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毛泽东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谋划及启示 |
毛泽东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谋划及启示 原创 刘光明2024-02-19 云阿云智库•纪念毛泽东 我们党历来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局下谋划,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指挥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有力推进,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重温伟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谋划,可以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推进强国强军伟业提供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必须以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根本着眼点 作为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作出战略谋划时,从来都是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大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思考,把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不可撼动的底线来强固和坚守,作为统摄军事战略谋划的政治因素来运筹和考量。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强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建立起巩固的军事安全,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一是着眼于“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是毛泽东谋划新中国主权和安全的首要考量,也是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他深刻洞察到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严重危机,一再告诫人们必须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为“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它就是离不开战争”,“长期不打仗,垄断资本家就不高兴”,“帝国主义势力还是在包围着我们,我们必须准备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 二是着眼于摆脱落后和贫困,避免挨打。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和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而落后就要挨打。他警醒人们:“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 ,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强调:“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 三是着眼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美军无视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把战火烧到了新中国国土之上!同时,美国把军舰开进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大业。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威胁和挑衅,毛泽东和党中央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远见,以“不惜国内打烂了重新建设”的决心魄力,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出了几十年和平环境。 当前,我们正处于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美国不遗余力对我国进行全领域打压、全球性围堵。我们要吸取当年毛泽东战略谋划的智慧,坚持从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努力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人民军队,加紧锻造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战略支撑。 二、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必须以实事求是基础上的主观努力为决定因素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具有非凡的战略素养和理论素养,这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毛泽东指出:“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这里所说的主观的努力,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主观努力,也是基于深厚素养的主观努力。否则,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战略预判和决断,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努力就将面临曲折甚至挫败。 一是把实事求是的分析作为谋划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基础来努力。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之一,也是毛泽东谋划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基本思想方法。比如,在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敌我优劣时,毛泽东认为,不可一世的美国“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另外却有三个弱点,即“战线太长”,“运输路线太远”,“战斗力太弱”,合起来就是“一长三短”。而我们在朝鲜与美国较量,在地形、交通、物资支援、人力支援、政治动员等方面也有有利条件。这样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为出兵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是把战略上的竞争作为谋划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关键变量来努力。毛泽东在谋划国家主权和安全时,既坚持实事求是地研判,又把战略上的竞争特别是战略能力的比较加入到对战争胜败的研判中,作出英明果断的决策。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综合国力远不及美国。麦克阿瑟狂傲扬言:中国不敢出兵朝鲜,如参战就会遭受“战史上最大的屠杀”。同时,党中央也围绕要不要出兵展开了深入、反复讨论,毛泽东主张出兵。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话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一决定的原因,即:“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他强调,“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这种战略决心和能力自信对推动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彭德怀后来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明确指出:“最重要的则是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英明的决策、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领导。” 三是把掌握主动权作为谋划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必争之点来努力。毛泽东认为,“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始终掌握主动权,就能赢得胜利,从而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经历了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复杂博弈过程,我们党领导志愿军适时提出了打谈结合的策略方针,并灵活实施,始终掌握着战略主动,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充分条件,最后迫使敌人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当前,我国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面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我们要从毛泽东谋划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决断中领悟强军胜战之道,既要看到强敌的优势和长处,也要看到其软肋和短板;既要作客观的分析,更要作主观的努力。要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蕴含的军事观和方法论,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善于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在稳当可靠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必须以有力应对敌最大限度的破坏为能力极限 面对世界风云变幻,毛泽东始终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强调“总要准备打仗,不要以为天下太平,四方无事”,“总是要注意军事,只搞文,不搞武,那个危险”。他前瞻应对强敌可能采取的最猛烈的进攻行动,作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筹划,使新中国站稳了脚跟并极大地提升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真正站了起来。 要求在战争爆发之前必须有所准备。充分考虑到敌可能的破坏并力求有备无患,是毛泽东在谋划国家主权和安全时想得最多的。