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一条修在欧洲的管子,中美都想表达自己的关心

作者:马前卒

近日《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北溪-2”天然气项目凸显欧美利益分歧》,跟进报道了美国与欧盟在“北溪-2”(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项目上的争执。

早在人民日报发文之前,中国已经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官方表态。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1月16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就美国阻挠 “北溪-2”(Nord Stream 2)管道一事表达了反对立场。

俄媒:美对俄德天然气合作指手画脚 中国表态力挺

1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呼吁:美国应尊重企业自主决定与他国企业合作的权利。这一评论针对的是美国驻德国大使致信多家投资“北溪-2”的公司威胁制裁一事。

德国媒体此前报道称,美国驻德大使理查德·格雷内尔致信一些企业领导,扬言他们若不停止参与项目,美方可能采取措施。尽管柏林的官方评论十分克制,德国国内仍将此举视为挑衅和对德国内政的干涉。

中国素来宣称不干涉别国内政,这次却在不涉及中国的问题上明确表态,可谓罕见。 为什么中美都想对“北溪-2”这个欧洲项目施加影响呢?

1

北溪-2”项目与俄德的算盘

“北溪”(Nord Stream)是由俄罗斯和部分欧盟国家(以德法为主)共同投资的跨国天然气管道,全长1200多公里,穿越波罗的海海底,连接俄罗斯与德国。北溪1号管道已于2011年建成。北溪管道2号线是对北溪1号的扩充,项目总投资95亿欧元,俄欧各担50%,计划于2019年底建成。北溪1号管道在俄罗斯一侧的入口为维堡Vyborg,北溪2号的入口则改成了位置更偏南的乌斯特鲁加(Ust-Luga)港。

北溪管道2号线建成后,每年可输送550亿立方米天然气,再加上当前北溪1号每年530亿立方米的送气能力,差不多可以满足欧盟国家1/4的天然气需求,或者是德国的全部需求还略有剩余。

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船(LNG)是当今国际天然气贸易的两大运输方式

海底天然气管道的造价远远高于陆上管道,北溪-2天然气管道每公里造价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对比,全长4000多公里的中国西气东输工程,线路总投资1500亿,每公里造价3800万元。规划中的中俄天然气管道西线, 2700公里预计用140亿美元,每公里造价约合3500万元。

尽管如此,相比于把天然气冷却到零下160多度,再压进储气罐装船漂洋过海,管道天然气的成本还是要便宜25%以上,安全性更是远远高于后者。

而且,德国通过北溪-2管道直接联通俄罗斯,除了可以满足自身的天然气需求外,还可以成为俄天然气输往其他欧洲国家的枢纽,因此,在欧盟国家中,德国一直是北溪-2项目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积极的推动者。

从欧洲天然气管网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北溪”,还是另一条规划中取道黑海的天然气管线“南溪”(South Stream),都绕开了波兰和乌克兰,而这两个国家才是当前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主力通道。一旦“北溪”和“南溪”建成通气,波兰和乌克兰作为俄欧天然气贸易途经国的地位无疑将大大削弱。特别是近年和俄罗斯关系紧张的乌克兰,再想借天然气管道挟欧自重,向俄罗斯施加压力怕是没指望了。

事实上,绕开因内战“梗阻”的乌克兰,正是俄德共同推动北溪-2项目的理由之一。理所当然地,波兰等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从一开始就反对北溪-2项目。它们提出:北溪-2项目将导致欧盟过分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让俄罗斯得以利用能源来分化和控制欧洲,损害欧洲长远的能源和政治安全。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这些东欧国家担忧有一定道理,如果“北溪”和“南溪”都能够建成,俄罗斯向欧洲出售天然气将有三条线路,每一条都经过不同的国家。除了大卖家俄罗斯和大买家德法之外,其余欧洲国家在天然气市场上的地位和议价权都将无足轻重,进一步成为德法的附庸。

尽管如此,北溪-2线路毕竟没有经过俄德之外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土,反对国家除了在欧盟框架内进行抗议之外,没有什么太好的反制手段。加上看得见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北溪2号还是顺利推进,甚至比大多数欧盟自己的项目都顺利:

2015年9月4日,俄气公司与其他5家合作商草签北溪2公司股东协议,标志北溪2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始步入实施阶段。

