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浙江省嘉兴市城投平台投资策略(上/下)

浙江省嘉兴市城投平台投资策略/下

原创徐亮  云阿云智库城投项目组

导读:嘉兴市凭借 “省直管县财务体制” 与沪杭苏枢纽区位,形成海河联运、接轨上海、承接杭州产业三大优势。建议重点关注资产规模超 500 亿的市级平台及区县级 AA + 主体,优先布局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警惕短期流动性风险。共27000字,由云阿云智库城投项目组提供。

“省直管县财务体制”是底层逻辑:浙江省实施了近三十年的“省直管县财务体制”,在不同宏观背景下,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活力,充分调动地级市与县(市)的竞争力,又通过政策来互相扶持、彼此借鉴、融合发展。在大都市圈、“强省会”现象在全国各省不断推进下,大中型企业也没有仅仅落户于浙江设区市。浙江省各个县(市)及街镇也拥有大量上市公司与产业集群,县(市)竞争力并没有减弱,甚至县(市)级、街镇级、园区级的城投平台也能以较低成本进行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并由城投平台反哺于街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园区开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若县(市)及街镇遇到大型项目建设与短期财政困难,也可获得上级政府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效率较高。这是研究浙江省各个行政级别的城投平台时,需要重视的“底层逻辑”。

区域经济地理:浙江省嘉兴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区位优势较强、文化底蕴丰富,东接上海、西连杭州、北临苏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这样的独特区域地理环境下,嘉兴市全域拥有三大产业优势:“沪甬”海河联运物流港口、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杭州产业承接站。

产业发展概况:嘉兴市行政全域包含了四个区(秀洲区、南湖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港区)、三个市(海宁市、桐乡市、平湖市)与两个县(嘉善县海盐县)。嘉兴市“十七大传统产业”、“八大高耗能产业”仍占主流,其增加值均在千亿以上规模,而“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仅为582亿元,全市的“新旧动能转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嘉兴“市级”概况:嘉兴市级辖区包括了秀洲区与南湖区,市政府派出机构是嘉兴经开区与嘉兴港区,且每个区域均有较强的产业园区。2018-2022年,“市级”四个区的发展情况出现分化。秀洲区与南湖区的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有所增长,但是秀洲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及综合财力均有下降,而南湖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与利润率仍然较高。受疫情影响,嘉兴经开区与嘉兴港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利润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

投资建议:1)从城市功能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来看,嘉兴市全域既是海河联运的物流港口,又能全面接轨上海及承接杭州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2)2018-2022年,秀洲区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有所增长,但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及综合财力均有下降。(3)南湖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与利润率都较高,消费力较强,产业集中在大桥镇(嘉兴科技城)、新丰镇、余新镇与凤桥镇,但是产业发展质量仍有待提升。(4)嘉兴经开区拥有较多装备制造业与新材料产业,外资企业也较多,覆盖了精密机械与汽车零部件,但受疫情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利润率在疫情期间的波动也较大。(5)嘉兴港区拥有较强的化工与新材料产业集群,但受疫情影响,近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至1.01%,利税总额也下降至26亿元,综合财力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6)鉴于此,建议重点关注嘉兴市本级、秀洲区、南湖区、嘉兴经开区与嘉兴港区总资产规模较为靠前的城投平台,以避免因为偶发舆情而导致平台债券的估值波动影响。

风险提示:

行业面临政策不及预期风险、基本面下行风险、信用风险蔓延。

一、浙江省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贯彻落实

二、浙江省嘉兴市的区域经济地理

嘉兴市的区域功能定位

 嘉兴市的产业发展概况

三、浙江省嘉兴“市级”区域发展概况

嘉兴“市级”概况

秀洲区、南湖区与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概况

嘉兴港区的产业发展概况

嘉兴“市级”城投平台概况

四、投资建议

一、浙江省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贯彻落实

我们在《长江流域城投平台专题系列之一:浙江省湖州市城投平台投资策略》详细论述了浙江省政府与市、县之间的“省管县财政体制”,这是研究浙江省各个行政级别的城投平台时,不可忽略的“底层逻辑”。

浙江省地级市在行政上、财政上对于所辖区及派出机构进行直接管理。地级市对所辖县(市)仅为“代管”,主要涉及部分社会经济职能的管理权限;而对于县(市)的财政管理,则由浙江省政府进行直接管理。

根据2015年浙江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财预〔2015〕50号)的文件,我们对于省与市、县(市)之间的“财政体制关系”进行了详细梳理。

收入分成

1.中央级收入: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增值税75%部分、企业所得税60%部分、个人所得税60%部分,国家邮政、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税收,中石化、中石油企业所得税,海洋石油资源税,证券交易税97%部分等。

2.省级收入:全省电力供应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25%部分、企业所得税40%部分,全省银行及保险、证券、典当、担保、租赁、信托等非银行金融企业缴纳的营业税60%部分;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沪杭高速浙江段等跨地区经营、集中缴纳所得税等地方分成部分,省级各项非税收入。

3.市、县(市)级收入:按属地除规定为中央和省级以外的收入,包括增值税25%部分、企业所得税40%部分、个人所得税40%部分,全省银行及保险、证券、典当、担保、租赁、信托等非银行金融企业缴纳的营业税40%部分,其他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市、县(市)各项非税收入。

4.评价:总体来看,浙江省不留增值税;中央与市、县对增值税进行分成,分成比例是75%与25%,后来增值税比例进一步调整至50%与50%。对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浙江省不留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而是由中央与市、县进行分成,分成比例是60%与40%。实际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对市、县的税收贡献幅度最大,而浙江省政府对这三个税都不留成,税收分配制度有利于市、县。

增量分成

1.政策内容:2015年及以后年度,市、县(市)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014年收入基数的增量部分,省与市、县(市)实行“二八”分成,即省得20%,市、县(市)得80%。

2015年及以后年度,市、县(市)上划中央增值税应返还收入比2014年返还基数的增加额,省与市、县(市)实行“二八”分成,即省得20%,市、县(市)得80%。继续对少数民族县,少数加快发展县和海岛地区作适当照顾,其中:淳安、磐安、文成、泰顺、景宁、青田、云和、舟山、岱山、嵊泗等10个市、县(市),免上交,省分成比例为0;武义、三门等2县,省分成比例为10%;玉环县省分成比例为15%。

2.评价:总体来看,增量分成的“二八分成”规则,有利于激励市、县的理财积极性。同时,也能够适当照顾部分市、县的税收减免,使其负担不必过重,最大限度将主要税种存留在这些特殊的市、县。

浙江省政府对市、县的激励奖补政策

1.地方财政收入激励奖励政策:对杭州等30个市、县(市),在确保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确保完成政府职责任务的前提下,实行省奖励与其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增收额挂钩的办法。奖励办法:省对杭州等30个市、县(市)按市本级、县(市)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当年增收额的10%给予奖励。

2.高新技术产业地方税收增量返还奖励政策:为引导市、县(市)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增收上交省当年增量部分,返还奖励给各市、县(市)。

3.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增长奖补政策:对丽水等29个市、县(市),在确保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确保完成民生改善等政府职责任务的前提下,实行省激励补助与其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挂钩,奖励与其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增收额挂钩的办法。

补助办法:市、县(市)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每增长1%,省补助按一定系数相应增长。丽水等29个市、县(市)补助系数分三档:第一档为文成等7个县,补助挂钩系数为0.4;第二档为苍南等18个市、县(市),补助挂钩系数为0.3;第三档为三门等4个市、县(市),补助挂钩系数为0.2。

奖励办法:省对丽水等29个市、县(市)按其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当年增收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奖励分两档:第一档为丽水等3个设区市,按全市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增收额挂钩计算,挂钩比例为增收额的15%;第二档为淳安等26个县(市),按本县(市)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增收额挂钩计算,挂钩比例为增收额的15%。

4.评价:总体来看,除了上述“收入分成”与“增量分成”,浙江省政府还通过各种办法奖励与补助市、县,以“税收杠杆”来激励其发展。比如,市、县的税收有增长时,对“增收额”的10%予以奖励;而高新技术企业有税收增长时,则会将其企业所得税的“增量部分”返还给市、县,再由市、县返还给区、街、镇以及园区管委会等行政单位,从而提升基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力度与帮扶程度。

