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刘煜辉:谈中小银行上市

【豪门世族全球视野Ÿ中小银行上市专题导读:自2007年首批三家城商行上市后,中小银行IPO至今已搁浅近五年。搁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争抢IPO?其问题与风险何在?优势与前景如何?金融界网站聚焦于此,从行业到个体,以专题、访谈、专稿、图表等形式为网友展现最深入全面的中小银行上市行进图,敬请持续关注。本期《金融街会客厅》邀请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来谈谈他的观察与看法。】

『嘉宾简介』刘煜辉,男,现任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多所大学特聘教授,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访问学者,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担任风险管理顾问。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等。

以下为访谈文字实录:

刘煜辉:城商行上市停到现在是基于监管层战略考虑

金融界:刘主任您好,从2007年第一批城商行上市到现在已经有长达近5年的空白期了,在您看来这个原因是什么?

刘煜辉:从事件的角度来讲,原因是前面三家中小银行上市以后出现了一些事件性的因素的影响,包括宁波银行内部股东的问题,北京银行娃娃股等,形成了对后续城商行上市负面的因素。

但是我想主要的因素可能还不是这些事件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因素是来自于监管层对中小银行在中国整个银行体系的结构中间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的考虑,是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的考虑。中国现有的银行体系中是不缺大银行和综合性银行的,中国真正缺在专业领域能够真正专注于三农服务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专注于地域性金融服务为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这样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按照政策设计者的构想,它是希望建立多层次的、能够满足各类不同的需求者的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我想这是跟2007年这三家小银行上市以后为什么停了这么长时间是有关联的。

刘煜辉:高管官本位决定中小银行上市主要为资本补充

金融界:其实确实这几年我们能看到中小的银行,像往您说的这个方向去转换的这个步骤,但是好像它这个发展的趋势还没有很好的建立,您觉得现在它走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上了?

刘煜辉:这种国有银行体系它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银行家行政序列化,它实际上更多的具有的是官本位的特征,也就是说它身上带有一种权利的痕迹。这种权利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掌控的资源,对于大银行来讲意味着它在这个经济中间的影响力,它掌控的资源是非常大的。所以,对银行家来讲,既然是无法摆脱这样一个官员的行政序列,必然银行的利润的函数、利益的函数是追求这个规模的最大化,而不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这个和我刚才前面讲的,国有经济部门的利益结构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这方面如果没有管处的话,那所有的银行的,它可能主要的冲动是来自于要实现资本扩张、资产的扩张,资产的扩张必然要有资本金的支撑,所以每年中国的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不光是来自大行,小行也是一样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小银行纷纷想迈出一步实现上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建立一个它们认为更为通畅的资本补充机制,使得自身通向资产扩张的快速的路径,同时也实现这个银行家自身的权利。

刘煜辉:地方债给中小银行积累了很大风险

金融界:目前地方债的问题可能又重新被提起来了,您觉得地方债对中小银行影响如何,它会不会成为中小银行上市新的阻碍呢?

刘煜辉:对于中小银行来讲,我个人的看法其地方债可能还是趋于良性的影响。因为如果不给地方政府建立一个稳定的市场化的融资的机制,那地方政府的的融资需求很大程度上会依赖银行体系,就是通过信贷来满足。当然它有好的项目的时候是首先找大银行,因为大行提供的资金量大,在整个信贷环境趋紧宏观调控,大行不能满足它的信贷需求时,地方政府回过头来就要把所有的压力集中在它所能够施加很大影响的地区性银行,同时,往往要求地区性银行为其融资的项目从质量上讲的话,就要比大行那些项目差一个等级的,也就是说它找不到钱以后,回过头来才去找小银行,实际上给小银行积累了很大的风险。

我们简单看一个数据,就是中国的融资平台,这些债务它可能在大行的整体信贷中间的比例也就是个百分之十五左右,虽然融资平台从总量上讲只有10%的比例是通过小银行来满足的,但是小银行的资产只占整个银行体系资产还不到10%,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实际上这一部分政府性的债务在中国的中小银行整个信贷中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大行,我们有个计算认为,比例可能要高五到六个百分点,就是它达到21%,大行可能只有15%。

而且项目的本身我刚才讲的,中国的地方政府它往往是不好的项目,或者是找大行融不到钱的项目,回过头来才找它能够施加行政影响的这些小行来满足,所以它的质量等级也是相对来说可能也要差的很远的,这样的话无论规模的比例,还是这个质量方面的话,实际上小银行承受了很大的这个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风险。所以如果未来中国要推行地方债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为地方政府建立一个真正能够有市场约束的市场化的融资机制,这样能够使得小银行受到的地方政府干预压力大幅减轻,这样有利于中小银行自身的系统性风险的降低。

刘煜辉:中小银行董事长行长一体化不符合监管规定

金融界:我们在整理中也发现有不少的中小银行董事长、行长、党委书记都是同一个人在做,这符合上市规定吗?同时,中小银行改革这么多年,为什么决策跟经营的最高权利还是没有办法分开?

