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盘点:美西方2022年政治混乱期十大事件 |
盘点:美西方2022年政治混乱期十大事件 徐蕾2022-12-30云阿云智库•2022回顾专题 高居不下的通胀、换了又换的首相、危在旦夕的堕胎权、昂贵又寒冷的冬天……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们的2022年。 在2021年的盘点美国民主十大尴尬事件中,如果说那一年以“国会山暴乱”开始的混乱,可以勉强甩锅给特朗普留下的国内外一堆烂摊子,那2022年,特朗普下台的第二年,拜登口中的“美国”依然没有“回来”。 美国之外,欧洲的2022年也尤其混乱。英国一年换了3个首相,意大利诞生了二战以来最右的政府,欧盟内部愈发分裂,俄乌冲突阴霾下的冬天已经到来…… 可以说,2022年的美西方正经历一个政治混乱期,本文将对这一年美西方政治乱局的十大事件做一个盘点。 1、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通货膨胀,这是贯穿美国、欧洲2022一整年的词,它影响了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甚至直接推动美国中期选举走向。 2022年,美国的通胀率达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通货膨胀从1月份的7.5%开始,最终在6月份攀升至9.1%的峰值。 到年末,12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攀升7.1%,虽然低于10月份的7.7%,但仍远高于疫情前三年2.1%的平均水平。 11月CPI公布的第二天(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到4.25%至4.5%之间,这是美联储今年第七次加息:美联储在今年6月、7月、9月和11月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 美联储今年这一系列加息动作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和冲击,一些观点认为,美联储加息的破坏性可能超过了新冠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机。 美国之外,欧洲也在通胀泥潭中挣扎了一整年。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英国10月通胀率飙升至11.1%,创下41年以来的新高。11月份英国CPI较上年同期上涨10.7%,略低于10月份的11.1%。但是,这是英国通胀率今年第四个月份突破两位数,此前,英国今年7月份和9月份的通胀率都曾达到10.1%。 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通胀率也在10月份创下了7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按国家标准计算,10月份CPI同比上涨10.4%,涨幅高于9月份的10.0%。11月,德国通货膨胀率为10.0%,虽然较10月略有下降,但已经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两位数。 在整个欧元区,19个成员国中有11个通胀率达两位数,其中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通胀率均超20%。11月28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欧元区通胀尚未见顶,其风险甚至高于目前的预期,暗示未来还将进行一系列加息。 2、对俄能源依赖加剧经济民生之患 如何过冬,这是欧洲担心一整年的事情。 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行政令,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自行宣布独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并发布总统令,指示俄武装力量进入顿巴斯地区维护当地和平。 拱火已久的美国随即宣布第一轮制裁,英国、欧盟跟进。2月22日,德国暂停“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批准程序。 到了夏天,7月11日,俄方宣布“北溪1号”管道开始例行检修,向欧洲国家的供气将暂停10天。这是俄乌冲突后该管道首次检修,引起了几个欧洲天然气进口国的担忧。7月21日,“北溪1号”管道恢复供气,但流量水平依旧是管道输送技术能力的约40%。 9月2日,欧盟表态要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限价后,俄气以技术故障为由,宣布“完全停止”“北溪-1”号管道天然气运输。随后,欧洲天然气价格单日暴涨31%。 同月,27日,“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遭到3处破坏并造成泄露的新闻引发欧洲恐慌。28日,瑞典海岸警卫队在“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现了第四个泄漏点。 事故发生后,瑞典和丹麦都得出结论,四次泄漏是由爆炸引起的,但没有说明谁可能对此负责。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这次破坏是蓄意破坏。