不仅仅扶持工业,在市、县的服务业有增长时,浙江省政府对税收增收额也有不同程度的补助与奖励措施。服务业税收增长1%时,按照系数进行补助;对服务业税收的“增收额”,也按照15%比例进行奖励,且着重对衢州市、舟山市、丽水市等3个设区市的服务业发展进行激励与补助,因为这3个设区市的工业稍弱,其服务业有较大发展潜力。

优化区域统筹发展激励奖补政策

1.设区市区域统筹发展收入激励政策

奖励办法:对设区市的收入奖补,与设区市所辖县(市)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当年增收额挂钩,其中杭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温州、台州等7个设区市的比例为10%,丽水、衢州、舟山等3个设区市的比例为15%。奖补资金必须用于所辖县(市)统筹发展。

2.设区市对所辖县(市)年度财政补助奖励政策

奖励办法:设区市自有财力安排的对所辖县(市)年度财政补助资金,省兑现按奖补系数计算的区域统筹发展激励奖补资金。

奖补系数比例分为三档,其中:丽水、衢州2个设区市奖补系数为1∶2,即丽水市、衢州市对所辖县(市)财政补助资金1,则省财政相应奖励补助2;

金华、舟山2个设区市奖补系数为1∶1,即金华市、舟山市对所辖县(市)财政补助资金1,则省财政相应奖励补助1;

杭州、嘉兴、湖州、绍兴、温州、台州等6个设区市奖补系数为1∶0.5,即杭州等6个设区市对所辖县(市)财政补助资金1,则省财政相应奖励补助0.5。

财政补助奖励资金必须统筹用于支持所辖县(市)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计算省补助资金时,设区市对所辖县(市)安排的财政补助资金应扣除省给予设区市的区域统筹发展收入激励奖补资金。

各设区市扶持县(市)发展的财政补助资金文件,应抄送省财政厅;省奖补资金,由省财政根据各设区市财政补助文件,经审核无误后下达给相关县(市)。

若设区市未按规定比例落实下达资金,年终省将相应扣减对设区市的转移支付,并转补给有关县(市)。

3.评价

总体来看,在浙江省特殊“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长期实施与落实过程中,使得地级市与县(市)之间的关系较为微妙。对此,浙江省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区域统筹发展”政策来促进地级市与县(市)之间的融合发展,从而拧成一股绳来齐力发展、互相扶持、协同进步。

例如,地级市税收“增收额”获得浙江省政府的奖补资金,地级市必须用于所辖县(市)的发展,不可只为地级市自身所用。

与此同时,地级市每年需要对所辖县(市)进行财政补助,按照各个区域情况进行相应系数的补助,经济稍弱县(市)得到了更高系数的补助。

还有所谓的“惩罚条款”,如果地级市不按照规定来对所辖县(市)进行财政补助,则浙江省政府会相应扣减地级市的转移支付,并转给相应县(市),这就从制度层面落实了地级市对所辖县(市)的补助措施。

对浙江省“省直管县财务体制”的总体评价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持续升温,以及大国政治经贸关系“脱钩”情况的愈演愈烈,使得单一区县在国内、国际竞争中的劣势越来越明显,而大型都市圈、“强省会”现象则在国内逐渐显现其强大的经济力量。

这些现象的底层逻辑,是要把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市)、街镇都拧成一股绳,彼此贡献各自资源与财力,在国内外竞争中不被边缘化;同时,又要保持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活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基层创新力。

对于浙江省来说,实施了近三十年的“省直管县财务体制”,在不同宏观背景下,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活力,充分调动地级市与县(市)的竞争力,又通过政策来互相扶持、彼此借鉴、融合发展。

浙江省各个县(市)及街镇拥有大量上市公司与产业集群,县(市)竞争力并没有减弱,县(市)级、街镇级、园区级的城投平台也在进行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并由城投平台反哺于街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园区开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若县(市)及街镇遇到大型项目建设与短期财政困难,也可获得上级政府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效率较高。这是研究浙江省各个行政级别的城投平台时,需要重视的“底层逻辑”。

二、浙江省嘉兴市的区域经济地理

嘉兴市的区域功能定位

浙江省嘉兴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区位优势较强、文化底蕴丰富,东接上海、西连杭州、北临苏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嘉兴以南是著名的杭州湾,湾区南岸是杭州萧山、绍兴上虞、宁波慈溪,且目前有两条跨海大桥连接着湾区两岸。嘉兴南部有“海盐港区-乍浦港区-独山港区”的一体化作业港口,且有较长的海岸线,而位于平湖市南部的乍浦港更是被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称为“东方大港”,如今与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一起融合发展,成为了东部沿岸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在这样的独特区域地理环境下,嘉兴市全域拥有三大产业优势:“沪甬”海河联运物流港口、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杭州产业承接站。

“沪甬”海河联运物流港口,指的是嘉兴利用自身地理优势与政策优势,主动链接上海宁波的海运体系,又以内河航运物流联动苏州、湖州、宣城、杭州等城市的经济腹地,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联动。

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指的是嘉兴中部的市辖区以及东部的嘉善县、平湖市,主动参与接轨上海而进行两地的产业合作、人才交流,互相促进、融合发展。

杭州产业承接站,指的是嘉兴西部的海宁市、桐乡市,主动参与接轨杭州,承接杭州的部分产业转移,并能促进嘉兴域内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

1.“沪甬”海河联运物流港口

2001年,原属于平湖市的乍浦港获批可以对外开放;2002年4月5日,乍浦港改称“嘉兴(乍浦)港”,其管理权限从平湖市政府转移至嘉兴市政府。2016年12月20日,根据《浙江海事局关于浙江嘉兴港口岸独山港区和海盐港区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相关事项的公告》,平湖独山港、海盐港获批可以对外开放,基本上实现了嘉兴南部沿岸地区的全港对外开放。

与三大港区对外开放形成密切联系的是嘉兴内河航道的复兴。嘉兴市全域拥有较多水路河道,且能够深入钱塘江中上游腹地、湖州安徽腹地及苏南腹地,还能与上海金山区、松江区的经济腹地进行水路航运对接,具有特殊的地理优势。

根据《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政办发〔2012〕18号)、《嘉兴市水运复兴行动计划(2011-2015年)》、《支持嘉兴建设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行动方案》(浙交强省办〔2021〕19号)与《加快建设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实施方案(2023-2025年)》(嘉政办发〔2023〕1号),嘉兴市持续更新升级其内河管道与运河系统,并提出了“一枢纽、十通道、八联”的发展思路。“一枢纽”指的是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十通道”指的是两大近洋通道(东北亚、东南亚)、三大国内通道(长江经济带、华北、华南)、五大长三角内河通道(杭嘉湖和安徽通道、钱塘江中上游和江西通道、杭甬运河沿线通道、江苏通道、上海通道);“八联”指的是位于嘉兴市南部区县的八大海河联运作业区。

在此基础上,嘉兴市提出的“三港一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三港”指的是嘉兴港、上海洋山港与宁波舟山港,且要将嘉兴港打造为服务上海港及宁波舟山港的“最佳合作港”。“一城”则指的是把嘉兴港区打造为“嘉兴市副中心”的城市定位,与杭州湾重要节点城市的区县融合为“一体化”城市,实质上是为了承接杭州湾区更多的产业转移与产业项目。

2.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对嘉兴与上海的关系,做出了重大战略定位:“嘉兴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要在全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中发挥更大作用。”

而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两次视察嘉兴港区,并指出:“嘉兴港是浙北及苏南、皖南地区便捷的出海口,要积极配合环杭州湾地区滨海工业带的建设,搞好港口规划布局,同时积极配合上海港布局调整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习近平同志不仅对嘉兴港区的功能定位做出了科学精准的判断,还对嘉兴与上海在港口之间的合作关系,做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定位。

