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万里云扬 | 绍兴议和时金真有灭宋的实力?

万里云扬 | 绍兴议和时金真有灭宋的实力?

万里云扬2023-01-30云阿云智库•讲史

导读:事实上,有金一代,金军从来没有过灭亡南宋的机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有效控制住巴蜀、襄阳。宋对金议和,真是怂得让人痛心不已!所以,绍兴议和时,金军哪有灭宋的可能?相反,宋军北伐收复黄河流域失地的可能性极大,这才是当时最真实的战场态势和军事势力对比!所以,当时赵构秦桧议和是非常不明智和不负责任的,杀害岳飞自毁长城就更过分了,这个没啥可洗。

文 | 万里云扬

本来,绍兴议和冤杀岳飞,赵构秦桧之流被钉上历史耻辱柱,是几百年来的公论,几乎板上钉钉。然而,近些年来,却不断有些自作聪明的史家文人,试图传达一种说法:绍兴议和对南宋是明智之举,否则南宋有灭国之虞。比如民国著名“大师”吕思勉,就因为这种论调还引发了官司。而今年贺岁喜剧《满江红》一出,潜在支持这种论调的网文又铺天盖地。

时下这种论调泛滥,不用多想,某些人想表达的无非是在这个历史关键节点,中国该如何如何。中国历来不缺投降派,不缺低调俱乐部,这种人大约有个共性,往往不是摧城拔寨的铁血男儿,不是科研攻关的技术中坚,更不是挥汗如雨的生产骨干,而是躲着书斋里抿着茶品着咖啡的文人。吕氏如此,胡适如此,今天某些人依然如此。

吕氏抨击岳的一点,是岳的实际战绩。这个,确实是一个事实问题,需要各种史料来澄清;并且,相当多的史料其实已经澄清了。不过,我今天主要想谈的不是岳飞的战绩问题,而是想谈另外一个问题:即便岳飞的战绩是虚构的(当然,相当多史实其实证实了岳飞的战绩绝不是如吕所言),宋与金的对峙中,宋就真的必败?金就必胜?绍兴议和真的是高招?

一、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决定胜负的因素是什么?

这其实主要涉及一个对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认知问题。对冷兵器时代战争知识的极度匮乏,恰恰又是那些轻言南宋必败者的通病。

这里,首先需要有一个概念。冷兵器时代,大量的战争胜负,根本不取决于纸面上的力量对比。简单比比谁兵多谁就赢,何其荒唐?相当多的战争,其实有着与指挥者临场发挥等因素相关的偶然性。想想法鲁萨战役,想想坎尼战役,想想淝水战役,想想桶狭间战役?如果连这些出名的战役都不知道的人,凭什么来谈古代战争的胜负?

其次,需要澄清一个观念。冷兵器时代,不同的军队,武器装备战法训练,确实有着差距,但是基本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如同近现代欧洲列强对外殖民掠夺时的那种代差。唯一的特例是西班牙人在美洲初期的征服。西班牙人的冷兵器是钢铁,而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是石器;西班牙人有战马,有有组织的战阵,而印第安人还在打群架阶段。除此以外,冷兵器对决时代,真正意义上武器装备的代差是很小的。远远小于抗美援朝时代我军装备与美军的差距。

估计会有人抬杠,骑兵对步兵的优势。这个优势确实存在,尤其是在机动性方面。然而,在正面两军对决时,其实骑兵对步兵的优势就并不是那么绝对的了。欧洲历史上,确实有过重甲骑兵称雄一时,然而,克制重甲骑兵的手段:苏格兰的长矛圆阵、瑞士的长矛方阵、英格兰的大弓,马上就出现了,而且之前北欧盾墙也能一定程度上遏制骑兵冲锋。仔细观察中世纪战史,重甲骑兵真正碾压对方步兵的战例并不多。当然,古代骑兵的机动性优势是另外一回事。这个结合宋金双方的实际情况还会再谈。

