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所有 |
历史真相:“海洋文明”到底是咋回事?! |
来源:草根网 所谓“海洋文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概念,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伪文明。 200年以前,海洋对于人类的价值,除了打鱼摸虾、煮盐,就是行船——和马路一样。可有人提出“渔民文明”、“盐工文明”?可有人提出“马路文明”、“山道文明”?显然没有!那么,何来一个“海洋文明”! 专家们创造了一个“海洋文明”,并指出这是欧洲人的专利。其具体内涵是:起先,欧洲人是在地中海上做生意,之后是走出地中海,在四大洋上做生意。理论性地阐述便是:通过海洋实行 重商主义。结果性的阐释便是:通过在海洋上搞文明,欧洲实现了科技发达、经济繁荣。因此,欧洲文明是海洋文明的样板工程。 关于“海洋文明”的疑问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多数欧洲人依然是农民。法国是欧洲的发达国家,但是,据法国人的人口统计数据,直到1931年,法国的城镇人口才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难道,只有欧洲农民种出来的才是海洋文明? 其二,重商的前提是:有拿得出手的产品卖给别人。据洋大人写的欧洲史,起先,欧洲人在地中海上卖的是奴隶,之后在大西洋上卖的还是奴隶,再往后,便是满世界地抢劫,包括抢掠了数以十万计的中国人当猪仔卖。难道,贩卖人口、打家劫舍是海洋文明的核心内涵? 直到19世纪,欧洲人才有勉强拿得出手的东西,红着脸送到亚洲来销售。但是,必须通过武力消灭亚洲的竞争对手,才能卖得出去。 联系中国历史来看,似乎有更大的疑问: 其一,欧洲人在地中海上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十字军东征时期。那时候,是中国的宋朝。洋学者说,宋朝中国的财富占世界财富总量的一半以上。如此说来,地中海文明很不咋地。 其二,到1840年,欧洲人已经在全世界的海洋上搞文明乐,据说,这是中国愚昧落后的时候了。但是,洋学者说,此时中国的财富占世界财富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比当今美国还牛得多。看来,全球海洋文明也不过如此。 至于与航海相关的指南针、尾舵之类,不说也罢。 其实,天下的人都一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如奥地利、瑞士、捷克、波兰等内陆国家只会产生“农耕文明”,要求中国的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省份产生“海洋文明 ”,必然是头脑发昏。海边的人们会很自然地在海上讨生活,正如中国广东籍、福建籍的海外侨胞最多,英国想不产生“海洋文明”也不行。人类历史上,包括今天,与海洋打交道的人永远是少数。 海洋成为一种“文明”,应该是围绕海上贸易展开的。而贸易,必须是公平、平等的商品交易活动。否则,便是对“文明”二字的玷污。 1 中国绘制了第一幅世界地图 欧洲人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是1522年。1522年之前,欧洲能够产生世界地图吗?当然不会!即便是十年后的1532年,欧洲也不可能产生世界地图,因为,小国寡民的西班牙葡萄牙,十年时 间不可能完成世界地图的测绘。 事实上,西方人早就知道:第一幅世界地图、地图学源于中国。那些宣称世界地图、地图学源于西方的西方学者,他们深知自己在胡说八道。 