期价值评估

1. 短期价值(2025 年):定位认知初步建立,客群结构优化

品牌认知:通过 “东北亚独家艺术展 + 跨境免税区 + 可持续场景”,沈阳 K11 “三维枢纽” 定位在沈阳消费者中认知度达 85%(较 2024 年 68% 提升 17 个百分点),成为沈阳 “艺术跨境消费” 首选商业体;

客群价值:核心客群 1(Z 世代高净值人群)销售额贡献占比从 32% 提升至 40%,核心客群 2(东北亚跨境客群)销售额贡献占比从 9% 提升至 15%,潜力客群(中产家庭)复购率提升至 45%,整体客群质量显著优化;

经营数据:项目整体坪效从 1.2 万元 /㎡/ 年提升至 1.8 万元 /㎡/ 年,资产估值增速从 25% 提升至 35%,超越沈阳恒隆广场(1.5 万元 /㎡/ 年),缩小与沈阳万象城(2.8 万元 /㎡/ 年)的差距。

2. 中期价值(2026-2027 年):枢纽地位巩固,形成竞争壁垒

行业影响力:举办 “东北亚艺术商业论坛”,发布《东北亚艺术消费白皮书》,成为东北亚区域艺术商业交流平台,吸引长春、哈尔滨、首尔、乌兰巴托等城市的商业项目前来考察,形成 “沈阳经验” 输出;

客群生态:三类客群形成 “流量互通”——Z 世代高净值人群带动艺术消费,跨境客群带动奢侈品消费,中产家庭带动可持续消费,三类客群交叉消费占比达 25%(如 Z 世代家庭同时参与亲子工坊与绿色课堂);

经营数据:坪效突破 2.5 万元 /㎡/ 年,接近沈阳万象城水平;跨境销售额占比达 20%,艺术相关消费占比达 25%,可持续消费占比达 40%,形成 “差异化经营数据优势”。

3. 长期价值(2028 年及以后):全球艺术商业标杆,资产价值最大化

品牌地位:成为 “全球艺术・可持续・跨境商业” 融合的标杆项目,吸引全球艺术策展人、跨境品牌、可持续企业合作,年接待国际访客达 50 万人次,成为沈阳 “城市文化名片”;

资产价值:项目资产估值突破百亿元,年均增值率达 12%(高于行业平均 8%),成为香港新世界集团旗下 “艺术商业” 产品线的核心标杆,推动集团在东北亚区域的商业布局;

社会价值:通过本土艺术孵化,带动东北 100 + 新锐艺术家就业;通过可持续场景,每年减少碳排放 500 吨;通过跨境商业,促进东北亚文化与经济交流,实现 “商业价值 + 社会价值” 双重提升。

(六)总结:定位升级与客群策略的核心逻辑

沈阳 K11 从 “沈阳艺术商业标杆” 到 “东北亚艺术・可持续・跨境商业枢纽” 的定位升级,并非脱离实际的概念拔高,而是基于 “全球趋势 + 区域优势 + 项目资源” 的精准判断;客群策略则通过 “分层画像 + 定制服务”,将定位落地到具体客群需求中,形成 “定位指引客群策略,客群策略反哺定位落地” 的良性循环。

未来,项目需重点关注三大方向:

保持 “艺术 + 跨境 + 可持续” 的三维协同,避免某一维度过度倾斜导致定位失衡;

持续收集客群反馈,动态优化服务内容(如 Z 世代对元宇宙体验的新需求、跨境客群对物流时效的更高要求);

强化与东北亚区域资源的联动(如与韩国艺术机构、俄罗斯跨境平台的深度合作),真正实现 “枢纽” 功能,最终从 “区域领先” 走向 “全球标杆”。

(七)沈阳 K11 项目定位回顾及演绎:从 “单一艺术” 到 “三维枢纽” 的演进逻辑

1.定位回顾:三阶段演进,奠定艺术商业基础

沈阳 K11 自落地以来,定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沈阳商业市场变化、客群需求迭代逐步调整,共经历 “初始探索期、艺术深化期、价值拓展期” 三个阶段,为当前 “东北亚艺术・可持续・跨境商业枢纽” 定位奠定核心基础:

1.1. 初始探索期(2018-2020 年):“艺术商业试水者”,建立差异化认知

核心定位:“沈阳首个艺术主题购物中心”,以 “艺术展 + 商业” 为核心差异点,区别于沈阳万象城的 “纯高端”、大悦城的 “纯潮流”。

关键动作:

① 引入基础艺术场景:在 1 层中庭设置常设艺术装置(如 “沈阳印象” 雕塑),每年举办 4-5 场小型艺术展(以本地艺术家作品展为主);

② 艺术与零售初步结合:部分零售品牌(如无印良品)门店融入艺术元素,设置 “艺术书籍角”“设计师联名商品区”;

③ 客群试探:重点吸引 “对艺术有基础兴趣的年轻客群”(25-35 岁,家庭年收入 20-30 万元),通过低价艺术展门票(30-50 元)降低体验门槛。

核心成果与不足:

成果:成功建立 “艺术商业” 初步认知,2020 年项目在沈阳消费者中 “艺术属性” 认知度达 58%,高于同期沈阳其他商业体(平均 32%);客流中年轻客群占比达 62%,为后续客群深耕奠定基础。

不足:艺术资源层级低(无国际级艺术展)、艺术与商业融合浅(仅停留在 “场景装饰”,未形成消费转化)、客群价值低(高净值客群占比仅 3%),2020 年坪效仅 0.8 万元 /㎡/ 年,低于沈阳商业高端项目平均水平(1.2 万元 /㎡/ 年)。

1.2. 艺术深化期(2021-2023 年):“区域艺术标杆”,强化艺术消费闭环

核心定位:“东北艺术商业标杆”,从 “艺术场景展示” 转向 “艺术消费转化”,聚焦 “艺术爱好者 + 中高净值客群”。

关键动作:

① 升级艺术资源:引入国际级艺术展资源,2021 年举办 “teamLab 未来游乐园沈阳首展”,2022 年引入 “毕加索版画展”,展览门票价格提升至 80-120 元,吸引高净值客群;

② 艺术与商业深度绑定:推出 “艺术消费积分”(消费满 100 元获 1 艺术积分,积分可兑换艺术展门票),联合奢侈品品牌(如 Coach)举办 “艺术家联名快闪店”,推出限定款商品;

③ 会员体系优化:针对艺术爱好者推出 “艺术会员”,权益包括 “优先购票、策展人导览、艺术家见面会”,2023 年艺术会员数量达 1.2 万人,占总会员数的 28%。

核心成果与不足:

成果:艺术消费转化初步见效,2023 年艺术展带动二次消费占比从 2020 年的 5% 提升至 12%;高净值客群占比从 3% 提升至 8%,坪效达 1.2 万元 /㎡/ 年,追平沈阳高端商业平均水平;“东北艺术商业标杆” 认知度达 68%,成为沈阳文旅打卡地标之一。

不足:定位仍局限 “单一艺术维度”,未结合沈阳 “东北亚枢纽” 区位优势;可持续消费、跨境消费等新兴需求未覆盖,2023 年可持续相关业态占比仅 5%,跨境客群占比仅 3%,错失增量市场;客群分层不清晰,对 Z 世代高净值人群、东北亚跨境客群的针对性服务缺失。

