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政金融     
通缩挑战专题:通缩风险越来越大

通缩挑战专题:通缩风险越来越大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

编者按:通缩犹如牛皮癣,一旦沾上,极难清除,而其危害甚大,不应坐视不管。否则,通货紧缩与人口负增长共振叠加,将会对我国长期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构成“致命”挑战。所以应该务必重视,拿出实质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全文1.1万余字,由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课题组资料整理。

3月社融超预期,但存款远高于贷款!通缩的风险越来越大 ...

淘沙博士2023-04-12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

3月社融超预期,但存款远超贷款!通缩风险越来越大。3月的金融数据今天发布了,我看完就一个感觉很危险。3月社融增量5.38万亿,比上年同期多了079亿。广义货币也就是M2余额281.5万亿,同比增长12.7%,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增加了5.7万亿,同比多增7,497亿。同比多增1.22万亿。最关键的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分部门看住户贷款仅增加1.7万亿。企事业单位贷款却增加了8.99万亿。另一方面,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5.4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了3.18万亿。存贷双高,居民存款远超贷款,一季度剪刀差高达8.2万亿。企业是贷款的主力,但PMIPPI却连续还比下滑。今天刚公布的数据,3月PPI同比下降2.5%。这说明了什么?我的观点很简单。

通缩资金空转,单纯的放水已经无法解决问题,放多少都存起来不消费不扩张。通缩螺旋一旦形成,再想打破可就非常困难了,那怎么办?实话实说我也不知道信心和预期的问题,光靠货币政策无法解决,无奈摊手。

通缩挑战正在显性化

原创 经济机器 2023-04-11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

导读:通缩犹如牛皮癣,一旦沾上,极难清除,而其危害甚大,不应坐视不管。否则,通货紧缩与人口负增长共振叠加,将会对我国长期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构成“致命”挑战。所以应该务必重视,拿出实质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通胀数据。CPI同比增长0.7%,低于前值和预期的1%;PPI同比增长-2.5%,低于前值的-1.4%和预期的-2.3%。CPI与PPI均出现超预期回落,表明经济通缩的信号越来越明显了。

实际上,我们在去年年底,便提示了内生性通缩的风险,《接下来,该重视内生性通缩风险了》,上个月我们也撰文强调:通缩从未远去,它在卷土重来。从3月份数据看,随着猪肉、油价等影响通胀的主要扰动因素开始逐步退潮,甚至成为拖累,通缩趋势正在快速显性化,CPI年内仍可能进一步大幅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一、3月通胀显著回落,通缩信号愈发明显

3月,CPI同比和环比增速均继续回落,通缩信号更加明显。3月,CPI同比增速0.7%,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弱于市场预期1%的增速。自1月份2.1%的高点,迅速回落。CPI环比也下滑0.3%,连续第二个月回落。

CPI同比与环比持续大幅超预期回落,显示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确实面临了较大的通缩风险。

3月份CPI同比下行,主要受能源及汽车价格回落影响。从CPI分项看,食品和非食品CPI同比增速分别为2.4%和0.3%,分别较上月回落0.2和0.3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通胀回落主要受鲜菜价格周期性回落影响。3月,鲜菜价格同比下滑11.1%,降幅较上月扩大7.3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出现周期性回落。受去年低基数效应影响,猪肉价格在3月则成为通胀拉动项,同比上涨9.6%,增速反而较上月提升5.7个百分点。

非食品通胀回落,主要受汽车、原油价格回落影响。年初,特斯拉等一众电车车企降价潮仍未结束,3月份,上汽通用、一汽奥迪、广汽本田等传统燃油车品牌也纷纷推出购车补贴 ,东风系车型在湖北武汉的优惠甚至高达9万元。这导致3月CPI的交通工具分项同比降幅,由2月份的1.8%扩大至3月份的3.3%,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低。

同时在3月份,受硅谷银行、瑞信等事件的冲击,市场对经济预期一度十分悲观,相应的原油价格也出现大幅回落,期间最大降幅高达16%。这也拖累了3月份国内汽油、燃油价格,CPI燃料分项同比增速大幅回落,由上月的0.5%转为-6.4%。

服务价格则受益于国内消费的复苏,3月上涨0.8%,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宾馆住宿、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价格分别上涨37.0%、6.1%、5.9%和5.3%,涨幅均有所扩大。

