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移动微站
  
转繁体
首页   粮食战争  
俄乌战争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日期 2022-5-14 

俄乌战争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原创 清和社长2022-05-12 云阿云智库•粮食战争

导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俄乌冲突正在加剧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的三重危机,对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国家和经济体造成冲击。冲突的影响是全球性和系统性的,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这些破坏正在导致贫困和饥饿问题的恶化。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近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欧盟共同领导的“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GNAFC)”发布了《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报告称,受冲突、极端天气、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年共有53个国家和地区接近1.93亿人遭遇严重粮食短缺,这一数字比前一年增加4000万人。

数据显示,世界粮食计划署在2019至2021年援助的饥饿和营养不足人口连年上升,分别达到9710万、1.155亿和1.28亿。今年预计援助人口将达到1.37亿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俄乌冲突正在加剧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的三重危机,对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国家和经济体造成冲击。冲突的影响是全球性和系统性的,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这些破坏正在导致贫困和饥饿问题的恶化。

我在2020年8月撰写的《全球面临粮食危机吗?》认为逆全球化会引发粮食危机,而如今的俄乌战争直接引发了这场危机。

本文逻辑

一、战争如何引发粮食危机?

二、中国如何养活十四亿人?

三、我们如何应对粮食危机?

01

战争如何引发粮食危机

从全球粮食产业的角度来看,俄乌战争无疑是地球两大粮仓的火拼。

乌克兰是全球第四大粮食出口国,被称为“欧洲粮仓”。乌克兰拥有地球四分之一的黑土地,乌克兰大平原的耕地面积约4256万公顷,为全球4亿人口供应粮食,其中十分之一由中国公司耕种;每年谷物和豆类产量超过6000万吨,其中三分之二对外出口。

去年,乌克兰农产品出口额达277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小麦出口量为2000万吨,占全球的9.85%,为第五大小麦出口国;大麦出口量为580万吨,占全球的16.67%,为第三大大麦出口国;玉米出口量为2750万吨,占全球的13.74%,为第四大玉米出口国。另外,乌克兰还是全球第一大葵花籽油出口国,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的28.6%,葵花籽油出口占全球50%【1】。

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是中东及非洲国家主要的粮食进口国。俄罗斯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央区、伏尔加河地区和南部,耕种面积达到1.26亿公顷,每年粮食产量超过1.3亿吨。

去年,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达377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小麦出口量为3200万吨,占全球的15.76%,为第二大小麦出口国;大麦出口量为450万吨,占全球的12.93%,为第四大大麦出口国;玉米出口量为450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2.25%。

俄乌两国的小麦合计产量10816万吨,合计出口占全球的25.6%;大麦合计产量2740万吨,合计出口全球的29.6%;玉米合计出口总量占全球的19%,葵花籽油合计出口占全球的80%【1】。

两大粮仓起火,全球粮价上涨。这场战争对粮价的推动大致有这么几个路径:

一是乌克兰粮食减产。战争严重破坏了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和部分耕地,耽误了农时与生产,直接降低了乌克兰的粮食产量。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乌克兰今年可能有20%—30%的冬季谷物、玉米和葵花籽无法种植或收割。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报告估计,由于乌克兰目前的局势,今年全球小麦产量将下降20%。

二是乌东地区鏖战,粮食供应受阻。俄军围攻敖德萨等港口,又封锁了黑海航道,而这些港口及黑海航道承担着乌克兰90%的粮食出口。如今,大规模的小麦、大豆、玉米积压在敖德萨港无法外运。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表示,由于俄罗斯持续封锁乌克兰黑海港口,乌克兰可能损失数千万吨粮食,进而引发一场影响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粮食危机。

三是俄乌限制粮食出口。俄罗斯宣布暂时禁止向“对俄不友好国家”出口小麦、黑麦、大麦、玉米等谷物,乌克兰也对荞麦、裸麦、大米和燕麦实行出口限制。

四是能源金融化、粮食能源化,能源价格上涨推动化肥价格大涨,进而推动粮价上涨。这场战争导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暴涨,而天然气又是化肥的主要原料。同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化肥的主要供应国,两国钾肥产量和出口量占全球的40%。

