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国博弈     
领导人气候峰会背后的三大战场

领导人气候峰会背后的三大战场

原创 戍天九思  戍天九思

拜登上台后,强势推出“美国回来了”的外交政策,企图构建遏制中俄、有利美国领导世界的新赛道,在主导制订新的国际规则中不战而屈人之兵!4月22日,召开的领导人气候峰会就是这样一个鸿门宴!大家想一想:一个肆意退出气候协议、感谢日本排放核废水的国家会有诚意应对气候变化吗?美国不过是想抢占国际道义制高点,以气候协议绑架发展中国家,最终锁死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笔者认为,这次领导人气候峰会冠冕堂皇的背后,隐藏着大国博弈的三大战场:能源转型战场、碳关税战场、北极战场!这里面既有明争,也有暗斗,既有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算计,也有针对中俄的精准打击。当然,中国有自己的考量和底气!

应对气候变化本质上是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国博弈

早在一战期间,能源问题就开始成为国家安全问题。当时,时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他力排众议决定让英国皇家海军改烧石油。此前,英国海军的舰船,用的都是煤炭。而煤炭不仅燃烧效率不高、舰船跑得不快,而且燃烧起来有黑烟、军舰在海上很容易被敌人发现。丘吉尔的决定很有争议,还因为英国本国不产石油,这就意味着英国要把一个关乎生死的大事,放在了其他国家手里。但是,丘吉尔很坚决,他知道这件事关乎战争的胜败。于是,他说服了英国皇室,投资控股了在伊朗开采石油的大公司,就是今天BP的前身。

此后,能源问题就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因为一国采用什么样的能源,就会有什么样的能源战略和能源产业,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优势、国防布局和生存软肋。

今天,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能源转型,各国的责任和代价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已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目前已接近碳达峰。现在,高举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能源转型的大旗,无非是想推出碳关税、让后来者留下买路钱。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发展之中,离碳达峰、碳中和非常遥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争的是排放权、生存权、发展权。

去年,中国主动宣布: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拜登政府上台后,在“美国回来了”政策驱动下,也提出“清洁能源革命”计划——2030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欧盟也有类似承诺。尽管各有各的小算盘,但是用清洁能源取代油气资源碳排放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

由此可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倒逼各国由过分依赖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这不仅是大国科技力和软实力的竞争,也是能源和产业政策的经济竞争,还是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最终将重塑地缘政治格局。

能源转型战场对俄罗斯会不会成为“捕熊陷阱”?

当前,国际化石能源格局主要分为三大阵营,各国推进能源转型的积极性和能力也大不一样。

第一大阵营是能源过剩、能出口的国家,像中东、北非、俄罗斯以及一些前苏联国家。

第二个阵营是能源能自给自足的国家,像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

第三阵营是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像中国、日本、印度、欧洲的国家。如果用依赖指数0—100来表示,那么,中国依赖指数是25,美国是15,欧盟国家大约是60,而日本是90。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结构正在加速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专家预计:2025年化石能源的需求量将到顶,随后开始下降;2050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将超过化石能源。现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头羊,恰恰是化石能源的进口国和中立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专利中,中国排名第一,美国第二,然后才是欧洲国家和日本。

据路透社消息,4月19日(美国举办领导人气候峰会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公开威胁说:“我们的外交官将挑战那些与世界背道而驰或者不采取行动的国家。”足见美国利用应对气候危机、绑架发展中国家的套路和阴谋!

拜登政府利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油气资源替代策略,还有遏制中俄的大国博弈考量。对俄罗斯来说,一方面,这将是美国和欧洲绞杀俄罗斯财政基础的大杀招,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将近50%来自油气出口;另一方面,将锁死俄罗斯未来利用北极变北海、开辟北极航线的梦想,因为应对气候危机的核心诉求,是未来80年全球升温尽量控制在1.5摄氏度,这样北极消融速度将大大减缓,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可能落空。

应对气候危机看起来是中美欧三方博弈,是发达国家锁死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博弈,背后还隐藏着俄罗斯重燃大国梦的最后底牌!对俄罗斯来说,最终到底是“捕熊陷阱”?还是北极国运逆转?在大国博弈中是出彩?还是出局?关键取决于中俄能否北极联手打通“冰上丝绸之路”!

