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崩塌     
登上帝国大厦,我看到 美国最大的焦虑。

登上帝国大厦,我看到 美国最大的焦虑。

作者:teafox  来源:茶狐看世界,

导读:90年前的美国,人均汽车产量就是现在中国的2倍。1942-1945这三年,美国建造了147艘航母,零头都比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多。美国参战后直到二战结束,平均下来每天生产130架飞机,100辆坦克,平均三天一艘军舰,七天一艘航母。不过,这些辉煌的历史,只代表美国的过去,现在的美国,依然强大,但社会已经四分五裂,早就是一盘散沙。

去年暑假,我带儿子去了一趟纽约。其中最重要的行程就是参观帝国大厦。

去纽约之前,他问我,纽约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我说,它是美国最大的城市,被称为世界的首都。

登上帝国大厦景观平台,望着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我问我儿子,觉得怎么样?

他脸上丝毫没有当初登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时那种兴奋。只是冷冷地说:就这?

他看了我一眼,也许是怕我扫兴,他就改口说,嗯,还不错。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和我儿子,出生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他很难理解,对我这一代人来说,帝国大厦意味着什么。如果超级大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帝国大厦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标志,那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高度。

我还记得小时候,隔壁一个邻居,出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听父母说,他是偷渡去美国了,那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

一个人的潜意识是很难改变的,它包括原始童年心理印记、环境熏陶、观念、本能等一系列因素。

我也算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美国50个州,我去过47个。也知道美国很多槽点,但从小到大的无数次认知,都在我的潜意识里打下一个深深地烙印:纽约就是美国的中心,帝国大厦就是一个超级大国的纪念碑。

参观帝国大厦,对我来说,几乎是一种朝圣。走进帝国大厦,内部有点昏暗,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世界第一高楼的土豪气,空气里散发着“老钱”的味道。

这座大楼保持世界最高楼纪录保持了41年,“世界第一” 任期最长的摩天大楼。更不可思议的是,帝国大厦建于90年前。90年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翻开1930年和1931年的大事记,欧美正处于一战和二战之间的黄金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突破不断,发达国家掀起建设高潮。

而同时期的中国,民生涂炭,军阀混战。

1930年,各路军阀讨伐蒋介石,引发中原大战。1931年,国共内战,第二次“反围剿”爆发。同年,全国16省洪灾,灾民超过5000万人。我查遍资料,在这2年期间,中国居然拿不出一点像样的建设成就。令人不胜唏嘘。

当时的中国妇女还裹着小脚,踩着扭捏的脚步,在房前屋后辛苦劳作,地位甚至不如一头耕牛。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时候,整个非洲有很多国家都比中国富裕。所以我经常说,如今35岁以上的中国人,都出生在一个比某些非洲国家还穷的国家。

而我儿子这一代人,出生之后,就不知道穷是什么概念。

他小时候,每年暑假出国旅行半个月,已经是生活的常态。

我小时候,能坐轮船去一趟上海,就激动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不了解什么是超级大国的美元霸权,不关心人均GDP的意义,也看不懂大都会博物馆里的中国珍宝。

对他来说,纽约的印象就是:

遍地裂痕的旧马路;摇摇欲坠的老铁桥;随处可见的流浪汉;没人收拾的垃圾桶;中央车站满地油污,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柴油味。在破败不堪的纽约地铁里,当他看到老鼠和蟑螂,就拉紧大人的手,眼神中的慌张,是他在中国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对一个中国小孩来说,在纽约经历的一切,说好听一点,是新鲜刺激,说难听一些,就是落后混乱。纽约不如西安好玩,也不如自己的家乡干净安全。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在心里“呵呵”了,又来数落美国基础建设落后了,美国是法制的民主国家,基建不如中国,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会看马路和大厦,眼光太肤浅!

美国土地私有,征地像中国这么方便吗?美国保护劳工,可以随随便便加班吗?美国重视环保,沿途的花花草草,可以随便铲除吗?最后苦口婆心地说,“基建狂人”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称号,要谦虚!

