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全球精英学院 |
郭松民|疫情过后,世界将有巨大不同 |
原创 郭松民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我对未来是乐观的。” 01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一聊这次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 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或者我们可以用“第三次世界大战”来形容。不是说像世界大战那样惨烈,而是说所导致的后果非常像发生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战争。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在去年、甚至春节以前都难以想象的。 各个国家都处于一种相互隔绝的状况,完全像是一种战争的状态,或者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情景。 中国和美国、美国和欧洲,无论跨大西洋还是跨太平洋的主要联系基本上都中断了。很多海外的华人华侨、留学生想回到中国来,几乎经历了千难万险各种周折。 看过小说《围城》的人,都知道方鸿渐当时从法国坐船回上海,要穿越地中海、穿越印度洋,航程是40多天。现在情景和当时就非常相像。 当然,现在的情况是比较极端的情景,疫情过去之后,这种相互隔绝的状况会有所改善,但是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那种生活当中去了。 现在可以简单地说,这一波的全球化,就是冷战结束以来的这样一个全球化已经结束了。 02 这一波全球化,实际上是第二次全球化。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波全球化,是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波全球化启动时,19世纪60年代发生什么事呢? 我们中国人印象最深的是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1860年攻陷了北京。 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则是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之后,美国以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大国的形象加入到第一波全球化过程当中来。 第一波全球化,确实推动了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多的文明进步,全球面貌变化很大。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殖民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除了欧洲、北美的一些国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变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亚洲只有日本幸免,但是日本变成了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第一波全球化有两个隐患。 第一个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要争取自己的独立和解放。这个斗争始终在持续 。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等,都是要摆脱这种半殖民地的状态。 第二个,从殖民主义国家或者帝国主义国家来说,存在着一个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波全球化开始是英法两个殖民大国主导的。火烧圆明园特别形象的象征了这一点,两个欧洲的强盗国家,像雨果说的那样,到中国来又放火又杀人,后来德国、日本、美国等也加入到争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斗争当中来了。于是就出现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不平衡,这就引出了列宁那样一个著名的论断——帝国主义就是战争。 这种不平衡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了第一次全球化的结束。 03 我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一次战争,只不过延续的时间比较长而已,因为矛盾并没有解决。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结束,但资本主义世界没有实现统一,仍然处于一种分裂状态。德国很快恢复了,出现了纳粹和希特勒上台执政。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世界的不平衡仍然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过了20多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爆发,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波全球化开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一个什么后果呢? 第一,资本主义世界实现了以美国为主导的统一。无论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还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日本等,都没有能力、勇气去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 第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但社会主义阵营仍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中。 等到了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第二波全球化开始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但这个时间很短,到今天为止还不到30年,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04 实际上在这次疫病之前,第二波全球化就已经遭遇了很多的问题。 西方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政府、资本和社会相互制衡,尤其是在欧洲,建立起了福利国家,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安排可以解决人类很多问题。 可在全球化过程当中,资本总是流动到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或者说更接近市场、更接近原料产地的地方去。这就使得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没有办法维持,福利社会也没有办法维持,这次疫病爆发之前,这个问题已经出现了。特朗普的上台,就是一个证明。 这次疫情则使所有这些积累问题,非常明显地暴露出来。 现在的第二波全球化,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呢? 