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领袖未来 |
马云在美IPO:15年前要200万被拒 这次想多要点 |
美国当地时间9月8日,马云现身阿里巴巴路演现场并挥手致意。 来源:观察者网 “我15年前来美国要200万美元,被30家VC(风险投资公司-编者注)拒了;我今天又来了,就是想多要点钱回去。”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的开场白引起全场大笑。9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开始上市的首战路演。马云现身路演现场,同时赶来的,还有近1000名投资者。 按照计划,阿里巴巴将于18日完成路演,如果能够如期结束,阿里巴巴的股票将于当晚定价,次日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BABA”。该公司提交的招股书显示,股票的定价区间为60-66美元,最高融资243亿美元,这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融资规模最大的IPO,这也将是全球资本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宗。 路演盛况空前 当天路演盛况让很多久经沙场的基金经理都“惊呆”。当天的推介会在酒店的18层召开,但大厅却排起了长龙。据路透报道,阿里巴巴原本预计会有大约500名投资者参加首站路演,但最终参与人数达到800人左右,一些人被挤到了会议室外厅。 等候电梯的投资者排成长队,一些人担心无法准时抵达会场,而其他酒店客人则对这一喧闹场面一头雾水。 路演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证券发行推广方式,指的是证券发行商发行证券前针对机构投资者的推介活动。 新浪财经驻纽约记者孙思远在新浪微博上说,一位华尔街基金经理称,在纽约搞投资十多年,IPO阵仗见多了,但还是被阿里巴巴震撼了。 据新华社从现场发回来的消息称,不论是从场外“围追堵截”马云的紧张场景,还是从参加路演的投资者了解到的场内情况来看,阿里巴巴的路演和上市无疑非常让市场着迷和兴奋。 路透还提到,活动开始时间比预期推迟,以公司介绍视频开场。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随后做了幻灯片演示,之后是马云致辞。在当天的餐会上,马云对数百名对冲基金、共同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发表了演讲。 《华尔街日报》称,为吸引潜在投资者,阿里巴巴组建了两支由银行家和高管组成的队伍,分别以该公司标识的颜色命名。 橙队将由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和首席执行长陆兆禧带队。蔡崇信一直在牵头阿里巴巴的IPO工作。红队将由首席财务长武卫和首席运营长张勇带队。 两队中都将有为阿里巴巴安排IPO交易的银行的代表,包括瑞信、德意志银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和洛希尔,阿里巴巴聘请洛希尔在各行之间进行协调。 JO Hambro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Vince Rivers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现场的盛况让他想到了iPhone的发布会现场。 在纽约路演后,阿里巴巴还将移师波士顿、巴尔的摩、丹佛、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其他美国城市,然后将前往香港、新加坡和伦敦举行上市路演。他们表示,公司部分代表还可能前往中东。 阿里巴巴路演讲述中国故事 在全球投资者的瞩目下,阿里巴巴开启上市的路演之旅。作为一家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企业,阿里巴巴的地位已毋庸置疑。而在成为纽交所的新宠后,阿里巴巴将要给全球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已然成为投资者们关心的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对于国内的消费者而言,可能不太知道速卖通这个名字,但这个名字却正在俄罗斯家喻户晓。阿里巴巴旗下速卖通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一个故事:去年圣诞节,速卖通在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站VK和OK上举办活动,请俄罗斯家庭“画出孩子心目中的圣诞老人”。200多个俄罗斯家庭参与了比赛,把孩子们的作品发给AE官方账号。 在收集到的作品中,速卖通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常常收到来自中国的礼物,在俄罗斯小朋友心中,圣诞老人是个新潮的中国老人,骑着神龙把礼物送到他的家中。 