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买办家族:四十岁蒋氏娶妻记 |
原创 印闲生 江宁知府 原标题:蒋氏娶妻记:四十岁男人的逆袭 1927年三月,蒋介石率领节节胜利的北伐军杀进上海。 在当时“宁汉分流”千头万绪的情况下,蒋介石仍抽出大把时间放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对宋美龄穷追不舍。 话说蒋宋二人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六年前的上海。 当时刚刚凭借“永丰舰救驾”成为孙中山贴身马仔的蒋介石,在赴上海筹款途中做客宋庆龄家,见到了比自己小十三岁的宋美龄。 尽管有毛福梅、陈洁如、姚冶诚等一干妻妾在身,蒋还是对宋美龄一见倾心,吐露爱意。 无奈当时蒋的身份还比较“低微”,宋家以“小女未长成”为由婉拒了这门婚事。 此番王者归来,蒋介石可谓是志在必得。 要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蒋可谓是“渣男”中的战斗机。 1919年蒋介石狂追陈洁如时,曾声称自己已经与原配及侍妾脱离关系,并许诺“你将是我独一无二的合法妻子”。 而在1927年迎娶宋美龄前,蒋连续三天在上海《申报》刊发“蒋中正单身启事”,称:“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 可怜陈洁如,从“独一无二的合法妻子”摇身一变成了“本无契约的妾”。 面对这样一个霸道中年大叔的追求,宋家一时不知所措。 当时唯一大力支持这门婚事的是宋家三姐妹中的“大姐”宋霭龄(孔祥熙老婆)。 宋霭龄抓住小妹爱虚荣的心理,历数嫁给蒋介石的好处,最终使小妹下定决心。 宋美龄1910年在美国学习时的照片。她曾自评道:“The only thing Oriental about me is my face”(我这个人只有长相是东方的)。 为了迎娶娇妻宋美龄,蒋介石这个“老男人”可谓是把功课做到了极致。 在军国大事缠身的情况下,老蒋在1927年的十月还专程跑了一趟日本神户去拜见“宋母”。 老太太不仅要求他解除和之前所有妻妾的婚约,还坚持“蒋要娶宋美龄就必须信基督教”。 这难不倒蒋介石。 蒋可是混过上海滩股票交易所还当过经纪人的,尤其擅长“随风倒”、“顺杆爬”。 不就是基督教嘛,我信! 该许诺的许诺完毕后,就在1927年4月12日发动“四一二事变”的当天,蒋一边向共产党挥起血淋淋的屠刀,一边正式向宋美龄求婚。 12月1日和2日,二人先后于上海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69号宋家府邸和静安寺路大华饭店举行西式和中式婚礼。 在大华饭店举行的婚礼上,蔡元培作为证婚人为二人证婚。 上海滩的报纸用“中美合作”(中正、美龄)的标题来一语双关的报道这场大婚,一时洛阳纸贵。 1927年12月1日,蒋中正和宋美龄正式举行婚礼。 1930年中原大战后,蒋介石在上海虹口昆山路景林堂正式接受洗礼,成为新教基督徒。 在他之后的日记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诸如“得使徒行传(《圣经》)某章某节之启示”、“感谢上帝”等表述。 越是后期兵败如山倒时,蒋就越依赖“上帝”。 和我党的“第一夫人”类似,婚后的宋美龄也不是省油的灯。 她积极涉入民国的政治经济,甚至还一度成为“中国空军副总司令”,被很多人誉为“中国空军之母”。 抗战时期,蒋授权宋执掌空军。 为了组建空军抵抗日寇,宋美龄在向美国采购飞机、聘请顾问等问题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 像大名鼎鼎的“飞虎队长”陈纳德,就是宋美龄聘请回来的。 尽管宋美龄是一个顽固的“反共分子”,但对于她在抗战期间的贡献,我党历来也都是肯定赞扬的。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于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她是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 国民党上层在三四十年代的“风气”非常败坏。 在蒋校长的引领下,大批民国高官在发达后把家乡的“黄脸婆”一脚踢开,然后疯狂追求各路名门的“大家闺秀”或“大学校花”。 “续弦”、“纳妾”之风蔚然盛行。 1931年,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为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耗资三十万银元建造了占地十一亩的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 有了三层楼的大别墅还不够,婚前还必须签好协议供保校花赴美留学,才最终抱得美人归。 要知道当时正值江淮水灾,武汉三镇一片泽国,数十万人被活活淹死。 而当时救灾最积极的不是民国政府,是青帮大佬杜月笙。(《不同时代的抗洪:1931-1954-1998》) 国民党不失天下,真是情理难容。 上梁不正下梁歪。 王伯群的小别墅比起蒋校长,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为了金窝藏娇,蒋介石从1930年起耗巨资在南京钟山风景区内打造了一座“美龄宫”。 这座宫殿仿若嵌在金黄色项链中的蓝绿色吊坠,被称为蒋介石最深情的表白。 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是中国唯一一例。 