1.3. 价值拓展期(2024 年):“艺术 + 多元” 过渡期,为升级探路

核心定位:“艺术 + 可持续 + 跨境” 初步融合,在保持艺术核心的基础上,尝试拓展新价值维度。

关键动作:

① 可持续场景试水:在屋顶设置 “小型光伏花园”(1000㎡),引入 1 家二手奢品店(寺库临时快闪店),举办 2 场 “环保主题艺术展”(如 “再生材料艺术展”);

② 跨境资源对接:与韩国乐天集团签订初步合作协议,在 4 层设置 “韩国美妆临时体验区”(200㎡),尝试 “线下体验 + 线上代购” 模式;

③ 客群调研:委托第三方机构(仲量联行)开展 “沈阳商业客群需求调研”,明确 Z 世代高净值人群 “艺术 + 潮玩”、东北亚跨境客群 “免税 + 文化”、中产家庭 “可持续 + 亲子” 的核心需求。

核心成果与启示:

成果:可持续场景首年吸引家庭客群 15 万人次,二手奢品店月销售额达 80 万元;韩国美妆体验区跨境客群转化率达 20%,验证 “艺术 + 跨境 + 可持续” 融合的可行性;客群调研为定位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启示:单一艺术维度已无法满足沈阳商业市场 “多元化、高端化、国际化” 需求,需结合沈阳区位优势、新兴消费趋势,拓展 “跨境、可持续” 新维度,才能突破增长瓶颈。

2.定位演绎:从 “历史基础” 到 “未来枢纽” 的四大推导逻辑

当前 “东北亚艺术・可持续・跨境商业枢纽” 定位,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基于 “历史定位基础、市场趋势变化、资源能力升级、客群需求迭代” 四大逻辑推导得出,形成 “回顾 - 现状 - 未来” 的完整演绎链条:

2.1. 逻辑一:历史定位 “艺术核心” 的延续与升级

延续基础:前两阶段已建立 “东北艺术商业标杆” 认知(2024 年艺术属性认知度 68%),拥有 1.2 万艺术会员、年均 60 万艺术展客流,艺术资源(如 K11 MUSEA 策展团队合作关系)已形成差异化壁垒,若放弃艺术核心,将丢失既有客群与品牌资产。

升级方向: “区域艺术展” 升级为 “东北亚艺术枢纽”——

① 资源升级:从 “本地 / 国内艺术展” 拓展至 “东北亚独家艺术展”(如 2025 年计划引入的 “韩国艺术家李禹焕东北亚巡展首站”),吸引东北亚区域艺术爱好者;

② 价值升级:从 “艺术展引流” 升级为 “艺术生态构建”,通过 “本土艺术孵化 + 艺术商业融合”,形成 “艺术创作 - 展示 - 消费 - 收藏” 闭环,如与辽宁美术馆合作培育东北新锐艺术家,其作品可在商场艺术展展出,同时开发衍生品销售。

演绎结论:“艺术” 是沈阳 K11 的核心基因,需从 “区域艺术展示” 升级为 “东北亚艺术生态枢纽”,成为定位的 “核心支柱”。

2.2. 逻辑二:沈阳 “东北亚枢纽” 区位优势的价值释放

趋势支撑:沈阳作为东北亚交通枢纽,2024 年入境游客达 180 万人次(东北亚客群占 62%),跨境消费规模年均增长 18%;同时,沈阳自贸试验区 2024 年推出 “跨境商业便利化政策”(如 “线下体验 + 线上直邮” 监管模式),为跨境商业落地提供政策支持。

历史短板弥补:前两阶段定位未覆盖 “跨境维度”,2024 年跨境客群占比仅 3%,远低于三亚国际免税城(35%)、上海进博会周边商业(28%),错失增量客群;而沈阳万象城、恒隆广场等竞品虽尝试跨境服务,但缺乏 “艺术 + 跨境” 融合优势。

演绎结论:“跨境” 是沈阳 K11 依托区位优势、弥补历史短板的 “增量支柱”,需通过 “跨境免税体验区 + 艺术文化联动”,打造 “东北亚跨境消费特色地标”。

2.3. 逻辑三:可持续消费趋势的必然响应

市场需求:据《2024 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沈阳中产家庭可持续消费认知度从 2022 年的 38% 提升至 2024 年的 65%,62% 的家庭表示 “愿意为可持续商品支付 10%-20% 溢价”;同时,沈阳政府 2024 年出台 “绿色商业扶持政策”(如绿色场景改造补贴、可持续品牌税收优惠)。

竞品空白:沈阳现有高端商业中,沈阳万象城可持续业态占比仅 8%(以 “环保商品专柜” 为主),沈阳恒隆广场未系统性布局可持续场景,“艺术 + 可持续” 融合场景完全空白,为沈阳 K11 创造差异化机会。

历史基础衔接:2024 年屋顶光伏花园、二手奢品快闪店已验证可持续场景的客群吸引力,2025 年可在此基础上升级为 “可持续生活枢纽”,如扩大光伏花园面积至 5000㎡、引入 Patagonia 等国际可持续品牌、推出 “绿色生活课堂”。

演绎结论:“可持续” 是响应市场趋势、填补竞品空白的 “特色支柱”,需通过 “绿色场景 + 可持续消费引导”,成为沈阳 “可持续商业典范”。

2.4. 逻辑四:客群需求从 “单一兴趣” 到 “多元体验” 的迭代适配

客群需求变化:

① Z 世代高净值人群(25-35 岁):从 “基础艺术兴趣” 升级为 “艺术 + 潮玩 + 社交” 多元需求,2024 年调研显示,该客群 “因潮玩首店到店” 的频率是 “纯艺术展” 的 2.3 倍;

② 东北亚跨境客群:从 “单纯购物” 升级为 “购物 + 文化体验” 需求,韩国客群中 “希望结合艺术展消费” 的占比达 58%,俄罗斯客群 “关注本土文化与艺术融合商品” 的占比达 65%;

③ 中产家庭:从 “亲子娱乐” 升级为 “亲子 + 可持续” 需求,2024 年家庭客群 “愿意参与环保主题亲子活动” 的占比达 72%,较 2022 年提升 35 个百分点。

定位适配性:“东北亚艺术・可持续・跨境商业枢纽” 定位,恰好覆盖三类客群的多元需求 ——Z 世代可通过 “艺术潮玩季” 满足兴趣,跨境客群可通过 “免税 + 艺术展” 实现体验,中产家庭可通过 “亲子工坊 + 绿色课堂” 获得满足,解决历史定位 “客群需求覆盖不全” 的问题。

演绎结论:定位升级是对客群需求迭代的主动适配,通过 “三维融合” 实现 “一类客群多维度服务、一个场景多客群覆盖”,提升客群粘性与消费价值。

六、招商创新及政策汇总

(一)招商策略创新:从 “被动招租” 到 “主动构建生态”,打造差异化招商体系

沈阳 K11 的招商创新并非简单优化流程,而是基于 “东北亚艺术・可持续・跨境商业枢纽” 定位,通过 “定制化、生态链、跨境化、数字化” 四大策略,精准匹配品牌与项目定位,同时提升招商效率与品牌粘性,具体落地细节如下:

1. 策略 1:定制化招商 —— 品牌与空间双向赋能,强化独家合作壁垒

核心逻辑:针对不同层级品牌的核心需求(国际一线品牌追求 “差异化形象”、小众品牌缺乏 “资源支持”),提供 “一对一定制方案”,实现 “品牌价值提升 + 项目定位落地” 双赢。

