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争经济学     
周小平:为什么经贸关系密切无法阻止战争?

周小平:为什么经贸关系密切无法阻止战争?

原创 平局  今日平说

导读:想要避免被抢,你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对方知道你手里有枪,如果抢你就会丢掉小命。只有这样,在权衡利弊之后,持刀抢劫犯才会放弃对你实施抢劫。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此我们现在不必告诉美国选择哪条路会更好,只需要告诫美国选择哪条路会更坏就行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把我们的实力摆出来,自然就能以战止战,威震蓬特,多说无益,让利也无意义。

最近总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观点,比如中美经贸关系紧密、中美金融贸易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中美之间肯定不会发生战争。——中美之间是否必有一战这个本文不去探讨,本人就单讲经贸往来密切是否可以阻止战争这一个命题。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关于经贸往来的密切程度是否可以阻止战争这件事,从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来看,并不怎么靠谱。事实上,历史反复证明,经贸关系再紧密,战争该来的时候一样会来。

1922年4月26日苏德签署了著名的《拉巴洛条约》,双方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经贸往来,即便反苏的希特拉上台之后,双方经贸往来依然空前频繁和繁荣,大有同气连理之态势。同时早在1923年-1928年期间,美国就给了德国约200亿马克的贷款,以协助战后的德国实行工业复兴计划,同时美国也是德国在二战之前的最大贸易伙伴国,而英国则是一战前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但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因此无论经贸关系再密切,都无法阻止战争爆发,历史已经反复告诫过我们这一点。唯有敢战方能止战,唯有以斗争求和平才能确保和平存续,世界文明生存博弈,仍是一座广义的“黑暗森林”。

如果抛开道德和文明底线,单纯从生存博弈的角度来衡量的话,经贸关系其实是效率最低的竞争手段,战争才是效率最高的竞争手段。举个例子,两家人要想争个输赢,效率最低的方式就是各自培养自己的孩子,十八年后在高考考场上一决胜负,这种一决胜负的方式就是和平年代唯一可行的竞争手段。但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种快速见效的竞争方式,那就是杀死对方家庭的小孩,这样就能不战而胜。在社会秩序完好的前提下,杀死对方小孩会导致自身承受死刑以及承担民事赔偿,所以投入大于收益,没有人愿意这样去做。但在社会秩序崩坏的情况下,杀死对方小孩被追责的可能性很低,甚至完全没人管,那么所有人都会选择效率最高的竞争手段。例如《让子弹飞》里的鹅城时代,杀人就是效率极高的竞争手段,其他手段与杀人比起来都相形见绌。

与此同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到底是选择战争还是经贸往来,主要看的是投资效率和收益比,换句话说,国家和国家之间唯有在战争收益小于经贸收益的时候才会选择摒弃战争、频繁贸易。而一旦经贸收益小于战争收益的时候,经贸就会迅速地被战争踢到一边。

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日本和美国成为了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日本的汽车、钢铁、收音机、日用品、家电、轴承、工业材料在战后西方工业的有意扶植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不仅日本制造充斥着美国,就连在美国引以为豪的精密车床领域,日本也取得了相当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日本的GDP也一度逼近美国的60%。小小的弹丸岛国,居然几乎追平美国,全球舆论为之震惊,美国人也惊呼日本即将超越和买下整个美国。但事实上,美国对日本的制裁很快就到来了。

从1976年开始,美国当局就著名的“301条款”向日本施压,同时美国驻日本军事基地进入战备状态,美太平洋战队两艘航母舰队游弋在日本外海,炮舰外交姿态一目了然。这其中美国一共发起了1976年钢铁迂回输出调查;1977年、1978年、1982年、1985年、1988年、1989年又分别发起了对日本皮革,烟草,非橡胶鞋类,香烟,柑橘类、机械、建筑、建筑服务,卫星和木制品等产品的进口限制;1985年、1994年和1995年,还分别就日本的半导体市场,汽车零部件,配件市场和胶卷、相纸市场展开制裁行动。其中在1985年9月22日,纽约广场饭店的会议室里,新上任的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召集日、西德、法、英五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举行会议,强迫日本方面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广场协议》。此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进入了长达30年的缓慢衰退期。美国不仅利用金融手段打击日本,还在实体制造业上对日本产业进行毁灭性打击。

1986年10月,美国借口日本东芝向苏联出口精密车床为由向日本方面发难,实际上,日本东芝向苏联出口的车床只不过是常规车床,在日本出口之前英国、德国、法国甚至是美国自己也长期出口此类产品,从来没有人过问什么。借口,永远是借口。就像77事变时,日本借口自己士兵走失一样,尽管在开战之前,日本所谓走失的士兵就已经自己回营,但战争依然如期爆发。

