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政界  
莫迪最后的下场
   日期 2021-5-9 

莫迪最后的下场

原创 血钻故事编辑部  血钻故事

导读:从历史经验来看,印度总理或领袖,的确就跟韩国总统一样,也算个高危职业。但是,几个领袖被刺杀,并不是因为执政能力太差导致的。原因主要还是印度本身极其复杂的族群矛盾所致。而且可以肯定,这场疫情,已经再次勾起并放大了族群间、地方和中央、种姓间的矛盾。那个被莫迪短暂遮蔽的真实又复杂的印度,可能要再次回归了。

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

真理也就被拒绝了。

——泰戈尔

01

甘地之死

1948年1月30日下午5点,新德里,博拉公馆。瘦弱的甘地,像往常一样,参加公开晚祷。不过这一次,从来不迟到的他,迟到了整整12分钟,且面带倦容。人群很快淹没了他。有人想触碰他一下为自己带来好运,有人则跪在地上为他祈祷。

突然,连续响起4声枪响,甘地身着的白色土布被鲜血染红,倒在了地上。人群最初被枪声惊散开,但很快又如同退去的潮水聚拢过来。哭声、喊叫声、祈祷声四起,眼泪、惊恐、迷茫和怨恨传染了整个人群。

甘地死亡之前,嘴里默念“哦,罗摩(印度教崇奉的神)”,身体倒向凶手的方向。凶手是一名叫纳图拉姆·戈德森的年轻婆罗门。他假装成甘地的粉丝,先鞠躬行礼,尔后猛烈推开其助手,再掏出手枪顶住其胸口连开四枪。

戈德森是极端右翼组织“民族卫队”的领袖,曾参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早年臣服于甘地,为此还坐过牢。但随着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矛盾升级,他越来越难以忍受甘地和稀泥、实际有利于穆盟的做法。

印度是一个宗教林立的国家,几乎百分之百的印度人都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其中印度教徒占了83%(也有说43%),伊斯兰教徒占12%左右,另有锡克教、基督教、佛教、耆那教等一些小的宗教派别。两个最大的宗教之间原本就有矛盾,因为穆斯林否定种姓制度,宣扬“一切穆斯林皆兄弟”,吸引了许多地位卑微的“不可接触者”。

英国殖民印度后,发挥它一贯搅屎棍的本色,穆斯林是统治者时,它扶持印度教徒对抗穆斯林,1857年它自己成为统治者后,便扶持占少数派的穆斯林,牵制印度教徒。久而久之,英国人的统治越来越稳,可两大教徒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难以调和。

在议会民主制的政治架构内,两大宗教族群最终分别转化成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两大族群有了各自的政党组织,看起来一切争斗似乎都可以变成政治争吵了。但事实是,两大族群的身份认同进一步固化,族群矛盾越发深刻。

二战期间,国大党为争取独立,跟英国人闹,发起“退出印度”运动,包括甘地和尼赫鲁在内的党内高层都被抓进了监狱。穆盟趁机与英国人媾和,实力大增,发展成为全国性大党。

二战结束,英国人完全弱鸡,再无力控制印度,出一方案,允许印度独立,不过作为一个整体要留在英联邦系统内。一开始,国大党和穆盟,无论情愿与否,都表示认可英国人的方案。

不过领导国大党的尼赫鲁睡一觉起来,第二天就变卦了,表示自己什么也没承诺。这一表态,彻底激怒原本就想独立建国的穆盟。结果,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族群冲突。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眼见无力控制不断爆发的流血冲突,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

甘地出生于一个印度教家庭,却是个无可救药的和平主义者,不愿意看见教徒间发生流血冲突。为了平息穆斯林的愤怒,他曾默认穆斯林拥有“在印度联合家庭中分离的权利”,又一度主张由穆盟领导组阁。即使有人扬言要他的命,甘地还是经常去穆斯林村镇,好言相劝两族和平共处,让他们“重新点燃友爱之火”,“驱赶宗教偏见的恶魔”。

甘地的做法,让印度教徒中的狂热分子无法忍受。早在1947年8月,纳图拉姆·戈德森就曾经公开指责他:“今天,印度难民正忍饥挨饿,奄奄一息,然而甘地却维护穆斯林压迫者。印度妇女宁愿焚身自殉也不愿遭人奸污,然而甘地却声称:‘受害者乃胜利者。’受害者中可能有我的母亲!”