前不久,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机构TNS发布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速卖通在俄罗斯的月访问量达到1590万,遥遥领先于本地网站,成为该国消费者最喜爱的购物网站之一。 这一现象不只发生在俄罗斯,自2010年4月全球速卖通上线以来,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根据巴西网上消费行为研究公司E-Bit做出的最新统计显示,速卖通开通4年来,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20%,仅次于eBay及亚马逊。即便是在非洲的莫桑比克(全世界最贫穷的25个国家之一),速卖通也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速卖通的高速发展,不仅标志着阿里巴巴已经开始成功进入国际网络零售市场,更是向其潜在投资者展示出淘宝的商业模式在海外确实能够复制。 全球化的拼图日趋完整 在阿里巴巴最新公布的招股书中,国际业务成为一匹意料之外的黑马。招股书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国际零售业务去年度营收同比增长近1.4倍至1.51亿美元,增长主要来自速卖通在巴西、俄罗斯及美国的业务。 对此,市场人士指出,虽然阿里巴巴目前绝大部分的收入仍然来自中国,但相信国际市场的贡献将会逐步提升,尤其是速卖通已成为阿里拓展海外零售业务的重点工具。 对于自己未来的全球化道路怎么走,从阿里巴巴近来一系列的收购和合作可以看出清晰的战略部署: 首先,推进速卖通等贸易平台在全球网络零售市场的拓展,例如在俄罗斯、巴西等对中国制造依赖度较高的国家。目前,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这个网站上购物,包括埃博拉疫区和乌克兰战争区域。 其次,通过跟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制造业强国的合作,推动进口业务的增长,使其成为联系国际进出口业务的纽带。 今年5、6月,阿里巴巴先后和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政府签署协议,这些国家的企业通过阿里巴巴的天猫、天猫国际等其他零售平台,向中国庞大的消费群更方便快捷地出售商品。8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访问韩国,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商谈在电子商务领域帮助韩国企业成功进入中国网络市场。 阿里生态体系的海外复制之路 “淘戈利克”(“淘”和英文词根-holic的组合,意为“淘宝控”)是俄罗斯的淘宝忠实粉丝给自己的绰号。资深的“淘戈利克”类似于中国的淘宝客,在群里汇总出“网购攻略”分享给其他人。 除了“淘戈利克”,淘宝海购还催生出了俄罗斯的一种新职业:淘宝中介。现在,在俄罗斯做淘宝中介的收入甚至比一些办公室职员还要高。他们帮助顾客克服跨境支付和物流环节的问题,从中国网店买到商品,赚取服务费。 俄罗斯的故事告诉我们,阿里巴巴生态圈模式在国外同样适用。事实上,仅通过网络零售平台将商品卖给外国人,阿里巴巴的野心不止于此。阿里巴巴的国际业务战略制定者更希望,通过加大在物流和支付等电子商务衍生行业的投入,为打造全球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建设国际电子商务标准及其话语权做准备。 今年5月,阿里巴巴与新加坡邮政合作,共同构建“国际电商物流平台”。这是阿里首次实现跨国的电商生态和邮政资源战略对接。此外,阿里巴巴携手澳大利亚邮政,并且与韩国等国家签订了菜鸟物流的建设协议,这些举措都将帮助淘宝上数以亿计的商品,通过快捷的物流进入上述国家,乃至全球消费市场。 同时,阿里巴巴与法国、韩国、意大利等国签订备忘录,推动这些国家允许中国游客使用支付宝作为购物的金融工具并进一步拓展深度。这一系列合作都是为了建立物流干线网和金融支付网,为电子商务全球化占据基础设施布局上的有利地形。 如今,“淘宝”在很多国家已经被用来当作中国网购的代称,围绕着淘宝和阿里巴巴还在不断衍生出各种新的名词。值得期待的是,阿里巴巴生态圈的各种故事或许能在国外再次一一上 马云阐述阿里未来愿景:不会受制于短期业绩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9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新晋中国首富马云希望让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者,了解他们在该公司IPO(首次公开招股)中的地位——但这恐怕未必符合他们的预期。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在上周发给投资者的公开信中写道,“很多投资者初次听见这个观点可能很难理解。” 马云1999年在杭州的公寓里创办的阿里巴巴,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此次IPO也有望创造美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之最。他效仿了谷歌和Facebook的方式,在IPO中对外宣布了阿里巴巴的使命,包括让公司生存到22世纪、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及为支撑阿里巴巴增长的“小人物”而战。 “马云其实是想说,他不会屈服于短期投资者的压力。”马来西亚拉昔胡先银行(RHB Research Institute Sdn)分析师李玉杰(Li Yujie,音译)说,“他的逻辑是,如果能善待投资者和员工,就能创办优秀的公司,最终为投资者创造利益。” 阿里巴巴计划通过IPO以每股60至66美元的价格销售股票,按照上限计算,该公司将会融资211亿美元,对应的估值为1627亿美元。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按照最高估值计算,阿里巴巴的市值将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95%的成分股。而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它的市值也将仅次于谷歌和Facebook,位居第三。 马云并没有把阿里巴巴的业务局限在中国境内,尽管那里的6.32亿网民为其贡献了约90%的营收。马云希望使用科技来“扩大商业边界”,并解决社会问题。 “阿里巴巴是一家真正相信并践行使命驱动的公司。15年来,我们固执地坚守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使命。”马云说,“过去十多年,我们一直以中国因为我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来衡量我们的成就感,未来,我们将会以世界因为阿里巴巴发生了什么进步来衡量我们是否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计划从本周开始在纽约会见投资者,此后还将前往美国其他地方、英国伦敦以及亚洲进行路演,总共大概持续10天。 如果包括超额配售权在内,阿里巴巴此次IPO的融资额最高可达243亿美元,超过中国农业银行保持的世界纪录——后者在2010年上市时融资221亿美元。 Facebook、谷歌当时是如何做的 当谷歌2004年上市时,该公司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通过公开信向股东阐述了他们的发展计划,包括不会发布季报预测、维持员工津贴,以及以牺牲短期利润为代价冒险投资新项目。 “10年后,谢尔盖的IPO公开信已经成为对谷歌文化的最好诠释。”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上周在Twitter上写道。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 Zuckerberg)也在2012年IPO前,阐述了该公司的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开放,让连接更通畅。 “简而言之:我们开发服务不是为了赚钱,我们赚钱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扎克伯格写道。 商业模式 马云此次也秉承了类似的态度,他表示,阿里巴巴的战略决策不会受制于短期业绩。 “阿里巴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希望成为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他在公开信中说,“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能完成这一使命。” 凭借融合了eBay与亚马逊特性的商业模式,马云已经充分利用了中国的经济自由化趋势。阿里巴巴并不自主销售任何商品,它的多数营收都源自佣金和广告,还会为买卖双方提供相应的服务来发展他们各自的企业。 2003年创办的淘宝网,已经吸引了数以百万的个人和小企业在上面开店卖货。天猫也提供了一个虚拟卖场,为各大零售商和品牌提供了一个销售商品的平台。聚划算则专门从事团购业务。在截至今年3月的财年内,这三大网站为阿里巴巴贡献了82%的营收。 “我们不是靠某几项技术创新,或者几个神奇创始人造就的公司,”马云写道,“而是一个由成千上万参与者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 这位创始人不仅把阿里巴巴看做一门生意,他还认为,尽管文化、价值观和政治观点等因素上的差异令中国与西方产生了隔阂,但阿里巴巴却有助于在此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当一家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闯入全球视野,势必会遭遇很多质疑。”马云写道,“尽管上市后的阿里巴巴很难回避这些争议,但我们希望这些争议是建设性的,可以为全球化的讨论贡献新的思路。” 由于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等行业的外资所有权作出限制,因此阿里巴巴将使用一种被称作VIE(可变利益实体)的法律结构。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曾经发布报告称,投资者在投资采用VIE结构的公司时可能面临“巨大风险”。 根据彭博社汇总的数据,马云已经以219亿美元的净资产成为中国首富。 