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伟大斗争     
周小明:世界变了,我们的对策也必须随之而变。

周小明2020-07-30来源:观察者网

导读:英国在华为5G问题上的变卦,只是这个变化世界的冰山一角。当我们逐渐走出疫情难关时,外部世界却变得更不友好,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也更严峻、残酷。我们要全面评价自身所处的国际环境,用于面对现实,审慎调整战略。世界变了,我们的对策也必须随之而变。唯有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周小明|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原副代表,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小明】

仅仅半年时间,英国政府对华为5G的态度急转直下。

当地时间7月14日下午,英国政府决定,自2021年起禁止移动运营商购买华为5G设备,并要求在2027年以前将华为设备从英国电信网络中全部清除,包括3G和4G设备。

时间拨回到今年1月。当时,英国政府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得出结论:使用华为技术的风险可控,不会影响英美情报合作。英国政府因而决定允许华为“有限参与”该国的5G建设,既提供天线和基站等“非核心网”,同时规定作为所谓的“高风险供应商”,华为的市场份额不能超过35%。

既然华为5G对英国没有国家安全隐忧,为何仅仅过了6个月,英国政府出尔反尔,封禁华为呢?为了避免打自己的脸,英国政府找了个“刁钻角度”。今年5月,美国对华为实施新的制裁措施,下令美国公司停止向华为供应芯片等零部件,并且禁止全球所有使用美国设备和软件来制造芯片的厂商向华为供货。英国于是称,美国的新制裁将导致华为5G设备供应链不确定,英国因而不再有信心能保证未来华为5G设备的安全性。英国以华为供应链不确定为由,从技术层面、而不是国家安全来排斥华为,强调改变主意源自技术安全方面的考虑。但是,它仍然无法掩饰这一决定背后政治操作的实质。此前,华为一再表示,美国的断供措施不会影响华为继续为英国提供产品的韧性和安全。中外评论家也普遍认为,英国禁用华为设备,政治意味十足,技术因素不过是借口而已。

英国政府宣称,禁用华为设备,是英国的自主决定,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英国打击华为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对华为的全面围剿。对此,特朗普不打自招,夸口称,英国的决定是他亲自出马游说的功劳。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对英国的决定则表示欢迎,称赞英国“干得漂亮”。

英国积极响应美国围剿华为的战略主要出于两种考量:第一,确保“五眼同盟”间的情报共享。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威胁英国,如果它使用华为5G,今后英国就不能共享情报。第二,早日同美国缔结自贸协定。英国把英美自贸协定作为优先事项来推进。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要求英国疏远中国。英国为了同美国达成贸易协定,迎合美国,对美国的要求作出积极回应。有英国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政府禁用华为技术,与英国的国家安全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相反,与未来一边倒的英美贸易协定紧密相关。

同时,英国在华为设备问题上改弦更张,也反映出英国政界对华风向的转变。同半年前相比,英国政界对华的整体认知和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英国政界的反华情绪逐步高涨,中英关系似乎渐行渐远。英国是全球应对疫情最糟糕的国家之一。英国人口大约是中国的1/20,但确诊病例为中国的3倍多,接近30万。英国病死人数高达4.5万,几乎是中国的10倍, 而治愈人数却只有1400多。英国是首个提出“群体免疫”防疫策略的国家,4月,和病毒没打几个回合,就急急忙忙准备投降。英国政府应对疫情失误,导致疫情大面积蔓延。为了推卸责任,一些英国政客效仿特朗普政府甩锅,污蔑中国隐瞒疫情,而且发布了很多充满冷战思维的言论。早在4月,英国外交大臣公开就放狠话称,疫情过后中英关系不可能再回到正常状态。

香港国安法立法也促使英国政界对华态度强硬起来。英国一些政客常以香港的“老东家”自居,自以为是,动辄对香港事务指手划脚。香港国安立法这一锤砸下去,伤了一些英国政客的“自尊心”,动了他们的奶酪。他们以前在香港经常做的事变得不可能了。这让一些英国政客很受伤,很恼怒。

英国联合“五眼联盟”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中国,还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纠集26个国家抨击中国;甚至为了瓦解香港内部团结,破坏香港市民对国安法的支持和拥护,英国政府还抛出所谓“移民计划”,声称将为高达300万“英国海外居民”提供学习或工作5年的机会。在这种敌对气氛下,华为很容易就成了英国一些政客发泄愤怒的对象。

其实,华为5G在英国被禁并不是孤立事件。最近,英国政客把枪口指向了中国广核集团。中广核目前正与法国电力公司在英国合资兴建一个造价高达250亿美元的核电站。除了可能参股法电拟建的另一座核电站外,中广核还计划主导建设并运营在埃塞克斯郡的一座新核电站。本月初,英国议会下院的某个委员会提出一项建议,要求在英投资、运营核电项目的中国企业在英国上市,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必须通过英国政府的审查,由英国公民担任。同样重要的是,建议提出,英国政府在这家公司里面必须拥有“金股”(golden share),以便英国政府有能力决定董事会成员的任命,阻止股权转移。实际上,英国政客们的这种设想剥夺了中广核作为投资者的所有合法权益, 导致中广核根本没法投资。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中广核的核电项目“胎死腹中”。