我列举一个事实吧。 1511年,葡萄牙官方海盗头子亚伯奎攻占马六甲时,便获得了一幅世界地图。亚伯奎写信向国王唐•曼努埃尔报告(1512年4月1日):“……这是一小片海图,它是爪哇水手所拥有的大的完整的海图中的一部分。(该图)包括好望角、葡萄牙、巴西陆地、红海、波斯海和香料群岛。中国人和高丽人的航海,使用罗盘确定方位,指导行船路线……尊敬的陛下,这对我来说是前所未遇的最好的一件事,您一定是很高兴的见到它。……我送这个图片给您,……陛下能够知道中国人和高丽人在哪里和他们的航船到达香料群岛的路线。……这是非常精确和可靠的事,因为 这是他们来来往往的真正的航海……” 这封信,说得很清楚:葡萄牙人首次见到了世界航海图,知道了导航罗盘。 这封信,是西方常识性的、西方学者广泛引用的一个史料。 这封信,与欧洲人的首次航球航行有无关联?大家自行判断。1519年9月,在葡萄牙国王派出5艘船、270人组成的麦哲伦船队奔赴美洲(平均每船54人);1522年9月,仅剩18人(死亡率超过 93%;另有4名印第安人)的船队回到欧洲,完成欧洲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我再举一个例子。 天启三年(162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综合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的成果,补充了西方当时最新的地理知识,写了一本向中国人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书《职方外纪》 。这几位到底有多么博学呢? 该书谈到法国时,以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法国国王有手摸治病的神功:“是国之王,天主特赐宠异。自古迄今之主,皆赐一神,能以手抚人疠疮,应手而愈。至今其王……抚百人百人愈 ,抚千人千人愈,其神异如此。” 意大利当然是处处神奇,有能治疗不孕不育奶水不足的神泉:“温泉,女子或浴或饮,不生育者,育;能育者,多乳。”有生生不息、永远挖不完的神矿:“所产铁矿,掘尽,逾二十五年复 生。……” 希腊则有能令羊毛变色的神河:“有河水,一名亚施亚,白羊饮之,即变黑;一名亚马诺,黑羊饮之,即变白。” 关于欧洲,尚且如此,涉及欧亚大陆腹地时,那就彻底地胡言乱语了:“中国之北,迤西一带,直抵欧逻巴东界,俱名韃而靼。其地,江河絶少,平土多沙,大半皆山,大者曰意貎,中分亚 细亚之南北,其北皆韃而靼种也。气候极寒,冬月无雨,入夏微零,仅湿土而已。人性好勇,以病殁為辱。人罕得遍历其地,亦无文字相通。故未悉其详。……有人身羊足……有长人善跃, 一跃三丈,履水如行陆者;有人死不葬,以铁索掛尸於树者;有父母将老,即杀食之,以為念亲之恩,必葬於腹而不忍委之邱陇者。此皆韃而靼东北诸种也。迤西旧有女国,曰亚玛作搦,… …国俗,惟春月容男子一至其地,生子男輒杀之。……至大刚国,惟屑树皮為饼如钱,印王号其上以当币。其俗,国主死后舆棺往葬,道逢人輒杀之,谬谓死者可事其主也。尝有一王,会葬 ,杀人以万计者。此皆韃而靼西北诸种也”。 此时,欧洲人从未涉足过西伯利亚,说出“江河絶少”、“人身羊足”、“一跃三丈”之类胡言乱语,完全可以理解。 既然如此,欧洲人如何能绘制世界地图,包括西伯利亚、北极圈的地图呢? 奇怪的是,国内领取公帑的学者似乎视而不见;引用这一史料的西方学者一致认为,这幅世界地图的主人是中国,奇怪的是,体制内学者似乎充耳不闻。 至今,国内正式读物上,关于明代世界地图《坤輿万国全图》,依然宣称:是比艾儒略、庞迪我、熊三拔等人稍早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利玛窦1601年到中国,1610年在中国去世)。 