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一带一路  
中亚五国农业及与中国农业的互补性分析
   日期 2021-10-21 

中亚五国农业及与中国农业的互补性分析

作者:布娲鹣·阿布拉  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2008年第03期

内容提要:中亚五国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我国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及相对的资金优势。我国与中亚五国在农业领域有较好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具备很好的农业合作潜力,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平台和地缘优势以及日益改善的中亚投资环境为我国农业“走出去”到中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种选择对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和资源性短缺农产品供给程度以及建立未来的海外出口基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亚农业;中国农业;农业互补性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业发展处于新的战略选择时刻,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业经济结构日益依照我国的资源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在发生调整,粮油棉等土地依赖型农产品和木材、天然橡胶等资源性农产品的进口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全球贸易自由化氛围提供了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各国的经济渗透程度日益提高。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扩大农业出口和提高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程度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因此,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在我国对外农业合作中的地位日渐上升,但与我国西北部比邻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却尚未真正进入我国农业合作的视野,这与我们对中亚五国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在介绍中亚五国农业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与中亚五国开展农业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和战略前景。

一、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是中亚五国的传统主导产业。这一特征一方面与其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农业生产有关,另一方面,在前苏联时期的地区分工中,中亚国家主要以农业、矿产和石油资源开采加工业为主,形成了较为简单的产业结构。从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光热资源丰富。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一样,位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区域,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冬夏分明,冷热悬殊。夏季白天气温一般都在27度以上,日温差大。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为2000—3000小时,光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养分积累,尤其有利于优质粮棉、果品、花卉等的生长。在灌溉条件下农作物基本保收。

2.土地资源丰富。中亚五国面积合计40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41万公顷,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总量的1/4,草地面积2.5亿公顷,相当于我国的62.54%。人口密度14.7人/平方公里,仅为我国的1/10。中亚五国有不少可耕地未被利用,如土地较多的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农业用地在1500—1800万公顷,不到其耕地面积的80% 。

3.水资源较为短缺。中亚五国的年降水量在160—700毫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降水较多,五国的降水多集中在冬春两季,而且多在山区。中亚五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均低于8000立方米,虽高于我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但从整体上看属于缺水国家,对种植业形成一定的制约。中亚地区地表水分布极不平衡,地处锡尔河、阿姆河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拥有地表水资源分别占43.4%和25.1%,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处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农牧业在其国民收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灌溉用水量较大,而这三国的地表水资源的总和才接近1/3。中亚五国水资源在各国间的协调问题是关系中亚五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4.农业劳动力比重较大。五国人口合计近6000万,农村人口约占40% ,农业人口约占1/4。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5公顷耕地和39公顷草场,土地富余的哈萨克斯坦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18公顷耕地和149公顷草场。

5.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虽然中亚各国重视农业的程度在逐渐提高,但受经济转型即农业私有化改革和各国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和矿产资源开采等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造成了农业投入体制的不完善和农业信贷体制的不健全,中亚五国普遍存在农业投入严重不足。1999-2001年,中亚各国农业得到农业外部支持的资金总额相当于各国2003年的GDP比例分别为:哈萨克斯坦0.4%,吉尔吉斯斯坦8.2% ,塔吉克斯坦5.2% ,土库曼斯坦0.004%,乌兹别克斯坦0.58%。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农业外部支持主要来源于FAO等国际组织的救济援助。

6.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低。以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为例,中亚五国2002年的农业不动产资产构成中,农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哈萨克斯坦3% ,吉尔吉斯斯坦8%,塔吉克斯坦3% ,土库曼斯坦3%,乌兹别克斯坦4%。

二、中亚五国农业生产及贸易现状

(一)中亚五国农业生产现状

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方面,主要以粮食(小麦、玉米和水稻)、油料和棉花这三类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其他较重要的作物是甜菜及蔬菜瓜果(见表1)。中亚五国都普遍重视粮食生产,强调粮食自给。目前,哈萨克斯坦能够大规模出口谷物,2003年出口小麦占农产品出口的71.3%;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粮食基本自给;吉尔吉斯斯坦需要进口约5% 的谷物;塔吉克斯坦一直是缺粮的贫困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救援国家。中亚五国的小麦产量占全球的3.2% ,其中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列全球小麦生产国第15位和24位。

中亚五国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2004年棉花播种面积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7.21% ,占世界棉花产量的7.5%。棉花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农业的支柱产业,占大田作物面积的1/4以上,分别列世界产棉量第6、11和14位。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种植面积自1992年至今平均保持在150万公顷左右,播种面积占同期世界棉花播种总面积的5% ;棉花质量上乘,以中绒陆地棉和长绒棉为主;2004年皮棉出口量居世界第3位,是世界上唯一生产棉花而无现代化纺织工业的国家。塔吉克斯坦的棉花产业与铝产业并列为国内两大支柱产业。棉花也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主要农产品和出口商品。

