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看艺术电商如何从“痛点”达到“尖叫点”?

来源: 虎嗅网

【豪门世族全球视野Ÿ群策群力智库导读:最近几个月,艺术互联网方面有一个新动态,除了一些艺术调性的微信公众号迅速发展之外,还新增一些PC类艺术网站,特别是移动APP市场出现几款新的应用,如书画酷、ARTAND、艺术云图等等。】

这一类新的应用和老款比如雅昌、赵涌在线、99艺术网、艺典中国的应用风格完全不一样,主要特点是有了UGC特征,体验更好,而且目标都指到了艺术电商,看中了艺术品在线交易这块大蛋糕。

艺术市场如此多娇

第一,艺术品在线交易前景看好。

下面是权威报告Art Economics (2014)里面的一组数据:

1)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品新兴市场,从国内艺术品交易额到国际市场影响力,已经坐上第二把交椅,达到115亿欧元;

2)2013年,大陆艺术品市场成交额占中国总市场的71% ,约为680亿人民币;成交量占86%,约为753万件。香港艺术品市场成交额占29%,成交量占14%。

3)书画作品成交额占到56% ,约380亿人民币,书画作品仍是国内的艺术品爱好者收藏的主流种类。单价100万人民币以下的艺术品占总交易额的96.9%,中国低端艺术市场潜力巨大。

4)2012年底中国高净值HNWI人群(100万美元可支配收入)有64.3万人,所有城镇家庭中产阶级及富裕家庭将从2012年的占比71%增加到2022年的84%,上层中产阶级家庭将成为增长最快的部分,极大程度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

5)艺术市场至少还有10年增长期,而艺术品在线交易份额存在从目前少于5%会增长到未来50%的可能。

第二,国内文化产业政策形式大好。

目前,正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爬坡期。中国制造要变成中国创造,中国产品要品牌化世界化,大家都看中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的文字是传承中国文明最基本最核心的载体,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有深刻意蕴的文明符号。小小的毛笔字蕴藏了“黑白”两级,“计白当黑”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真隶篆草行”这五种字体是多么的优美,让书家为之疯狂,夜以继日,毛笔成冢,墨色染池。传闻毕加索说过,如果他生在中国,他愿意做个书法家。

习大大在去年10月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艺不能有“铜臭味”,文艺可不是风花雪月的事儿,而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这才让中国的文艺界猛然醒悟。

第三,艺术电商是一个没有唤醒的台风口。

根据巴克利银行的推荐数据: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网易财经报道 ,到2013年年底,据估算,中国的私人财富已经达到92万亿元之巨,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占世界私人财富总量的9.8%。如果我们用非常保守的5%来作为对艺术品的潜在需求进行估计的话,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超过4万亿元。就以2013年的书画市场交易额为380亿,电商市场以5%估算,也应该有近20亿的蛋糕。但实际上HIHEY.COM做了3年,总额没有挤去水份的情况下才1个亿(俺不太信)。其他的艺术电商甚至还不如HIHEY高调,肯定是不赚钱呗,搞艺术互联网的小伙伴们,究竟哪家强? 请看下面的解说。

艺术市场如此多娇,引无数电商竞折腰

关于艺术互联网的项目列的不是很全,在笔者的收藏夹里面超过四五十家有些许特色,更广大的艺术信息站不计其数。不过,不做移动互联网的且没切入艺术电商没人气或者没风投关注的直接排除,得到了下面的几家做得较早的(有漏的,请见谅):

雅昌艺术网:雅昌艺术网作为老大,沉迷艺术互联网十五年,艺术资讯信息门类齐全,是最专业的PC类艺术网站。在建设艺术品拍卖数据库,但艺术电商之路也是走得不尽人意。可以看出其“转挪腾跃”,当属业间之最勇猛者,最努力者。从参与人数讲,百万会员,3000多位艺术家,这就是其十年的网络成绩单。PC互联网大而错综复杂,叠床架屋;移动互联端尚未建树,真需要再探互联网真髓。所以如果再不转型,就如柯达之后继。发明了数码相机,最后被自己的武器干翻。

博宝艺术网:PC版块做得比较厚实,有安卓手机端,但笔者没有仔细研究。暂且略过。因为首图用了丰子恺先生的豁然开朗,故在此感谢。

HIHEY.COM:平台新秀,从报道讲资本运作的不错,报道说今年8月拿到一笔亿元投资,找了几个很好的投资方如民生银行、中信证券和深创投集团,愣是让笔者流哈拉子。懂艺术,有格调,但照抄西方艺术平台,不知道一进咱们中国,肯德基也得卖米饭了?另外,不知道其在移动互联网有如何发力:一是iOS移动应用从2012年8月26日更新后再没有更新过,应用人气渺渺;从官方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来讲,粉丝数估计不超过5万。所以,干爹魅力大不能挣粉丝,人气不旺是其痛彻心扉的难题。另外,因拖欠艺术家拍卖款和作品刚输了一场官司。