这样说的人,既没有去过美国,也不了解美国的历史。论“基建狂魔”,美国才是开山鼻祖,中国只不过青出于蓝而已。

90年前的美国摩天大楼。

帝国大厦于1930年动工,于1931年落成,建造过程仅410日,有着世上罕见的建造速度纪录。楼高381米、103层。

地上部分建筑,每个星期增加4层,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速度惊人。请让我重复一次:帝国大厦,每星期盖4层楼!而我们曾经的改革开放神话——体现“深圳速度”的深圳国贸大厦,也不过3天1层楼而已。

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计划,1956年艾森豪威尔签署通过,到 1970年,短短15年,就完成5万公里,而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相对来说,建设速度比中国更高效。

当时的美国,就像现在的中国,在经济危机时期,常用“铁公基”拉动经济增长,举国上下,到处都是繁忙的工地。当时的美国工人,干活相当拼命的,为了找能赚钱的工作,甚至不考虑安全问题。

《摩天大楼顶上午餐》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一张历史老照片,11名建筑工人坐在摩天大楼一根吊着的钢梁上进行午休,悠闲地吃着午餐抽着香烟。他们的身后背景是纽约中央公园。没有安全绳,也没有安全网,而他们悬在空中的双脚距离地面则有260米。稍有不慎,一个家庭就失去了丈夫或父亲。

除了是“基建狂魔”,美国当初还是制造业狂人。

1929年,当时只有1.22亿人口的美国,汽车销量突破500万辆。而人口为美国10倍的中国,2019年汽车销量仅为2600万辆。也就是说90年前的美国,人均汽车产量就是现在中国的2倍。

1942-1945这三年,美国建造了147艘航母,零头都比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多。战争结束后航母过剩,不得已又修了很多航母坟墓,只保留十几艘威慑全球,至于其他被废弃的小型军舰,更是不计其数。美国参战后直到二战结束,平均下来每天生产130架飞机,100辆坦克,平均三天一艘军舰,七天一艘航母。

不过,这些辉煌的历史,只代表美国的过去,现在的美国,依然强大,但社会已经四分五裂,早就是一盘散沙。

我不想对美国幸灾乐祸,也不想对美国指手画脚,我的目的只是想拿美国当镜子,希望我们尽量学习美国的优点,而不要重复美国的错误。

现在美国的基建是什么状态呢,让我举几个例子。

波士顿的 Big Dig

简言之,就是修个城市隧道,并把一段高速公路下沉到地下,然后上面做城市公园。当初我在波士顿自驾,路过Big Dig,印象中它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城市隧道而已,但一查资料吓一跳。

1982年,Big Dig立项,最初的工程预算就高达28亿美元。1991年,经过9年各种扯皮之后,终于开工,预计1998年完工。2006年,终于完工,比原计划晚了8年。最终造价(含利息)为220亿美元,相当于1500亿人民币。维基百科原话:The Boston Globe estimated that the project will ultimately cost $22 billion。请注意,这只是一个“5公里隧道”配套一个城市花园的小工程。

我们的三峡工程,从正式筹备到完工也就是20年,造价只有260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一个小城市的道路改造工程,工期甚至比三峡还长,而造价几乎就够我们修一个三峡。

西雅图Sound Transit 3

微软总部所在地西雅图,去年有一项基建工程项目Sound Transit 3,这个基建工程其实很简单,就是延长本地的一段轻轨,总长99公里。这个工程,居然还是经过公投通过才立项,总预算达到538亿美元,估计总共要25年(2024 到2041)完成。

根据美国基建的尿性,几乎没有工程不超支,就算奇迹发生,最后决算不超支。也就是说,每公里造价为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35亿。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工程的资料是中文的,我甚至是怀疑某些人故意编造来黑美国,于是我特意查了维基百科和Sound Transit 3的官网http://www.soundtransit3.org/。结果,千真万确。而且,按照美国惯例,造价只会更高,工期只会更长。

也许,很多人对用538亿美元造99公里轻轨,没概念。我们可以用京沪高铁做参照系:总造价330亿美元,工期三年,总长度1318公里。也就是说,美国造一条99公里长的城市轻轨,够我国建造1.5条1318公里长的京沪高铁。

而中国的城市轻轨造价呢?国铁制式的城轨(以国铁制式的温州S1为例)3亿/公里;普通轻轨1.5-2亿/公里;有轨电车1亿/公里。

西雅图轻轨介于我国普通轻轨和有轨电车之间,在我国造价最多也就1.5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西雅图轻轨的造价是我国的23倍。我国轻轨工期一般五年左右,西雅图这99公里轻轨足足要25年,这可是一代人的时间啊!

美国基建的高价和低效,已经完全超出“人力成本和环保代价”的范围了,简直匪夷所思。建筑材料和工程机械,全世界几乎同一个价钱,美国比中国贵的也就是人工,就算他贵5倍好了,人工费也只是工程造价的一部分,也不至于如此夸张。

一句话总结现在美国基建:贵得夸张,慢得发慌!

面对美国糟糕的基建,美国的统治精英们,不想扭转颓势吗?当然想。奥巴马和川普都曾经努力过。

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奥巴马竞选的时候,信誓旦旦要让80%美国人在未来坐上高铁,结果呢?

人在说,天在看,我查了一下Google ,居然还找到当年奥巴马的竞选承诺!