第一个,就是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但疫情让我们看到西方的普世价值实际上已经破产了。 比如,普世价值当中有一个是平等的概念,可疫情来临时,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比方说像意大利,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一个主要发源地,出现了当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放弃对老人的抢救,老人的生命权在这里降到了次要的地位,还有特朗普在回答富人们可以先检测时,说的“也许这就是人生。”在这里,平等就没有了。 还有所谓的自由,比如说言论,这是西方一再标榜的。可这次疫情期间,在美国也好欧洲也好,言论受到很大的压制,尤其是对中国的报道,各种歪曲错误的报道层出不穷。 这些导致我们看到的就是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破产,因为作为普世价值的发源地,西方自己并不尊重它们标榜的普世价值。 第二个,各国老百姓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全球化看起来是美好的,其实却不然。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对中国这些年富起来的这一批人来说,是一个很明显的教训。他们很多人本来都以自己是一个世界公民而自豪,或者以早早的把子女送出去移民,拿了一个外国绿卡。但是这次疫情来了,才发现真正能够提供保护的只有本国政府,你在别的国家,实际上处于一种非常无助的状态。而随着疫情的进一步严峻,甚至有可能出现排华浪潮。 05 这次疫情导致的严峻形势,使各个国家的民族主义都兴起了,支持全球化的声音在下降。 其实,美国的民族主义,或者说美国优先的美国,在特朗普上台时已经出现了。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我认为美国在奥巴马时代以前,是一个全球化的美国;奥巴马时代后,是一个美国优先的美国。 民族主义的美国对中国来说威胁很大,但是欧洲民族主义兴起对中国是有利的。 因为欧洲的民族主义兴起以后,首先面临的一个任务是要摆脱美国对他们的控制,它的主要敌人不是中国,要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这对中欧关系是有利的。 总而言之,发生了这些变化以后,世界的面貌改变了,旧的时代已经崩塌了。以后历史学家写历史的时候,或许会认为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20年是一个历史阶段,2020年之后又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会发现话语将发生很大变化,人们思考的目标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世界将变得和疫情之前有很大的不同。 06 在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话语里,民主和专制是一个主要框架,决定一个国家有没有正当性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在这个话语体系里,说你专制,那你就没有正当性,说你是民主国家,你就有了正当性。 可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这个话语框架太简陋,不能说明问题。在这次疫情中,人们看到的是你是不是一个有效的国家,你应对疫情时,是有效政府还是一个无效政府。 在西方的这套话语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妖魔化的,但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中国政府非常有效。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形容,我们是第一个落水的,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游到了岸上,中国现在是一个站在岸上向水里抛救生圈救人的形象。 中国事实上正领导着全球的抗疫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会大大增强。不仅在国内的群众基础会大大增强,在国际上也会有更多的认同。比方意大利这样的典型的西方国家,它的疫情如此之严重,中国派出了医疗队援助,他们对中国这样一个制度的好感和认同会大大的加强。 这就是有效还是无效,是为人民服务还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这个框架将很有可能取代民主还是专制的这样一个话语框架。 07 第二波全球化,也就是冷战结束以后的这样一个全球化,实际上是以追逐利润为中心的全球化,资本到处去寻求低成本的劳动力,是一个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全球化。 这次疫情一来,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模式是不行的,不仅发展中国家产生了问题,发达国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类的生产究竟应该是以利润为中心呢,还是以人民的福祉为中心?或者更具体地说,还是以人民的安全为中心? 这是疫情给各国政府、各国的知识分子和各国人民都提出来的问题。 你简单的去追求利润,等到危机来临时,你可能连口罩都没有,连最基本的药物都没有,连最基本的医疗设备等没有,只能看着自己的国民非常无助的死去。 这个新冠病毒已经很厉害了,但它还不是特别厉害的,如果有更加严重的疫情来临,情景就会更加可怕。 所以,以利润为中心的这波全球化也很难再维持下去了。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对政府的组织形式和实际效能的思考,对生产目的重新思考,等等。将导致疫情结束以后的世界有非常大的不同。 08 我认为,在第二波全球化结束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人类还会走向第三波的全球化。 为什么呢? 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只所以出现全球化这样一个浪潮,就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它要求必须是这样的。 但是全球化的基础将是不同的。 如果说第二波全球化是以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为基础的全球化,那么第三波的全球化在更大的程度上,应该是以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以每个人都能获得保障、获得安全,以每个人基本的生命需求、福利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全球化,应该是建立在以人民的福祉为中心,以人民的安全为中心的基础上的新的全球化。 这样新的全球化,会大大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会给每个人带来更多的保障,更多的安全和更加幸福的生活。 我对未来是乐观的。这也就是辩证法上所说的坏事变成好事。 这就是我对疫情过后人类和世界发展未来的一种展望。 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
|||
2020-3-29 15358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