世界银行提供的化肥价格指数3月涨至237.6,较上年同期上涨1.3倍,创下自2008年以来新高。其中,氯化钾肥3月涨至每吨562美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8倍,创出主要化肥之中最高的涨幅。尿素价格也上涨了1.6倍,至每吨907美元左右。

全球化肥价格上涨,农民减少化肥采购,进而降低了农产品产量。世界最大的钾肥生产商Nutrien,预计2022年全球钾肥出货量将下降至6000万吨至6500万吨之间。

在北美,美国农业部3月底发布的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相对来说较多使用化肥的玉米的种植面积预计减少4%。在南美,如果钾肥使用量减少20%,预计巴西大豆年产量将下降14%。在亚洲,国际肥料发展中心(IFDC)警告,印度、孟加拉、印尼等亚洲国家的农民正在减少化肥使用量,这导致下一季水稻收成或将减少10%,相当于3600万吨大米左右。在非洲,国际肥料发展中心(IFDC)观察发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化肥使用量已减少30%,这可能会使非洲谷物产量减少3000万吨。

俄乌战争爆发后,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粮价指数同比涨幅扩大12.1个百分点至31.4%。其中,谷类和油料类粮价同比增速分别高达35%和53.5%,对应指数分别为166.5 和243.2、均创有数据以来新高。同时,大豆期货、玉米期货价格屡创新高。世界银行预测,由于俄乌冲突将改变世界交易、生产和消费的方式,2022年全球食品和粮食在去年上涨了31%的基础上,还将继续上涨22.9%。

通常,食品价格每上涨1%,将有1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与历史上的粮食危机类似,首当其冲的还是世界上最边缘的国家和最脆弱的人群,而这次他们遭受的冲击甚至更加直接、快速。

俄乌两国的粮食出口地主要是中东和非洲地区。2020年,非洲国家向俄罗斯进口了40亿美元农产品,其中小麦占90%。俄小麦出口埃及占31.3%,土耳其占17%,孟加拉国占6.44%,尼日利亚占4.84%,也门占3.89%,苏丹占2.51%【2】。

2020年,非洲国家向乌克兰进口了30亿美元农产品,其中小麦占48%、玉米占31%。乌小麦出口埃及占22%,印尼占19.4%,菲律宾占7.79%,土耳其6.67%,突尼斯6.31%,也门2.26%【2】。

肯尼亚、吉布提、厄立特里亚、苏丹、布隆迪、乌干达、索马里、卢旺达等非洲国家的小麦进口,90%来自俄乌两国;埃及、土耳其、孟加拉、叙利亚的这一数据都超过60%。黎巴嫩、突尼斯、也门、利比亚对这两个国家的小麦依赖度也非常高。

比如埃及,人口超过1亿,主要食物烤面包的原料就是俄乌的小麦,其中60%-85%从俄罗斯进口。战争爆发后,埃及的小麦粉价格上涨了20%,小麦储备不足三个月,很可能会陷入粮食危机。又如黎巴嫩和斯里兰卡,这两个国家已陷入经济危机和人道主义灾难。黎巴嫩90%的小麦从这俄乌进口,每年粮食进口额为8亿美元,但这个国家没有这么多外汇进口小麦,如今四分之三人口陷入贫困。斯里兰卡的主权债务已违约,没有足够的外汇进口能源、粮食和药品,大量不满的示威者与政府爆发了严重的街头冲突。

02

中国如何养活十四亿人

俄乌两国是中国的主要粮食进口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824万吨,占比近三成。这场战争及粮食价格上涨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粮食安全。

不过,中文网络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很足,主要论据有: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超过6.8亿吨,人均粮食使用量远超国际警戒线;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均在98%以上。

如果理解了中国粮食增长、供应及结构的内在逻辑,或许想法会有所改变。

公开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1978年粮食总产量为3.04亿吨,到1990年达4.46亿吨,增长率高达46.7%。这一时期的粮食增产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二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引入,如农药、化肥、机械等。

进入90年代,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但在1996年突破5亿吨后连年下跌,2000年减产10%,2003年跌至4.3亿吨,低于1990年的水平。

2003年后粮食持续增产,2007年重回5亿吨,2013年突破6亿吨,2019年达到6.63亿吨,再创新高。这是为什么?