俄罗斯指责英国海军人员是爆炸的幕后黑手,伦敦方面否认。 这次事故,让本就气慌的欧洲,在冬季之前通过“北溪-1”获得天然气的剩余预期化为乌有。 路透社12月29日援引俄气(Gazprom)的数据显示,由于俄乌冲突和北溪管道爆炸事故,俄罗斯通过管道向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在2022年暴跌至苏联解体后的最低点。 气慌的欧洲虽然嘴上说着要降低对俄依赖,但高企的能源账单已经让民众和企业不堪重负。各国政府为了应对这个冬天疯狂砸钱。据彭博社援引布鲁塞尔智库Bruegel的数据,11月,欧洲为确保能源供应和保护消费者免受价格飙升冲击而支付的巨额费用飙升至7000亿欧元。自2021年9月以来,欧盟国家已指定并分配了约6000亿欧元的支持,此外,英国和挪威采取的措施使这一总额增加了1050亿欧元。 能源危机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但欧洲国家的财政很快就会不堪重负。 12月7日,国际能源署总干事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警告说,能源危机使欧洲今年冬天变得艰难,但明年将更加艰难。 “为明年冬天做好准备。明年冬天可能会比我们现在经历的冬天艰难得多。” 3、欧盟所谓“团结性”破裂明显 2022年的欧盟,缺“团结”就像缺天然气。 俄乌冲突开始后不久,欧盟就提出用天然气价格上限遏制俄罗斯的想法,但因为成员国利益不同,吵到年底,直到12月19日各国才就天然气价格上限达成协议:每兆瓦时180欧元。 这一上限此前为275欧元/兆瓦时,但这对一些国家来说太高了,比如法国和西班牙就担心这个上限可能永远不会真正生效。法国消耗的天然气不多,但正在大量进口电力以弥补其核能短缺,政府热衷于任何可能抑制电力批发价格的措施。西班牙有一条通往阿尔及利亚的管道和充足进口液化天然气,因此不太可能出现短缺,但该国进口天然气的价格与欧洲基准挂钩,因此,西班牙也希望价格上限尽可能的低。 但是德国则相反。如果价格下降,天然气会被转移到世界其他地区,从而导致天然气短缺。德国工业强烈依赖天然气,所以宁愿支付高昂的价格也不愿承担配给制的风险。 还有如意大利和东欧大部分国家,在这些国家,高油价对财政和经济的影响十分严峻,所以他们愿意尽一切努力来减轻负担,他们认为价格上限是保护消费者和经济免受高能源价格冲击的一种方式。 在2022年欧洲电力能源展上,民主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emocracy)专家马丁·弗拉基米罗夫(Martin Vladimirov)接受独家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九个月里,低碳绿色协议的宏伟欧洲目标和国家优先事项之间的能源安全分歧越来越大,而国家优先事项越来越集中于维护成员国自身的利益。 “欧盟政策与成员国政策之间存在脱节,导致了一场拉锯战。” 4、“流水的”英国首相 2022年,英国经历了3任首相,其中一人从上任到宣布辞职,仅仅45天。 约翰逊在今年一开始就深陷“派对门”丑闻,但他挺过了党内不信任投票,最终倒在保守党副党鞭平彻“咸猪手”事件上。近60位政府官员连番辞职后,当地时间7月7日上午,约翰逊同意辞去保守党党首一职。 随后,特拉斯在保守党领袖竞选中击败了里希·苏纳克,9月6日接替约翰逊成为英国首相。然后戏剧性的情节就来了:英国政府当地时间9月23日公布了自1972年以来最激进的减税方案,英镑跌至半个世纪以来最低水平,吓坏金融市场。从那以后,保守党的不安很快演变成议会党内普遍的愤怒。 在一片反对声中,10月3日,特拉斯政府宣布放弃此前提出的取消45%最高所得税税率的计划,被认为是作出了“耻辱性让步”(humiliating climbdown)。 但是,特拉斯四面楚歌的情况并没有好转,10月14日,前财政大臣克沃滕被解职后;内政大臣臣苏拉·布雷弗曼19日也被迫辞职,这是一周内特拉斯政府失去的第二位内阁大臣。 当地时间10月20日下午,特拉斯宣布辞职,距离上台仅仅45天,成为英国史上最“短命”首相。 4天后,英国保守党就选出了新一任首相——现年42岁的前财政大臣苏纳克。至此,英国今年迎来第三任首相,同时也是英国史上第一位印度裔首相,以及首位非白人首相。 5、意大利中右翼执政 9月26日,意大利中右翼政党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胜出,来自意大利兄弟党的梅洛尼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这意味着,意大利将迎来自二战墨索里尼倒台以来最右翼的政府。 在外界看来,此前梅洛尼所持的“反欧盟”、“反移民”等立场较为极端,其“分裂”的政治身份标签不仅会让意大利国内陷入激辩,也可能会向欧盟决策层发出具有破坏力的声音。 几天前,9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谈及意大利议会选举时的一番话震惊了该国政坛,冯德莱恩先是称:“我的做法是,无论哪个民主政府,只要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都会携手共进。”但她接着说道:“我们走着瞧吧,如果事情朝着困难的方向发展——像我提过的匈牙利和波兰——我们有手段。” 9月28日,拜登点名意大利引发争议,他说:“民主正受到威胁,全世界都有这样的例子。你们刚刚也看见了意大利在那场选举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 10月25日,梅洛尼在议会众议院发表了她就职后的首次演讲,她再次与法西斯主义划清界限,并对欧盟做出了“不想破坏欧洲一体化”的承诺。