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帝国崩塌 |
变异毒株袭击伦敦,英国最大的真相暴露了 |
原创 血钻故事编辑部 血钻故事 导读:不得不说,比起尼克松,特朗普的大局观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这个差距如果用数字来表达,同样是:十万八千里。如果说变异毒株袭击伦敦背后,潜藏着英国衰落于20世纪这个最大真相,那么当下诸多乱象似乎在预示着:21世纪,是美国衰落的世纪。 雾都烟雨葬落霞,三岛凄迷霜后花 百战犹记宪章梦,圈地难寻旧繁华 玫瑰露重红白色,米字无炊冷暖家 帝国风烛成追忆,独留莎翁纸上夸 ——哲空空《日落帝国》 1 欧洲病夫 近日,《每日镜报》发出头版头条,标题为:SICK MAN OF EUROPE(欧洲病夫)。 这个欧洲病夫指的就是曾经称霸世界、叱咤一时的英国。 欧洲病夫这个不甚光彩的名号其来有自。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至今,英国政府的防疫工作让人不敢恭维,截至12月22日,累计确诊2073511,累计死亡67616人,累计治愈却只有4375人。 更恐怖的是,新冠病毒在英国产生了变异。 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负责人称,变种的毒株起源于英格兰东部,自9月以来就开始流行,其传染性比早期的毒株高70%,伦敦60%的感染都是拜这种变异毒株所赐。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 加拿大、法国、爱尔兰、葡萄牙、比利时、荷兰、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等几十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叫停了往返英国的航班。 一直心心念念“脱欧”的英国,终于被昔日的伙伴们“嫌弃”,成了孤悬于大西洋的海岛,英吉利海峡没有真正将英国和世界分隔开,变异病毒却做到了。 当此危急存亡之际,不修边幅的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不仅头发乱了,脑子也乱了,就在几天前,他还承诺民众,要在圣诞节放松管制,谁料疫情突然加剧,只好唾面自干,召开紧急会议,实施第四级严控。 处于四级防疫管控下的人们,其社交活动会受到严格限制,不允许在室内与任何非家庭成员呆在一起,所有非必要的零售商店将被关闭,包括理发店、美甲美容店、健身房等。 圣诞节庆祝泡汤了,英国人民很不高兴。 无数英国人涌上街头,胡言乱语,假痴不癫,抗议政府的管控,声称彼此拥抱打气,亲密接触,才是抵抗病毒的最好方式。 在鲍里斯宣布新的限制措施之前,人们拖着行李,挤上火车,风风火火,拍屁股走人。据报道,截至周六晚7点,所有从伦敦出发的列车,已经全部满员,没有任何空位。而一窝蜂的乘客,尚在抱怨,无法在车厢里保持社交距离。 针对这个乱象,伦敦市市长萨迪克无能为力,只好使出英国官僚的看家本领——甩锅。他说伦敦火车站的“大恐慌”,其罪魁祸首,是首相鲍里斯急吼吼、欲速不达的管控政策。 面对千夫所指,鲍里斯略感羞愧。 毕竟就在不久前,针对欢度圣诞这件事儿,他还公开表示,为控制疫情取消圣诞节狂欢是不人道的。谁料,口血未干,变异毒株来袭,他在不得已之下,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确实令人难堪。 但,话说回来,个人的命运,往往取决于国运。英国从世界霸主到欧洲病夫,又岂是一朝一夕之事? 想到英国从20世纪初到今天江河日下、一泄如注的悲伤往事,鲍里斯弄了弄头发,恢复了自持。 2 一曲春梦 1851年,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出尽风头,达到其世界霸主的光辉顶点。 即便在这样的高光时刻,大英帝国的一些颇有见识的政治家,就已看到英国模式的致命点,以及即将到来的、不可避免的衰落。他们认为,殖民地是一种奢侈品,不是英国的力量之源,而是衰落之源,为了维持殖民地的运转,得消耗大量的物力人力,大英帝国迟早会被它拖垮。 作家乔治·奥威尔年轻时,曾奔赴英属缅甸,充当一名帝国警察。缅甸人仇视英国人,很不好管,有一次,一头大象发狂,踩死了好几个人,奥威尔身为阿sir,拿着枪去制服大象。 