1947年8月31日晚,一群印度人抬着被巴基斯坦人杀害的同胞闯进甘地的寓所,义愤填膺地质问他:“这就是你说的和解?这是你对他们的放纵!”现场有人大喊:“杀死他!杀死他!”

甘地被刺死之前半个月,他再次通过“绝食”呼吁印巴团结,有人朝他的寓所仍土炸弹,他幸未受伤。按理说,世道如此凶险,他至少应该在一段时间内取消公开活动。但甘地就是甘地,并不畏死,甚至抱着赴死换取族群和解的念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开谅解之心,感化对手的每一根道德神经”。

02

刺杀英迪拉

1984年10月31日上午,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早早起床了,这一天她没有安排什么特别的国务活动,打算留在家里陪陪因一次交通事故而受到惊吓的孙儿。不过上午十点,她预备接受一个英国电视小组的采访。

上午9点30分,采访时间快到了,英迪拉告别孙儿,由贴身侍卫陪伴,前往总理办公室。就在距离办公室几十米远一处长满葛藤的宫门前,一名门口站岗的侍卫突然将枪口对准了她,并扣动扳机疯狂扫射。与此同时,一位护送她的侍卫也举枪向她射击。67岁的英迪拉没来得及反应,身中39颗子弹,满身血污,当场死亡。

英迪拉是印度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女儿,从小就跟着父亲进入政坛,由于她母亲很早去世了,因此在父亲身边担任印度“第一夫人”角色,遍访世界各地。1967年,国大党获得人民院多数席位,英迪拉得到国大党元老支持,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

在总理任上,英迪拉素以强硬著称,被称为“印度铁娘子”。上世纪70年代初期,她强硬地处理印巴关系,利用巴基斯坦分裂势力,促成孟加拉国立国。在她手上,印度成功核爆,晋升核武国家。

由于美国出兵干预印巴纷争,她不顾右翼发对,倒向了苏联,经济上推行计划经济。她处理国大党党内反对派,以及在野的反对党时,也表现得相当强硬,什么修改宪法、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分裂政党、扶持亲信,她都干过。

这种强硬的做派,跟圣雄甘地相比,完全是两种相反政治形象。不过事实证明,无论强硬如英迪拉又或柔软如甘地,都没办法处理好由各种割裂的宗教、种族和种姓组成的这盘印度大杂烩。加上从英美移植过来的议会制政体,各种势力更是杂上加乱。

杀死英迪拉的两名贴身侍卫,都是锡克族人。

锡克族在印度人口中的占比不算多,2%左右,但非常特殊。他们主要聚居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那是印度的首富之地,出产全国一半以上的粮食。这个族群以骁勇善战、尚武、勤劳、团结著称,教育水平高,政界、军界和商界,都有不少锡克族。比如莫迪的前任曼莫汉·辛格,就是锡克族人。以前在香港上海充当英国人巡警、头上包个头巾的,也是印度的锡克族。

锡克族信仰锡克教,原本是为了躲避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的斗争和迫害,而逐渐形成的。他们是如此特殊且风骚,所以早在17世纪,就曾向莫卧儿王朝提出过自治要求。印度独立后,锡克族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党阿卡利党。印巴分治后,旁遮普邦一分为二,锡克族人更是跃跃欲试,想要学穆斯林,在旁遮普邦建立一个“哈利斯坦王国”。