President Obama’s goal of giving 80%  of Americans access to high-speed rail within 25 years.奥巴马的目标就是,让80%的美国人坐上高铁!

结果,奥巴马在位8年,一寸高铁都没有修好!呵呵,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华盛顿邮报》评论员威尔曾在文章中写了一段有趣的对比:美国在大萧条时代花了410天建起帝国大厦,在战时花16个月建造了五角大楼,如今在圣迭戈造一座海水淡化厂都需要花9年时间才能通过审批。

2016年大选中,川普更是屡次抨击美国基础设施老旧落后,声称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已经沦为第三世界国家,铁路状况比不上中国高铁。用他的话来说,“经济发达的美国,很多基建设施却很糟糕,看看中国的基建,中国乡村老百姓大概也会感觉很幸福”。

川普提出要对美国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他宣称“我们需要重建我们的基础设施,而且建成的道路、桥梁、机场、中转系统和港口要让全世界嫉妒,提高所有美国人的生活质量”。

川普的总统基础设施助理D.J.Gribbin展示了比他本人还伟岸的审批流程图,高约7英尺(约2.1米)。按照此流程,审批环节涉及:17个机构;29部法规;5个行政命令;需要办理数百个许可;花费10-20年;悲催的是等跑完流程最后还有可能被国会投票否决!

下图就是美国联邦高速公路批准流程

真的很长!

川普上任后,发布任内首份《国情咨文》,呼吁国会通过跨党派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法案,推动在未来10年内实现至少1.5万亿美元(约合10.25万亿人民币)的基建投资规模。

川普口才很好,能把死人吹成活人,他声称:这份基建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要让美国公路、桥梁、铁路和机场建设重回“天下第一”:“我要是自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second to none)。

请注意,10年1.5万亿美元,每年也就1500亿美元,能干什么呢?只够修三条城市轻轨。或者7条城市隧道。美国的国土面积和中国一样大,用杯水车薪来形容,都是太客气了。

与此同时,每年700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是美国基建预算的5倍),从来没有拖沓,再穷不能穷军队,再富不能富基建——这就是美国目前的真实情况。

拜登总统对基建同样抱有热情。他在竞选时着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上个月末,拜登公布了一项规模逾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为了推动这一计划,拜登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中国。

他表示,基建计划目标就是要让美国赢得与中国的竞争。他说,“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中国人)就会吃掉我们的午餐。他们投入巨额资金,以应对与交通、环境和一系列其他事务相关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快速度”。“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对未来的投资上跑到美国前面,‘试图掌握未来’”。

美国基础设施修缮迫在眉睫,这是分歧不断的美国两党为数不多能够意见统一的问题。但特朗普和奥巴马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宏伟计划进展非常有限。

美国基建老化,建设效率极低,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既得利益集团阻扰

美国人不想修高铁吗?当然不是,修高铁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环保、快速。美国人民也热切期盼高铁。但高铁绝对不符合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从来不坐地铁,有私人飞机的大资本家的利益,比如飞机制造商、油气公司、汽车制造商!这些财团闻风而动,马上展开游说。他们甚至可以拿着支票拍打政客的脸颊,斥道:建高铁?选民都去坐火车,谁来买我的产品?没人买老子产品,老子就没钱,老子没钱,你拿什么去选举?在美国,要想撼动既得利益,比登天还难!

2、法律体系作茧自缚

客观地说,美国整体上是一个法治国家,但美国国会几百号议员,名义上都是law maker(法律制定者),建国后的几百年间,有出于公益,有出于私心,不断制定各种法律。这些法律一方面把美国纳入法制轨道,另一方面,也捆住了美国的手脚,让美国就像一只进入瓷器店的大象,难以施展手脚。

在纽约,有一个著名的段子:

当一个纽约人,遇到了一个劫匪和一个律师,他手里有一把枪,如果枪里只有一个子弹。他会开枪打谁呢?当然打那个律师!那如果他的枪里有两颗子弹呢?他会怎么办?打完那个律师,再补一枪!

