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大事见闻    
中美“新冷战”?把中国看成前苏联那就大错特错了

贝恩哈德·桑德:德国《明镜周刊》资深驻华记者

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 中美关系,南海,“迪凯特”号,一战,新冷战,核武器,对华赤字

【观察者网 武守哲译】2018年9月30日早上,就在中国人民刚刚告别传统中秋假期,又将以喜悦的心情迎来国庆长假的时候,美国参议院依然在对是否要任命卡瓦诺为大法官而聚讼不休。就在这一天,美国海军驱逐舰“迪凯特”号(USS Decatur)悄然驶进了南中国海域,并且迫近了南沙群岛的南薰礁和赤瓜礁12海里范围内。

中国导弹驱逐舰——兰州舰严阵以待,侦查到敌情之后奉命向“迪凯特”号下达了驱逐警告。

这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插播此则新闻时这样说:“美国军舰驶入了一个危险的航道,如果再不改变航行路线,后果自负。”

面对中国驱逐舰的警告,美国方面回应:“我们是在自由航道内无害航行。”

“迪凯特”号并没有改变航道,兰州舰也没有。就这样,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当时双方最近的距离仅有40米左右,《纽约时报》一天后的报道,当时迪凯特号上的美军水手惊慌地叫嚷:“他们快要撞到我们了!想把我们赶出去!”

最终,迪凯特号不得不“采取技术动作以防撞击”。

双方这次“亲密接触”的地点恰好就在越南和菲律宾的中间。根据美国国防部的通告,这类冲突是2016年以来记录在案的第18次。

如果当时“迪凯特”号并没有改变航线,而是呼叫空中支援的话,那么在中秋时节中美双方有可能酿成直接的军事对抗,卡瓦诺事件也将不会成为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南华早报》评论说:“如果地缘冲突加剧演变为一场军事对抗,那么中美之间任何戏剧性的‘接触’都会变成世界大战的前兆。”

这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对方面前“秀肌肉”的决心越来越大,而且竞争和对抗的领域也绝不仅限于南海地带。

“美国的海陆空三军会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行进”,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稍后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自己的评论。紧接着美国副总统彭斯11月份飞往新加坡参加亚细安峰会,他乘坐的空军二号故意贴着距离中国南沙群岛50英里的地方飞行了一段时间。抵达新加坡后,他说:“帝国主义般的攻击行径不应该在印太地区出现,我们不会退缩和头像。”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演讲中也说过“中国的领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寸都不能丢”。他在4月份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阅兵时告诫军队要“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坚决捍卫国家权益”,并且要有应付各种复杂局势的能力。

北京和华盛顿方面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均呈现竞争态势,尤其在西太平洋,美国为了维持自身已有存在的霸权,双方都各不相让。

美国学者阿利森发明了一个词叫“修昔底德陷阱”,这个理论模型在解释过往世界史冲突中屡屡有效,比如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很多学者指出,中美双方都可以避免掉入这个陷阱,毕竟两者的体量相当,而且有美苏的前车之鉴。不过,中美目前无法像美苏当年那样打代理人战争,而且美国总统特朗普成习近平主席为“好朋友”,还曾说他和中国有很好的化学反应。

不如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自从2017年特朗普首次访问中国之后,到2018年年底G20峰会习特再次见面之前的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就在特朗普访华回国后的几个星期之内,华盛顿发布了特朗普任期内的首个国家安全战略,宣布美国面临的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竞争日渐加剧,称这两个大国竞争对手“试图挑战美国的影响力和价值观”。

这份国家安全战略称在侧重打击恐怖主义近20年后,美国正在把重点转向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五角大楼官员表示,这一战略将是美国在未来几年的蓝图,在这份报告中,五角大楼把中国写在了俄罗斯之前,它称中国是一个“战略对手”,这彻底改变了奥巴马政府对北京使用的惯常外交语言。

至那时起,中美双方就开始了频繁的“语言互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瑞伊在2018年6月份曾指出,虽然俄罗斯仍然需要美国去积极应对,但中国才是美国最广泛、最具挑战性、最严重的威胁。

一位中国高级官员反击,美国已经把刀架在了自己的喉咙上,而且试图重演当年击垮苏联的那一幕。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对此撰文:“中国是一个超级大国,任何想和中国在军事、经济领域搞对抗的国家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美国副总统彭斯在10月初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演讲,认为“中国比以往更活跃地使用其力量,来影响并干预美国的国内政策和政治”。这个措辞严厉的演讲风格酷似宣称另一个“冷战”的诞生。

2018年距一战结束整100年,距离华约解散也差不多30年的时间,世界是否再次走到冷战的边缘?