英国政府禁用华为5G将产生严重后果。英国的数字大臣不得不承认,做出这个决定很难。排挤华为,将使英国的5G建设延迟一两年时间,落伍于许多国家,错失经济复苏机遇。它对于英国的技术进步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说当年英国加入亚投行为其它西方国家带了一个好头,那么,英国这次为虎作伥的示范效应不可小视。

据外媒报道,法国网络署最近非正式通知电信运营商,它们可以使用包括华为的5G设备。运营执照从3到8年不等,到期后,不再延续。目前,电信运营商拿到的执照中,华为设备大多数为3至5年,而大多数诺基亚和爱立信设备则为8年。运营商一般需要8年左右才能回收对5G设备的投资。法国政府还敦促那些目前还没用华为设备的电信运营商不要更换设备供应商。显然,在这些限制下,华为很难成为法国运营商的首选,虽然没有像英国那样公然禁用华为设备,但结果如出一辙;2028年前华为5G设备将全部淡出。

在大西洋彼岸,加拿大仍在观望,一边拖延做出决定,一边看英国如何行动。这次英国下定决心后,加拿大成为“五眼联盟”中尚未禁用华为5G设备的唯一成员,当然也会迫使它作出不利的决定。

英国曾以市场自由、开放而著称。多少年来,我一直向国人宣称英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之一,鼓励中国企业前往英国投资。但,禁用华为5G同英国倡导的开放和公平背道而驰。曾在英国财政部任最高官员的三朝元老Nick Macpherson说,封杀华为标志着英国“滑向保护主义的开端”。

同样重要的是,英国的这一举动严重冲击中英合作的互信基础。现任英中贸易协会主席詹姆斯·萨松表示,英国脱欧以后的战略基础之一,是不放弃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和市场。英国对华为5G发出禁令,是朝这个危险的方向迈出一大步。这位曾经的英国财政部副部长认为,英国现在选择背离中国,是对英国未来的一种放弃,是一种不爱国、不负责任的表现。其实,英国政府内部也有不少人认为,同中国对着干,英国必然会遭受经济上的痛苦,现在这么做是否值得。所以,英国政府要把中英关系引到何方,值得深思。

中国不愿同英国分道扬镳,但会对英国的恶劣行径做出反应。有人预测中英关系将进入冰河期,英国上院国防委员会主席则称,英中正在走向冷战,这并非耸人听闻。不过,也有国外评论家怀疑中国究竟有多大意愿把“威胁”转化为行动。这让人想起2011年,时任英国首相的卡梅伦罔顾中国反对,执意会见达赖。当时,恰好离吴邦国委员长访问英国的时间只剩三周,高访一切准备就绪。但达赖窜犯英国后,中国当即取消了这次重要高访;中英部级以上的其它官方往来也戛然停止。此后,中英关系冻结一年之多,直至英国政府公开重申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承诺卡梅伦“没有见达赖的计划”后,中英关系才开始转圜。

所以,这次风波后可以肯定的是,约翰逊政府捅了大篓子,未来一段时间,中英关系将走过一段不平坦的路。

首先,中英自贸协定谈判无限期推迟。在过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英国把与中国签定自贸协定视为脱欧后打造“全球的英国”的重中之重。中国是英国在欧盟之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在英国的投资高达三四百亿英镑,是中国对德投资的两三倍。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市场。但是,约翰逊上任以来,似乎不再着急同中国商谈自贸协定。封杀华为使中英自贸协定的缔结更加遥遥无期。

其次,高层互访中断。中英政府首脑有个年度互访机制,特蕾莎·梅2018年初访华后,英国一直期待李克强总理早日实现访英。但去年,总理回访没能成行。现在由于英国封杀华为,出访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另外,一年一度的中英高级经济财金对话和中英经贸联委会也将随风而去。

再者,中英金融合作减速,甚至开倒车。目前,伦敦是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多年来,伦敦这一地位倍受法德等国羡慕。如今,它正面临冲击,受到动摇,欧洲其它金融中心可能得到中国更多青睐。上周,中法高级别经济财经对话中,似乎开始出现这种苗头。中法联合声明提出,中法两国交易所将加强交流,开展跨境ETF、海外指数开发、存托凭证等务实合作。中国还表示欢迎法国机构投资者积极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并愿与法国就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发债提供支持和便利。另外,伦沪通的发展也有可能受到影响。英国企业在中国金融市场“受宠”的日子可能会成为过去式。

