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王文:欧洲,对美离心倾向空前加剧 |
作者 王文 来源 观察者网 发布 2018-12-23 |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类似“特朗普出大招,美欧达成协议围剿中国”等标题的文章,好像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已经重整西方。其实不然。 近年来,笔者连续走访欧洲多国,参加多个重要论坛,与诸多欧洲精英人士交谈,感受到的不是欧美再整合,而是欧洲“自主化”与“脱美化”倾向在加剧。尽管在短期内美欧关系难以彻底分家,但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与诸多强人治下的当前欧洲存在着巨大的利益争斗与理念争执。 美欧分裂已到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时刻,在反恐、安全甚至经济、贸易、价值理念长期依赖美国的欧洲正寻找自主的道路。所谓“西方的终结”预言不再是神话。 许多欧洲前高官不再“坚守”美国,而“转向”中国 欧洲各国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并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上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就曾流行“反美主义”思潮,但按美国政治学会前主席彼得·J·卡赞斯坦所著《世界政治中的反美主义》一书的结论,作为一种对美国态度的负面表达方式,反美主义在欧洲从来没成为主流。但21世纪初,反美主义在世界各地开始急剧升温,在欧洲也有抬头。 多年前,笔者参加中法青年领袖交流项目,在巴黎受到了时任法国参议院副议长、前总理拉法兰的接见。与会者们刚开场介绍,拉法兰就用流利英语打断发言者,“为什么我们中法之间的交流,还要用英文呢?”大家哄堂大笑。接着拉法兰又说:“中法都有灿烂的文明历史与悠久的文化传统,我非常期待有一天,两国最优秀的年轻人交流能够直接用相互的母语。”全场掌声。 在总结中,拉法兰还不只一次地提到,要走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世界要相互尊重,开放平等。时值北非剧变,美国舆论大谈“阿拉伯之春”,这番话让人感到,拉法兰的确是有所特指。 不只是以“友华”而著称的拉法兰,这些年笔者亲历了许多反思美国、推崇中国的欧洲前高官。在近期举行的“2018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克罗地亚前总统梅西奇在开幕式上点名批评特朗普,“美国所推行的保护主义将世界引向何方,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而中国发展则让人看到世界的希望。”此时全场600多人响起了掌声。 梅西奇曾是南斯拉夫联盟最后一任主席、克罗地亚“独立之父”且担任总统十年之久。在他的任期发展基础上,克罗地亚成功加入了欧盟,而梅西奇此后也成为中欧关系推进与夯实的重要使者。他卸任后多次来中国,还让其老下属克罗地亚前副总理司马安亲任克中友好协会主席,而后者又娶了中国女子赵丽塔为妻。 在梅西奇看来,克罗地亚是欧洲的门户,未来的发展应该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中国,而不是美国。不只一次,梅西奇在公开场合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有长期的规划,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政府则只在乎自己任期内的事情。” 在反思美国、推崇中国上,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做得更积极。 图尔克曾担任外交官,在美国及联合国工作20多年,还曾任斯洛文尼亚卢比尔雅那大学法学院教授。2012年从总统岗位上卸任后,每年至少来中国3次。2015年他邀聘成为笔者所在智库高级研究员,并于今年任满后又签约续聘,是全球第一位在中国智库任职的总统级人物。 笔者私下与图尔克前总统相处多次,他对美国尤其是特朗普往往保持缄默,皱眉摇头。在他近年来十多篇的演讲文稿中不难看出他的态度。在联合国、剑桥大学、达沃斯论坛等重大场合,他都曾讲过一带一路、“要致富先修路”、“五年规划”、改革开放、兼顾公平与效率等中国经验。其中一篇讲到,“两极化”已过去,美国必须考虑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其他参与者,比如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日本与其他众多发展中国家等。 波兰前副总理兼财长科勒德克、葡萄牙前欧洲外交事务部部长布鲁诺都著书立说式地讲述了世界新变局。 前者是全球著名学者,曾出版数十部专著,近年《真相、谬误与谎言——多变世界中的政治与经济》一书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其中有一章专门写道“新自由主义的没落及其空洞的遗产”,还多处公开叫板美国“全球经济危机产生于美国,这是新自由主义的结果,这个政策忽略了穷人以及更加公平的增长,实际上是失败了。”