乍一看,目前中美实力对比和当年的美苏关系还不太一样。虽然当今的中美都是核大国,但是美国拥有超过6450个核弹头,中国只有280个(俄罗斯有6850个)。

如果就此得出结论,认为当今全球比冷战期间更稳定那就错了。虽然核武器的威慑作用能让一些看似弱小的政治体也能在大国之间取得某种平衡,但世界大国竞争的关键点已经从核武器扩张转向到经济和科技发展。

比如当年的军事巨无霸苏联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综合国力呈加速下滑态势。对中国来说,却恰恰相反。如果中美两国继续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走下去,那么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必然要超过美国,而且在人工智能、通信、数字经济、半导体等领域也能和美国相抗衡。

如果华盛顿方便意图把贸易战推向极端,也许会动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基础,但必将也给自身的资本市场带来严重损害。

很显然,21世纪大国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军备竞赛那种低层次把戏,而是政治经济包括意识形态的全面交锋,中美面前的棋盘是三维的而非二维。

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野心和忧虑有哪些?两国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摩擦的红线又是什么?

不如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十年前,也就是爆发金融危机的2008年。那一年的6月,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和中国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华盛顿有过一次会面。两位都是各自国家的财政主管,彼此之间非常了解,对当时金融危机的各种态势和走向做了评估,并且对如何加强对潜在金融风险的进一步管控做了初步协商。

当时美国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三倍多。但当时美国的金融市场却一片风雨飘摇,不动产投资信心降低,失业率增加,国家财政赤字猛增,银行资产和对冲基金严重缩水,数月之后,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布破产。

王岐山这样告诉鲍尔森:“你们曾经是我们的老师,但看看你们今天的经济体制,很遗憾,我们觉得从你们那里没什么能学习的。”

鲍尔森后来出了一本书,他称2008年的那场经济危机是一场“羞辱性的时刻”,而且与王岐山的会面“是我一生中最让我难堪的经历之一”。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中美两国的运势开始出现转折,中国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而美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运行体制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虽然美国经济当下的表现并不算差,但看起来胜负的天平正在逐渐向中国倾斜。鲍尔森在2008年的某些预测已经开始实现了: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比2008年翻了三倍;外汇储备增加了60%,对美顺差从2700亿美元增加到了4000亿美元。

美国政府指责中国经济的崛起的背后是一系列不公平手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并未完全遵守市场行为规范和保持对知识产权的应有尊重,而且暗地里给企业以政府补贴。

严峻形势下,特朗普于去年夏天向中国发起了“贸易战”,对进口中国的商品追加了一系列惩罚性关税。特朗普身边的心腹经济智囊Peter Navarro写了一本书叫“death by china”(《致命中国》),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要“彻底改变目前由中国主导的世界贸易链”,认为WTO的很多条款都已经过时且不再对美国有利,美国的就业市场正在被杀死。

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曾指责中国过往履行协议的记录相当糟糕,2018年的11月底在中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之后,他的口气变得缓和,认为中美长期的拉锯战有可能走向一个暂时的“终点”:“ 我首次从中国那里得到将会变成真正协议的承诺。”

双方在商贸领域进行持续性对话,但中国依然没有放弃把更多的筹码放到另一个谈判桌上,北京方面以非常高的姿态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晤,表达了双方应该继续进行中美安全会议之制度化的建设,这个姿态,明显也是做给五角大楼看的。

G20峰会达成以下共识,如果中美双方在90天内达不成协议,那么就要按照原计划对中国输美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然而本来看似缓和局势之后却急转直下,紧接着孟晚舟事件的是,圣诞节前夕美国抓捕了两个中国“间谍”,理由是他们用黑客技术窃取了美国某互联网公司和能源部门的相关信息。