这一轮粮食的稳定增长主要受益于粮食产业的全球化配置,关键事件是中国在2001年底加入WTO。入世谈判非常艰难,其中农业是极其敏感的议题。当时,国内有人反对,认为如果让美国农产品进入中国控制了国人的口粮,中国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但是,中国高层渴望达成农业方面的协议。

1999年4月朱总访美。朱总希望能够签署入世协议,但是当时美国的政治气氛不太友好。据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朱总到白宫对克林顿讲,如果能不签的话,能不能先签署在农业问题上已经达成的那些部分协议。为什么朱总急于达成农业方面的协议?

从1996年开始到入世之前,中国粮食总产量持续下滑,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在1.04%。如此下去,十多亿人吃饭的压力巨大。缺粮是最大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高层希望通过入世来加大粮食进口。具体是怎么做的?

简单来说是粮食产业的全球化配置,涉及主粮种植、进口粮、种子、农药、化肥、机械等。

主要看粮食供应(种植和进口)结构的优化。

入世后,中国加大粮食进口,尤其是大豆进口,减少了大豆、粗粮、糖料及棉花的种植面积或比例,将更多的土地腾出来种植三大主粮。

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刚超过1000万吨,到2017年这一数据达到9556万吨,增加了9.5倍。2001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48万公顷,到2012年播种面积下降到了717万公顷。同时,年产量也从2001年的1540万吨下降到2012年的130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的播种面积增幅较大。2008年全球粮食涨价,中国加大了三大主粮的播种面积。小麦播种面积从2009年开始超过2400万公顷,稻谷到2011年稳定在3000万公顷以上,玉米到2012年稳定在3500万公顷。三大主粮的播种面积增加,产量也水涨船高,进而提高了三大主粮的自给率。

这种全球化的粮食结构优化完全符合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3】。当时,中国种植大豆、大米、玉米、小麦的成本都高于美国,其中大豆最甚。因此,中国的耕种策略是:向美国大规模进口大豆,腾出更多土地扩大三大主粮的种植面积。

以2020年8月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价格为例,按当时1:6.93的汇率折算,美国大豆价格约2855元(人民币)/吨,中国大豆的期货价格约3300元/吨,每吨差价达445元。在2008年之前,这一差价更大。美国小麦期货价格为1282元/吨,中国小麦期货价格约2500元/吨,每吨差价高达1218元;美国期货玉米的价格为921元/吨,中国玉米期货价格超过2200元/吨,每吨差价高达1279元。可以看出,中美之间小麦、玉米的差价要大于大豆。这说明,通过十多年的采购,中美之间的大豆价差有所平抑。

大豆是饲料的主要原材料。美国廉价的大豆是其肉类价格低廉的重要原因。中国大规模进口大豆用于饲料生产,降低了肉价,尤其是中国食用规模最大的猪肉。

所以,入世以来,中国利用了国际市场资源,优化了粮食供应结构,减少了大豆、粗粮等种植,采用进口替代的方式弥补,同时扩大了三大主粮的种植面积,从而提高了粮食产量和三大主粮的自给率,形成了今天中国粮食的基本盘。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超过6.8亿吨,进口粮食1.65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4.1%,粮食对外依存度为19.4%。其中,大米、玉米、小麦是中国三大主粮,自给率超过98%;进口大豆9651.8万吨,占总进口的58%。大豆需求量不小,在一亿吨级别,占全球大豆消费需求的30%,对外依赖度接近90%【4】。另外,棕榈油对外依存度为100%,大豆为83%,大麦为78%。

除了粮食供应,中国粮食的种子、化肥及农药也是由国际市场配置。

种子技术革命,是现代农业增产的根本动力之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种子出口国,美国孟山都、杜邦和先正达三巨头占有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中国是全球种子进口大国,主要向美国、荷兰和日本进口,其中对美国的进口规模最大。

2000年开始中国种子进口总额持续增加,从7700万多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亿多美元。在全球前十名国家种子进口贸易总额中,中国进口占比遥遥领先,其中2002-2003年进口占比超过90%,2008-2010年均超过80%。