倒是一批自费“民科”的研究成果斐然。 比如,香港学者李兆良先生,结合在美洲大陆出土的文物,经过深入考证,得出结论:现存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幅世界地图《坤輿万国全图》,是郑和团队1430年完成绘制的。证据包括: (1)利玛窦序文透露的信息:“喜闻各方之风俗与其名胜,故非惟本国详载,又有天下列国通志,以至九重天、万国全图,无不备者。……乃取敝邑原图及通志诸书,重为考定。订其旧译之 谬与其度数之失,兼增国名数百”。 (2)至为荒唐的是: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坤輿万国全图》,连意大利的重要地名与利玛窦时代不符,而且,竟然没有罗马教廷!没有利玛窦的精神首都! (3)利玛窦在华期间,欧洲出版的世界地图的水平远低于《坤輿万国全图》,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4)《坤輿万国全图》全图是中文标注,其内容与欧洲史、欧洲地图史、地理“大发现”史等西方公认说法有不能调协的冲突。 (5)美洲大陆有大量的明朝遗存,包括充满浓郁明代气息的印第安人的旗帜、文化。 如此等等。 李兆良先生工作的结果是:专门宣传西方中心论的地图学发展史的西方权威的地图历史网站关闭了,因为现代地图学起源于西方、第一幅世界地图诞生于西方的神话彻底破产了。 其实,在李兆良先生之前,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用一系列证据论证了郑和发现美洲;中国学者发现印第安人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相同相通;还有中国学者研究认为宋朝人已经实现全球航行。如此等等。 尽管如此,我国的学院派的专业学者们,只是坚持:洋人发现了全世界。 2 为什么马六甲拥有世界地图? 为什么马六甲拥有世界地图?原因很简单:马六甲是明朝的主要海军基地。葡萄牙人攻占的马六甲,就是明朝创建的海外领地、满剌加国。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无需多说。你若了解了其中的奥妙,就懂得为什么会出现一个新加坡国,同时,也知道今天的中国应该怎么做。 如果我们以为当今的中国人才知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除了证明自己狂妄而缺德,没有其它的任何解释。 据我国的官方历史文献,在唐代,海盗便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麻烦的社会问题。唐代便有一部著名的小说,叫做《虬髯客》,说是中原失意侠客,终成为东南某地国君故事。熟知《水浒传》的 人,对此绝不陌生。其实,当今东南亚各国的上层人士,追根溯源,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谁若不信,可以花几年时间研究一下试试。 不了解这一点,是不能讨论中国南海政策的。 早在唐宋时期,一直到明清,从东南亚,经过南亚,一直到西亚,说汉语自称是唐人的人,享受到的待遇,远远超过当今的美国人。 明朝以前,马六甲海峡里,海盗横行,安全稳定十分成问题。其实,在此作乱的,头领是华人,其喽啰一半以上是华人。明朝的所谓倭寇,同样如此。 对于海盗,东西方文明的态度截然相反。 英国国王对海盗头子的态度是:哎呀,利润这么丰厚,老子封你为男爵,占你的抢劫物资的30%的股份。 中国皇帝对海盗头子的态度,就一个字:死。 元朝人汪大渊《岛夷志略-龙牙门》谈及今新加坡一带时,抱怨道:“俗好劫掠……男女兼中国人居之……以通泉州之货易,皆剽窃之物也。舶往西洋,本番置之不问。回船之际,至吉利门, 舶人须驾箭棚、张布幕、利器械以防之。