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地缘局势 |
美国为啥不敢打伊朗? |
来源:风声 近来,特朗普频频把伊朗送上头条,两国开战的氛围愈来愈浓。 5月13日,特朗普表示:“我正在听关于伊朗的小故事,如果他们有所行动,将遭受巨大损失”。 一、从航母战斗群到拟增兵12万,战云密布的背后 去年8月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之后就一直和伊朗过不去。 而这一轮波斯湾危机已经绵延两月,正在逐步升级,不仅牵动地区国家神经,更是在方寸之间影响全球的石油安全。 4月8日,美国突然把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随后遭到伊朗的反制。值得玩味的是,这正是以色列大选前夕。 4月22日,美国停止8个伊朗原油进口方的制裁豁免,意在截断伊朗财政收入来源。 5日,美国国安顾问博尔顿披露,美国向中东海域部署“林肯”号航母打击群和一个轰炸机特遣队。据AXIOS报道,宣布之前,博尔顿得到以色列的情报,称“伊朗在干什么我们不知道,但他们正在考虑对美国在海湾的利益进行报复。” 12日前后,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分别声称本国油轮在霍尔木兹海峡的阿联酋港口遭到“蓄意破坏袭击”,美国官员声称是伊朗所为。 13日,美国媒体曝出,美国代理防长沙纳汉在上周国家安全会议上提出,计划再向中东派遣12万美军…… 遗憾的是,美国似乎制造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伊朗很快开始反制。 5月8日,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宣布中止履行部分伊核协议,不再对外出售重水和浓缩铀。 重水和高纯度浓缩铀均是核武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原料。据2015年签订的伊朗核协议,伊朗可以保留不超过300千克的浓缩铀和130吨重水,其余必须出口。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侯塞因·萨拉米12日在伊朗议会发表讲话时表示,美国的航母很脆弱,它没有能力向伊朗开战。美国高层也没有意愿和决心对伊朗发动战争,现在美国在中东地区煞有介事地排兵布阵,只不过是一场无用的心理战罢了。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航空部队司令哈吉扎德则也表示,过去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力量曾经是重大威胁,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攻击目标”。 伊朗海军司令侯赛因·汉扎迪同日严厉斥责美国在波斯湾的军事部署:“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的存在已经到头,他们必须离开这一地区。”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尽管伊朗承认其正处在史上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甚至超过两伊战争,但伊朗仍然摆出了一副无所畏惧的姿态,并未选择退缩,反而紧急在波斯湾部署导弹船,转移大批国产短程导弹的驻地。 从这一动向来看,伊朗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在波斯湾地区强化自身的导弹打击能力,形成局部的优势,只要美国航母敢越境,伊朗就敢开火。 伊朗同时认为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是增加“心理战”的把戏,并表示“与美国人的谈判不会发生,美国人也不敢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双方都没有相让的意思。 二、美国到底要干啥?解密特朗普政府伊朗新战略 难道特朗普是要颠覆伊朗政权?非也。 2017年和2019年白宫公布的伊朗战略,已经说明特朗普政府的目标。并非要消除伊朗政权,而是要限制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 早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就对奥巴马政府的伊朗政策怀有诸多不满。入主白宫后,特朗普公开声称美国近年来针对伊朗的举措偏软,尤其是奥巴马政府以战略收缩为由,轻易放弃与伊朗的对抗,容忍伊朗在中东的扩张,严重损害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特朗普下令全面重审美国的伊朗战略。2017年10月13日,美国政府发布《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伊朗新战略》报告,特朗普正式提出伊朗“新战略”。 报告指出,“美国的伊朗新战略重点是消除伊朗对世界的不稳定影响,限制其侵略行径,特别是对恐怖主义和激进分子的支持,并将头号反对目标锁定为伊朗革命卫队。” 报告强调,“新战略”的“新”主要体现在放弃通过接触与伊朗和解的战略尝试,以伊朗核问题和伊朗扩展地区影响力问题为核心,在诸多领域对伊朗进行全面对抗或回击。 美国战略界将特朗普的这一战略定义为“灰色区域”手段。