英迪拉上台后,为了应付日益强大的政治对手阿卡利党领导人隆格瓦尔,极力拉拢该党激进派宾德兰瓦勒。隆格瓦尔虽是政治对手,却相对温和,仅主张通过合法方式获得自治权利,而宾德兰瓦勒非常激进,他完全无视法度,力主锡克族人占据旁遮普邦,并从印度独立出去。

所以拉拢宾德兰瓦勒,对英迪拉或整个印度来说,不啻于饮鸩止渴,但没办法,在议会政体下,印度经常就干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

得到英迪拉支持,以宾德兰瓦勒为首的阿卡利党激进派迅速壮大,并一步步提出了越发过分的要求。最初,英迪拉只能生吞自己酿下的苦酒,不干涉,也不好吱声,一再纵容。直到1982年,在阿姆利则城金庙,宾德兰瓦勒建立了寻求独立的武装指挥部。

常年受宾德兰瓦勒派骚扰的印度教徒们,越来越不满英迪拉的纵容政策。相对占人口2%的锡克族人,占据人口83%的印度教徒,显然更不好惹。所以1984年4月4日,英迪拉不得不宣布,旁遮普邦为“危险地区”。

她随后出动了20万军队,横扫该地区,造成3000人死亡,30万人流离失所。由于锡克族人顽强抵抗,6月2日,她又再次果断出兵,直接捣毁了锡克族人的圣地——金庙,并当场击毙了誓死不从的宾德兰瓦勒。

如此,英迪拉与锡克族人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曾有政府官员建议英迪拉,为安全起见,换掉身边所有锡克族侍卫。但英迪拉不以为然,她觉得,为了显示自己包容和大度,恰恰需要留一些锡克族侍卫在身边,其中就包括跟了她近10年的侍卫队副队长,本特·辛格。

她这种想法,就跟当年甘地想要通过个人拜访弥合种族分歧一样幼稚。很快,锡克族激进派找到了本特·辛格,欲支付给他10万美元酬劳,命他杀死英迪拉。可没想到,“好人”本特·辛格不仅不需要报酬,还大义凛然地表示:“杀她,不是为钱,而是为了所有锡克族人。”

原来,金庙屠杀事件后,本特·辛格回了一趟老家,亲眼目睹大量亲友和邻居家破人亡的惨剧,怒不可遏的他,早已埋下复仇杀机。回到总理府后,他联系了另外一名叫萨特万特·辛格的侍卫,抱着必死的决心,一起实施了刺杀行动。

在被刺杀之前一个礼拜,英迪拉曾回克什米尔看一棵老枫树。欣赏满山红叶,是她最大的人生爱好。可这一次,她没有看到红叶,因为那棵树已经枯死。这似乎是一个不详的征兆,英迪拉自己好像也意识到了什么。不过她并没有显露恐惧,依旧谈笑风生。

03

拉吉夫归西

1991年5月21日,印度前总理、国大党主席拉吉夫·甘地乘汽车,来到一个叫斯里佩隆布杜尔的地方,参加竞选集会。现场非常热闹,挤满了欢呼的人群,他走下车慢慢往主席台走去。期间不断有民众献花,给他戴上花环,热情似火。其中一名妇女虔诚地弯下腰,似乎是要向他行触脚礼。

向拉吉夫表达敬意的群众太多,包括他本人和周围的人都没有太注意这名女“粉丝”。不过就在这恍惚间,这名貌不惊人的妇女,突然引爆了捆绑在自己身上的炸弹。没人预料到这个场景,一声巨响过后,包括拉吉夫在内,18人当场被炸死,炸碎的尸块被震到了十几米开外。

这是印度历史上又一次悲剧性的总理刺杀事件,也是尼赫鲁家族第二位被刺杀至死的政治明星。拉吉夫是尼赫鲁的外孙,英迪拉的长子。英迪拉死后的数小时内,他就被国大党推举为新总理。得益于民众对她母亲被刺杀死亡的同情,他在全民大选中获胜,正式上任新总理。可谁也没想到,他会遭遇母亲一样的悲剧。