2003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而从2014年开始,嘉兴市政府又陆续提出了《嘉兴市深化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2014年嘉兴接轨上海工作实施方案》与《嘉兴市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行动计划(2017-2020年)》,开启了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具体行动,并陆续取得了重大成效。

2020年,上海、江苏、浙江及安徽政府签订了《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加速落地。2021年,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及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进行公告,在上海市无自有住房的,可以在苏州吴江区、嘉兴嘉善县可以申请上海公积金购房及偿付贷款;同时,在长三角8个试点城市购房、且符合公积金缴存地提取条件的职工,不论购房地与缴存地是否为同一城市,均可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在线零材料、零等候申请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

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调规划(2022年)》,上海与嘉兴在产业上的战略定位与合作思路,进行了明确定位。嘉兴是沪杭联动的重要节点,也是G60科创走廊从上海进入浙江的“第一站”;嘉兴以航空、新能源为主,并可做国产大飞机产业链的关键配套零部件,与上海形成产业链整合;嘉兴可利用自身优势,协同上海虹桥打造“海空联运”示范区;嘉兴在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及其应用”,有较强优势。总之,上海将嘉兴视为长三角一体化及融合发展的先行城市,使得嘉兴市成为与上海紧密互动、产业衔接的核心区域。

3.杭州产业承接站

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与《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杭州市形成了“一心八射”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思路,并逐步完成了杭州与富阳、临安、临平的城际铁路建设。在临平南站(原余杭站)开通之后,2021年又开通了杭州临平南站与海宁县各街镇的城际铁路,将嘉兴西部与杭州北部的一体化进程推进了重要一大步。截至目前,“杭州-海宁”的第二条城际铁路仍然在建,“杭州-湖州南浔-桐乡乌镇”的城际铁路正在规划,未来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节奏也会加快。

2019年4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杭州钱塘新区。根据《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与《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2021-2025》,杭州市将“杭海新区”及桐乡大麻镇纳入钱塘区、临平区的一体化建设,其中,“杭海新区”主要包括了海宁市的许村镇、长安镇(高新区)与盐官旅游度假区。

在嘉兴西部“融杭”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海宁市做得较为领先。2014年4月苏绍高速钱江通道通车,将嘉兴海宁市与杭州市钱塘区连接了起来。2021年“杭州-海宁”城际铁路通车,将海宁与杭州临平区、余杭区连接了起来;2022年,“杭州下沙-海宁长安”城际铁路开始建设,叠加“杭海新区”与“钱塘新区”的融合,使得海宁“融杭”速度加快。海宁长安镇有不少杭州企业进驻,例如娃哈哈集团、西子重工、新华三集团、嘉美光电、东城电子、奥的斯扶梯。据《杭州日报》报道,目前在海宁长安镇,就业在杭州的人大约有10万人,海宁高新区多个小区有95%以上的住户是杭州户籍,还有400多家优质杭迁企业落户于此。

而在嘉兴桐乡市的乌镇,2014年乌镇成为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高新技术企业陆续汇聚于乌镇。截止2021年,乌镇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仅25.78亿元,占桐乡市的比重是5.2%,利税总额达到4.82亿元。

根据《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预计2025年底,桐乡能够加入到“杭州绕城高速二绕”,桐乡“融杭”趋势也在加快步伐。

嘉兴市的产业发展概况

嘉兴市全域包含了四区、三市与两县。其中,嘉兴“市级”包括了四区

“四区”分别是秀洲区、南湖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嘉兴经开区”)与嘉兴港区。其中,秀洲区、南湖区是嘉兴市政府辖区,而嘉兴经开区与嘉兴港区是嘉兴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嘉兴港区位于平湖市南部的乍浦镇,虽处平湖市地界范围,但实际上行政管辖权是嘉兴市级。

“三市”分别是海宁市、桐乡市与平湖市;“两县”分别是嘉善县与海盐县

由于“临沪”、“临杭”、“临海”的区域地理位置不同,以及历届区县政府对产业规划的独特定位,使得目前嘉兴市各区县的产业布局存在显著差异。

2022年数据来看,嘉兴“市级”所涵盖的四区,其GDP占比高达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也较高,都远超过其他县市。

但是,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税收总额来看,嘉兴市级仅为70亿元,而海宁市就高达60亿,其余县市均在40亿元左右。

而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嘉兴市级仅为4.54%,甚至低于整个嘉兴市(行政全域)的4.66%。海盐县、南湖区、嘉兴港区、秀洲区的利润率较高。

嘉兴市还统计了与“新旧动能转换”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了“十七大传统行业增加值”、“八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与“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

其中,“十七大传统行业”包括了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加工、农副食品加工、家具及竹木制品、文体用品、金属制品、泵阀轴承、汽车零部件、低压电气、家用电器等17个行业。

“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涵盖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数字内容极其服务业等7大类128个小类。

“八大高耗能产业”则主要指纺织、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造纸和纸制品、化学纤维制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8个行业。

截止2022年底,从嘉兴市(行政全域)来看,“十七大传统产业”、“八大高耗能产业”仍占主流,其增加值均在千亿以上规模,而“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仅为582亿元,传统产业增加值是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的2.89倍,全市的“新旧动能转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来看,嘉善县高达154亿元,海宁市也达到了114亿元,而平湖市、秀洲区、南湖区也超过了60亿元,嘉兴港区以化工行业为主,其数字经济增加值仅为1.19亿元。

嘉善县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做的效果较好。嘉善县的“十七大传统产业增加值”达到147亿元,与嘉兴港区和秀洲区相当;“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54亿元,基本上赶上了嘉兴市级四区的155亿元,且都高于其他区县;“八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仅为57亿元,也仅仅是高于嘉兴经开区。

三、浙江省嘉兴“市级”区域发展概况

 嘉兴“市级”概况

嘉兴市级辖区包括了秀洲区与南湖区,市政府派出机构是嘉兴经开区与嘉兴港区。

秀洲区属于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了两个街道(新城街道、高照街道)与5个镇(王店镇、洪合镇、新塍镇、王江泾镇、油车港镇)。其中,王店镇有吊顶装饰产业集群,洪合镇有羊毛衫产业集群,王江泾镇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而油车港镇定位为“城市发展副中心”,目前正在大力建构与发展“秀水新区”。

南湖区属于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了六个街道、四个镇及南湖高新区、湘家荡区域管委会(七星街道)。其中,六个街道分别是东栅街道(南湖新区)、建设街道、新兴街道、新嘉街道、解放街道与南湖街道;四个镇分别是大桥镇(嘉兴科技城)、新丰镇、余新镇、凤桥镇。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四个街道组成,包括了原属于南湖区的长水街道、城南街道以及原属于秀洲区的塘汇阶段、嘉北街道。

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毗邻嘉兴经开区,以汽车零部件、健康医疗及光伏新能源产业为主。2022年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复,“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嘉兴秀洲区负责领导、规划与协调。

嘉兴港区是嘉兴市政府派出机构,管理范围为平湖市乍浦镇域54.28平方公里(不包含九龙山),辖21个村(社区),常住人口8.59万。目前,嘉兴港区涵盖了嘉兴(乍浦)港、国家级嘉兴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园区与乍浦镇,港区多数人口都住在乍浦镇,而企业都集中在保税区与化工新材料园区。

(二)秀洲区、南湖区与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概况

1.秀洲区

秀洲区产业主要集中在嘉兴高新区(原秀洲高新区)与王江泾镇、洪合镇、王店镇

北部的王江泾镇拥有“南方纺织城”,靠近苏州吴江区盛泽镇“东方纺织城”,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中部是嘉兴高新区(原秀洲高新区),目前以汽配产业为主,并正在规划光伏新能源、健康医疗等产业。西部的洪合镇,与临近的桐乡市濮院镇,共同形成了羊毛衫产业集群。近期,洪合镇正在兴建嘉兴机场,并正在积极建设空港物流园和光电产业园。南部的王店镇与临近的海盐县百步镇经开区,共同形成了“集成(吊顶)、家居、时尚”产业集群。

2018-2022年,秀洲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GDP”持续提升至38%,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在2021-2022年都超过了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有所下滑,与消费力相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并不大。从财政口径来看,秀洲区土地出让金占比仍然高达49%,综合财力有所下降。