最后,中英互惠的经贸关系遭到破坏。曾几何时,英国是中资企业进入欧盟大陆的跳板。这一作用随着英国脱欧而减弱,英国打压华为的举动或将加速进程,因为后者或被中企理解成商业问题政治化,进而怀疑在英投资是否安全,中国工商界对英国投资的信心随之下降、意愿发生动摇。事实上,这种效应已经开始呈现。据外媒报道,近日,抖音决定暂停与英国当局就设立总部的谈判。文化等领域的对话和合作也可能中止。

国内有评论认为,同澳大利亚一样,英国在政治、经济上全面倒向美国,正在沦为美国的附庸。但其实,在对华态度上,英国不能和澳大利亚划等号。澳大利亚追随美国几乎是死心塌地,但英国当美国的马前卒仍有几分不情愿。英国没有完全丧失自知之明,它明白中国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而且在中国有难以舍弃的经济利益。

近日,约翰逊首相称,“中国在地缘政治上是一个巨大的因素。它将影响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活。因此,我们不会全面放弃同中国接触(engagement)的政策。在对某些事情持强硬立场的同时,我们将同中国保持接触。”他还说,“不会在压力下对每个问题都下意识地持反华立场”。显然,英国不想同中国闹翻。

英国明白,把自己捆住美国现任政客的“反华战车”上,将有难以承受的后果。在今日英国,凡与中国相关之事,美国都要搅和。不久前间,日立株式会社想要出售在英国的一块核电站用地。目前英国核电用地总共只有8块,属高度稀缺资源。中资企业手上一块也没有。美国闻悉日立打算售地的消息后,立刻问罪日立,逼得日立声明没有转让中国公司的意向。不久前,华为宣布计划投资10亿英镑,在剑桥建一个研发和生产中心,美国也马上与英国政府进行交涉,导致这一重大项目的前景陡增不确定性。

英国在华为5G问题上大转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贸发展的国际环境的恶化。中国抗疫比大多数西方国家成功得多,因而成了嫉妒、质疑对象,它们担心中国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和西方非但没有因为抗疫的内在需要而走近,反而更加疏远。疫情之后,中国面临的世界会更加冷酷: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国家经济主权”重新变得时髦起来,全球供应链的局域化和破碎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在策划对华“新冷战”,不遗余力组建“经济北约”,联合西方国家共同对付中国。欧盟也欲以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划线,强调对华策略要“以价值观为导向”。 在投资领域,欧盟颁布了新的外资审查条例,将对中国企业在当地“关键资产”的并购实行严格审查。6月中旬,欧盟出台《针对外国补贴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白皮书》,规定过去三年内获得政府补贴达20万欧元的公司收购欧盟企业,将被要求剥离资产、罚款或禁止该项并购交易。日本则出台国家级保护公司名单,规定凡涉及这些公司5%股份以上的交易,都必须经政府批准。

从多边看,世贸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恢复元气尚需时日。中国在世贸组织放弃对欧盟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诉讼,意味着美欧日可以继续采取替代国的生产价格来确定中国企业的倾销程度,征收不公平的反倾销税。中国商品出口价格在发达国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审查,或还将引发更多的对华反倾销案。

英国在华为5G问题上的变卦,只是这个变化世界的冰山一角。当我们逐渐走出疫情难关时,外部世界却变得更不友好,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也更严峻、残酷。我们要全面评价自身所处的国际环境,用于面对现实,审慎调整战略。世界变了,我们的对策也必须随之而变。唯有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华静泊:英国真要给数百万香港人送国籍?

华静泊2020-07-30来源:观察者网

导读:在笔者看来这不过又是一个“忽悠”港人的空头支票。不仅让英国在香港和国际社会,挣足了大国的“面子”,也不需要得罪“霸主”美国。同时还不需要花费一分一毫,只不过将现有移民政策换个新“马甲”,就能骗的一部分人欢天喜地。不得不说,“日不落帝国”的小算盘打得还算精妙,但这样做,“太阳”就不会落下了吗?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华静泊】

为了稳住“总统宝座”,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的一系列极端做法实在是令人瞠目。无论是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还是扬言制裁香港,都早已突破了我们的底线,注定要将中美关系拖入近些年来前所未有的深渊。除了美国,它的盟友们最近也是频频“帮凶”,这其中“跳”的最欢的当属“日不落”的英国,特别是在香港问题上。

由于英国近几十年在各方面实力的持续下降,早已没有能力对中国事务进行实质性干涉。无论是苏格兰独立,还是脱欧问题,甚至是抗疫不力,英国自身的矛盾也暴露无遗。但自从去年香港修例风波以来,英国对香港的小动作倒是有增不减。似乎“日不落帝国”对香港还没死心?最近关于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应是英国对香港地区“英国国民(海外)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问题的指指点点,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BNO”。

什么是BNO?