拉吉夫虽然出身政治世家,但他对政治并不感兴趣,相反更加钟情于飞机驾驶,从政之前,他是印度航空公司波音飞机驾驶员。他母亲英迪拉,最初也没有对他从政抱有多大期望,而更倾向于将次子桑贾伊·甘地,也就是拉吉夫的弟弟,视为自己政治地位的继承人。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80年6月,33岁刚刚被任命为国大党总书记20天的桑贾伊,在滑翔俱乐部里驾驶飞机时不幸失事,突然死亡。英迪拉白发人送黑发人,忍着巨大的悲伤,无奈只能把原本对政治无感的拉吉夫拉到自己身边,加以细心培养。

可拉吉夫这人就一典型的富二代,慵、懒、散、贪占尽。他能在航空公司上班,也靠他妈的安排,虽然喜欢飞行,但技术并不咋地,仅仅是一名三等飞行员。他妈送他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工程学,可他因为懒散,连学位都没拿到。

上台后,他也以腐败著称,莫迪此前在一次集会中曾提到,这位前总理,曾携家人和朋友乘坐航母“维拉特”号去度了10天假,将航母当“私人游艇”用,同时空军还专门为他们提供了一架直升机。他1984上任总理,1989年败选,主要也是因为一桩腐败丑闻,瑞典博福斯防务公司为获得印度国防投资项目,向甘地家族亲信支付了一笔巨资作为贿赂。

不过直接导致拉吉夫被炸死的原因,并非他这些“个人特质”,而是和甘地、英迪拉被刺杀致死的原因一样——印度复杂的族群矛盾。

话说南亚次大陆,有一个历史长达两千年的古老民族,泰米尔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以及斯里兰卡的东部和北部地区。他们有自己的文字,还曾经建立过自己的王国,信仰印度教,隶属湿婆教派。

在斯里兰卡,主体民族为僧伽罗族,占总人口的74.9%,泰米尔人的比例占15.4%。在印度,泰米尔人所占比例也不算太大,但因为印度人口基数大,所以即使比例不大,也有超6000万。

斯里兰卡这个小岛国家,总人口才2000万,且只有印度一个邻国,设想,如果印度支持泰米尔人分裂进而吞并斯里兰卡,好像也不是难事。事实上,一向大国沙文主义本色的印度,也的确想过把距离自己仅30公里的斯里兰卡吞掉。

因此长期以来,生活在斯里兰卡的僧伽罗族没什么安全感,经常打压国内的泰米尔人,两族矛盾常年高烧。1972年,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建立了武装力量猛虎组织,对抗僧伽罗族,并想在斯里兰卡东北部建国。1983年,两族矛盾进入白热化,斯里兰卡爆发内战。

就在这个时候,印度的小心思终于藏不住了,通过情报部门暗中资助泰米尔猛虎组织,空投食物、药品、训练武装分子之类,令其实力不断壮大。一直到拉吉夫执政时期,印度都是站在泰米尔人一边的。

可万万没想到啊,印度再一次上演“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可笑戏码。这个泰米尔猛虎组织得到印度资助实力增强后,竟然和印度境内的泰米尔人联合起来搞事情,宣称要建一个泰米尔人自治国。

这下,轮到拉吉夫慌了。他转而改变策略,派遣部队直接进入斯里兰卡,号称自己为战争“调停者”。如此一来,猛虎组织更加憎恨印度了,视其为伪君子,出尔反尔。在斯里兰卡境内,他们与印军大战,且将印军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

猛虎组织对拉吉夫个人也充满怨恨,欲除之而后快。1991年,他们听说拉吉夫参选且有机会再次当选总理,因此决定将他杀死。一名叫塔努的泰米尔女人,承担了这次自杀式刺杀任务。她没有失手,与拉吉夫一起魂归了西天。