2.南湖区

南湖区区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四个产业小镇:大桥镇、新丰镇、余新镇与凤桥镇。其中,嘉兴科技城位于大桥镇,高铁嘉兴南站位于余新镇。嘉兴科技城拥有较多企业,而其东端的凤桥镇与新丰镇,其产业聚集效应也正在增强。凤桥镇工业园已经升级为“南湖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园”,荣泰电工、英弘金属皆为有潜力企业。新丰镇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了33亿元,同比增长了15%,德威不锈钢、博宇机电、新恒泰皆属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新丰镇与凤桥镇区域范围较大,其产业发展受到附近区县的较大影响。新丰镇东部有较多造纸企业,其较为靠近平湖市曹桥街道的纸业产业集群;凤桥镇则靠近海盐县望海街道,拥有较多装备制造企业。

2018-2022年,南湖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GDP”在30%左右波动,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上升幅度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与利润率都较高,消费力较强。从财政口径来看,土地出让金收入在2022年仅为37亿元,而一般预算收入(狭义)从2021年的40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35亿元,综合财力也从2021年的167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145亿元。

3.嘉兴经开区

嘉兴经开区是嘉兴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目前主要涵盖了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浙江中德(嘉兴)合作产业园、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嘉兴国际商务区与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以汽车配件与装备制造产业为主,浙江中德(嘉兴)合作产业园以外资企业为主,主要包括精密机械与汽车零部件产业,未来有较大增长潜力。较大企业包括了德国宝沃汽车、采埃孚变速箱、德国尼得科盖普美汽车部件、韩国韩泰轮胎、巴西泽美汽车配件、科博达汽车电子、众恒汽车部件等50多家汽车配件企业;以及德国克劳斯玛菲、德国亨内基、荷兰喜德瑞冷暖设备、德国森泰科、美国哈挺机床、瑞典电梯、日本胜代机械、、瑞士瑞塑模具、永佳精密机械、凯柏精密机械、瑞宏机器人等8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

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有较多在建项目,目前入驻企业包括了美国玛氏食品、雅培营养品、荷美尔食品、法国莫林食品、意大利米开朗冰淇淋、新加坡面包新语、意大利意口艺脍食品等3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

2018-2022年,嘉兴经开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GDP”在40%左右波动,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小幅增长,十七大大传统产业增加值波动较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利润率在疫情期间的波动也较大,呈现小幅下降趋势。消费力指标没有明显下降,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至134亿元。从财政口径来看,嘉兴经开区土地出让金占比近五年呈现下降趋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对经开区的各类补助较多,综合财力仍出现稳步提升趋势。

嘉兴港区的产业发展概况

1986年,嘉兴平湖市乍浦港正式开工建设,并于1992年完成了验收而能够正式营运。2002年,“乍浦港”更名为“嘉兴港”,并由嘉兴市政府进行管辖。2012年开始,嘉兴港开始辅助上海洋山港与宁波舟山港,主要做海运、河运及集装箱中转站,海运货物与集装箱皆汇聚于此,并凭借嘉兴全域强大的内河航道联运网络,使得近几年嘉兴港区获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开通,从海盐县郑家埭村上桥,跨过杭州湾海域,南至宁波市慈溪,而嘉兴港区距离桥口仅为8公里,这对于宁波、杭州企业到嘉兴港区投资有着较好的交通便利性。

目前,嘉兴港区形成了较强的化工与新材料产业集群。其中,化工行业规模较大企业包括了嘉化能源、日本帝人聚碳酸酯、三江化工、桐昆恒优化纤、壳牌化工、鸿基石化等,而新材料行业规模较大企业包括了合盛硅业、信汇、传化、华泓、三江浩嘉、亚兰特等。

嘉兴港区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建设的“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已有蓝箭航天中心、瑞华泰薄膜高分子新材料(航天级)等项目落地。另一个正在建设的“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也有美锦能源氢燃料电池、挪威优沐储氢瓶、加氢充电服务站等项目进驻,园区正在尝试进行“新旧动能转换”。

2018-2022年,嘉兴港区GDP从169亿元上升至213亿元,五年之间增加幅度超过了40亿元。港区的大企业较多,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171亿元,2022年港区GDP是2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80.28%。十七大大传统产业仍是主导,八大耗能产业增加值高达162亿元,而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较少。受疫情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至1.01%,利税总额下降至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也下降至1.34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4亿元,但是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维持2亿元左右。港区进出口能力较强,2022年进出口总额增长至352亿元人民币,连年均创新高。从财政口径来看,嘉兴港区的一般预算收入(狭义)出现了下降趋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也下滑至7.7亿元,综合财力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

嘉兴“市级”城投平台概况

嘉兴“市级”城投平台的行政级别较为复杂,应以城投平台实际开发建设的区域来辨识各个平台的实质行政级别。嘉兴市本级有7家城投平台,其中有2家平台较为特殊,嘉兴国际商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是嘉兴国际商务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的业务主体,嘉兴滨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对嘉兴港区内规划出让的土地进行整理开发。除了上述市本级平台之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发展集团公司是嘉兴经开区重要的土地整理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嘉兴湾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对嘉兴港区内规划出让的土地进行开发整理。

另一家属于市本级(开发区)平台的是嘉兴高新集团有限公司,则主要从事于秀洲高新区内的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安置房及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公益性业务,以及租赁、资产销售等经营性业务。由此,秀洲区的实际平台数量有7家,其中总资产规模最大的是嘉兴市嘉秀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湖区平台数量较多,目前有9家平台,其中总资产规模较大的是嘉兴市南湖投资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嘉兴科技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四、投资建议

从城市功能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来看,嘉兴市全域既是海河联运的物流港口,又能全面接轨上海及承接杭州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嘉兴各区县的发展趋势有差异,“十七大传统产业”、“八大高耗能产业”仍占主流,其增加值均在千亿以上规模;而“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仍显薄弱,仅有嘉善县、海宁市稍强。

嘉兴“市级”范围包括了秀洲区、南湖区、嘉兴经开区与嘉兴港区,且每个区域均有较强的产业园区。

2018-2022年,秀洲区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有所增长,但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及综合财力均有下降;南湖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与利润率都较高,消费力较强,产业集中在大桥镇(嘉兴科技城)、新丰镇、余新镇与凤桥镇,但是产业发展质量仍有待提升;嘉兴经开区拥有较多装备制造业与新材料产业,外资企业也较多,覆盖了精密机械与汽车零部件,但受疫情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利润率在疫情期间的波动也较大;嘉兴港区拥有较强的化工与新材料产业集群,但受疫情影响,近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至1.01%,利税总额也下降至26亿元,综合财力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

鉴于此,建议重点关注嘉兴市本级、秀洲区、南湖区、嘉兴经开区与嘉兴港区总资产规模较为靠前的城投平台,以避免因为偶发舆情而导致平台债券的估值波动影响。

浙江省嘉兴市城投平台投资策略(下)

嘉兴主要县市概况:嘉兴“市级”范围包括了秀洲区、南湖区、嘉兴经开区与嘉兴港区,所辖县市则包括了海宁市、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与平湖市。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贯彻落实下,各个县市都能得到较好发展,产业园区遍布村镇,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制造业迅猛发展,各种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集群效应不断提升,使得嘉兴市全域呈现勃勃生机,基本面不断向好。

海宁市发展概况:海宁市人口密集区域与产业支柱位于东部的海宁经开区,实力较为雄厚,且毗邻海盐县百步工业园区。海宁市西部的许村镇、长安镇皆有较强产业,其中位于长安镇盐仓的海宁高新区拥有较强经济动能,高铁海宁西站即位于此,且目前与杭州的钱塘新区在产业上联动较多,钱塘新区是浙江省的“省级新区”。海宁市中部的周王庙镇、盐官镇在产业上相对弱势,但目前新的高铁“海宁南站”规划建在周王庙镇,未来对于中部区域发展会有较大裨益。