生活在中国内地的读者们可能并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BNO这个缩写。其实这是英国在1997年撤出香港时特别颁布的一项用以“笼络人心”的措施。

众所周知,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将香港地区从中国强制割离并建立了殖民地。民国时期,中国与英国同为盟国成员,虽然在双方协商下英国主动放弃了不少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利益,但英国自始至终不打算归还香港。时任民国驻英国大使顾维钧和蒋介石政府,由于担心破坏同盟关系,选择了搁置香港争议,并未据理力争。这也导致了香港始终难以回归的局面。

1997年,在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后,香港终于得以回归。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一项便是国籍。由于长期脱离内地中央政权管治,且英国并未真正将香港纳入其版图,许多香港居民在回归后便会面临无国籍问题。因此,《中英联合声明》明确指出所有居住在香港且拥有中国血统的人,无论是否持有其它居留权,均认定为中国公民。然而在回归前夕,英国为香港“发明”了BNO。

根据BNO相关规定,英国在最迟1997年12月31日前接受无其它国籍的香港居民对于BNO的登记,登记后即被认定为“英国国民(海外)”。出生于1997年7月1日或以后的香港居民,无法再登记BNO。同时,英国甚至不公开地对特定二十余万香港居民直接发放英国护照,入英国国籍。

BNO和BNO护照

前文提到的“登记成为BNO”,并非真正成为英国人或领取英国护照,仅仅是作为一种“记录在案”。根据英国政府官方数据,目前约有35万香港人在登记成功后申领了BNO护照,占现在香港人口总数约4.7%。总计约有290万登记过BNO的人在香港居住,这其中也包括一些非中国血统人士。查阅资料得知,1997年的香港总人口为648.9万,也就是说,至少半数符合条件的香港人,并未在当年登记成为BNO。如今香港的人口约为745万,简单推算后估计BNO登记者最多占香港人口38.9%。

在日常使用方面,BNO护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护照,而更像是“长期旅游签证”。一般来说,对于无出国旅游、工作或学习需求的人,或许一辈子都不需要申领护照。在香港特区,仅有71.8万人持有特区护照,占总人口不到10%。在内地,约有1.7亿人持有护照,占总人口12%-13%左右。作为对比,我们临近的国家日本,其国民护照持有率约为23%。由此看来,香港地区居民的护照持有率,即便忽略重叠情况,直接将特区护照与BNO护照两者相加,也不到15%。这也就是说,真正需要使用护照的香港居民,无论是与内地相比,还是与发达地区日本相比,都十分低。

除此之外,在日常出国旅行方面,特区护照与BNO护照差别可以忽略不计,都有170个左右的免签国家或地区。特区护照在前往俄罗斯、蒙古国及伊朗等地时则更加便利。对于前往美国,两种护照与我们的中国护照一样,都需单独申请签证。

那若持有BNO护照,前往英国是否会有“特殊待遇”呢?答案是否定的,与特区护照一样,BNO前往英国仅能用于180天以内的免签旅游。对于学习和工作,仍需要额外申请签证。

在费用方面,特区护照申领费用最多不超过500港币,BNO护照则需要2000港币左右。

以上或许就是绝大多数登记过BNO,却未申领BNO护照的原因吧,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出国需求,估计也很少有人愿意多花1500元买一个“小册子”放在家里吧。至于当年符合资格却并没有登记BNO的人,据笔者了解,多是觉得BNO没有任何意义,没必要登记。

而相当一部分申领了BNO护照的港人,也并非在97时“临阵磨枪“,而是很早就已有出国旅游的需求,使用BNO护照是当时唯一的办法。回归后,这部分人领取了特区护照,BNO护照早已过期也并未延期。甚至有香港朋友告诉笔者,她没有BNO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父母忘记申请,之后有了特区护照就更加没了申请BNO的意义;如果有一天要移民,也不会考虑英国”。

BNO护照对谁有益?

毫无疑问,加速发放BNO身份是英国在无奈退出香港前,最后作出的“损招”之一,如此含糊不清的身份文件,注定会在未来某一天被用作“胁迫”中国的筹码,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英国在对华和对港政策方面的弹性。

除此之外,BNO护照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其实是有的。前文提到,根据《中英联合声明》,中国将在香港回归后赋予具有中国血统的香港居民中国国籍。如他们有出国需求,则可以申请中国香港特区护照。

然而与内地不同的是,香港作为曾经的英殖民地,有不少非中国血统的少数族裔。例如较为知名的“廓尔喀”雇佣兵,便是来自尼泊尔的移民,他们中许多人都在曾经的英殖民地定居下来。笔者并未找到1997年香港少数族裔的人口数据,但在2001年,香港约有34.4万来自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甚至是欧美的少数族裔居民。著名的香港娱乐圣地“兰桂坊”,其背后最大的股东,便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盛智文(Allan Zeman),他早在80年代就在香港定居和工作。2008年,他选择放弃加拿大国籍,并加入中国国籍,领取特区护照。