不过,梅洛尼还是警告称,欧盟不该是一个精英俱乐部,那些对其提出质疑的人不该被视为异端。 6、欧洲移民危机 2022年,跨越地中海的移民人数达到了五年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联合国移民机构的数据,今年已有17万移民抵达欧洲大陆。尽管仍然远低于与2015年的100多万人,但这一数字正接近2017年的水平。移民潮在意大利最为明显,该国今年从海路接收了近10万人。在过去的四年里,意大利总共接收13.5万人。 12月28日,意大利右翼政府收紧了对移民救援的规定:对在海上救助移民的慈善机构处以罚款,如果他们违反了一套新的、更严格的规定,他们的船只将被扣押。 此前11月,意大利与法国曾因一艘移民救援船的问题引发外交争端。载有234名在地中海获救难民的“海洋维京”号从10月27日开始每天都请求在意大利港口停靠,但始终遭到意大利政府的拒绝。11月2日起,“海洋维京”号又开始每天向法国、西班牙和希腊发送靠岸请求,直至当地时间10日才获准在法国土伦港停靠。法国11月9日谴责意大利拒绝接受一艘载有200多名移民的救援船,称这一做法“不可接受”,其立场“不可理喻”,并宣布将暂停接受在意大利的3500名非法移民。 而作为欧洲移民链上最后一关的英国,并没有因脱欧而摆脱移民危机。在过去两年中,通过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多,今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44867人。 12月13日,英国表示计划制定新的立法,防止穿越英吉利海峡的移民留在英国。 7、美国“脱胎权”法理争夺战 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具有标志性的《1973年罗诉韦德案》关于堕胎权利受联邦宪法保护的裁决。最高法院认定,联邦宪法没有内容涉及保护堕胎的权益,有关堕胎的法律和规定应当由各州,而不是联邦宪法来决定。 从特朗普执政时期开始,美国最高法院的“右转”趋势就已经不可避免。此案一经推翻,引发美国国内外震动。很快,大规模抗议活动席卷美国,从华盛顿最高法院外,到市郊大法官托马斯家,再到纽约、凤凰城、洛杉矶、芝加哥、丹佛、旧金山、波特兰、西雅图…… 拜登当天立即做出回应反对,他直言:“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让美国倒退了150年”。尽管拜登做出谴责,但他却因为这次判决拿到了一张中期选举的“牌”:民主党当时的选情正因油价高涨而处于颓势,罗诉韦德案被推翻后,堕胎权成为中期选举的核心议题之一。 8、“国会山骚乱”大审判 6月9日,在“国会山骚乱”事件过去519天之后,负责调查此事的众议院特别委员会的首场公开听证会终于召开,全美瞩目。该委员会成立于2021年7月,在过去11个月里采访了数百名证人,研究了数千小时的视频片段和14万多份文件,当时表示将举行多次听证会,公布去年“国会山陷落”的调查结果。 但随着一场场听证会的举行,只有一点可以确认:这是一系列无法得出任何实质性结论的听证会。NPR直言,听证会一开始就包含了很多之前已经看过的证词片段,几乎就像Netflix上一季电视剧的重播一样。 12月19日,该委员会举行的最后一次听证会表示,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委员会成员确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特朗普四件事:妨碍官方程序、密谋欺诈联邦政府、串谋做虚假陈述以及煽动或协助叛乱。 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会被起诉,因为该委员会无权干涉司法部的行为。司法部对特朗普进行了自己的调查,目前由特别检察官杰克·史密斯负责。 如今,这个开了10场公开听证会的委员会已经没有时间了。明年共和党人将控制众议院,该委员会预计将解散。因此,法律上的球现在将落在司法部,而政治上的球则落在选民身上——特朗普已经正式宣布将参选2024。 9、马斯克接手,推特还能否“治国”? 在经历数月的拉锯战之后,马斯克最终在2022年10月27日以440亿美元完成对推特的收购。 当时距离美国中期选举只有几天时间,一众美国媒体还没来得及探讨清楚马斯克入主推特会对假消息传播甚至美国选举产生多少影响的时候,马斯克的一系列大动作就开始了。 11月4日,马斯克正式进行大规模裁员。推特安全部门负责人透露,整个公司的裁员幅度约为50%。4日下午,马斯克在推特发文称,目前推特每日亏损超过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74万元),不裁员别无选择。 一周后,11月14日有消息称,推特已终止了4400名合同工的合同,这一数字占推特在美国和海外5500名合同工的80%。 10月26日,马斯克发布了一则他抱着水槽走进推特总部的视频,并配文“你细品”,多家美媒认为此举预示着交易即将完成 而推特裁员只是美国大公司困局的一个缩影。 11月9日,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表示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3%,逾1.1万人。这是Facebook创立18年来首次大裁员,也是今年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行动。 11月14日,电商巨头亚马逊被曝将裁员1万人。12月初,又有消息称亚马逊的裁员人数将达2万人,是此前报道的两倍。