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陈雨露:深刻理解和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 |
陈雨露:深刻理解和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 陈雨露 2023-11-15 云阿云智库•央行银行 导读 金融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有力支撑。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刻解读。文章指出,金融高质量发展应统筹把握三重辩证关系、密切契合四维目标导向、并着力推进五大有效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是国家经济的血脉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同时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并对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作出战略部署。金融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从而为更好地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奠定基础。 一、金融高质量发展应统筹把握三重辩证关系 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通过全面优化金融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以及拓展金融服务规模,促进金融体系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而增强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处理好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关系,形成以金融发展促金融安全、以金融安全保金融发展的良性机制。 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金融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双重困局的重要路径,这就决定了它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以“效率导向”服务于解决不充分问题,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链以及科技创新等强劲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形成经济发展“锻长板”、培育新动能新动力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又以“公平导向”服务于解决不平衡问题,围绕小微企业、乡村发展等薄弱环节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形成经济发展“补短板”、积蓄突破落差困局的驱动力。金融高质量发展就是既要效率也要公平,以推进共同富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既要求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效能,做好金融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政策体系建设以及风险防范管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构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化调控方式以及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金融高质量发展应密切契合四维目标导向 金融高质量发展应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重要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积极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为重要基点,将政治性与人民性体现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中。 金融高质量发展应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重要导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上下功夫、谋突破。这不仅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也为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金融高质量发展应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国家重大需求为重要导向。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金融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与必要条件,金融系统应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国家重大需求,以国家重大战略与国家重大需求为重要牵引驱动金融发展。 金融高质量发展应以实现金融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共赢为重要导向。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成长、共命运,准确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致的大规模、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推进金融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互利共赢。 三、金融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推进五大有效路径 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体系。一方面,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通过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以及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等路径,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环节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积极发挥资本引领作用:针对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强化金融支持力度以及金融服务创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构建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能源供给体系战略性优化调整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小微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现代治理体系建设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筑牢金融安全防线。从宏观层面看,围绕金融监管体系、政府债务管理、金融风险处置等方面着力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金融。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从微观层面看,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加强金融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等路径,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以市场决定性作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金融工作应坚持“市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通过建立健全市场化定价机制、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制度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等路径,建立有利于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强化市场规则,着力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拓展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提高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水平。 以高水平开放激发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路径,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更好地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高水平开放成为激发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动力源。一方面,以高水平开放增强现代金融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以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适配性。通过加快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形成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强大吸引力,把国际金融资源有效地用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支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以新技术与新变革赋能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我国面临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及社会变革等多重深刻变化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驱动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发展。首先,以数字技术深化应用为基础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发挥数字技术对金融发展的赋能作用,创新数字金融应用场景,推进数字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将主体信用与交易信用相结合建立数字风控体系,探索“数字技术+产业金融”的产业数字金融模式。其次,以支持科技创新为目标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完善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按照科技创新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重点支持破解重大科技“卡脖子”问题。最后,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变革为目的鼓励养老金融发展。支持具有养老属性的金融产品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等路径推动养老金融供给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来源:原文刊载于《学习时报》2023年11月15日第1版 |
|||
2023-11-15 1926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