除了种子外,农业机械、农药化肥及现代化大农场管理也是现代农业革命的关键。

化肥中的氮,原本是二战中炸药的主要成分。战后,原本军用的氮和硝酸盐生产工艺民用化,农业化肥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六十年代后,矮秆杂交种子研发成功,使作物在吸收化肥后不会倒伏,化肥在美国农场大规模使用。美国科赫肥料和CF肥料是世界级肥料制造商。

再看农药。以草甘膦为例,草甘膦又称除草剂,可以快速高效地控制杂草,大大节省了人力。美国孟山都开发了抗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和棉花。在这类转基因品种上使用除草剂,效率高且不伤害作物。目前,这三大作物分别占据了美国栽培面积的90%、67%和67%。美国孟山都、杜邦和先正达还是农药生产巨头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农药销售。

现代化肥、农药和耕种技术的引进,缓解了土地肥力递减,提高了中国农耕效率和粮食产量。这是中国养活14亿人口的基本盘。这基本盘是全球化粮食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

03

我们如何应对粮食危机?

如今,全球各国的口粮,基本上是由全球化市场来保障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大规模的土地,但粮食却无法自给,进口比例达到50%。最近20年,俄罗斯引进种子、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同时加大农业补贴,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转变成为全球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三分之一的种子靠进口,主要来自法国。玉米种子进口占谷物进口种子的91%,,葵花籽种子进口占油料种子的83%。这些进口种子提高了“欧洲粮仓”的产量。还有,日韩大量进口欧洲、美洲的小麦和玉米,腾出更多的资源生产稻谷和发展精细化农业。如今,全球粮食产量基本满足需求,各国粮食的平均自给率超过八成,这是全球化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

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说的,如果逆全球化持续,全球粮食危机可能爆发。

我们需要关注一组矛盾的数据:从2018年到2021年,全球粮食一直在增产,粮食总产量分别为26.5亿吨、27.1亿吨、27.8亿吨、28.0亿吨;粮食总供应量基本满足总消费量,以2020年为例,总供应量为36.6亿吨,大于总消费量28亿吨,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分别为8.5亿吨和30.3%。但是,近些年,粮价持续上涨,陷入饥饿的人数却迅速增加。联合国近些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挨饿,比2018年增加了1000万人,而在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的推动下,如今这一数据上涨到8亿人,占地球总人口的10.5%。

这是为什么?

有两股不同的力量分别影响着人类的口粮:

一是市场的力量。俄乌战争爆发后,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开始自动调节。非洲、亚洲国家无力承担化肥价格上涨,削减了粮食产量;而粮食主要出口国因有利可图而加大了粮食耕种和出口。比如,巴西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大豆使用钾肥量更大)的同时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到340万公顷,产量将提升至900万吨。USDA预测,澳大利亚全年小麦出口将创新高达到2800万吨。欧盟今年的出口量也将达到3800万吨,同比增长26%,为十年来第二高。印度小麦出口量在3月创下了785万吨新纪录,同比增长275%。

预计,今年的粮食供应产量会有所减少,但还能够达到供需紧平衡。比如,预计小麦产量为7.79亿吨,稍微低于7.87亿吨的总需求量。粮价刺激粮商增加产量,粮食供需压力会有所缓解。价格调节机制是全球粮食连年增产的基础。

二是反市场的力量。从新冠大流行开始,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今年,继俄乌之后,白俄罗斯、土耳其、匈牙利、印尼、阿根廷都颁布了出口限制性政策。从2月到4月,对食品实施出口限制的国家数量已从3个攀升至23个。就产品贸易总额而言,各国出口限制影响了约35.9%的小麦出口、55%的棕榈油出口、17.2%的玉米出口、78.2%的葵花籽油出口和5.8%的豆油出口【5】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驻华代表屈四喜认为,全球生产的粮食足以养活全球人口,但全球仍有近8亿人吃不饱,因为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损失或浪费,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有1万亿美元左右。全球在生产、收获、运输、仓储、加工等零售环节之前的粮食损失约占到总产量的14%,零售、消费环节浪费的粮食约占17%【5】。