贼舟二三百只必然来,迎敌数日,若侥幸顺风,或不遇之,否则人为所戮,货为所有,则人死系乎顷刻之间也。” 解决马六甲海峡的治安问题,至关重要。 明成祖永乐元年,太监尹庆下西洋时,看中了“满剌加国”这个地方。这里地处马六甲海峡中心地带,是暹罗属地。根据尹庆的建议,永乐七年,郑和带着诏书,封这里的头目拜里迷苏剌为国王,并立御制石碑确立国界,满剌加国就这样成立了。国王由中国任命,官服由中国赏赐,大印由中国颁发。国王要定期向朝廷报告工作,缴纳贡赋。这个国家“同中国属郡”,即中国的海外郡县。 马欢说,满剌加国是朝廷一手创建的,以前这里是暹罗属地。《明史》也称:“其地无王,亦不称国,服属暹罗,岁输金四十两为赋。(中官尹)庆(永乐元年)至,宣示威德及招徕之意。其酋拜里迷苏剌大喜,遣使随庆入朝贡方物,三年九月至京师。帝嘉之,封为满剌加国王”。明朝政府外交官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也说:“(永乐)七年,命中官郑和等持诏封为满剌加国王,赐银印、冠带、袍服。使者言王慕义,愿同中国属郡,岁效职贡。又请封其国之西山,定疆域界,俾暹罗不得侵扰。上悉从之。诏封西山为镇国山,赐以御制碑文,勒石其上。” 明朝将“满剌加国”建设为海军基地。马欢在《瀛涯胜览》说:“凡中国宝船到彼,则立排栅,如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盖造库藏仓廒,一应钱粮顿 在其内,去各国船只回到此处取齐,打整番货,装载船内,等候南风正顺,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在《三宝太监西洋记 》中,这里的驻军首领有名有姓:“元帅实时传令,仰征西中营大都督王党统领本营兵卒,就于满刺伽国竖立排栅城垣,……昼则番直提防,夜则提铃巡警。” 根据《武备志》之《郑和航海图》,在马六甲,还设立有“官厂”,即朝廷的修造船厂。 马六甲有城池,有驻军,有储存钱粮物资的大型仓库,有修造船厂,并且是指定的回国船只集合地。显然,这是中国海军补给、休整的总基地。这里储存有大量兵器、地图,不仅毫不奇怪,而且是必须的。 直到葡萄牙人攻占之前,尽管明朝政府放弃在海外发展的政策,但是,满剌加国王室对朝廷始终忠心耿耿,几乎代代纳贡,岁岁来朝。 在马六甲海峡,明朝还建有另一个海军基地:“苏门答刺国” (印尼苏门答腊岛的西北)。这里是舰队进出印度洋的“总路”,所以,据《郑和航海图》,这里也设立有“官厂”。马欢说:“苏门答刺国……其处乃西洋之总路,……老王……永乐七年,效职进贡方物而沐天恩,永乐十年复至其国。……永乐十三年,正使太监郑和等统领大宝船到彼,发兵擒获(叛乱者)苏干剌 ,赴阙明正其罪。其王子感荷圣恩,常贡方物于朝廷。……国中一应买卖交易,皆以十六两为一斤,数论价以通行四方。”马欢的说法,与《明史》一致。 苏门答刺国是朝廷用武力建立,武装保护的一个国家。这里的度量衡,也是依据中国的。与满剌加国不同的是,在明朝终止下西洋行动后,这个国家与朝廷的联系要弱。 依靠“满剌加国” (即马六甲)、 “苏门答刺国”两个海军基地,中国完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 3 南海,一直是中国的内海 明末茅元仪《武备志》说:“唐起于西,故玉关之外将万里。明起于东,故文皇帝航海之使,不知其几十万里。” 这段话,只说了一半。唐代的文治武功,因为在西北地区更显突出,所以,人们容易注意这一点。因为之前 有一个伟大的汉朝,所以,西北各国称华人为“汉人”, 华人也自称“汉人”。 其实,唐代在海洋上,尤其是在东南亚、南亚,影响力极大。《明史•真腊传》:“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直到今天,海外各国仍然称华人为“唐人”,华人也自称 “唐人”。 