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群策群力智库 |
雄安新区的变与不变:从没动一砖一瓦到塔吊林立 |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雄安新区的变与不变:从没动一砖一瓦到塔吊林立 本报记者 宋兴国 实习生 范孜恒 北京报道 编者按 转眼,雄安新区就要迎来两周年。这座未来之城,从诞生那一刻就背负了太多东西,这也意味着雄安新区的建设也不是那么容易。 过去一年,在外界看来,似乎雄安新设立那股火热正在退去。不过,这一年雄安新区的规划纲要、总体规划相继落地,蓝图已经绘就。设立两周年之际,雄安的各项实质性建设也在加速推进,那股火热并未退去,而是在积攒能量。 在一张白纸上造就一座新城,而且是以千年大计标准去要求,不可能像人们想象那样迅速,我们要尊重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律,这座未来之城要崛起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投入。(李博) 导读 两周年将近,雄安新区从没动一砖一瓦步入到即将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蓝图已经绘就,现在需要把一张蓝图转变成路线图、项目表和施工图。在各领域实质性建设推进的情况下,雄安新区不仅要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与张北地区形成河北两翼,还要打造成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雄安新区建设,正迈入新阶段。 2019年4月1日,雄安新区将迎来成立两周年。 今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说,雄安“这两年,几乎没有动一砖一瓦”。 随着总体规划等顶层设计的陆续出炉,3月份,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在两会上表示,“在不久的将来,雄安新区将会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新区建设的局面。” 从“没动一砖一瓦”,到“形成塔吊林立的局面”,雄安新区的变与不变之间,是在“千年大计”之下,探索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蓝图要变路线图、施工图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在介绍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情况时说,雄安新区是重大国家战略部署,雄安新区规划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 据了解,目前已经编制完成了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起步区的控制性规划、启动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白洋淀生态治理及保护规划。其中,总规和白洋淀的规划已经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与此同时,还编制了防洪、抗震、能源、综合交通以及生态保护等共计26个专项规划。 2018年底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批复和发布了《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称《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和《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 在对《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党中央和国务院从紧扣雄安新区战略定位、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塑造新区风貌特色、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之城、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创建数字智能之城、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等十余个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指导意见》则进一步明确了雄安新区到2022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的主要发展目标。 到2022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优质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活跃高效的创新氛围基本形成,对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吸引力明显增强等;到2035年,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各项举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疏解到新区的非首都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等。 到本世纪中叶,雄安新区的目标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本完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形成较强国际影响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叶堂林表示,2019年到2022年是雄安新区城市建设的关键四年,未来每年都有3000多亿的投资,要让雄安新区城市的基本形态尽快成型。 “雄安新区即将转入大规模的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雄安新区的一张蓝图已经绘就。我们现在重要的事是要把一张蓝图绘到底,需要把一张蓝图转变成路线图、项目表和施工图。”陈刚表示,“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雄安新区将会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新区建设的局面。” 各领域实质性建设在推进 根据河北省在2019年初的部署,雄安新区目前正在推动实施包括征迁安置工程、容东片区和高铁站片区建设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综合交通工程等在内的“十大工程”。 在城市建设领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的第一个建筑项目。当前,三大电信运营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眼神科技、360集团以及工商银行、中石化资本等26家高新高端企业已经陆续入驻。 此外,中国雄安集团在2月底对外发布招标公告,对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公开招标。该项目位于雄安容东片区西部、市民服务中心北侧,规划占地约2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将达到86亿元。 在交通领域,按规划雄安新区将构建“四纵两横”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和“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 轨道交通网络中,“四纵”分为京广高铁、京港台高铁(京雄段)、京雄城际-石雄城际、新区至北京新机场快线,“两横”为津保铁路、津雄城际-京昆高铁(忻雄段)。 高速路网中,“四纵”为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京雄高速、新机场至德州高速,“三横”为荣乌高速新线、津雄高速、津石高速。 目前,京雄、荣乌新线、京德高速通过交通运输部评估评审。其中,京雄高速已于2018年8月签署接线协议;津石高速的河北段2017年开工,天津东段2018年10月开工;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已经在2018年底开工建设,石雄城际铁路也已面向社会征集投资意向方。 在生态环保领域,根据《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到2020年,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至2022年,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系统质量初步恢复。 