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报告】新冠疫情在影响世界局势,中国该如何应对?

原创 人大重阳  人大重阳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新冠疫情经济影响与对策”课题组,在发布《防疫情、促经济,两手抓两手硬的八点政策建议》、《降低疫情对经济冲击的九条务实提醒》、《疫情拐点,高度警惕地方“乱作为”风气蔓延》等三份调研报告后,再次独家向公众分享对疫情影响世界局势的看法。

要点摘要

1.新冠疫情的世界经济、舆论冲击、社会反应、全球格局、周边关系等五个方面的“立体化”影响不容忽视。

2.新冠疫情的冲击不仅是对各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全球经济环境中的巨大外生冲击,它意味着下一阶段全球经济复苏环境的改变,呈现出“危”与“机”同时蕴藏其中的“量子化”状态。

3.应对疫情带来的全球性高通胀和经济冲击,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经济的复苏,提升全球治理的效率。

4.对中国来说,202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历史节点,不仅要做好国内疫情的防控工作以及借此进一步深化改革,也要全力应对来自外部的风险和挑战,保证全年各类目标的实现。

5.本课题组有八条综合建议:要全力打好疫情的国际舆论战。可对外适当“示弱”,以获得同情为情感反应目标。依托文化同源性,在疫情防治上反向强化东亚一体化。建立公开透明的国际援助和国际反馈机制。运用大数据建立医疗国际共享机制。力保中国在全价值链上的领衔地位。加大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力度。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的务实合作。

“钻石公主”号邮轮把新冠疫情的国际影响呈现在中国人眼前。疫情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关于疫情面前各国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态度,信息较多,但这些信息仍是基于中国国内疫情的,至于全球视野下新冠疫情影响如何,则需另行梳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月19日发布报告称,新冠疫情是世界经济面临的最紧迫不确定性,其影响如何将取决于疫情防控效果:如果病毒的威胁很快结束,则中国经济将快速反弹,全年仅一季度GDP受影响;但如果疫情在全球范围扩散,则会出现更大范围的供应链中断以及投资者信心持续下降,造成较大全球影响。

当前,在国际舆论中,为中国抗“疫”鼓与呼、向中国提供物质与资金的援助的国际“正能量”有之;借机抹黑中国、煽动与中国“脱钩”的国际“负能量”亦有之,呈现比较复杂的国际“众生相”。本课题组着眼世界维度,从世界经济、舆论冲击、社会反应、全球格局、周边关系等五个角度研判新冠疫情的全球冲击,认为这是中国崛起必须过的一个“坎”,有“危”也有“机”,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新冠疫情对世界的冲击面呈现“立体化”

从总体形势看,新冠疫情的国际蔓延仍处在可控范围。截至2020年2月25日,五大洲34个国家已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包括亚洲21个、欧洲9个、北美洲2个、大洋洲1个、非洲1个。尽管各国确诊病例数仍在持续上升。但截至2020年2月25日12点,中国各项数据均占全球95%以上,分别为现存确诊病例47672例(占95.76%),累计确诊病例77779例(占97.04%),累计死亡病例2666例(占98.78%),累计治愈病例27441例(占99.19%)。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多次表示,新冠疫情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影响尚未达到提高风险级别的标准。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根据中国公布的新冠肺炎病例的数据,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呈下降趋势,还不是全球性流行病,也不会提高疫情的全球范围风险级别。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社区传染。

然而,新冠疫情的世界经济、舆论冲击、社会反应、全球格局、周边关系等五个方面的“立体化”影响不容忽视。

第一,从世界经济看,新冠疫情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造成冲击。中国与外界联系受到限制。

截至2月9日,138个国家对来自中国的人加强检查,美国、新加坡等国限制过境中国的人员,英、法、德等欧洲国家航空公司暂停飞往中国的航班。还有不少国家暂时变更了对中国免签、落地签措施,限制过境中国的人员入境。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也正在受到短期冲击。中国企业减产、部分停工波及到全球供应链。以汽车为例,武汉制造业50%属于汽车制造,封城封路影响汽车产业链。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因疫情对中国的人员和物资进行限制或加强检验检疫。比如,宜家家居已关闭了在中国的33家门店。不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相对稳固,短时间内可承受新冠疫情造成的冲击。