亚马逊10月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底,亚马逊今年已经亏损30亿美元。 12月28日,美国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高盛可能最多裁员4000人,占人手约8%。高盛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在最新年底员工通讯中,证实高盛将实施新一轮裁员,预计会在未来数周公布计划,意味高盛最快会于2023年1月执行。 彭博社分析称,疫情期间,美联储货币宽松,间接造就了投行交易业务的繁荣,2021年,各大投行进行大规模招聘,出尽手段招揽人才。 不过好景不长,在通胀和下行压力的折磨下,美国经济受挫。美国科技股卷入裁员风暴,根据数据提供商Crunchbase的最新数据,今年已有超过6万名美国技术人员被“扫地出门”。 到了现在,华尔街巨头也不能幸免。 10、“欧洲火药桶”被点燃 最近几周以来,科索沃北部的塞族人和科索沃当局冲突不断,冲突烈度在近期达到顶点。 为反对科索沃当局的“车牌禁令”,潘蒂奇等数百名塞族警察在11月辞职。但普里什蒂纳警方却在12月6日逮捕了潘蒂奇,称他涉嫌“袭击选举委员会办公室、警察和选举官员”。 据报道,塞族抗议者10日早些时候封锁了多条主要道路,科索沃警方随即关闭了与塞尔维亚之间的两个过境点。 12月15日晚,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将向北约驻科索沃部队致函,要求派出最多1000名塞尔维亚士兵和警察到科索沃。 12月26日,据塞尔维亚媒体报道,科索沃当局当天禁止塞尔维亚东正教主教进入科索沃,并下令提升战备状态准备进入科索沃北部塞族聚居区。 26日晚,武契奇下令塞尔维亚军队、警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武契奇同日发表讲话,指责西方和科索沃当局希望冲突升级,并把塞尔维亚和塞族人逐出科索沃。武契奇痛批当时跟随北约践踏塞尔维亚领土的人,如今不仅仍想这么做,而且还在领土完整的问题上“胡说八道”,向塞尔维亚施压。 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对科索沃拥有主权。 2021美国“民主灯塔”10大尴尬事件 徐蕾 徐乾昂2021-12-16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徐蕾 编辑/徐乾昂】今年是拜登执政的第一年,临近尾声,那些年初以为换掉特朗普美国就能好起来的想法,似乎显得更天真可笑了。 回首美国的2021年,从年初的国会陷落,到阿富汗撤军,再到持续的疫情下贫富差距扩大,年末的“民主峰会”就似乎成了一出闹剧的讽刺结尾……本文将盘点这个自诩“民主灯塔”的国家,2021年民主崩坏的10大事件。 1、国会陷落 这是动摇美国“国本”的一天。 1月6日,一众特朗普支持者“进京勤王”,围攻国会山,一场闹剧最终演变成骚乱,5人死亡,500多人被捕。这就是美国2021年的开篇,极度讽刺: 当时,国会正在进行认证拜登胜选的最后一步——参众两院联席会议。被暴力活动打断后,议员们四处躲避“逃命”,有一个细节让人唏嘘:曾在伊拉克服役的民主党众议员杰森·克劳(Jason Crow)后来告诉CNN:“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当游骑兵以后,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美国引以为傲的“三权分立”的立法机构国会,竟有一天会被和伊拉克、阿富汗相比较,谁会想到呢? 这件事情的调查直到现在还在持续,最新进展主要围绕当时特朗普身边的幕僚长马克·梅多斯。梅多斯提交给众议院特别委员会的9000多份文件中,目前披露的有一份“政变”PPT、小特朗普和3名福克斯主持人在骚乱时发给梅多斯的短信。 当时小特朗普请求梅多斯让自己的老爸站出来:“他现在必须领导。事情发展得太过了,已经失控了。他必须尽快谴责这种狗*行为。” 不过,梅多斯目前对调查的配合也仅限于这些文件,他拒绝就国会骚乱作证。据CNN最新消息,14日晚,众议院以222-208赞成对梅多斯提起刑事指控,以藐视国会罪提交司法部。 另一边,特朗普还在与国会就能否获取其纳税单进行来回法律拉扯。这位前总统尽管失去了推特阵地,但还是在他的海湖庄园不时搅动风云,让人对他的2024充满猜测。 而以一副“拯救者”身份上台的拜登,经过将近1年的执政后,支持率持续走低。 这一年,美国民主并没有因为特朗普下台而被“修复”,而是在接下来一件又一件事情中继续走向崩坏。 2、亚特兰大枪击案,亚裔游行 这是去年“黑命贵”之后,美国社会日益分裂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3月16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3家按摩中心连续发生枪击事件,8名遇害者中6人为亚裔女性。 3月20日和21日,数百名亚裔美国人聚集在亚特兰大自由广场,抗议美国社会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此外,一场反歧视亚裔的游行在全美多地集中爆发,包括纽约市、华盛顿特区等。 5月20日,拜登在白宫正式签署了一项打击新冠疫情下反亚裔仇恨犯罪的法案。 从数据来看,10月25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了去年的数据:2020年,全美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案件数上升76%。 