在这种现实压迫下,日本朝野瑟瑟发抖。1987年4月28日通产省向东京警视厅通报了有关情况。4月30日,东京警视厅(美国人在日本安插的盖世太保组织)以涉嫌违反《外汇及外国贸易管理法》,强迫东芝公司花1亿多日元在全美50多家报刊整版刊登“谢罪广告”,日本法院还分别判处林隆二和谷村弘明10个月和1年的有期徒刑。日本当局希望这种妥协和让步能换来美国的宽恕,但妥协和让步换来的是彻底毁灭,美国议员随后提出了制裁东芝一揽子的议案,包括对东芝进行150亿美元罚款,对所有从东芝集团进口的商品加收100%的关税,在美国市场上封杀东芝集团的一切商品5年,关闭东芝在美国的所有工厂,把东芝高管从美国永久赶走,再勒令东芝把之前在美国市场上卖出去的商品售后服务费用全部免除……

美日之间倒是没有发生战争,只不过代价就是日本的全面投降。日本制造和日本金融神话早已破灭近30年。在签署广场协议以及本土制造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之后,西方从舆论上给予了日本极大的照顾,继续通过培养精日哈日写手,鼓吹和粉饰所谓的“日本工匠精神”来遮掩尸臭。

文明的生存竞争就是这么残酷,要么生存,要么毁灭,没有撤退可言。诚然今天的中美之间贸易往来也很频繁,美国在华投资也很多,中美在技术、贸易、投资以及金融领域都存在相当多的合作和共赢领域,但这些就足以避免战争吗?我看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应当做好以战止战的准备。对美国而言,当通过经贸手段可以竞争并压制中国的时候,战争自然不会成为选项之一,可是当美国通过正常的竞争手段无法压制中国的时候,战争似乎就成了霸权者们脑子里唯一的选项。

无论是对华为的围剿还是对中兴的卡脖,无论是对TT的强抢还是对微信的威胁,这一切都只不过是美国正在选择放弃正常竞争手段的信号。山雨欲来风满楼,基翁疾呼关禁窗。对美国这样的资本寡头社会而言,一切都只不过是一个成本计算问题,只要战争能带来获得利润的可能性,那么战争的选项就从来不会被真正搁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因此当前我们对美国下一步行动的预判不能局限在思考美国应该怎么做,而是要思考美国还能怎么做。在美国自身竞争力不断下滑的今天,当美国通过正常市场竞争手段再也无法压制中国的今天,美国的这种下滑和无力本身就在不断累积战争风险。料敌从宽,预己从严,只有做好最坏的打算,才有可能避免最坏的结果。

在美方不断把战争选项试图摆上桌面的时候,中国如何避免战争呢?笔者认为,在经贸领域进行广泛的让利,或者通过传统思路不断对美国的要求进行妥协和退让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无法解决核心本质问题,那就是投资和收益效率以及比例的问题。我们必须记住一点,只要美国觉得战争收益大于经贸收益,那么美国就会选择战争,无论成本。因此中国唯有让美国清醒的认识到:战争收益会极大低于经贸收益,甚至会是彻底的负收益,美国政客才有可能放弃战争选项。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让美国政客相信经贸竞争会比战争手段更有利,毕竟事实就在这里摆着谁都不傻,但我们至少可以让美国政客相信,战争手段会比经贸竞争更加不利、更加亏本、更加没有效益。就像面临持刀抢劫犯的时候,你肯定说服不了对方不抢你的钱,他反而会得到更多的钱和好处,所以想要避免被抢,你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对方知道你手里有枪,如果抢你就会丢掉小命。只有这样,在权衡利弊之后,持刀抢劫犯才会放弃对你实施抢劫。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因此我们现在不必告诉美国选择哪条路会更好,只需要告诫美国选择哪条路会更坏就行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把我们的实力摆出来,自然就能以战止战,威震蓬特,多说无益,让利也无意义。

我对未来战与和的预判

原创 sunxiliang2014  孙锡良

2020年8月9日下午,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抵达台湾,将代表特朗普与蔡英文会晤。

这是一次非常正式的官方交往,从外交的角度看,它显然制造了分裂中国的事实,即突破了“一个中国”的红线。当然,如果没有设置红线,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然而,在民间看来,底线和红线都是必须有的,这关系到国家尊严,关系到统一大业,关系到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忍多了,民心会留下阴影。

我们先来看一个讯号——胡锡进的评论。

这一次,胡主编把阿扎尔的台湾之行焦点放在“不隔离14天”的争论上面,只字不提红线问题,淡化处理。

美舰去年抵台了,美机今年也飞台了,美官也抵台了,不该来的都来了。

未来会怎么发展?

