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人物| 屠光绍谈对美投资:只要有好的项目,为什么不投?

来源:凤凰网财经

导读:

谈到中国海外投资,谈到地缘政治和国际局势,美国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美国也是中投海外投资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当前微妙的局势下,中投如何看待对美国的投资?是否会调整对美投资战略?对此,屠光绍表示:“只要有好项目,我又能够去投,我为什么不投。”

《论语》有云:“六十而耳顺。”

耳顺之年,也是退休之年。

中国唯一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的掌门人、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年满60岁卸任退休。自前任中投董事长丁学东调任国务院担任副秘书长后,董事长一职自2017年初以来一直空缺。

4月2日,中投召开内部会议,宣布交通银行董事长彭纯将出任中投董事长,现任中投副总经理居伟民将升任中投总经理,接替即将退休的屠光绍。4月9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因国家金融工作需要,彭纯已向交通银行董事会递交书面报告,辞去交通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和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辞任自2019年4月9日起生效。

作为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北大学子,屠光绍的仕途极具多样性:从北京到上海,从监管机构到地方政府,从行政管理到对外投资,五年央行经历,十多年深耕证监会,十年担任上海市领导,仕途的最后四年他加入中投,专注对外投资。

在中投内部会议的前一周,屠光绍出席2019博鳌论坛并接受凤凰网视频专访。这也是他退休前最后一次面对媒体,采访长达80分钟,他侃侃而谈,回应了包括国际局势、对美投资、中投战略等各种尖锐问题。

谈国际局势:四大因素造成深刻变革

2019年,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如果说有一家中国公司走在国际局势的风口浪尖上,非中投莫属。

从中投成立之初,就瞄准海外市场。中投的组建宗旨是实现国家外汇资金多元化投资,下设三家子公司—中投国际、中投海外、中央汇金,其中前两家专注境外投资和管理。2007年,财政部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成立中投,为此中投需要每年支付5%的利息,平均每天要赚3亿元才够还利息。首任董事长楼继伟曾经直言:在利息压力下,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挣钱。

就在采访的前三天,美国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倒挂,华尔街一片哗然。过去50年间出现六次收益率倒挂,每次倒挂之后都伴随着经济衰退。当前国际局势有哪些变数?是否有可能出现经济危机?

当记者提到经济危机时,屠光绍回答了一个关键词“变化”。“全球目前的经济形势确实处在一个变化过程当中。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整个经济形势都在经历深刻的变化。”

面对剧烈的变化和波动,他认为要看清主要的趋势和原因,才能“不被新的现象影响,把握好长期趋势。”

他提出看待目前的国际局势要特别注意四大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宏观政策的调整、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地缘政治的风险。

第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现在的一大趋势,值得关注。”他认为,全球化积极推进了贸易、投资的增长,但也带来了某些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及一些国家内部阶层利益失衡的问题。于是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造成了冲击。他强调,“这不会是一个暂时现象,对未来都会产生影响。”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怎么办?很多西方学者都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屠光绍表示:“中国积极推进,并且一直拥护全球化。而且中国在支持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是固守常规,而是推进新型全球化。”新型全球化更注重合作、互利共赢,具体到中国的实践就是一带一路。

第二,“要关注全球宏观形势,特别各国宏观政策的调整。”他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各国央行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政策,对刺激经济增长有一定作用。

全球央行“放水”是否会造成“大水漫灌”?他认为量化宽松必然带来资金流动性大大增加,资金价值受到影响,流动性过剩。“现在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各国央行开始调整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紧缩,这就是所谓的去杠杆,会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影响。”他特别提醒,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要特别关注美联储政策调整。

第三,“要关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进步会给全球产业结构和服务方式带来重大变化。他认为科技带来的变革是根本性的,“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不管是百年老店还是崛起的独角兽,不管是人民生活还是产业结构,都被科技发展深刻影响。”

第四,“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来说,一些地缘政治风险带来了不确定性,”屠光绍认为,现在全球经济紧密关联,全球产业链高度契合,一个国家自己的不确定性会迅速传播到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世界经济不确定性。

他特别强调要重点关注美联储,因为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扮演着储备货币的地位,具有很强的外溢性,不管是“鸽派”还是“鹰派”,不管是加息还是降息都需要密切关注。

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一个词—“趋势”。他解释,中投主要是做长期投资,因此更加注重宏观环境中一些趋势性的现象,这样才能做好长期投资布局。

谈美国:有好的项目,为什么不投?