艺典中国:专注拍卖好几年,抓点抓得好,“365天不停歇”。似乎艺术鉴定是其强项。从网站所销售的产品来讲,应该是以名作复制品为主打,走低端路线,这一点有点赞。但就从其表现来讲,还不如HIHEY纯粹。另外,介绍里面提到“不是艺术家介绍系统”让我很纳闷,买东西不查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得需要多大的魅力和信用值才能征服客户?另外,文字藏在图片里面的艺术家介绍,也太不“艺”不“典”了吧。

其实上面的几家都是有背景有来历的,从传统业务起家的艺术互联网平台,移动互联网没有发力。当然,还有几家是非美术类的网站,就先略过。再说几家新生代小伙伴。这个小组的特点是大多没传统背景(如评述不当,欢迎与我交流)。

艺点儿艺术:很艺术。有互联网思维,微信公众号做得不错,有很多好的尝试。唉,艺术电商,现在在互联网上卖画真的很难啊,转了卖艺术品的思路,能看出团队在这方面的求索。

ARTAND:方向和书画酷有点类似,从艺术家社区入手,这点够赞!有粉丝才能搭起舞台来啊,对不对?有微信公众号和iOS APP。

艺客:看明白了艺术品消费市场,研究透了艺点儿和国外的一些网站。目前能够看到PC端和微信公众号服务端。据报道获得一笔不明投资方的千万美元投资。其他不知。

艺术云图:看中了艺术品的表现力,想拷贝Medium的模式来深挖,又研究了artsy,很好的想法。有iOS APP,微信公号有运营。

书画酷:目前实现了PC网站+微信公众号服务端+手机APP的3个端,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也很好,而且在小伙伴里面是唯一一个从中国传统书画起点的平台。就这一点,只有雅昌艺术网、艺典中国和书画酷相似。自运营社群超过百万浏览量。

总之,由于传统机构的艺术移动互联网做得不给力,才引起其他一些人的“梦想”。但所有的艺术APP都是处于起跑线阶段。

为什么艺术和移动互联网咋就这么难结合呢?为什么艺术电商不赚钱呢?我们得了解下艺术和艺术品的特点。

艺术就是高大上,和互联网结合就是“阀点高”

艺术市场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有人说艺术品是小众需求。另外,有人说艺术只能是少数人看懂的,否则不叫艺术,我都不认同。我觉得,艺术性与人多人少没关系,但人人喜闻乐见、历久弥新的艺术肯定是最艺术的。

艺术本身就很抽象,需要艺术家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加之成熟的艺术家和艺术经营者大多是互联网难民,所以艺术互联网难搞也是自然而然的。

艺术品太特别了,因此有几个难题需要攻破:

1)艺术品不是普通商品,有价格属性但并不能只是比价。第一艺术品的买卖形式不能找最低价,因为没有相同的艺术品;另外艺术讲究“形而上”,艺术品价格太便宜了买卖双方都受伤;第二,艺术性很难有公认的评判标准,无论是学术性的度量、精神性和娱乐性等方面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第三,由第二点的原因造成如美术类艺术品的价格很难有直接的度量,没有啥尺子啥规格能够套用一下,甚至还不如卖钻石、黄金饰品这些呢;最后,它给不同的观赏者带来的精神愉悦程度因人而异,所以艺术品消费是一种感性消费。所以,对艺术品,应该就和嫁女儿一样,一定要挑最好的人家,故拍卖形式为好。

2)真的艺术品生产特性有不可复制特性,另外,保真是难题。如果一个艺术家重复创作同一类作品而没有变化,则很容易成为“匠人”级别,艺术价值就会损伤。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紧密联系,无法通过复制来做艺术。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家的生产率有限,但金蛋可贵,所以,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没有赝品,他可能就不是什么大家。所以,收藏者的痛点是“保真”,特别对于已经过世的艺术名家来讲,能否得到一副真品,无论艺术性,都是很多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东西了。

3)艺术消费品需要有艺术性,而且要有击中消费者需求痛点的属性。艺术消费品就是让普通大众消费的艺术品,比起“收藏”、“升值”这些要素来讲,艺术消费品就和艺术品差了一个档次。艺术消费品要符合互联网的特性。互联网的特性和实质至少3点:复制性、传播性、效益倍增性。

生产前3个烧饼是成本,但从第4个开始,卖多少赚多少,这就是复制性。传播性就是互联网信息光速传播,电传播,只要接入,就有可能收到,所以它能够帮助信息传播到最广阔的群众中去。效益倍增性是在前两点上说,复制的烧饼传播的越广,效益越大,甚至以几何基数增长。而艺术品的生产特性与互联网思维矛盾,但艺术消费品和艺术衍生品可以。但艺术衍生品是在艺术之上的再创造,一件艺术品要想衍生好,不光有好的基石,还得有一个好的艺术衍生品产品经理,这个就是麻烦。

4)艺术大众的生产和消费习惯还得酝酿和培养。一来艺术生产者有苦痛。中国目前的艺术家大多还是互联网难民,连移民都算不上;年轻艺术家是互联网移民,如果没有好的中介(互联网产品),让其在互联网上跳舞也很害羞;而对于互联网土著来讲,还在艺术的迷宫里面,尚缺出头之日。二来艺术消费者还没有太多觉醒。艺术圈本身鱼龙混杂,水深水混,艺术经营者尚缺对艺术价值的正确认识,况消费者乎?