这里的“灰色”是相对于战争(黑色)及和平(白色)而言,它介于和平时期的正常外交手段与大规模的直接军事冲突之间,综合运用各种非战争性的强制手段,以低于战争门槛的强制行动,来威慑(deter)、劝阻(dissuade)或威逼(compel)对手。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政府应对所谓“伊朗威胁”,采取的都是“灰色区域”手段,主要包括精准制裁、信息战、政治战、外交压力和代理人战争五种。 (1)精准制裁:2017年2月—11月,除6月和9月外,特朗普政府每月都出台新的针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并在8月2日签署《反美国敌人制裁法》(Countering America's Adversaries Through Sanctions Act),加强制裁伊朗的国内立法基础。 2017年,特朗普政府将伊朗革命卫队锁定为主要对象,针对伊朗的导弹研发、加紧介入叙利亚内战、国内反人权活动等进行精准金融制裁。 (2)信息战:为了揭示伊朗的“邪恶企图”,特朗普政府精心策划了一个伊朗阴谋论,配合国会、智库,利用各种外交场合、国会听证会以及研究报告大举渲染。 例如宣传伊朗政府并不是通过《伊朗核问题协议》放弃对核力量的追求,而是用协议换取国际社会取消制裁,将解除制裁获得的资金用来为权势集团谋利益、对外扩张和发展核力量,而不是用于发展国内经济、改善民生。特朗普本人更是不遗余力地在“推特”上讲述伊朗政府的“恶行”,引导舆论。 (3)政治战:特朗普强烈批判奥巴马政府为达成《伊朗核问题协议》而在2009年放弃支持伊朗“绿色革命”民众抗议活动。 “新战略”针对伊朗的政治战有新的特征——强调以渐进方式不断扩大伊朗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分裂,通过所谓“促进民主”,扶植反对派势力,破坏伊朗国内稳定甚至促成政权更替。2017年年底,伊朗国内发生民众抗议活动,特朗普本人及美国政府高官随即公开支持抗议者,这实际上是特朗普政府伊朗政治战的缩影。 (4)外交压力: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外交压力体现在国际和地区两个层面: 在国际上,以伊核问题、伊朗导弹问题、伊朗国内人权状况以及伊朗地区扩张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多边外交,孤立伊朗; 在中东地区,鉴于美国与以色列、沙特等传统地区伙伴有着近乎一致的“伊朗威胁观”,特朗普积极强化与这些地区的伙伴关系,例如一改奥巴马政府在沙特—伊朗战略竞争中的超然态度,通过大额军火销售协议巩固美国—沙特关系,完全站在沙特一边。 (5)代理人战争:美国目前在中东的代理人战争有两层含义: 一是以地区伙伴如沙特和以色列为代理人,支持这些国家直接与伊朗或伊朗的代理人进行军事对抗,如沙特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等。 二是特朗普政府支持、配合地区伙伴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对抗伊朗及其代理人。特朗普政府对沙特等海湾国家在叙利亚、也门等国扶植代理人,以代理人战争抵制伊朗影响的活动持默许、支持态度。 代理战争背后,是沙特VS伊朗,两个大国的地区争雄 很多读者可能觉得极限施压的“灰色区域”战略似曾相识。这一战略之前也应用于朝鲜,但相比之下,特朗普的对朝施压持续时间较短,“火与怒”仅仅持续一年多就告缓和。 但伊朗的情况不同,对于这个8000万人口的地区大国,美国始终没有放松制裁,如此极限施压加上近距离接触,是否会擦枪走火? 三、美国伊朗之战是否一触即发? 从当前美伊对峙的局势来看,眼下的波斯湾危机有三种可能的走向: 可能1:伊朗依然会通过其他渠道出售石油,保持财政来源,而美国也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当前局势来看,该种可能性很小。 截至2018年1月,伊朗已探明原油储量约为1570亿桶,占全球原油储量的近10%,伊朗每天原油出口量超过200万桶,限制其出口将会给全球供应造成缺口。 之前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尚且允许中日印等伊朗石油买家继续得以购买。但近来美国取消针对部分伊朗石油买家的进口豁免,目标就是要将伊朗原油出口“清零”,彻底封杀,一旦伊朗找到其他渠道继续出售原油,美国也将千方百计进行阻挠,直到把伊朗逼得走投无路,乖乖屈服,达到石油制裁的效果。 可能2:伊朗持续扰动霍尔木兹海峡,美国精准打击,大国斡旋 该种可能性较大。 此举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伊朗可能通过引爆别国油轮、局部封锁海峡、军事演习、埋设水雷等方式表达对美制裁的抗议。 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国际石油市场与全球石油供应安全会因此受到影响,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在必要时可能会发动局部战争,对伊朗或其代理人进行精准打击、定点清除。 目前伊朗表示,伊核协议其他签字方(伊核问题六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应在60天内履行自己对协议的义务,否则伊朗将会提高铀浓缩的丰度。另一个可能的节点是,伊朗要获得大量原材料并制造武器,用时大约1年。