04

族群仇杀

甘地、英迪拉和拉吉夫的刺杀事件,无一例外都源自印度极其复杂的族群矛盾,而且还分别来自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从这也能看出,印度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而非一个国家,确有十分的道理。

其实每一次刺杀,背后都是族群间报复与反报复的大规模流血冲突。

2002年2月27日早上7点左右,古吉拉特邦小镇戈德拉火车站,一辆晚了5个钟头的火车进站了。车上载着2300名乘客,其中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他们大多是印度教教徒,刚从北方邦的阿约提亚朝圣归来。1200公里的旅程,让他们又饥又渴、疲惫不堪。

上午8点左右,火车重新启动,往西大概走了700米左右,突然紧急刹车。因为将近2000名穆斯林,仿若天降,包围了列车。他们一边扔石头,一边反复大喊:“烧死他们!打死印度教教徒!砍死印度教教徒!伊斯兰教危险了。”

很快,列车门窗被砸烂,一些燃烧着的布条和充满酸性物质的电灯泡,被仍进了车厢,部分车厢很快化成了一片火海。有人想爬出窗外,却被人砍掉了脑袋,然后扔了回去。短短数分钟后,大火吞噬了59人的生命,其中包括26名妇女和12名孩童。

附近消防员闻讯赶来,可沿途却遭遇数次阻拦,供水车被人砸烂。当他们千辛万苦抵达现场,正准备喷水灭火时,却发现两台供水车已经完全无法工作,其中一辆的离合器盘在一两天前被人拆除,另一台连接水箱的软管螺母被人拆除。

有一个叫哈吉·比拉勒的当地政府议员,骑着摩托车,带着一群愤怒的民众,公然阻挠消防员救火,此人一两天前的夜间,曾以车辆委员会主席身份到访消防站。

现场一片混乱,现场慵懒的警察也不顶事,直到一名拼命逃出来的乘客奉上自己所有的珠宝,他们才向空中象征性地开了几枪。但半点效果没有,11点30分左右,暴徒发动了新一轮攻击。

显然,这是一起蓄谋已久的恐怖主义族群大屠杀。这场暴乱发生时,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正是当今的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事发当日,这名原本该出动警力平息暴乱的地方长官,不仅没有在第一时间着手处理,反而立刻宣布2月28日为追悼日,并允许印度教徒将死难者尸体运到古吉拉特邦最大的城市艾哈迈达巴德街道上展示,吸引了大量印度教徒前来送葬,也勾起了他们的仇恨。

与此同时,他还公开发表了煽动性言论:“每个作用力总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否则社会秩序的天平不可能维持自然平衡。”

不出意外,这番表态之后,古吉拉特邦爆发了报复性的族群屠杀。大量无辜的穆斯林民众、穆斯林社区被愤怒的印度教徒烧杀抢掠:女人被强奸、用石头砸死;孕妇肚皮被剥开,肚里的孩子被取出,扔进了火里;孩子的喉咙被灌入汽油,然后点燃;男人被抓到焚尸现场,被逼着观看自己的孩子和妻子被活活烧死……

官方数据,整个仇杀期间,一共790名穆斯林和254名印度教徒死亡,另有223人失踪。但实际死亡人数,普估超过2000-5000人。

前古吉拉特邦人民党议员、妇女与儿童发展部部长玛雅·科德纳尼,被人拍到出现在屠杀现场。她原本是一名妇产医生,不过在现场时她却没有制止暴乱,更没有救死扶伤,反而向印度教暴徒发放刀剑,包括36名妇女、35名儿童在内的97名穆斯林,在她的协助下被杀害。