在奥威尔后面,跟着一大群幸灾乐祸、看热闹的缅甸人,多年后,奥威尔将当时的心情写进书里:我这个白种人,手里握着步枪,站在一群手无寸铁的缅甸人面前,看似是舞台的主角,其实只是个滑稽的傀儡。我意识到,当一个白人变成暴虐的统治者时,他也摧毁了自己的自由。我有一种深深的预感,英国在东方的统治全是一场空。 才华横溢的“先知”奥威尔在20世纪初便预言了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而见证大英帝国最后一抹夕阳余晖的,则是另一个勇猛而风骚的男人——丘吉尔。 丘吉尔年少时,曾被他的大姨妈带到伦敦西郊的一个神秘小屋,拜会当时的算命大师罗宾逊夫人。 此前,罗宾逊夫人曾成功预测当时最受争议的作家王尔德的命运。 王尔德刚写完《道林·格雷的画像》,名声大噪。罗宾逊夫人看了他的手相,说道,你会写出四部戏剧,然后你就会消失。 之后,王尔德在三年时间里,写下《理想的丈夫》等四部戏剧,均获得巨大成功,却在最后一部戏剧首演后,因“严重猥亵罪”被捕,判处两年苦役,出狱后一蹶不振,很快死去,应了罗宾逊夫人的预言。 与王尔德不同,罗宾逊夫人看了丘吉尔白胖掌心后,两眼放光,说她看到了一个最杰出的未来。丘吉尔心情大好,却不曾想到,自己的这个“最杰出的未来”,其实是大英帝国的回光返照。 丘吉尔本质上是个心宽体胖的英格兰好汉,骨子里流着代表盎格鲁萨克逊人的骄傲血液。这厮出身贵族,痴迷战争,渴望冒险,毕业后就跑到南非作战,致命的子弹多次呼啸着擦过他的头皮,却始终大难不死。 他先天素质一般,小时候是个口吃,却拼命锻炼,成为雄辩大师和堪称伟大的演说家,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煽动起百万雄兵,给了处在崩溃边缘的英国民众以信心,在同时代人中,能够与他比肩的演说家,只有恶魔希特勒。 二战中,当张伯伦伏低做小,纵容希特勒侵略邻国,自以为拿回一张废纸,就能保英伦三岛平安时。丘吉尔不屑地说,绥靖者是喂鳄鱼的人,只希望鳄鱼最后一个吃掉他。 关键时刻,也真的多亏了这位混不吝的胖老头儿,以60多岁的老梆子之身,重作冯妇,出任首相,以近乎顽固疯狂的倔强态度压倒了绥靖派,鼓舞英国士兵在地上、在海上、在天空中与希魔展开决战。 但是,就这么个狂野不羁的英格兰老炮儿,也无法挽回英国衰落的大势。 斯大林说,德国之所以输掉战争,是因为希特勒的将军都是被教条喂大的,他们不懂得,战争是在工厂里打赢的。 这句话并非斯大林自夸,他“夸”的其实是美国。 1942年,英德激战正酣,英国的军工厂效率比德国高出50%,但保证盟军胜利的真正王牌却是美国。在1942年,美国的军工厂建造了24000辆坦克,48000架飞机,其军工生产达到了德意日三个轴心国的总和。 到了1943年,美国人每10个小时,就能生产一艘船,美国赢得中途岛战役的原因之一,就是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维修工作,从3个月缩减至48小时。 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认为,二战胜利的最本质原因,是美国将资本主义的方法用于武器和机械人力的无限生产。 战火纷飞的时刻,美国的生产力既然这么牛掰,其原先的“母国”英国,也只能厚着脸皮上赶着抱儿子大腿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英国海军受重创,丘吉尔靠刷脸,恳求老友罗斯福的援助。美国豪得一比,答应提供给英国五十艘驱逐舰,但有个交换条件:英国将在加拿大、百慕大、加勒比海等多处海外军事基地,转让给美国。 美国此举,无异于趁火打劫,丘吉尔难受得像吃了泡屎,最后还是咬着牙接受了。谁料,美国送来的战舰,个个陈旧不堪,用丘吉尔后辈、现任英国首相鲍里斯的话说,就仿佛一个个大澡盆,漂浮在大海上。除了这些大澡盆(战舰),二战期间,英国为对抗纳粹,欠了美国无数债务,这一大笔战争债,直到2006年才连本带利还完。 可以这么说,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直接把英国从霸主地位撸了下来,同时让后进的美国登堂入室,成为新的霸主。 英国风光不再,其下面的殖民地,也接二连三要求独立。那颗英国殖民皇冠上的最璀璨明珠——印度,早就忍不住蠢蠢欲动了。 1930年,甘地发起进军食盐运动,带领信徒们穿越国土,走向海岸,自造食盐,以抗议政府的盐税。不得不说,甘地也是个十足的妙人儿,他赤身露体,只穿着缠腰布,步履蹒跚,抵达了坎贝湾,然后装模作样地在沙滩上搜集了一些海盐,公然拍卖,并向媒体放出狠话:我在动摇大英帝国的根基。 