我个人想谈谈如下判断:

其一,备战不等于开战。很多朋友,很多网民,都深信战争即将打响,准备已经很充分,只差响铃。真会那样吗?不会。大家看到的大动作,大家感受到的不同以往,都是准备和预案,敌人都到家门口了,我们必须准备,不准备,人家就直入了。但是,备战不等于要开战,无论南海还是台湾,都不会出现网友们设想的战争局面。和平,仍是主体层面的追求,不同于民间想法。

其二,外围恶化不等于“中美危机”。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有在局部不断恶化的趋势,大家都把这种恶化等同于中美危机。其实不然,西方国家跟随美国作恶的有不少,并且还在组团煽动其它国家跟风,领土争端,宗教话题,内政问题,都是它们制造事端的理由。如果我们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只限于中美冲突上面,那就大错特错。

其三,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会进一步拓展深度。中美去年底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落实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现实背景下,要展开第二阶段谈判暂时是不可能的。接下来,应该会有新谈判,美方的设想应该是“第一阶段协议+新要求”的组合体,除了对经贸、金融、知识产权、产业约束和市场开放有更多要求之外,还会对中国的领海主权、国家统一和内政提出更多无理要求。

其四,美国会继续为走上谈判桌制造筹码。特朗普为什么连续打牌?为什么一张比一张凶险?因为他要赢取谈判前的筹码。毛主席当年为什么要在朝鲜狠狠地打美军?不打痛,怎么谈?美国出了多张牌之后,暂时还未收到比较让它心慌的对手牌,这会给它带来一些心理优势和操作灵活性。美卫生部长入台之后,如果仍然没有强有力的反制措施,美国新的、更大的动作应该还在后面。

其五,中美关系已经无关韬光养晦。有很多人把中美关系恶化的原因归咎于中国放弃了韬光养晦,事实并非如此,即使中国忍气吞声,也不可能换来美国的默契配合,因为今天的美国已经不是过去的美国,它在自信心上已经失去压倒性优势,危机感占据了上风,疯狂打压中俄成了它的必然选项。如果中国重新退回到无条件配合美国,会不会换来美国给予中国和平空间?不会。只有在一种条件下美国才会暂时放弃霸权——中国把核心主权交给它。这可能吗?

其六,“空客换5G”能否成为破解美国封锁的欧洲牌?空客也好,西门子也好,大众宝马奔驰也好,都是战术层面的商品机体,无法左右欧洲的整体战略,你买了空客,法国也未必就能给华为多少订单,因为法国非常清楚,如果中国不订波音飞机,也就只能买空客了,而华为少了法国,只有单边损失,交换模式无法成为战略筹码。中国可以适当放宽欧洲获利空间,但不能奢望它能换来实质性让步,能减少短期压力也是收获。

说到这里,大家都会问:你能给国家提出几个突围之法吗?

在下也不敢讲大话,不敢说自己有妙计,要说有,也就是个人之见了。中国的突破口肯定是有的,并且有不少,但说多了还是废话,暂不想多言,因为我还有下面的趋势判断:

民间不要做过多战争联想,暂没有时间表;谋求中美缓和就是主流精英的突破口,不惜一切代价谋求和平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经济为中心”是不会变的,“用全开放赢取国际空间”的设想是不会变的,“用资本打造未来”的轨迹是不会变的。

过去,我做了很多预测,吹个牛吧!暂时还没有失误。

但是,我总希望自己错一次,不知这次是否能如愿?

附言:

前不久,在文章中反对过建设600公里磁悬浮铁路网,网友骂我不懂战略,说高铁可以带动很多产业。回复:其它的理由已经讲了,不再重复,说到产业带动作用,难道飞机就不能带动?中国客机做出来了,外国也不怎么买,自己也没有批量用起来,把中国的航空网建成象美国一样发达不好吗?让中国制造的飞机先占据中国发达的航空市场不好吗?中国自己都不敢创造条件推广,怎么往外销?先把支线航空网建好,一条条拓展,难道不能促进制造业和经济发展?超速高铁一定比飞机好?

写于2020年8月10日星期一


2020-8-18点击数/观注度 7878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