未来,全球能源格局将出现三大变化

一是能源议价能力将不再只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资源,还取决于它的科技水平。因此,能源领域的竞争,争夺的不再是资源,而是技术的制高点。

二是随着传统化石能源重要性降低,过去那种基于化石能源建立起来的同盟和外交关系将会弱化,逐渐被可再生能源关系所取代,俄罗斯大国博弈能力将进一步弱化,俄与欧盟的关系也将更难稳定。

三是能源领域的贸易关系可能从全球化走向地区化。因为油气可以长途运输,但电力很难长途运输。能源贸易从油气变电力,原油海上生命线变成了陆地电网生命线,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咽喉地位将被全球输电中心所取代,能源通道、贸易通道的不同将改写地缘政治,中国的“一带一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将大受欢迎!国家电网曾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计划”,在2040年前让各大洲的主要国家电网连起来。

警惕碳关税战场变成“困龙纹索”

美欧联手推出应对气候危机、推进能源转型,对中国来说,最需要警惕的陷阱是碳关税。

碳关税也叫二氧化碳边界调节措施,2021年3月欧盟议会刚刚通过了碳关税法案,预计在2023年正式实施。

欧盟出台该法案的逻辑是:欧盟在碳减排方面走在前列,他们压缩高碳项目付出了巨大成本。因此,要对那些仍然以高碳方式生产的进口产品(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等)加收关税,这就是碳关税。实际上就是一种对出口高碳产品的惩罚性关税,或者叫低碳保护税,本质上就是绿色贸易壁垒!

今年3月,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了《建构气候俱乐部的二氧化碳边界调节机制》的报告指出:

一方面,在规则层面直接冲击WTO。现行的国际贸易体系是以WTO为基础的,欧盟率先开征碳关税,这与WTO规则不相容。如果更多发达国家强行推行碳关税,那很多受到影响的国家很可能提出质疑,说这违反WTO规则,然后搞报复性关税。这样,不仅近期内贸易摩擦数量将急剧增加,而且可能直接冲击整个WTO体系。

另一方面,开征碳关税看似有道理,实际操作起来会非常难。比如说,谁来为产品的高碳排放量埋单?现在大多数产品都是跨国生产的,有些环节碳排放高,有些环节碳排放低,那谁该付碳关税呢?是最后完成产品向欧盟出口的国家?还是上游从事高碳环节生产的国家?这就很难办了。

由此可见,以征收碳关税不但会扭曲国际贸易现状,还必然会引起一长串更加复杂的摩擦,最后可能扩散到整个系统。

中国是世界工厂、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欧盟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一旦正式开征碳关税,对中国很多行业的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笔者认为,欧盟出台碳关税政策后,美国会不会跟进?这会不会是欧美联手的大阴谋,一条拖慢中国经济发展的绞索!值得关注、值得警惕!

谁将是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能源转型的最大赢家?

今年2月,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彭博NEF联合出台吧报告《工业政策、贸易与清洁能源供应链》。报告指出全球清洁能源市场正在迅速崛起,从2005年到2020年,全球风能发电增加了11倍,太阳能发电增长了118倍!中国不仅仅占了清洁能源的最大市场,而且在全球清洁能源的供应链中举足轻重。

比如,锂电池价值链主要是锂和钴两种矿物的开采和精炼、加工。中国对这两种金属的精炼能力分别占世界的61%和72%。锂电池加工环节,中国制造比例最低的也达到52%,最高的达到78%。也就是说,锂电池的价值链绝大部分都在中国。

再比如,太阳能光伏供应链。这条供应链最上游的两部分——多晶硅和晶圆的生产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进入门槛很高,而中国生产了世界72%的多晶硅、90%以上的晶圆,这么高的集中度让别的国家很难再进入这一领域。而且中国不光在这两部分,在光伏供应链下游的光伏模组也是这样,72%是中国公司生产的。可见,太阳能光伏供应链也集中在中国。