桐乡市发展概况:桐乡市以梧桐街道为区域核心,是人口聚集区。梧桐街道东部的濮院镇已与秀洲区洪合镇接壤,南部高桥街道(桐乡经开区)已与海宁市北部区域相连,西部凤鸣街道尚在开发建设;而北部则紧挨着江南水乡乌镇,乌镇拥有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且仍有较多可扩展面积。位于桐乡市西部区域的洲泉镇,以桐昆股份、新凤鸣、双箭橡胶等上市公司为核心,其他配套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较多,拥有完整的化纤与橡胶产业集群。而占据了桐乡市中西部区域的崇福镇,区域地理位置较优,是桐乡市西部的人口聚集区和产业重镇。

嘉善县发展概况:嘉善毗邻上海,自2005年开始就与上海进行对接。嘉善县中心城区是魏塘街道、开发区(惠民街道)、罗星街道(归谷园区),惠民街道的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新旧动能转换”与“产城融合”的典型案例,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呈现相互融合的产业格局。嘉善县北部新城是姚庄镇(姚庄经济开发区)、西塘镇(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和陶庄镇,目前成长潜力较大。姚庄经开以汽车零部件的精密制造产业集群为核心,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链上中下游”聚合效应,有较好发展前景。

投资建议:1)嘉兴市发行债券的城投平台主要集中在“市级”及秀洲区、南湖区、经开区与港区,“非市级”平台则主要集中在海宁市与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平湖市则有1-2家主要平台,其短中长期限品种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与投资。(2)在目前估值收益率普遍下行的大环境下,各省市地方政府化解债务能力不断增强、化债速度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未来城投平台的安全性已经明显增强,则在考虑嘉兴各个城投平台的债券品种时,可以重点关注估值收益率与信用利差,并适当下沉与增加久期。(3)在目前估值收益率普遍下行的大环境下,建议重点关注秀洲区、南湖区、嘉兴经开区、嘉兴港区的中长期限品种,以及重点关注海宁市、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平湖市等县市的低评级与中长期限品种,尤其是下文所列示的主体评级AA及以上级别的债券主体,并可积极关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行业面临政策不及预期风险、基本面下行风险、信用风险蔓延。    

五、浙江省嘉兴市主要县市发展概况

海宁市发展概况

桐乡市产业发展概况

嘉善县发展概况

嘉兴主要区县城投平台概况

六、 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信息披露

 

五、浙江省嘉兴市主要县市发展概况

海宁市发展概况

1.海宁市行政区域

海宁市政府行政管辖了四个街道与八个镇,分别是海昌街道、硖石街道、海洲街道、马桥街道与许村镇、长安镇、周王庙镇、盐官镇、斜桥镇、丁桥镇、袁花镇、黄湾镇。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的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化转型升级调整,海宁市辖域内各个街镇形成了相对有逻辑的城市布局与产业分工。

海宁市人口密集区域与产业支柱位于东部区域的海昌街道、硖石街道与海洲街道,且东部经开区实力要强于毗邻的海盐县百步工业园区。

海宁市西部的许村镇、长安镇皆有较强产业,其中位于长安镇盐仓的海宁高新区拥有较强经济动能,高铁海宁西站即位于此区域,且目前与杭州的钱塘新区在产业上联动较多。钱塘新区是浙江省的“省级新区”,资源实力与区位优势较好。

海宁市中部的周王庙镇、盐官镇在产业上相对没有那么丰富,但目前新的高铁“海宁南站”规划建在周王庙镇,未来对于中部区域发展或会有较大裨益。

1.1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

海昌街道拥有省级的海宁经济开发区,广泛分布了较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了天通吉成(天通股份子公司)、中国中车、芯能科技、海象新材、宝捷机电、海芯微半导体、立昂东芯微电子、红狮宝盛、安正时尚等。

2018年6月,海宁经济开发区与海昌街道管理体制调整,实施“区街合一”、“以区为主”的管理新模式,是产城融合的典型案例。

目前,海昌街道还在积极建设“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泛半导体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东区智慧港,由于正在动工建设,预计还需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

海宁站位于海昌街道,是沪昆铁路的一个车站,现为二等站,从嘉兴市区的嘉兴站可直达海宁站,与市区联动较为紧密,人员往来及交通均很便利。

2021年,海昌街道GDP达到125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1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1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税总额达到23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是12.3%。

1.2海洲街道与硖石街道

海洲街道与硖石街道紧挨着海昌街道,位于海昌街道的南部,是海宁市人口较为密集处。其中,硖石街道正在开发鹃湖国际科技城,未来将以高端医疗器械与生物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的招商引资对象,科技研发型企业为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位于海洲街道,距离鹃湖国际科技城较近,在人才上能够支持未来鹃湖国际科技城的建设。

海洲街道的西部是著名的海宁皮革城,1994年建成开业,目前仍是皮革服饰、裘皮服饰、毛皮服饰、皮具箱包、皮鞋等商品的集散中心与交易中心。A股上市公司海宁皮城(002344.SZ)总部即位于海洲街道,其大股东是海宁市资产经营公司,是海宁市的核心城投平台。

斜桥镇毗邻海洲街道的西部,与海宁皮革城距离较近,目前镇内的商品房较多,且有杭海城际铁路在斜桥镇设立了站点,能承载海宁主城区的较多外溢人口。

1.3马桥街道

海洲街道与硖石街道的南部是马桥街道。马桥街道距离海宁市区较近,且占地面积较大,未来仍有较多可开发用地。

马桥街道拥有完整的纺织经编产业集群,省级的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就位于此,经济实力较强。2021年马桥街道GDP达到85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1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1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税总额达到23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是12.2%。

1.4尖山新区(黄湾镇)

尖山新区(黄湾镇)由原黄湾镇和尖山新区两部分组成。2008年,尖山新区和黄湾镇行政体制调整,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模式,区域总面积扩大到89.5平方公里(尖山新区42平方公里、黄湾镇47.5平方公里)。2012年,海宁经济开发区延伸至尖山新区,实行“海宁经济开发区(尖山新区)、黄湾镇联动开发体制”,并于2018年6月更名为尖山新区(黄湾镇),是“产城融合”的典型案例。

袁花镇位于马桥街道的南部与尖山新区(黄湾镇)北部之间,其产业受到尖山新区的影响比较大,最近几年产业崛起趋势较强。

尖山新区(黄湾镇)位于钱塘江畔,嘉绍大桥于此通过,新区的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智能厨电制造为主轴。新区的较大规模企业包括了万凯新材料、联鑫板材、林肯电梯、智武光电、玉柴物流、晶科能源、正泰晶硅、火星人、博菲电气、光华股份、恒逸新材料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企业实力与产业发展状况要强于海昌街道与马桥街道。

2021年尖山新区(黄湾镇)GDP达到110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税总额达到34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是18%。

1.5许村镇

许村镇毗邻杭州的余杭区,2010年开通的沪杭高铁在许村镇设立了高铁海宁西站;而2021年开通的杭海城际铁路,其海宁最西边站点也位于许村站。杭海城际铁路从海宁市主城区往西行驶,先后经过皮革城站、斜桥站、盐官站、周王庙站、长安站、海宁高铁西站、许村站之后,即抵达杭州临平南站(原余杭高铁站)。

许村镇是全国重要的家纺产业集群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大提花面料生产基地,镇里更是容纳了实力较为雄厚的面料批发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中地,能够有效吸纳较多劳动力,其民营企业规模并不大,但总体经济实力仍较强。

2021年,许村镇GDP达到170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税总额达到10.55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是5.6%。

1.6长安镇(高新区)

长安镇(高新区)拥有位于盐仓村的浙江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省级高新区,多数传统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慧医疗产业为主,大企业与小企业数量都比较多,规模较大企业是娃哈哈、新华三电子、浙江中瑞智能制造、红宝特钢、西子重工、嘉美光电、东宁实业、佛吉亚汽车零部件、奥的斯扶梯、恩吉克智能、万科智能、矽统科技等,经济实力较强。

自从2012年长安镇与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模式以来,长安镇已经成为了海宁市的“市域副中心”,也是海宁全面融入杭州的桥头堡。

