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中国从疫情中站起,世界已不是原来的世界

寒竹2020-10-02来源:观察者网

寒竹 | 旅美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力》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寒竹】

202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的纪念日,按照中国逢5小庆、逢10大庆的传统,71周年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但是,从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看,2020年对于中国来说却具有特别重要的里程碑意义。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之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所以,2020年在中共建党和建政的历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2020年中国与世界遭遇了百年未有的新冠病毒肆虐,这给原本就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2020年,逆全球化的浪潮借着疫情突然加速,世界以联合国、WTO、WHO为核心的战后基本国际秩序遭受到严重冲击,世界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大动荡、大分化的时代。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中,2020年注定了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中国从2020年开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面对着更大的历史机遇。

鉴于此,在纪念国庆71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对中国在2020年这一历史的重要拐点上如何承前启后,对中国在大动荡中世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做一个简要的梳理。

2020年承前启后的战略意义

无论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进程看,还是从中共建政71周年的历史看,或者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看,每个历史阶段的任务虽然有所不同,但全面消灭绝对贫困,建立起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1979年邓小平把这样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称之为“小康社会”。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大把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写进大会的政治报告,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正式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定在了2020年。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也超过美国,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到目前为止,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4万亿美元,是美国1.8倍,欧盟的1.5倍,日本的4倍。从工业门类看,目前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已经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已经达到10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

从这些最基本的数据看,尽管今年中国遭受了新冠病毒的严重冲击,但中国是最先逐步恢复正常经济生活的国家,可以预计,今年底或者到明年(2021年7月是建党整整100周年)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但乐观预测中国在今年能够消灭绝对贫困并非本文的目的,这方面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本文无意再锦上添花。笔者在此想讨论的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当下对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及对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本世纪中叶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

如上所述,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一万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水平。北京大学的林毅夫最近在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时甚至乐观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很有可能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但是,上述所有数据,包括经济总量、工业化程度和人均收入,对于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并不具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这当中涉及到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缩小贫富差距,逐渐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高峰0.4910,此后逐年下降,但大致徘徊在0.45到0.47之间。毫无疑问,如果基尼系数不能够持续保持在中位以下,社会的贫困问题就很难真正解决。换言之,如果贫富悬殊问题不能解决,仅仅是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小康社会的实现。这个问题也就是邓小平当年讲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原因何在?他说:“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

事实上,按照中国目前超过一万美元的人均收入,平均意义上的贫困已经不存在,但是,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别极大,而这种差别正是造成基尼系数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就是消灭偏远落后地区的绝对贫困。

对于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性,中央认识得十分清楚。早在2014年和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中,中央就提出要求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消灭绝对贫困,精准扶贫,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实事求是地说,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在精准扶贫这方面取得进展相当不错。

要而言之,中国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实已经到了收官阶段。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表示,经过7年多的精准扶贫,特别是经过4年多的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今年的52个,目前接近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可以肯定地说,从今年底到明年中期,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当是有把握的。

但是,站在2020年的当下环顾世界,展望未来,我们会发现,消灭绝对贫困对现实和未来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给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分配方式提出时代的要求。在后疫情时代的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扩大社会的劳动所有,提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加大社会通过第二次分配调节社会贫富悬殊的力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各国经济受到新冠病毒的冲击,社会需求急剧减少,中国的贸易出口也因此遭受挫折。这种全球需求的萎缩给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互促的战略部署。以内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提高国内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扩大国内的消费市场,这样才能消化中国巨大的生产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精准扶贫,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完善社会主义的第二次分配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劳动者收入的提高与市场规模的扩大、与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形成了一个正相关的逻辑链条和良性循环。

朝未来看,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第一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是开启第二个一百年,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

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具有基础性的战略意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除了保证经济持续发展之外,建立起更为合理,向劳动者、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分配制度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的脱贫工作是通过行政手段把各地区的脱贫责任落实到县、乡、村的各级干部,把脱贫的具体工作精准到户、到人。按照目前这种工作进展,消灭绝对贫困应当是有把握的。但是,消灭绝对贫困能不能持续?能不能防止部分人重返贫困?显而易见,政府除了在行政上采取各种措施外,更需要制度性的建设,这就是在分配制度上有效地防止收入的两极分化。

要从根本上消灭绝对贫困需要对社会的分配方式进行改革,首先是要让劳动者在第一次分配中获得应有的合理收入,也就是说,让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在多种分配方式中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第二,要防止社会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国还需要改革现有的税收制度,完善社会通过第二次分配调节社会的贫富差距。只有在分配制度做到了这两点,经济才能持续增长,市场才能不断扩大,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

中国面临新的国际环境

2020年在中国发展的轨迹上是两个一百年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在国际上则是大动荡的开始。在2020年,逆全球化的浪潮借着疫情突然加速,世界以联合国、WTO、WHO为核心的战后基本国际秩序遭受到严重冲击,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大动荡、大分化的时代。

对世界来说,中国的崛起具有双重意义。第一,13亿人的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第二,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没有被资本主义所吞噬,反而进一步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严重不安。