他要求战前充分准备,指出苏德战争爆发时“斯大林一不做工事,二不搬厂,三不准备打游击战,只是仓促撤退”,这样的情况要引以为戒。他强调,“还要考虑顶不住”时怎么办,认为“还是让敌人进来,尝点甜头,诱敌深入,好消灭他”。除了要求作好军事上的准备,他还强调在经济上也要作好准备,以便战争一旦爆发就能迅速发挥最大的战时生产能力,以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全国军队作战,保证战争的胜利。 逼得历来不讲理的美国人也要讲理。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美国人:“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美国不甘心失败,威胁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对此,毛泽东严正宣告:“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它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要做到即使在核战争情况下也打不烂、炸不垮。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面临严峻的周边局势。毛泽东敏锐地洞察到我国东北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全部在苏联核打击范围之内,沿海工业城市也处在美蒋航空兵力的打击范围之内,提出必须重视加强战略大后方的建设,即开展三线建设。根据毛泽东的构想和中央的部署,三线建设的企业和项目要远离大城市,分散布点,成为能长期支持战争的牢固的后方基地。毛泽东强调:“三线建设,我们把钢铁、国防、机械、化工、石油、铁路基地都搞起来了,那时打起来就不怕了。” 决心使我们的技术赶上和超过国际水平。搞好尖端技术,是毛泽东谋划国家主权和安全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便在强敌用尖端武器袭击时我们也有办法应对——“假使敌人在北京、上海扔了原子弹,我们也得还手,要打它”。毛泽东认为:“军事也要抓两头,民兵、尖端”,“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主张“我们的技术要赶上和超过国际水平。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都要超过”。 近年来,美国在经贸和科技等领域对我国采取极限施压的手段,未来不排除将这样的手段运用到军事领域的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要学习领悟毛泽东“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的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立足强敌对手、立足极端情况,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考虑得更深入一些,把慑敌制胜的“工具箱”备足,确保手中握有万全之策和战略底牌,关键时刻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四、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必须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强大法宝 毛泽东先后提出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揭示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战争指导规律、作战指导方法。新中国成立后,在谋划指导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进程中,毛泽东同样强调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领导指挥人民军队创造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导演出波澜壮阔的战争活剧。 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毛泽东强调:“打仗并没有什么神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么战略战术,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四句话。”面对朝鲜战场上气焰嚣张的美军,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在33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进行了若干次大规模战役行动,每次的打法都不一样,最根本的就是遵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扬长避短、争取主动,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把强敌对手拖入到我们自己最擅长的作战节奏和方式。 坚持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认为:“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战争计划即战略战术的具体运用,要带灵活性,使之能适应战争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力一时难以与强敌相比的态势,毛泽东仍然十分注重力避被动、力争主动。抗美援朝战争是在敌我双方经济力量和军队武器装备都极为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但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引下,志愿军将士立足自身条件,灵活创造并娴熟运用“夜间奇袭”“迂回穿插”“零敲牛皮糖”等战术,以劣势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 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毛泽东在领导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时,始终重视占据道义制高点,坚信正义战争必胜,坚持不打第一枪、后发制人的战略指导原则,有理有利有节地掌控战争进程。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毛泽东和党中央根据战局的发展,对人民军队给予了正确的指导。从开始的克制忍让,到后来的自卫反击,目的都是为了维持中印两个大国的友好大局,防止陷入长期对抗、两败俱伤的局面。我军在将印军打狠打痛、连战连捷后又主动撤退收兵,不仅实现了捍卫领土、威慑印度的政治目的,而且赢得了军事的主动和国际道义的有利地位。 新形势下,新科技群体性崛起,战争形态加速演进,制胜机理出现革命性变化。无论如何变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我们在战争中必须始终用好的法宝。要向毛泽东学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思想精髓,创新训法战法,设计未来战争,扬我之长击敌之短,瞄着敌人的软肋和死穴打,着眼于发挥我们的优势打,做到立足自身而打赢、因敌变化而取胜。 五、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必须以汇聚起人民的伟力为最深厚根源 毛泽东坚信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新中国成立后,他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依靠人民筑就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铜墙铁壁。 从全民动员中汇聚磅礴力量。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经验时指出:“领导是一个因素,没有正确的领导,事情是做不好的。但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为给志愿军以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援和巨大精神鼓舞,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国内广泛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包括订立爱国公约、开展爱国生产竞赛运动、拥军优属活动等,各界人士捐献巨资,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工人和农民努力增加生产,凝聚起同仇敌忾、战胜强敌的无穷力量。 从军事民主中升华胜战智慧。1953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深入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时指出:“最主要的因素是群众想办法。我们的干部和战士想出了各种打仗的办法。”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实行军事民主,创造出一系列奇计妙招。近战夜战、“冷枪冷炮运动”、坑道战、“一域多层四四制”等打法层出不穷,让敌人吃尽了苦头。在运输线上,美军狂轰滥炸,我军官兵则创造出“单方面运输”“合并运转”“顶牛过江”“铃铛队”“水下桥”“爬行桥”等措施办法,建立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从全民皆兵中实现稳操胜券。毛泽东既重视加强正规军建设,也重视加强民兵工作,强调:“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他要求“各省要搞民兵、地方部队,省、地、县都要搞,不要靠中央,不要只靠几百万解放军”,推动民兵工作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这样,一旦帝国主义胆敢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就能让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并且随时补充人民解放军,依靠全民皆兵彻底打败侵略者,赢得最后胜利。 毛泽东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智慧昭示了一个真理:“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今天,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要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新时代新征程,我军要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强领导下,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沃土之中,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作者:刘光明,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党的文献》2023年第6期 |
|||
2024-2-19 1807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