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郭松民 | 年终随感之一:俄罗斯为什么如此重视胜利日? |
作者 郭松民 来源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
“隆重的持续不断的胜利节庆祝活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战斗民族”的“胜利者性格”。” 01 虽然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27年,但俄罗斯仍然没有走出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巨大灾难的阴影,要知道,一个巨型国家的衰败与复兴,通常是以百年甚至数百年为周期的。 尽管如此,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性格”,仍然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总的来说,俄罗斯在和西方打交道时做到了不卑不亢,虽非咄咄逼人,亦绝非软弱可欺。 对美国和西方国家来说,俄罗斯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俄罗斯不会把自己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视为自己的核心利益,所以西方也就不能确定俄罗斯不敢与自己关系破裂而予取予求。也许他们讨厌俄罗斯,但并不敢轻慢、亵玩俄罗斯。 02 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性格,当然和普京总统的个人性格有关,但毫无疑问,也和俄罗斯的国民性格乃至精英的自信心有很大关系。没有来自国民的支持,没有来自精英的支持,普京个人的性格无论怎样强势,也独木难支。 虽然近代以来俄罗斯也历经磨难,但俄罗斯似乎没有我们称之为“逆向种族主义”的东西,网民给俄罗斯人起了一个雅号“战斗民族”,尽管不无调侃,但也在一定程度体现了俄罗斯老百姓的精神面貌。 俄罗斯——其综合国力已经远远不如中国——为什么还能保持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自尊、自信? 原因应该有很多。包括对苏联时代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记忆、东正教(俄罗斯人认为这才是基督教的正宗),等等。 03 另外一个因素也很重要——俄罗斯非常重视自己的“胜利记忆”,她每年都会通过名目繁多的各种节日、阅兵式、献花仪式等,提醒自己是胜利者的后代。 俄罗斯曾经遭受过拿破仑军队和希特勒军队的入侵。拿破仑入侵时,莫斯科曾经被占领,希特勒入侵时,苏联损失了2500万人口,几乎整整一代男青年牺牲在战场上。纳粹在他们占领的多个苏联城市也进行过屠杀活动,但俄罗斯没有“国耻日”或“公祭日”这类渲染悲情的纪念日。 俄罗斯对烈士的公祭活动是胜利日活动的一部分,其所传递的含义是明显的:尽管我们付出了牺牲,但我们赢得了胜利。普京是在向红场的无名烈士墓献花之后,再去举行阅兵式的。 04 俄罗斯最隆重的节日是胜利节。 俄罗斯胜利节,是苏联为纪念战胜纳粹德国而设立的纪念性节日。 每年的5月9日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日,是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生效的日子。俄罗斯独立之后保留了这个节日,并改称为胜利节。 1995年4月19日,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通过了永久纪念胜利节的法令,规定5月9日为全民性节日,全国放假一天。 每年的这一天,莫斯科都要举行隆重的集会和阅兵式庆祝胜利,总统、总理和武装部队高级将领、幸存的老战士及其家人以及社会各界群众会前往红场的无名烈士墓敬献鲜花,并在莫斯科的无名战士墓长明火旁设立固定哨位进行哀悼。夜晚,莫斯科和各英雄城市鸣放礼炮,纪念死难者,并燃放焰火庆祝卫国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为了铭记光荣的胜利,俄罗斯甚至“用阅兵式纪念阅兵式”。普京会在每年的11月7日上午举行阅兵式,纪念1941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在这里举行的阅兵式。当时的受阅部队在接受斯大林检阅后直接开赴前线,给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以迎头痛击。 05 隆重的持续不断的胜利节庆祝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战斗民族”的“胜利者性格”,进而影响到了俄罗斯的“国家性格”和外交活动。 有意思的是,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经历过俄罗斯所经历的苏联解体这个“二十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所造成的伤痛,但和俄罗斯一直用最隆重的仪式纪念做为苏联光荣顶点的胜利日不同,我们已经不再纪念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真正胜利日——抗美援朝胜利日(每年的7月27日),转而用国家级的仪式举行国家公祭日活动。 隆重举行国家公祭日活动和这些年在抗日战争的历史叙述中“国军”逐渐成为主角,造成的后果就是失败主义情绪的蔓延。 因为和苏军在苏德战争结束时直捣黄龙,攻克柏林,几乎生擒希特勒,迫使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不同,“国军”和国民党的抗战,无论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都是失败的,直到战争结束,“国军”也根本没有开始反攻,他们根本就没有为“南京大屠杀”报仇雪恨。 无疑,抗日战争是以中国的伟大胜利而告结束的。但这个胜利,是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人民战争的胜利,绝不是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胜利。遗憾的是,抗日战争中的这一光明面,能够带给我们“胜利者自信”的这一面,在主流关于抗日战争的叙述中,却是被遮蔽的。 不断重温南京大屠杀的血泪史,加上对“国军”抗战悲情的渲染,恰恰论证了中国主动托庇于西方,乃至主动成为西方殖民地的合理性。因为在这一历史叙述的架构中,中国除了等待“美西方”的拯救,简直无路可走。 06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俄罗斯选择记住胜利,这使它成为国际社会中有尊严的一员。 中国精英选择抹去乃至诋毁我们的胜利记忆,而故意让民众浸泡在悲情的泪水中不能自拔,不让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新中国的胜利对接在一起,而是和民国的失败结合在一起,这决定了我们的“国家性格”,也决定了美国、西方和我们打交道的方式。 |
|||
2018-12-30 2365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