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欧盟领导人一方面指责美国迫使伊朗进行报复,一方面敦促伊朗不要采取威胁的措施。 可能3:伊朗被逼无奈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其他大国介入,美伊最终爆发全面战争 该种可能性最小。 波斯湾沿岸产油国的石油,有90%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输往西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地。这些产油国除了伊拉克和伊朗外,还有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和沙特阿拉伯,它们共同负担着西方石油消费国的60%的供应量。 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海峡,亦是唯一一个进入波斯湾的水道。霍尔木兹海峡可以说是中东地区的“油库总阀门”。 伊朗早前就曾威胁,如果美国试图通过切断石油出口来扼杀德黑兰的经济,伊朗就将封锁海湾的主要石油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如今美国步步紧逼的“极限施压”,更是把伊朗推向破釜沉舟、使出杀手锏进行报复的边缘。而一旦伊朗决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势必会严重影响全球石油供应的安全。 俄罗斯、欧盟和中国等主要的石油进口大国不会允许海峡被封锁、国际油价飞涨的局面出现,伊朗一旦封锁海峡,必然导致美国动武,美伊战争全面爆发,但发生这种局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各国斡旋化解危机的可能性更大。 四、美国不敢大打,只因没钱没兵没朋友 为什么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投入近70万人的兵力,加上英、法、西等多国联军共计100万人,出动6个航母战斗群,仅美国一国的支出就达到600-700亿美元,其中海湾和欧洲盟友承担相当部分的费用。 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军投入近25万人,加上英澳盟军共计30余万,投入6个航母战斗群,虽然人数有所减少,但战争费用飙升到1.7万亿-3万亿美元。此外,这场师出无名的战争广受诟病,而其催生的伊斯兰国贻害至今。 这还是美国在国力鼎盛之时,对一个中等国家发动的战争。对于面积更大、地形更复杂、人口更多、军队战斗意志更强的伊朗,其成本不可想象。 况且,眼下美国在国际上的支持者寥寥。 中国刚刚就美国发动贸易战进行了坚决反制,欧盟方面基于与伊朗的长期纽带也断然拒绝了美国的要求。 须知,5月1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改变行程,突访布鲁塞尔,就是为了在对伊朗政策上与欧盟达成一致。 然而,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相当于外交部长)费代丽卡·莫盖里尼向蓬佩奥直接表明了欧洲不希望美国对伊朗施加“极端压力”的态度,双方的会面也无果而终。 莫盖里尼说:“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避免任何军事层面上的事态升级。” 盟友指望不上,美国又没钱没兵,自然打不起来。 五、结语:不能掉以轻心 防止有人挑拨 也许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就觉得,哦,虚惊一场,那为什么还要写这么多? 虽然我们目前的判断是双方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但如果双方鹰派任由强硬的螺旋上升,那么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正如1914年时,没人知道大战会因为巴尔干王公之死而爆发。 目前美国和伊朗,对抗的声量也在不断上升。美国鹰派认为极限施压策略就要成功,所以不遗余力。而伊朗鹰派也认准了美国这一波不会真正动手,所以难免会有一些出格举动,甚至在报纸上出现了“眼下是用武力把美国逐出中东的最好时机。” 更值得警惕的是地区内其他力量的挑拨。 上文提到,本轮危机的关键点之一是以色列提供了“伊朗即将进行破坏”的情报。这已经被伊朗方面斥为“博尔顿杜撰的假情报”。 而更值得玩味的是,去年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导火索就是以色列摩萨德从伊朗偷出的半吨核机密文件,并称这是伊朗政府“隐藏”的核计划全套技术文件。有了这个借口,特朗普断然退出伊核协议。 归根结底,特朗普希望压制伊朗,从而获得地缘上的好处,但总是拿着核协议说事未免有些掩耳盗铃——国际原子能机构迄今已14次证实伊朗履行全面协议义务,这是各方都清楚的。 中国外交部5月10日指出,美国退出全面协议,对伊朗实施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导致当前紧张局势,中方对此表示遗憾。我愿再次强调,冲突对抗不是出路,对话协商才是唯一办法。我们呼吁有关各方都能保持克制,加强对话,全力支持和维护全面协议,不要做出违反全面协议的举动,避免紧张局势轮番升级。 诚哉斯言。 |
|||
2019-5-15 8307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