在美国法律已经超出维护社会正义的范畴,成了一条金额巨大的产业链。美国律师占人口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律师每年创造2万亿美元的GDP,也就是说美国10%的GDP是靠律师的嘴皮耍出来的。在纽约有无数的律师事务所,天天鼓动人们去打官司。很多工程就是被这些“诉棍”活活拖死。

3、工会野蛮生长

美国的工会发展初期是好的,确实为捍卫工人的利益,做出很多贡献。但后期,工会本身也变成了一个深度参与选举的政党,工会成了一个大票仓,政客们纷纷拉拢工会领袖。工会领袖公开场合替工人们争取权益,私底下却和老板们一起推杯换盏。

2006年,美国工会成员、调查性作家费奇在《出卖团结:腐败如何摧毁了劳工运动并削弱了美国的承诺》一书中说,“美国的两万多个地方工会,就像封建领主一样,大多有自己垄断的地盘;而且很多被黑帮渗透。”后来这本书被大多数人引用的一个例子是,1957年美国大黑帮头目在纽约碰头,在场的56人中有22人是工会领导。

1998年通用汽车属下两个部件厂罢工54天,就造成22亿美元损失。2007年通用公司员工全国大罢工,30个分厂停工,造成28亿美元 损失。两次罢工就使通用损失50亿。

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工厂可以全球流动,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美国工厂不断外迁,制造业流失。而美国的建筑业和制造业不同,它不能外迁,只能依靠本国劳工。而美国的各种建筑业公会,在美国势力非常大,和政客勾结,为了自己小团体的利益,而不顾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也是美国的基建寸步难行的因素之一。

利益集团固化,法律体系束缚,工会过度扩展,这些本来都是发达国家的通病,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其实是一种甜蜜的焦虑。直到中国的崛起,才让这种焦虑无处安放。

总 结

美国的基本立国精神,其实没什么问题。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公开透明的舆论监督,三权分立的组织架构,大原则始终如一。美国宪法共有7条正文,27条修正案。宪法还是那部宪法,而美国已经不是当初的美国。曾经的美国,造就了基建狂魔的神话,而如今的美国,举全国之力,都搞不定几条轻轨。

所以,不要动不动把西方一切优点都归结于民主和自由,而同时又把所有的缺点推卸给民主和自由。这就好比一个母亲袒护自己的孩子,考好了,就是因为他聪明勤奋,考砸了,就是因为考题太偏,反正千错万错,我的孩子没有错。

美国就像一台老旧的电脑,操作系统始终未变,但运行的时间太长,应用软件越装越多,速度越来越慢,甚至经常死机。美国的民主制度有纠错功能吗?以前我觉得是有的。但现在觉得美国要自我纠错,实在太难了。

奥巴马的两届任期,作为一个精英建制派,他承诺的改变,只是一句空话,说好的高铁,一寸都没落实。川普作为体制外的商人,确实说到做到,但都是挑简单的做,比如墨西哥边境修墙。对于难做的基建,川普口水很多,实干很少,几乎也是交了一张白卷。除了骂中国,制裁中国,川普任内几乎也没干什么事情。

拜登时代,新一场基建大潮能否顺利实施,又能否真正赢得与中国的竞争?

其实,美国和其他欧洲发达国家比,并不算太坏,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的斗志就松弛了,生活就安逸了。美国,左手垄断美元霸权,右手垄断高科技,一方面,剥削发展中穷国,另一方面,国内纸醉金迷。

然而,躺着抽雪茄的美好岁月,就这样被中国“破坏”了。中国不但学会了美国当年的基建狂魔的套路,也成了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产业链不断升级,慢慢触及美国人的蛋糕。

如今的美国和中国,就像两个长跑选手,按照美国一些公知的说法,这是一场百年马拉松。本来美国一骑绝尘,时不时停下,回味独孤求败的寂寞。而现在中国越追越近,美国甚至可以听到中国的心跳和呼吸声。

要甩开中国只有两个办法,第一,美国自己越跑越快,第二,让中国越跑越慢。奥巴马的八年,其实就是努力让美国越跑越快的八年,但显然没有成功,念兹在兹的基建工程,完全零分,在他任内,美国中产每年减少1%,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川普的4年就是要让中国越跑越慢的4年,结果也没成功,一场疫情甚至把美国拉下神坛,而中国成了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拜登说他要和中国一较高下,彻底改善美国的基础设施水平,通过大规模的基建带动经济,翻新陈旧的美国。对于拜登的方案,美国各界众说纷纭,认为拜登要想实现“伟大社会”,更需要“伟大税收”,没有“伟大税收”,“伟大社会”永远只是空中楼阁。

既不能让自己跑得更快,又不能让中国跑得更慢,那么美国能做的就只剩下焦虑了,人一但焦虑,就会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甚至是丧心病狂的事情。无底线甩锅中国,就成了美国政客最拿手的政绩。

面对美国的挑衅和谩骂,我们能做什么呢?是停下来和他对骂,还是把目光放远,集中精力让我们自己跑得更快?

答案很明显,时间在中国一边,我们的目标不是和美国泼妇骂街,而是远方的星辰大海。


2021-5-4点击数/观注度 3511
 
咨询电话 13910949198 (李桂松)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1区-21594(集群注册)
京ICP备16017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178号

技术支持