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精英学院    
台湾问题,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

导读:台湾问题,台毒问题,蔡英文当选问题,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列宁说政治与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毛主席说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路线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革命导师的话我们不能忘。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前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本质都是政治。

郭松民|蔡英文当选:政治才是祖国统一的决定因素

原创 郭松民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01

昨天晚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开出了结果,现在执政的民进党领导人蔡英文大胜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取得选举胜利,她将继续连任四年。

如何看待这样一个现象呢?

我提出这样几个看法:

第一点,无论台湾岛内的政治力量怎样变化,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什么样的改变,祖国统一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个大的历史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有信心。

第二点,具体分析到这样一个选举结果,蔡英文这次得票817万票,大幅度超过2008年马英九创下的记录——766万票,也大幅度超过了韩国瑜的500多万票。有媒体说这是一个世纪性的胜利。

如何看待这样一个选举结果呢?我认为过于简单的看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知道对媒体的操控,对话语权的操控往往会影响到选举的结果。在台湾的舆论氛围当中,大陆完全被妖魔化。韩国瑜被和大陆联系在一起,在这样一种舆论的氛围中,加上美国干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举的结果。所以我们对这样一个票数,要有辩证的认识。

02

第三点,就是要深入思考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昨天,台湾选举结果出来以后,有主流媒体发表了这样一个评论,有这样一段话我给大家念一念:

无论台海局势中有多少不确定性,一个最大的确定性是“陆强台弱”的趋势将继续下去。大陆综合实力变得越来越强不可阻挡,台湾实力与大陆的差距只会一天一天继续拉大。

整个评论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的基础上。

这个结论,我看了以后就产生一个印象,就是说只要我厉害,那么有一天你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台湾的问题似乎仅仅是一个力量对比的问题。

这种看法是有盲区的。力量是重要的,但是仅仅靠力量是不够的。台湾问题,我一直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政治问题。

列宁说政治与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

毛主席说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路线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

革命导师的话我们不能忘。

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前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本质都是政治。

新中国成立以前,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新中国成立以后,是社会主义的政治,还是当时国民党两蒋统治台湾时期的殖民地式的、具有依附型的不发达资本主义的政治;是人民民主还是台湾蒋家王朝独裁黑暗的统治?

它本质上是这样一个政治问题,两岸是政治竞争。

1996年,李登辉推动的所谓台湾直选以后,两岸的政治竞争就变得更加尖锐更加激烈。

03

政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简单概括就是“人心向背”这四个字。

举个例子,新中国成立以前,国统区的青年为什么向往解放区?为什么要去投奔解放区?为什么要去投奔延安?

因为解放区、延安是全中国最进步最光明的地方。

当时,毛主席概括陕甘宁边区是“十没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概括起来就是没有腐败,没有利益集团,没有肮脏的丑恶的社会现象,陕甘宁边区政治上是最光明、最进步的地方。正是这样,才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向往解放区、向往延安,最终战胜了腐朽的国民党政权,才有了蒸蒸日上的新中国。

04

我们前面分析了那么多,台湾问题的基本面是什么呢?就是政治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把大陆——我们中国的主体,建设成为一个更加进步,像陕甘宁边区那样,建成一个更进步、更光明、更廉洁、政治文明更高,这样的一个地区。

我们有社会主义的传统优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当家做主,就是人民民主。

只要我们能够抓住台湾问题是政治问题,并且在建设更先进、更进步,更文明的政治上做文章,那么就会在两岸问题上牢牢掌握主动权,台湾问题,就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我今天先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起底蔡英文:每个毛孔都散发出“亲日台独”气息

薛力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研究员

来源 | 中评社《中国评论》2019年6月号

原题 | 蔡英文的底色与限度

导读:著名国际关系学家薛力指出,家庭教育为她蔡英文亲近日本、疏远中国大陆奠定了情感基础,教育经历与“当顾问”经历把她的“台独”理念理论化、系统化,情感创伤与独身身份使得她在追求“台独”上更为坚定、敢做。在行政部门的工作经历与主管党务的经历,则让她熟悉了“台独”的设计与操作化。

