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管     
第三方理财的

 

【豪门世族全球视野Ÿ理财专题导读:有这样一群“金融从业者”,他们看上去并不具备太多专业知识,办公地点也不在固定的国贸或金融街,而是流动于街头巷尾。工作场景极其简单:一张小桌子、一沓宣传册,配上一套普通的西服。】

他们的主攻客户通常不是资金雄厚的商旅人士,而是一些“有钱又有闲”的银发族,力劝老年人把钱放进他们所谓的第三方理财公司进行投资,并声称所获得收益高并且安全可靠,而现实却是此类公司的财富产品无法兑付、老板跑路的新闻被频频曝出,许多以老年人为主的投资者其实置身一场非常危险的投资游戏之中,甚至直接陷入骗局,损失惨重。

专盯老年人的钱袋子

昨日,不到9时,就职于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产品销售张敏(化名)身着西服套装、扎着马尾,拎着一资料袋的宣传材料,来到和平里西街的一家百货商场门前,开始向来来往往提着大小菜篮子买菜的大爷大妈发放起宣传材料,“专项理财产品,年化收益16%”。不远处,一位同样西装革履的同行摇着手中的宣传彩页高呼,10万元一年返1.5万元。

“这个商场周围都是居民小区,而且附近有菜市场和超市,每到上午,来附近买菜的大爷大妈特别多,正是揽客的好地点。”张敏驻守的这一百货商场,已然成为“张敏们”的上班地点,他们的目的就是“物色”老年客户,向其推销收益奇高、投向模糊的第三方理财产品。

而北京商报记者无意中发现,在这家百货商场四楼的一档小隔间,就是他们的简易“办公室”。易拉宝宣传着预期年化收益率14%-15%的“亿信宝”产品,一张小桌上面放满第三方理财产品的宣传彩页。年轻人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对中年客户也不冷不热,惟独对老年客户异常热情。张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年轻人一般没有太多的资产,而且文化程度比较高,不太喜欢这种推销方式;向中年人推销产品成功的机率也并不高;老年人时间相对较多,可以详细地了解一款理财产品。

在调查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些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人员会在商场门口放置一张小桌子,填调查问卷可以获赠小礼品,不少老年人都围在小桌子旁,但是有中年人走过并不拉拢。正巧一位销售人员准备拉拢一位中年人,却被反驳为“你们都是骗子”。

而在市场上,众多的公司凑几个人,买来一本电话簿,就天天不停地给老百姓打电话或发短信推销理财产品;或者驻扎人群密集场所,见到大爷大妈们走过来,就拼命发小广告。正因为这种粗放的推销方式,不少投资者疑问,第三方理财产品到底是什么?它们与银行理财产品、“宝宝军团”理财产品有什么不同?它们靠谱吗?

以“服务业”注册玩金融

一间办公室、数套桌椅、两三个人,便是小型第三方理财机构典型的真实写照。所谓第三方理财机构是指独立于银行、保险、金融公司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然而,并不是每家第三方投资理财公司都具备为理财人出谋划策的资历。居民钱袋子越来越鼓,财富保值升值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第三方理财机构就这样走入了公众视线。近年来,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数量一路爆表,形形色色的第三方投资理财公司相继浮出水面,动辄12%15%的回报收益使不少投资者为之心动。

在互联网上随便搜索投资理财、收益率等关键词,就能找到数十家北京地区的第三方理财公司信息,一些公司甚至只有寥寥的几个字,“固定收益短期理财,收益率8%-13%以上,风险可控”,然后就是业务员电话,甚至没有公司名称、项目介绍等必要的信息,这样的敷衍了事不得不让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资质产生疑虑。