2000-2002年,中亚各国蔬菜瓜果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依赖进口。但近几年蔬菜瓜果产量增长较快,至2004年,除土库曼斯坦外,其他四国的果蔬产品已由进口转为出口。

中亚五国畜牧业历史悠久,畜牧业以养羊、养牛、养马为主,养蚕和养禽也占一定的比例,是前苏联时期的主要畜产品生产区域。例如在前苏联,乌兹别克斯坦的羊羔皮产量占2/3,生丝和蚕茧的产量均占到1/2。土库曼斯坦的羊毛及其地毯制造业和蚕茧产量较高,占有重要地位。独立以来,以前的大型专业化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和其他农业企业基本都进行了私有化改革。近几年,中亚各国畜牧业呈上升趋势(见表2),主要的畜产品有鸡蛋、肉类、牛奶、羊毛和蚕丝等。其中,羊毛和蚕丝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出口商品。

中亚各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谷物产品消费占50% ,动物性产品消费占20%。居民对肉、奶等畜产品加工品有特殊的消费偏好。可中亚五国食品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畜产品主要以未加工产品为主,加工产品少,畜产品加工品主要依赖进口。

(二)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占世界市场的比重很小,2004年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仅占0.22%和0.32% 。农产品出口种类比较单一,纺织纤维(棉花、羊毛、蚕丝)是其主要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出口农产品(见表3)。

2004年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的皮棉出口量分别位居世界棉花出口的第3、11、16位,这三国的皮棉出口量占世界皮棉出口前20位国家皮棉出口总量的的9.2%。纺织纤维在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业出口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分别占其农产品出口额的87% 、80% 、69%和45%。水果和蔬菜出口对4个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除外)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乌兹别克斯坦,占其农产品出口额的23% ,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也分别占到12%左右。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品是谷物,2004年净出口谷物280万吨,占其生产量的22.7%,占其农产品出口额的62%,也是中亚五国中唯一能大规模出口谷物的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五国中唯一能大规模出口食糖和蜂蜜的国家,占其农产品出口额的18%。除上述几种主要农产品外,中亚五国就缺乏其他重要的农产品出口了。

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是食品,2004年主要有食糖和蜂蜜(占农产品总进口额的20%)、咖啡-茶叶-可可(15%)、饮料和烟叶(12%)、肉奶蛋(12%)和谷物(12%)。畜产品已由原来的出口品转变为进口品。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依然需要进口一些谷物。

中亚五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欧洲和亚洲,其中独联体国家(尤其俄罗斯)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俄罗斯的进出口额一般都各占中亚五国的进口和出口的30%左右。中亚五国间的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且呈上升趋势。2004年,哈萨克斯坦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在吉尔吉斯斯期坦的进口贸易中哈萨克斯坦占16.4% ,乌兹别克斯坦占7%;出口贸易中哈萨克斯坦占13.6% 。塔吉克斯坦的出口贸易中乌兹别克斯坦占7.2% ,进口贸易中哈萨克斯坦占15.2% ,乌兹别克斯坦占12.3%。中亚五国在欧洲的其他重要贸易国是瑞士、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土耳其、伊朗、韩国等。

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双边贸易增长较快。2005年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为87.31亿美元,是2004年的1.5倍。目前,哈萨克斯坦是我国在独联体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我国在独联体内的第四、第五大贸易伙伴。2005年,与我国的贸易占哈萨克斯坦贸易总额的9% ,占吉尔吉斯斯坦的13% 。

近年来,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增长虽然很快,但农产品贸易规模依然很小,约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占中亚五国外贸总额的6% 。以棉花为例,中亚是世界主要棉花生产和出口地区,而我国是纺织业大国,对棉花需求较大。可2002年我国从中亚进口的棉花只占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12.2% 。2004年我国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皮棉19.7万吨,占总进口量的10.3% ,核3.26亿美元;从塔吉克进口1.2万吨,0.6% ,0.2亿美元。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农产品除棉花(12%)、茶叶(1.2%)、羊毛(0.5%)外,其他农产品的贸易额占我国同类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均不到0.2% ,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空间很大。

2005年我国向中亚五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粮食、蔬菜、茶叶、纺织品和棉布。进口的主要产品是原木、棉花、羊毛、纺织品、纸制品等。