二、去年两大因素扰动,掩盖了通缩的严峻程度

去年以来,通缩形势恶化。2022年初,核心CPI同比增速还在1.2%。但由于经济的持续低迷,其增速持续回落,同年9月跌至0.6%的水平,内生性通缩已十分严重。

但猪周期和俄乌冲突下的能源扰动,掩盖当时已较为严重的通缩问题。受2021年生猪去产能影响,业界十分悲观,推动2021年下半年以来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过度去化,导致2022年上半年国内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行。猪肉平均批发价由2022年3月,18元/公斤的低位一度接近翻倍,最高涨至近36元/公斤,同比涨幅最高超90%。

同时,由于俄乌冲突影响,国际能源去年价格大幅上行。布伦特原油价格由2022年2月95美元/桶的价格,最高涨至近140美元/桶,并且全年大部分时间都维持在95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同比涨幅最高接近70%。

两大扰动因素相互叠加,导致我国CPI同比增速由年初0.9%的低位,持续上行,最高涨至9月份的2.8%。而同期核心CPI为0.6%,处于当年最低点。

而去年年末以来,猪肉价格以及原油价格迅速反转,使整体通胀迅速向核心通胀“收敛”。首先,从猪肉价格看,生猪出栏量持续恢复以及需求相对较弱不及预期,去年11月以来,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便由高位迅速回落,至20元/公斤左右,同比涨幅也大幅回落至10%左右。

从原油价格看,去年6月后,俄乌冲突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逐步消退,加上主要国家经济开始放缓,原油价格也由高位回落。年初以来,维持在80美元/桶左右附近,回到俄乌冲突之前的水平。3月份,油价同比增速已为-30%。

在这种反转下,我国通胀也受到拖累,CPI同比增速由去年2.8%的高点,回落至今年3月份的0.7%。然而,我们看到,核心通胀几乎没有变化,3月为0.7%,与去年CPI高点时的0.6%,基本持平(图7)。

三、扰动因素反转,未来通缩压力将快速显性化

未来,猪肉价格以及国际能源价格大概率维持呈震荡走势,基数效应下,其对CPI的影响将由拉动变为拖累,从而推动CPI进一步走低,通缩形势将更加表面化、显性化。

同样,先从猪肉价格看,据能繁母猪数量推测,若无重大冲击,未来生猪供给仍将有小幅提升,对猪肉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制,大概率在20-30元/公斤左右的价格区间内震荡。

需要注意的是,生猪价格自去年3月到10月持续走高,若今年猪肉无明显波动,其对通胀的贡献将迅速在未来6个月转为负值,甚至加速扩大至-40%而去年CPI猪肉分项同比增幅最高达到+50%,一正一负将大幅拖累整体通胀。

对于油价而言,未来,虽然由于需求减弱是大概率事件,但在供给端,OPEC有动力也有能力将原油价格维持在相对高位。近期,OPEC+多国,如沙特、伊拉克、俄罗斯等宣布实施自愿石油减产便是例证。因此,今年油价也大概率将在70-90美元/桶左右的区间内震荡运行。

同样由于原油去年1-6月持续高涨的基数,未来原油价格同比增速也会在-30%左右震荡,今年,至少是上半年,输入性通缩压力或将持续。

在此双重压力下,上半年CPI同比增速或将未来几个月出现负值。不过对于可能出现的CPI负增长,我们也应理性看待。这主要是由于猪肉以及原油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结果。实际上,猪肉价格以及原油价格的回落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坏事,这不仅降低了生活成本,又能为货币政策打开空间。

当前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核心通胀的长期低迷,它显示的是我们内需恢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劲,这才是通缩的本质。想要尽快摆脱内生性通缩的恶性循环,需要我们继续维持稳增长政策的强度,进一步发挥政策托底的作用,积极引导预期,让居民敢消费,让企业敢投资,最终实现内需的有力扩张。

我们之前反复强调,通缩犹如牛皮癣,一旦沾上,极难清除,而其危害甚大,不应坐视不管。否则,通货紧缩与人口负增长共振叠加,将会对我国长期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构成“致命”挑战。所以应该务必重视,拿出实质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大麻烦!大通缩,来了

原创 子非鱼2023-04-11 云阿云智库•财政金融

导读:尽管我们的降息空间已经不大,但是面对通缩的压力,不排除会动用降息工具的可能性。总之,面对通缩带来的压力,未来的货币政策应该会更加宽松。

作者:子非鱼

一、PPI与CPI增速双双跳水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指数(CPI),这两个指数是反映市场物价变化的指标,也是反馈市场通胀与通缩情况的关键指标。

先看CPI,CPI是物价指数,有人也将其视作穷人指数、生存指数,主要反映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成本压力。如果超过3%,则中低收入人群会比较难受;如果长期低于2%、甚至1%,则可能意味着通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

