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有  
莫迪服软?

莫迪服软?

作者:虚声  来源:虚声观天下

导读:由于印度的地缘优势,以及出于利用印度制衡中国的需要,美、欧、俄、日表面上都会让着它。只要印度打算碰瓷中国,它们又会去支持。所以对整个地球村来说,不去搞彻底改革的印度是最好的印度。莫迪这次服软,不仅是向印度保守派服软,同时也是向地球村保守派服软。

地球村的故事正在向另一个版本演化。

01 曙光

2月10日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发布消息:根据中印双方第九轮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中印两军位班公湖南、北岸一线部队于2月10日开始同步有计划组织脱离接触。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11日证实,“我们与中国持续谈判,已就班公湖南北岸的脱离接触达成协议。”

辛格还透露,双方在班公湖地区脱离接触后,双方也将从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LAC)其他地区撤军。

持续了将近一年的中印边境对峙,迎来缓和的曙光。之所以说是曙光,根源在于印度做事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下一步干啥,连印度自己估计都搞不清楚。

1962年9月中旬,中国对印度发动反击战前夕,毛泽东曾说,“想了10天10夜,总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毛泽东一辈子对手无数,只有印度人让他想不明白。

不管怎么说,第九轮会谈,能达成这样一个“脱离接触”的协议,都是好消息。

毕竟军事对峙可能引发冲突,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最关键的是,中印边境都在青藏高原上,后勤补给困难,对峙是纯粹的拼消耗、拼资源,对双方都是一个负担。

部分吃瓜者认为,这是印度坚持不下去了,服软。

这么理解当然也有自己的道理,毕竟印度那点蛮力,在解放军面前占不到便宜。但仅仅理解为对中国服软,并不全面。

更准确地理解:莫迪对国内保守派服软。

当然说印度对中国服软,听起来更舒适。

但舒适的话,有时候会产生某种麻醉,要不得。

中印这轮冲突,究其原因是印度挑起的,完全是巨婴思维下的土霸行为。

现在同意脱离接触,印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训,不过是放弃了巨婴思维下的非理性要求而已。

莫迪对国内保守派服软,该如何理解?

02 逻辑

过去差不多一年里,双方前八轮军长级会谈,效果都不理想。

印方的主力部队是14军,专门针对中国组建的碰瓷军;建军时间不长,但战力在印军序列中属于精英级别。

该军上任军长叫辛格,是一个具有外交才华与军国思维的将军。他代表印军参加了前六轮会谈。尽管辛格老铁漫天要价,但仍然被认为软弱。

于是印军把14军军长换成更强硬的梅农老铁。

这位梅农老铁曾是印度第一个山地师的首任师长,标准的对华鹰派。他的主张就是对华强硬。

这位老铁上台后,第七、第八轮军长会谈,自然也没有好结果。

然而在印军熬过高原寒冬,即将进入春天之时,中印第九轮军长会谈柳暗花明,出乎很多吃瓜者的预料。难道是印军突然“改邪归正”了?不要那么天真。

作为二战之后和所有邻国都干过仗的国家,印军具有鲜明的军国主义思维特征。

印军对弱国总是试图无休止地掠夺;对强国的特色就是记吃不记打。1962年被解放军的勾拳揍得满眼星星,也没有改变其本色。

如今印度军方转变立场的原因很简单——格局变了。

首先是地球村格局变了,拜登取代特朗普;其次是印度内部格局变了。

拜登和特朗普最大的区别就是,拜登是传统精英政客,特朗普是素人总统。

在美国传统的精英政客眼中,印度有超级大国的潜力,又有和美国一样万能的民主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美国传统政治逻辑,就是对印度实施制衡。

这个逻辑并非美国独创,而是从英国继承而来。

英国人离开南亚大陆之前,留下的印巴分治方案,就是制衡思维的产物。

过去数十年,美国时不时和巴基斯坦结盟,也是制衡思维的延续。

所以美国过去一直强调太平洋战略,就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布局,不想和印度牵扯太深。只有印度碰瓷中国的时候,美国才会出现在印度身后。

所以印度独立之后,和苏联关系很近。相比美国的狡猾,苏联比较实在,一根筋,对印度的爱(无私援助)持续数十年。苏联对印度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即便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对印度的影响也一直很大。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特立独行,看不起那些传统政客,认为自己有资格上总统山。

所以特朗普把美国传统的太平洋战略,改成印太战略,核心就是放弃传统政客们对印度的制衡战略,把印度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准盟友位置上。

2020年10月27日,美国大选对决之前,印度与美国签署了《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和合作协议》(BECA)。

美国与盟友的防务合作,通常要签署三大基础防务协议,即《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LEMOA)、《通信兼容和安全协议》(COMCASA),还有就是BECA。

两国此前已经签署了LEOMA和COMCASA,和美国签署BECA,意味着印度基本放弃坚持了70年的不结盟政策,成为美国的准“盟友”。

为迎合特朗普针对中国的战略,印度也搞了三大战略性部署。

03 印度三战略

战略一,针对中国。印度一方面打压中国企业,另一面在边境大规模搞事。2020年的中印边境,是冷战之后危险系数最高的一年。

战略二,迎合美国,印度在军事与政治层面无限度迎合美国;经济层面,放任美国巨头企业到印度跑马圈地。

印度之所以这么迎合美国而针对中国的根源在于,它把中国看成是竞争对手,想要从美国那里抢更多订单(与背后的产业链),抢中国制造业的份额,充当世界工厂。

但吃瓜群众都晓得,印度虽然过去若干年发展得不错,而且经济体量也慢慢上来了;但和中国还没法比,尤其是基础建设层面和中国相差甚远。这个致命的弱点,是印度发展的桎梏。

中国作为有史以来最强壮的基建狂魔,从基础工业生产到工程建设,已经是历史顶级(指整个人类历史)。印度想模仿中国的经验,但始终不得要领。

在很多人眼中,基建狂魔是中低端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加资金密集型。但这只是表面因素,本质上来看——