刘煜辉:我不知道有多少银行还是这样“一体”,至少从银监会对银行业治理结构的指引来讲,这几个职务是应该分开的。但是中国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我们讲的这个银行的主体是国有金融的体制,除了个别几家银行是所谓实现了私有化以外,绝大多数银行是各级政府能够影响到的,以前是政府财政在各个地区性银行股份中占很大的份额,包括股份制银行也有很多是隶属于地方财政的,包括浦发银行,包括兴业银行,包括华夏银行,这都是很明显的有本地性特征,包括它的银行家不是由董事会来确定的,而是由市委组织部来确认的。

所以在这么一个架构下,我们看到很多银行实际的运作上,在所谓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三架马车架构上面还有一个党委,党委来管干部,党委上面可能还有一个市委,不排除整个高管的队伍都是位于市委组织部的干部序列的。所以要打破这样的一个格局的话,可能不仅仅是为银行建立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商业银行的形式的治理架构,更多的来自于整个银行的所有制方面的一个改革。我们最近在做18大的调研,我们也看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文件,都突出“实现金融机构的股权多元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鼓励更多形式的新型金融机构组织机构的创新”等都写进政府文件,我相信在未来的五年、十年时间里,可能这方面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至少国有的大一统的垄断的格局里应该会强有力的增加一些竞争的因素。

刘煜辉:上市有助于中小银行脱离地方政府行政干预

金融界:二月份的时候,证监会披露了目前正在排队的IPO名单,一共有14家中小银行位列,其中有十家是城商行,有四家是农商银行。在您看来的话,哪个阵营可能先敲开IPO的大门呢?

刘煜辉:我觉得排在前面的银行中,从规范性的角度来讲,有几家银行实际上已经很成熟了,假设2007年没有事件的干扰,像杭州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都很有可能就冲上去了,就已经成为上市银行了。

金融界:就是2007年这些银行已经具备上市条件?

刘煜辉:对,当时已经报材料了,就是保荐材料都已经做好了,而且从规范的角度来讲,也逐步的都实现到位了,就是内部股东的问题都到位了。

对于中小银行的这个上市,我认为从中国来讲对于改造大一统的国有垄断的金融格局是有好处的,对建立一个更良性的有效率的银行公司治理架构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不是从资本补充的方向去看这个好处的,因为我刚才讲了,因为中国的既有的这个结构,很多银行因为历史因素不可避免的无法脱离地方政府的行政序列,即便地方政府财政可能不是第一股东,但是从干部的角度来讲,它实际上是董事会的老大,就是地方政府是董事会的老大,即便可能找来一两家企业,可能作为这个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但是在董事会成面的话,往往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还是老大,因为他管干部。所以从上市成为一个公众公司角度看,因为对公众公司有更多的信息披露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无疑对于现有的银行逐渐远离、逐渐摆脱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它是有积极意义的。

刘煜辉:大量银行上市对股市与经济并非良性作用

金融界: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选择上市来达到这种突破吗?您觉得未来三、五年之间,中小银行上市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数量?

刘煜辉:我不看重数量比例的大幅的上升,从目前来讲,从管理层的意思来讲,是中国的上市银行结构问题,就是股票市场的结构中银行类、金融类的公司的成分过大,跟整个的基本经济结构似乎不太匹配,而且在中国整个的经济体制没有摆脱一个粗放式、数量化扩张的路径的时候,大量的银行实现上市实际上可能对整个经济来讲不是一个特别良性的作用,因为经济还是粗放式扩张的,那对银行来讲它肯定不可避免的有这种追求规模路径的冲动,它不断的要融资,它主要的上市的目的不是实现资本价值,而是实现融资需求。而且整个中国的政治架构的改革也没有推进的话,各个地方政府最后还是处于一个GDP的竞争中,这种地方银行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本补充实现规模扩张的路径,可能还会加剧地方政府的标尺竞争的互相的影响。
2015-5-7点击数/观注度 3141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