揭秘阿里巴巴另一场战争:马云用十年打败门口野蛮人 经济观察报记者海山阿里巴巴路演即将开始。面对这样一个规模超过Amazon和eBay的总和,堪比芬兰经济体总量的一个庞然大物,所有投资者关心的是这个电商生态公司能否给他们带来持续收益。而面向未来,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由谁控制?——这决定了这家公司的未来走向。阿里巴巴的控制者,是软银?雅虎?还是公司的灵魂人物马云?抑或是,这家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 阿里巴巴是由一家中国人创办但属于世界和这个时代的公司——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的全球化属性非常明显,但回归到企业的核心控制权问题,成为一家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公司,成为马云及其团队必须做出的一种努力。 由于早年软银和雅虎的投资换来的董事会席位和较高的投票权,多年以来,马云和他的管理团队一直在为重新收回阿里巴巴的控制权做努力。从回购雅虎股票、获得超过半数的投票权,到实施合伙人制度来进一步加强控制权,阿里巴巴的案例实际上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司治理的绝佳样本。 消解“野蛮人” 在中国互联网短暂的历史中,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激化,不可谓不多:新浪创始人王志东出局、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离场;互联网之外,国美集团黄光裕和陈晓的控制权之争、雷士照明吴长江的来来回回,无一不是充满戏剧性的商战片段。对创始团队来说,投资者有时可以依靠在企业特殊时期换来的股权和投票权,反客为主,获得公司的控制权,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者有时也被视为“门口的野蛮人”。对阿里巴巴来说,雅虎和软银实际上扮演了“野蛮人”的角色。 “阿里巴巴原来是一家日本企业!”阿里提交招股说明书之后,“中国最大的电商公司是日本人的”,这种论调把阿里巴巴的控制权问题再次引入公众视线。在阿里巴巴最新一版招股书中,软银以34.1%的股份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雅虎其次,占比22.4%。反观马云及其团队的持股情况:马云所持股份为8.8%,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的持股比例为3.6%,而包括陆兆禧、张勇等在内的管理层成员,其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看上去,从股权来说,马云及其团队似乎不是“控制者”。 不过,尽管股权与投票权有较大关联,但股权与投票权及控制权并不对等。先看股权的演变情况,实际上,直到2004年软银对阿里进一步增资之前,马云及其创始团队都一直掌握了多数股权和投票权:马云及其创始团队占股47%,软银占股约20%,富达占股约18%,其他股东占股约15%。 2005年8月,雅虎的注资成为阿里巴巴控制权问题的一个节点。2005年,正处于阿里与eBay交战的关键时刻——正是用钱的时候。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其结果是雅虎中国换来了阿里巴巴40%(后被稀释至39%)的股份和35%的投票权。此时,马云及其团队的投票权为35.7%,仍为“控制者”。 而同样在2005年签署的一份协议则为这家公司的“控制者”带来变数。2005年,阿里巴巴集团与雅虎签订协议,规定:从2010年10月开始,雅虎的投票权将增加至39.0%,而马云及其团队的投票权将从35.7%降为31.7%,软银的股权和投票权都保持在29.3%不变。值得一提的是,到2010年10月,该协议规定的“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不会被辞退”的规定也将取消。如果马云及其管理团队不采取行动,2010年10月以后,阿里巴巴集团的实际控制者将变为“雅虎”。 马云及其团队当然不会让“门口的野蛮人”反客为主,让投资者“驱逐”掉创业团队的一幕发生在阿里巴巴身上。2011年9月,阿里巴巴启动了员工股权购买计划,“长征计划”(即回购雅虎股权计划)随后展开。在外界看来,马云及其团队对控制权的争取,阿里与国外大股东的博弈,实际上从2005年就开始了,直至2012年宣布回购雅虎部分股份。 在这个时间段里,伴随其中的是,阿里巴巴集团业务的高速增长:2006年,阿里巴巴在线B2C的市场份额超过70%,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把最重要的“外来和尚”eBay打败了。随后,支付宝发展壮大、淘宝分拆、开创“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天猫成为独立品牌、阿里网络零售GMV过万亿、开拓移动市场——阿里越是高速发展,马云及其团队对收回雅虎控制权的渴望就越强烈。 2012年5月,阿里与雅虎签署协议,允许阿里巴巴集团分阶段地回购雅虎持有的阿里集团股份。