而纽约警察局8日公布的数据更触目惊心:今年以来,纽约市反亚裔仇恨犯罪飙升了361%。 最近引发较多关注的是在芝加哥的一起亚裔老人被枪杀事件:12月7日,芝加哥71岁中餐馆老板谢老伯被一名20多岁的男子连开数枪,最终死亡。警方初步调查认为这起谋杀属于“随机行凶”。但谢老伯的经历,更让人唏嘘:50年前,他怀着“美国梦”仅带着100美元来到美国,从餐厅厨师一路奋斗成了两家餐厅的老板,9年前刚退休。 3、胡安明事件 这是一场典型的美式诬告,揭开的是美式民主、人权的假面。 “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蓬佩奥曾给CIA的经典“判词”,恰恰也与美国政府的很多行为十分契合。 6月7日,胡安明案开审。他是美国田纳西大学机械、航天及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在去年2月被控为所谓“中国间谍”被捕,面临长达20年监禁。 美媒在6月13日披露的庭审信息显示,一名FBI探员承认“中国间谍”是诬告。9月9日,法官宣判胡安明无罪。 这场闹剧始于3年前,美政府发起了“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而胡安明并不是唯一一个,但他是因被控隐瞒在中国的工作而出庭受审的第一人,因此案件备受关注。 与之类似的其实还有孟晚舟案。今年9月25日晚,孟晚舟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1028天的非法扣押后,脱困归国。 而美国的“中国PTSD”却并没有好转。 今年10月,CIA成立了首个针对中国的高层机构——“中国任务中心”。同时,CIA开始公开招募会说中文的人,希望情报人员掌握普通话和粤语、上海话、客家话等方言。 但矛盾的是,他们并不信任“有中国经验的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地区报纸《夏洛特观察者》12月8日报道称,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CIA前高级分析师道格拉斯·帕尔(Douglas Paal)说,问题在于,“有中国经验的人不可信”。这似乎也验证了一点:假借“民主”希望同时对抗中国、团结内部的美国,却陷入了“对外越反华、对内越排华”的死循环之中。 4、迈阿密塌楼 这是“美国梦”最惨烈的结束方式。 6月24日凌晨1点20分,迈阿密戴德县一幢公寓楼轰然倒塌。 迈阿密戴德县瑟夫赛德镇(Surfside)尚普兰大厦(Champlain Towers)南楼倒塌瞬间。 很多人再也没有从睡梦中醒来,此事最终造成98人死亡,其中不乏很多拉美移民。当时一个消防员的话令人印象深刻:“别忘了,有些人曾经住在那里,他们搬到这个国家,是因为他们想成为美国人。” 不过更讽刺的是,与其说他们的“美国梦”碎在这场突然的结构性坍塌中,不如说,是被埋在了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最底层——这是一场“人祸”,从建造起就埋下的每一个“雷”,都与钱有关。 观察者网曾查阅查询该公寓上世纪80年代建造到今年6月倒塌之间40年的媒体报道、政府记录、往来邮件等资料,发现该公寓从建造起就违规——为了钱加盖一层;后续出现维修问题后又一度拖延、管理混乱,5名董事因此辞职,维修费用却一涨再涨…… 如今,房屋倒塌引发了联邦和州的多项调查,受害者、家属和公寓业主发起了一系列诉讼。在最新的一项诉讼中,11月16日,代表受害者和家属的律师表示,由于隔壁一栋建筑的施工,导致本已脆弱不堪的该幢公寓倒塌。 不过,被告否认隔壁建筑施工是大楼倒塌的原因。代表律师说:“正如众多媒体报道所记载的那样,尚普兰南塔的设计不当、建造不当、资金严重不足、维护和维修不足。” 这一系列调查,牵头的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这个机构很少调查结构性倒塌,只查过5起:9·11事件、2003年罗德岛夜店起火事件、2011年乔普林市龙卷风灾害、2017年波多黎各飓风玛利亚灾害和这次佛州塌楼事件。 据NBC新闻11月消息,该机构最近估计,调查可能需要长达两年的时间。时至今日,就迈阿密大楼倒塌事件本身,依旧无人被逮捕,无人遭起诉,也就是说还没有人或组织就此事进行担责。仅仅是在9月,先后有4人因盗用受害者家属身份进行银行欺诈被捕。 5、阿富汗撤军 这是美国对外输出民主的一次彻底失败。 8月31日,是美军撤离阿富汗的最后期限,而整个阿富汗的8月,都因美军的仓惶撤离而笼罩在混乱、血腥和绝望之中。 在8天内(8月6日至8月13日),塔利班占领阿富汗34个省会城市中的18个,控制了阿富汗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15日,塔利班进入首都喀布尔,阿总统加尼“出走”国外。美联社在当时如此总结:“这标志着,这项旨在重塑阿富汗、由西方进行了20年的实验,结束了。” 回望8月份的喀布尔机场,几个画面现在看依旧触目惊心: 大量人群在喀布尔机场追着美国C-17运输机,飞机起飞后,3人从起落架上掉落。 一个穿着尿布的小婴儿被父母从铁丝网外递给美军,这段视频当时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据报道该婴儿之后与父母团聚,但路透社11月5日曾报道,当时有另一个孩子被递过铁丝网后不久失踪,至今仍未找到 26日晚间,阿富汗喀布尔机场发生两起爆炸事件,造成超过170人死亡,其中包括13名美军士兵。 8月31日后,美军完成撤离。但这个20年的创口,时至今日仍难以愈合。 在8月喀布尔机场爆炸后美军发动的无人机袭击中,五角大楼后来承认,造成10名平民死亡,包括7名儿童。