最后,还需要澄清一个概念。冷兵器时代,国力的概念和现代不太一样,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也不太一样。现代社会战争,如一战、二战,战争相当大程度上拼的就是科技能力、工业能力和人力储备。打到最后,参战各国都几乎把科技能力、工业能力和人力动员做到极限了。明显是谁占优谁赢。名将辈出的德军挽救不了二战时的战局,优秀的指挥官能做的不过是延缓一下战争进程。然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并不是这样。人口少、经济能力弱,甚至军事装备生产能力也弱的国家,战胜这些方面比自己强的国家的战例,屡见不鲜。春秋末年吴伐楚、战国中期秦攻楚、淝水之战晋破前秦,等等,失败一方明显人更多经济更强,装备也不在劣势,偏偏输了,找谁说理去?如果真论起经济能力和人力,恐怕大宋根本不该输给金、西夏、辽,宋却伐辽夏失败、靖康之耻,又找谁说理去?所以,空洞地以所谓国力,来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必然输赢,是相当荒唐的。

二、宋金双方的主要军事装备

澄清了以上三点,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当年的宋金战局,看看绍兴和谈是某些人以为的明智之举,还是彻头彻尾的昏招烂棋。

首先承认,宋金最初的交锋,靖康年间,乃至南宋初年,宋军是占劣势、吃了大亏的。但是,我们必须弄清楚这里面的原因在哪,对宋而言是必然天灾还是昏君人祸,是不可逆转的还是有所可为的。

这里就需要弄清金的军事优势到底在哪。人数上早期金军肯定不占优势。单兵训练与战斗力方面,北宋晚期的总体上承平日久武备废弛,金军优势明显。在主战装备上,双方各有所长。金军最精锐的主力是重甲骑兵(铁浮屠),注意,这种铁甲重骑兵和之前乃至之后的游牧部落的骑兵都不太一样。这种重骑兵的优势是对阵正面冲击,而机动性其实比轻骑兵差很远,并且,披挂重甲并不方便马上骑射(异常精锐的唐军有重甲骑兵装备弓箭的,但不确定是否骑射),类似欧洲的中世纪骑士。金军另有被称为拐子马骑兵,到底是什么样的军队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骑兵不是铁浮屠,更大可能是机动能力更强的轻骑兵。在军队的正面对决下,重装甲是有相对优势的。另外,需注意一点,宋代,中国内地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对落后于周边。比如,西夏人就有了装备防护力更强的冷锻甲的铁鹞子骑兵。有种合理推测,金军铁浮屠也装备的是冷锻甲,防护力很强。

但当时的宋军,军事科技上也并非一无是处。宋军也有著名的装备步人甲的重步兵。宋军装备有杀伤力极大的神臂弓,并且还有射程极远(有狙杀两里外敌军的记录)的三弓床弩。宋军的基础配置其实是批重甲持长矛的重步兵在前掩护,主力则是持包括神臂弓在内的弓箭手,对敌进行远距离杀伤。另外,需注意一点,通常,步兵使用的弓弩,能比骑兵使用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著名的英国大弓就很难在马上使用。所以,宋军是有着射程方面优势的。

以上谈的主战装备。当然除此以外宋金双方都有辅助兵种。真实的战争场面不一定是双方主力以主战装备正面对决。但主战装备对于战斗力的影响还是关键的。

此外,当时的火器还非常不发达。1132年宋将陈规率先使用了管型喷射火器,但应该不算太成熟。金军也在发展火器,并率先在战争使用了铁铸的能爆炸的炸弹,但这个得要到十三世纪,所以与绍兴议和时的战局无关。另南宋明显有水军优势,但与绍兴年间北伐关系不大。

我们盘点完双方的主战装备,那么,可以断言,金军必定胜宋军么?显然不行。强弓劲弩,对重甲骑兵的压制能力其实很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三次著名战役:克勒西之战、普瓦提埃之战、阿金库尔之战。英军的弓箭手都成功压制了法军重甲骑兵。并且,英军的重甲骑兵还下马作战充当重步兵掩护弓箭手。这种配置,几乎就是南宋军队的翻版。并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宋军神臂弓的威力不会小于英国大弓;而金军铁浮屠防御力冲击力未必强于法国的重甲骑士(尤其是后期的装备了板甲的重甲骑士)。那么,仅从军事主战装备上而言,绍兴议和时代,凭啥说金必胜?

三、为何早期宋金之战宋军输得一败涂地?