此人2012年被印度法院裁定为大屠杀帮凶,被判处28年监禁。不过到了2014年,她以身体健康为由保释出狱,2018年她又被印度法院宣布无罪。

值得注意的是,暴乱发生当日,此人开着车四处煽动印度教徒屠杀穆斯林,而她的手机通话记录显示,期间一直与莫迪办公室保持着联系。

显然,莫迪和他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存在包庇、纵容、煽动甚至策划族群仇杀的嫌疑。连人民党领袖瓦杰帕伊也承认,这是“国耻”。不过遗憾的是,当年主政古吉拉特邦的莫迪,却坚决不低头、死不认错,仅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于当年7月辞职了事,但在当年12月再次当选,继续执政。

此事后,莫迪和印度人民党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巩固,而且在他的铁腕治理下,古邦的经济也实现了爆发性增长。任古邦首席部长期间,他多次到访我国广东,毫不避讳地表示,要将古邦建设成“印度的广东”。

在辉煌的经济成就和选票面前,莫迪被认为无需为2002年的暴乱负责。2014年,他更是成功当选印度总理,他过去煽动族群仇恨的罪恶,也一再被他发动的强大宣传攻势所掩盖,逐渐被人遗忘。连那些曾经将他描述为“刽子手”、“大屠杀凶手”的西方媒体,也开始吹捧他这位“草根”总理。

05

莫迪的困局

1948年,狂热的印度教徒、刺客戈德森杀死甘地后,他所在的极右翼组织民族卫队,曾被政府取缔。不过后来它因为化解了一场反对尼赫鲁的政变,又被最高法院解除了禁令。10年后,一名10岁儿童,在夜里帮完父亲的茶档生意后,经常参与该组织的青年集会。这名儿童,就是后来的纳伦德拉·莫迪。

民族卫队创设于1925年,公开身份是一个训练、团结印度教徒,弘扬印度教文化,从事公益活动的文化组织。但它实际是印度最大的极右翼组织,宣扬狂热的民族主义、煽动族群仇恨、鼓吹“印度复兴”、“种族和文化纯洁”,其主要的假想敌,正是印度的穆斯林。

二战时,它公开膜拜过希特勒,其会员服饰、仪式、口号,都在模仿纳粹党。它崇尚暴力,注重PUA青少年,教他们打架斗殴、使用棍棒、匕首等。

莫迪出身于这样一个组织,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多次公开发表反穆斯林的言论、公开煽动族群仇恨。实际上,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也托生于该组织的一个派系。

莫迪这人禁欲、亲情观念淡薄。17岁那年,学习一般的他,决定不再上学、离家去流浪。此后两年,他居无定所,行乞度日。期间他还一度想去当和尚,不过他询问过的几家寺庙都嫌弃他慧根不净、没上过大学,不想收他。

两年风餐雨露后,胡子拉碴的莫迪回到了老家,家人问他上哪去了,他答,“喜马拉雅山”。此后他一直就在民族卫队内做事、成长,并一步步升任为今天的印度总理。

可以说,莫迪天生就是一个民族卫队成员,冷酷、禁欲,像孤狼一样生存。他利用铁腕手段,通过引入外资、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足以将他包装成为一名实干家、改革家和开明统治者。

只可惜一场疫情,将他的冷酷本性暴露无遗,也让他保持多年的强人形象破了功。

莫迪执政的基础理念,是想通过他在民族卫队时期学来的狂热印度教民族主义,将因为宗教、种姓、种族、阶层而四分五裂的印度,整合成一个民族国家。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就必须举办大型的政治集会,煽动民粹,以及保持不怕死不怕疾病的强人形象。

所以就算印度如今每天增长30、40万病例,莫迪还是公然坚持举办大规模公共集会,4月17日,他在一场集会中洋洋自得地说,“我可以看到人山人海,我从未见过这样(大规模)的集会”。可这样的错误示范,势必与科学防疫要求相背离,也会进一步暴露他为了个人和党派政治目的,而罔顾人民健康。

其实之前,早有人发现,如今几个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都是过去几年上台走民粹路线的领导者治理的,除了印度外,比如美国、巴西、墨西哥、英国,概莫如此。