但11月3日,五角大楼的一份所谓“独立评估报告”认定这起事件“并非是由于不当行为或疏忽”造成,因此建议不采取任何纪律处罚。 此外,在8月拼命挤上撤离飞机的移民们,至今仍在等待一个前途未卜的“美国梦”。 据《华盛顿邮报》12月12日最新消息,8月的非战斗人员撤离行动(NEO)将74000多名阿富汗人带到美国,他们中近7万人既不是美国公民,也没有绿卡。他们靠“人道主义假释”进入美国,但需要在两年内申请永久身份。 他们到美国后被分散到全国各地的军事基地,由非政府机构重新安置。但是直到现在,由于机构无力应付庞大的难民数量,还有近一半人没有得到妥善安置。 此外,还有数千被临时撤离到波兰、阿联酋等国的人,依旧困在当地,等待进入美国。 20年战争,美国在阿富汗,在全世界,留下满地鸡毛。 6、科莫兄弟事件 这是“抗疫明星”的人设崩塌,也是美国政治的腐坏。 8月10日,时任纽约州长科莫辞职。12月4日,他的弟弟被CNN解雇。 这位民主党州长,去年因为相对积极抗疫,与特朗普政府形成鲜明对比;又因为与身为CNN主播的弟弟克里斯·科莫一唱一和,靠“妈妈更爱哪个儿子”在网络走红,一度被吹捧为“抗疫明星”。 2020年3月16日,两兄弟在CNN节目上从聊纽约疫情变成了“在线争宠”:谁是妈妈最喜欢的儿子 但今年开始,科莫人设开始在一系列事件中一步步崩坏: 1月,养老院死亡人数少报事件被披露。纽约州总检察长莱蒂西亚·詹姆斯(Letitia James)1月28日发布报告称,纽约州卫生署大幅低估了本州养老院中与新冠肺炎有关的死亡人数,幅度最大可能超过50%。随后,各项丑闻接踵而至,其中最主要的是性骚扰、利用州资源写抗疫书籍赚了510万美元。 《纽约时报》在科莫“陨落”之时这样评价:“从很多方面来说,州长一职对科莫来说既是一种梦想,也是一种命运。科莫一生都在政府高层任职,最初是作为州长父亲马里奥·科莫的顾问。”1982年,刚从法学院毕业的科莫就被父亲任命为自己的州长竞选团队成员,在其父成功当选为纽约州州长后,他又被任命为政策顾问。 如今,儿子科莫的州长生涯结束,纵观他从“抗疫明星”到“性侵丑闻”的起伏,这更像是一个美国疫情下关于炒作、关于党争、关于权力、关于金钱的故事。 7、1.2万亿美元基建法案 这是一场持久的两党博弈,见证了党争泥沼中的美式民主。 11月15日,拜登正式签署价值1.2万亿美元的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 这是拜登上任后的首要立法任务之一,也将成为他卸任后的重要政治遗产之一,他更是把这吹成“在21世纪打赢对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经济竞争”的法案。但是,这其中的无奈的妥协,恐怕拜登至今还难以消化。 这是一份几度缩水的法案:拜登一开始喊出4万亿美元,但今年3月白宫公布的是2.25万亿美元方案,两党双方在国会一番拉锯后,方案又先是被迫砍到1.7万亿美元,再是降到现在的1.2万亿美元。这其中,一些参议员们赢得了他们喜欢的项目和关键资金。 这是一份一拖再拖的法案:早在今年8月份,这份法案就已经在参议院通过,不过大家为此在周末加了好几次班,就一些条款争论至深夜。到了众议院,大家又拉锯了数月,直到11月5日深夜,才终于通过。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10月28日,拜登在启程前往意大利前,亲赴国会山,以推迟教皇方济各会晤为代价,希望在临行前说服民主党人通过法案。美国总统这样的举动实属罕见,可见拜登当时有多绝望。 这样的绝望,拜登在一个多月后再次尝到了。最近,拜登在国会推进他的1.75万亿美元“重建得更好”(Build Back Better)国内投资法案,继续遇挫。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原本计划圣诞节前通过该法案,但目前由于民主党内自己也有很大分歧,节前通过的希望越发渺茫。而民主党内出现分歧的最主要一点在于是否扩大儿童税收抵免,他们已经为此僵持了8个月。 8、发国难财的“新冠工业复合体”与80万新冠死者 这依然与钱有关。 12月15日,美国新冠累计死亡病例超过80万,约占全球死亡病例总数的15%。 而12月7日发布的《2022年世界不平等报告》显示“全球最贫穷的一半人口只拥有总财富的2%,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全球76%的财富。”而新冠疫情使情况变得更糟。 在美国,《福布斯》根据美国税收公平组织和不平等政策研究所项目得出数据:截至10月,美国亿万富翁的财富在疫情期间激增了70%,即2.1万亿美元:从2020年3月不到3万亿美元,涨到今年10月15日超过5万亿美元。 不止如此,亿万富翁人数也增加了:去年3月,10位数财富的账户有614个;今年10月,有745个。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估计,目前有745位亿万富翁拥有5万亿美元的财富,比美国收入最低的50%家庭所拥有的3万亿美元财富多三分之二。 疫情之下,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用“撒钱”的方式帮助华尔街重振了经济,但也间接地对金融资产膨胀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美国最富有的10%的人很大一部分财富就来自于不断膨胀的估值。这最终导致了贫富差距扩大。 进一步说,在美国,新冠大流行更像是一场富人游戏。 