白洋淀治理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2018年,雄安新区清理河道垃圾约130.9万立方米,排查河道、淀区两公里范围内入河入淀排污(排放)口11395个。据了解,为快速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雄安新区未来将实施6大类47个白洋淀治理工程项目,其中45个项目投入资金约186亿元。 此外,“千年秀林”作为雄安新区先期启动的重大项目之一,已造林11万亩、植树1100万株。预计2019年植树造林完成后,新区森林面积将达到61万亩(含既有林30万亩),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9%。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雄安的建设只是一个起步。一个城市要想成熟,没有十年以上的发展建设是不可能的,其中首要的就是做好硬件设施,有了硬件设施以后,相应的包括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等等在内的“软件”才能跟上。对于雄安来说,只有地下管廊的建设、地上的建筑物建设完成后,才能开始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打造首都新“两翼” 在雄安城市规划建设迈入新台阶的同时,雄安新区未来产业发展路线图也在2019年初正式划定。 《总体规划》提出,推动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要将适应雄安新区定位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优质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活跃高效的创新氛围基本形成,对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吸引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根本动力的作用得到显现。 根据规划,雄安新区未来将重点承接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非首都功能。 叶堂林指出,在北京此前的计划中,到2020年,城六区的常住人口要下降15%,相当一部分人口将随着产业疏解而迁移到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地,其中最重要的承载地之一就是雄安新区。因此,如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是雄安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新区转移,在疏解中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另外,《指导意见》还专门提出,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激发雄安新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支持雄安新区吸引北京创新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疏解转移。 多位受访人士均指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市域外集中承载地,在前期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的基础上,应该更多通过市场化手段,留住功能、产业和人口。 长期来看,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总规划师林纪则认为,除了好的就业环境以外,雄安新区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中,还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旅游环境、商业环境,提升城市魅力,才能真正在雄安新区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区。 短期来看,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软环境”的打造上,雄安新区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在近期重点解决。首先是创新投融资体制,雄安作为“从无到有”的城市,产业落地和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显然难以完全通过行政手段保障,需要通过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创新来解决。其次是营商环境的打造,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两个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入驻,需要尽快探索解决。 《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支持设立雄安银行,加大对雄安新区重大工程项目和疏解到雄安新区的企业单位支持力度。 京津冀重要一极如何打造 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同样是雄安新区的重要定位。如何辐射带动周边的冀中南地区,也是雄安中长期发展所要考虑的问题。 2018年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在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表示,雄安新区的设立,有利于形塑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结构。这个核心三角由京津雄构成,相距各110公里,三角形中间是首都第二机场,未来的空港门户,天津则拥有海港门户。京津雄分工协作,一个突出管理中枢、一个突出先进制造、一个突出科技创新,共同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另外,雄安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本身不搞制造业,而是把创新技术外溢,推动冀中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 《指导意见》提出,要研究制定促进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合理分工、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支持雄安新区优势产业向周边地区拓展形成产业集群,发挥对周边地区创新发展和就业创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要求,推动雄安新区及周边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协同发展基础保障。 多位分析人士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解决雄安与其周边地区的产业衔接问题。 叶堂林表示,北京的产业和河北的产业本身衔接程度不高,北京产业相对高端,而河北产业则偏重资源型、加工型和重化型,尤其是河北南部主要是重化工业。雄安的产业,也将以北京疏解的产业功能为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难以在短时间内与周边形成衔接。 李国平则认为,雄安新区向周边的辐射带动,应该是一个阶次性的长期过程。其中,首先是要在雄安快速形成一个高端产业集聚、有科技成果的创新城市,伴随着雄安新区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在五到十年的时间内,逐渐形成对区域内的辐射带动。 李国平指出,对于雄安新区周边地区而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环境约束、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下,过去的存量产业本来就处在缓慢的淘汰过程,而雄安新区的外溢效应,将会让周边地区的增量产业向雄安新区产业结构靠拢的同时,加速其存量落后产业的淘汰和升级。 “关键还是第一步,要做好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做到自身有体量、有成果,才能后续实现对周边地区的带动。”李国平说。 |
|||
2019-3-24 30696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