这些因素使得她的“台独履历”比李登辉与陈水扁更为“完整”,也把她塑造成彻底的“台独”信仰者与追求者、每个毛孔都散发出“台独”气息的人物。由于难以公开推动“法理台独”,她在任内只会倾力推进“事实台独”乃至“实质性台独”,“搞两国论只做不说”以构建“不提两国论的两国论新架构”,除非出现她认为的“机遇窗口期”。

01

前言

与马英九时期不同,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转为“经贸关系与文化交流深度弱化、政治与军事对抗强度上升”。2018年底“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台湾主要政党的重心已经转向“大选”布局,两岸关系因而再次成为重要议题,并在政客操作下展示某些效果,如民调显示蔡英文支持率一度提升了约十个百分点。

国民党候选人如果赢得2020年“大选”,两岸关系预计会整体适度回暖,经贸与人员往来方面可望见到相当改善。那么,蔡英文如果赢得“大选”,在两岸关系上会采取什么措施?会公开推行“法理台独”么?

所谓“法理台独”或“事实台独”是指台湾当局在“中华民国”的旗号下,以蠕动方式强化或者增加“台湾独立”的事实或者成分。“实质性台独”是指推进“事实台独”已经到了“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重大事变”的程度与标准,但还留着一层薄薄的法律面纱,因而尚能为中国大陆所忍受。“法理台独”是指被国际社会(特别是中美两国)认为构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台湾独立”。

本文先简要分析外在压力与主流民意,再重点分析蔡英文的个人因素,即其与“台独”相关的理念及其政策后果。最后尝试预测她未来在“台独”上的政策偏好及其限度。

02

蔡英文的外在压力

“台独”势力来说,中国大陆与美国是影响其实现“台独”的两大外在因素。

李登辉在任职末期试图大幅度推进“台独”,因而提出了“两国论”,即大陆与台湾之间属中华民族框架下的“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就如德国和奥地利同属日尔曼民族一样(他也是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推出“两国论”的);

陈水扁更试图在“台独”问题上“毕其功于一役”,为此在2002年提出了“一边一国论”,但含义演变为“否定一个中华民族,构建台湾民族,两岸就是普通的国与国关系”。两者均引发美国的高度警觉与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弹。

美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原则是“和平解决”,既反对大陆“武统台湾”,也防止因为台湾过度刺激中国大陆而把自己拖入战争,故采取“维稳为上,如果无法维持两岸军力平衡,则维持台湾有军事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抵抗大陆进攻”的政策。这集中体现在《与台湾关系法》第二条B款“美国政策”的第3、4、5项。

美国在李登辉与陈水扁制造的两次事件发生后,均采取了多条措施来牵制台独势力,防止事态失控,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让李登辉与陈水扁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台湾方面采取美国不同意的行动而导致大陆动武,美国没有义务执行《与台湾关系法》等法律。大国都努力避免被“小伙伴”拖入战争,因此承担军事与安全“责任”都是有条件的。

中国大陆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效果不一,但最有力的一招是在2005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进行相应的军事部署,从而让台湾绿营真切感受到了“这部法律是有牙齿的老虎”。根据《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该法为中国大陆以武力手段阻止“法理台独”确立了法律依据,并掌握了对“实质性台独”与“法理台独”的解释权。“台独”势力因而难以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法理台独”。这是大陆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该法律后,老谋深算的李登辉不顾老迈之躯,拼全力发动空前规模“抗议活动”的主因。

近年来,大陆对台政策是:一方面高度警惕幷坚决反对“台独”行为,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台工作力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台湾反分裂势力,包括中间选民,幷推出多项惠台措施,如2006年推出20项扩大和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政策措施,2018年3月又推出惠台措施31条,让台湾普通民众实实在在分享大陆发展的成果。

值得玩味的是,蔡英文当局针对大陆惠台措施的反应是:一方面声称大陆惠台政策许多不是新的,冲击不会太大;另一方面又推出“八大强台措施”以“反制大陆”。这恰恰说明大陆的惠台措施做对了。

03

台湾的主流民意

1945年台湾人口为656万,其中闽南人占85%,客家人占13.5%,1.5%为原住民。国民党在1945-1949年带到台湾约200万人。2018年底台湾人口为2360万。

依据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大选研中心”)2019年1月初的民调,闽南人70%,外省人12.2%,客家人12%, 原住民1.8%,新住民0.4%,外国籍0.1%,其他3.5%。