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奢侈豪华,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 可惜这座宫殿建成后没多久,抗日战争即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直到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之后,蒋宋回到南京,美龄宫才真正成为两人的“爱巢”。 每到周末,夫妇二人会到这里度假,举办宴会、舞会,招待各方宾客。 八年抗战是宋美龄大放异彩的时期。 她在史迪威、蒋介石之间巧妙斡旋,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参加开罗会议给蒋当“翻译”……一时间风头无二。 当时,各地军阀的哪个太太如果也非常“爱出风头”,就会被冠以“某地宋美龄”的名号。 像新疆盛世才的老婆邱毓芳十分高调,便有了“新疆宋美龄”之称。 要说宋美龄的“巅峰之作”,那还得是开罗会议。 1943年,随着盟军在各个战场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罗斯福希望及时召开美、英、苏、中四大国领袖会议,协调战时与战后的有关问题。 因为当时苏联尚未对日宣战,所以罗斯福只好将原计划的“四大国会议”改为“美英中”、“美英苏”两次三国首脑会晤。 这便是相隔没几天召开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开会时,宋美龄穿梭于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之间居中翻译协调,充分显示外交才干。 这幅“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画面,也被国内媒体吹嘘为“母仪开罗”。 罗斯福事后说:“我对蒋先生的印象十分模糊。现在想想,对蒋先生的认识几乎全部是透过他的夫人。” 开罗会议也是蒋介石“国际地位”的巅峰。 这次会议上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合影的照片后来被国内媒体反复使用,作为中国在二战国际地位的象征。 离开开罗后,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来到印度视察“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一部)。 在盟军驻东南亚总司令蒙巴顿将军的陪同下,二人一起检阅部队,出尽了风头。 宋美龄佩戴太阳帽坐在前排,蒋介石一身戎装戴墨镜坐在后排,他旁边是蒙巴顿将军。 世事难料。 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塌,蒋宋二人离开富丽堂皇的美龄宫去了台湾。 此后,宋美龄出色的外交才能几乎没有了用武之地。 直到1960年艾森豪威尔访台,二人才又小秀了一把,但江河日下、风烛残年的局面已不可避免。 关于艾氏总统访台的故事我们在《历史上唯一访台的美国总统》中讲述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 七十八岁的宋美龄在料理完丧事后,以治病为由宣布赴美居住。 站在宋美龄的角度看,台湾与美国,很难说究竟哪个更符合“他乡”。 台湾不过是被迫偏安之地,相比而言,美国甚至更熟悉。 台湾虽有蒋经国和几个孙辈,但并无血缘关系。 她人生中真正亲近的是大姐宋霭龄的子女,而孔令仪、孔令侃、孔令杰皆在美定居。 孔令侃为她备着豪宅,随时恭候。 于是宋美龄带着十余名侍从人员和护士抵达纽约,来到纽约东部海岸的长岛,入住了一座庄园式别墅。 别墅为孔祥熙1943年购置,之前宋美龄访美时也曾在此小住。 宋美龄晚年的政治立场和蒋介石如出一辙——既反共、又反台独。 1981年宋庆龄去世时,大陆曾通过驻美使馆向宋美龄发讣闻,希望她能到北京祭拜二姊,被宋美龄拒绝。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发表时,宋美龄还曾密电蒋经国,建议蒋以中华民国政府名义发布一单边郑重声明,允许英国在1997后继续托管香港三十年。 (备注:《南京条约》的正本在台湾,中英在针对香港问题谈判时,不少台湾政客宣称香港主权属于台湾……) 不过蒋经国并未采纳此建议。(《你好,蒋经国同学》) 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开始从经费上千方百计控制宋美龄的开支。 宋美龄晚年的生活非常窘迫,经常出卖各种文物古董以维持生计。 2003年10月23日美东时间晚11时17分,宋美龄于纽约曼哈顿寓所逝世,享嵩寿105岁。 去世后,宋美龄被葬于芬克里夫墓园,并未迁回台湾和蒋介石合葬。 行文至此,我们又回到了蒋介石。 蒋介石其实一直未曾下葬。 在去世前他曾发表遗愿,将自己灵柩“浮厝”在桃园县大溪镇的慈湖陵寝,希望将来能够归葬大陆故土。 浮厝是江浙一带的习俗。 人死在异乡而又暂时未能归葬老家的话,就先采取此法处理。 所谓“浮厝”,是指将灵柩四角垫高,离地三寸,使之不沾尘土,便于将来后人能在不破土刨坟的情况下迁葬先人。 蒋经国去世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浮厝”于慈湖。 他在《守父灵一月记》中这样写道: “处理治丧有关事宜,请示母亲后,决定暂厝父亲之灵于慈湖,以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以达成父亲之心愿。” |
|||
2020-10-10 5273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