到了2016年,香港少数族裔居民已经有58万多人。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1997年,香港可能有十万甚至二十万的少数族裔。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虽在香港定居,甚至已经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但是仍不符合加入中国国籍的要求。如果他们原先的国籍由于战乱、政权更替或是过期等因素而失效,他们便成了无国籍人士。即便他们因为较长的居住年限能够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但他们仍无法申领特区护照用于出国。

因此,BNO的意义之一,其实是解决了这一部分少数族裔的国籍问题,毕竟BNO英国国民(海外)也是英国政府承认的6种英国身份之一(其它五种分别是分别是:英国公民、英国海外属土公民、英国海外公民、英籍人士和英国保护人士)。

此外,还有一部分因BNO受益的人群,即香港公务员。根据香港政府规定,在1996年8月1日前受聘的公务员,可享受子女“海外教育津贴”,此津贴只能在“本国”使用。结合BNO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英国“国籍”,因此公务员多用此福利送子女前往英国留学。在英国旧时的移民政策下,连续住满7年即可获得英国国籍。香港回归之后,原先取得BNO身份的公务员被赋予中国国籍,并留在公务员队伍中。按《基本法》规定,只有特区政府的“主要官员”,即我们常听到的政务司司长、发展局局长等各部门“一把手”,被要求不得持有任何海外居留权。香港究竟由多少公务人员持有BNO身份,我们不得而知。但香港公务员总数,长期稳定在18万人左右,也就是说,累计至少十多万1997年前入职的公务人员,拥有BNO,并真正使用了BNO。

英国为何再度重提BNO?

众所周知,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二战后已经全方位被美国所取代,即便在欧盟内,也很难胜过德国以担任领袖地位。近些年,欧债危机、苏格兰公投、脱欧公投以及最近的新冠疫情,英国的种种表现早已体现出其不再具有大国实力,但英国的“大国梦”却一直没有破碎。

在2001年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都是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好搭档”,当时便有不少英国民众批评布莱尔与美国走得太近,甚至是变成了美国的“小弟”,毫无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风范。布莱尔两个任期届满,于2007年离任后,英国在最近13年里更换了四任首相,其中只有卡梅伦完整地担任了一个任期。上任首相特蕾莎和现任鲍里斯,都是“半路出家”。鉴于英国政坛频繁“阵前换将”,鲍里斯的官位能否坐稳,还有待观察。

在两年前华为事件的初期,特蕾莎担任首相时,英国的对华政策还未如此激进。当时特朗普对盟友施压,要求禁止华为,很快便有澳大利亚响应,表示要与美国协同。但英国始终表示其有能力审核判断华为设备在信息传输方面的安全性,暂不考虑全面禁止华为。这似乎也体现了“日不落帝国”在“美帝国”面前最后的“一丝倔强”。

2019年7月,现任首相鲍里斯上台。上任半年,一边面对新冠疫情,一边对香港修例问题以及现今的BNO问题高调发声,频频响应美国的极端对华政策,处处展现作为盟友的“忠诚”。这几天不仅宣布禁止华为,甚至表示要将英国的“迷你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派遣至南海以制约中国。在连年国防预算下调的情况下,美制战机才刚刚装备“迷你航母”,

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作战能力是否已经形成都不好说。

如此看来,“日不落帝国”似乎决心放弃自己最后的“倔强”,与美国盟友而非正义站到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现任首相鲍里斯,出生于美国纽约,拥有英美双重国籍,直至2014年因美国资产和税务问题被曝光,才在2016年正式放弃美国国籍,以表示对英国的“忠诚”。在此之前,他已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担任过伦敦市市长、保守党副主席和下议院议员等职务。

英国BNO新政

或许不少人已经看过西方媒体或是香港媒体对于BNO政策变动的大力鼓吹,似乎香港在一夜之间多出了数百万“英国同胞”。事实上,香港的BNO居民想前往英国定居并不容易。

自2021年1月起,目前已经领取BNO护照,或曾经登记BNO身份但未领取护照的港人,若想前往英国工作或学习,都需要申请独立的BNO签证,该签证最长为5年。在英国稳定工作或学习5年以后,如果能自给自足,且无犯罪记录,即有机会申请定居。定居身份保持一年后,可以申请成为英国公民,正式变成“英国人”。

对于在修例风波中的那些年轻人,由于大多出生于1997年之后,并没有BNO身份。对于这部分“意愿”最强的香港居民,英国则表示,可以走现行的“青年流动”计划,获得最长两年的英国务工签证。该计划每年对香港地区开放最多1000个名额。英国政府并未提及该部分人群是否能在五年后获得居留权。