国际一线品牌:空间定制 + 艺术资源绑定,打造独家体验

① 空间定制服务:成立 “国际品牌空间设计小组”(由香港 K11 MUSEA 资深设计师牵头,3 名本土文化顾问参与),为意向国际一线品牌提供 “艺术化 + 本土化” 门店设计 —— 如为 LV 定制 “沈阳故宫元素艺术门店”,门店外立面采用故宫红墙材质,内部设置 “LV 经典箱包与沈阳非遗掐丝珐琅融合展柜”,同时预留 200㎡“品牌艺术快闪区”,用于季度艺术联名活动;

② 艺术资源绑定:与品牌签订 “艺术展独家冠名协议”,如 Gucci 入驻后,可独家冠名年度 “东北亚艺术大展”(如 “Gucci×teamLab 数字艺术展”),品牌 LOGO 将出现在展览所有宣传物料中,同时可推出 “展览限定款商品”(如 Gucci 艺术展联名手袋),提升品牌艺术调性;

③ 数据目标:2025 年完成 2-3 家国际一线品牌定制化签约,定制门店首年销售额同比普通门店提升 40%,品牌艺术联名款销量占该品牌总销量的 25%。

案例参考:上海 K11 为 Prada 定制 “艺术概念店”,融入本地艺术家作品,首年销售额突破 1.2 亿元,较普通门店提升 35%,验证定制化招商对高端品牌的吸引力。

小众品牌:孵化式招商,降低入驻门槛 + 提供资源支持

① 成本减免政策:针对全球小众设计师品牌、本土新锐品牌,提供 “3 个月免租金 + 2 个月租金减半” 优惠,同时承担 50% 的门店装修费用(最高补贴 50 万元),降低品牌初期运营压力;

② 共享艺术 IP 资源:允许孵化品牌使用 K11 自有艺术 IP(如 “K11 Art Store” 形象)开发联名商品,如本土设计师品牌可推出 “K11 艺术展主题服饰”,项目协助在艺术展厅、APP 商城同步销售,销售分成比例为品牌 70%、项目 30%;

③ 运营赋能:为孵化品牌提供 “会员资源共享”(开放项目 10 万高净值会员数据,精准推送品牌活动)、“营销支持”(每年为每个品牌提供 2 场免费商场中庭快闪活动),帮助品牌快速打开市场;

数据目标2025 年孵化 10 家小众品牌(含 5 家本土设计师品牌),孵化品牌首年存活率达 85%,年销售额平均突破 300 万元,会员复购率达 35%。

2. 策略 2:生态链招商 —— 围绕 “双核心” 构建业态闭环,提升品牌协同效应

核心逻辑: “艺术 +”“可持续 +” 为两大生态核心,串联上下游业态,形成 “业态联动消费”,避免品牌间 “孤立经营”,提升整体商业活力与客群转化效率。

“艺术 +” 生态链:策展 - 消费 - 教育全链路覆盖

① 生态链业态组合:

上游(策展端):引入 2 家国际艺术策展机构(如香港 M + 美术馆合作机构、teamLab 策展团队),负责年度艺术展策划与执行;

中游(消费端):匹配 3-5 家奢侈品艺术联名店(如 Gucci、Tiffany)、10 家艺术衍生品零售(如 Moleskine 艺术笔记本、UCCA 艺术周边)、5 家艺术主题餐饮(如莫奈花园甜品、梵高主题咖啡馆);

下游(教育端):引入 2 家艺术教育机构(如杨梅红国际私立美校、本地非遗手作工坊),开设 “儿童艺术课程”“成人非遗体验课”,形成 “观展 - 消费 - 学习” 闭环;

② 联动运营机制:推出 “艺术生态通票”(含艺术展门票 + 艺术课程体验 + 艺术衍生品折扣券),售价 299 元(单独购买总价 499 元);策展机构与消费品牌联合策划 “艺术主题月”(如 3 月 “女性艺术月”,策展机构推出女性艺术家展,消费品牌同步推出女性主题商品);

数据目标:“艺术 +” 生态链业态销售额占项目总销售额的 35%,生态通票年销量达 1 万张,联动活动带动相关品牌客流同比增长 50%。

“可持续 +” 生态链:消费 - 循环 - 服务全场景覆盖

① 生态链业态组合:

消费端:引入 3 家国际可持续品牌(如 Patagonia 户外、Allbirds 环保鞋履、Lush 天然美妆)、2 家本土绿色零售品牌(如东北有机食品集合店、环保家居品牌);

循环端:引入 2 家二手循环品牌(寺库二手奢品店、Recycle 二手服饰店)、1 家资源回收机构(提供旧衣物、旧家电回收服务,回收可兑换消费积分);

服务端:引入 1 家可持续生活服务品牌(如衣物环保护理店、绿植养护服务)、1 家绿色餐饮品牌(如零碳咖啡、有机轻食);

② 联动运营机制:推出 “可持续消费积分”—— 消费者在可持续品牌消费 1 元积 2 分,积分可兑换二手奢品折扣券、环保护理服务;每月举办 “可持续生活节”,如二手奢品拍卖会、旧物改造工坊,吸引家庭客群参与;

数据目标:“可持续 +” 生态链业态出租率达 98%,可持续消费占项目总消费的 20%,家庭客群参与可持续活动的比例达 65%。

案例参考:东京六本木新城通过 “可持续生态链招商”,引入 20 家绿色品牌,形成 “消费 - 循环” 闭环,可持续相关业态坪效达 1.8 万元 /㎡/ 年,高于项目平均水平 15%,可借鉴其 “业态联动 + 活动运营” 模式。

3. 策略 3:跨境招商 —— 依托政策红利,打造东北亚跨境品牌聚集地

核心逻辑:结合沈阳 “东北亚枢纽” 区位与自贸试验区政策,聚焦韩国、蒙古、俄罗斯等东北亚核心市场,通过 “政策赋能 + 场景打造 + 渠道整合”,吸引跨境品牌落地,填补沈阳高端跨境商业空白。

政策联动:争取自贸试验区专项支持

① 与沈阳自贸试验区签订 “跨境商业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三大支持政策:

通关便利:为跨境品牌提供 “保税展示交易” 政策,商品可先在商场展示,销售后再办理通关手续,缩短商品上架周期(从 30 天缩短至 7 天);

税收优惠:对入驻跨境免税体验区的品牌,给予 3 年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 50% 返还;

资金补贴:跨境品牌年交易额超 5000 万元,给予 50 万元运营补贴;

② 联合自贸试验区举办 “东北亚跨境品牌招商会”(2025 年计划举办 2 场,分别在韩国首尔、俄罗斯海参崴),邀请当地知名品牌(如韩国乐天免税、俄罗斯 SOKOLOV 珠宝)参会,现场解读政策红利与项目优势;

数据目标:2025 年通过招商会吸引 15 家东北亚跨境品牌意向签约,其中 10 家完成落地,跨境品牌年交易额突破 2 亿元。

场景打造:构建 “跨境免税 + 文化体验” 融合空间

① 在 1 层规划 2000㎡“东北亚跨境免税体验区”,按国别划分区域:

韩国区(800㎡):引入乐天免税线下体验店,涵盖美妆(雅诗兰黛、兰芝)、护肤(雪花秀、后)、零食(乐天巧克力派),提供 “线下体验 + 线上直邮” 服务(消费者扫码下单,由自贸试验区保税仓发货,3 天直达);