过去三百多年的历史际遇,加上蒋介石对台湾的统治方式,激发台湾人重新思考自己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以下简称为“两类认同”)。二战后全球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及其所依托的民族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理论,成为台湾知识分子思考两类认同的工具。

“住民自决论”与“台湾民族论”是其表现形式,而“台湾地位未定论”则为其推波助澜。其结果是:台湾人两类认同出现分化。1949-1987年实施《台湾省戒严令》时期,这种分化的政治影响有限。

但是,1987年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后,民众的政治分野公开化,加上李登辉、陈水扁与蔡英文任内的持续推动,以及马英九任内在逆转绿营“去中国化”政策与法律上几近无为,台湾人的两类认同逐步演化为今天的“认同光谱”:

依据政大选研中心的数据,从1992到2018年,认同自己为“台湾人”者从17.6上升到55.8%,其中2014年曾达到60.6%;认为“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者从46.8下降到37.2%,其中2014年曾经下降到32.5%;认为是“中国人”者从25.5%下降到3.5%,“无反应”者从10.5%下降到3.5%。

而该中心2019年1月上旬的民调显示,在1120位20岁以上受访者(无金门、马祖样本)中,倾向统一者占13.0%,倾向独立者占22.4%,广义维持现状者57.1%,无反应者占7.5%。大陆不攻打台湾情况下赞成独立者为62%,而攻打台湾情况下依然坚持独立者为29.8%⑥(ET民调则为23.6%)。

据此可以得知,在文化认同方面,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是“祖上来自中国大陆的台湾人”,少数人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只有个位数的人坚持自己是“居住在台湾的中国人”。

政治认同方面,“中华民国在台湾”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认知,支持两岸统一者为少数派。而且,随着老一代的逐渐离世与所谓“天然独”世代(一般指18-29岁,据悉“天然独”一词系蔡英文首创,现在渐被一些人采用。政治理念都是后天所形成而不可能来自遗传。从中可见台湾绿营在打选战、创辞藻上颇有心得,值得“百年老店”国民党进一步取经)不断进入社会,支持“两岸统一”的人口比例呈总体下降趋势。

但在台湾经济起飞后成长起来的所谓“天然独”世代,多数无意“为台独而战”。加上外在压力的作用,台湾主流民意中选择“即使打仗也要独立”者只有1/4到1/3,多数人支持“维持两岸关系现状”。这是试图做“全民总统”的马英九不敢大力强化两岸政治关系并选择“不统不独不武”政策的主因之一。

蔡英文上台后“维持两岸现状”依然是台湾主流民意。主流民意给了她对抗大陆的“神主牌”,但也成为以“台独”为志业的她难以逾越的民意障碍。

04

蔡英文的个性特点

这方面既决定了蔡英文的“台独”底色,也限制了她追求“台独”的程度。就蔡英文的“台独”底色而言,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

(1)家庭出身

蔡英文辈分名叫蔡瀛文,是蔡洁生的四房张金凤所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因为母亲来自排湾族,她有四分之一的排湾族血统。蔡洁生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并在阳明山购置别墅养育一家老小,主要靠他个人的商业才能与勤勉。不过,其个人经历与商业起点也很重要。

他18岁赴“满洲国”与日本学习修理飞机并一直工作到日本投降。返回台湾后不久即从日本人手中低价接手一家汽车修理厂,以此为基础进而投资房地产、经营建筑业与餐厅,逐渐成为台北市大地主。

他的本土意识很强,不满国民党统治,早年就资助“党外”运动并与“台独”往来密切,自认是“李登辉的崇拜者”。蔡英文的哥哥蔡瀛南曾留学日本,为经营生意常年往返于台日两地。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蔡英文在家庭教育中从小就被强调日本的长处、殖民时期对台湾建设性的一面,并与长期推行戒严的国民党统治比较。

一些细节表明了她的家庭教育特色以及与日本的关系:蔡英文小名叫“吉米牙”(即日语“小不点”),从小请日文家教,在学生时代中午常吃母亲做的日式饭团,成年后常到日本休假,与安倍晋三及其胞弟岸信夫议员私交甚笃。

因此,她一方面承认自己是“念中国书长大的,受的是中国式教育”,另一方面则强调:“台湾是个多元的社会,(我)除了受到中国的文化影响,还受到其他许多文化的影响。”