风电设备和锂电池、太阳能两项相比,中国的产能占比相对小一些,但依然是供应链最集中的国家。报告指出:一方面中国在清洁能源设备方面的制造能力迅速增长,导致市场价格普遍下跌,有助于降低成本,加快世界脱碳进程。另一方面,全球清洁能源制造业正成为一场零和博弈,如此高集中度的清洁能源设备产能很可能对其他国家形成压制。印度在这方面是一直没起来,而德国一开始非常兴旺的光伏晶圆、电池和组件制造商现在基本消失了。

随着全球各大国纷纷向“碳达峰”、“碳中和”冲刺,接下来这个清洁能源的供求两侧都要突飞猛进。而这个过程又不仅仅是新能源技术,像5G、6G、物联网、人工智能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损耗也非常重要,所以这是一个系统的跃升进程。谁能在这个进程中保持领先,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利益,甚至引领世界下一波的产业结构升级。

报告说,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了巨大的优势,美国和其他国家如果想避免一种“强者恒强”的局面出现,就要加快步伐。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借着这次雄心勃勃的“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在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让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美国整个产业的升级。

笔者认为,中国在向清洁能源转型方面有明显优势,这是我们主动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底气所在。但是,能源产业转型斗争的终极较量还是核聚变技术。目前,中国核聚变技术“人造小太阳”已创下1亿度高温运行10秒的世界记录,领先优势明显。一旦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用于发电,这种清洁能源就是白菜价,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应对气候变化的地下较量——北极战场

过去30多年间,由于气温上升使北极夏季冰川持续减少,大概每十年减少13%。如果继续任其发展,或者应对气候变化失败,预计:到2030年,北极将全年通航;到2040年,北极冰川夏季将会全部融化,第一次出现季节性无冰现象。意味着:从2040年开始,将开启北极大航海时代!

因此,特朗普一上任,一边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议,一边加紧为应对气候变化失败、北极变北海做准备,由此拉开了北极争夺战的序幕,且愈演愈烈。美国不仅宣布要购买格陵兰岛,而且恢复了冷战时美国在格陵兰岛的基地,并不断在北极举行联合军演。为什么?

由于北极冰川的阻断,美国的海洋霸权是建立在以南半球航行为主的基础之上的,美国750个海外基地、控制的16条国际黄金水道主要在南半球,美国对北极的控制能力很弱。一旦北极冰川融化、北极变北海、北极大航海时代来临,美国船大难调头,美国的海洋霸权可能也会随之崩溃。

而俄罗斯环绕北极航道,具有影响和掌控北极航道的地利优势,又在争夺北极航道上抢占了先机,在可预见的将来,北极航道控制权将大部分掌控落到俄罗斯手中(至少是环俄罗斯的东北航道)。

据俄总统网站3月26日发布消息,叶夫梅诺夫当天向俄总统普京汇报了俄海军正在进行的“白熊-2021”北极考察任务的相关情况。该任务于3月20日正式拉开帷幕,其间3艘核动力潜艇在规定时间同时突破北冰洋冰层浮出水面,突破冰层厚度约为1.5米。这是一种全球独一无二的核打击能力,美国也望尘莫及,也是俄罗斯的终极底牌和镇国神器。

此时,正逢俄罗斯与美国、欧盟相互驱逐外交官,美国扬言将推动维护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边境地区部署重兵,双方剑拔弩张之时。

俄罗斯高调展示“以核制常”的战略决心和具有绝对优势的北极核拳头,立马镇住了美国,让美国赶赴黑海的军舰知难而退,只好叫英国军舰充当炮灰。

俄罗斯此举意义重大,不仅高调展示了俄罗斯掌控北极的战略能力,而且展示了俄罗斯“以核制常”的战略优势。

随着气候升高、北极冰川融化,俄美北极争斗将远比中美南海斗争激烈,中国对俄罗斯给予以战略支持,不仅有利于加速打通“冰上丝绸之路”,而且可有效化解中美南海斗争的压力。

总之,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三大战场,中国有自己的考量和底气,抢占的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制高点,秉承的是一以贯之的“你的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战术,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能源产业转型战略相结合,必将树立起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2021-4-24点击数/观注度 3651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