《商业内幕》3月份的一篇报道曾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新冠工业综合体”(covid - industry complex ),这是一个跨国的数十亿美元公私伙伴关系,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政府利用其金融权力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以奖励中投的其他参与者。 首先,一些新冠合同在没有适当的竞争性招标过程的情况下被授予。《今日美国》对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15个州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1600份新冠合同没有竞争性投标,一些合同甚至被卖给了骗税的供应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发现250家公司没有经过完整的竞标过程,就获得了价值超过100万美元的新冠交易,这些公司包括一家进口伏特加的公司。 第二,在某些情况下,用于新冠疫情紧急情况的资金被挪作他用,例如五角大楼,它挪用了原本用于增加美国医疗设备供应的10亿美元资金中的一部分。这笔资金流向了国防承包商,用于生产喷气发动机、防弹衣和制服。 第三,根据在非营利消费者倡导组织Public Citizens的数据,与特朗普有关的游说团体的27名客户获得了联邦新冠援助,总额超过105亿美元。 此外,美国政府斥资100亿美元,支持研发潜在的新冠药物和疫苗,一些药企则成了巨大获益者。11月16日至18日,“制药巨头达沃斯”STAT年度峰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辉瑞、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和莫德纳每分钟的总利润为6.5万美元。 人民疫苗联盟数据显示,这些公司将大部分疫苗卖给了富裕国家,将低收入国家拒之门外:辉瑞和BioNTech向低收入国家提供的疫苗不到总供应量的1%,而莫德纳只提供了0.2%。但与此同时,低收入国家98%的人没有完全接种疫苗。 9、从特朗普到拜登,移民问题没有好转 12月10日,国际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约有651人在试图穿越美墨边境时死亡,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另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数据,2021年10月份,边境巡逻队逮捕了近2.2万人,比1月份增加了1200%。 这些数据都反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高喊建墙的特朗普下台后,美墨边境的情况并没有好转。 今年1月,拜登上台几个小时后就废除了特朗普时期的“留在墨西哥”法案(Remain in Mexico)。该法案要求非墨西哥移民在墨西哥等待,等美国法院处理他们的庇护请求。 可是得州和密苏里州的共和党官员就该政策的终止起诉拜登政府。今年8月,得州一名联邦法官下令拜登政府恢复“留在墨西哥”计划。 在与墨西哥政府进行了数月的谈判后,12月2日,拜登政府重启了“留在墨西哥”计划,以遵守8月份法院的裁决。 12月13日,美国第五巡回上诉法院的一个由三名法官组成的小组同意美国地方法官的裁决,认为拜登政府此前终止这一政策的决定,违反了合法的行政程序和联邦移民法。 就在同一个月,美国《亚特兰大宪法报》报道了美官方近期披露一份联邦起诉书:揭秘了一个盘踞在佐治亚州南部的“跨国犯罪团伙”通过签证造假长期贩卖拉美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并且残酷地剥削他们,如同“现代奴隶”。 联邦调查机构最终在该地区共解救100多名受害者,至少有2人在强迫劳动中死亡。而自2015年以来,该犯罪团伙在全美范围内贩卖了大约70000名拉美移民。 这个跨国犯罪团伙名为“帕特里西奥TCO”(Patricio TCO),人口贩卖活动基本分为三步:首先是采取欺诈手段通过美国H-2A签证计划,将大量来自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国想挣钱的非法劳工带入美国;其次,以武力强迫他们劳动,通过虐待、压榨等种种手段从他们身上赚取钱财;最后,犯罪团伙通过大笔现金消费、银行本票和赌场等方式把赚到的钱洗白上岸。据了解,他们通过这种运作方式共赚取超过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69亿元)。 “强迫劳动”的,一直都是美国自己。 10、“民主峰会” 这是一场“民主葬礼”。 12月9日,美国造势已久的所谓“民主峰会”正式召开,但就在同一天,纽约联合国总部外,抗议人群正抬着写有“美国民主”的棺材,举行葬礼。这场活动是关于美国国内近日热议的“投票权”问题。 民主党一直将扩大投票权作为一个优先事项,但一直没能在国会取得胜利。《为人民法案》及《约翰·刘易斯投票权利促进法案》在两项法案在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后,民主党一直尝试在参议院推进立法,但都失败了。 地方上,纽约市议会在12月9日通过一项立法,赋予逾80万合法居民投票权,成为美国最大的允许非公民在地方选举中投票的城市。但是法律专家预计,该法案可能会面临法律挑战。 相反,得克萨斯、佐治亚、佛罗里达等州州长都相继签署法律限制投票权,比如禁止24小时投票站、限制邮寄选票等。布伦南中心称,总共有19个州批准了33项法律,使美国人更难投票。 拜登12月14日提到对投票权的限制时称“这是压制选民和颠覆选举的邪恶组合。这是不美国式的,不民主的,不爱国的,可悲的是,这并非史无前例。” 