2021年,长安镇(高新区)GDP达到144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1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税总额达到27亿元,占海宁市的比重是是14%。

2.海宁市产业概况

传统产业仍是海宁市的支柱,2021年传统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高达75%;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稳步增长,2021-2022年占比接近25%,呈现不断崛起的趋势。

海宁市的纺织(含经编、家纺)企业数量多,主要集中在马桥街道与许村镇,2022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4亿元,在海宁市全部产业中占比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税总额达到41亿元,在海宁市全部产业中占比24%。

从细分产业来看,2022年海宁市的光伏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是15%,而厨电产业是3%,节能环保产业是21%,新材料产业是14%,健康产品制造、文化制造、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分别是1.4%、2.8%和3.9%,这些都显示海宁市的产业升级方向相对多元且有实质进展。

从街镇所创造的GDP来看,2021年海洲街道GDP产值是172亿元,占海宁全域GDP比重为14.4%;其次是许村镇14.3%、长安镇(高新区)12%、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10%、尖山新区(黄湾镇)9%和马桥街道7%。

从街镇所创造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利税总额来看,2022年占比较高的是尖山新区(黄湾镇),其规上增加值占比高达27%,利税总额占比高达22%。

占比排第二的是长安镇(高新区),其规上增加值占比高达15%,利税总额占比高达19%,主要产业类型是电子信息与高端装备产业。占比排第三的是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其规上增加值占比高达13%,利税总额占比为10%,以电子、新材料、皮革等多元化产业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纺织经编园区的马桥街道,2022年规上增加值占比是10%,利税总额占比也是10%;拥有家纺产业集群与高铁海宁西站的许村镇,2022年规上增加值占比是6%,利税总额占比则是5%。

2018年,海宁市政府编制了《海宁杭海新城(长安许村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杭海新区”的概念,该区域包括了许村镇、长安镇(高新区)及盐官旅游度假区。

2019年4月,浙江省同意设立“杭州钱塘新区”。2019年10月,钱塘新区与海宁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协议,把“杭海新区”纳入杭州钱塘新区规划范围。

2021年6月,《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2021-2025》正式公布,将“杭海新区”及桐乡大麻镇纳入杭州钱塘区、临平区的一体化建设中。

根据目前规划,海宁市“杭海新区”主打产业包括了智慧物联(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区块链、智慧医疗及数字时尚,目前已有较多杭州企业都入驻了园区,是海宁市政府主动提出规划、主动协调资源、主动进行建设的区域融合典型案例。

桐乡市产业发展概况

1.桐乡市行政区域

桐乡市政府行政管辖了三个街道与八个镇,分别是梧桐街道、高桥街道(桐乡经开区)、凤鸣街道与崇福镇、洲泉镇、乌镇、濮院镇、大麻镇、河山镇、石门镇与屠甸镇。

桐乡市以梧桐街道为区域核心,是人口聚集区。梧桐街道东部的濮院镇已与秀洲区洪合镇接壤,南部高桥街道(桐乡经开区)已与海宁市北部区域相连,西部凤鸣街道尚在开发建设;而北部则紧挨着著名的江南水乡乌镇,乌镇拥有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且仍有较多可扩展面积。

根据《桐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年)》的规划,未来北部的乌镇、中部的梧桐街道、南部的高桥街道(桐乡经开区)将呈现“南北联动”的市域发展格局,这也可能会成为梧桐街道未来人口外溢的主要方向。

1.1梧桐街道及其东部濮院镇

梧桐街道是桐乡市政府所在地与中心城区核心地带,街道辖区面积为76.17平方公里,占桐乡市行政区域面积的10.5%。截止2022年底,梧桐街道常驻人口17.3万人,占桐乡市行政全域常驻人口的24.2%,人口较为稠密,住宅与商业地产较为发达。梧桐街道距离东部濮院镇较近,从濮院镇到梧桐街道中心区域仅10公里左右,是嘉兴秀洲区向西拓展的重要区域。

濮院镇拥有发展较为出色的羊毛衫产业集群,与秀洲区洪合镇的羊毛衫产业形成了“商贸物流板块”。目前,秀洲区洪合镇在建嘉兴机场与空港物流园区,并同时发展以上市公司蓝特光学(688127.SH)为核心的光学微棱镜产业基地,以及以嘉福玻璃为核心的玻璃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这些都将给区域相连的濮院镇带来一定程度的协同发展机遇。

2022年,梧桐街道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62亿元,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是23.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是18.22亿元,占桐乡市比重是3.89%;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8.58亿元,占桐乡市比重高达39.88%,是全市服务业的经济发展源泉。2022年,濮院镇的地区生产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1.42亿元,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是14.17%;羊毛衫市场成交额达到1069亿元,近年来市场成交额年均增长率达到8.84%,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与完整产业链集群。

1.2乌镇

乌镇是著名江南水乡与旅游胜地,同时拥有省级高新区级别的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地,也是浙江首个国家超算中心。2022年,乌镇常驻人口达到8.46万人,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的11.84%,仅次于梧桐街道和崇福镇,高于濮院镇与洲泉镇。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2022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同比下降较多,但是,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超过了41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254.71%;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43.83%,较2019年同期增长8.46%,已经恢复了疫情之前的旅游收入水平。可发行债券的地方国企乌镇实业(桐乡)有限公司,以及中青旅(600749.SH)控股子公司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对乌镇的旅游产业发展有较大贡献。

而在数字经济产业,超算中心、宁畅信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值占数字经济比重,已经达到了39%。以数字经济为主的龙翔园区、“直通乌镇”产业园区、海光生态产业园区与智擎产业园区,成为了乌镇的经济核心。2022年,乌镇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74亿元,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的15.64%。

2022年,乌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53亿元,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是8.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20.3亿元,占桐乡市比重是4.33%,未来还有较大成长空间。

1.3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

高桥街道位于梧桐街道的南部区域,距离梧桐街道较近,拥有高铁桐乡站。省级经开区的桐乡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高桥街道。2017年8月,桐乡经济开发区与高桥街道实施“区街合一”管理体制,使得街道管理主轴以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增加税收为核心目标,政府管理效率也不断提升。

桐乡经济开发区拥有巨石集团、恒石纤维等玻璃纤维合成材料产业集群,占据开发区面积较多;也拥有华友钴业、华浦(浦华)新能源、合众新能源、徐工集团、双环传动、轩孚科技(吉利子公司)等重要企业。目前,经开区在建前沿材料高端产业生态园与智能装备产业园,未来对经开区的新动能提升有较大帮助。

桐乡经济开发区的南部就是海宁市,东部则有距离较近的屠甸镇工业园区,西部则是拥有较多土地空间的凤鸣街道,未来经开区的发展方向以向东与向西的双向发展为核心。

2022年,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2.42亿元,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是20.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87.7亿元,占桐乡市比重是40.06%,是桐乡市最核心的经济发展源泉。

1.4桐乡西部区域:洲泉镇、大麻镇与崇福镇

位于桐乡市西部区域的三角地带,是另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区域,分别是最西的大麻镇、靠北的洲泉镇与东端的崇福镇。

最西的大麻镇,其与杭州的余杭区接壤,是全国著名家纺布艺与沙发布的生产基地。根据《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桐乡市的大麻镇也被纳入了杭州钱塘区、临平区的一体化建设中。

靠北的洲泉镇,以桐昆股份、新凤鸣、双箭橡胶等3家A股上市公司为核心,其他配套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较多,拥有完整的化纤与橡胶产业集群。2022年,洲泉镇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7家,拥有亿元企业35家,2022年全镇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达645.7亿元,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的26.93%。

而占据了三角地带东部的则是崇福镇,区域地理位置较优,是桐乡市西部的人口聚集区和产业重镇。根据《桐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规划,桐乡市将全市城镇分为“中等城市、小I型城市和小II型城市”三个等级,其中,崇福镇与洲泉镇、濮院镇及乌镇都被列为“小I型城市”,属于桐乡西部重镇。2022年,崇福镇的常驻人口达到10.08万人,占桐乡市行政区域比重的14.09%,位列桐乡市第二大的人口聚集街镇。