为了他个人的强人形象,莫迪还必须好大喜功,提前庆祝“胜利”。注意,这不是因为他个人本性如此,而是他的执政方式所要求的。

疫情初期,印度推行全国范围内封城,效果看起来不错,一直到2021年前几个月,至少表面看起来还过得去。所以有人预料,2021年印度GDP增长可高达8-10%,有望超越中国。另外,印度疫苗生产和接种状况好像也还行,屡屡自夸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疫苗工厂”。

正是这份强行的盲目自信,让莫迪过早地解除了管控措施,并允许印度教支持者举办大规模宗教集会,打肿脸充胖子出口疫苗,并在地方选举中放肆地集会。

没想到,新冠病毒专治吹牛逼,让印度疫情出现爆发性反弹。

结果是,莫迪和国大党的支持率大受影响,西媒也不再吹捧他了。莫迪的推特粉丝量,曾一度排名世界第二,仅屈居美国总统之后。这是莫迪多年搞民粹战略,吸引大量脑残粉的战果之一。

可没想到,这个他最得意的宣传平台,如今开始反噬他,成为公开要求他下台的最大网络平台。“莫迪下台”的关键词多次登上热搜榜,数十万网民公开指责他执政无能,令他脸面散尽。莫迪政府不得不向推特提出“法律请求”,删除部分批评莫迪政府的推文。

强人莫迪,人设急速崩塌,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他强硬的形象背后,人们再也感觉不到慈父般的疼爱,而是重新嗅到了刽子手的冷酷和自私。

06

余论

最近因为这场疫情,有人问我,莫迪最终的下场会如何?并暗示,他会不会被人刺杀之类。因为网络上的确有人这么扬言。

其实我也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从历史经验来看,印度总理或领袖,的确就跟韩国总统一样,也算个高危职业。但是,几个领袖被刺杀,并不是因为执政能力太差导致的。我们前面说过,原因主要还是印度本身极其复杂的族群矛盾所致。

莫迪上台后,许多印度人对他寄予了厚望。从他过去干的那些事我们也知道,他不同于软弱的甘地,也不像英迪拉和拉吉夫那样拖泥带水、反复无常。他立场明确,且手段决绝,还特别擅长包装自己。

说印度这片伪装成国家的大陆,会在莫迪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强力作用下,变成一个标准的现代民族国家,那是有点夸张了。但至少,他让时下许多印度人看到了渺茫的希望。莫迪和印度人民党的工作,就是将这份渺茫的希望转化成真实的选票而已。

但人算不如天算啊,一场疫情让莫迪露了底裤。他制造的渺茫希望,和印度人靠此希望吹起来的巨大肥皂泡,没能经受住疫情的考验。疫情,就像是对所有政府执政能力、国家实力的一次公开大考,行或不行,自己的嘴巴说了不算。毕竟,那火葬场剧增的尸体,比任何舆论攻势和虚幻的人设都要来得真实可见,也更有说服力和发言权。

而且可以肯定,这场疫情,已经再次勾起并放大了族群间、地方和中央、种姓间的矛盾。那个被莫迪短暂遮蔽的真实又复杂的印度,可能要再次回归了。莫迪人设失灵,也意味着,就算他能继续执政,也没法再用过去的手段去平息或掩盖这些矛盾。

但莫迪个人最终究竟会有个什么结局,其实谁也没法准确预料。毕竟,印度是片神奇的大陆,没有什么不可能。

本文作者:左页,血钻故事执行主编

部分参考资料:

1.《莫迪传》,安迪·马里诺,新世界出版社

2.《印度,漂浮的次大陆》,郭建龙,浙江大学出版社

3.《莫迪的世界:扩大印度的势力范围》,拉贾·莫汉,社科文献出版社


   关注 14307    返回
大势已去,韩国总统文在寅
子政:G7内卷了,世界怎么办?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