协议规定:阿里将以76亿美元回购大约50%雅虎持有的阿里股份(即约20%的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第二阶段:如果阿里巴巴集团IPO,阿里有权在IPO时以IPO价格回购雅虎剩余股份的50%(约10%的阿里巴巴集团股份)。而其余的10%的股票,则等阿里巴巴集团上市禁售期之后,雅虎可以选择出售。 与股权变化相应,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投票权有了变化:交易完成后,雅虎、软银的投票权合计在50%以下,董事会提名席位亦是阿里占优。而雅虎、软银成了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在2013年和2014年,雅虎分别两次修改协议,申请减售阿里巴巴集团股份,表示看好阿里巴巴的长期价值。至此,从作为基础的投票权角度来说,阿里巴巴的控制权问题可以说得到了解决。 让合伙人“决定”董事会 对只持有少数股权的马云及其团队来说,夺回多数投票权还不足以形成对阿里巴巴的有效控制。实际上,从2010年,即马云等面对控制权摇摆的节点,马云及其团队就开始了另一种公司治理的试验:阿里巴巴合伙人。 2014年6月16日,阿里巴巴在其更新的招股书中公布了27位阿里巴巴合伙人(又称为“湖畔合伙人”)名单,作为其掌握了投票权之后的保障,合伙人制度成为马云及其团队“控制”阿里巴巴的第二道保险。 与很多明星科技公司相同的是,从公司长远利益来看,其创始人和主要管理团队都有掌握控制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同的是,由于早期引入资本来交换的条件不同,Google、Facebook、百度、京东等通过AB股方式,让创始人团队通过股权,一举解决了投票权、决策权等问题,但对于目前也只能占到8.8%股份的马云来说,用AB股方式显然不能解决问题。 马云和他的团队使用的,是阿里巴巴创立的合伙人制度。其实,将新型公司治理方法冠以合伙人制度名称,阿里并不是第一家。地产企业万科也有事业合伙人制度,在小米等一些互联网公司,员工还可跟投公司的项目,实现利益的深度绑定,也被外界称为“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不同在于,在利益之外,这更是一个决策和公司运营的机制。 根据阿里招股书的信息,阿里巴巴合伙人实际上超越了董事会,成为阿里巴巴实际的“控制者”。 招股书中信息显示,阿里巴巴合伙人有权提名董事会席位中的多数(目前为4位,将来有权利增加2位董事会成员的提名),软银提名的董事会成员要经过合伙人同意,而雅虎目前仍居阿里董事会的Jacqueline D.Re-ses,将在上市之后退出。如果阿里提名的董事会成员被否,那么新提名人仍将由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也就是说,通过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形成了“合伙人决定董事会、董事会决定公司”的决策过程。 有评论认为,比之传统行业公司,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是科技公司的制度创新。与万科相比,阿里巴巴合伙人更多的是一种决策和运营的共同体,而非利益的共同体。2010年,阿里集团的18位创始人辞去“创始人”身份,开始尝试合伙人制度。 在马云自己的解释中,他极力向外界透露这样的信息:阿里巴巴并非是由马云一人控制,而是由一群符合阿里巴巴价值观、能担负阿里巴巴使命的阿里员工共同决策控制。在招股书中,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被描述为运营、决策、文化结合的一个核心管理团队,合伙人制度的出现是为了保证“合伙人精神、确保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持续发展”,“不同于双重股权结构中用高投票权的股份来集中公司控制权在几位创始人手中,我们的治理结构,旨在体现一大群合伙管理人的愿景”。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曾遇到过质疑。2013年秋至2014年初,香港联合交易所曾就合伙人制度与阿里巴巴展开博弈: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港交所本身需要阿里巴巴这个大单,然而本着港交所坚持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则,它又需要拒绝给阿里“破例”。8月29日,港交所发布了“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概念文件”,首次就少数股东“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制度进行公开咨询——这被外界视为港交所对失掉阿里订单的一种反思。 至此,通过夺回多数投票权、设立合伙人制度,这家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商生态公司,将国外股东“剔除”出决策核心,马云及其团队将控制权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成为了这家公司真正的控制者。 |
|||
2014-9-10 4708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