与此相应的,中国央行为了把资金更多地投放到市场上,连续第四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而且积极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份协定覆盖了全球45%的人口和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同时,中国的最高决策者在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方向上越来越重视毛泽东时代提出的“自力更生”的路线,中国的军工部门和国有企业部分领域向私营部门放开,以促进高科技领域在国内的发展。

而且中国的某些经济智囊也在暗示,中国还有一个应对贸易战升级的杀手锏:减持美国国债。和中国商务部有密切来往的经济学家梅新育说:“就这方面来说,这或许也是一个选择。”

梅新育还指出:“经济大环境好的时候,中国的发展速度正常情况下可以保持对美国的加速追赶,但是一旦全球经济形势不好,就会变成谁衰落得比较快,很容易引发金融战,毛泽东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另一方面,亨利•鲍尔森则担心经济商贸领域的“铁幕”即将落下,这个铁幕会逼着一些贸易战外围的国家选边站队。

11月初,鲍尔森和已经是国家副主席的王岐山在新加坡再次会面。王岐山含蓄的警告美国不要试图让双方的贸易战升级,鲍尔森认为,如果中美双方无法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领域达成妥协,那么不光是世界经济,甚至原有的世界秩序全球和平都将受到威胁。

如果我们打开地图,让我们放眼中国的最南部——海南岛。这个岛的平均海拔只有160米,风光旖旎,有中国的夏威夷之称,重点开发旅游产业。同时这个岛对中国在南海军力的部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比如在亚龙湾就有中国的核潜艇基地。

过去60年以来,除了美国之外,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的增长能和中国相匹敌。

西方国家尤其忌惮中国海军军力发展,过去十年,中国新下水了百余艘军舰,总战舰数量已经超过美国(317vs283)。2012年,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并且在2017年几乎建成了第二艘(虽然尚未真正服役)。

中国空军的发展也让人感到畏惧,11月初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展出了涡扇-10TVC(Thrust Vector Control)发动机,以及最前沿的隐形战斗机,到2025年,中国立志能研发出一款能媲美美国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机型。

中国战略性军队编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是全世界拥有弹道导弹数量最多的国家,超过一半是中程导弹。东风21和东风26号称是航空母舰杀手,这两款都有对海上大中型舰船实施远程打击的能力。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新研发的武器把主要目标都对准了西太平洋,有一种把西太平洋划为“内海”的野心,和华盛顿方面不同,中国尚未在全球范围内谋求军事霸权,目前只是想把对手尽量驱离出第一岛链。

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的裁军问题专家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北京的核武法则》,指出目前中国的核武器库大多都带有导弹发射井并固定在地面上,相对容易成为打击目标,于是中国转而倾向于把核武器越来越多地布置在潜艇上——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亚龙湾布置了四艘核潜艇。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目前中国的核潜艇在声呐检验系统下的噪声仍然比较大,海南的军事基地就是测试和研制更先进、更安静的潜艇的最佳场所。

对美国人来讲,他们当然无法容忍中国军力在西太平洋上不断增长,特朗普志在南中国海遏制对方,他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特朗普的前任奥巴马曾在2011年发出了“亚太转向”的宣言,认为亚太地区也是美国核心利益所在,按照奥巴马原来的预计,亚太地区美国的军力部署会在两年内增加50%。

特朗普明显加速了这个部署,他已经提议在2019年把美军部署在亚太地区的283艘军舰增长到355只,未来还将会有一艘永驻西太平洋的航空母舰,显然美军已经拉开了西太平洋的军备竞赛的架势。

很多专家质疑美军的这个策略恐怕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美国西太平洋新舰队司令戴维森认为:“中国已经能够有效控制南海制海权,并且可以向美国在整个亚太区域的军事存在发起挑战。由于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军力的上升,若美军未来在这一地区与中国开战,并无获胜把握,甚至完全有输掉战争的可能。美国无法和中国和俄罗斯双线同时交锋。”

中美潜在的军事对抗还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长期以来,由于北约不断东扩压缩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使得中俄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中美军事实力对比:中国军队人数200万vs美军130万,航母中国1vs美国11,潜艇62vs68(核潜艇4vs14),洲际弹道导弹70vs400,核武装置280vs6450(数据来源:明镜周刊)