但又很讽刺的是,两党在投票权上的争论,最终还是回到了“钱”上面。 根据“美国政治捐献数据库”OpenSecrets数据,自民主党2021年控制了白宫和国会以后,投票权立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动。游说团体正在用钱影响立法,在民主党的《为人民法案》上花费最多,有122个团体花费逾1.195亿美元为这个法案游说。另一个《约翰·刘易斯投票权利促进法案》,已有21个团体对该法案进行了游说,投入了近1080万美元。 另一边,据《卫报》12月14日消息,一个由与特朗普有关联的保守派选举律师和团体组成的强大网络,已经花费数百万美元推动新的选举法,在战场州推行更多限制的投票法。美国的选举和投票权监督机构警告称,他们压制非白人选民,目的是让共和党人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占据优势。 这是一向被视为美国民主基石的投票权,正在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最后,用杜克大学教授布鲁斯·詹特森(Bruce Jentleson)一句话作为结语:“在一片混乱中,拜登将美国定位为促进民主的国际领导者的举动,可能会让一些与会者,甚至是盟友感到尴尬。一些国家会说,等等,美国,你是谁,让我们对民主负责?我们有些人有问题,但你的问题比我们的更严重。你在挑战你制度的基础,限制投票权,政治暴力,死亡威胁……” 2022年过去了,这7只黑天鹅让人警醒 原创 牛弹琴2022-12-31 云阿云智库•2022回顾专题 2022年过去了,回眸这个世界,真的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最魔幻的一年,我想,也是很多人以后无比感慨的一年。太多的意外,太多的没想到,太多的悲剧。 完全个人观点,至少七只黑天鹅吧,排名不分先后。 1,安倍街头被杀了。 这一年,很多名人去世,但没有一件像安倍街头遇刺这样戏剧性。而且,刺杀的理由,还是安倍支持的所谓教派,骗光了暗杀者母亲的家底。也算一世枭雄,最后这样境地。可叹,可叹。 2,俄乌真打起来了。 这是2022年最大一只黑天鹅了,没有之一。坦率地说,在很多人认为不会真打的时候,我就认为形势非常值得担忧。毕竟,普京不是一般人,但确实有很多没想到,没想到打到这样的规模,没想到俄军这么拉胯,没想到乌军(背后是西方)这么具有韧性。二战后欧洲大陆最惨烈的一场战争,战争还在继续。 3,连锁反应太没底线。 这是乌克兰危机的后续,甚至可以说,一系列小黑天鹅。北溪天然气管道,居然就被炸了;地标性的克里米亚大桥,也被破坏了;扎波罗热核电站里,枪炮声更一直不断……至于什么契约精神、什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制裁名义下,统统不作数了。你看吧,影响非常恶劣,后果相当严重。 4,英国首相流水换了。 普京没有垮台,但英国首相却换了一个又一个。约翰逊三赴乌克兰,形象大放光彩之际。后院起火了,丑闻缠身的他只能鞠躬下台。新上任的特拉斯,本想做撒切尔夫人第二,哪知道40多天后就被轰下台,成了英国最短命的首相。唉,如果不是换相的折腾,英国经济不会那么差,说不准女王也不会那么快过世。 5,美国最高法院够狠。 确实够狠,判决不再庇护女性的堕胎权。对美国女性来说在,这不仅是黑天鹅,更是晴天霹雳。因为在有些州,哪怕被强奸怀孕,都不能堕胎。美国人的自由,女性的权益,在哪里呢?连拜登都忍不住说:“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让美国倒退了150年。”你看吧,且斗呢。 6,世界首富真搞砸了。 花了440亿美元,马斯克买下了推特,哪知道,越来越像拿了一个烫手山芋。推特大部分人被开了,特朗普账号也恢复了,但鸡飞狗跳的后果之一,就是为了输血,马斯克不得不大卖特斯拉股票,一年时间,特斯拉股价暴跌了60%多,马斯克身价损失了2000多亿美元,世界首富桂冠也没了,投资者怨声载道。但他改造推特对西方舆论场的冲击,还在继续。 7,疫情进展让人想不到。 反正,我确实没想到。没想到,2022年会被密接,会被集中隔离,还最后阳了。但新形势、新变化,你必须适应。所以,二十条、新十条密集出台,世界疫情在剧烈变化,我们政策也必然要调整。怎么说呢?向前看吧,毕竟3年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当然,如果要认真梳理,过去的2022年,不仅7只黑天鹅,10只20只黑天鹅都不止。毕竟,这个世界,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2022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到了不断飞起的黑天鹅,看到了黑天鹅事件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带来的剧烈冲击。 不堪回首惊回首,人生如梦又非梦。 确实让人警醒,警醒这个世界的剧烈变化,警醒变化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只是希望,2023年,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少些再少些。但我们也知道,事情从来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该来的还是会来的。这就是世道。 最后,还是送2022年一个字吧。 滚! |
|||
2023-1-3 3555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