受疫情影响,韩国总统宣布经济进入紧急状态,政府要全力以赴提振受疫情影响的经济,泰国也在评估经济并计划增加财政预算。由于中国处于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位置,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人员和物品的隔离,导致全球供应链阻断或迟滞。为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中国央行2月17日开展2000亿的MLF操作和1000亿7天逆回购操作,MLF中标利率下降了10个基点。世界经济处于同一个发展链条之下,各国应加强合作,尽量削减与中国之间的隔离措施,包括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构的部长级和峰会,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联合采取逆周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共同应对和重振疫情下的世界经济。

一方面是国际组织和各国官方开始呼吁反对歧视。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说明新冠状病毒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中国采取的很多防控措施远远超出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要求,为各国防疫工作设立了新标杆。2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记者会上表示担忧疫情相关的种族歧视及人权侵害。

另外,纽约第20选区市议员顾雅明表示,少数西方媒体将新型冠状病毒称为“武汉病毒”或“中国病毒”的做法,是极不公平的。他呼吁“以城市或国家来命名一种新病毒,会进一步加剧种族歧视”。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多伦多庆祝农历新年佳节活动时谴责针对华裔加拿大人的种族主义行为,呼吁国民团结一致。

另一方面海外华人愤起反抗。在法国的中国人在社交网站上发起“我不是病毒”话题标签,呼吁抗疫时勿歧视他人。荷兰新闻网也报道,华人社区大胆发声,50000人签署有关新冠病毒请愿书向社会宣告 “你们不能拿一种疾病或病毒来开玩笑。”疫情是一面镜子,看清楚了西方国家的反华与亲华倾向,同时也让海外的华人甚至亚裔群体空前团结,在危机中也看到了中国软实力愈加强大的新希望。

第三,从社会反应看,封锁举措冲击旅游、教育、科研、文化等领域。

贸易和旅游业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布暂时限制中国人入境的国家包括:

1、美国:美东时间1月31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阿莱克斯·阿扎宣布此次新冠病毒爆发为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从2月2日开始,在过去14天内曾到访中国的外国人,将被暂时禁止入境。

2、澳大利亚:2月1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宣布:除了澳洲国籍、澳洲永久居留身份以及以上人群的家属,所有从中国大陆起飞的外籍人士都将被禁止入境。

3、印度:印度外交部要求印度民众避免到中国旅行,如去中国回国后要被隔离;同时,临时取消了中国到印度的电子签证,所有中国到印度现有的电子签证作废。

4、新加坡:自2月1日23时59分起,不分国籍,凡过去14天内曾到访中国大陆之外国旅客,禁止入境或过境新加坡。至于从中国返新之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及长期停留准证持有者,可予入境,但须强制申请有薪假14天,自我居家隔离。同时,暂停中国人各类准证、短期签证以及暂停使用免签证过境设施等。

此次疫情对各国的旅游、教育、科研、文化等的涉外活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首先,旅游业是受到最大冲击的行业。据悉,目前很多国家都对中国进行了旅游禁令,旅游业都受到了重创。澳大利亚银行预测,新冠肺炎及旅行禁令可能使澳大利亚的GDP减少60亿澳元(约300亿元人民币),并导致一个季度的负增长。今年1月-3月期间,赴日中国游客下降40万,日本旅游业营业额同比下降两位数。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游客来源,新加坡实际上已禁止所有来自中国的游客入境,而有一些国家也建议公民避免前往新加坡。泰国旅游局预计,1-4月中国游客减少将导致收入损失950亿泰铢(30.5亿美元),但由于其他国家的游客现在也避免出行,因此损失可能还会扩大。越南国家旅游局估计,冠状病毒对越南旅游业造成的损失将在59-77亿美元之间。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的旅游业也遭受了重大打击。根据米兰酒店业协会的初步评估,仅半个月的时间,米兰酒店业的损失已超过800万欧元。

印度因新冠肺炎疫情制定的政策也造成了对旅游业很大的影响。疫情爆发后,印度政府安排两架飞机从武汉撤侨640个印度人和7个马尔代夫人。印度外交部称印度采取了非常全面的、非常详尽的、非常有前瞻性的措施,并要求印度民众避免到中国旅行,如去中国回国后要被隔离。