我们祖先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玩的时候,欧洲人还在满地玩泥巴。把内海地中海当做“海洋文明”来吹,实在太不上台面。 据《汉书-地理志》,早在汉朝,王莽就派出使团,通过海上航行到达印度。《汉书》详细叙述了行船路线。 根据记载,从此,行驶在南海和印度洋上的中国官方和民间的船只,太多太多。 到了唐朝,就更热闹了。《新唐书-地理志》照抄贞元宰相贾耽的作品,详细记录了通过海路到达波斯湾的路线,以及通过陆路到达这里的距离,均十分清楚:“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又一日行,至乌剌国,与东岸路合。西域有陀拔思单国,在疏勒西南二万五千里,……西至大食国二千里,南至吐火罗国二百里,西北至康国七百里。” 《新唐书》中的两则记载,很是有趣: 一是苏门答腊岛,相当于明人所谓三佛齐国:“室利佛逝,一曰尸利佛誓。……夏至立八尺表,影在表南二尺五寸。……其王号"曷蜜多"。咸亨至开元间,数遣使者朝,……官使者为折冲, 以其王为左威卫大将军,赐紫袍、金细带。后遣子入献,诏宴于曲江,宰相会,册封宾义王,授右金吾卫大将军,还之。” 二是关于爪哇岛:“诃陵,亦曰社婆,曰阇婆,……夏至立八尺表,景在表南二尺四寸。贞观中,与堕和罗、堕婆登皆遣使者入贡,太宗以玺诏优答。……宪宗拜内四门府左果毅。使者让其 弟,帝嘉美,并官之。” 这两个岛的国王,唐朝廷均封赏其官职。国王还把其王子作为质子,送到朝廷给皇帝当卫士。中国为宗主国,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朝廷派遣专业技术官员,在这两个岛上勘测 日影,并有详细数据。根据唐朝地图绘制制度,不难得出结论,唐朝已经完成了这两个岛的地图测绘。 唐朝时,前往印度取经的“唐僧”络绎不绝。在唐代僧人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一半以上的“唐僧”,是通过海路到达印度的。一路上,他们享受到的除了热情,便是过于热情。唐人在海外比当今美国人的地位高太多了。比如,在室利佛逝,《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无行禅师者。……与智弘为伴,东风泛舶一月到室利佛逝国。国王……见从大唐天子处来,倍加钦上。后乘王舶经十五日达末罗瑜洲。” “大津师者……遂以永淳二年振锡南海。……乃赍经像与唐使相逐,泛舶月余达尸利佛逝洲。” “彼岸法师、智岸法师……与使人王玄廓相随泛舶。海中遇疾俱卒。所将汉本瑜伽及余经论,咸在室利佛逝国矣。” 途径室利佛逝的官方使节、求法僧人不断。室利佛逝的国王,一听说无行禅师、智弘禅师,是大唐去西天取经的和尚,不仅好好招待,还亲自派自己的船送他们。有的僧人索性住在这里翻译 佛经。 啥叫宾至如归?这就是!当今某些人动不动拿“免签国”说事,实在是井底窥天。唐代人若有知,一定自抽嘴巴:怎么会有如此不要脸、没志气的后人! 到了宋朝,据《宋史-食货下八》:海上贸易繁荣,沿海各地,“舶船辐辏”。相应地,宋朝水师在南海的活动已经规范化。明代外交官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自广州舶船往诸番,出虎头 门,如入大洋,分东西三路。东洋差近,周岁可回。西洋差远,两岁一回。宋于中路置巡海水师营垒。” 目前,我还不知道这个“中路”所指为何。但是,宋朝已经在南海建立海军基地,实行常态化的海上巡逻,则是无疑的。茅元仪《武备志》也提到了这一点。 宋朝海军十分强大,中国在南海有巨大的影响力。宋朝宗室、提举福建市舶赵汝适在《诸番志》中说:“三佛齐,……国中文字用番书。以其王指环为印。亦有中国文字,上章表则用焉。