俄罗斯区(600㎡):引入 SOKOLOV 珠宝东北首店、俄罗斯食品集合店(如紫皮糖、巧克力),设置 “俄罗斯艺术展柜”(展示俄罗斯套娃、油画衍生品);

蒙古区(600㎡):引入蒙古特产精品店(如羊绒制品、牛肉干)、蒙古文化体验区(提供蒙古奶茶品鉴、马头琴表演);

② 推出 “跨境文化消费月”:如 9 月 “韩国文化月”,韩国区举办 K-pop 舞蹈表演、韩妆教学,消费者购买韩国商品满 3000 元可获赠韩国往返机票抽奖资格;

数据目标:跨境免税体验区日均客流达 1200 人次,客单价 6000 元,年销售额达 8000 万元,跨境客群占比提升至 10%。

4. 策略 4:数字化招商 —— 搭建智能平台,提升招商效率与匹配精度

核心逻辑:通过数字化工具整合项目资源、品牌需求,实现 “品牌在线匹配、流程在线审批、数据在线分析”,解决传统招商 “信息不对称、周期长、效率低” 问题。

搭建 “K11 全球品牌招商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化

① 平台核心功能模块:

资源展示:上传项目 3D 全景地图(标注空置商铺位置、面积、租金)、客群画像数据(如 Z 世代占比、高净值客群消费能力)、艺术与可持续场景视频,品牌可在线查看并匹配适合的商铺;

智能匹配:品牌输入 “业态类型、目标客群、面积需求” 等信息,平台通过 AI 算法自动推荐匹配商铺(如潮玩品牌优先推荐 4 层艺术潮玩区),匹配准确率达 85%;

在线审批:品牌在线提交入驻申请、资质材料,招商团队在线审核(1 个工作日内反馈),审核通过后可在线签订意向协议,招商周期从传统 6 个月缩短至 4 个月;

数据看板:实时展示招商进度(如空置商铺数量、意向品牌数量)、品牌运营预测(如某奢侈品品牌入驻后预计坪效),为招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② 平台推广:通过香港新世界集团官网、国际商业地产协会(ICSC)平台、全球品牌招商会等渠道,邀请国际一线品牌、小众设计师品牌注册使用,2025 年目标注册品牌达 500 家;

数据目标:数字化招商平台匹配成功率达 70%,招商周期缩短 30%,线上签约占比达 60%,招商团队人均效率提升 50%。

数字化招商工具辅助:提升品牌信心

① 开发 “品牌入驻效果模拟系统”:输入品牌业态、店铺面积、装修风格,系统可模拟出该品牌在项目的 “预计客流、销售额、坪效”(基于项目历史数据与竞品数据),如模拟 Gucci 入驻后,预计首年坪效达 4.5 万元 /㎡/ 年,帮助品牌直观判断入驻价值;

② 建立 “品牌案例库”:上传已入驻品牌(如泡泡玛特、寺库)的运营数据、活动视频,如展示泡泡玛特入驻后首月销售额达 300 万元,客群复购率达 35%,为意向品牌提供参考;

数据目标:80% 的意向品牌使用效果模拟系统,系统数据参考率达 90%,案例库带动品牌签约转化率提升 20%。

(二)全球品牌资源导入路径:多渠道、分层级,构建 “国际 + 本土” 品牌矩阵

沈阳 K11 全球品牌导入并非 “盲目招商”,而是基于 “定位匹配度、客群需求、市场空白”,通过 “香港新世界渠道、国际展会合作、本土孵化” 三大路径,分层导入国际一线品牌、小众设计师品牌、本土新锐品牌,形成差异化品牌矩阵。

1. 路径 1:香港新世界集团渠道 —— 优先获取国际一线品牌资源

核心优势:香港新世界集团作为全球知名商业运营商,与 LVMH、开云、历峰等国际奢侈品集团保持 20 年以上合作关系,旗下香港 K11 MUSEA 已引入 LV、Gucci、Tiffany 等 30 余家国际一线品牌,可为沈阳 K11 提供 “资源倾斜 + 经验复制”。

具体执行步骤:

① 成立 “国际品牌专项对接小组”(由香港新世界集团招商总监牵头,沈阳 K11 招商经理参与),2025 年 1-3 月赴香港、巴黎开展 “品牌闭门会”,与 LVMH 集团、开云集团负责人面对面沟通,重点推荐沈阳 K11“艺术 + 跨境” 差异化定位,争取 2-3 家国际一线品牌东北首店(如 Gucci 美妆、Tiffany 硬奢);

② 复制香港 K11 MUSEA “品牌合作模式”:如与 LV 签订 “艺术联名协议”,参照香港 LV 艺术概念店的运营经验,在沈阳门店设置 “艺术展柜 + 定制服务”,同时联动香港团队为沈阳门店提供 “开业活动策划、员工培训” 支持;

③ 争取集团 “品牌资源绿色通道”:优先获得国际品牌 “东北区域拓展权”,如某国际品牌计划进入东北市场,沈阳 K11 可优先对接,同时集团提供 “资金支持”(如为品牌装修提供低息贷款,年利率 3%,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2 个百分点);

数据目标:2025 年通过集团渠道完成 2 家国际一线品牌签约,2026 年开业,首年销售额预计达 1.5 亿元,带动项目奢侈品业态占比提升至 25%。

案例参考:广州 K11 通过香港新世界集团渠道,引入 Prada、Dior 等 10 余家国际一线品牌,首年奢侈品区销售额突破 5 亿元,验证集团渠道的有效性。

2. 路径 2:国际展会合作 —— 挖掘小众设计师品牌,填补市场空白

核心逻辑:国际展会是小众设计师品牌的聚集地,且这类品牌 “艺术属性强、差异化明显”,与沈阳 K11 “艺术枢纽” 定位高度匹配,同时可满足 Z 世代高净值人群 “小众、个性化” 消费需求。

具体执行步骤:

① 2025 年计划参与 3 场国际顶级展会:

巴黎时装周(2025 年 3 月):重点对接 10 家国际小众服饰品牌(如法国设计师品牌 Jacquemus、意大利品牌 Marni),邀请品牌入驻 4 层艺术潮玩区,提供 “孵化式招商” 支持(免 3 个月租金 + 艺术 IP 共享);

米兰家具展(2025 年 4 月):挖掘 5 家国际艺术家居品牌(如意大利家具品牌 Poltrona Frau、荷兰灯具品牌 Moooi),引入 3 层家居体验区,打造 “艺术家居 + 展览” 场景;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2025 年 5 月):对接 8 家国际艺术衍生品品牌(如英国艺术出版商 Taschen、日本艺术玩具品牌 Medicom Toy),入驻 2 层艺术衍生品区,丰富艺术消费品类;

② 为展会意向品牌提供 “落地便利”:如协助办理营业执照、海关备案,提供 “双语员工培训”(中、英 / 法 / 意),确保品牌快速开业(从签约到开业缩短至 2 个月);

数据目标:2025 年通过国际展会引入 15 家小众设计师品牌,其中 8 家完成开业,首年平均销售额达 200 万元,Z 世代客群占比达 70%。

3. 路径 3:本土孵化 —— 培育东北新锐品牌,强化区域文化认同

核心逻辑:本土设计师品牌 “文化属性强、运营成本低”,且能满足东北亚跨境客群 “本土特色消费” 需求,同时可通过 “艺术孵化” 提升品牌调性,与项目定位形成互补。