“我们必须改变旧有的全球经济方向,否则会面临更大的危机,如人口危机、环境危机、政治危机以及金融危机。” 后者是欧洲政坛的少壮派,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近年来,他转战智库界,新著《欧亚大陆的黎明:在新世界秩序的轨道》是一本主要围绕“一带一路”而著的学术作品,讲述对美国发展模式的深层思考以及中国对未来的积极影响。布鲁诺妻子目前也在中国一所重点大学读研究生,获得了“一带一路”奖学金。有一次,他在笔者所在机构演讲时调侃自嘲:“我现在是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家庭。” 事实上,像拉法兰、梅西齐、图尔克、科勒德克、布鲁诺等反思美国、重思中国的欧洲政治精英现在越来越多。 保加利亚前副总理托莫夫多年来的主张是,保加利亚的转型必须要警惕美国之路,要充分借鉴中国。曾任英国伦敦市商业与政策署署长的罗思义,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学界与舆论界都非常活跃,他的最主要观点是,“不要迷信美国。美国衰落是必然趋势,而且比我们预期更快。”以《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终结和一个新的全球秩序的诞生》一书狂销百万册而风靡全球的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是全球政要的座上宾,他的基本主张正如书名,美国正在走下坡路,而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冉冉升起。 这就无怪乎在2018年10月初在希腊罗德岛论坛“文明对话”上,美国更是受冷落。这个连续16年在希腊文明发源地罗德岛上举行的大论坛,每年都云集了来自全球数百位政要、商界与知名学者。笔者受邀在唯一的闭门会议上主旨发言,讨论全球治理,数十位受邀者中有德国前副总统、以色列前总理等,令人惊讶的是,美国代表并没有受邀。不少与会者都表示,美国已是全球治理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相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的未来规划则在会上被数次提及。 “去美元、脱美军、怼美国” 很难说欧洲主流社会已完全认同并正在实行“离心美国”的自主外交,欧洲内部的分裂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不得不说,越来越多欧洲重要人物的思想与行动正在表明一种新“脱离美国”的迹象。近年来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对欧政策,更是加速西方世界分裂甚至终结的进程。 “十一”期间,笔者赴爱丁堡大学出席“连结苏格兰与中国”主题研讨会,并在该校礼堂做了主题为《“一带一路“五周年评估与未来世界》的晚餐前演讲。近两个小时,礼堂几乎座无虚席,不少还是从外地赶来。听众们还在互动环节提了许多问题。此前一天,正好是美国副总统彭斯对华政策主旨演讲。当笔者比喻道,彭斯更像是“怨妇”,在抱怨着中国为何不再爱她了,场内大笑。 从伦敦远道而来的英国知名金融家彼得·路德对笔者说,现在的美国更像是“守财奴”,而中国才是圣诞老人。现在到了英国“脱欧”进程的尾声,英国不会再追随美国,而是属于全世界。这正是英国外交部目前在推行更大的战略研究项目、希望与“一带一路”对接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不只是英国,整个欧洲对美国似乎都出现了三种新“迹象”。 一是“去美元”。越来越多欧洲精英呼吁“去美元化”,以制衡美国频繁借美元制裁他国的手段。 8月以来,德国与法国高官均表示,欧洲要在经济、金融事务上更独立于美国,须建立规避美元限制结算的欧洲独立结算体系,为了“增强欧洲在贸易、经济和金融政策领域的自主权”。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9月12日则在欧洲议会上发表盟情咨文中,公开抨击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做法,呼吁欧洲在面临“贸易和货币战”之际,应该作为世界一大力量展示肌肉,推行与其经济实力匹配的强有力外交政策。在容克看来,“欧洲只有2%能源进口来自美国,但为何还要以美元支付80%的能源账单?”欧盟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推动欧元作为世界货币,“我们(欧盟)是全球支付者,也要成为全球参与者”。 二是“脱美军”。除了货币独立之外,“安全自救”思潮也在欧洲出现萌芽。 2018年夏季,欧盟九国防长在卢森堡签署“欧洲干预倡议”意向书,承诺组建一个欧洲联合军事干预部队。虽然该计划还仅限于自然灾害、危机干预、撤侨等,但将付诸实施的原则很明晰,欧洲各国军队应该在没有美国五角大楼参与的情况下集体行动。