这里面的原因就必须说道说道了。

首先一个大问题,就是北宋晚年武备的废弛。你有好的装备,但生产质量如何?保养得如何?铠甲数量质量够不够?可用的弓箭的数量够不够?都是问题。

其次,士兵的训练也是问题。北宋养了大量军队,然而养军队的目的更多不是对外作战,而是吸收流民流氓,免得他们作乱。这种情况下士兵的军事素质可想而知。当然,当时的西军因为承担对夏作战任务,所以战斗力要强一些。军事训练不到位两个后果:其一,士兵作战技能不行;其二,士兵战斗心理素质不行。后者尤其要命,冷兵器时代心理素质不行的士兵,很容易在敌军压力下自行崩溃。早期宋金之战,宋军就多次发生这种溃败的状况。

第三个问题,就是将领的临场调度指挥和控制军队的能力问题。北宋武人地位低,早期将领,除了西军中种氏兄弟等少数,绝大多数素质是不够的。而当时金军确实不乏在伐辽过程中展示出极高军事素养、并且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将领,包括著名的完颜兀术。

以上三个因素,再加上赵氏朝廷屡屡出昏招,导致宋金对战早期宋军输得很惨,有了靖康之耻。然而,这三个因素在当时都是不能克服的么?

四、宋军素质方面真没有战胜金军的可能?

显然不是。宋毕竟有着非常强的手工业基础。好好组织武器生产,快速提升武器质量,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负责组织的官员认真负责。相关技术宋代工匠本身已经掌握。

第二个问题,人员训练问题。这个就更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岳家军就以训练严格而著称。冷兵器时代,有些军事技能需要多年训练才能掌握,比如蒙古骑兵的马术、骑射。有些技能需要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比如步兵长矛的使用,弩的使用(弩手的培训成本比弓箭手低很多)等等。只要士兵营养跟得上,有必要的蛋白质等营养摄入;训练跟得上,有必要的力量和体能。相关军事技能都是能通过训练提升的。并且,宋金人种上并无太大差别,而且宋有着人口基数大的优势。认真选拔,总是能选拔出相当数量身体素质好的士兵的。加以认真训练,作战技能不会太差。而临战心理素质问题,是可以通过严明的军纪与训练以及实战经验积累解决的。通过认真选拔和训练以及参与实战,包括南宋在内的农耕民族完全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士兵。事实上,绍兴议和前,岳飞、刘锜、韩世忠等将领,确实已经训练出来高素质的军队了。尤其是岳飞,还训练出善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

第三个问题,将领素质问题。到绍兴议和前,南宋已经在实战中培养出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的,你可以质疑岳飞的战绩(如吕思勉),你可以再质疑刘锜的顺昌大捷,你甚至可以再质疑韩世忠的黄天荡、吴玠的和尚原,但你不能质疑,金军从曾经的渡江南下逼得赵构流亡海上,到退回秦岭、河南中部、淮河一线吧?金军不会是有意转进回淮北的吧?没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南宋将领和他们培养出来的优秀军队,怎么可能?

所以,从军事角度,认为那个年代宋必败金必胜的,多半就是军盲。根本不了解当时的冷兵器作战。

估计有读者会质疑,我疏漏了一个大问题:军队打仗是要耗粮饷的。这确实是个大问题,问题是我会疏漏这么个大问题么?当然不会。宋初引进了占城稻,一是导致粮食产量大增,二是导致粮食生产重心已转移到长江流域。南宋时代兵民分离,军队是脱离生产的职业军人不假。但是一线对金作战的部队不过二、三十万,加上留守后方的军队,人数也不过几十万。但南宋地区控制的人口已经是几千万,几千万农业人口,加上南宋当时还有相对发达的工商业,如果没有乱七八糟的腐败、组织混乱等事,保障二三十万精锐在前线作战,真心不是太大难事。并且,南宋军队主要是在中原地区收复失地,后勤补给线并不需要太长,很多地方还可以用水运。所以,财政上北伐根本不太可能给南宋造成太大的负担。何况,北伐收复的失地,本身也是生产粮食的农业区。