不知道各位读者看到这里是否已经被眼花缭乱的BNO政策绕晕?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曾经的BNO,还是如今的BNO签证新政策,都不过是英国政府配合美国盟友,试图给中国“添乱”的计策,而不是西方政客和媒体口中的“平权”或“人道”。有过海外工作和学习经历的读者们或许都有所了解,英国并非美国或加拿大这样的移民国家,若想在英国稳定工作生活,对普通人来说,绝非易事。同时,英国的生活成本远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则远不如其它地区。

再说回所谓“平权”的BNO新政策,一方面宣称放宽移民条件,欢迎香港居民前往英国;另一方面,仍要求港人申请签证以及遵守“看似宽松,实则严苛”的就业政策。英国分明是希望将未来对华、对港政策决定权更加牢固的把握在手里。即便这项政策按计划实施,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取得新的BNO签证,估计只有英国自己知道。对于有能力、有意愿定居英国的香港居民,估计也早已通过其它渠道获得居英权。

在笔者看来,这不过又是一个“忽悠”港人的空头支票。不仅让英国在香港和国际社会,挣足了大国的“面子”,也不需要得罪“霸主”美国。同时还不需要花费一分一毫,只不过将现有移民政策换个新“马甲”,就能骗的一部分人欢天喜地。不得不说,“日不落帝国”的小算盘打得还算精妙,但这样做,“太阳”就不会落下了吗?

打赢美国,中国必须要靠铁和血,但更要靠社会主义!

原创 郭松民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导读:“美国优先的美国”将成为中国最凶险的敌人!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将经历极严峻考验!中国想从美国手里和平接过领导权是不可能的!血与火的考验是不可避免的!通过这场考验,中国必须要靠铁和血,但更要靠社会主义!

用“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战胜蓬佩奥的“民主国家联盟”

原创 郭松民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美国对外政策的基调,将从冷战结束后的‘反恐意识形态’,再次转向‘反共意识形态’。”

作 者 | 郭松民

编 辑 | 南   方

01

从任何意义上说,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选择到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故乡发表反华演讲,并宣布终结尼克松开启的与中国接触的政策,都是很不礼貌的。因为这相当于在尼克松的坟墓上跳舞,并且指着他的墓碑说:“你错了!”

无礼,是这届美国政府的一个显著特点,全世界都摇头苦笑,无可奈何,这里不必多谈。

但蓬氏的这次演讲还是有值得注意的内容,这就是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调,将从冷战结束后的“反恐意识形态”,再次转向“反共意识形态”。

西方媒体的报道普遍将蓬氏演讲解读为一份新冷战宣言,与丘吉尔1946年3月那篇“铁幕演说”相提并论。

蓬佩奥演讲的题目,就是《共产主义中国与自由世界的未来》,内容则充斥着“自由国家”、“极权”、“暴政”之类冷战时期被丘吉尔、凯南、麦卡锡等人发明并用滥了的词汇。蓬佩奥还号召世界各国组成一个“民主国家联盟”来改变“共产主义中国”。

美国的这次转向意义重大,中国不可等闲视之。

02

二十世纪可以说是美国的世纪,美国也是国际政治话语的大国,深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道理,很善于发明一些国际政治话语,来为自己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行径做装饰。

冷战期间,美国最强大的政治话语是“反共”、“保卫自由世界”。在从1947年至1991年之间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无论是在欧洲与苏联对峙,还是在中国周边介入朝鲜内战、侵略越南、长期霸占中国神圣领土台湾,其所打出的旗号都是“防止共产主义扩张”。

1991年之后,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美国和西方取得了冷战的胜利,“反共”的理由,说服力不那么强了,美国又打出了新的旗号——“反恐”,背后的理论基础,则是所谓“文明的冲突”。

“反恐意识形态”的本质,是要建立美国高踞金字塔尖的“单极秩序”,简单点说就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秩序。为了配合“反恐意识形态”,美国还发明了很多其他国际政治词汇,包括“失败国家”、“流氓国家”、“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等,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给不同国家戴上不同帽子,进行经济制裁,甚至军事打击。

03

但是,美国千虑一失,没有料到这一期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2030年之前,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发现,很难用“反恐意识形态”来遏制中国,中国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接过了“反恐”的口号,用来打击中国境内外的分裂势力。

美国重新祭起“反共”大旗的目的,就是改变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面,建立新的反华统一战线。

04

但蓬佩奥不明白的是,时代变了。正如马克思所言:

“一切历史事实与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悲剧(即严肃的正剧),第二次是闹剧。”

美国反华势力试图照抄丘吉尔的剧本,只能以闹剧收场。

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次冷战时,美国打出“反共意识形态”的旗号,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确有一定的号召力——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五、六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一度出现了东风压倒西风的局面,世界革命成了所有资本家的噩梦。

但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

人类并没有走出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阴影,所以美国遇到的威胁,不是来自“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而是来自一种地缘政治上的挑战,是对霸权地位丧失的恐惧。“反共”和“反恐”一样,都是确保美国“单极秩序”的手段罢了。