对此,香港《亚洲时报》的评论是,对欧洲,“美国正从一个不可或缺之国变成一个越来越可有可无之国”。 此外,欧洲两大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和达索飞机制造公司9月25日宣布设立一家合资企业,研制下一代欧洲战斗机。2018年度欧盟盟情咨文也呼吁,欧洲国家要在安全问题上不能完全依赖于美国主导下的北约,而要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体系。马克龙对此做出一致的呼吁,“欧洲不能再把自身安全寄托于美国。……欧洲应有战略自主性。”欧洲这样“军事自主”的动作以及特朗普“北约过时”的议论,让越来越多人猜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否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三是“怼美国”。连月来,特朗普屡屡嘲弄欧洲,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不满与愤怒。 7月,特朗普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在问及“谁是美国的敌人”的时候,特朗普脱口而出:“欧盟”!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很快发推特吐槽特朗普:“看看特朗普最近做的决定,让人不免会想:有这样的朋友,谁还需要敌人?”而主管农业事务的欧盟委员则直言:“欧盟不欢迎‘美国优先’这个恶霸。欧洲将尽可能与其交道,但将始终坚决反对有关美国可发号施令的想法”。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则在一次演讲中公开,“我们必须取代美国,美国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国际成员的活力。”德国《商报》刊发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外长马斯公开撰文写道:“早就应该重新评估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了:带着清醒、批判甚至自我批判的眼光。” 特朗普在接受CBS采访时,称欧盟是美国“敌人” 2018年夏季以来,这种“怼”随着美欧贸易谈判的反复无常达到了高潮。7月中旬,欧盟与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欧盟主席容克惊叹道,该协议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所在区域之外”。香港《亚洲时报》的评价是:“自二战结束以来,华盛顿在西方和东方的盟友首次对美国总统嗤之以鼻。”欧盟与日本均承诺,要将贸易自由主义的进程进行到底。 各方市场同样做出了反应,据2018年盖洛普最新调查显示,71%的受访德国和美国企业表示对美欧化解贸易争端的前景表示怀疑。42%在美经营的德国企业表示,美国市场对他们的吸引力减弱,18%在美德企已计划减少对美投资。 前段时间,笔者所在机构还专门接待了马克龙总统信赖的智库,听取中国对即将举行的首届“巴黎和平论坛”的意见。据说,这场以纪念一战百年为主题、展现全球公利与共同空间的国际合作大论坛,马克龙已邀请到了数十个国家的元首,但美国却遭到冷遇。这更符合马克龙对国内舆论的政治预期。 近日第十二届亚欧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51国代表聚首,整个会场的主流论调就是对美国目前政策的不满,而亚欧应该更加合作靠拢,抗衡美国保护主义。 这种“脱美国化”也得到了许多欧洲人的认同。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4%的德国人认为美国是“可靠的合作伙伴”,36%和43%的德国人认为俄罗斯和中国是“可靠的伙伴”。特朗普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无法让人相信,相比之下莫斯科和北京的政权更值得信任。 “西方的终结”是必然趋势 事实上,早在2008年,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杰弗里·安德逊、约翰·艾肯伯里等就曾著书《西方的终结:大西洋秩序的变迁与危机》,在学理上详解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与欧洲的博弈与斗争。全书重大结论是,1500年以后早期全球化的殖民需求与势力范围的妥协,以及冷战进程中“两个阵营”的被迫,使得欧美主导下的大西洋秩序成为一种“短暂”的可能。但目前历史进展到今天,所有假设条件正在消逝,大西洋秩序是否应继续已成为大问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令欧美“抱团取暖”,尽管此后也曾发生诸如斯诺登事件、欧债危机等事件使双方产生分歧,但整体上保持着美国领衔、欧美同步。