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群策群力智库 |
中美关系正在被绑架!能否守住走向全面冷战的底线? |
原创: 戍天九思 戍天九思 发了上篇文章《三件大事凸显美国加快战略调整,中美竞争或走向局部冷战?(上)》后,有朋友在后台留言:美国军力投向印太仅有三成,“印太战略”可能是战略诱导。这几天,有三个问题一直在笔者脑子中打转转: 一个是美国把部分用于本土安全的海岸警备队大型巡逻舰前推部署到关岛,以解印太地区海上遂行自由航行任务力量不足之急。 另一个是特朗普最近主动向被他解职的前首席战略顾问班农示好,估计是想让班农回白宫,帮助他再次赢得大选。一旦班农再入白宫,这些美国鹰派可能会更加疯狂地绑架舆论和政府,让白宫对华政策更强硬。 再一个是近期与中国相关的热点问题集中爆发:中美贸易战步步升级,英美公开支持“港独”骚乱,台海局势更加紧张,中越南海万安滩海上对峙,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美国防长罕见访问蒙古国,莫迪乘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发难,日韩爆发贸易战,等等。 这些或明或暗地都与美国四处点火有关。但是,有什么用吗?笔者认为,好像没什么用!至少与美国付出的国家信用代价相比,反差很大。既然都没什么用,那么,美国为什么还要频频动用战略资源集中发难?如此反常,美国到底想干什么?如果没有重大战略目的,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有,那么重大战略目的又是什么?笔者认为,很可能是美国政客想激怒中国,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敌人,把中美关系绑架上全面冷战的战车! 其实,早在2018年9月25日,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罕见公开指责中国干预美国大选,随后副总统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就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问题发表了全方位指责中国的演讲,今年6月份特朗普在美国国会又发表了反华演说,受到国会议员长时间起立鼓掌。这些,都标志着美国政客正在大肆制造舆论、制造仇恨,想把中美关系绑架上全面冷战的战车! 但是,目前美国政客和政治精英还没有达成共识。虽然美国政治精英都想遏制中国,但对华接触派想走一条“不与中国为敌”的竞争之路,强硬派想“规锁”“脱钩”和“全面冷战”!而且,美国还没有形成对华全面冷战的民意基础,因此一直在四处点火、制造借口。中美关系会不会走向全面冷战?不仅取决于美国,还取决于中国,关键看中国如何应对! 为什么当年苏美会爆发全面冷战? 二战胜利一年半后,苏联和美国就从盟友关系进入全面敌对状态。这种对抗不是战争胜似战争,双方是明确的敌我关系,你死我活,因此叫做冷战。而冷战爆发的原因,既有大国竞争的逻辑,也有美国霸权的战略考虑,更有苏美两国的共同需求和互动,还有欧洲国家外部推手的原因。 从苏联方面看,有防范“十二月党人思潮”的政治需求。长期以来,苏联主要发展重工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但它是一个严格封闭的国家,老百姓不知道外面究竟是怎么样,因而整体上是平稳的。但是,战争时期就不一样了,几百万苏军打出国门后,发现外国的生活水平比本国高了许多,而且越往西打,老百姓过得越好。这和苏联国内宣传的完全不一样,一些军人在寄回家的信中都写到了这种巨大反差。 当时,苏军总政治局认为,这种苗头太危险,会动摇理想信念。因此,在给苏共中央专门写了报告——警惕部队的“十二月党人思潮”。 什么是十二月党人?就是拿破仑入侵俄国被打败后,俄国在巴黎的驻军。后来,这些俄国占领军由于受到法国民主思想的影响,回国就要推翻沙皇统治,最后失败了。苏军总政治局用这个来比喻当时苏军中的这种苗头,严厉程度可想而知。而且这个报告的时间是1945年2月,离苏军攻克柏林还有3个月。可见,苏联在二战结束后也迫切需要制造外部对手来稳固内部。 从美国方面看,既有建立霸权和剌激发展的内需,又有军火出口的动力。 首先,美国有号令天下建立霸权体系的外部需求。原来,二战后的美国虽然取得了世界霸权地位,但是并不能号令天下。特别是二战苏联把整个东欧都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阵容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严重失衡,这对美国霸权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还很难把苏联拉进到美国的体系中来。 有人说罗斯福在拉拢苏联方面很成功,后来因为罗斯福去世了,美苏矛盾才尖锐化的。其实,罗斯福本人在去世前几周就说,斯大林对我作的承诺基本上每一条都违反了。等罗斯福去世,杜鲁门当总统后,干脆就说“我已经厌倦了拉拢苏联人”。这时,美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保持关系,但你的霸权地位在体系中就会打折扣。另一种是干脆和苏联决裂,保持那套体系的完整性。 此时,美国的“冷战之父”乔治•凯南出场了。他当时是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外交官,1946年2月22日,给国内写了一封8000字的长电报:第一次把意识形态差异放在首位,说苏联的意识形态和美国的完全不一样,苏联是要不断扩张的。