“我想问一个问题,只用‘是或否’来回答。今年中投在美国还会投大项目吗?”记者在采访中犀利提问。

“你要看我们能不能有这样的项目。”屠光绍稍作停顿,接着说:“只要有好项目,我有能够去投,我为什么不投。”

谈到中国海外投资,谈到地缘政治和国际局势,美国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美国也是中投海外投资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当前微妙的局势下,中投如何看待对美国的投资?是否会调整对美投资战略?

对此,屠光绍表示,在当前微妙的国际局势下,中投公司将加大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一方面,充分向当地政府阐述长期财务投资的理念,不寻求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不干涉企业的日常运营,更不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利用“中美制造业基金”的合作平台,深化合作。

2017年11月,屠光绍与美国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在北京签署了中投与高盛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成立中美制造业合作基金。

谈到双边基金的合作,他认为是一种创新,双边基金让合作不仅仅停留在项目层面上,而是上升到资金层面。“一个项目投完了,或者投资一段时间退出了,我们的项目合作就结束了。但基金的合作更紧密,还没有投资项目的时候基金的合作已经开始。”

他表示,双边基金不仅仅是双方拿钱,还有募资的过程,双边基金还要向各自的投资人募资,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有了资金再去找项目。而双边基金最明显的好处是优势互补,高盛在美国资源丰富,非常了解国内市场,有助于中投更好的在美国寻找投资标的。

双边基金的合作模式不仅仅局限在美国,除了中美制造业基金,中投还与日本五家金融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日产业合作基金。今年三月底,中投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和私募机构欧瑞泽(Eurazeo)成立一只10亿至15亿欧元的中法产业合作基金,用于投资在中国有业务前景的优质法国企业。

“高盛也好,巴黎银行也好,日本的五家金融机构也好,我们和他们搞合作基金,他们非常了解国内市场,这种合作是一种优势互补。”

谈策略:将减少公开市场股票投资

说到美国,就不能不提美股。从2018年底到2019年初,美股也过得不太平,市场动荡加剧。中投作为大型机构投资人,还会增加美股投资吗?

对此问题,屠光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了一串数据:“公开市场股票依然我们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未来比重可能会有一定的降低。”他表示,目前整个公开市场股票占到投资比率的60%左右,而未来另类投资和直接投资的比率会持续增加到50%,甚至高于50%,公开市场股票占比会下降。

他强调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一个金融市场,也是公开市场股票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但未来更多考虑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之间的平衡。根据他的介绍,由于公开市场股票整体投资占比下降,美股也会随之下降。据中投公司财报,截至2017年12月31日,美国股票投资占公开市场股票投资的52%。

谈及美股,他反复强调一个词—“长期”,不要过于短期的市场波动,而要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来看。

“目前我们看年度收益,一般都是看到12月31日。但以去年为例,如果只看到12月底业绩是比较糟糕的,因为美股是从去年九、十月份开始剧烈下跌,但如果看到今年1月份,美股又开始回调。这就看我们财年怎么算?如果算到3月31日,情况就不一样。”

他提醒,中投作为一个大型机构投资人,要坚持长期投资。“要减少对一些短期现象的过度关注,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长期趋势上,这才是我们做全球投资的基本定位。”

“作为大型机构投资人,我们不可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坚持走分散化、多元化投资。”除了长期,他也提到“分散”。中投的分散化投资指的是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上布局,除了公开市场股票投资,也要在另类投资和直接投资布局,分散风险,获得稳定收益。