一位此前了解过第三方理财产品的肖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己经常接到类似基金、信托、第三方理财产品的推销短信和电话。最近,有一家易胜百集团的推销人员为肖女士推荐了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12%的产品,但是看出肖女士有所犹豫后,这位销售人员表示,“公司‘五一’期间做活动,收益可以给到18%”,这令肖女士更加怀疑这类产品的真实可靠性。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后发现,这位销售人员推销的产品为大明水产基金募集产品,该销售人员表示,“农业项目非常抢手,募集资金为3000万元,由于回馈客户,要拿出2000万元的额度将收益率提升6%,过几天会重新回到12%的预期年化收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产品本身的收益率为18%,销售人员从中“作梗”;另一种就是产品有问题。据了解,这一项目主要为私募基金产品,而北京商报记者在网络上输入“易胜百大明水产”,在不少贴吧、论坛及股吧中,都有投资者投诉说这一项目为空壳项目,并因此上当受骗。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查询北京市工商局注册信息发现,北京易胜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224日,主要经营项目为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技术推广等。一位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表示:“这个市场门槛准入不高,谁都可以进来,只要有客户资源,注册几万资金,都可以成立第三方理财公司;只要能把产品卖出去,就可以赚到钱。”

据了解,目前我国存在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多以“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命名,这类公司在注册时属于“服务业”,而非“金融业”,因此第三方理财公司如同其他公司一样,只要在工商总局进行注册即可开始营业,不排除有些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将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高的产品推荐给投资者。某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对客户表示,“20万元起步,投资一年最低有10%的收益,到期兑付不了,还有房产作抵押”。但北京商报记者打听后才知晓,该第三方理财机构所谓的“兑付保证”只不过是一纸未经备案的销售合同。

除了代销产品,一些第三方理财机构还打着代客理财、操盘的名号吸引投资者。例如,某理财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是由三方私募的形式组建一个500万的仓,理财公司出资金,操盘团队出技术,客户承担资金成本(认购资金的利息),也可认购500万仓里的部分资金。操盘结束后按盈利四六分成,其和操盘方拿六成,客户拿四成。操盘团队的以往操盘记录平均收益在60%以上。但事实上,投资者将资金交由第三方理财公司进行操作的风险很大,资金是否安全难以保证。

还有部分公司为了博得投资者的信任,将某银行“监管”的字样列入了宣传单,在投资者询问时,通常会得到理财经理这样的回答:“公司的资金都是由银行管理,一旦发生兑付风险,银行将把房产作为抵押,来保证客户收益,而且银行也知道钱的去向,很透明化。”

但事实上,这些产品大多仅由银行托管而并非直接监管。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目前来说,银行并不能监管这些资管公司的理财产品,如果把房产抵押给银行就相当于银行发产品。银行有资金托管的业务,就是把钱放在银行账上,但银行监管不到资管公司钱的投资去向,甚至这部分募集的资金有没有被挪用银行也是不知道的。这些第三方理财机构将银行托管的职能直接写为银行监管,这种夸大其词的宣传同样带有虚假宣传成分。

经营混乱风险丛生

事实上,第三方理财的模式起源于欧美国家,近年来才在国内生根发芽。按照国际惯例,第三方理财机构主要有四种盈利模式:专业理财规划及咨询费;会员制服务费;推荐产品实现利润分成费;代销产品的返佣。海外理财机构的盈利模式主要侧重前三种。

而目前的理财机构却沦为“销售机器”,以产品销售为惟一目的:有什么卖什么;什么产品给的佣金高就主推何种产品,而忽略了客户的真实需求和投资偏好。如此一来,违规经营、误导客户的事情屡见不鲜。例如,今年4月,一家名叫“信托100”的网站以自己的名义认购信托,再将信托拆分成小份销售,以“间接代理”的法律名义与投资者签订协议,将100万元的信托门槛骤降至100元。这种看似“普惠金融”的方式,实际上违反了信托合格投资者的规定,遭到监管部门否认。

甚至出现了个别公司高管跑路的现象。普通消费者如果片面追求金融产品的高收益,不理解或不关注相关产品的资金去向和具体运作模式则风险较大。去年以来,经营类似金融产品的投资公司资金链断裂使客户血本无归,或涉及非法集资被立案调查等新闻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今年3月,中欧温顿基金公司出现问题,公司负责人联系不上,客户的巨额投资拿不回来。据统计,有近2000位投资者共计4亿多元资产放在该公司打理。该公司涉嫌虚假宣传、违规向公众募资,其产品说明书也存在投向不清、所有产品共用同一个账户等诸多问题。