第二年,大出风头的甘地,成为印度总督府的座上宾。丘吉尔知道后,在报纸上写道,真是令人作呕,甘地先生原本是中级法院的律师,却装神弄鬼打扮成东方的托钵僧,半裸着身体踏上总督府台阶,和大英帝国派去的总督平起平坐。 不屑归不屑,活在帝国衰竭时期的老丘,已经无法阻止英国的急速下坠了。 甘地最后死于印度教极端分子之手,接替他位置的尼赫鲁,在新德里饱含眼泪深切哀悼:今天,温暖照耀我们生命的太阳已经陨落,留我们独自在寒冷和黑暗中颤栗。 实际上,尼赫鲁根本没空颤栗,挥别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恩师,他抓起武器,狠狠揪住刚刚“自由”的印度,穿着破鞋,撒丫子狂奔,去做南亚霸主的春秋大梦,至今未醒。 二战胜利后,丘吉尔的保守党在选战中滑铁卢,选民们把好战的丘爵爷当作夜壶,用完了就藏起来。好在丘吉尔多才多艺,偷闲著书,凭着豪横的才华,混了个诺贝尔文学奖,聊以自娱。 自丘吉尔第二次中风起,英国政府就开始隆重安排他的葬礼,英女王放出口风,一定要把这位不世出的猛人的葬礼,搞得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 谁料,丘吉尔又缠缠绵绵活了十年,乃至蒙巴顿勋爵都开玩笑说,丘吉尔一直活着,预备给他抬棺的工人,却一个接一个死去了。 丘吉尔活到90岁才寿终正寝,就像曾经的世界霸主流连铁王座。 可惜,时代潮流,浩浩汤汤,谁可阻挡? 在丘吉尔浩大的葬礼上,最震撼的一幕,是泰晤士河畔一排排大吊车在灵柩船前低头默哀。观者伤心,闻者落泪。 谁料,有媒体事后揭发,这些吊车司机都是拿了加班费的,在采访中,一位吊车司机说,那个爱抽雪茄的胖子,并不值得码头工人敬仰,因为他曾扬言要武力对付罢工的工人。 丘吉尔死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曾经的金戈铁马、坚船利炮、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世事东流水,春梦了无痕。 3 最大的真相 苏联、美国对峙时期,作为美国小弟的英国,不可避免地沦为苏联恐吓威胁的目标。 1961年,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大剧院观看芭蕾舞,在幕间休息时,他耳提面命般,将英国大使叫到他的私人VIP包厢,一字一句地恐吓道,如果美国向西德增兵,而使柏林面临危机,苏联必将以牙还牙。苏联的六枚氢弹就能毁灭大不列颠,九枚氢弹就能终结法国。 英国大使听罢,吓出一脑门子汗。 1980年代,有一个类似情景。戈尔巴乔夫掌权前夕,去撒切尔夫人的官方别墅做客。两人一边品尝着奶油大蛋糕,一边就核武器交换意见。戈尔巴乔夫向她展示了一个核武库的图表,表上有一千个格子,戈尔巴乔夫说,其中每一个格子,都足以毁灭地球上所有人。 苏联虽干不过美国,却一向热衷于恐吓英国,只是这一次,时移势易,大而化之的秃子戈尔巴乔夫,终将在数年后输给铁娘子的“绕指柔”。 平心而论,撒切尔夫人是继丘吉尔之后,英国政坛最有魄力的领袖,但她处在这样一个不可遏制的衰落年代,尸居余气,难有作为。 1982年4月2日,没有任何警告,阿根廷的水陆两栖部队,入侵并占领了福克兰群岛的英国皇家殖民地,以及南乔治亚岛(这些岛屿的主权归属存在争议)。 若搁在19世纪,英国不侵略他国也就罢了,谁还敢摸它的老虎屁股?而到了20世纪末,像阿根廷这样的国家,都敢于捋老虎须,英国的衰落,实在是到了肉眼可见的地步。 虎倒架不倒,铁娘子的名号毕竟不是盖的。 在阿根廷入侵两天后,英国便派了一批军舰前往南大西洋“平事儿”。但实话实说,英国虽有航母,却只装备了亚音速猎鹰直升机,而阿根廷的超音速飞机,可以从本国的飞机场起飞,一旦打起来,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最后,还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老相好”美国总统里根当了护花使者,他不仅在联合国给予英国政府以充分的外交支持,还为铁娘子提供了秘密的情报。在老相好帮助下,4月25日,英国收复南乔治亚岛,一周后,英国舰艇击沉阿根廷重型航空母舰“贝尔格拉诺”,勉强赢得了胜利。 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的英雄马拉多纳华丽演出“上帝之手”,将英格兰队斩于马下。事后,马拉多纳表示,这辈子都不会为上帝之手道歉,因为这是对英国的复仇。 