05

尽管美国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谓“民主国家联盟”缺乏号召力,但中国并不应该无所作为,而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口号,以打破美国的围堵。

对中国来说,最有效的手段是通过建立“反霸统一战线”来应对蓬佩奥构想的“民主国联盟”。

反对霸权主义,是毛主席为中国留下的国际政治遗产。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号召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

毛主席说: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主席提出这一理论的时代背景,是苏联已经由修正主义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世界革命的前景至少暂时消失了。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审时度势,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抓住了国际形势的主要矛盾。

今天,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仍然是美国国际行为的主要特征,不仅中国是美国霸权的受害者,欧洲、日本、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都是美国霸权的受害者。中国只有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霸权主义,才能团结美国之外的一切其他国家,使美国陷入孤立,并使其组建中的“民主国家联盟”陷于流产。

反之,如果中国不提出自己的口号予以反制,只是一厢情愿地说“反对冷战思维”,或小声地替自己辩护,听任美国打着“反共”的旗号组织起反华阵营,四面合围过来,那么我们就真的有可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终出局了。

评蓬佩奥的“冷战”讲话:如何瓦解美国的战略进攻?

原创 郭松民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要同美国争夺‘普世价值’的解释权,争取其他西方国家中立。”

作 者 | 郭松民

编 辑 | 南   方

两年前,对于中美关系,当时的精英群体和主流媒体中洋溢着一种轻浮、乐观的气氛,以及对特朗普的莫名其妙的好感,那时我就认为,特朗普及其所代表的政治势力主导下的美国,将成为中国最凶险的敌人。

如今,两年半的时间过去,看看今天美国的所作所为,中美之间,冷战不仅早已成为事实,热战也不是完全不可想象了,真是不幸而言中了。

美国既然已经将中国选中为它的敌人,中国就只有挺身而出,迎接挑战。好在中国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的光荣历史,面对美国,我们没有任何心理弱势,先辈能够取得胜利,我们也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中美之间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我认为大致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阶段,这一段的起点是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终点将以中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告结束;

第二个阶段,是我之战略进攻,敌之战略防御阶段,将以美国霸权的历史性终结,出现更加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告结束。

目前,我们仍然处于第一个阶段起始点上。

第一个阶段的特点,在于中国仍然内在于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中,处于内线作战,这个体系规则的解释权并不在我们手里。

这种状况,就用得着《南征北战》中高营长的那段话了:

“我也想今天晚上打个冲锋,明天一早就把蒋介石几百万军队全都消灭掉,可是不行啊同志!我们现在是步枪加小米在对付美式的飞机大炮,我们一个人就得对付五六个敌人。这就有困难、这就不允许痛快。”

所以,我们不仅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也要有“大踏步撤退,大踏步前进”,即迂回作战的准备。

要赢得这个阶段主动权,中国应该做到两点:

一是,要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主义”的部分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靠强大的内需重启经济,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保持国内的团结稳定,才能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在国际上,要和美国争夺“普世价值”的解释权。特朗普政权为了“美国优先”,不断践踏曾经为美国长期所标榜的“普世价值”,这就给中国预留了化被动为主动的机会。

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刚刚在美国尼克松总统图书馆以《共产主义中国与自由世界的未来》为题发表了一个公开演讲,号召世界各国组成一个“民主国家联盟”来改变“共产主义中国”,西方媒体的报道普遍将其解读为一份新冷战宣言,与丘吉尔1946年3月那篇“铁幕演说”相提并论。

蓬佩奥的意图非常清楚,就是要把中国塑造成所有西方国家共同的意识形态敌人,用“普世价值”将所有的西方国家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防止落入蓬佩奥的话语陷阱,要举起保卫世界和平,保卫自由贸易的旗帜,重新举起反对霸权主义的旗帜,尽可能地争取美国之外的其他西方国家的同情,至少争取他们保持中立。

总之,只有美国陷入孤立,中国才有可能打破美国的围堵,挫败美国的战略进攻。

“美国优先的美国”将成为中国最凶险的敌人》这篇文章写于2018年4月15日,今天,重新发表此文,不做任何修改,我认为,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认识中美关系的本质,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美国优先的美国”将成为中国最凶险的敌人

郭松民

2018年4月15日

美英法空袭叙利亚之后,国内舆论场对美国今后的走向发生了争论——美国将继续扩张,干预国际事务和别国内政呢?还是收缩回美洲大陆,固本培元,过自己的小日子?