从她受教育的履历看,结合了中日英美多种,文化上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情感上则亲近日本与欧美,政治理念上则对国民党与中国大陆疏离乃至厌恶。

(2)个人教育与专业发展

依据台湾“总统府”网站,她大学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法学组、尔后分别获得康奈尔大学法学硕士与伦敦经济学院法学博士。其硕士论文研究竞争法,博士学位论文《快速变迁世界中的不公平贸易措施与市场防卫机制》(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她自己没有严格按照英文翻译的中文名称,属非常规操作)则研究国际经济法。

1984年回台后出任政治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及教授(1984-1990)、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教授(1991-1993)、政治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1993-2000)。她的学术晋升比较顺利,但目前能查到的学术成果不多。

主要有:Taiwan's WTO accession: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Ing-Wen Tsai.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Brunswick Vol. 15, Iss. 3, Fall 1996: 34-44);《国际著作权法令暨判决之研究》(蔡英文译,载《欧盟著作权法令暨判决之研究》第六册),蔡英文编着,1996;《国际经济法规汇编》,颜庆章、蔡英文主编,1991;《国际经济组织之研究》,蔡英文研究主持,1991;《我国重返国际经济社会与国内贸易法规修正方向之研究》,蔡英文、张新平、罗昌发着,1990;另外一篇是被收入论文集的三人合作论文,Competition policy,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Kerrin M. Vautier, Peter Lloyd and Ing-Wen Tsai,2003。

还有,她在政治大学任教期间与“暗绿知己”吴钊燮合作发表过《不公平贸易和防卫机制》,可能是由吴钊燮将其博士论文的核心部分改写后发表,但在台湾查不到此文的发表处。仅以这些成果,在台湾现在有可能评上副教授,但很难评上正教授。对她的专业水平,台湾学界有不少讨论,普遍的感觉是:水平尔耳,乾货不多。

这有多重原因,其中一个是学术兴趣缺乏。她在2003年“陆委会主委”任上曾对两位撰写报导文章《蔡英文给法律人的一封信》的记者曾建元、许美惠说过,她学法律是为了满足父亲的要求,自己很讨厌当法律人,“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我很想把博士论文烧掉,然后从此不再看法律的书,因为我已经受够了”。

大费周章才找到上述信息。据说台湾把历任最高领导的私人信息都封存了,故无法在“中央图书馆”、东吴大学与政治大学的查询系统中获得她的学术成果信息,可见台湾相关学术机构在这方面显然“比欧美差”。

与学术上的乏善可陈相比,她在政治上却表现出了过人的一面,以至于能在大中华地区的从政女子中脱颖而出。这与她对政治的思考与灵活运用有关。大致可以推断,她在就学与高校任职期间深入思考与形塑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与“台独路线图”。

蔡英文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期间,岛外“台独”重心已经从日本转向美国,黄彰辉、黄武东、林宗义等正在美国使劲推动台湾版的民族主义——“住民自决论”,并取得不小进展,典型如1979年1月,几个台独团体合并成立“台湾民主运动海外同盟”,以共同推动“台湾人民自决”。

她在伦敦经济学院就学期间,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还属于“放羊式”。依据她的说法,学校对博士研究生没有规定选修课与必修课,学生需要自己规划设计研究方向,导师从旁带领。

因此,利用这四年时间,她谈了一次“英国恋爱”,并思考自己“要怎么走”。结果发现,“在这里,法律的规定成为很次要、技术性的东西,我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国际竞争法,那种法律万能主义的观念,完全不合时宜,我在这里真正找到法律的灵魂,不再被过去学习经验所左右”。她没有说自己找到了什么“法律的灵魂”。推断是,她发现了“法律不过是政治的工具”。

八十年代初期的台湾政治是什么情况?当然离不开戒严结束、开放党禁报禁所带来的台湾知识分子政治与文化认同重构,以及中美建交对台湾的巨大冲击。“住民自决论”在台湾开始蔓延。伦敦经济学院恰好提供了她所需要的“精神食粮”。作为全球民族主义研究重镇之一,学院所属的族群与民族研究协会(ASEN)出版著名学术期刊《民族与民族主义》,而校区不过是伦敦市中心区相连的三栋楼,学生之间串门、交流非常容易。