更有一些违法机构是打着理财的旗号行非法集资之实。去年,济南市公安局曾侦破一起涉案3600余万元的非法集资案。嫌疑人于2008年成立一家投资理财公司,许诺以每月3%-6%不等的高额利息向客户借钱,然后再以更高的利息放贷,从中赚取利息差。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吴泞江指出,目前我国第三方理财市场的最大问题是进入门槛低、机构鱼龙混杂。“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成立的速度如雨后春笋,但绝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都是‘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三方理财市场几乎没有进入门槛,只要通过工商注册便可以营业,造成大量资金涌入,大量机构涌现。不规范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隐患。

监管缺位维权艰难

监管缺失、没有实现行业自律等多重因素令第三方理财市场乱象丛生。在乱象丛生的同时,风险事件层出不穷,中欧温顿基金老板跑路事件、中金智富私募基金难以按时对付,这一桩桩、一件件虽然在某个时间点触动了投资者的神经,但他们却在高收益的陷阱前无法自拔。

对于已经购买这类产品的投资者在出现问题时该如何维权,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远忠表示,那些购买第三方理财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所造成的损失,投资人应尽可能收集资料来作维权证据。另外,投资者应注意有些理财机构是不是构成非法集资或者说集资诈骗,如果构成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营销员在推销过程中承诺“保本保收益”构成欺诈,投资者可以向他们索赔。

吴泞江直言,不可否认,目前国内的第三方理财业务仍属于新生事物,如其他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该行业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进入门槛低,造成整个行业里机构良莠不齐、部分机构运作不规范等。对于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现在正处在建立市场形象和树立信誉度的关键时期,任何不规范运作对其的冲击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郭田勇表示,形形色色带有影子银行性质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发行的产品不断增加,这些理财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另外现在发行和销售这些产品的机构并不是正规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都不管,容易形成灰色地带,希望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各部门协调,把这部分规范好,管理层不能总是等到最后出了事才来收拾残局。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第三方理财产品与公司都存在问题,但是目前不少私募产品成为投资者收益亏损的重灾区。“由于金融市场近些年来发展蓬勃,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有将私募纳入到《证券投资基金法》调控范畴之内的需求,但由于配套的监管手段、对策和风险控制机制尚不完备,法律规范之路还比较漫长。”一位金融诉讼方面的律师直言。

吴泞江认为,行业的规范发展离不开内部自律和外部监管。而对于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目前还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因而机构的自律就成为其发展壮大的关键。未来第三方理财行业的发展或将经历与证券业类似的“野蛮发展”、“清理整顿”和“规范发展”的不同阶段。但毫无疑问,最后能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的机构一定是严格自律并坚持规范运作的第三方理财机构。

第三方理财产品违约案例

1、上海泛鑫事件

去年8月,上海泛鑫保险(放心保)代理公司的美女总经理陈怡携5亿元巨款外逃,上海保监局在检查中发现,上海泛鑫存在擅自销售自制固定收益理财协议的做法,吸引投资者,募集规模较大的资金,从保险公司获得高额手续费并循环操作。然而随着资金规模的迅速膨胀,理财协议到期后,尚需缴纳的续期费资金就成为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风险。

2、中欧温顿事件

今年2月底,经营所谓P2P理财的中欧温顿基金曝出总经理神秘失踪被疑卷款跑路的消息,公司门前被前来讨说法的投资者围堵得水泄不通,该公司大门紧锁,人去楼空。已有上百位投资者前去朝阳区经侦大队举报,等待着警方的调查立案。据初步统计,有近2000位投资者共计4亿多元资产放在该公司打理。因涉嫌刑事犯罪,中欧温顿案件被北京朝阳警方正式立案侦查。

4、中金智富事件

今年3月,北京商报记者接到一则对中金智富公司的投诉,投资者声称去年在该公司购买的宁江石油计划产品目前已经到期却并不能按期兑付。调查发现,该产品7000万元募集资金去向成谜,松原宁江石油的相关负责人多次明确否认松原宁江石油将接受中金智富旗下投资计划的投资,该负责人也没听说过中金智富与旗下子公司有何关系。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闫瑾 孟凡霞 张笑嫣

2014-5-13点击数/观注度 3759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