中国之所以能当基建狂魔,在于中国政府强大的掌控力。相比之下,印度政府在基层一直要看各类宗教团体、地方豪强、门阀财阀的脸色。

所以到如今——印度的铁路系统还是大英帝国建设的。这也是很多印度人如今感谢英国殖民者的原因所在。

印度高速公路只有可怜的1500多公里(截止2019年),你没看错,就这么一点,而且拖拉机啥的都能跑。

但印度人可以把自己的公路系统统计为300多万公里(比中国多),因为他们把山间与乡村的小道都统计为公路,和把牛粪统计为GDP的思路一样妙不可言。

至于水电等基建,更像印度人的思维,常常短路错位。

中国政府的掌控力,源自于彻底的革命和土地改革。相比之下,印度独立依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至于土地改革,想都不用想。

因此印度想要当世界工厂,必须搞基础建设。要搞基建,必须搞土地改革。

印度的第三个战略,土改。

04 莫迪土改

之前文章分析过——

莫迪上台之后,一直在搞改革,比如2016年的废钞运动。但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是农业改革,废除“曼迪斯体系”。

这个“曼迪斯体系”体系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通过农产品营销委员会(APMC)选择“官商合办”(“商”包括大地主、大买办商人等)的中间商,在全国统购统销。

其最大特色是政府提供最低收购价格,但农民无权向“曼迪斯体系”以外的求购者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哪怕价格更高)。

土地私有化,造成工业用地成本高,且很难全国性搞基建。

政府为农业兜底,造成农民不愿意轻易离开土地,去血汗工厂(要工业化,必须从血汗工厂干起)当农民工。

莫迪想要废除“曼迪斯体系”,取消财政补贴,打压粮食价格,让底层农民老铁面临生存危机,被迫去工厂当农民工赚钱。

换句话说,莫迪这次印度版土地改革,如果搞成了,足以让他和尼赫鲁比肩。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莫迪的改革遭遇极大的阻力,从去年12月份开始,印度农民老铁就开着拖拉机到新德里闹,一直持续到如今。

就印度当前的状况来说,能开拖拉机上新德里的,都不是一般的农民。真正的农民,都被压在最底层(在2019年印度就有一万多名农民死于自杀),等待来世转变成神牛呢。

在印度,很多地方还有一夫多妻制。那些家里有拖拉机的人家,可以娶三四个老婆(还是不要聘礼的那种),比中国旧时代的小地主还自在。

农民背后是整个保守派。因为粮食供销,牵扯到印度的所有既得利益阶层,从国大党到地方宗教与家族组织。在保守派全方位的煽动下,农民一直闹,要求废除新法案。

最后莫迪还是向保守派妥协:承诺继续为农产品价格兜底。

这个承诺,相当于土地改革效果荒废一半。这场闹剧持续这么长时间,归根结底在于印度的改革派搞不定保守派。

那么回到文章开始部分,莫迪土改和中印边境对峙有何关系?

05 逻辑

印度转移矛盾的传统套路,就是找茬巴基斯坦和碰瓷中国。其中的力度,取决于印度内部矛盾的大小。

印度花那么多人力物力和中国对抗,现在来看的主要目的之一,应该是为改革打掩护。

毕竟改革要动很多人的利益。减轻阻力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转移视线。通过制造中印冲突来转移视线,就成了一个选择。

现在土改搞不下去了,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搞对峙,也就不合算了;找个理由脱离接触,节省成本,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既然要改革,莫迪为什么不坚持到底呢?

如果莫迪坚持到底,他面临的困境就像特朗普一样,会遭到保守派联合绞杀;甚至有可能遭遇暴力。实际上印度领导人遇刺的概率,并不比美国低。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遇刺身亡。

尼赫鲁女儿,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也是遇刺身亡。

尼赫鲁外孙,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也是遇刺身亡。

另一个因素在于,拜登上台之后,美国恢复了传统精英模式;不再如特朗普那样与印度肆无忌惮地合作,可能会回到继续制衡印度的模式中。

当然按照现阶段的地球村格局,代表美国传统精英的拜登政府,制衡印度可能不再是传统模式(比如和巴基斯坦结盟);而是联合印度保守派搞垮莫迪领导的改革(本质就是颜色革命那些招数),既不得罪印度又能达到目的,可谓一箭双雕。

毕竟强大的印度既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不符合美欧的利益。毕竟一个中国崛起,就让美欧不爽。再来一个印度崛起,那可是要了亲命。

06 印度前程

把莫迪土改政策搅黄,肯定能大幅延缓印度的崛起速度。

但以莫迪为核心的改革派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毕竟印度那么大的体量,有一亿精英阶层和大量年轻人,肯定有自己的发展诉求。

如今印度保守派与改革派矛盾巨大,局面有点像南北战争前的美国。但印度很难像美国那样干起来,因为印度自古没有干仗的基因。

另外由于印度的地缘优势,以及出于利用印度制衡中国的需要,美、欧、俄、日表面上都会让着它。只要印度打算碰瓷中国,它们又会去支持。

所以对整个地球村来说,不去搞彻底改革的印度是最好的印度。莫迪这次服软,不仅是向印度保守派服软,同时也是向地球村保守派服软。


2021-2-17点击数/观注度 3488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