真正引发粮食危机的并非供应不足,而是人为破坏了全球粮食市场。战争、制裁及各种人为因素无疑大幅度提高了供应成本,进而抬高了粮食价格。当前,粮食安全的真正威胁是新冠疫情、俄乌战争、国家冲突、经济制裁、粮食保护主义构成的逆全球化。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简单说下,短期来说,还是得加大粮食进口。

去年开始,中国加大了粮食进口,大米、大麦、高粱、玉米进口增速都超过50%。这场战争爆发后,中国转向澳洲和北美大量进口粮食。但是,粮食和化肥价格进口上涨,对粮食供应构成一定的制约。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口肥料243.6万吨,同比下降17%,价值66.7亿元,同比上涨39.7%。

当我们理解了粮食全球化配置的逻辑和逆全球化的危害,我们要做的不是支持逆全球化,而是破除各种壁垒,做大农业市场,深度融入全球化市场,继续利用国际技术和资本提高农业技术和粮食产量。

可能有人觉得,大豆不是主粮,中国可以减少进口,加大种植面积。但大豆的年需求量与小麦是一个级别的,比大米少一些。大豆进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大豆进口终止,中国需要腾出耕地种植大豆。由于中国大豆产出率很低,要满足超过1亿吨的年需求量,将消耗大量的耕地和化肥。如此,三大主粮的种植面积和化肥将减少,进而冲击主粮供应。

如果真正要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建议打破粮食市场的各种障碍:

一、打破农业技术水平上游的育种、化工等竞争壁垒。中国90%的农作物品种是由500多家科研院所完成的。据统计,目前全国市场上有1万多个合法品种,其中有种植面积的仅有3000多个,占30%左右;有70%左右的品种种植面积很少,甚至没有种植面积【6】。另外,化肥的上游原料及技术主要由石油系统控制。种子技术落后,以及国产化肥导致低效、过度施肥,抑制了中国粮食产量的提高。

二、打破农产品及技术进口受限制,加大粮食及农业技术进口。中国加入WTO后一直保留了八种商品的进口国营权,其中包括粮食、棉花、植物油、食糖、化肥五类。

三、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促进资本、技术和人才进入农业和农村。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无法流转,资本、技术和人才无法进入农业,农业市场难以兴起,抑制了规模经济和生产效率,阻碍了农耕机械及农业技术进步。结果,农业落后,农民流失,村庄荒凉。这是中国粮食安全的长远隐忧。

很多农民既在城镇打工,又兼顾种植少量的地。在种情况下,施肥用药偏于粗放,大型农耕机械无法派上用场。浙大谷保静团队调研全国范围内逾2万农户发现,在“打工”与“种地”之间,存在一种预期收入的竞争关系。研究量化分析认为,18亩是一个临界点。耕作面积超过18亩后,农民才觉得专心农业劳动比进城打工更为赚钱【7】。但是,中国的户均面积远低于这个规模。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粮食危机还叠加金融危机。美国是唯一一个能源和粮食双出口的发达经济体。美国之外的国家可能遭遇“双核”冲击。美元升值和能源及粮食价格上涨,对美国之外的国家股债汇楼市形成大脉冲,同时对美股也构成巨大威胁。那些能源和粮食自给率低、且长期仍继续实施宽松政策的国家,不得不大规模抛售本币,以追逐上涨的美元、能源和粮食。一旦汇率崩溃,立即陷入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会加剧饥荒,如现在的斯里兰卡和黎巴嫩。

越过所谓的宏大叙事,关心个人冷暖与安危,社会才可能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谁在推动“粮食危机”?周欣瑜,华尔街见闻;

【2】这些国家,粮食危机要来了吗?地球知识局;

【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译林出版社;

【4】疫情会引爆全球粮食危机吗,陆胜斌、顾慧君,苏宁金融研究院;

【5】多重挑战下,如何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风险?彭瑶 吕珂昕,农民日报;

【6】中国农作物商业化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杨晓东等,农学学报;


   关注 3024    返回
毁麦青储专题(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怎
石磊: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未来会面临粮
 
 
关注官方手机微站
  
   
 
公司简介      咨询热线:13910949198(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网站版权归  【北京云阿云互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所有      技术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