2015年11月12日,6家公司在圣彼得堡对协议微调后确定最终各股东份额为:俄气公司50%,法国ENGIE集团(前苏伊士环能,2015年4月24日改为现名)、德国意昂(2016年分拆成立Uniper公司)、德国巴斯夫集团附属公司温特沙尔、奥地利油气集团、壳牌各10%。

2016年3月23日,欧盟9国联名致信欧委会主席容克,反对修建该管道项目。

2016年4月6日,北溪2合资公司接受了欧洲议会4个成员国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主题为“北溪2——处在十字路口的能源联盟”公开辩论的邀请,就北溪管道2号线的问题进行公开辩论。

2017年4月,5家欧洲公司签署了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融资协议。俄气集团承担总造价95亿欧元的一半(47.5亿欧元),其余5家公司各将承担总造价融资的10%(各9.5亿欧元共47.5亿欧元)。

2018年3月,北溪2公司称,该管道项目已经在德国取得所有必须的施工许可,5月中旬开始在格赖夫斯瓦尔德湾附近开展离岸准备工作。芬兰也颁发了所有必要的建设和运营许可证,正在按计划取得俄罗斯、瑞典和丹麦等国家的许可程序。

北溪-2项目铺设管道,借助先进技术,北溪-2的管道铺设速度达到了3公里/天

目前,北溪-2已经铺设了1/3,预计2019年中就可以铺设完成。特朗普也终于开出了大招,不惜以制裁和贸易战威胁欧洲盟友。

2018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德国总理默克尔放弃对北溪管道2号线(Nord Stream 2,又称“北溪2”)的支持,以此作为避免贸易战,并与欧盟就新的贸易协议开启谈判的条件。对此,德国驻莫斯科大使吕迪格尔·冯·弗里奇于5月24日回应称:“我们会考虑盟国美国的意见,但涉及欧洲能源政策的问题应当由欧洲人自己做决定。德国政府认为,北溪管道2号线将为欧盟成员国提供更可靠的能源保障。”

2

世界岛” VS 大西洋霸权

美国阻挠北溪-2项目,首要动机当然是遏制俄罗斯。不过特朗普不惜和欧洲盟友翻脸,也要切断管道,还有从地缘政治方面维系美国全球霸权的长远考虑。美国对北溪-2项目的态度,本质上是大西洋霸权对欧亚大陆国家联合趋势的警惕。

为此,笔者要先介绍一个著名概念,这就是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1947),在其著作《历史的地理枢纽》(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中,提出的“世界岛”理论。

麦金德指出:由于海洋覆盖了全球3/4的面积而且相互连通,陆地被分成了两大部分: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组成的“世界岛”;以及外围的美洲、澳洲、日本和不列颠等较小的“岛屿”。

欧亚非“世界岛”又可分为六个区域,其中五个分布在“世界岛”的边缘,分别是:欧洲沿岸地带,亚洲季风地带,近东和阿拉伯半岛,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欧亚大陆中央的“东欧-中亚-蒙古-西伯利亚”区域,被称为“心脏地带”(Pivot Area)。

麦金德认为,“心脏地带”区域北有冰海,南有高山,东西两边距海遥远,一旦有一个大陆强权完整地控制了这一地带,它就可以无视海权国家的威胁,而且还可以此为基地整合整个大陆的资源,建造出足以挑战英国海权的强大舰队。随着近代铁路的出现,心脏地带的统一日益成为可能,只要俄国(苏联)继续扩张下去,或者出现俄德联盟,或是中日联盟占有俄国的亚洲领土,就会产生出一个海陆皆强的世界霸权。

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

“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然而,麦金德忧心忡忡的“俄德联盟”和“中日联盟”都没有实现,而一度占据了“东欧+中亚”这一“心脏地带”的前苏联最终也未能摆脱解体的命运。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随着自身的发展,工业的布局越来越受到资本逐利影响,无法由国家权力随意规划。“心脏地带”并未因为布满铁路网而成为人类工业社会的核心,反而在世界格局中更加边缘化了。