美国不要和苏联打仗,而是要实行一种遏制战略,把苏联的影响限制在它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同时把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建设得非常强大稳固。这样,苏联迟早会垮的。 这对美国政府来说,这封电报就是及时雨,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很快,美国的战略选择就清晰起来,就是干脆和苏联决裂,然后利用这种决裂带来的自由度,专心稳固自己的阵营。电报发出的第二年,冷战就正式开始了。 冷战扩大了美国设计的战后国际体系的影响力,形成并巩固了美国霸权,使追随美国的国家远远多于追随苏联的国家,追随美国的北约是富国、有29个成员国,而追随苏联的华约是穷国、只有7个成员国和12个友好合作国。 其次,美国有对外树敌剌激发展的内需。我们常说: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敌人。美国就善于制造敌人来剌激国内发展。一般来说,对抗是一种消耗,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利的。但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和苏联这种全方位的对抗正好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外部压力。因为如果压力太大,要一个国家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地去干,那会损害它长远的发展。而对美国来说,苏联实力没那么强,这个敌人产生的压力正好把美国的潜力持续地激发出来。比如,美国尖端科技世界第一,冷战起了重要作用,冷战使美国在国家层面上用跨学科的模式组织科技力量,并且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投入,像载人航天、互联网、超级计算机、核电技术、移动通信等,都是美国在冷战背景下搞出来的。 所以说,冷战对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演化至关重要。从冷战开始,美国就一直需要一个外部对手,这样它就有一个很清晰的目标和抓手,很容易就把国内动员起来,把它的盟友体系动员起来。冷战结束后,美国不少战略家都认为,美国后来碰到那么多问题,根源就在于失去了明确的对手。这也是现在美国政客想把中国视为新的冷战对手的原因。 再次,美国有抢占市场、出口军火的强大动力。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依靠贩卖军火,赚得钵满盆满。一战前美国欠欧洲60亿美元债务,一战后欧洲反欠美国94亿美元,一出一进赚了154亿美元,那年头可是天文数字。二战期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GDP从1940年的1014亿,增长到1945年的2230亿,翻了一番还多。虽然大部分GDP成了炮灰,战争消耗了3300亿美元,但是,战争期间大量避险资金和人才的流入,产生了强大的军工技术和产业链,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军火制造能力全球第一,经济上还形成了对军火制造的过度依赖。 比如,从1940年—1945年,美国共生产了32.4万架飞机,6771艘军舰,10.84万辆坦克及自行火炮,238.23万辆车辆,25.7万门火炮,仅航母就生产了124艘,除美国自己用还大量卖给盟友。 二战结束时,美国工业生产能力已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0%,军工生产占了大头。战后,如果没有新的敌人,没有超级军火市场,美国强大的生产能力怎么办,说不定还会像1929年大萧条那样陷入新的经济危机。搞冷战把苏联视为敌人,正好可以继续大规模向盟友销售军火,拉动经济增长,这是推动冷战的持久动力。 从外部环境看,一线的东欧和西欧国家因为害怕冲突都有找靠山的需求。二战后,德国柏林被苏联、美国、法国和英国占领,剑拔弩张。西欧国家害怕苏联,需求与美国建立紧密关系、拉住美国。东欧如波兰、捷克等一线国家也十分害怕西方强国的渗透,需要苏联的庇护。 于是,老牌的大英帝国看透了大家的心思,看出了发挥影响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充当了美国霸权的马前卒和美欧联系的桥梁,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邱吉尔第一个站出来,在美国大学发表了著名的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从此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一年后的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 从中可以看出,推动冷战两件事起了关键性作用,一个是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写了8000字长电报鼓吹冷战——被称为“冷战之父”,另一个是英国首相邱吉尔在美国大学的“铁幕”演说推动冷战——被称为“冷战推手”,前后时间仅相差11天,足见英美是一拍即合、沆瀣一气的,英国不仅是冷战始作俑者,还是推波助澜者。 