这一点上,宋比金强太多。金本身控制的地区粮食产量是远逊于南宋的。并且,绍兴议和之前几年,金的傀儡伪齐政权,因为兵源不足问题,还屡屡征发签军,也就是拉从事农业生产的壮丁入伍。这种兵员本身素质就有问题,同时征发这种兵源还容易影响农业生产。金军的中坚:女真人的人数精而不多,但注意,铁浮屠也好、拐子马也好,都是骑兵。打起仗来,战马也是需要补给的,没功夫找地方放牧(中原也没草场放牧。这也是金骑兵和后来蒙古骑兵的大区别),那就得喂粮食。所以,双方打起来,金军对粮草的消耗绝对不会比宋军少多少,但想想,双方的粮草补给能力?谁更可能撑不住?当然,宋军,至少岳飞部,军纪严明,不会抢老百姓;金军经常这么干。但这么干的后果也很麻烦:战区老百姓支持宋军而不支持金军,这个对金军是非常不利的。

再就是武器补给。宋军的步人甲是极耗铁的,但宋军披甲率不高,通常也就是前面持长矛掩护的士兵着重甲。弓弩手穿这玩意射箭不方便。宋军大量使用的弓箭,确实是消耗品。但南宋有强大的手工业基础,还真的很少发生箭矢不够的情况。

所以,宋对战金,只要认真准备、认真打,怎么会是必输?

五、绍兴议和时宋的地缘优势         

需要注意两个地理因素:

一个是,绍兴议和时,金的都城还远在黑龙江,无论军令、政令的传达,到前线都较南宋不知远了多少。金军是远离大本营作战。并且,从金前后立张邦昌、刘豫两位傀儡皇帝来看,金对于自己到底是否要统治汉人居住的地方,态度并不是那么坚决。五代时,就有过辽攻下汴梁,马上放弃的先例。宋军收复失地,只要作战意志坚定,远离大本营的金军,并且不太在意汉地的金军,会坚守么?而且北方还有大量起义军配合宋军。因此,绍兴年间真是北伐的大好时机。之后1163、1206年南宋又有过两次北伐,但非常不幸,那时金已经迁都中都(今天的北京),认真经营黄河流域了,甚至出了金世宗这么个治国高手。那时,一方面金的抵抗意志强多了;一方面宋失地已久,官兵大多与北方也已有些淡漠,不复有绍兴年间的坚定的北伐意志。当然,那两次北伐在准备、用人等方面也都有问题。但绍兴年间,宋军确实有非常好的北伐收复失地的机会。

另外一个是。大家不能忽略两个战略要地:四川、襄阳。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北方政权能够成功地南下灭掉南方政权的,都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先决战略条件:军事上控制住巴蜀、襄阳。晋灭吴如此,隋灭陈如此,宋灭南唐如此,后来的元灭宋亦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奇葩的南明弘光朝廷抵抗清军,不过当时巴蜀、襄阳也不在弘光朝廷的控制范围内。为何巴蜀、襄阳如此重要?原因不复杂,就是这两个战略要地能够突破或者真正威胁长江天险(襄阳通过汉水可方便地运兵至长江),并且占据上游之利,顺江而下,运兵、补给都非常方便。北方政权不控制住这两个地区,孤军下江南,很容易被从襄阳、巴蜀顺江而下敌军截击,切断后路。而控制住这两个地区,可以顺流而下,突破长江,直插南方政权的核心江南地区。所以,后来元灭南宋,双方在巴蜀、襄阳先后鏖战了四十年。后来破襄阳,围死钓鱼城,元军才能放手直下临安,甚至不顾当时坚守扬州的宋军。金政权,当时并没有控制巴蜀、襄阳,凭什么灭宋?所以当时不论怎么打,金军都没有灭亡南宋的可能。事实上,有金一代,金军从来没有过灭亡南宋的机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有效控制住巴蜀、襄阳。宋对金议和,真是怂得让人痛心不已!

所以,绍兴议和时,金军哪有灭宋的可能?相反,宋军北伐收复黄河流域失地的可能性极大,这才是当时最真实的战场态势和军事势力对比!

所以,当时赵构秦桧议和是非常不明智和不负责任的,杀害岳飞自毁长城就更过分了,这个没啥可洗。当然,赵构秦桧之流也确实有些可能的现实考量,而南宋之所以不能北伐成功亦有着其社会政治因素,而绍兴议和给华夏民族带来的灾难则是长期而深远的。具体这些问题,改天再探讨。


2023-1-31点击数/观注度 2048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