目前,崇福镇规模较大企业包括卡涞复材、清焓科技、航引新材、恒业新材、睿创新材、联洋新材、爱嘉纺织等。同时,在嘉兴市政府推动下,崇福镇又在积极建设“特级转型升级工业园”,并以传统纺织服饰、皮革、印染为主,入驻了部分新材料与电器设备企业。

2022年,大麻镇、洲泉镇与崇福镇常驻人口分别是3.71万、6.35万与10.08万人,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的28.16%,三者已经超过了梧桐街道的24.23%。

2022年,大麻镇、洲泉镇与崇福镇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是9.35亿元、100.7亿元和27.04亿元,三镇合计为137.09亿元,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的29.26%,仅次于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占比的40.06%。

而对于地区生产总值GDP,上述三镇分别是35.95亿元、119.6亿元和90.79亿元,三镇合计246.34亿元,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的20.36%,仅次于梧桐街道GDP占比23.03%和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GDP占比20.87%,显示桐乡西部区域已经成为另一个增长极。

2.桐乡市产业概况

桐乡市以化学纤维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五大产业为主,2021年分别实现工业利润38.91亿元、68.30亿元、12.89亿元、12.27亿元和9.70亿元,五大产业合计利润是142.07亿元,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的91.23%,其中以玻璃、陶瓷、水泥、耐火材料、矿物纤维等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占比43.86%。

根据《2022年嘉兴统计年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纺织业产业增加值占桐乡市行政全域比重是21.5%,化学原料、医药制造及化学纤维制造业占比26.7%,设备制造业占比10.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比24.2%,也显示了化工与矿物材料制品占主导地位。

从各个街镇来看,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最高的是梧桐街道,占比高达23%,其东部以羊毛衫产业为主的濮院镇占比是14%,以数字经济产业为主的乌镇占比是8%,三者占比合计达到46%,共同构成了桐乡市的东部经济增长极。

南部的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与屠甸镇,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合计为24%,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合计为46%,共同构成了桐乡市的南部经济增长极。

西部的大麻镇、洲泉镇与崇福镇,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合计为20%,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合计为37%,共同构成了桐乡市的西部经济增长极。

中部地区的石门镇、河山镇及凤鸣街道,尚有待继续开发建设,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合计为10%,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合计为11%,未来有机会发展为桐乡市中部地区经济的新增长极。

从桐乡市对各个街镇的转移支付来看,2022年桐乡市政府对于东部地区(梧桐街道、濮院镇、乌镇)转移支付总额占比为38%,其次是以经开区和屠甸镇为主的南部地区,占比为28%。

嘉善县发展概况

1.嘉善县行政区域

嘉善县政府管辖了三个街道与六个镇,包括了魏塘街道、开发区(惠民街道)、罗星街道(归谷园区)以及姚庄镇(姚庄经济开发区)、西塘镇(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干窑镇、大云镇(大云温泉旅游度假区)、天凝镇与陶庄镇。

嘉善毗邻上海,自2005年开始就与上海进行对接。2004年2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嘉善县,勉励嘉善“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努力建设成为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前沿阵地”。

2005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再次视察嘉善,对嘉善提出“要在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融入长三角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创造新经验,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新成效”,并特别强调:“嘉善不仅要抓住产业接轨这一重点错位发展,更要围绕‘上海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给什么’设计工作和活动载体,逐步与上海建立起更广泛的紧密型合作服务关系。”

2005年5月8日,嘉善县政府公布了《嘉善县2005年接轨上海行动计划》,并每年制定《接轨上海行动计划》。在嘉善的“十二五规划”中,“融入上海”成为了首位战略,“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了“临沪新城”的战略。

上海企业的“沪商”,经常到嘉善县各个街镇产业园区进行投资。2017年,嘉善医保卡可在上海多个医院进行使用;2021年,上海公积金可在嘉善贷款买房。而目前,“临沪高能级智慧产业新区”也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这些都是嘉善县与上海市进行长期而全面融合的实例。

1.1中心城区:魏塘街道、开发区(惠民街道)、罗星街道(归谷园区)

三大街道组成了嘉善县的中心城区和核心地带。

拥有嘉善站的魏塘街道,这是人口较为稠密地带。嘉善县政府驻地则在罗星街道,这里也拥有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目前园区进驻企业较多,以科技型企业为主。惠民街道则拥有国家级的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且与经济开发区实行“区街合一”的管理体制,对街道和开发区的经济促进作用都很明显。

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新旧动能转换”与“产城融合”的典型案例,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呈现相互融合的产业格局。

开发区规模较大企业是上市公司晋亿实业(601002.SH),其他传统产业包括了木业家具、五金机械、电子信息与纺织服装。开发区的部分区域属于“待腾退”或“正在腾退”阶段,目前政府已经在进行规划与实施,推动老旧工业区块的有机更新。开发区的其他产业,以新能源锂电池、新材料、半导体、精密机械为主,代表着新型业态的产业;同时,大型家具、家居、时装企业也较多,传统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开发区规模较大企业,还包括格科微、兰钧新能源、云顶新耀、梦天家居等,以及新思考电机、爱德曼氢能源、长盛轴承等“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开发区又引入了部分企业与项目落地,例如禾芯集成电路、桓能芯电、瑞彼加医疗、中科冠腾、赛晶科技 IGBT 项目、荣耀半导体等。

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新旧动能转换效果较好,使得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了嘉善中心城区与产业集群相互融合的典型案例。

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最南部与大云镇(大云温泉旅游度假区)接壤。大云镇不仅有度假区,还拥有中德生态产业园,且高铁嘉善南站就在大云镇,能够有效改善边缘乡镇的经济发展状况。魏塘街道与罗星街道的西北部是干窑镇与天凝镇,能够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及人口外溢,也能够有效提升乡镇的城市化进程与产业承接度。

2022年,魏塘街道、开发区(惠民街道)、罗星街道(归谷园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1.21亿元、156.86亿元与17.32亿元,三大街道合计为195.39亿元,占嘉善县行政全域比重的47%,占据嘉善近一半的产值。三大街道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分别是7.98亿元、49.1亿元和3.92亿元,三大街道合计为61亿元,占嘉善县行政全域比重的46%,也占据了嘉善近一半的利税。

1.2北部新城:姚庄镇、西塘镇、陶庄镇

中心城区的北部区域,是著名北部新城三镇:姚庄镇(姚庄经济开发区)、西塘镇(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和陶庄镇,它们也是“产城融合”的典型案例。

姚庄镇距离魏塘街道与惠民街道的较近,与姚庄经济开发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

姚庄经开区以汽车零部件的精密制造产业集群为核心,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链上中下游”聚合效应,且还在积极拓展姚庄镇的北部区域,未来仍有较多土地空间能够实施“筑巢引凤”的招商引资策略,有较好发展前景。

姚庄经济开发区大型企业集中在精密机械、通信电子与新材料行业。其中,规模较大企业是晨亨科技、泰极爱思汽车部件、易利达、峰立传动、杜商精机、智泓科技、嘉联精密、佳鸿汽车科技、展峰汽车配件、弥富科技、元溢精密、科友盛科技、博秦精密、美声智能系统、微构电子科技、福莱新材料、立讯精密与万泰特钢等。

西塘镇拥有著名的西塘古镇,也拥有富通电缆与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位于镇中心;在西塘镇的北部,有著名的大舜乡,其拥有享誉世界的纽扣产业集群,是西塘镇的经济支柱。

西塘镇规模较大企业包括了富士康、富通电缆、富涌电子纸、俊腾新能源、东讯高端装备、帕奇伟业、元太科技、九州智慧合等,未来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位于西塘镇西部的陶庄镇,其中的汾玉村以废钢交易市场而驰名,目前正在做废钢的产业转型及腾退部分污染型企业。陶庄镇依靠多年的废钢交易市场经验,与外部企业联合发布的“陶庄城矿废钢价格指数”,成为了华东地区废钢市场价格的重要风向标,探索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022年,姚庄镇(姚庄经济开发区)、西塘镇(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和陶庄镇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119.81亿元、36.27亿元和16.54亿元,北部新城三镇合计为172.62亿元,占嘉善县行政全域比重的42%,占据嘉善近四成的产值,与中心城区三大街道相比仅相差5%。