根据2017年年底中投披露的年报(2018年年报暂未披露),中投目前的投资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是公开市场股票投资,占投资配置的43.6%;第二是另类资产,包括对冲基金、

行业直接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资源/大宗商品、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等,占比39.3%;第三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国债、公司债等各种产品,占比15.9%;最后是现金产品,包括现金、隔夜存款,以及短期美国国债等,占比1.2%。

谈一带一路建设:做了一个大项目

屠光绍表示,中投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但投资的风险与机遇并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阶段、环境都不太相同,难点在于如何做到商业上可行。

他表示,所有投资都要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发挥中投的自身优势。中投最大的自身优势是长期投资和资金优势,同时有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合作网络。而“一带一路”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很适合中投,一方面是建设周期长,资金规模要求高;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一般需要多个机构合作投资,而中投也有自己的合作伙伴。

他提到了2017年年底中投联合多家国内企业,组团到欧洲投资的一个大型物流资产项目—Logicor项目。该项目资产规模很大,包含600多个物流设施,分布于17个欧洲国家,横跨英国、德国、法国、南欧、北欧、中东欧及荷比卢七大区域,已建成物业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是欧洲规模最大的物流设施资产组合。

这个项目虽然在欧洲但也属于“一带一路”投资。项目覆盖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及俄罗斯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个项目总投资高达122亿欧元,中投是领投方,引入了多家中国企业,项目贷款也是由中国金融机构牵头的银团提供。

时隔两年,谈到这个重点项目,屠光绍依然非常自豪:“标的比较大,在全球投资市场影响也很大。”他提到中投当时看好这个项目,也是因为资金需求大,同时又是长期投资,还需要多家机构联合投资,“这个项目能很好的把中投的优势发挥出来”。

他更看重这起投资背后的意义:“随着欧洲经济发展,这个项目反映了电商发展对物流的需要。现在中国电商例如阿里、京东都希望在欧洲发展业务,这都离不开物流设施的发展。”

谈金融开放:“狼”真的来了吗?

2018年以来,金融开放走上了“快车道”,央行行长易纲宣布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外国银行在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到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

外资持股比例放宽到51%之后,外资机构能成为控股股东,引发业内欢欣鼓舞。但有一些不同声音担心“狼来了”,忧虑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会冲击本土金融机构?中投作为走在“出海”第一线的金融机构,是否会担心“狼来了”?

屠光绍首先提到:“金融业有行业特殊性。金融服务业不同于实体经济,本质是管理他人资金。”他认为扩大开放的大原则是:“既要坚持开放,又要保持金融稳定。”

而对金融行业的区别对待,也是国际惯例。他提到,从全球来看无一例外,都把金融作为一个特殊领域,在负面清单中会做出特殊说明。比如中国的银行要到美国去开设分行,也非常困难,“这是由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特殊就不开放,而是在开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金融市场的外溢性和系统性。”他认为,全球金融市场紧密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证券、银行还是保险,都相互影响,因此各国都对金融开放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有一些特殊的安排。

谈及金融行业开放的必要性,屠光绍表示开放不光是为了吸引境外资金流入,也是为了在管理方面提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更好利用境外资源。

对于“狼来了”的忧虑,他笑言:“我们过去总是担心,银行开放后我们自身银行业会不会垮了?开放以后还能不能站得住?但从实际情况看,开放不仅没有影响我们银行的发展,还使我们银行发展得更好更快。”

对于证券行业,他承认在加入WTO时,中国对证券行业的开放一直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主要采取合资方式,并且控制外资持股比例。“外资持股比例放开将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从历史上来看,开放对金融业一定会带来积极影响。”

从国际形势到金融开放,从美国投资到一带一路,从投资策略到外部环境,即将退休的中投掌门人屠光绍在80分钟的采访中回应一切关注话题,充分透彻的阐述了他的见解。

12年过去,中投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资产超9000亿美元。未来的中投是否能登上全球最主权财富基金的宝座?中国对外投资的“国家队”将走向何方?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原标题:独家|屠光绍退休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 80分钟回应一切


2019-4-9点击数/观注度 182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