当然,美国冷战的成功还得益于它设计的体系是一种“开明的自私自利”,不是现在的“美国优先”,让盟友在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同时,大家也能得好处。因此,即使美国和盟国发生利益冲突,冷战的压力也使它们能理性地处理问题,盟国之间的矛盾再大也是次要矛盾,与苏联的矛盾再小也是主要矛盾。可以说,冷战正好给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源源不断的外部压力,让各国紧密合作,共同把这个体系维护下去。 最终,美国通过冷战控制了欧洲,掌控了世界,搞垮了苏联,成了冷战最大的受益者。英国通过推动冷战,成了美欧的中间人和欧洲的牵头人,最大限度地维系着英国的影响力,足见英国的别有用心和老谋深算。最近,发生的香港骚乱,会不会是英国脱欧后,美国转嫁国内危机,英美勾结推动对华新冷战的阴谋呢?从英美政客不遗余力的、反常的推波助澜看,很有这种可能性!值得警惕! 中美关系处在从“局部冷战”到“全面冷战”的边缘 笔者认为,对比当年苏美冷战的三个方面因素,目前中美两国关系总体还没有当年苏美全面冷战时的复杂局面。 从美国国内情况看,尽管美国政客和鹰派精英都患上敌人缺乏症,主张对华“规锁”和“脱钩”,企图将中美两国由“对手”推向“敌手”, 幻想通过中美“全面冷战”转嫁国内危机、摆脱帝国衰落的命运。但是,中美两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合,美国企业离不开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美国普通民众生活也离不开廉价的中国商品,而且美国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对华全面冷战的民意基础。 按照美国中情局的评估,去年中国经济规模已是美国的120%,历史上大国崛起时的影响力往往滞后于实力,事实上中国的实力远比目前的国际影响力要大,美国把中国逼为敌人,最终可能成为压垮美国霸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中国国内情况看,中国没有像当年苏联冷战关门的需求。中国奉行的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主张合作共赢。面对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步步紧逼,比如美国强加的贸易战,虽然中国不愿打,也不怕打,要打就会奉陪到底,但中国绝不会关门排外。现在,美国政客想“脱钩”、想“全面冷战”,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也没那么容易。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不是小池塘,即使狂风暴雨也掀不翻。 从中美关系看,40年中美关系好比一座“风雨桥”。当初,建桥美国想拉中抗苏,中国想摆脱安全危局。后来,中国发现跟着美国的都富起来了,要致富先修路,就想把桥修得更大更好一些。于是,中美两家就把桥重新整修了。 美方有钱有卡车,很快就从中国这边大车大车地拉东西,赚得钵满盆满。中方这边刚开始很穷,只能是人挑肩扛过桥,虽然每次拉的东西不多,毕竟人多,总量也不少。特别是中国人聪明又勤奋,不仅很快学会用自行车往家拉东西,学会用手扶拖拉机拉,后来还学会用卡车拉,近年来华为、中兴等开始像美国人一样用重型卡车拉东西,还要与美国的亲戚、邻居和朋友修建一条叫“一带一路”的新桥新路。 美国人红眼了,羡慕嫉妒恨都来了。于是,美方选出了一个新家长叫特朗普,他一上台就单方面在桥上设卡收税,又以关闭大桥和拆桥相威胁,还扬言要建立新的霸王规则。 但是,已经40年尝到了桥的好处而且习惯走桥的中美两家人,谁也离不开这座桥,特朗普真想关闭大桥甚至拆桥,恐怕绝中美两家人都不会答应,尤其是那些有卡车和重型卡车的人是决不会答应的。尽管建桥之后两家得利有先后和多少之分,但关桥和拆桥都是两败俱损,有桥总比没有桥好。看来已经到了不得不重新修订过桥规则的时候了。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其它各国有不同于冷战的心态。欧洲、俄罗斯、日本、印度、韩国等大国心态复杂,既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也不希望美国独大、美国优先,世界真正需要的是平衡美国霸权。 因为霸凌主义的“美国优先”,不仅不再给大家提供顺风车,还要通吃世界,既要让盟友大把大把地交保护费,还是时时敲诈要求不停地给小费,还动不动就撕毁协议,就是想什么好处都多捞一些。这样,让世界乱了,让盟友寒心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看来还是各打各的小算盘、各过各的小日子好。 因此,美国再也没有了当年打伊拉克时一呼百应的国力和号召力,老大不济了,盟友的小九九也就多了,无论是制裁伊朗、组建护航联盟,还是退出中导条约、在印太部署中程导弹,盟友都不愿当枪手、当炮灰。法国和德国不仅在联合研制六代机,还想成立欧洲联军,看来北约过时只是迟早的事。 其实,对欧洲来说,中国与欧洲各国没有军事和经济等根本性利益冲突,只有合作、共赢、发展的巨大潜力,欧洲没有任何加入美国对华冷战的外部压力。