具体执行步骤:

① 联合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美术馆发起 “K11 设计师孵化计划”,2025 年 3 月启动招募,面向东北三省征集 30 家本土设计师品牌(涵盖服饰、珠宝、家居),通过 “专家评审 + 客群投票” 筛选 5 家优质品牌;

② 为孵化品牌提供 “全周期资源支持”:

资金支持:给予每家品牌 50 万元孵化基金(用于产品研发、门店装修);

资源支持:开放 K11 艺术 IP(如艺术展素材),协助品牌开发 “艺术联名款”,如为本土服饰品牌设计 “teamLab 展主题服饰”;

渠道支持:在项目 2 层设置 “本土设计师品牌集合店”(500㎡),集中展示 5 家品牌商品,同时通过 K11 APP、小红书等平台为品牌引流;

③ 举办 “本土设计师品牌发布会”:2025 年 9 月在项目艺术展厅举办年度发布会,邀请东北亚跨境采购商、本地媒体、高净值会员参与,为孵化品牌提供 “产品展示 + 订单对接” 平台;同时与沈阳本地商场(如万象城、恒隆广场)建立 “本土品牌联盟”,帮助孵化品牌拓展多渠道销售,提升区域影响力;

数据目标:2025 年孵化的 5 家本土品牌首年销售额平均达 180 万元,其中 30% 销售额来自跨境客群;2026 年孵化品牌数量增至 8 家,形成 “东北本土设计师品牌聚集地” 认知,吸引长春、哈尔滨等地客群专程到店。

案例参考:上海新天地通过 “本土设计师孵化计划”,培育出 “上下”(爱马仕旗下本土品牌)、“无用” 等知名品牌,孵化品牌首年存活率达 90%,年销售额均突破 200 万元,验证本土孵化路径的可行性。

(三)政策汇总及应用:从 “政策梳理” 到 “落地执行”,最大化政策红利价值

沈阳 K11 需整合 “国家 + 地方 + 企业” 三级政策资源,针对 “首店引入、跨境商业、可持续场景” 三大核心方向,制定 “政策匹配 - 申报流程 - 资金使用 - 效果验证” 全流程方案,避免政策 “闲置” 或 “错用”,具体应用细节如下:

1. 国家政策:聚焦 “首店经济” 与 “跨境便利”,突破高端与跨境品牌瓶颈

1.1政策名称:《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

核心内容:对新引进国际一线品牌首店(全国 / 区域首店),单个品牌最高补贴 100 万元;对举办国际消费促进活动,给予活动费用 30% 补贴(最高 500 万元)。

项目应用方向:国际一线品牌东北首店引入(如 Gucci 美妆、Tiffany 硬奢);“东北亚艺术消费节” 活动补贴。

申报流程与时间节点:① 2025 年 3 月:与品牌签订意向协议后,向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提交《首店认定申请》(需提供品牌资质、首店证明、入驻协议);② 2025 年 6 月:活动举办前 1 个月提交《消费促进活动补贴申请》(含活动方案、预算表);③ 审批周期:2-3 个月。

数据目标与案例参考:2025 年申请首店补贴 200 万元(2 家国际一线品牌),活动补贴 150 万元(消费节费用 500 万元);案例:成都 IFS 通过该政策引入 LV 全国首店,获 100 万元补贴,首年销售额突破 2 亿元。

1.2政策名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

核心内容:将美妆、母婴、保健品等 1413 种商品纳入清单,允许通过 “线下体验 + 线上直邮” 模式销售,商品通关时间缩短至 1-2 天。

项目应用方向:跨境免税体验区商品扩充(如韩国美妆、日本母婴);优化跨境商品通关效率。

申报流程与时间节点:① 2025 年 2 月:在海关总署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管理平台” 完成企业备案;② 2025 年 4 月:提交《清单内商品进口申请》(含商品清单、供应商资质);③ 通关流程:消费者线上下单后,保税仓发货,海关 1 天内完成清关。

数据目标与案例参考:2025 年清单内商品销售额占跨境总销售额的 70%;通关效率提升后,跨境商品上架周期从 7 天缩短至 3 天;案例:三亚国际免税城通过该政策,跨境商品品类增加 50%,销售额同比增长 35%。

2. 地方政策:依托沈阳 “商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强化可持续与首店优势

2.1政策名称:《沈阳商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

核心内容:① 首店补贴:东北首店 50 万元 / 家、全国首店 100 万元 / 家、全球首店 200 万元 / 家;② 绿色商业补贴:获 LEED 认证的商业项目,补贴 200 万元;③ 跨境商业补贴:年跨境交易额超 1 亿元,补贴 100 万元。

项目应用方向:① 引入 5 家东北首店(如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Patagonia 东北首店);② 项目整体申报 LEED 银级认证;③ 跨境免税体验区交易额达标。

申报流程与时间节点:① 首店补贴:2025 年每季度末向沈阳市商务局提交申请(需提供首店证明、销售数据);② 绿色补贴:2025 年 10 月提交 LEED 认证材料(含绿色改造方案、能耗数据);③ 跨境补贴:2026 年 1 月提交 2025 年跨境交易额证明。

数据目标与案例参考:2025 年申请首店补贴 250 万元(5 家东北首店)、绿色补贴 200 万元、跨境补贴 100 万元,合计 550 万元;案例:沈阳万象城 2024 年引入 8 家东北首店,获 400 万元补贴,首店年销售额达 1.8 亿元。

2.2政策名称:《沈阳市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政策》

核心内容:对跨境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给予 3 年租金补贴(最高 50 万元 / 年);对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给予物流费用 20% 补贴(最高 100 万元 / 年)。

项目应用方向:跨境免税体验区品牌租金补贴;与顺丰跨境物流合作的费用补贴。

申报流程与时间节点① 2025 年 5 月:向沈阳市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提交《跨境电商企业补贴申请》;② 2025 年 12 月:提交物流费用凭证,申请年度补贴。

数据目标与案例参考:2025 年获品牌租金补贴 100 万元(20 家跨境品牌)、物流补贴 60 万元(物流费用 300 万元);案例:沈阳跨境电商产业园通过该政策,吸引 50 家跨境企业入驻,年交易额突破 5 亿元。

3. 企业政策:借助香港新世界集团资源,降低招商与运营成本

3.1政策名称:香港新世界“全球资产增值计划”

核心内容:

① 品牌资源倾斜:优先向沈阳 K11 推荐集团合作的国际品牌(如 LV、Gucci);

② 资金支持:提供低息贷款(年利率 3%,低于市场 2 个百分点),用于项目改造与招商;

③ 运营支持:派遣香港 K11 MUSEA 团队提供 “艺术策展 + 招商运营” 培训。

项目应用方向:

国际一线品牌对接;4-5 层改造资金贷款;招商团队专业培训。

申请流程与资源支持:

① 2025 年 1 月:向集团提交《品牌推荐申请》与《贷款申请》;

② 2025 年 3-6 月:每月组织 1 次香港团队远程培训,每季度 1 次现场指导。

数据目标与案例参考:

2025 年通过集团推荐完成 2 家国际一线品牌签约;获得改造贷款 5000 万元,利息节省 100 万元 / 年;招商团队专业能力提升后,签约周期缩短 30%;

