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群策群力智库 |
宋鸿兵:全球化重构经济网络,中国迈进黄金时代 |
作者 宋鸿兵 来源 宋鸿兵观天下 |
■ 文 | 宋鸿兵 全球化是21世纪最重大的时代潮流,也是最具争议的国际焦点。国际上有人说,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赢家,这话倒是千真万确。中国加入WTO之后,90年代末困难重重的工业化进程迅猛地满血复活了,城市化的速度骤然加快,全球化好像突然点燃了中国经济腾飞的火箭,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内,把中国推送到高能国家的轨道之中。 为什么中国在全球化的时代能够高歌猛进,爆发出了惊人的活力?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借助一种新的理论。20年前,美国《自然》杂志发表了Watts和Strogatz的一篇小论文,却掀起了一场理论上的大革命,建立了网络科学这一全新的领域。 所谓网络科学,就是研究网络节点和节点之间关系的特征,即理解和描述网络的结构。当然,这种网络不一定是计算机网络,可以是人与人的社会网络,也可以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网络,或者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网络。因为一切事物本质上都相互联系,所以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网络,如果这些不同类型的网络存在着共同的规律,这将打穿很多学科的脑洞。 在这篇石破天惊的文章中,两位作者提出了著名的“小世界”理论,即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由彼此认识的6个人联系在一起。听起来简直是匪夷所思,地球上70亿人口都符合这一规律。这一下,激发了全世界各个领域学者的浓厚兴趣。比如,有人用这套理论来分析互联网的结构特征,也有人用它来分析SARS病毒在中国的传播规律,还有人用它来理解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我们今天就用这套理论来解读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巨大作用。 我们在以前的节目中谈到了在建国初期,中国是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来强行推进工业化,在一个几乎是纯粹的农业国里,以计划经济的手段集中全国之力先培植起数百家大型骨干企业和数千家配套企业,初步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 用网络科学的观点看,这些企业就是经济网络中的节点,它们之间的产供销关系形成了节点之间的连接。由于国家执行高度的计划,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规则网络,也就是节点之间的连接是固化而不可变的。这种经济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全部节点之间的平均路径很长,技术、人才、信息、资金横向扩散的效率很低。 而在小世界理论中,真实网络的结构显然不是这样的。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是热带雨林型,经济网络的节点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连接关系错综复杂,而且节点之间的连接具有相当程度的随机性,它们既可以不断巩固,也可以随时断开,总体上的节点连接路径很短,体现出高度的网络效率、柔韧性和自我进化能力。 全球化对中国的强大促进作用,就在于重构了中国的整个经济网络,极大地提升了所有经济节点的生产率。这种重构体现在三个方面:数量重构、空间重构、连接方式重构: 数量重构:全球化直接催生出规模巨大的经济网络新节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数量的爆炸性增长。珠三角率先面向港澳开放,80年代香港澳门出现了土地资源紧张、成本猛增的压力,而紧邻港澳的珠三角地区就成为承接它们制造业转移的最佳地区。 在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之下,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与香港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分工模式。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江门,主要接受澳门的产业转移,当然澳门的经济能量远不及香港,不过西岸城市却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短缺经济的重要机遇,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主打轻工消费品产业。连接珠江两岸的广州、佛山和肇庆,则将两股新生的经济能量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中心开花式的制造业大扩张。 到2008年全球化的巅峰时期,外商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了8万多家企业,总投资2000多亿美元,创造了上千万个就业机会。在这些外商企业周围,又崛起了数十万家民营企业,和数百万个小微企业,带来了更大规模的就业机会,使珠三角一举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长三角比珠三角滞后了大约10年,不过当90年代浦东新区拔地而起,长三角崛起的速度和规模更为惊人。首先,长三角的规模要远大于珠三角,上海加江浙两个省的16个城市圈,而珠三角只是广东一个省的9个城市。其次,长三角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深厚,南京和杭州都曾是历史上全国的首都,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湾地区更是南宋以来的全国经济和文化的心脏地带,杭州湾北边的苏锡常具有深厚的手工业和商业文明传统,而杭州湾以南的宁波与绍兴一线,则是宋朝儒家思想的文艺复兴中心,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世纪的佛罗伦萨,特别是近代中国金融业的核心力量基本都出自宁绍帮,当年在上海滩的银行业叱咤风云,后来转进香港后仍然长期主导着香港的金融业。应该说,以杭州湾为中心的地区是整个中国商业文明积淀最深厚的地区。 当中国加入WTO之后,短短几年之内,世界500强公司的绝大多数都已落户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以港资为主的情况不同,长三角的外资以欧美日韩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比如,日本在华企业2万家,有92%都集中在长三角。到2008年,长三角外商建立了9.6万家企业,总投资3000多亿美元。在这些跨国企业面向发达国家市场的引导下,长三角地区迅速崛起数百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创造出数千万个工作机会。 全球化对珠三角与长三角两大地区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在原有的经济网络中,猛然之间新增了数百万个新节点,极大地提高了网络节点的密度。 除了数量重构之外,全球化对中国强大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空间重构、连接方式重构两个方面。 |
|||
2019-1-19 2863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