对本专业兴趣缺缺的蔡英文,在谈恋爱、对付博士论文之余,阅读与民族主义相关的书籍、旁听民族主义理论家们授课并深受启发乃至神思飞扬,都很正常。她从康奈尔硕士毕业后转到伦敦经济学院,可能就与该校强大的民族主义研究有关。

而男权思想严重的蔡洁生很可能反对么女搞“劳什子”政治,她因此不得不选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实际精力则花在了与民族主义相关的学习、研究上。毕竟,与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主义理论相比,国际竞争法中的“法律万能主义”当然“完全不合时宜”。

因为,政治才是法律的灵魂,而在台湾实践自己的“台独”政治理念,才是蔡大小姐可以托付终身的“志业”。所以,她长期对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与论文指导教师讳莫如深;所以,她接受了父亲的意见放弃了男友;也因此,她一毕业就回到台湾,很快就“涉政”并“如鱼得水”且因而越走越远。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蔡英文的博士学位论文发生的奇怪现象:大英图书馆所属的英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EThOS)表示,她的博士论文属于限制接触类(restricted access);伦敦大学高等法律研究院图书馆(IALS Global Law Library)这个英联邦最大的法学图书馆无法找到她的博士论文;伦敦大学中央图书馆Senate House Library从来没有收到她的博士论文;伦敦经济学院图书馆第一次回信表示从来没拥有过(has never had)她的博士论文,第二次则表示她的印刷版论文已经遗失且原因不明,但这不是遗失的唯一论文(it’s simply a case of the print thesis having got lost. I have no idea how this actually happened, but it is not the only thesis that has been lost over time)。

依据英国法律,所有博士论文都应该送到上述单位存档与供查阅。作者可以要求将论文列为限制接触类,但不能不提交,否则不能毕业。我们不知道EThOS是否还保留有她论文的电子版(比她更早的博士论文都可以查到电子版),但知道一点:无论是她没有提交纸质版博士论文,还是提交了但神奇地遗失,都极为反常。

合理的推断是,她处心积虑地隐匿自己的学位论文及相关信息,除了“获得LSE博士学位”,她不希望别人知道更多。而伦敦经济学院对博士论文的管理明显有问题,居然“没收到”或不止一次遗失博士论文。已知该校1988年曾发生贩卖博士学位给学生的丑闻,并导致当时的院长辞职。学校当年会贩卖学位,现在会不会为了某种利益而“遗失”某些论文?毕竟,大英帝国的历史信用有限。遥想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可是公然入股海盗德雷克的美洲抢劫之旅并获利丰厚哦。

她全职投身政界后还出版过三本书:《洋葱炒蛋到小英便当:蔡英文的人生滋味》(2011)、《一直同在Together &Forever:我们和小英一起走过的旅程》(2012),《英派:点亮台湾的这一里路》(2015),分别是她的首部自传、照片集与政治观点汇编。前两部是为应对2012年选举而推出的蔡式宣传品,也是其推进“台独”理念的文字与图片工具。 摄影集是政客版的写真集,一如“总统府”网站所用个人相片,艺术照味道浓烈。

《小英便当》则是记者刘永毅的采访文汇编,属于“别人捉刀她挂名作者”而已。好玩的是,她在书中一反八年前的说法,大谈论文答辩委员会如何激赏她的论文,甚至于想给他1.5个博士学位,以彰显她在法学之外“对国际贸易有很强的学术背景”云云。这种“自体旋转180度并自我贴金”的“政治体操神动作”,无疑属于政客“技压群雄”的专长——政治表演。

吃瓜群众因而只能表示:“可听不可信”,除非你像马英九那样,把博士论文亮出来让我们瞅瞅,并周知论文指导老师的名字,其老人家如果能出来“走两步”则最佳。其实呢,如果她说对操练台式民族主义有很深的体悟,吃瓜群众倒是可以“相信一下下”。

(3)个性心理

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婚姻生活、养育孩子经历、重大人生变故等均属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婚姻生活使个体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从异性角度考虑问题并承担角色义务,这是家庭稳定的必要条件。但也有可能走向反面,陈水扁的“惧内”与对妻子吴淑珍任性、贪财的纵容就是典型表现。