如果美国霸权衰落,世界走向多极化,中美欧经济上三足鼎立,欧洲各国生存和发展空间会更大,世界也会更加公平公正。 近来,日韩爆发的贸易战,本来指望美国调停,但却成了美国的赢利点,美国新防长埃斯珀访问日韩只关心部署中导,日韩态度消极,迫使埃斯珀不得不改口:尚未探讨在印太部署中导,韩国一直还想收回战时指挥权,美日韩联盟可能会削弱。 笔者认为,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除非外星人入侵。但是,中美关系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中美还是有可能避免全面冷战的。 守住“七分斗争、三分合作”的底线 笔者认为,中美竞争最终可能既不是全面冷战,也不是局部热战,可能是七分斗争、三分合作的局部冷战。能否守底线,关键还是要讲求斗争艺术和智慧。 一方面要敢斗敢赢。我们经常讲: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但是,也不能像战斗民族那样,总是火爆脾气,硬碰硬,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特别是在当前美国四处点火的关键时刻,不能给美国制造点燃对华全面冷战的借口。 美国是全球摊子、全球战略,虽然仍然是全球老大,但是作为落日帝国早已今不如昔。过去是自信满满、大胆前行、一骑绝尘,现在已经沦落到只能靠打压老二过日子的处境,美国的实力早已撑不起全球的野心和摊子,却又什么都放不下,幻想处处设防,必定处处无防。因此,在中东方向,不敢单挑报复伊朗击落全球鹰无人机;在欧洲方向,频频出动战略轰炸机到俄罗斯家门口也镇不住;在亚太方向,对中国什么阴招损招都用上了也未能让中国屈服让步。 《孙子兵法》虚实篇讲:“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明白了这个道理,中国应对美国打压的办法就会多起来。只要中国讲求斗争艺术,加强与俄罗斯、伊朗、欧洲的战略协调,多国是可以平衡美国霸权的,中国还可以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越斗越勇,越斗越强。但也特别需要我们有战略定力,胸中有全局,脚下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计较一时一役的长短得失。如果像二战时德国和日本那样一根筋,就会前功尽弃。 另一方面要斗而不破。事实上,中美博弈已经进入局部冷战,表现为单一领域斗争和局部斗争,如舆论战、贸易战、科技战、货币战、金融战。今后这种局部斗争可能还会常态化,此消彼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斗而不破,还必须补好两个短板。 既要扩大国际话语权,避免两国民众对立。美国“嘴巴大”,本来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受益者,现在却把自己描绘成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以此制造敌人、敲诈中国。中国的宣传要内外有别,国内的宣传既要鼓舞信心,也是避免民粹主义抬头,排外敌对。尤其是对全球化的宣传,不能只讲改革开放的红利,也要适当讲讲全球化的代价。对外宣传,我国的国家利益走出去了,笔杆子和影响力一定要走出去,枪杆子也要有能力走出去。 中国的宣传尤其要改变重内轻外的格局,坚持眼睛向外,主动在联合国、在西方媒体、在美国媒体发声,国家可发布《中国全球化》白皮书,让世界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中国故事和中国全球化的代价,坚决扭转西强我弱的局面,抢占国际道义制高点。 比如,“一带一路”宣传,不仅要讲“三共五通”,还可学学美国“亚太再平衡”的西方逻辑,讲讲“平衡世界经济、追求公平发展”的使命愿景,打破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独享全球化红利的格局,以赢得更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还要增加战略底牌,拥有危机升级的能力。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有一个铁律:没有能力使危机升级,危机就会失控。大国博弈,以战止战,最终靠的还是实力。美国前驻华公使、尼克松访华时美方首席翻译傅立民,今年6月13日在布朗大学外交政策协会百年纪念讲座上,作了《中美脱钩及其影响》的发言,他讲: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敌人!中国最近测试了航母杀手弹道导弹、电磁炮、高超音速滑翔弹头、量子卫星通信系统、反隐身雷达以及射程空前的远程反舰导弹和空地导弹等,其中一些武器已经部署——我们未必能够在这样一场军备竞赛中取胜。 说明这些都是中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底牌底气,也是美国真正忌惮的,还是我们守住滑向全面冷战底线的底牌底气。其实,中国在中美博弈中还有不少底牌,必要时都可以亮一亮。运用得好就能形成战略威慑,让美国知道承受不起与14亿中国人全面冷战和局战热战的灾难性后果,从而知难而退! |
|||
2019-8-14 21050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