几个月前,中国参加了“东方2018”军事演习,不少西方媒体都报道这是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东方这两个超级大国联手进行大规模演习让特朗普不得不考虑,和中俄同时爆发冲突是多么不理智的。

有趣的是,冷战期间前苏联就是与中美双方同时交恶,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幕僚基辛格的建议下决定转向中国,尼克松访问北京,中美俄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又走到了一个关口。

而且今天北京方面掌握了主导权,俄罗斯亟需中国这样的战略伙伴,而美国不得不其他地区搜寻可以依靠的新的结盟对象以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

2018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召开,参加APEC的所有国家的人口加起来有28亿,经济总量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比参会的很多重要国家来的都要早,和包括东道主在内的八个太平洋岛国的政府首脑亲切会晤,那张带有自信的微笑的照片很快传遍了全球,让人感觉中国才是这次APEC峰会真正的主角。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莫尔兹比港,各国元首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在此地的影响力,而过去70多年来,南太平洋在美国看来是可以被遗忘的蛮荒之地,等回过头来,美国才突然发现在此地被中国“钻了空子”。

这片区域在二战期间曾被日军当做太平洋战争的前线,让美国海军吃了很多苦头。时过境迁,中国承包了这里大部分的港口建设,高速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南太平洋是这样一个地缘政治样本,即某大国在弱小国家内部稍微施以援手,就可以辐射周边并形成规模性的影响力,从东南亚到非洲,从拉美到东欧,莫不如此。

美国无法容忍中国在南太平洋无所顾忌地施展拳脚,副总统彭斯在APEC期间做了演讲,他表示:“美国的投资不仅仅在这里增加,还在整个印度-太平洋地区迅猛增长,很多年来,中国利用美国从中获利,这样的日子应该结束了。”

两年以来,华盛顿方面频繁使用“印太”这个概念取代过去常用的“亚太”,这个术语的转变集中说明了美国力求在南亚、东南亚联合对中国有敌意的国家,对抗中国势力在以马六甲海峡为中心的原“亚太”区域的不断扩张,当然“印太”也明显有抬高印度的意思。

2018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8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举行,特朗普并未出席,参会的是美国副总统彭斯。

特朗普政府节衣缩食拿出了60亿美元的资助发展中国家计划,这个数字显然无法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万亿美元相提并论。与此同时,五角大楼右翼在台湾问题上故意把局面搞得复杂化,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越南和马来西亚,一度和美国也走得很近。

尽管美国已经全方位感受到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但去年的APEC会议上,大国的最高领导人独缺特朗普,他只是派出了一位全权代表。

也许彭斯的到场意味着该地区的权力结构真该逐渐发生变化。菲律宾,这个美国军事盟友的总统杜特尔特认为,他的国家目前仍处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之下,但中国已经控制了南中国海:“(南海)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中国就在这里,无论你承不承认这就是现实,美国和其他国家都应该领悟到这点。”

杜特尔特是正确的。美国如今面对的较量,和他们之前在中东、加勒比地区和南美地区的“敌人们”完全不同。但是美国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重塑了东南亚、东亚甚至欧洲,在美国的帮助下,很多国家从二战的废墟上建立起来并逐渐变得富裕。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都维持了和美国不错的外交关系,甚至冷战的牺牲品越南现在也有倒向美国的趋势。

但不管怎样,实力逐渐增强的中国正在原有美国的地盘上不断施加自身的影响力。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卡普兰(Robert Kaplan)在《地理的报复:地图告诉我们未来冲突和对命运的抗争》一书中,指出“美国在东亚有反抗中国霸凌的长期盟友,在中东欧有反抗俄罗斯霸陵的长期盟友,但美国最好还是在海权和空权方面给予中国一定的让步,避免过度刺激中国”。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2017年在La Trobe大学发表了演讲,认为中国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国际战略,而西方国家却毫无举措,所以西方世界对近几年国际重大地缘政治的一系列变化应对缺乏准备,政策也缺乏一惯性。

北京方面一直把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放在首位,2008年西方的金融危机既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也给他们提供了前车之鉴。一场战争,哪怕是仅仅是一场冷战,会让中西双方两败俱伤,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难以幸免于难。

原标题:贝恩哈德·桑德:也许中美会引发“新冷战”,但中国并不是前苏联


2019-5-13点击数/观注度 15679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