北部新城三镇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分别是25.74亿元、14.53亿元和8.76亿元,三镇合计为49亿元,占嘉善县行政全域比重的37%,占据嘉善近四成的利税,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1.3嘉善各村镇产业园区建设与“飞地抱团”模式

嘉善县全域的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较为迅速的原因之一,就是著名的“飞地抱团”模式。嘉善县大云镇的缪家村、干窑镇南宙村、西塘镇荻沼村、天凝镇马塔塘村、姚庄镇武长村及同属姚庄镇的俞汇村,就是“飞地抱团”的典型案例。根据嘉善县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嘉善县乡村振兴工作总结》,2022年嘉善县实施“飞地抱团”项目23个,总投资28.2亿元,为104个村增加收入1.1亿元。

“飞地抱团”指的是将地理位置偏远、发展空间有限或者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集中到发展潜力大、投资效益好的平台或区域,建设高标准、高收益的物业资产,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跨村域、跨镇域、跨县域、跨地域而又能做到资源集约利用,相对薄弱山村能够实现“山海协作”、“东西部协作”与“强村富民”。

通过“飞地抱团”,乡村级别的低效土地、零碎建设用地能够进行复垦、整合,并腾出工业用地指标,建设出发展潜力更大、投资效益更好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实现土地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村集体变股东,从对乡村“输血”变成乡村能够“造血”、“活血”,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统筹发展、均衡发展。

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飞地”抱团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8〕85号)精神,浙江省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村内闲置、低效的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复垦,产生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用于“飞地”抱团发展项目;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集体存量土地资源,申报土地整治、土地开发、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将“飞地”抱团发展项目优先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和省重点建设项目,优先支持申报国家相关产业项目,优先给予省级扶持产业发展有关专项资金支持。

通过这种创新模式,使得乡镇农民与产业园区进行了紧密融合,且政府与民众都能主动招商引资,发挥了民间活力,对行政层级较低的地方政府,也能提供较大的税收来源,这是嘉善县各个乡镇与街道能够开发更多产业园区,也是浙江省能够拥有较多的村级、镇级、街道区级工业园区的重要原因。

2.嘉善县产业概况

过去二十年以来,历任嘉善县政府执政效率都较高,目前全县已经拥有汽车零配件精密机械、通信电子、新材料、时尚家居及纽扣服装的完整产业链,并拥有10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晋亿实业(601002.SH)、福莱新材(605488.SH)、浙江众成(002522.SZ)、梦天家居(603216.SH)、长盛轴承(300718.SZ)、双飞集团(300817.SZ)、田中精机(300461.SZ)、中天服务(002188.SZ)、诚达药业(301201.SZ)、豪声电子(838701.BJ)。而最新的上市公司,即为2023年7月19日登陆北交所的浙江豪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统计年鉴数据来看,2022年嘉善县的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53.8亿元,占嘉善县行政全域比重的37%,超越了17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比。

但是,在利税总额贡献度上,17大传统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达到64.9亿元,占嘉善县行政全域比重的49.3%,仍然高于数字经济产业利税占比的29.8%。这些都显示了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增长,税收贡献度在过去两年内不断攀升,未来嘉善县“新旧动能转换”有较大发展空间。

从统计局口径细项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嘉善县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42%,利税总额占比达到25%,利润率也从2.6%上升到了3.2%。

其次是与装备制造相关的通用设备制造业,2022年总产值占比是7%,但利税总额占比达到11%,利润率也处于7.6%的高位。再次是橡胶塑料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利税总额占比都超过了6%。

从嘉善县各个街镇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中心城区三大街道与北部新城三镇之间的差距存在不断缩小的趋势,虽然两者的GDP占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是47%与42%,差距在5%左右,较2021年的50%与36%,可以看到明显缩小了差距。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占比分别是46%与37%,较2021年的60%与25%,也可以看到差距逐步较小。

另外,位于中心城区最南部的大云镇,其产业目前也在不断提升中,且拥有高铁嘉善南站,距离中心城区并不远,未来有可能在产业上、消费上、人口居住上与中心城区连成一片,预计将是大云镇的发展契机。

而在嘉善中部地带的干窑镇、天凝镇,也有小规模产业园区,尤其是天凝镇正在对老旧产业园区进行转型、升级与改造,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利税总额占比则是7%,未来也有较大发展空间,有可能与北部新城三镇进行产业融合。

嘉兴主要区县城投平台概况

海宁市拥有发行债券的城投平台共计14家,存量债券规模达到536.3亿元,期限为“0-1年”、“1-2年”、“2-3年”的债券余额分布较为均匀。海宁城投平台多数集中在中心城区,主要平台是海宁市资产经营公司与浙江杭海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其中,与海宁西部高新区相关的城投平台包括了浙江杭海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宁仰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钱江湾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海宁市盐官景区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海宁南部尖山新区相关的城投平台包括了海宁市尖山新区开发有限公司、海宁市袁溪实业有限公司,与海宁马桥街道经编产业园区相关的城投是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

桐乡市拥有发行债券的城投平台共计8家,存量债券规模是333.2亿元,其中期限为“2-3年”债券余额为145.2亿元,占比是43.6%,短期债券压力相对较小。桐乡市主要平台是桐乡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与桐乡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其余平台分布在乌镇、濮院镇、崇德镇,实力稍弱,存量债券余额也较少。

嘉善县拥有发行债券的城投平台共计6家,存量债券规模是228.1亿元,期限分布在“0-2年”与“2年以上”,期限结构较为合理。

嘉善县主要平台是嘉善县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实业有限公司,存量债券规模较多;而与姚庄经开区相关的城投平台是嘉善县临沪新城实业有限公司,与西塘镇相关的城投平台是浙江西塘实业有限公司和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存量债券规模较少。

六、 投资建议

嘉兴“市级”范围包括了秀洲区、南湖区、嘉兴经开区与嘉兴港区,所辖县级市则包括了海宁市、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与平湖市。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贯彻落实下,各个县市都能得到较好发展,产业园区遍布村镇,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制造业迅猛发展,各种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集群效应不断提升,使得嘉兴市全域呈现勃勃生机,基本面不断向好。

从城市功能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来看,嘉兴市全域既是海河联运的物流港口,以杭州湾、钱塘江为纽带而把上海金山区、平湖市独山港区、海盐港区与海宁市沿岸村镇紧密联系起来;又能以嘉善县来全面接轨上海,以海宁市、桐乡市来承接杭州产业转移,使得整个嘉兴全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嘉兴市发行债券的城投平台主要集中在“市级”及秀洲区、南湖区、经开区与港区,“非市级”平台则主要集中在海宁市与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平湖市则有1-2家主要平台,其短中长期限品种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与投资。

在目前估值收益率普遍下行的大环境下,各省市地方政府化解债务能力不断增强、化债速度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未来城投平台的安全性已经明显增强,则在考虑嘉兴各个城投平台的债券品种时,可以重点关注估值收益率与信用利差,并适当下沉与增加久期。

鉴于此,在目前估值收益率普遍下行的大环境下,建议重点关注秀洲区、南湖区、嘉兴经开区、嘉兴港区的中长期限品种,以及重点关注海宁市、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平湖市等县市的低评级与中长期限品种,尤其是下述所列示的主体评级AA及以上级别的债券主体,并可积极关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机会。

嘉兴市本级:嘉兴市湘家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南湖区:嘉兴创意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嘉兴市南湖城市运营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嘉兴特钢新城开发有限公司、嘉兴科技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凤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秀洲区:嘉兴市秀宏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秀湖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梅里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盛洪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闻川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嘉兴港区:嘉兴湾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嘉兴经开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国际商务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嘉善县: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浙江西塘实业有限公司

桐乡市:桐乡市崇德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乌镇实业(桐乡)有限公司

海宁市:海宁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平湖市: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海盐县:海盐县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5-3-30点击数/观注度 19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