然而,过去一年多,特朗普采取了许多单边主义政策,如退出巴黎气候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对铝钢加关税,退出伊核协议等,强烈冲击了欧洲对美认知,也撕裂了传统的价值观共识,导致跨大西洋伙伴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7年2月,作为国际安全领域最重要的峰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年度报告,指出国际安全环境面临二战以来最脆弱的时刻,世界有可能正在迈向后西方时代,欧美之间的裂痕难以弥合。这份题为《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被多家媒体视为“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正走向终结”正式开始。 此后许多欧洲媒体纷纷发声。德国《明镜周刊》社论写道:“欧洲加入抵抗运动的时间到了。”前瑞典首相卡尔·比尔特在《华盛顿邮报》撰稿称,特朗普的决定是对欧洲的“大规模攻击”。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专栏作家詹姆斯·特劳布在2017年底发表评论文章《堕落失道的美利坚合众国》之后,再次撰文《安息吧:跨大西洋联盟(1945-2018)》。 对此,一些坚持美国立场的媒体与智库也强烈回应欧洲,如两名前奥巴马政府官员在《纽约时报》酸酸地写道:“欧洲不一定要成为特朗普的出气筒”,称欧洲各国政府应该召回驻美大使,并将美国外交官驱逐出自己的首都。2018年5月,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网站转载文章《欧洲想和美国分手,他们在冒险》,强烈批判欧洲的这种新“脱美国化”动向。 种种迹象表明,欧洲“脱美国化”的自主意识强化源于内外联动的综合效应。特朗普主义的冲击是欧洲“脱美国化”道路的重要外因。 近年来,反欧盟、反全球化、反移民等在欧洲的声浪迭起,都是出于对特朗普“本国优先”逻辑的效仿。右翼势力在欧洲政坛不断崛起,瑞典、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国的右翼力量或占据政府主流,或成为议会大党。加之特朗普总统的前战略顾问班农长期在欧洲鼓躁,越来越多的欧洲精英担忧与焦虑,不排除特朗普会对欧洲发动一场“颜色革命”,进而达到进一步控制传统盟国的目的。 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说,目前在欧洲存在“民族主义者和进步主义者的严重对立”。 从内因上看,欧洲“自主意识”本身就是由来已久。“欧洲中心主义”是沿袭上百年的哲学与社会科学的逻辑传统。美国在传统欧洲精英看来,只不过是一夜暴富的“土豪”。二战结束以来对美国的顺从,主要是欧洲实力不足的权宜之计。而如今法德领衔的欧盟模式日益成熟,有实力“对美国说不”。诚如学者伯克在《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一书所说,让欧洲兴起,是欧洲领袖们、欧洲文化伟大性的必然产物。与美国的抗争,有助于欧洲的团结。 另一方面,世界秩序出现了二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政治觉醒”,发展中国家对国际体系改革的诉求空前高涨,对美欧合作在二战结束后建立的旧有秩序与发展经验的反感也前所未有。在新兴经济体的带动下,发展中国家与西方世界长期存在的“中心-半边缘-边缘”之间结构出现重大调整。美国依靠过往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与金融体系,如“剪羊毛”般剥削发展中国家的行动受到全球抗议,此时,美国开始向所有国家“开战”,而底子厚实的欧洲成为最有利可图的对象。美欧分裂,西方作为一个整体将瓦解将是大势所趋。 空前焦虑的欧洲,自私贪婪的美国,对于全球来讲,无疑敲响了提醒国际现实之残酷的警钟。尽管美欧彻底翻脸的概率仍很低,“斗而不破”的美欧局面长期存在,受美国发动贸易战影响的中国不能指望“离间美欧”、“拉欧制美”,更不能奢望欧洲会倒向中国,但是,已升格为国际主要“玩家”的中国,应利用欧洲“脱美国化”进程中的复杂国际博弈的巨大空隙。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作为老牌的国际秩序主导者,美欧内部的撕裂以及两者力量的制衡,将给予新兴经济体更多战略腾挪的空间。借用这个空间,布局国际市场的多元化,追踪各个国际行为主体的动向,精细划分各自的微妙矛盾,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将是中国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的未来基本功。 习总书记近年来多次讲道,“国际形势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欧洲“脱美国化”是西方内部持续裂变的阶段性缩影。放眼世界,每次变化重组都是在量变中积聚质变的进程。完善自身,练好内功,拥有“持久战”的战略定力与崛起毅力,中国必能在当前这场残酷的国际变局中笑到最后。 |
|||
2018-12-23 2488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