案例:广州 K11 通过该计划,获集团贷款 8000 万元,引入 12 家国际品牌,首年销售额突破 8 亿元。

3.2政策名称:新世界“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

核心内容:

对集团旗下商业项目的绿色改造(如光伏屋顶、再生材料使用),给予改造费用 30% 补贴(最高 1000 万元)。

项目应用方向:

屋顶光伏艺术公园改造;4-5 层可持续场景装修。

申请流程与资源支持:

2025 年 2 月:提交《绿色改造方案》与预算表,经集团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审核后,分两期拨付补贴(改造前 50%,验收后 50%)。

数据目标与案例参考:

2025 年获补贴 600 万元(改造费用 2000 万元),绿色改造成本降低 30%;改造后项目年碳排放减少 500 吨,符合集团可持续发展目标。

4. 政策组合应用策略:“多政策叠加”,最大化单项目收益

案例 1:国际一线品牌首店引入

某国际一线品牌(如 Gucci 美妆)东北首店入驻,可同时申请:① 国家首店补贴 100 万元;② 沈阳地方东北首店补贴 50 万元;③ 香港新世界集团低息贷款(用于品牌装修),三项政策叠加后,品牌入驻成本降低 40%,大幅提升签约意愿;

案例 2:跨境免税体验区运营

跨境免税体验区可申请:① 国家《跨境清单》政策优化通关;② 沈阳跨境商业补贴(年交易额超 1 亿元获 100 万元);③ 新世界物流补贴,三项政策结合后,跨境商品通关效率提升 50%,运营成本降低 25%;

数据目标:2025 年通过政策组合应用,累计获得各级补贴 1200 万元,降低项目招商与运营成本 15%,带动国际品牌签约率提升 20%、跨境销售额增长 40%。

(四)招商风险对冲与效果评估机制

为确保招商创新策略与政策应用落地,需建立 “风险预判 - 应对预案 - 效果评估” 机制,避免因品牌签约失败、政策申报受阻等问题影响项目进度:

1. 招商风险对冲方案

潜在风险

风险原因

应对预案

责任部门与时间节点

国际一线品牌签约未达目标(仅签约 1 家)

品牌对东北市场消费潜力持观望态度;竞品(如沈阳万象城)竞争分流

① 短期:加大 “国际小众设计师品牌 + 本土孵化品牌” 引入力度,2025 年多引入 5 家小众品牌,填补高端业态空白;② 长期:联合东北三省商业体成立 “东北高端商业联盟”,共同向品牌承诺区域销售额,增强品牌信心

招商部 2025 年 6 月前完成小众品牌签约;市场部 2025 年 9 月前成立联盟

跨境品牌因通关效率低流失

海关政策执行细节调整;物流合作出现问题

① 与沈阳海关建立 “月度沟通机制”,提前协调政策变化;② 引入 2 家跨境物流服务商(顺丰 + 京东),避免单一合作风险;③ 推出 “跨境商品预售模式”,消费者提前下单,商品通关后直接发货,降低等待焦虑

跨境业务部每月 1 次海关沟通;2025 年 4 月前完成第二家物流合作

政策补贴申报失败

材料准备不完整;政策到期或调整

① 成立 “政策申报专项小组”(2 人),负责材料审核与跟踪,确保申报材料 100% 完整;② 建立 “政策动态库”,实时更新国家 / 地方政策变化,提前 3 个月调整申报计划;③ 与沈阳市商务局建立 “绿色通道”,提前沟通申报要点

财务部门 2025 年 1 月成立专项小组;每月更新政策库

2. 招商效果评估机制

量化评估指标:

① 招商进度指标:2025 年空置商铺招商完成率达 95%(目标 92%)、国际一线品牌签约数 2-3 家(目标 2 家)、跨境品牌落地数 10 家(目标 10 家);

② 运营效益指标:新引入品牌首年平均坪效达 1.8 万元 /㎡/ 年(目标 1.5 万元)、首店品牌带动客流增长 30%(目标 25%)、跨境品牌销售额占比达 15%(目标 10%);

③ 政策应用指标:政策补贴申报成功率达 90%(目标 85%)、补贴资金使用效率达 100%(无闲置)、政策带动成本降低 15%(目标 12%)。

评估周期与流程:

① 月度评估:招商部每月提交《招商进度报告》,重点跟踪签约数、空置率;财务部门提交《政策申报进度报告》,跟踪补贴申请状态;

② 季度评估:召开 “招商效果复盘会”,对比实际数据与目标数据,如跨境品牌销售额未达预期,需分析是否因通关效率问题,及时调整物流合作;

③ 年度评估:邀请第三方机构(如仲量联行)对招商效果进行独立评估,形成《年度招商评估报告》,为下一年招商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五)总结:招商创新与政策应用的核心逻辑

沈阳 K11 的招商创新并非 “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围绕 “东北亚艺术・可持续・跨境商业枢纽” 定位,通过 “定制化、生态链、跨境化、数字化” 策略,精准匹配品牌需求与项目价值;政策应用则是 “最大化外部红利”,为招商提供 “成本降低 + 效率提升” 支撑,两者形成 “策略驱动 + 政策赋能” 的双轮动力。

未来执行中需重点关注三点:

招商与定位协同:所有引入品牌需符合 “艺术 +、可持续 +、跨境 +” 定位,避免引入与定位不符的业态(如传统家居、低端零售),确保项目差异化优势;

政策与业务匹配:避免 “为拿补贴而申报政策”,需确保政策应用与招商、运营业务紧密结合(如首店补贴用于国际品牌引入,绿色补贴用于可持续场景改造);

风险与效果并重:建立动态风险对冲机制,同时通过量化指标持续评估效果,及时调整策略,确保招商目标与项目整体目标一致,最终实现 “品牌层级提升 + 资产价值增值” 的核心目标。

七、空间优化及场景创新

(一)空间优化核心原则:全球趋势与项目实际的深度融合

空间优化并非单纯的 “装修改造”,而是基于 “全球策展式商业趋势 + 沈阳 K11 定位需求 + 客群体验痛点” 制定四大核心原则,每个原则均明确 “落地标准、数据依据、案例参考”,确保方向不偏离:

1. 原则 1:体验优先 —— 策展式动线重构,打破 “艺术与商业割裂”

核心逻辑:参考全球顶尖策展式商业(如东京 GINZA SIX、上海 TX 淮海),将 “艺术展陈” 融入商业动线,避免艺术仅局限于独立展厅,让客群在购物中自然接触艺术,提升停留时间与体验感。

落地细节:

① 动线设计:采用 “螺旋式艺术动线”,从 1 层入口到 5 层屋顶,通过 “艺术装置引导” 串联各楼层核心业态 —— 如 1 层入口 “零碳艺术雕塑”→2 层 “艺术快闪店”→3 层 “亲子艺术区”→4 层 “潮玩打卡点”→5 层 “屋顶剧场”,形成 “无死角艺术探索路径”;

② 展陈融合:要求所有品牌门店预留 “艺术展陈区”(面积不低于门店 10%),如 Gucci 门店设置 “本土艺术家联名装置展柜”,泡泡玛特门店融入 “数字艺术屏” 播放潮玩设计过程;

③ 数据目标:客群整体停留时间从当前 45 分钟提升至 75 分钟,艺术场景互动率(如拍照分享、参与体验)达 60%。

案例参考:东京 GINZA SIX 通过 “艺术动线 + 门店展陈融合”,客群停留时间达 90 分钟,艺术相关消费占比提升至 28%,远超传统商业项目(平均 15%)。

