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界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原创 张西立2023-06-05 云阿云智库•学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现代化”的中国形象需要相应的国家叙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当代中国正阔步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道路上,以中国实践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现代化的中国模式等日益引发全球关注,迫切呼唤用自成体系的中国话语、中国叙事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及其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大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发,在政策方向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实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二、打破“现代化”西方叙事的话语霸权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为全人类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可是,在国际话语权依然“西强我弱”的背景下,更好地构建现代化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从根本上打破西方对于“现代化”话语的垄断,还将会时时处处遭遇来自西方叙事话语霸权的打压和围堵。

一是美西方凭借依然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和金融等实力,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设置议题、操控媒体进而左右舆论、影响人心,实现对“秩序”“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国际话语权的掌控,妄图长期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长期以来,美西方构建出一整套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精巧的“元叙事”框架。善恶两极、非此即彼的结果就是,西方成了“文明世界”和“进步力量”的天选之子,而非西方世界无形中被打上了“野蛮”“落后”的烙印。如此“叙事”,目的就是使非西方国家陷入要么无条件地加入所谓“民主世界”而甘做西方的附庸、要么在话语霸权之下被妖魔化的两难境地。

二是受制于自身悖论,“西式现代化”话语霸权已成颓势。“自我中心主义”的西式现代化叙事唯我独尊、非此即彼,有违人类文明演进的客观事实。实际上,在全球史叙事的视野中,欧洲中心论所谓的现代化规律,本质上是特定时空条件下西方历史叙事模式,不能藉“客观”名义把它看作唯一的、终极的现代化发展规律。一方面,从共时性来看,亚洲、非洲乃至15世纪以后美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对西欧的现代进程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从历时性角度看,欧美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中真正占据主导地位只是近两百年左右的事情,频发的经济危机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早已说明它的不可持续性,必将为新的社会形态和文明样式替代,所以不能把地域性、阶段性的现象人为固化下来,主观地认为这就是终极真理和历史终结,而简单地将发展成就归之于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就更不可取。

多年来,美西方出于一己之利把仅是特例的西式现代化当作普适性的模式到处推销,带给世界的并非福音,而是深重无比的灾难。从拉美国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到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等,从“新干涉主义”到“基于规则的秩序”等,对内对外赤裸裸的双重标准之下,暴露的正是西式现代化模式在哲学世界观上“二元对立”的深刻悖论。对于这个无解症结,从西方到东方的有识之士均给予了深刻揭示。这其实也说明,植根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西式现代化及其话语霸权正在走向反面。

面对深陷危机的西方工业文明,汤因比将出路寄望于中国,他说,“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为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熔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和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三、提炼“现代化”中国叙事的“现代性”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开启众多全新的可能性,也将为世界提供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不论是本质规定、路径选择、实践基础还是发展过程、根本追求等,都与西式现代化存在质的差别,酝酿和创造的是一种完全崭新的“现代化”范式。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以及中国知识体系。

话语的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在对待“普世价值”这个典型的西式政治话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

在国际政治的角力场上,基于各自利益和价值观立场的话语权之争,早已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较量的新场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内,我们不乏诸多精彩的中国故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面前,在年轻一代开始“平视”世界的今天,从政治、学术和民间等层面打造属于中国的自主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必然。

知识的真理性。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自主知识体系基础上的。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作为一项涵盖广泛、关乎全局的系统工程,涉及基础知识、叙事文本、话语生成、传播体系、战略策略以及队伍建设等各层面,实际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全领域全方位面临的时代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走进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壮大,“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正在向纵深拓展。

价值的包容性。国际话语权之争,反映着道德制高点特别是根本价值取向之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前行极大推动塑造可信、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价值体系包容性的话语和叙事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事实上,这些极具包容性的重要理念,连同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创造性提出的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过程人民民主、文明交流互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一起,在根本上体现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集中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及其所代表的文明样式。

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过程中,立足总结丰富而鲜活的中国实践经验,深入梳理、提炼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所承载的价值观念的“中国特色”的同时,又展现其所蕴含的人类现代化追求的“共同特征”,是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以及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2023-6-5点击数/观注度 6893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