从上图走势可以看到,2月份CPI同比增速已经降至1%,3月份直接低于1%,只有0.7%。环比下降了0.3%。

这意味着短期物价在下降。

而物价下降,无外乎三个因素,要么供应增加,要么需求下降,要么两者同时发生。

从PPI数据来看,显然原因是第三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

PPI指数反映的是工业生产品出厂价格,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到,这一指数同比从去年10月份开始转跌,在2023年前后跌幅有所收窄,但到2月份跌幅开始扩大,到3月份跌幅进一步扩大。

这一数据持续下跌,意味着:

第一,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导致竞争激烈,生产者不得不降低价格以吸引消费者购买。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生产者利润下降,从而影响他们的经营和投资决策,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作。

第二,通缩趋势已经形成,因为价格下降可能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如失业率上升或经济衰退。

总之,CPI和PPI双双跳水背后,反映的是民众消费积极性不够,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通缩已经到来。

二、什么原因?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民众收入没有起来,消费积极性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按理说,我们的印钞机轰鸣声响彻天穹,货币不断增发,应该呈现出大通胀才是,为何反而通缩了呢?

要知道,央行披露的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高达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

广义货币是整个货币的供应量,而广义货币的增速,一般被视作印钞速度。

从规模来看,我们的货币供应量继续走高,较1月份直接增加了1.71万亿。增速继续保持两位数,且创下了2016年3月份以来新高,也即创7年来新高。

可见,为了推动经济复苏,央行开足了马力。市场上的货币之水非常充足,供应非常充足。

既然货币如此充沛,为何还会通缩?显然,货币没有流入普通民众的口袋,普通民众的收入没有起来,拿什么去积极消费。

钱主要被国企央企和城投借走,用于大基建和为地方城市卖地兜底。

这一点,从2月份的社融数据可以看到:

多增的1.95万亿 ,主要被两个“人”贷走了,一个是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同比多增了9241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1万亿元。企(事)业单位主要是央企、国企和城投。

另一个是政府债券。政府债券净融资8138亿元,同比多增了5416亿元。

这两者合起来多增了14657亿元,占社融多增1.95万亿的75%。

换句话说,主要还是央企、国企与城投在借钱,而私人和私人企业仍没有什么动作,也即钱没有流入到民企和民众手中。

钱虽然不断在印,但流不到民众手中,创造不了积极消费的大环境,怎么通胀?

第二,出口疲软。

前两个月我们的出口,以人民币计价虽然增长了0.9%,但以美元计价仍下跌了6.8%。

而对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欧美地区的出口跌幅,更是触目惊心。

内地对香港的出口大幅下降了23.5%,对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的出口,下降均超过了21%。对法国、中国台湾的出口下降了接近20%;对德国、新西兰、英国的出口,下降了14%到16%。

如果把欧盟国家绑在一起看,1到2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了12.2%(美元值)。

内需没有起来,外部需求又不足,造成工业生产品过剩,这是导致PPI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而PPI价格持续下跌和出口疲软,又反过来压缩工业利润。

2月份,我们的工业利润已经出现了大跳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1至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下降22.9%。

三、会带来什么影响

通缩意味着,钱不怎么贬值,甚至还显得购买力在上升。这时候大家就不会愿意投资或者消费,因为投资有风险,晚点消费购买力更强。通缩到来的时候,大家都会捂紧钱袋子,经济的车轮会逐步放慢。

说白了,CPI和PPI下降引发的通缩会带来连锁反应,大家更不愿意消费,更不愿意投资,更愿意存款,捂紧自己的钱包。

这一大背景,决定了楼市后续复苏已经缺乏后劲。

这时候,官方需要采取措施,刺激消费。因为只有消费起来了,各类商品能卖得出去,才能推动工厂的运转,才能提升工厂的利润,才能推动就业和经济复苏。

所以,我们看到:

第一,3月份以来各类刺激消费的措施此起彼伏,尤其是在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上,各城市铆足了劲。

第二,存款利率开始下调。

广东、湖北、河南等多家银行也开启了存款降息模式,试图引导民众降低存款,把钱拿出来消费。

第三,大招正在酝酿。

在近日召开的国常会上,官方明确表示:

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要针对不同领域实际问题,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

后续必然会有针对性地推动出口的措施发布。

同时,对于楼市,各地可能会有更多促进成交的措施出台。最近一个月厦门、沈阳、合肥、郑州纷纷放松了限购力度,后续救市依旧会是主基调。

尽管我们的降息空间已经不大,但是面对通缩的压力,不排除会动用降息工具的可能性。

总之,面对通缩带来的压力,未来的货币政策应该会更加宽松。

至于能否打破通缩预期,且行且看吧。


2023-4-12点击数/观注度 229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