面对阿根廷,铁娘子尚能奋前世界霸主之余烈,赢得胜利。但是,两年后与被称为“钢铁公司”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较量,铁娘子可就真的是一败涂地了。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后,铁娘子未曾讨到半分便宜,心神不定地走出大会堂,沿台阶拾级而下时,不甚滑倒在地,形成单腿跪倒的姿势。这个场景,被无数媒体记录下来。 撒切尔夫人主政时,与“老相好”里根眉来眼去、同气相求,不鸟欧盟。她后来的继任者,如梅杰、布莱尔等,却争相向欧盟示好,将许多主权交给布鲁塞尔,甚至一度考虑要放弃英镑、改换欧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之变局,在这个洗牌年代,中国等国家的复兴和崛起,给了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列强以巨大刺激。 欧盟的存在,不只是共同利益,还是一种抱团取暖,化零为整,躬身入局,以求在当下这场大时代的牌局中,获得一席之地。 那个刚罹患新冠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在采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法国的真正主权,有时在国内,有时在欧盟。数码、能源、移民或军事问题的主权,在欧洲层面上行使。法国打不过谷歌和脸书,欧洲则可以取胜。至少欧洲也能成为中美两国面前的重要角色,如果我们是欧洲,就能抗衡中国的钢材竞争,保护我们的民众和企业…… 关于英国的脱欧,其实很好理解,只要看懂特朗普的上台,就能理解脱欧,它们都是曾经被忽略的弱势群体进行的反全球化运动。 2016年,特朗普看透这点,携“茶党”号令天下,赢得大选。而那个长得仿佛是特朗普表弟的鲍里斯,在他背后、支持他脱欧的庞大群体,跟美国的茶党相差无几,都是反对移民、支持本国实业的保守派。 英国现任首相鲍里斯,是丘吉尔的超级粉丝,他写过一本《丘吉尔因素:一个人创造了历史》,在这本书里,他以丘吉尔为榜样,用模糊的春秋笔法,暗示读者,自己和丘吉尔一样,都是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政治家,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就能力挽狂澜,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而今,鲍里斯的机会来了,英国的新冠病毒变异,是对一个政治家能力和魄力的考验,是骡子是马,大可拉出来遛遛。就目前鲍里斯的表现来看,他似乎距离他的偶像丘吉尔,还差那么一点点距离,这个距离如果用数字来表达,那就是:十万八千里。 最后,再聊两句鲍里斯的难兄难弟——特朗普。 这位仁兄把美国祸害得不浅,新冠到了这局面,大选到了这阶段,还兀自亢奋地搞“撕裂”。 想当年,特朗普的共和党前辈尼克松对决肯尼迪,最后的选票,肯尼迪只多尼克松区区12万张。而尼克松没对选举结果提出任何质疑,他表示,如果我死揪着不放,就会损害美国总统这个职位的权威,更会损害美国。 不得不说,比起尼克松,特朗普的大局观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这个差距如果用数字来表达,同样是:十万八千里。 如果说变异毒株袭击伦敦背后,潜藏着英国衰落于20世纪这个最大真相,那么当下诸多乱象似乎在预示着:21世纪,是美国衰落的世纪。 本文作者:哲空空,钻故事主编。 部分参考文献: 1、凯蒂 著,《小英国,大伦敦》,人民文学出版社 2、马克龙 著,《重塑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访谈录》 3、保罗·约翰逊 著,《摩登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杰弗里 著,《20世纪简史》,上海三联书店 5、The many U-turns of Boris Johnson.CNN |
|||
2020-12-23 3743 | |||
|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
京ICP备16017448号 |
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