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舆论斗争     
金微:群体免疫新花样,根源在于不自信

金微 · 2020-04-11 · 来源:金微观察

中国这么多年的西化失去了对中国传统中医药的自信。疫情之初全国上下寻找西方神药就是如此,这是一种社会集体无意心态。即使是现在中国成功控制了疫情,但依然不相信、不自信,还是要捡起群体免疫闻一闻,寻找答案。

不知为何,最近国内又刮起了一股群体免疫风。

4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王辰院士提醒不要以为抗疫已经胜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说: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群体免疫”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都维护住。“后期我们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4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表示,新冠致死率等疫情数据还在上升。要等到有了有效的疫苗给人群接种、或者说人们通过暴露于病毒之后形成了足够广泛的人群免疫时,才能说真正地战胜了疫情。

4月9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完全不采取任何措施被动的‘群体免疫’将会是一场灾难;但这场疫情让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情况,如中国武汉和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即使当地采取了防控措施,但仍有很多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很多人已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这个群体的‘群体免疫’可能已经存在。”“在上述推断基础上,中国唯一具有最高免疫力的城市将会是武汉。武汉可能是中国最安全的城市,因为武汉很多人已经有免疫力。"

最近数据,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160万,死亡近10万。中国面临全球疫情的倒灌风险,下一步的防疫措施很关键。这个时候,出现了为群体免疫辩护之声并不奇怪。

所谓的群体免疫,说白了,就是面对瘟疫,不去隔离不去治疗不控制蔓延,顺其自然的,让所有的人都感染上,扛下去的活,扛不下去的就死,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法,等于适者生存。这种“群体免疫”顶着西方科学的外衣,以牺牲免疫力低的老弱群体为代价寻求全民获得抗体,让人不寒而栗。

但奇怪的是,英国实行群体免疫之初,国内各种群体免疫辩护之声,一家知名媒体更是将群体免疫吹捧为“更高的人道主义”。如今,群体免疫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死亡率超10%、尸横遍野的现实,这时群体免疫的辩护者又换了一个马甲,比如说“群体免疫是比较理性的”、“群体免疫是为了国际交流”等。

作为有影响力的网红,张文宏刚推断“群体免疫的城市武汉会是最安全的城市。”这让不少人产生困惑,究竟如何看群体免疫的问题。而张文宏只是一个推测,是否武汉存在那么高的免疫人群不得而知,这些人是否更安全也不得而知。

最近,为群体免疫辩护的实际上做了几个假设:1,有了群体免疫之后更安全;2,不实行群体免疫面临被动局面;3,没有群体免疫不利于国际交流等。

因为西方实行群体免疫的国家造成灾难的事实摆在每个人面前,他们的抗疫失败了,说现实没有什么用,于是辩护者则着眼于未来:一方面放大了中国未来的危机,另一方面,画了一张群体免疫安全的饼。

好像,人类要迈过新冠这个坎,还是要走群体免疫这条路。

群体免疫的基本假设是人类可以战胜病毒,但前提是牺牲部分人命为代价的基础上,这种假设在现实中一步步证实其荒谬性。第一,最初说牺牲老弱病残,抵抗力不强的,现在不仅是老弱病残,大量年轻人也会重症死亡;第二,新冠在全球不断的变异中,所谓的疫情建立在最初的病毒模型之一,现在病毒已经有多个变种;第三,新冠可能出现了ADE效应,也就是说,即使有了抗体但不能中和病毒,反而充当了“特洛伊木马”,变异后的同源病毒在有原始抗体的患者身上会产生倍数级的毒性。最近,西方国家年轻人大量死亡预示着ADE效应的产生。见:群体免疫的吹哨人

好在,这种为群体免疫翻案之风国家层面的专家开始反击。

4月1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曾光表示,提出“群体免疫”是“书生意气”。它是一种理论,当这种理论化成实践是非常可怕的。“现在没有一个国家真正执行‘群体免疫’,都在向严防严控的方向调整。他们也封城、禁足,甚至提出不许有超过两个人的聚会,比中国还严。”“群体免疫”就是一个理论,拿到实践里行不通。”

4月10日,钟南山在与韩国专家抗疫合作对话会上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基因突变已经非常适应在人体内生存,所以传播力度比较大,但到了夏天一般可能会降低一些传播力度。“所谓的“群体免疫”行不通,人为的干预至关重要,同时应该考虑迅速地发展疫苗。目前,关键的问题还是要遏制病毒传播,减少感染。”

中国国内,鼓吹捧西方的“群体免疫”,让我看到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一种讨好西方的意识,显示自己有国际视野,有危机意识。将中国未来面临的危机放大无数倍,将中国取得的成功忽略不计。

中国已经实际遏制了抗疫,这些辩护者不去好好总结,找来找去还是去找西方的模式,哪怕是这个尸横遍野的群体免疫,都反复捡起来闻一闻,还上升到理论高度,从”更高级的人道主义“到“理性主义“再到”未来更安全“等,这都是辩护的马甲,未来还会有新的辩护手法。

其实,这次中国控制疫情,除了体制性的优势、文化观念,还有很重要一点是中医药。如果不是中医药,我们不会这么快的将轻症患者治愈。如果不是中医药,我们不会这么快的将重症和危症患者拉回到普通病房。如果不是中医药,我们的死亡率不会这么低。国务院为中医正名,这次新冠疫情中,没有西医特效药,也没有疫苗。但中医的三药三方,就是最好的特效方案。

但是,为群体免疫辩护者或者受西方意识影响深的专家往往忽视这些现实、或者无视这些现实。比如王辰院士在疫情之初就吹捧瑞德西韦。张文宏到到现在也只是说中西医结合的效果。

其实承认中医药的疗效有这么难吗?西方是最先进的西医体系,他们没有控制住疫情,中国用中西医结合模式,说白了还是中医药的功劳。这次新冠疫情,很多人会恍然发现:大灾大难大疫关键时刻,还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中华传统、中医药在保护华夏子孙生命和传承。

问题是,中国这么多年的西化失去了对中国传统中医药的自信。疫情之初全国上下寻找西方神药就是如此,这是一种社会集体无意心态。即使是现在中国成功控制了疫情,但依然不相信、不自信,还是要捡起群体免疫闻一闻,寻找答案。

中国有那么多控制疫情的办法,还有那么多中医药方,不断被实践证实,哪怕是李跃华的苯酚穴位疗法,也在实践中证明对新冠可防可治,但这些人对国内看不上,也无法入他们法眼。

这就好比,你在灯下找的东西,你的意识决定了你的方向,总是在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方法论里打转,你看不见灯光之外的世界,所作的辩护又是在掩盖真相。


2020-4-11点击数/观注度 3336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