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界     
重磅|我国将启动太阳系近邻宜居行星太空探索计划

来源:观察者网 2019-12-12 作者:袁洁

袁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ID:cascwx)12月12日发布《袁洁北航公开课|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发展展望》,袁洁描绘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面向2030年和2045年即将开展的重大工程项目,其中便包括觅音计划——太阳系近邻宜居行星的太空探索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

据新华社报道,袁洁介绍,“觅音计划”将通过发射宇航飞行器,以直接成像手段率先发现和认证太阳系外宜居行星并刻画其宜居性,同时对太阳系天体开展光谱巡天,揭示水的分布,以0.01角秒的空间分辨率开启中外红波段天文学观测的新纪元。

“该项目的实施将使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袁洁说,“觅音计划”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分布式合成孔径阵列望远镜技术、低噪声中红外探测器技术、高灵敏高稳定深低温空间探测技术、天基成像平台多级系统高精度高稳构型控制技术、天基观测系统结构优化及数值模拟技术等。

另据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网站今年发布的一份名为《“觅音”——宜居行星搜寻空间计划》的报告通知提到,“觅音”计划是一项搜寻太阳系近邻宜居行星的太空探索计划。计划提议,通过分阶段实施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第一阶段)、科学先期探索与在轨验证(第二阶段)、任务实施与在轨运行(第三阶段),实现在日地平动点轨道部署一组探测器,通过编队飞行与合成孔径光学干涉技术,组成空间分布式合成孔径阵列望远镜,针对特定目标实现等效300米口径衍射极限空间分辨率,在8至12微米波长的中红外波段对太阳系近邻行星系统及其它天文目标开展成像与光谱探测。

报告人为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副研究员,空间天文研究与探索团队负责人霍卓玺。

以下为文章全文:

“长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载人空间站、月球采样返回、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低轨移动互联网星座、首次火星着陆探测……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在2020年实施这些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为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夯实基础。”

12月1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袁洁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500余名北航学子讲授了一堂题为《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发展展望》的公开课,介绍了我国航天强国建设路线图及航天科技集团未来25年计划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

本次活动是国资委党委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领导干部上讲台——国企公开课100讲”专场报告会之一,也是航天科技集团在北航参与的第二堂国企公开课。报告会前,袁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徐惠斌进行了座谈交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等出席报告会。

在讲课中,袁洁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展望未来航天强国建设发展路线,并介绍了集团公司和北航的合作情况。

袁洁从中华民族对宇宙的憧憬和向往讲起,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他从“仿制起步”讲到“两弹一星”,从“三抓”任务讲到中国航天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同学们讲述了我国航天事业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

经过60多年发展,中国航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袁洁从导弹武器、运载火箭、空间基础设施等7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在导弹武器装备方面,我国已经拥有数十种地地、地空、海防、空空导弹,形成了完整配套的导弹装备系列。

在运载火箭方面,我国先后成功研制17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系列化、型谱化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发射320次,成功率超过96%,具备发射高、中、低不同轨道和不同种类航天器的能力。

在空间基础设施方面,我国构建了以通信、导航、遥感为主体的卫星体系,截至11月底,在轨卫星数量近300颗(其中航天科技集团227颗),排名世界第二。

在载人航天方面,研制形成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先后将11名航天员共14人次送入太空。

在深空探测方面,研制形成了“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成功实施了五次探测任务,完成了人类历史首次月背软着陆与巡视探测。

在空间科学方面,基本建成由空间科学卫星、返回式卫星、月球探测器、神舟飞船和天宫实验室等平台组成的空间科学研究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研究。

在卫星应用方面,航天已深入到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反恐应急、交通物流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结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袁洁表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坚持博采众长、开放合作,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实施全国范围大协作,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人才强企理念,将人才作为航天的“发动机”,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核心关键;坚持传承弘扬航天精神,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展望未来发展,袁洁指出,航天科技集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导力量和主力军,要发挥航天的引领、带动作用,主动作为,全面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夯实基础。将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包括:长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载人空间站、月球采样返回、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低轨移动互联网星座、首次火星着陆探测。

到2030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将实施长征九号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下一代空间基础设施、火星和小行星取样返回、觅音计划——太阳系近邻宜居行星的太空探索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

到2045年,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基础上,有效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主要的工程项目包括:功能完备、长期运行的月球科研站、太阳系边际探测、组合动力重复使用运载器、空间安全环境全球监测与治理工程、发展载人登火能力。

袁洁总结,航天强国建设是党和国家交给我国航天人的一项伟大事业,航天科技集团将牢记使命责任,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民营企业等大力协同,抢占世界航天科技战略制高点,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航天强国,支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航天科技集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于2018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续还将通过共同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国家重点型号、各类预先研究基金课题等形式持续开展合作。

报告结束后,袁洁与北航学子进行互动问答。袁洁勉励北航学子发奋图强,学有所成,欢迎同学们更多地选择航天、扎根航天,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实践之中,用智慧和汗水绘就建设航天强国的美好蓝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聆听报告后,纷纷表示对航天事业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对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期待。不少学生表示这次聆听报告激起了自己的航天自豪感,也更希望能够为投身航天,为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网友精彩点评

8801109

这次真的开始星辰大海了!

guan_15754387372164

我们中国,不仅仅代表着东方,我们也代表着人类过去最伟大最先进的文明,在21世纪更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今天中国走到这个位置,除了让国民幸福,我们还要举起人类太空探索的火炬。

祖宗留下的土地是一点都不能少,但现代中国如果想要名垂青史,不是卖出去多少手机,如果新世纪真的是中国世纪,那么正在天上,在于太空探索。我们的未来在外面而不是在家里,新中国的伟大绝不是仅仅恢复前朝的版图,和那些鼠目寸光的小国,和内斗不止纷争不休的所谓文明国家,我们会永远有无休无止的边境问题,为了贸易协定,为了一口油井,一片气田,和那些自私自利者会有打不完的战争和恩怨。

中国应该全力推进太空事业,中国是当代世界上最有执行力,最有希望举起太空探索大旗的人类文明,我们的制度有优点也有缺点,也许不够灵活,不能更好处理好菜园子里鸡皮蒜毛的利益,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于团结和持续性和规模,太空在我们这边。既然共产主义是终极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终关怀,那么人类的未来必然在天上,而最有希望的就是中华民族。

零音Yume

虽然我认为可控核聚变在未来几十年里依然会保持“50年后”不动摇,但聚变火箭是目前理论上最好的火箭,这一点是没问题的

如果说聚变火箭的话,可能不只是“五十年”了,因为掌握可控核聚变只意味着能用核聚变发电,造出聚变火箭那还需要一堆技术突破。就像今天的人类已经可以造基于裂变的核电站了,但是核动力火箭还是有一堆问题。

但是聚变火箭的确是极好的,有了这个至少殖民整个太阳系没问题。

钱袋沉

希望流浪地球预言成真,中国主导人类进行宇宙移民


2019-12-13点击数/观注度 8993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