有学者认为,美国真正的走向是第二种,特朗普不过“是在以咄咄逼人的姿态进行战略收缩”而已。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美国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就甚为“多余”。因为空袭的理由不是“客观”地出现在美国面前的,而是美英通过自己操纵的“白头盔”组织“主观”制造出来的。如果特朗普真的意在战略收缩,何必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

美国有一句谚语:如果一个动物走的像鸭子,叫的像鸭子,那很可能就是一只鸭子。

要搞清特朗普的动向,还是要看他是如何走的,如何叫的——

特朗普是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赢得总统大位的,可是上任一年多来,他已经两次向叙利亚、一次向阿富汗动武;

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威胁要对朝鲜动武,并把“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派到朝鲜附近海域,但随后又戏剧性地表示要和金正恩委员长会面;

特朗普又违背承诺,发起同中国的贸易战,签署《台湾旅行法》,干预中国统一大业,同时派遣“罗斯福”号核动力航母打击群进入中国南海“自由航行”,与中国海军对峙。

很明显,特朗普对国际事务的兴趣和干涉的冲动远远超过奥巴马,并没有任何收缩的迹象。

根据特朗普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就判断美国将进行战略收缩,这很可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那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化的美国”到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优先的美国”(或者可以不太准确地称为“民族主义的美国”),这一转变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我认为,这意味着美国的全球战略,将从重点维护美国主导建立的全球化秩序,转向更加赤裸裸地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

如此而已。

回溯一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达到其国力的巅峰。

政治上,建立了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在工业方面,战后美国的工业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货币金融方面,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形成。

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47年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WTO的前身)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在科学技术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它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

在军事上,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力量,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已完全被美国取代。随着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此外,它还拥有了原子弹、氢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了绝对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维护美国建立并且主导的世界秩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自动增进美国的利益,美国可以在“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旗号下满世界“利益均沾”。

但冷战改变了这一切。

冷战的结果是苏联遭遇了政治上的失败,以解体告终。但美国遭遇了经济上的暗伤,西欧和日本在民用产品领域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与此同时,美国资本按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铁律,逐步向金融领域集中,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美国产业空心化严重。曾经的“汽车城”底特律的衰败就是一个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持续近70年的高速发展,使美国的相对衰落更加明显。

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建成的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上,抓住西方产业转移的机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简单地维护“全球化秩序”已经不能自动增进美国利益,美国必须通过“破坏秩序”(至少是违反秩序)来追求自己的利益——这就是“美国优先”的由来。

这就是说,即便面对曾经是美国自己建立并主导的秩序,美国的选择也不是无条件遵循,而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是遵循还是违反。

因此,简单地说美国将继续扩张或战略收缩都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是:美国将从“秩序优先”转向“利益优先”。

“美国优先的美国”时代,中国无可逃遁,势必成为美国的主要敌人。

为什么呢?

“全球化的美国”(也就是“秩序优先的美国”)时代,只要中国遵循美国主导的秩序,在美国的主导下做“负责任的大国”,美国是可以接受中国的存在,甚至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

但在“美国优先的美国”时代,美国的首要目标不再是秩序,而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了,中国作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就不可能不成为美国的主要敌人。

每个开过饭馆的人,想想你是如何痛恨马路对面比你生意更好的那家饭馆老板,你就能体会美国此时此刻的心情了。

尤其是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再加上中国深厚的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传统,中国展现出取代美国成为新的“秩序提供者”的可能时,美国就更是必欲置中国于死地了。

这意味着美国将在中国主导的秩序下生活,而不是中国在美国主导的秩序下生活。

从优越的阶层沦落下来的人,对以前被自己蔑视但今天又超越了自己的人,怨毒深入骨髓,报复也是可怕的,他们甚至不介意同归于尽。

国家和民族也一样。在美国沦落的过程中,中国对美国刻意示好,甚至会被美国视为羞辱。

特朗普能够当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言论和主张反映了美国的这种心理。他在选举时一再对俄罗斯示好,对中国则恶言相向,大有联俄抗中之势——这才是特朗普的真实想法。

只是由于特朗普的反对派一心想用“通俄门”来取消特朗普当选的正当性,特朗普为了避嫌不得不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政策,才使得这一构想没有很快落实。

美英空袭叙利亚之后,“通俄”的嫌疑已经洗白,特朗普对普京和俄罗斯的政策未来发生戏剧性的转变,也是可以预期的。

特朗普的重要智囊班农,虽然已经离开白宫,但仍然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制定拥有巨大影响力,他的战略思维构成了美国全球政策的底色。

班农曾多次直白地宣称中国才是美国真正的敌人,其威胁远远超过当年的苏联和日本!他认为中国是“历史上首次真正拥有一个经济规模比我们大的很多的竞争对手”,并把中美两国的竞争上升到“两个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抗”。

所以,不要幻想美国会重返孤立主义,回到新大陆去“固本培元”,甚至把台湾洗干净放在盘子里奉送给我们——绝对没有这种可能性!

“美国优先的美国”将成为中国最凶险的敌人!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将经历极严峻考验!中国想从美国手里和平接过领导权是不可能的!血与火的考验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这场考验,中国必须要靠铁和血,但更要靠社会主义!


2020-7-30点击数/观注度 279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