2. 原则 2:高效利用 —— 非核心楼层功能重构,破解 “坪效两极分化”

核心逻辑:针对当前 4-5 层 “出租率低(70%)、坪效低(0.6 万元 /㎡/ 年)” 的痛点,通过 “业态创新 + 场景赋能”,将非核心楼层从 “客流洼地” 转化为 “特色亮点”,实现 “每一层都有核心吸引力”。

落地细节:

① 出租率提升:4 层引入 “艺术潮玩 + 沉浸式体验” 业态(泡泡玛特、剧本杀),5 层引入 “可持续生活 + 屋顶场景”,通过 “差异化业态” 吸引品牌入驻,2025 年 4-5 层出租率达 95%;

② 坪效优化:为非核心楼层品牌提供 “流量扶持”—— 如 4 层品牌可参与 “艺术潮玩季” 联合营销,5 层品牌可共享 “绿色积分计划” 会员资源,目标 2025 年 4-5 层坪效提升至 1.2 万元 /㎡/ 年,接近核心楼层水平(1.5 万元 /㎡/ 年);

③ 数据对比:2024 年 4-5 层日均客流 1000 人次,优化后 2025 年达 3000 人次,客流增长 200%,带动租金溢价 15%。

案例参考:上海 K11 通过 “5 层艺术展厅 + 屋顶花园” 改造,非核心楼层坪效从 0.8 万元提升至 1.3 万元,验证 “功能重构” 对低效楼层的激活作用。

3. 原则 3:可持续 —— 绿色材料与节能技术,冲刺 LEED 白金认证

核心逻辑:响应全球 “碳中和” 趋势与沈阳 “绿色商业政策”,将 “可持续” 从 “概念” 转化为 “可见的空间细节”,同时通过绿色改造降低运营成本,争取 LEED 白金认证(全球商业建筑最高绿色标准)。

落地细节:

① 材料选择:公共区域地面采用 “再生玻璃骨料地砖”(含 30% 再生材料),墙面使用 “低碳硅藻泥”(甲醛释放量低于国家标准 50%),商铺装修要求 50% 以上材料为绿色建材(如 FSC 认证木材);

② 节能设备:全楼更换为 “LED 智能照明系统”(能耗降低 40%),中庭安装 “太阳能光伏玻璃顶”(年发电量 10 万度,满足公共区域 15% 用电需求),卫生间采用 “感应式节水龙头”(节水率 30%);

③ 认证推进:2025 年 3 月启动 LEED 白金认证申请,组建 “绿色认证专项小组”(含环保顾问、工程负责人),目标 2026 年获得认证,成为东北首个 LEED 白金认证商业体;

④ 数据目标:改造后项目年碳排放减少 500 吨,运营能耗降低 25%,绿色材料使用率达 80%。

案例参考:北京 SKP-S 通过绿色改造(再生材料占比 60%、光伏发电),获 LEED 白金认证,年运营成本降低 20%,同时吸引 70% 的中产家庭客群因 “绿色场景” 到店。

4. 原则 4:跨境适配 —— 多语言、全流程场景,服务东北亚客群

核心逻辑:针对东北亚跨境客群 “语言障碍、免税需求、文化认同” 三大痛点,在空间设计中融入 “跨境服务细节”,让跨境客群 “体验无壁垒、消费更便捷”。

落地细节:

① 语言适配:全楼标识牌采用 “中、韩、俄、蒙四语标注”,服务台配备 “多语言翻译机”(支持 10 种语言实时翻译),跨境体验区导购需持 “韩语 / 俄语等级证书”;

② 免税场景:1 层设置 “跨境免税自提区”(200㎡),跨境客群线上下单后可到店自提,配备 “海关监管系统” 确保合规;

③ 文化适配:公共区域设置 “东北亚文化展示墙”(展示韩国韩屋、俄罗斯套娃、蒙古包元素),跨境体验区背景音乐融入东北亚传统音乐(如韩国伽倻琴、俄罗斯手风琴);

④ 数据目标:跨境客群空间体验满意度达 90%,免税自提区日均使用人次达 200,跨境客群复购率提升至 35%。

(二)分层空间优化方案:一层一主题,打造 “差异化吸引力”

基于 “定位匹配 + 客群需求”,为 1-5 层及公共空间制定 “主题化、场景化” 优化方案,每个楼层明确 “业态组合、场景亮点、资源投入、数据目标”,确保改造后 “每层都有核心流量入口”:

1. 1 层(形象层):全球艺术精品区 —— 塑造 “高端艺术第一印象”

核心定位:东北亚艺术商业 “门面”,聚焦 “国际一线品牌 + 艺术装置”,吸引高净值客群与跨境客群。

优化细节:

① 业态升级:引入 2-3 家国际一线品牌首店 —— 如 Gucci 美妆东北首店(500㎡,含 “艺术定制服务区”,可定制带有沈阳元素的美妆礼盒)、Tiffany 硬奢东北首店(400㎡,设置 “艺术珠宝展柜”,展示与艺术家联名作品);保留 1 家高端艺术书店(如诚品书店艺术区),提升文化调性;

② 场景亮点:

入口处打造 “零碳艺术装置”—— 邀请东北本土艺术家使用再生金属、废弃玻璃创作 “沈阳印象雕塑”(高 8 米),装置内置 LED 屏,实时显示项目碳减排数据;

中庭设置 “动态艺术橱窗”—— 每月联合入驻品牌更新主题,如 3 月 “艺术与春天” 主题,Gucci 橱窗展示 “花艺与美妆融合装置”,Tiffany 橱窗展示 “水晶与冰雪艺术装置”;

③ 动线优化:拆除 1 层死角商铺(约 100㎡),拓宽主通道至 6 米,确保 “品牌门店无遮挡、艺术装置可见性 100%”;

④ 资源投入:品牌装修补贴 800 万元(国际一线品牌每家补贴 400 万元),艺术装置制作成本 200 万元;

⑤ 数据目标:1 层日均客流达 5000 人次(提升 30%),国际品牌首店首年坪效达 4.5 万元 /㎡/ 年,高净值客群占比提升至 40%。

2. 2 层(轻奢消费层):轻奢 + 艺术零售区 —— 承接 1 层流量,提升消费转化

核心定位:“艺术化轻奢消费”,聚焦 25-35 岁中高收入客群,平衡 “体验与销售”。

优化细节:

① 业态组合:引入 Coach、Michael Kors 等轻奢品牌(每家门店 300㎡,预留 20% 空间用于艺术展陈);设置 “艺术快闪店专区”(500㎡,每月更换 1 个设计师品牌,如 3 月引入韩国设计师品牌 Gentle Monster 艺术快闪店);配套 2 家艺术主题餐饮(如 “莫奈花园甜品店”,菜品造型模仿莫奈画作);

② 场景亮点:

主通道打造 “艺术连廊”—— 悬挂东北新锐艺术家油画作品,客群扫码可了解艺术家故事,同时可购买画作衍生品(如丝巾、笔记本);

快闪店设置 “互动体验区”—— 如 Gentle Monster 快闪店设置 “艺术眼镜试戴 + 拍照打卡墙”,客群拍照分享社交平台可获 50 元优惠券;

③ 动线优化:采用 “环形动线”,串联所有轻奢品牌与快闪店,避免客流死角,同时在动线节点设置 “艺术休息椅”(由再生材料制作);