… …其国在海中,扼诸番舟车往来之咽喉。……淳化三年,告为阇婆所侵,乞降诏谕本国,从之。” 据《诸番志》,三佛齐是东西方的交汇地。印度洋沿岸各国的商品,都是先送到这里,再转运到中国、日本、朝鲜和南海周边各国。显然,三佛齐以宋朝为宗主,用汉字上表章,受邻国欺负 时,也是求朝廷下旨责令其退兵。赵汝适专门提到这件事,显然,朝廷的圣旨是管用的。 到元朝,朝廷则直接在爪哇岛上驻兵,设置政府实施管理了,元朝曾经派兵远征爪哇。许多专家说这场战争是失败的。其实不然。 出征前,元世祖明确要求征讨完成后,留兵驻守,以威慑其它国家,使之畏服。《元史•亦黑迷失传》:“(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召(亦黑迷失)入朝,……时方议征爪哇,……仍 谕之曰:‘汝等至爪哇,当遣使来报。汝等留彼,其余小国即当自服,可遣招徕之。彼若纳款,皆汝等之力也。” 的确,实现军事征服后,元朝在爪哇建立了隶属于朝廷的完善的军政机构。据《岛夷志略》:“……惟酋长留发。大德年间,亦黑迷失、平章史弼、高兴曾往其地,令臣属纳税贡、立衙门、 振纲纪,设铺兵以递文书。守常刑,重盐法,使铜钱。”这可是元朝人汪大渊亲眼所见的场景:不仅货币、税制、刑法,包括首领的发型,也同于中原。 明初,在东南亚的关键地区,都建立了海军基地。我们来鸟瞰一下南海环线的情状。 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巨港,朝廷成立了由中国侨民建立的“旧港国”。马欢说:“旧港,即古名三佛齐国是也。……国人多是广东、漳、泉州人逃居此地。……至永乐五年,朝廷差太监郑和 等统领西洋大宝船到此处。有施进卿者,亦广东人也,来报陈祖义凶横等情,被太监郑和生擒陈祖义等,回朝伏诛,就赐施进卿冠带,归旧港为大头目,以主其地。……市中交易亦使中国铜钱,幷用布帛之类。” 颇有味道的,是《明史-三佛齐传》的这段话:“时进卿适遣婿丘彦诚朝贡,命设旧港宣慰司,以进卿为使,锡诰印及冠带。”宣慰使级别很高,从三品。按照明朝制度,表明这里设立了隶属于朝廷的军政一体的地方自治的机构。遗憾的是,史载过于简略,不知其管辖的范围。 据《明史-爪哇传》,明朝一建立,爪哇便主动归顺。严从简《殊域周咨录》的叙述更详细、更有意义:“(洪武)三年,其主昔里八达遣使朝贡。纳前元所授宣敕二道,诏封为国王。”明朝建立后,爪哇立即上交了元朝朝廷颁发的任命书和相关信物,然后接受明朝朝廷的任命。 婆罗即今加里曼丹岛。同样,国王用的明朝赐予的大印。到了万历年间,连国王也是福建人。据《明史•婆罗传》:“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唐时有婆罗国,高宗时常入贡。永乐三年十月遣使者赍玺书、彩币抚谕其王。四年十二月,其国东、西二王并遣使奉表朝贡。……万历时,为王者闽人也。或言郑和使婆罗,有闽人从之,因留居其地,其后人竟据其国而王之。邸旁有中国碑。王有金印一,篆文,上作兽形,言永乐朝所赐。民间嫁娶,必请此印印背上,以为荣。” 苏禄隶属当今菲律宾,只是具体方位有争议。总之,这里的统治者,穿的是明朝官服,靠朝廷赐予的印信来行使权利。据《明史•苏禄传》:“永乐十五年,其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剌、西王麻哈 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妻叭都葛巴剌卜并率其家属头目凡三百四十余人,浮海朝贡,进金镂表文,献珍珠、宝石、玳瑁诸物。礼之若满剌加,寻并封为国王。赐印诰、袭衣、冠带及鞍马、仪仗 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 至于中南半岛就更不用说了。 “暹罗”这个国家的名字,也是明太祖时朝廷给取的。《明史?