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学界 |
朱跃中:全球能源格局新变化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及应对 |
来源 | 《经济导刊》10月刊 作者 | 朱跃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未来十多年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演变调整的重要时期。展望“十四五”,我国能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更加错综复杂,困难和问题将更多,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准确把握世界能源发展大势,顺势而为,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多措并举提升能源安全水平。 全球能源格局深刻演变的“形”与“势” 近中期全球经济或将延续低速增长态势,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增速预计会进一步分化,全球和区域能源需求也将随之发生新的改变。以清洁能源、非常规油气、分布式能源技术为代表的能源生产领域的科技进步,以高效化、低碳化、智能化、电气化为特征的能源消费领域的产业创新,以及与储能、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平台的交互融合,正引发全球能源供需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化,再电气化和去中心化趋势日趋明显,全球能源资源的版图和消费格局也将重塑。 能源“新美国”初见雏形, 全球油气供应“大三角”呼之欲出 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英国石油公司(BP)等机构在能源展望中均预测,未来非常规油气将迎来大发展,特别是美国将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增长来源。 IEA预测,到2040年,美国将分别占全球原油和天然气增长的近75%和40%。EIA预计,2025年前,美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集“能源生产大国、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出口国”三重属性于一身的“新美国”已初见雏形,加上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OPEC)及俄罗斯为主的非欧佩克,未来全球格局中“美国—沙特—俄罗斯”全球油气供应“大三角”呼之欲出。有鉴于美国在“能源独立”基础上将积极谋求“能源主导权”,其战略腾挪能力及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博弈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联合发力, 中长期能源结构有望深度调整 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多家机构预测,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和技术创新加快,未来成本“学习曲线”将会更加陡峭,可再生能源装机将显著增长。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成本将普遍低于化石能源。IEA预计,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增长到40%左右。同时,受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双重驱动,储能可能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推手。此外,低成本的清洁氢能,以及可作为分布式储能的电动汽车,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可观的灵活性资源,可再生能源综合优势将更凸显,发展也将提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多为就地消纳,但随着区域、跨区域电网建设以及氢能、电池等储能的发展,未来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有望实现全球流动。 近中期能源供应端仍需综合发力 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全球推动能源转型的框架已经形成,绿色发展机制在各国不断形成与聚焦,但是全球能源转型速度与实现气候变化目标所需相距甚远。经过2014年至2016年的暂时放缓,2017、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反弹。为了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碳减排目标,除了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外,近中期仍需发展核电、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特别是进一步发展清洁能源有助于提高风电、光伏消纳水平。因此IEA研究提出,核能、氢能、天然气对构建低成本、可靠清洁能源系统,确保实现积极温控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在核能方面,IEA预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核电仍将稳定在高位运行。2035年,欧盟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超过11%,仍然发挥重要的基荷作用。但是受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影响,出于安全考虑,德国、比利时等部分国家宣布“弃核”,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推迟或放缓核电项目建设。核电能否凭借自身的优势,在能源转型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依然存在较大争议。在氢能方面,2019年6月,国际能源署发布《氢能的未来》,提出到2030年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的成本可能下降30%。现在正是扩大氢能应用规模,使氢能未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时刻。在天然气方面,IEA预测天然气在一次能源需求中占比将从2017年的22%增加至2035年的24%。且液化天然气(LNG)将超过管道天然气成为全球天然气贸易的主要方式。 全球能源结构和部门分布或出现明显分化 未来一段时期,全球能源需求将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增长势头。IEA预测,2017-2025年,全球能源需求年均增速为1.2%,2025-2035年,增速仍保持在1%左右。但是能源消费结构和部门分布将出现明显分化。一方面,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推进,以及欧美等国发展高端实体经济、推动再工业化进程,未来一段时期,工业用能需求仍将持续增长。IEA预测,2017年至2040年,全球工业用能需求将以1.3%的年均增速增长。美国从2017年的17%增长至2040年的19%,欧盟从2017年的23%增长至2040年25%。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完成工业化后,工业用能仍很难实现快速下降。另一方面,交通用能去油化是大势所趋,终端用能电气化时代将加速来临。从各家机构的终端用能结构预测来看,近中期电力占比不断提升,而石油占比则有所下降。IEA预测,2040年电力消费在全球终端用能中占比达到24%,比2017年增加5个百分点,而石油消费占比则下降5个百分点。2030年左右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峰值。这主要由于交通领域燃油经济性提升和替代燃料发展。IEA预计,近中期美、欧、日等国交通用能均持续下降,其中交通领域石油需求量下降明显。可见,近中期交通部门将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险”与“阻” 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不确定性和风险点呈增加态势。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积极谋求全球能源主导权,将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大国关系、世界油气市场以及国际能源合作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的抬头,对国际能源合作与能源安全保障带来种种不利影响,同时加大我国对国外能源利用成本。 美对华战略定位新转变, 我对外能源合作需新布局 可以预见,中美博弈或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中国实现现代化之前,中美将长期处于“缠斗”状态。在此期间,不排除美国拿我能源安全做文章,由此将会对油气贸易前景带来种种不确定性。即便将进口美国天然气作为削减对美贸易逆差的重要选项,未来如何协调与美合作及与俄罗斯、沙特、中亚等传统油气贸易国的关系也是新挑战。 欧盟对华关系的新取向 以德法为首的欧盟对华立场出现大转变迹象,欧盟委员会也发布新的《欧中战略展望》报告,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欧盟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实践者,中欧目前在低碳城市、智慧交通、清洁能源转型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近来中欧还在探索“一带一路”第三方能源合作,若中欧能源领域合作生变,将对我国能源发展和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不利,进而对我国能源安全带来影响。 能源重点供应地局势新变数, 我能源安全潜存新隐忧 “十四五”时期,受美国因素影响,中东、非洲、中亚-俄罗斯、拉美等能源重点供应地局势都有出现新变数的风险,如中亚政权更迭的风险、伊朗制裁后的中东局势更为错综复杂、委内瑞拉政局变化等等,北部非洲等部分产油国形势演进也存在变数和风险。这些变化对我国与这些国家开展稳定的油气贸易合作带来了新隐忧。 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谋”与“动” 虽然当前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点增加,但只要大国之间不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我国的能源供应是基本能够保障的。一是我国能源总体自给率在80%以上,保证能源供应总体安全的风险相对较小;二是虽然石油进口70%、天然气进口45%,但只要世界大格局稳定,主要油气出口大国也需要与我国维持稳定的贸易关系以支撑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我国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俄罗斯、中亚油气资源富裕国家、过境通道缅甸等,与我国陆路相连,关系友好,如果措施和应对得当,平时和极端情况下可保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油气进口。因此“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补齐短板,增加能源安全韧性的基础上,仍应保持战略定力,加速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摆脱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发展道路,尽早实现能源转型目标。 |
|||
2019-11-4 9463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