绿营经常以“愧疚”、“不知情”为陈水扁开脱。“愧疚”大致存在,“不知情”则谈不上。以他的干练与智商,吴淑珍“笑纳”各路钱财是个长期过程,不可能对他做到痕迹不露,何况她的珠光宝气已经给了他明确的证据。

培育孩子的经历会强烈影响个体心理,比如经常体会到生气之毫无意义、“冷静处理”是最佳方式,进而体悟到生命传承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特别的耐心。这方面李登辉不乏体会。

上述两者均有助于个体学会妥协、避免抱持极端理念或采取极端行为。

迄今独身的蔡英文曾经谈过两次异性恋。第一次的“美利坚之爱”已到谈婚论嫁阶段,男方却意外丧生。第二次的“英伦之恋”因为父亲的强烈反对而夭折。她深知,回台湾玩政治没有富豪老爸的支持断不可行。此后没有她的异性恋新信息。这两次情感经历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她的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重大人生变故会造成情感的巨大创伤,使个体易于在情感与理念上偏离常态。在情感方面体现为易怒、走极端(或者消沉或者偏激),政治理念上体现为激进、偏好暴力等。她经常长时间怒骂手下、喜欢沿着台湾环岛高速开快车、崇尚街头暴力等均与此有关。

有传闻她的性取向发生了改变,她则始终拒绝对此进行澄清,而其传闻中的同性恋对象则原因不明地瘫痪。另外,2017年台湾通过“大法官释宪”成为亚洲首个把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地。她对同性婚姻的支持也广为认知,虽然程度上不如“选战”时那么明确并因此引发同性恋群体的批评。

(4)从政经历

蔡英文并非纯粹的学者,从她的经历看,与其说她热衷于“做好学问”,不如说她热衷于“用好学位”。写作从来不是她的特长,她经常找人捉刀,根本无法如蔡同荣、林佳龙等“深绿战友”那样发表大量学术成果。而运作实务如组织、协调、谋划等,则是她的兴趣与长项。故而,她多方面参与“政府”事务,从出任顾问到担任谘询委员直至全职从政。

经济方面,1980年代后期开始参与台湾对外经贸谈判,1992-2000担任“经济部”国际经济组织首席法律顾问,以谈判顾问身份参与台湾加入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谈判,1990年代还经常参加APEC会议并担任贸易及投资委员会服务业小组主席。

政治方面,她曾担任陆委会谘询委员(1994-1998)、“国家安全会议”谘询委员(1999-2000)、陆委会主委(2000-2004),2004年加入民进党并成为不分区“立法委员”,进而出任“行政院”副院长(2006-2007),2016年赢得台湾地区选举并出任领导人。

党务方面,于2008年当选民进党主席并在2010年连任,尔后于2014年再次出任民进党主席,直到2018年11月辞任以示为民进党“九合一”选举大败负责。民进党1986年成立时,就把“住民自决论”放入党纲。蔡英文没有早早加入民进党,主要原因是时机没成熟。她玩政治的一大特点是:善于抓时机。

在几所高校任职期间,她仅写了数量很少的学术论文并编译一些论文集,以便满足“教职升等”与对教授的最低科研成果要求。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参与官方的“谘询”、“顾问”活动,以便为从政积累资本。据悉她在谈判中表现出很强的能力,而那些涉外谈判经历也有助于她深化自己的“台独”理念、思考自己的“台独”之路“要怎么走”。

最后发现还是要全职从政才行。因此于2000年藉着接任陆委会主委之机,辞去了教职,以便全身心投入到“台独”事业中。两年后就为陈水扁打造出了“一边一国”论。直到此时,她与李登辉可谓“神气相通心心相印如父女”,与陈水扁堪称“志业知己情投意合似情郎”,还可以加上横批:“台独”作合。

但陈水扁的行事风格并不对她与李登辉的胃口,“一边一国”论又使得她这个陆委会主委被大陆“打入另册”。此外,她也意识到,如果政治上想有更大发展,不能只担任“客卿”与“专业政务官员”,而当“立法委员”是有效途径。所以,她于2004年辞职、加入民进党并获“不分区立委”这一优差。看这一步步,谁还敢说“小英老实、不会算计”?