第二,教育、科研、文化等国际交流活动受到冲击。武汉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澳洲、新加坡等国禁止来自中国大陆的非公民入境,限制航班并取消已签发的签证。澳洲联邦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禁止2月1日后从中国大陆地区赴澳的所有旅客入境,澳洲公民和永久居民及其直系亲属除外。近日,165名准备赴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在联名信中透露,他们提交签证申请后数月未得到回复。签署联名信的中国留学生包括135名博士研究生和30名访问学生,他们均已获得澳大利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有105人等待签证时间超过5个月,137人等待超过4个月,还有人等签证超17个月没有进展。中国赴澳留学生人数缩减引发澳大利亚高校的担忧。澳大利亚大学预计将损失80亿澳元,光是学费就要少收60亿澳元。由于担心安全问题,一些原本计划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也放弃了申请。

第三,对外学术交流和人文交流受到冲击。受到海外“恐华”氛围影响,一些中国学者被迫放弃出席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与此同时,一些涉外的文化交流活动被迫取消。原本在国内举行的女足奥运会预赛B组的赛事被安排在澳大利亚进行,除了被要求全队在酒店隔离14天外,中国女足的头号球星武汉籍王霜也无法参赛。更重要的是,一些西方媒体借机妖魔化“一带一路”倡议为“疫带疫路”。

第四,从全球格局看,需警惕“新冠黑天鹅”被蓄意利用。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问题开始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热门之一。新冠疫情爆发后,虽然美国一些知名企业,社会团体,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对中国的疫情进行了数额不等的捐赠,也通过不同渠道表达对中国的声援,包括特朗普也在多个关键时刻力挺中国,但国家间的政治并非如人情事故一样饱含温情,也并非如一些人那样一厢情愿。更接近真相的是华盛顿那些虚伪的政客们一边喊出“中国加油”,一边趁中国忙于应对疫情而在国际上暗度陈仓的拉拢盟友;一边向中国开除捐赠空头支票,一边却加紧在经贸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同时,诸如“新黄祸论”,“亚洲病夫”等文明冲突式话语也在美国社会开始流传。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说这是一小部分人对中国不怀好意,大部分美国人是好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正是这一小部分人正在缔造着对华政策,正在加速两个大国之间的分裂。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自上而下正举全国之力与病毒进行斗争,且胜利在望,但是加速走向分裂的中美两国不仅没有因为一纸贸易协议带来“和平”,而是继续在分道扬镳。

第五、从周边关系看,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受疫情冲击明显。

韩国、日本是中国以外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例最多的两个国家,截至2月25日均已超过800人感染。根据日本厚生省以及多家权威机构的判断来看,感染人数还会不断扩大,且有全国性蔓延趋势。日本经济2019年四季度大幅萎缩6.3%,考虑到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可能陷入技术性衰退(即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萎缩),包括消费、进出口贸易等重要指标都会受到重大冲击。东京奥运、赴日高访可能都会受到冲击。除日本以外,韩国经济同样受较大影响。以旅游业为例,来自中国的游客人数2月上半月锐减70%。韩国、日本民间舆论中已有部分“怨华”情绪在上涨。这势必会影响到目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及未来更深远的一体化进程。

二、新冠疫情对世界的结构性影响呈现“量子化”

在世界经济仍处在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局面,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源移至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新冠疫情的冲击不仅是对各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全球经济环境中的巨大外生冲击,它意味着下一阶段全球经济复苏环境的改变,呈现出“危”与“机”同时蕴藏其中的“量子化”状态。

由于中国处于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疫情的蔓延对中国的商品制造和国际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将导致全球的物价面临上涨趋势。当前,全球经济正陷入“低增长+高负债”的情境,全球金融脆弱性加剧,部分国家实行负利率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并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各国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预期。对于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的日本来说,新冠疫情对于日本的影响较为严重,这进一步增加了日本货币政策空间趋于收窄的压力。应对疫情带来的全球性高通胀和经济冲击,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经济的复苏,提升全球治理的效率。

历史证明,每个大国的崛起都须面临各种挑战,只有顽强踏平这些坎坷,崛起之势才能巩固。相比美国崛起过程中的南北战争、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等,从大历史的宽度看,类似新冠疫情的冲击,只是中国崛起过程中回避不过去的一个“坎”。