④ 资源投入:快闪店装修补贴 100 万元 / 月,艺术连廊制作成本 50 万元;

⑤ 数据目标:2 层客群停留时间从 45 分钟提升至 60 分钟,快闪店月均销售额达 300 万元,轻奢品牌复购率提升至 30%。

3. 3 层(家庭体验层):时尚服饰 + 亲子艺术区 —— 锁定中产家庭客群

核心定位:“亲子 + 艺术 + 消费” 融合,解决当前 “家庭客群体验不足” 的痛点。

优化细节:

① 业态组合:引入 ZARA、H&M 等时尚服饰品牌(每家门店 400㎡,设置 “亲子搭配区”);划分 “亲子艺术区”(800㎡),包含 “儿童绘画工坊”(配备专业艺术老师,提供油画、陶艺课程)、“亲子绘本馆”(藏书 1 万册,含艺术主题绘本)、“儿童艺术衍生品店”(售卖卡通形象艺术周边);配套 1 家亲子餐厅(如 “小猪佩奇艺术主题餐厅”,菜品造型卡通化,同时提供儿童艺术手工活动);

② 场景亮点:

亲子艺术区设置 “家庭艺术打卡墙”—— 客群可免费拍摄 “艺术全家福”(背景为 K11 艺术展元素),同时可将照片打印成艺术明信片;

服饰品牌门店推出 “亲子艺术 DIY 活动”—— 如 ZARA 每月举办 “亲子 T 恤涂鸦”,客群购买 T 恤后可现场涂鸦,增强互动性;

③ 动线优化:亲子艺术区与服饰品牌通过 “彩虹艺术通道” 连接(通道墙面绘制儿童艺术作品),同时设置 “儿童托管临时休息区”(配备玩具与看护人员),方便家长购物;

④ 资源投入:亲子艺术区设备采购成本 150 万元,亲子餐厅装修补贴 100 万元;

⑤ 数据目标:3 层家庭客群占比提升至 60%,亲子艺术区日均接待家庭 200 组,亲子餐厅翻台率达 3 次 / 天。

4. 4 层(潮玩体验层):艺术潮玩主题层 —— 激活 Z 世代客群

核心定位:东北 “Z 世代艺术潮玩地标”,聚焦 25-35 岁高净值潮玩爱好者,打造 “沉浸式潮玩体验”。

优化细节:

① 业态组合:引入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600㎡,含 “虚拟偶像互动区”—— 通过 AR 技术实现客群与泡泡玛特 IP 形象合影、互动)、沉浸式剧本杀品牌 “艺术推理剧场”(400㎡,剧本融入 K11 艺术展元素,如 “teamLab 展失窃案”)、Supreme 授权潮牌集合店(300㎡,售卖限量款潮牌服饰与艺术联名款);配套 1 家潮玩主题咖啡馆(如 “Bearbrick 主题咖啡馆”,饮品杯印有潮玩图案);

② 场景亮点:

楼层中庭打造 “巨型艺术潮玩雕塑”(高 10 米,造型为泡泡玛特 Molly 与东北虎融合形象),雕塑底部设置 “潮玩盲盒自动售卖机”(售卖独家定制盲盒);

剧本杀剧场采用 “沉浸式场景设计”—— 如 “teamLab 展失窃案” 剧本中,场景布置模仿 teamLab 数字艺术展,客群在解谜过程中可体验 “光影互动”;

③ 动线优化:采用 “迷宫式动线”,通过潮玩装置引导客群探索各业态,同时设置 “潮玩打卡点地图”(扫码可获取各打卡点位置,完成打卡可兑换潮玩贴纸);

④ 资源投入:泡泡玛特旗舰店装修补贴 300 万元,艺术潮玩雕塑制作成本 80 万元;

⑤ 数据目标:4 层日均客流达 4000 人次(提升 300%),Z 世代客群占比达 80%,泡泡玛特旗舰店月均销售额达 500 万元。

5. 层(可持续生活层):可持续生活实验室 —— 打造 “绿色艺术生活场景”

核心定位:东北首个 “可持续 + 艺术” 融合楼层,聚焦中产家庭与环保意识客群。

优化细节:

① 业态组合:引入无印良品可持续系列专区(300㎡,售卖环保家居、有机食品)、寺库二手奢品循环店(400㎡,提供 “奢品鉴定 + 回收 + 寄卖” 服务,同时设置 “奢品艺术展柜” 展示 vintage 奢品)、植物基餐厅(200㎡,菜品原料 100% 为植物蛋白,餐厅装修采用再生木材);

② 场景亮点:

屋顶改造为 “艺术露天剧场”(1000㎡,配备 LED 大屏与座椅,可举办 “绿色音乐节”“艺术市集”,如每月最后一个周末举办 “可持续艺术市集”,售卖本土设计师环保手作);

楼层主通道设置 “可持续科普墙”(互动屏幕,客群触摸可查看项目 “太阳能发电量”“再生材料使用率” 等数据,同时可了解入驻品牌的可持续举措,如无印良品的 “减塑计划”);

③ 动线优化:5 层与屋顶通过 “绿色艺术楼梯” 连接(楼梯扶手缠绕绿植,墙面绘制可持续主题壁画),同时设置 “电梯直达屋顶” 标识,引导客流向上;

④ 资源投入:屋顶剧场改造成本 300 万元,可持续科普墙制作成本 50 万元;

⑤ 数据目标:5 层日均客流从 1000 人次提升至 3000 人次,可持续业态销售额占比达 25%,屋顶剧场月均举办活动 8 场,参与人次达 2000。

6. 公共空间:艺术化全域覆盖 —— 提升 “整体体验质感”

优化细节:

① 中庭:引入 “AI 互动灯光秀”—— 灯光随客流密度变化(客流多时灯光变亮、节奏加快,客流少时灯光柔和),同时每周五、周六晚 8 点播放 “艺术主题灯光秀”(如 “东北亚艺术融合” 主题,展示韩国、俄罗斯、中国东北艺术元素);

② 电梯间:设置 “艺术数字屏”(每部电梯外 1 块,播放全球 K11 艺术展视频,如香港 K11 MUSEA 的 “草间弥生展”、上海 K11 的 “teamLab 展”),同时显示电梯等待时间;

③ 卫生间:升级为 “艺术主题卫生间”—— 女性卫生间融入 “花艺装置”(每隔 3 天更换新鲜花卉),男性卫生间融入 “工业风艺术雕塑”,亲子卫生间设置 “儿童艺术涂鸦墙”(可擦写),同时所有卫生间采用 “再生材料装修”(如再生塑料洗手台);

④ 休息区:在各楼层主通道设置 “艺术休息椅”—— 造型各异(如 1 层为 “奢侈品元素椅”、4 层为 “潮玩造型椅”),材质均为再生材料,休息区旁边配备 “艺术书架”(摆放艺术杂志与书籍,免费阅读);

⑤ 资源投入:公共空间改造总成本 500 万元,其中 AI 灯光秀 200 万元、艺术卫生间 150 万元、休息区 150 万元;

⑥ 数据目标:客群公共空间满意度达 92%,休息区使用率达 70%,艺术数字屏日均观看人次达 3000。

数据来源:北京云阿云智库・商业地产项目数据库

   关注 6    返回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沈阳K11项目(四)
商业地产案例分享-沈阳K11项目(二)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811016198(段小丽)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