就两岸关系而论,她的角色是:1998年蔡英文加入李登辉的“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小组”,在起草“两国论”过程中,因作用明显而被称作“两国论”的“接生婆”。在李登辉的极力推荐下,她被陈水扁任命为“陆委会主委”。她在任职的四年时间里,否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九二共识”并为陈水扁设计了“一边一国”论。

2011年推出所谓的“台湾共识”,其核心是:维持台湾现状及其民主体制,以此为前提处理两岸关系。这是李登辉“台湾生命共同体”的“蔡氏升级版”。2016年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推动台立法机构成立“台日交流联谊会”,将“对日关系”列为对外事务重点。

即便是在台湾受惠巨大的经济领域,蔡英文的观点也是:海峡两岸经济竞争多于互补,因而推出蔡版“新南向政策”以降低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但新意不多,效果欠佳。

违背市场特点的经济政策不可能成功,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大陆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当时的大陆主要领导人不懂经济等原因,这尚情有可原。而蔡英文作为一肚子洋墨水的博士,为了推进“台独”进程而制定不可行的“扭向”经济政策,导致台湾成为东亚经济增速的“洼地”,她自己也成了台湾民众眼中“拥有高学历却搞不好经济”的新范例。

从小聪明伶俐并最终荣登“台顶”的蔡大小姐,曷不反思:“台独拜物教”出路安在耶?绿营的理念重于2360万人的福祉乎?违背主流民意而强推自身“志业”,汝欲“毁台湾而成自身”乎?

05

蔡英文的个性因素综合辨析

家庭教育为她蔡英文亲近日本、疏远中国大陆奠定了情感基础,教育经历与“当顾问”经历把她的“台独”理念理论化、系统化,情感创伤与独身身份使得她在追求“台独”上更为坚定、敢做。在行政部门的工作经历与主管党务的经历,则让她熟悉了“台独”的设计与操作化。

这些因素使得她的“台独履历”比李登辉与陈水扁更为“完整”,也把她塑造成彻底的“台独”信仰者与追求者、每个毛孔都散发出“台独”气息的人物。由于难以公开推动“法理台独”,她2016年上台后的方式是:以渐进方式推进“事实台独”与“实质性台独”,但防止被大陆确认为“法理台独”。

“实质性台独”属于性质严重但未被大陆认定的“法理台独”。急切实行的“台独”步骤容易被认定为“分裂事实”或“重大事变”,而如果以蠕动方式渐渐推进,各个措施与步骤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因而可能被大陆所“允忍”或“默认”。

李登辉、陈水扁与蔡英文都致力于“台独”,但在做法上各有“特色”。

李登辉家境还可以、教育经历比较完整、经历过大的政治风浪(参加台湾共产党的经历被检举但最后得以“过关”),经过较长时间的行政历练,因此长于隐藏与忍耐,“信念坚定、志在长远、谋而后动、适时发力”是特点。

陈水扁出身草根寡母之家、属于“台式凤凰男”、政治上以“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与街头运动起家,自称“台湾土狗”,因此“有信念且干劲足、求捷径而走极端”成为其标签。

蔡英文家境优渥(是台大极个别能开着车上学的本科生)、因为聪明且排行老么而备受宠爱、接受的是中日英美多种精英教育、政治理念经过学术生涯期的“打磨”、从政是精心权衡后的选择且起点较高、个人生活遭遇重大挫折并因此而单身,因此形成了“政治理念配理论素养、工于心计且敢下狠手、立场不变但措施务实”等特点。

蔡英文“工于心计且敢下狠手”的典型案例是,试图通过《促进转型正义条例》与《不当党产处理条例》对国民党的正当性与财政基础来个“釜底抽薪”;经常策划街头暴力活动,典型如2008年11月大陆海协会长陈云林访问台湾时,她发动绿营人士“围城”并以石头乃至汽油弹等攻击警察,甚至出现泼粪等具有中华草根特色的极端行为。此次行动导致数十人受伤,她也荣获“暴力小英”称号。台湾知名主持人陈文茜则形容她是“站在山峰高处的一只野豹,攻击性强”。

06

为什么蔡英文不敢公开谋求“法理台独”