中国应对疫情的行动速度、规模和效率,再次体现了中国举国体制的优势。世界卫生组织多次表示,在疫情面前,中国政府展现出坚定的政治决心,采取了及时有力的举措。中国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世界卫生组织对此表示诚挚感谢。中国采取的很多防控措施远远超出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要求,为各国防疫工作设立了新标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对中国领导层和中国人民结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决心感到震惊,中国付出的代价最大,需要世界的团结一心和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显示出各国经济对中国的高度依赖。目前,各方均在关注与国际供应链密切相关的中国有关产业。英国《卫报》指出,许多全球性公司都依赖中国供应商,与中国地方经济紧密联系。苹果公司等电子厂商估计,其中国生产基地的工作会延后。多项研究显示,新冠疫情很可能使全球制造业在2020年上半年陷入衰退,这其中电子产品和电脑面临的风险最大,美国苹果公司在全球的800家供应链企业中有290家在中国,如果疫情持续,将迫使下游产业在中国以外寻找新的替代企业。

同时,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将造成重大影响。国际能源署月报称,目前预计第一季需求将减少43.5万桶/日,为逾10年来首次按季下滑。高盛认为病毒影响航空煤油需求17万桶/日,据此认为全球石油需求损失26万桶/日。有能源资讯机构分析称,占中国原油进口量五分之一的山东独立炼厂在1月底将加工负荷降到50%以下。受新冠疫情冲击中国石油需求的影响,迪拜远期市场月间价差在2019年1月份以来第一次变成近低远高。能源分析机构ENERGY ASPECT在报告中调低了中国石油需求增长70万桶/日,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减少20万桶/日,并对于全球的石油需求增长调低至增长90万桶/日。

疫情增大了中国面临的产业链外移压力。由于疫情的冲击,相关产业链在中国内的部分面临中断,全球订单断供,导致中国面临产业链外移压力。如果疫情短期内能够结束,如2月底3月初,其对产业外移影响较少,对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基本没有影响。如果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持续到3月甚至4月,可能对出口订单产生影响。尤其对于季节性较强的行业,其新增订单将明显流失,并影响其2季度、甚至3季度的出口生产。美国咨询公司蓝丝(Blue Silk)公开建议企业应该立即改变供应链,建立一个不包括中国的替代策略。如果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持续到4月甚至6月,则将会对部分产业的供应链产生实质性破坏,并加速产业外移。尤其对于玩具产业、服装等供应链较短、对配套要求不高的产业。叠加贸易战余波,如果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则跨国公司将有可能考虑进一步多元化其全球供应链。

从这个角度看,疫情对中国崛起有“危”也有“机”,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重塑未来责任感的重大机遇。传统的投资、贸易固然能增进中国与友好国家的关系,但在一些大灾大难各寻自保的大坎坷中,靠投资、贸易建立的经济关系不仅具有脆弱性,且也容易受到人员、物资无法正常流通的限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建设经验的责任,还有应对国际性挑战的责任。对于产业和经济,中国不仅要从本国的角度来发展,还要考虑全球产业链的稳健性,在全球范围内考虑解决方案,通过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增强自身产业和经济的稳定性。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中国与世界的联动性,增进在科教文卫尤其是信息、舆论、网络中与世界的对话。

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强健的手段,来应对类似新冠疫情这样的突发危机。国际社会还需要世界卫生组织这样的国际机构来评估风险、传递信息、共度时艰。可以看到,经济增长放缓当下,全球需要的是更多的国际合作,而不是“过激反应”。中国理应抓住这样的机会,及早做好产业的全球布局和优化,在疫情这样的全球性挑战面前,化危为机,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和全球的产业稳健,为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三、新冠疫情凸显国际社会“共同体化”

新冠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无分地缘与种族。在疫情面前,国际社会的命运共同体属性客观凸显出来,一些曾经在全球化进程稍显滞后的纽带——如国际合作防疫机制,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强化必要性。对中国来说,202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历史节点,不仅要做好国内疫情的防控工作以及借此进一步深化改革,也要全力应对来自外部的风险和挑战,保证全年各类目标的实现。

对此,本课题组建议如下:

第一,要全力打好疫情的国际舆论战。针对西方媒体试图把“新冠疫情=中国病毒”的情况,建议在外宣媒体上多提“湖北”、“武汉”字样,减少“中国”的频次,将疫情重点区域与国内的其它地区分开。在国际舆论交锋中,充分发挥智库、学者等专业意见提供者的作用,有针对性、有理有节地进行回应和驳斥。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可借外嘴说话。近期,本课题组邀请十国政要名流对疫情发声,支援中国,收到了较好效果。类似工作,还可以多做,进而形成国内外强大统一的舆论氛围。

第二,可对外适当“示弱”,以获得同情为情感反应目标。传染病是人类共同灾难,中国为抗“疫”等同于为人类做出巨大牺牲。建议可通过双边、多边场合,多讲中国医务人员“牺牲”、1100万人的大城市封闭、10亿人以上深居在家1个月等感人故事,并对部分国家、企业坦诚中国渴求帮助等信息,以引起受众的同情心理。

第三,依托文化同源性,在疫情防治上反向强化东亚一体化。“疫情是一时的,友情是长久的”。特殊时期,通过共享疫情数据、对外发声支援、物资赠捐、经验分享等,全力支持文化同源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疫情防疫工作。支持东亚峰会、中日韩峰会等重大区域会议中加增“文化交流”等议题。应该在2019年底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项成果落实,为下一次领导人峰会做准备,三国自贸区谈判不应该放松。全力支持东京奥运圆满召开,将对中日关系加速改善起到奇效。

第四,建立公开透明的国际援助和国际反馈机制。印尼海啸、海地大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都给予受灾国无私的帮助与支援;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世界各国纷纷伸来援助之手。这样的相互支持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国应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援助和反馈”机制,及时向社会包括境外团体和个人公布捐助资金和物品的去向,消除捐献人的疑虑,激发社会更多的资源和力量。这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有之意。

第五,运用大数据建立医疗国际共享机制。近日来,中国除湖北以外地区的疫情正在得到控制,但在全球范围却呈蔓延之势。这说明,新冠疫情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一次环境挑战,而中国积累起来防疫经验和数据尤显宝贵。借助疫情期,以大数据为手段,建立起国家间共享机制,与各国分享和交换当前疫情发展状况、防疫经验以及重大发现,不仅能有效预防、监控和控制疫情的国际蔓延,更能建立多边信息,还可更有效地压减国际谣言、抹黑言论的传播空间。利用我国2020年10月份在昆明召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的机会,建议各国联合建立生物保护大数据系统,倡导健康饮食、天人合一等观念。

第六,力保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领衔地位。疫情期间,中国曾进口口罩等防疫物资,而下一步假如多个国家进入疫情期的话,又将不得不求助于占全球口罩产能六成以上的中国。这说明疫情也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一次检验。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领衔地位,经过了40多年的艰辛努力。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必须全力帮扶企业做好生产经营,尤其是支持涉及到进出口的企业运营。“六稳”工作,稳外贸显得更为重要,要积极帮助企业从物流、人员、资金等方面减少疫情影响程度,按规定履行贸易合同,绝对不能因这次疫情,让中国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之间产生“脱钩”趋势,那将比中美经贸摩擦的冲击更大。

第七,加大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力度。我国要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相对充裕,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步入负利率行列,加上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更加明显,尤其对人民币使用程度高的周边国家来说,因此,央行不仅要加大跟其它国家的货币政策协调力度,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八,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的务实合作。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也在很紧张的关注疫情发展趋势。我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大大提高,在维持国家金融稳定的过程中,我国应与周边加强区域金融监管合作,如与东盟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签署货币合作协议维护汇率稳定,与日本、韩国的银行业合作加强区域银行业监管,积极推动中日韩金融监管者高层会议的举办等。促进区域金融稳定,加强输入性风险的防范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重塑,防止别国利用这次疫情对我国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统筹利用好国家司法、贸易、会计、金融等领域资源,做好大数据时代金融数据安全防范工作,对滥用“长臂管辖”权的行为予以坚决回击。

(本课题执笔人:王文、贾晋京、卞永祖、刘英、刘玉书、曹明弟、杨凡欣、王鹏、关照宇、陈治衡、刘典、张婷婷、张洋)


2020-2-25点击数/观注度 16911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