搞艺术难,搞艺术互联网更难:

1)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原来不愿意放弃奶酪,建网络又要烧钱:无论是官僚艺术机构还是一些经营者,还放不下嘴边的肥肉,做互联网只是门面功夫。当然,习大大的整风运动很给力,“雅贿”市场缩水,传统的艺术市场受到很大冲击。这让很多得利者清醒,这是一个对于“去中心化”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是个利好消息。

2)传统艺术经营者又爱又恨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既扩大了业务范围,又是照妖镜。互联网的透明性和利用信息不对称、低收高卖、暗箱操作直接就是死对头。

3)艺术圈内的投资者缺乏互联网想象力。懂收藏的一般是互联网难民,觉得生意都在熟人圈,所谓的移动互联网就是微信,老了不想折腾。想折腾的控制欲很强,不懂的都想自己操盘。外行指导内行,创业者不喜欢。

4)艺术圈外的风险投资者怕水深,所以谨慎从事。蛋糕很大,天高任鸟飞,但环节多,比较棘手。而且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因为艺术市场水深水混,加之担心上述的难题,如果没有特强的团队和资源,很容易沦陷。艺术品投资的收益周期比较长,加之市场需要培育,想收快钱的风险投资不支持这样的项目情有可原。

艺术互联网让艺术市场高潮的4个痛点及其引爆点

发生交易才是艺术品经营的“尖叫点”。艺术市场的现在是个熟人市场,有行内人给我说。无论是画廊还是拍卖行,讲究人脉,讲究圈子。不买不熟的人,不卖不熟的客,除非是骗子。

艺术品的生产是艺术家咳血攻关的,艺术品的艺术性鉴别是藏家的眼光难题,艺术品的保真是行内市场难题,艺术品的价格又是一个无法直接度量的难题,所以,艺术交易线下市场的靠熟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艺术高大上的原因,艺术是智慧皇冠上的明珠啊。

而互联网是生人市场,或者说生意发生在变熟的路上,生到熟就是建立信任的过程。谁不喜欢美啊,谁不喜欢“附雅”,谁不喜欢“升值”?这就是艺术品的特性。所以,艺术品交易,先要更大范围的解决“信任”问题,这才是艺术O2O交易的破题机会。

信任的问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痛点:

1)创造环节:艺术品不是人们不爱,而是没有打动他们。消费艺术品要面对市场需求,需要私人个性化定制,艺术本身个性化,收藏者也是个性化的,最丰富的艺术品和最广大的收藏者,才是艺术市场繁荣的要点,而这个是互联网最擅长的。建立社群就是要建立话题,建立气氛,建立群众基础,建立认同感。所以要打造艺术兴趣社群工具。

2)鉴赏信任环节:让藏者或者消费者具备正确的艺术本体的认识,让他们真正享受艺术的精神快感;精神快感从艺术家和评论家传递到终端用户这里,这就是艺术新媒体。所谓新媒体,就是要去中心化,大众参与。要做好这点,就是要打造让每个艺术家尽情展示的工具。艺术家分享是源头,有了源头之后才有观赏、经纪、批评、买卖。

3)渠道信任环节:推广优质经营机构和经纪人,以及艺术家;点亮灯光,扫描暗点。将线下已经建好的渠道挖掘到线上让更多人利用。不是所有的作品和言论都是专业言论,互联网精神就是相信群众。所以要允许大众随性而为的点赞,允许专家的评论和群众的喝倒彩。所以要打造建立口碑的工具。

4)交易信任环节:无论是创作时的透彻的记录,还是预展时的大众艺术点评,还是交易中的保真、还是成交后的艺术品送达,每个环节都要给艺术家和收藏者以最实打实的信赖感。当然,信赖不是没有骗子,而是骗子有了立即能够打假。做好售后的收藏公证,售后送货,客户关系管理。这才是艺术电商工具。

上面的4个痛点是真的,而且对于线下同样适用。

再说一下,什么是艺术市场的“引爆点”?

艺术品再次交易环节:另外让艺术品流动起来,让艺术品收藏者不光精神愉悦,而且还可以通过艺术品二次流通再次变现。艺术品再次流通是艺术市场的引爆点。想想,如果能够解决第一次“尖叫”,艺术互联网搭建起来的信任还不是满满的?只不过这次的问题变成了从一个藏家到另外一个藏家的问题了而已。

总之,艺术互联网的作用就是扩大艺术市场的“信任”圈,通过信息传播、大众参与、即时更新来解决信任问题。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是现世报即刻报”就是艺术互联网对艺术市场的最大贡献,说成现代话就是“公开公正公平”。

2015-1-8点击数/观注度 16782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