三、发挥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业经贸合作互补性的现实意义

如上所述,中亚五国目前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形成,一方面与各国农业资源状况相关,另一方面是前苏联国家内部分工和经济发展战略所决定的。因此,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结构会相对稳定,并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在各国资源富国战略的推动下,中亚五国会进一步围绕有资源优势的农产品来调整和优化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而且在这种趋势下,中亚五国目前的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也会保持下去。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出口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出口都开始在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事实就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我国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遇到传统出口市场贸易壁垒越来越多,扩大出口面临极大困难,而且受资源约束,粮食安全的形势日益严峻,粮食、棉花、油料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需求逐年增加的背景下,中亚五国的农业与我国农业的互补性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平台,积极加强与中亚五国的农业经贸合作,发挥双方的互补性,对我国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中,由于我国与中亚五国资源禀赋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经济互补性;也由于近在比邻的地理位置,使得农业经贸存在着很强的合作优势。特别有利的是,我国和中亚四国(土库曼斯坦已宣布为中立国)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并且加强和深化各成员问的经贸合作已成为今后上海合作组织的工作重点。2003年9月在北京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已将农业领域的经贸合作列为重点合作领域。

对农产品贸易来讲,中亚五国在粮食和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上具有出口比较优势,但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食品等劳动和资本集约型产品的进口需求较大。与此相反,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和资本集约型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而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逐渐增加。这种变动趋势取决于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状况,也有助于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这种变动还将继续下去。因此,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我国和中亚五国贸易互补性很强,双边贸易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很大。再加之比邻的地缘优势会大大降低商品的运输成本,非常便利于贸易。另外,上海合作组织已将在成员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作为其经贸合作的目标,可以预见,随着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推进,影响我国和中亚五国双边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大幅度减少,双边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将有一个大的飞跃。充分发挥贸易的互补性,发展我国和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产品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而且对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和资源性短缺农产品供给程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特别是我国稀缺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如粮食、棉花等所需的土地等资源,但缺乏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尤其是对本国的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产品进行开发的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和开发资金。为此,中亚各国越来越重视吸引外资和改善投资环境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继出台了《国际投资保护法》,还与我国分别签订了《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另外,哈萨克斯坦的《国家支持直接投资法》、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活动法》、吉尔吉斯斯坦的《外国投资法》、塔吉克斯坦的《外商投资法》、土库曼斯坦的《外资法》和《投资法》等法律、法规都鼓励外商到本国投资,并制定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此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还借鉴我国和西方国家的经验,先后建立了一些自由经济区和经济特区,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对外投资的能力,在农业科研和应用技术方面较中亚五国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中亚五国急需引进资金和技术来发展农业,并且迫切希望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之下与我国发展农业领域经济合作这一有利时机,通过在该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开展农业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

我国在中亚五国的投资重点可选择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领域。在种植业方面,应采取“建立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满足我国和中亚五国短缺农产品需求”这种投资发展模式。比如,我国可以选择在土地资源丰富、谷物出口量较大的哈萨克斯坦投资进行粮食生产的开发经营。2004年哈萨克斯坦的玉米和小麦的每公顷耕地单产只有89.5吨和19.8吨,而与其比邻的新疆的玉米和小麦单产已达到136.3吨和120.9吨,粮食增产潜力很大。为克服水资源和技术对提高单产的限制,在投资的同时应加强品种改良和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合作。比如,要充分利用我国尤其是新疆在棉花生产上具有单产水平高的技术优势,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三个棉花主产国进行棉花生产合作开发。比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我国可以针对中亚五国的油菜籽资源优势进行投资开发,实现与我国市场需求的耦合。

中亚处于欧亚大陆腹地,欧亚大陆桥通过我国新疆与中亚贯通,形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西部通道。我国应充分发挥这一地缘优势,利用中亚各国丰富的畜产品和园艺产品资源,到中亚国家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占领中亚市场,并为长期发展作准备,努力将中亚变成我国的海外出口基地,达到扩大欧洲和南亚出口市场的目标。另外,还可以在新疆与中亚的边境地区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充分利用新疆和中亚国家的农产品资源,开展来料加工等加工贸易。只要能够投入资金和技术,中亚水土资源增产潜力就将得到较好的发挥。其中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我国企业可以通过海外投资和农业技术输出,采用独资或合资的合作形式以及购买、租赁、合营等具体方式,在中亚五国建立土地依赖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这对提高我国粮棉油和羊毛供给保障程度、抢占中亚市场和建立海外出口基地具有战略性意义。


   关注 3393    返回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的思考——以满洲里市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对外开放状况的比较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