蔡英文当然希望台湾“马上独立”,但政治操作讲究近期的可行性而非终极目标。她在追求“台独”的过程中,韬略上效法李登辉,狠劲上则直追陈水扁。她无疑会追求“事实台独”乃至“实质性台独”,但不敢公开谋求“法理台独”,除非特定情况如两岸爆发战争并引发美日的介入、中美爆发大规模战争、中国大陆发生大规模动荡等。原因如下。

首先,中国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与快速提升的军事实力、美国的牵制是她追求台独过程中难以逾越的外部上限,而台湾主流民意则设定了内部上限。在这两大限制下,她所能做的不是“法理台独”,而是以蠕动方式,从不同方面继续推进台湾的“独立事实与独立成分”,或继续推进“实质性台独”但保留法律面纱,以免被中国大陆判定为“法理台独”,或者被美国认定为“制造麻烦”。

也就是说,她一般不敢采取宣布独立、修改宪法、举行全民“统独”公投、通过“大法官释宪”把“中华民国”的管辖许可权于“台澎金马”等措施。在此前提下,她会采取一切措施推动“台独”,包括利用时机对大陆“示强”。

一般认为,她近期支持率回升十个百分点部分与此有关。故而,不排除她在未来第二任期内(如果有的话),通过精心设计再次试探大陆的红线,以便为自己的“台独”志业划上一个“精彩的分号”,并在绿营的“台独”事业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其次,她是有智谋、有耐心的“台独”推行者,也是务实的政客,“不同时期依据不同可能性确定不同目标”是主要特点。意识到李登辉与陈水扁的做法行不通,她在上台后转而推行“事实台独”,主要措施有:

两岸关系上以“主流民意”对抗大陆的“一国两制”,限制两岸人文与社会科学交流;“内政”上否定国民党的“九二共识”,试图通过两个法案对国民党的执政基础与能力加以釜底抽薪,进而为民进党的长期执政打下基础;舆论上通过支持“太阳花运动”等,抓住非民进党籍的青年人以扩大其执政的“民意基础”;在中小学历史教材、公共建筑物等方面,进一步“去中国化”、强化年轻人的“台湾主体意识”、加厚“台独”的文化基础;经济上推行“新南向政策”以减轻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军事上强化对美军事采购,以增强台湾的军事抵抗能力;外交上在强化对美关系的同时,强化对日关系;如此等等。

再次,作为富家老么女,她从小到大接受系统而良好的精英教育,这促使她还能在必要时维持成熟学者所具有的理性与严密思维方式,也深知两岸关系不同于街头运动。在街头运动中,她可以放任自己的极端心理与政治理念推行极端与暴力行为,而如果将之应用于两岸关系,则无异于“以卵击石”,她将因而成为台湾的历史罪人。因此,她不大可能像“台湾土狗”陈水扁那样,“蛮横地冲击大陆红线”以至于被美国称作“麻烦制造者”。

她有不少绰号,其中“发夹弯”体现了她的政治理性:经常对自己的立场来个180度转弯。学者讲逻辑,政客讲立场,只要政治上有需要,360度的弯需要转几度就转几度;外加绝不认错。这方面她玩得很溜,远远胜过吕秀莲、陈菊,更不必提国民党的洪秀柱。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她能摆平民进党内那几个“天王老子都不怕”的“天王”,把民进党带出2008年“大选”后的低潮并在2016年赢得“大选”。但她“宁要台独不要经济”的政治理念,导致她“玩政治有能耐,玩经济不灵光”,结果是自己的支持率大幅下降,民进党也重回下坡路并输掉了“九合一”选举,其中包括民进党“老本营”之一的高雄市。她因此不得不辞去党主席职务。

07

结语

如果本文的推理可以成立,则未来几年台海是否会走向大规模冲突,不但要看第二任期(如果有的话)的蔡英文如何试探大陆的“红线”,更要看中国大陆与美国如何处置台湾问题。

她试探大陆的程度,可能会超过李登辉,但不会超过陈水扁。而已经改变对华战略定位的美国,未来几年是否会推动“实质性台独”乃至“法理台独”,以及中国大陆是否会启动“统一倒计时”,均需要专文分析。

特别感谢两岸各界人士的帮助。部分致谢名单如下:中国社科院王建民、上海交通大学王伟男、同济大学王存刚、厦门大学衣远、台湾《中国时报》张国威等。 注释(略)。


2020-1-13点击数/观注度 1786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