关于全球化的书籍和文章如汗牛充栋,但很少有人谈到,正是由于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才使得全球化真正成为现实。广义的全球化始于500年前的殖民和贸易的全球化。二战结束后,贸易全球化虽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并开始从贸易全球化发展为生产全球化,但又因为世界分裂为东西两大阵营而受阻。西方有北约、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苏东有华约、经互会。可以说,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东欧崩溃前,所谓的全球化,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全球化,或者部分国家的全球化,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1978年底,中国揭开改革开放的帷幕,开始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1992年邓小平南巡前,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时经济全球化才成为现实。在拥有14亿人的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之前,无论是贸易全球化还是生产全球化都是不完整的,都不能真正称之为全球化。

第二,社会主义的中国加入了主要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建的WTO,并且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全球化从此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加入WTO的10年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不仅是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订以来最大的一个变化,也是几百年来资本全球化出现的一个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中国成了自由贸易、经济全球化的最强有力支持者,成了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新现象。

面对中国的崛起,人们发现历史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特现象。一个拥有14亿人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加入了由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并且在这体系中获得最快速度的增长。由于中国的巨大人口体量、巨大经济体量,前所未有的成功范式,使得有数百年之久的全球化性质正在发生变化。今天的全球化,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已经不能简单界定为资本主义全球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世界。

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是,有着中国参加的全球化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联合国、WTO,这些由西方国家主导创立的全球性国家组织也不可能回到过去。这是所有西方发达国家不喜欢,但却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

毫无疑问,中国的崛起对全球化的影响并不是因为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己实行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不输出政治制度,不输出发展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的基本主张。中国政府认为,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有的国际秩序居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境地。中国主张的是一个超越政治意识形态,但更加公平的全球化。

但是,中国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持续以较高速度发展,这必然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严重不适应,对中国的围堵是必然的选择。2018年3月,美国发动了对中国的贸易战。在此后的一年多,尽管美国一些官员,包括美国的副总统、国务卿和其他一些官员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挑衅中国,但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前,意识形态尚未成为美国对中国攻击的主要手段。如果按照一般常态,中美国之间从经贸冲突走上制度之争和意识形态之争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从2020年3月新冠病毒疫情在西方国家全面爆发使得中西方的意识形态冲突提前到来。

尽管美国对中国制度的攻击前两年早已有之,但并未成为美国政界和学界的主流,同时,美国在世界上的盟友也没有附和、跟随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然而,2020年的这场新冠疫情重创了欧美各国的经济社会秩序,给一些西方政治势力攻击中国创造了机会。一些政客为转移国内矛盾,借机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在意识形态层面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疫情炒作为“民主与专制”的冲突,抹黑中国共产党,放大中西方体制的对立。

所以,2020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国际环境变化的一个根本性拐点,美国在无法改变中国融入其中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情况下,开始对自己参与创造的战后国际体系进行攻击,世界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动荡时期。

在动荡的世界中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

对当前世界动荡中的变局,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说法。就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而言,可以说是中美建交四十年以来未有之大变局,也可以说是1971年尼克松访华以来近五十年未有之大变局。就世界秩序而言,可以说是战后国际秩序正在因为中国的崛起导致美国的攻击而陷入动荡局面,也可以说是一战结束后到今天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也可以说世界500年来资本主义体系正面临着最深刻的变局。但无论从哪个视角看,中国的崛起与世界的动荡是当前世界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处于这么一个大动荡时代,中国何以应对?这关系到中国在本世纪中叶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

首先,中国必须不忘初心,坚持社会主义,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如前所述,2020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总结历史,2020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展望未来,2020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建设现代化强国,完成民族复兴大业的开启之年。

第二,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用最大的勇气来改革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弊端。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是正确总结经验,科学地展望未来。对于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很难有人会否定。展望未来,绝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唯有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才能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才能持续发展。

但是,何为改革开放?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到今天中国的发展变化是否有着历史的逻辑?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做对了什么?做得不够的是什么?中国当前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何在?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看法,必然会导致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不同方向与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最终决定着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

第三,认识清楚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最大主题,是世界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基本趋势。毫无疑问,全球化肇始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由于中国的加入,全球化并不结束于资本主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社会是在自己内部孕育出异己的反对力量,这个原理同样适合于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最终会孕育出终结资本主义的新生力量。所以坚持推进全球化进程,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顺应历史潮流,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

从中国的自身发展看,坚持和推进全球化也就是自我发展的过程。过去四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是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侧面。所以,也许当前美国的反全球化行动能够误导某些国家或群体,但反全球化终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注定了必然失败。

从现在起到2049年还有三十年,未来三十年既是过去改革开放40年的继续,也是建国71年发展道路的逻辑延续,更是跟建党近百年的发展一脉相承。在今天纪念国庆71周年之际,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前进的道路虽然面临严峻挑战,但也充满历史机遇。中国如果不犯战略性错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是可预期的。


2020-10-2点击数/观注度 3400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