暹罗传》:“(洪武)十年,……命礼部员外郎王恒等赍诏及印赐之,文曰‘暹罗国王之印’,并赐世子衣币及道里费。自是 ,其国遵朝命,始称暹罗”。 真腊的法律甚至规定:杀唐人者死;唐人杀他人者处于罚金。《明史-真腊传》:“番人杀唐人罪死;唐人杀番人则罚金,无金则鬻身赎罪。” 众所周知,越南一直是中国属国,是早已中国化的国家。 南海,就是中国的内海,这说法夸张吗?毫不夸张! 南海诸国与中国争夺岛屿权属,其本质,就是儿子与老子争夺祖传家产的权属。儿子想与老子分家,财产的处置权应该属于老子啊! 东南亚各国,与中国本为一家人。家里有矛盾纠纷,是一种常态,无论如何,轮不到外人置喙。为了家务事,从外面找个流氓来舞枪弄棒,更是不该。 美国人还是一边凉快去吧! 4 明代中国水师,印度洋上的主人 明朝外交官严从简说:“……我朝威德所被,四夷八蛮皆称臣妾。”此言并不夸张。 前面说过,明朝通过两个海军基地,完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并使南海成为中国内海。 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之“西洋”,主要指印度洋。那么,当时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影响力有多大呢? 举两个例子,就知道了。 例一。据《明史-宦官列传一》:“榜葛剌之西,有国曰沼纳朴儿者,地居五印度中,古佛国也,侵榜葛剌。赛佛丁告于朝。(永乐)十八年九月命(侯)显往宣谕,赐金币,遂罢兵。” 榜葛剌即今之缅甸南部。 这段话的大意是:榜葛剌西边邻国家沼纳朴儿派兵侵略榜葛剌。榜葛剌国王派使臣到朝廷,向永乐皇帝告状。永乐十八年(1420年),朝廷派宦官侯显前往沼纳朴儿,宣布皇帝的旨意。沼纳 朴儿立即休兵。 例二。马欢说:“阿丹国……国势强盛,邻邦畏之。永乐十九年,……分宗内官周领驾宝船三只往彼。王闻其至,卽率大小头目至海滨迎接诏赏至王府,礼甚尊敬,咸伏,开读毕,王卽谕其 国人,但有珍宝许令卖易。……其国王感荷圣恩,特进金厢宝带二条……修金叶表文,进献朝廷。” 阿丹即阿拉伯半岛的亚丁一带。这段话的大意是:阿丹国是当地的强国;永乐十九年,舰队在苏门答刺分派三艘舰船组成的支队到达阿丹,阿丹国王听说后,立即率领官员到海滨迎接至王府 ,跪着听完圣旨,接受朝廷赏赐的印信、官帽、官服。舰队回国时,国王派使臣,带着金叶谢恩表和大量贵重礼品,进贡朝廷。显然,中国便是阿丹国的宗主国了。 据《明史》,首先是阿丹国国王在“永乐十四年遣使奉表贡方物”,然后是朝廷派出了这支舰队赏赐印信、官帽赏赐。 在印度洋沿岸,朝廷的威信从何而来? 在印度洋上,明朝至少建有三个海军基地:一是锡兰国,即斯里兰卡;一是柯枝国,即印度南部西海岸的科钦一带;一是古里国,即印度南部西海岸的喀拉拉邦的卡利卡特(又译为科泽科德 )一带。 锡兰国在印度洋中的地理位置,有如定海神针。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舰队以武力征服控制的锡兰国。严从简在《殊域周咨录》说:“锡兰国,……本朝永乐七年,郑和偕行人泛海至其国。……国主骄倨不恭,……(郑和率兵二千)入 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九年,归献阙下。上命礼部择其支属贤者更立之。礼部询于所俘,国人举耶巴乃那贤。十年,遣使赍诏印往封之。……时国人立不刺葛麻巴思剌查为王。诏谕使逊位 。” 这是说,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与朝廷特遣的外交官一起,来到锡兰。该国国王亚烈苦柰儿十分无理。据费信《星槎胜览》,“其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夜半之际,信炮一 声,奋勇杀入,生擒其王”。