“世界岛”理论虽然不是一个合理的地缘政治学模型,但一个多世纪以来,却是西方最成功的“鬼故事”之一。它告诉英国人和美国人:要维系自己的全球海洋霸权,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选择和树立敌人。一旦欧亚内陆上有强权崛起,或者欧亚大陆强国之间出现了携手合作的迹象,英美都会全力阻止——无论是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中日韩东亚自贸区谈判,还是尚未成型的“一带一路”计划。在这个思路下,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天然气干线管道当然值得警惕,让英美政客再次想起麦金德的理论。

另一方面,美国近年来已经逐步成为油气出口大国,破坏俄欧之间的天然气合作,不仅是战略考虑,更有现实的短期经济利益考量:

美国能源部副部长丹·布鲁耶特近日赴德国,就推动向德国和欧洲出口更多天然气展开商谈。出于维护与美国关系的战略需要,波兰、立陶宛等中东欧国家也表现出加大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的意愿。

布鲁耶特对德方建设至少两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声明表示欢迎,称这可能是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的一个巨大机遇,“美国支持德国通过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来推动能源供应多样化的努力”。

布鲁耶特同时表示,随着国内天然气产量继续增长,美国正在考虑新建4个终端,如果获得批准并建成,美国出口设施的总数将达到10个。“我们准备成为一个透明、有竞争力和可靠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商。”

德国已经在2018年12月21日关停了本国最后一家煤矿,未来要满足本国乃至欧洲未来的能源需求,几乎必然要在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和美国天然气船之间二选一。

地缘政治利益加上经济利益,美国在北溪-2项目上实在没有不出手的理由。

3

中国的态度,世界天然气大棋局和贸易战

中国之所以在北溪-2项目上表态力挺俄欧合作,除了“多极化”和“自由贸易”这些政治正确的原因之外,眼下的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国当前和未来所面对的世界天然气市场格局,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中国未来几年内的天然气供需缺口估计(数据出自《2019-2025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8年天然气实际进口1260亿立方米,已经超过了此报告的估计。)

管道天然气价格更低,中国也希望尽可能用管道天然气代替进口液化天然气。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过去几年除了修复线之外,还增建了改由塔吉克斯坦入境中国的D线,思路和“北溪”、“南溪”项目类似。

马前卒工作室2019年1月8日睡前消息:前苏联靠不住在实现天然气进口多元化这一点上,中国和欧洲有着同样的需求。

可能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中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多年来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仅实际规模极小,而且进展缓慢。

2004年10月,俄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国石油与俄气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09年10月,中俄签署《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俄方承诺从2014年至2015年间开始,每年经西线和东线向中国出口天然气近700亿立方米,其中西线方向为300亿立方米,东线方向为380亿立方米。

2014年5月21日,时值在乌克兰危机爆发、美欧日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对俄罗斯实施联合制裁之际,中俄达成总值4000亿美元的东线长期天然气合同,合同期30年,380亿立方米/年,价格与油价挂钩。中俄需要投入700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中方需要交纳管道建设预付款250亿美元。此时距中俄签署天然气战略合作协议已经过去10年(时至今日,无论东线还是西线,都还没有建成,笔者注)。

阻碍中俄天然气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理距离。俄罗斯和中国虽然相邻,但从西伯利亚油气田到中国能源需求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实在太远,输气管道投资太大,所以只要还能躺着赚欧洲人的钱,俄罗斯对卖天然气给中国并不热心。

寒荒之地的亚马尔半岛,却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聚宝盆”之一。据估计,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储藏量高达55万亿立方米,这里也被俄罗斯视为未来数十年的战略油气储备和一张两头通吃的能源王牌,准备通过管线的东联西引,作为向欧洲和中国的供气来源。

在东线和西线之中,中方坚持先修建距离东部地区更近的东线方案,而俄罗斯出于对中国的提防,一直主推西线方案。而且,即使东西线方案建成以后,其供气规模仍然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的进口需求。相比俄罗斯,美国很可能在中国近期天然气进口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此次支持北溪项目的表态,首先是因为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能给美国找一点麻烦是一点。另一方面,中国对北溪项目和相关各方表明态度,也是在为中、俄、美国的天然气贸易格局埋伏笔,造劫材。在国际能源市场大棋局中,任何国家不努力当棋手,就必然沦为棋子。

棋手未必总能算无遗策,棋子却肯定会受人宰割。


2019-2-27点击数/观注度 26825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