亚烈苦柰儿派兵企图动武,郑和得知后,帅二千名随行军士采取果断行动,活捉亚烈苦柰儿及其眷属、高官,并带回国内。朝廷通过征求国王眷属和高官的意见 ,挑选亚烈苦柰儿的一名家族成员耶巴乃那立为国王。在亚烈苦柰儿被俘后,锡兰国内已经另立不刺葛麻巴思剌查为国王。朝廷派遣使臣到锡兰宣读诏书:“尔耶巴乃那修德好善,为众所推 ,今特封尔为锡兰国王。”朝廷下令不刺葛麻巴思剌查退位,由耶巴乃那担任国王。明成祖没有诛杀亚烈苦柰儿,而是将其遣送归国。 作为此次行动的见证人,费信作诗道:“立碑当圣代,传诵乐无涯。”从此,锡兰国成为中国的属国。据《明史》,在印度洋诸国中,该国对朝廷极为恭顺,直到“天顺三年,王葛力生夏剌 昔利把交剌惹遣使来贡。” 当马欢到这里的时候,便如同在国内一样,可以随意溜达了:“才到锡兰国马头名别罗里。自此泊船,登岸陆行。……其国地广人稠,亚于爪哇。民俗饶富,……” 中国铜钱也可在此流通, 还深受欢迎。 理论上说,郑和舰队应该在此留有驻军。可以肯定的是,此后有不少中国人定居于这里。1610年(明朝末年),途径斯里兰卡抵达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职方外纪》中还说:“相传为中国人所居,今房屋殿宇亦颇相类。”意思是说:相传,斯里兰卡岛上原来住的是中国人,至今,这里的房屋殿宇与中国差不多。 费信说,在锡兰国的行动,让“四夷悉钦”,使印度洋诸国无不畏服。《明史》也称:“自是海外诸蕃益服天子威德,贡使载道,王遂屡入贡”。 与锡兰国隔海相望的,便是柯枝国。关于柯枝国,《明史-柯枝传》:“柯枝,……(永乐)十年,郑和再使其国,连二岁入贡。其使者请赐印诰,封其国中之山。帝遣郑和赍印赐其王,因撰 碑文,命勒石山上。” 柯枝国专门派出使臣,恳求朝廷赏赐国王大印,在其国内树立皇上圣旨碑文,赐封国内镇国之山并在山上刻石为证。说通俗点,便是主动要求臣属朝廷。明成祖满足了他的要求,专门派遣 郑和执行此任务。 不过,柯枝国并非重要据点,它的主要价值在于,是从锡兰通往古里国的必经之地。 关于古里国,《明史•古里传》:“古里,西洋大国。……其酋沙米的喜遣使从(尹)庆入朝,贡方物。(永乐)三年达南京,封为国王,赐印诰及文绮诸物,遂比年入贡。” 马欢在谈及古里国时说:“永乐五年,朝廷命正使太监郑和等赍诏敕赐其国王诰命银印,及升赏各头目品级冠带。宝船到彼,起建碑亭,立石云:……其二大头目受朝廷升赏,若宝船到彼, 全凭二人主为买卖。” 和柯枝国一样,古里国的国王、大臣,均为朝廷赐封。国王和主要大臣,都是戴着明朝官帽,穿着明朝官服,用朝廷赏赐的大印办公。古里国的两名高级官员,拥有朝廷授予的品级,郑和船 队到达后,专门伺候服务,并负责为郑和船队完成货物销售、采购任务。 在古里国,朝廷派有常驻官员和其他工作人员。马欢在谈及天方国时说:“宣德五年,钦蒙圣朝差正使太监内官郑和等往各番国开读赏赐。分到古里国时,内官太监洪见本国差人往彼,就选 差通事等七人,赍带麝香、磁器等物,附本国船只到彼。”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做出基本判断:洪太监是常驻古里国的机构的头领;当郑和舰队到达这里,要执行派遣舰队赴天方国的任务时,洪太监立即选拔了七名翻译人员,准备了相关物资,随同前往。此次,郑和并没有去天方国,只是派出了一个支队。 根据《郑和航海图》、《明史-外国传》以及马欢、费信、严从简、祝允明等人的记述,古里国是郑和舰队在印度洋的一个大本营。往来印度洋西北各国的船队,皆在此补给、停留、聚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海军基地。 |
|||
2020-12-3 5355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